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八课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古代文学知识介绍3. 第三课时:艺术知识介绍4. 第四课时:历史知识介绍5. 第五课时:哲学知识介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单元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
六、教学内容(续)6.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节日习俗、礼仪规范、传统手工艺等。
7.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政策支持等方面。
8.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9. 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如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
10. 传统文化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展望传统文化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以及学生如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七、教学方法(续)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第18课民族情民族魂第4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苏教版
18.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探究导入:通过展示本框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欢腾的中华世纪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世纪坛熊熊的圣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之火越燃越旺。
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板书)启发迁移:1、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发展和丰富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时代的变化而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
从中国历史上看,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
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族人民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最强大力量。
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探究交流:第一组学生展示课外探究成果,教师适时以历史背景知识引导: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红岩精神的主要内容: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启发拓展:想一想: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谈谈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有什么意义?革命传统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精神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八课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八课包羞忍耻教学目标:1、理解“包羞忍耻”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包羞忍耻”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包羞忍耻”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包羞忍耻”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说的是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刻,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苏轼《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有些人受到一点侮辱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拔刀子或者掏拳头,这叫鲁莽,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真正的大勇是“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突然面临一件事情,神色不变,并不惊慌失措,别人无缘无故把一个罪名加在自己身上也不生气。
这样的人,怀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长远的目标,他不会为眼前的一点小是小非或小恩小怨而鲁葬行事,所以有句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新课教学1、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明】洪应明《菜根谭》注释:①平:抑止,平复语译:关于家庭生活有两句话:只有宽恕才能心情平和,只有勤俭才能用物充足。
2、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增广贤文)语译:忍住一时怒气,就能免除百日的忧息。
3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增广贤文》语译:忍住一句话,就能平息一场愤怒;饶人一次,就退让了一步。
4、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语译:小的事情不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
5、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语译:愤怒时能不改面色,高兴时能不失分寸,这是最难做到的事。
三、思考讨论1.有人认为,忍耐就是吃亏,就是挨打。
你如何看待此种观点?把你的看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由于别人的错误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的情况,讲一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和小组同学共同找克制情绪的良策。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3.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4.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5. 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4. 情景教学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语文》、《历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3-4周: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3. 第5-6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4. 第7-8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5. 第9-10周: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情景教学:教师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传统节日、习俗、艺术等。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场所,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初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案
初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初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
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
三、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交流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艺术等,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如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学习传统技艺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传统文化遗产、学习传统技艺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2. 学生课堂作业,如实践活动报告。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案】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传统习俗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熟悉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传统习俗;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 各个传统节日及其传统习俗。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传统文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0分钟)1. 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照片,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并简单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
3. 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引导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谈一谈对其的理解。
第二节:中国传统节日(20分钟)1. 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及庆祝方式。
2. 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传统节日照片,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节:春节的传统习俗(25分钟)1. 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包饺子、拜年等。
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他们家乡的春节习俗。
2.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春节传统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5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中国的国粹京剧、中国画、中国茶文化等,并解释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教师可根据学生们的提议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增加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习俗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中国的石拱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中国的石拱桥》导学案导学案课题:中国的石拱桥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并能够简单介绍一座石拱桥的建造过程。
学习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
学习难点:能够简单介绍一座石拱桥的建造过程。
学习方法:听、说、写学习工具:课本、笔记、白板、黑板学习素材:图片、视频学习过程:第一步:引入新课1.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们看一幅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片,提前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你了解石拱桥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步:新课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1)对于介绍中国的石拱桥,选择教材中的《中国的石拱桥》一课作为了解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
强调石拱桥的古老历史和工艺技术,以及它的坚固和美丽。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理解石拱桥的形式和建造过程。
2.讲解课文重点句子:逐句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帮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意思。
第三步:学习重难点1.通过讨论和分组活动来加深理解。
(1)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石拱桥的了解和认识。
(2)鼓励学生们自主发言,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们编写一段对于石拱桥的描述,以展示他们对于石拱桥的理解。
第四步:课堂小结1.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提问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步: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2.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关于中国古代石拱桥的研究报告,包括石拱桥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
3.检查学生们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板书设计中国的石拱桥- 古老历史- 工艺技术- 坚固美丽- 建造过程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了讲解、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方式,旨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使用了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辅助讲解,以提高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8课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8课范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8课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8课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过程与方法: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课堂讨论: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课堂活动:1、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2、你能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吗?3、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4、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记实片5、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8课2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04
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阅读课文中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通过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想像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威武雄姿,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有关秦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像秦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体例、秦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难点: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18课 第3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案 苏教版 教案
3 青春寄语:(朗诵)“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忘父母养育恩,舐犊反哺总关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二 小小辩论:﹝二﹞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我们能做到关爱、负责,对陌生人,你能做到吗?
