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 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ﻫ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河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练习书法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欢学习行书,因为行书书风飘逸,俊秀,灵动感十足,艺术可观赏性极强。
所以,小编今天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天下十大行书作品及相关介绍,并加以深度剖析鉴赏,因为有历代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将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贴》和李建中《土母帖》依次排为称为天下十大行书。
它们各自独具艺术魅力,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里程碑。
《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书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风格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为冯承素所摹。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序》的书法笔法是让后世习书者望而生叹,出神入化的书法技巧之巅峰。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或《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书法草稿。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祭侄文稿》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也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寒食帖》《寒食帖》又名是苏轼撰诗并书,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感悟人生之作。
诗作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
书法作品也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有感而书。
作品通篇起伏跌宕,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古人认定的天下10大行书帖,难得大幅高清版
书法自学
来源:综合网络编辑:自学君
天下第一壹行书:【晋】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貮行书:【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叁行书:【宋】苏轼撰诗并书《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肆行书:【晋】王珣《伯远帖》
天下第伍行书:【唐】楊凝式《韭花帖》
天下第陸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
天下第柒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天下第捌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玖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天下第拾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
@本文来源:网络。
内容观点仅供书友参考。
@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自学·教程·明师。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1.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
《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
这件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
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最佳摹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祖籍山东琅琊(山东临沂),东晋杰出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有“书圣”之称。
70幅书法精品长卷,让你一次看个够!感谢转发
70幅书法精品长卷,让你⼀次看个够!感谢转发《褚摹兰亭序》长卷,唐,褚遂良摹,纸本,⾏书,纵24cm,横8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虞摹兰亭序》长卷,唐,虞世南摹,纸本,⾏书,纵24.8cm,横57.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蟾草书《⽵轩铭》卷⾼清本北宋_王诜《⾏草书⾃书诗》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纸本,绢本,26×138.5cm。
上海博物馆藏东晋王珣《伯远帖》(长卷)董其昌《东⽅先⽣画赞碑》董其昌《⾏书宋之问诗》董其昌《临苏黄⽶蔡卷》⾼⼆适《致章⼠钊“兰亭论辩”⼿稿》1965 28cmX134cm⾼⼆适草书《韩愈送孟东野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清翻墨本长卷黄庭坚砥柱铭长卷清晰版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坚寒⼭⼦庞居⼠诗长卷⾼清本⿈庭坚松风阁诗长卷⾼清本康⾥巎巎《草书张旭笔法卷》[纸本 35.8×329.6cm明代蔡⽻临解缙诗卷(1)明代陈九德题仇英《归汾图》,楷书,纵26.7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王铎临兰亭明代解缙《草书⾃书诗卷》明代王宠《⾃书五忆歌》纸本草书明代祝允明《草书⼿卷曹植诗四⾸》明代祝允明⾏楷《洛神赋》清代傅⼭《草书孟浩然诗》卷清代乾隆《泥⾦书四得续论》⽇本空海《⾦刚般若经开题》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局部)纵33.8厘⽶,横130 厘⽶。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代⽶友仁《潇湘奇观图》并跋苏轼书《归去来兮辞》全本【点击图⽚看清晰原图】孙过庭草书《千字⽂》卷纸,纵25.7cm,横82.5cm,辽宁博物馆藏唐冯承素《摹兰亭序》长卷唐_贺知章草书《孝经》全图唐《⾦刚般若波罗蜜经》(全图),中国国家图书馆。
唐代孙过庭《书谱》墨迹全图(拼接)长卷王铎《草书赠郑公度草书诗卷》王铎24岁⾏书《酋长违常》王铎草书《为葆光张⽼亲翁书》诗卷 1065年作纵30厘⽶横364.5厘⽶王羲之《⼗七帖》完全图⽂徵明⼩楷《千字⽂》鲜于枢《杜⼯部⾏次昭陵诗卷》(完全)鲜于枢草书册页《醉时歌》徐渭《⼥芙馆⼗咏》长卷颜真卿《⾃书告⾝帖》⽇本中村不折⽒曾藏墨迹全本杨守敬元_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元代鲜于枢《⽼⼦道德经卷》纸本楷书纵26.7厘⽶横642.5厘⽶(⼀)元代鲜于枢草书《杜甫魏将军歌》长卷元代赵孟頫临《⼗七帖》赵秉⽂《⾚壁图卷题诗》纸本,原图纵⾼51.9厘⽶,横长386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秉⽂《⾚壁图卷题诗》纸本,原图纵⾼51.9厘⽶,横长386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书⼗札卷》⼗通尺牍合装卷赵孟頫《前⾚壁赋》赵孟頫《鹊华秋⾊图》赵孟頫67岁作《相州昼锦堂记》卷 32.5x173.4 台北故宫赵孟頫楷书《杭州福神观记卷》,纸本,楷书,纵34.2cm,横797.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朱耷《西园雅集》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帖凡64⾏,共462字祝允明草书云江记长卷⾼清本王铎草书长卷赠郑公度草书诗册清晰。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
