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第二章第8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20图2-6,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2.在复习有丝分裂遗传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归纳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击] 1.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比较。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2.下面是有丝分裂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试标出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课堂导入
人类的繁衍,必不可少的就是卵子。卵子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也是女性独有的细胞,是产生新生命的母细胞。卵子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女性性腺——卵巢产生的,卵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探究点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结合教材P19图2-4、P20图2-5,完成下面对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分析,并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1.卵细胞的发生场所
卵细胞是在人和哺乳动物腹腔内的卵巢中形成的,在其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卵细胞就位于卵泡的中央。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归纳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
比较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以动物为例)
精子卵细胞场所动物睾丸动物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1个精原细胞
↓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
↓
2个次级精母细胞(等大)
减数第二次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
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变形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不经过变形
结果产生4个有功能的精子产生1个有功能的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消失
相同点(1)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染色体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四个,且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归纳提炼
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图像的判断方法
活学活用
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精细胞经变形形成精子,而卵细胞的形成没有变形过程
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答案 A
解析精、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和卵细胞,但是精、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探究点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有助于加深对减数分裂实质的理解,请结合下列内容分析。
1.仔细观察下表中细胞图像,完成表中内容探究(假设生物正常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C)
细胞分裂
图像
分裂次数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裂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数2N 2Nq 2N 2N 2N→N N N 2N 2N→N DNA数2C→4C4C 4C 4C 4C→2C2C 2C 2C 2C→C 染色单
0→4N4N 4N 4N 4N→2N2N 2N 0 0
体数
2.结合上表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然后分析完成下列内容: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
①染色体第一次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到与体细胞一样,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2)核DNA数目的变化
答案
①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②核DNA数目减半发生了两次,原因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核内DNA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开后的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核内DNA数目减半。
(3)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
染色单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可见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贴士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中DNA变化的曲线
(1)每条染色体中只能含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因此纵坐标只能是1或者2。
(2)bc段的变化原因是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cd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de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中只含有1个DNA分子。
归纳提炼
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1)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核DNA=1∶1。
(2)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核DNA=1∶2。
(3)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
BC段——DNA复制;
DE(de)段——同源染色体分离;
ff′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H(h)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了两个子细胞。
活学活用
2.如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核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下列各项中对本图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d~e的初期
B.e点染色体数目为N,f点染色体数目又出现短时间的加倍
C.e点等位基因分离,f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a~c是间期,c~f是分裂期,f~g是精细胞变形阶段
问题导析(1)图中a~c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e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期,e~f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期,f~g是精细胞变形阶段。
(2)图中b~c段出现的原因是DNA复制。
答案 D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进入分裂期后,同源染色体就出现联会现象,应发生在c~d初期,e点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染色体数目变为N;f 点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仍为N条;e点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了两个子细胞中;f点表示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a~c 段完成DNA的复制,表示间期;c~f 段DNA连续两次减半,表示分裂期;f~g段表示完成分裂后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1.下面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不是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
答案 D
解析由图示染色体行为、数目及细胞质分裂方式可知,D图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