实话实说:当你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小偷在偷东西,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认识商鞅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保障。诚实守信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
板书设计:18.3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尊老爱幼 2、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3、诚实守信
欺骗过老师和家长
考试作弊的
抄袭作业的
涂改过试卷分数的
违背过承诺的
18人
14人
20人
5人
24人
1 上述结果说明了什么?针对上述现象,八年级(1)班决定召开班会。
2 设计这次班会的主题3 简述班会召开的目的
4 八年级(1)班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你认为应倡议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不要立即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
1 父母→你 请讲一件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让你难忘的事。(细节)
教师总结: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父母给我们衣食和爱抚,使我们健康成长。父母给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强有力的保障!父母是我们生命中的阳光,他们的真情挚爱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养料!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你→父母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父母多少心血啊!那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父母、孝敬父母呢?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10课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10课《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安丘市职工子弟初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得历史遗产在现实中得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得文明成果,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得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得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基础教育得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与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得陶冶与智慧得启迪,对培养她们得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得作用。
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启蒙课程,就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得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得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得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得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得人生观与价值观。
2、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得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得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得乐趣。
3、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得熏陶与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本课程得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得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得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1、感受传统文化得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得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得基本内容与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得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得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实践领域,为她们得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得基础,逐步提高她们得人文素养。
第二册第十八课说课教案
第二册第十八课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本课课题,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节日习俗,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
3.分组讨论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布置作业:以“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本课生字词: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请大家跟我读一遍:春节、元宵、粽子、龙舟……学生跟读后,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进行解释和举例,确保学生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教师:谁能告诉我,课文中提到的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对,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第18课 民族情 民族魂 第3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案 苏教版
在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孝敬自己父母的?
通过故事引导
二、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P102页材料,结合前几课溺水事件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探究问题。分析讲解。
P103页诚信的理解
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作业
本课导学案当堂检测材料题
教
后
记
1.请你讲述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或两个名言警句。学生通过搜集故事和名言警句,体会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传统。
2.这些故事或警句给你哪些启示?
小结: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成了中国历代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为敦厚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介绍英雄事迹
1.在一次车祸现场,面对液化气瓶即将爆炸的危险挺身而出勇救被困司机的三位过路人——颜昊、颜旻、常胜。
2.在一次居民区火灾中救出两个被困孩子,全身烧伤面积达80%的好邻居——徐义胜。
3.为营救被风暴潮围困的出租车司机而失去两名战友的威海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王文田、谢凤运。
交流完成:
1.读了上述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伸伸手、弯弯腰,你可能就帮助了别人。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否有过无动于衷的表现?
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
你的想法和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见义勇为时更要以智取胜,请你举一个事例说明。
问题:他们的行为为什么被称为“中国骄傲”?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国石拱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石拱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石拱桥的奥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表达与倾听能力。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审美情趣和传承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石拱桥的定义、分类及其历史发展,掌握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拱桥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历史意义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石拱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课后习题:针对本课知识点,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石拱桥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说明文的鉴赏与分析水平;
八年级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教案
第十八课和而不同教学目标:1.精读选文,理解“和而不同”的含义。
2.联系实际生活,深入理解“和而不同”并能进行自我反思。
重点难点:联系实际生活,深入理解“和而不同”并能进行自我反思。
教学手段:触摸一体机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介绍成语“和而不同”的视频。
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以和为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和而不同》。
二、熟读精思(一)文段一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国语·郑语》活动一:全班齐读选段。
活动二:对照注释,理解选段内容,有疑惑的可以小组讨论,老师予以解答。
参考译文:所有的东西使彼此和谐才能生成万物,所有的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就不能往前发展了。
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如果以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所以过去的帝王用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造成万物。
活动三: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生物课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新事物生成的意义。
活动四:全班熟读成诵。