天下十大行書【圖文】天下十大行書兰亭名士风,苍茫祭侄稿。
寒食跋称尊,张翰继蒙诏。
韭花伯远香,蜀素纷纷下。
土母松风阁,天下十行妙。
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天下第二行書:【唐】顏真卿《祭侄文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23行,每行11、12字不等,共234字。
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
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一、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二、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大家大多知道“天下三大行书”是哪些作品,可是,一说起“天下十大行书”,估计知道的人就很少。
今天,我来说说“天下十大行书”有哪些作品。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十名:李建中《土母帖》《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
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土母帖排第十。
全贴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
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帖中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九名:黄庭坚《松风阁诗贴》《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堪称行书之精品,并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八名:米芾《蜀素帖》《蜀素帖》凡71行,共556字,抄录在织出的乌丝栏上共有五七言自作诗8首。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
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七名:欧阳询《张翰帖》《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11行98字。
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
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六名:柳公权《蒙诏帖》该帖是大字行书,7行27字,书于公元821年。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
天下十大行书,你知道几幅?中国的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令无数人心潮澎湃的,而书法更是让人着迷,才能体现种种精气神。
书法对于读者来说,是美的享受;对于作者来说,是精神的宣泄。
因此,许多书法大家的作品,往往是连自己也未能临摹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书为《兰亭序》,可是后面第十行书,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书法历史上的这些著名书法作品吧!天下第十行书——《宋李建中书谘册》《土母帖》,作者李建中,北宋初年著名书家,《土母帖》又名《宋李建中书谘册》,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
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
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天下第七行书——《张翰帖》《张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季鹰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七行书”之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翰帖》内容记叙晋人张翰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故事;该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1] ;章法注重行气的贯通,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拔,字距较小,行距较大,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给人以清新整饬之感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是由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
历代书法经典长卷
历代书法经典长卷中国书法之“最”(历代书法经典长卷)(2009-10-20 22:55:20)转载▼标签:硬笔书法中国书法章草李斯书法艺术书法资料书法资料碑帖法帖名帖《淳化阁帖》善本王羲之法书高清翻墨本长卷(上)《淳化阁帖》善本王羲之法书高清本长卷(下)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宋拓高清翻墨本长卷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高清翻墨本长卷王羲之《兰亭序》清晰本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十王献之书法长卷高清翻墨本张旭古诗四帖长卷高清本颜真卿《祭侄文稿》墨清晰本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图极其精彩怀素《小草千字文》长卷彩版清晰本怀素《狂草千字文》长卷清晰本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清晰本苏轼书《前赤壁赋》长卷高清本苏轼书《洞庭春色赋》长卷高清本苏轼书《归去来兮辞》全本黃庭坚《松风阁诗》长卷高清本黃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长卷高清本黄庭坚《砥柱铭》长卷清晰版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列传》长卷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长卷米芾《苕溪诗》长卷清晰本米芾《蜀素帖》长卷清晰本全图米芾《吴江舟中诗》长卷米友仁《潇洒奇观图题跋、动止持福帖合卷》宋赵构书《洛神赋》长卷高清本白玉蟾草书《竹轩铭》卷高清本陆游《自书诗》卷长卷高清本赵孟頫《光福重建塔记》长卷高清本赵孟頫《闲居赋》长卷祝允明《草书云江记》长卷高清本祝允明草书长卷《牡丹赋》高清本祝允明草书《箜篌引》长卷清晰本祝允明草书《蜀道难》长卷清晰本董其昌书《紫茄诗》长卷高清本王铎草书《赠郑公度草书诗册》长卷王铎草书《游修觉寺诗》卷清晰版王铎草书《送自玉》长卷高清本中国书法之最最早的大书法家李斯(?—前208)。
也是秦代政治家,历任丞相。
曾为秦统一全国文字。
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以大篆为基础,经过省减,成为小篆。
李斯被后代书法家尊崇为小篆书法之祖。
晋卫桓《四体书势》载,李斯擅长篆书,诸山及铜人铭皆其所书。
北朝王忄音《古今文字志目》、南朝羊欣《采古耒能书人名》,均列李斯为秦汉书法家之首。
十大行书