(二)文段二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制,和而不流......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
——《河南程氏文集》活动一:全班齐读。
活动二:大屏幕出示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的资料。
结合文本,谈谈你心中的程氏兄弟是个什么样的人。
活动三:全班熟读成诵。
三、虚心涵泳1.教师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69页《十六字箴言》的短文。
2.课堂活动:各个小组展示课前所查关于我国多民族政策的资料,并结合“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
四、切己体察1.教师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68页《外圆内方》这篇短文。
2.课堂活动:教师提问:“外圆内方”与“处事圆滑、同流合污”有什么区别?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可以追问,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8课 因时而变
文本大意:
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先在雍水中设置渡河的标志。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 夜里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就像城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当初他们事先设置标 志的时候,是可以顺着标志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上涨了,楚国人还按照标志渡河,这就 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与这种情况相似。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 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并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难道不 是很可悲吗?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死守法度不加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 和混乱,是不能保守住国家的。社会变化了,时代发展了,变法是应该的。这就像高明的医生一样, 病万变,药也应该万变。病变了药却不变,原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会成为短命的人了。所以凡 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 的事了。
——《察今)
【注释】①表:做标记。②澭(yong) 水:古水名。③暴:突然。④益: 通“溢”, 水满外溢。⑤而:如。⑥都舍:都市里的房子。⑦向:先前。 ⑧可导:指可以顺着标记渡过去。⑨亏:通“诡”, 异。⑩寿民:长寿 的人。(11)殇子:夭折的人。(12)无过务:无错事。务,事。 【解析】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 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
山东省高中必修地方课程(试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一年级
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
第十八课 因时而变(《吕氏春秋》)
(一)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 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 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 古今之法,言异而典 殊,故古之 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欲异。 口之命不愉,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 求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 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 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 阴”, 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 而知 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中国的石拱桥》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中国的石拱桥》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的石拱桥》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八课,全文通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建造、特点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从中感受到中国建筑的艺术魅力。
本课既可以作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的知识点教学,也可以进行文化教育和艺术欣赏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掌握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历史、建筑特点、建造过程等知识。
2)掌握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的阅读能力。
2)通过展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3. 情感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2)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历程和特点,让学生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1)独立阅读文章,准确理解石拱桥的特点和建筑过程。
2)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感受中国建筑的艺术魅力。
2. 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掌握看待世界和事物的独特视角。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2. 情景模拟法3. 模拟演练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手段展示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 学习过程步骤一:预读文章1)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并简要回答以下问题:①中国的石拱桥有哪些特点?②石拱桥是如何建造的?③你对石拱桥的艺术价值有什么看法?步骤二:讲解文章1)对有些生词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2)对文章重难点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步骤三:学生自己学习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口述文章大意,并进行讨论;2)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并加深理解。
步骤四:听读课文1)让学生利用课文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和语音语调的正确表达;2)让学生朗读整篇文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十八课包羞忍耻
教学目标:1、理解“包羞忍耻”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包羞忍耻”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包羞忍耻”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包羞忍耻”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说的是项羽遭
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刻,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苏轼《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
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有些人受到一点侮辱
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拔刀子或者掏拳头,这叫鲁莽,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真正
的大勇是“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
志甚远也”。
突然面临一件事情,神色不变,并不惊慌失措,别人无缘无故把一
个罪名加在自己身上也不生气。
这样的人,怀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长远的目标,他不会为眼前的一点小是小非或小恩小怨而鲁葬行事,所以有句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新课教学
1、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明】洪应明《菜根谭》注释:①平:抑止,平复
语译:关于家庭生活有两句话:只有宽恕才能心情平和,只有勤俭才能用物充足。
2、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增广贤文)
语译:忍住一时怒气,就能免除百日的忧息。
3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增广贤文》语译:忍住一句话,就能平息一场愤怒;饶人一次,就退让了一步。
4、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语译:小的事情不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
5、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语译:愤怒时能不改面色,高兴时能不失分寸,这是最难做到的事。
三、思考讨论
1.有人认为,忍耐就是吃亏,就是挨打。
你如何看待此种观点?把你的看
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由于别人的错误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的情况,
讲一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和小组同学共同找克制情绪的良策。
四、延伸阅读
唾面自干
娄师德生活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是唐朝著名的文臣,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武将。
娄师德最初以文臣的身份应征参加战斗,大获全胜,从此受到朝廷器重。
娄师德是一个宽厚而深沉的人。
一次,娄师德的弟弟受到朝廷的提拔,被派到代州去做刺史。
弟弟临走之前,娄师德对他说:“我和你都蒙受皇上的恩宠,
朝廷待我们十分优厚。
这很容易招惹别人的妒忌,并且也一定有人想找我们的茬。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将怎样应对呢?
弟弟想了想,说:“假如有人把口水吐到我的脸上,我绝不和他计较,揩干
净就是了。
”娄师德听了弟弟的话,却说:“人家既然把口水吐到你险上,这说明那个人很怨恨你。
如果你揩干净脸上的唾沫,那一定会增加他的怒意。
所以,
你应该含笑承受,让口水自己干掉,这样,他的怒气オ会消失。
五、积累与感悟
1.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包羞忍耻”的故事,比如勾践“卧薪尝胆”、韩信
曾受“胯下之辱”。
查阅资料,并说说你的感想。
2.“唾面自干”的故事是提倡逆来顺受,还是倡导宽信谦让的美德?如何
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