十大行书十大行书之首——《兰亭序》600)this.width = 600;if(this.height > 800) this.height = 800;" border=0>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600)this.width = 600;if(this.height > 800) this.height = 800;" border=0>《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第十行书——《土母帖》北宋·李建忠《土母帖》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书法家。
字得中,号严夫民伯。
后随母迁居洛阳。
官至工部郎中。
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
被人称“李西台”。
好游山水,多留题。
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
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李建中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元赵孟頫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
”传世书迹有行书墨迹《土母帖》。
传世书迹还有《李西台六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
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
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第九行书——《松风阁》北宋·黄庭坚《松风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
后世称他黄山谷。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河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
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
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韭花帖》行楷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为杨凝式的代表作。
是杨凝式在昼寝乍起,腹中甚饥之时,得以珍馐充腹之后,为答谢友人馈赠美味韭花而信笔写下的几行字。
凡七行,六十三字。
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轻松愉悦而又高昂的热情,萧散闲适的心境溢于言表。
其书法更是令人称绝。
杨凝式“长于歌诗,善于笔札”。
这信手随笔的书札便成了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见下图),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见上图)。
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
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
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韭花帖》宽疏、散朗的布白该是其最先夺人眼目的特征。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这在行书作品中,可谓奇特之极。
然其字间含蓄的顾盼,又气脉贯通。
平中寓奇的结体则是《韭花帖》最为突出,也最令人叫绝之处。
它把紧密与散落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没有丝毫的牵强,反而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奇趣盎然。
通篇形态宛若一个闲雅奇士,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雅逸风流,沉静自若。
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相得益彰,使得作者萧散闲适的心境跃然纸上。
无论是从书法本身,还是文字内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散淡的心境。
杨凝式把矛盾引入书法创作中,并取得了空前的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这除了他超凡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之外,恐怕就是他现实心态的真实写照。
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杨凝式从唐昭宗朝进士及第,授度支巡官,迁秘书郎、直史馆;及至五代,从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三川守到集贤殿直学士、考功员外郎,又从比部郎中、知制诰、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兵部侍郎等等直至最后的左仆射、太子太保,死后诏赠太子太傅,历仕五代。
这之中,他几次寻病辞官,又几次入朝为官。
从唐末到五代,短短的几十年,朝代数次更迭,战乱连年,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可以说动荡贯穿了杨凝式的一生,注定了他的生活起伏跌宕、波澜不尽。
杨凝式无法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
他希望国泰民安,因此他凭借着自己的才俊积极入世。
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中书舍人,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米芾曾评其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相传穆宗皇帝曾问他笔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弄得皇帝立即“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他所写的碑版极多,以致当时公卿大臣家的碑志,如果求不到他的字,就会被人们骂为不孝子孙,但行书流传极少,因此,就越发显示《蒙诏帖》的弥足珍贵了。
《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
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
”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
诚如周必大说:“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
”其章法大小肥瘦,参差错落,虚实疏密,相映成趣,前后照应,一气贯注,擒纵收放,随势幻化,“枯润纤浓,掩映相发,非复世能仿佛。
”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
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
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
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是很有眼力的。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初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室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
据《宣和书谱》说:“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请求碑榜,户外之履常满。
家藏古帖甚富,名其所藏为宝晋斋”。
其于书法各体兼善,尤精行书,大刀阔斧,独往独来,沉着痛快,奇纵变幻,振迅天真,出人意表。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是《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最为得意。
《蜀素帖》,绢本长卷,有乌丝栏,高29·6厘米,长284·2厘米,计71行,658字,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