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主要内容介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因为在伊格尔顿看来,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破坏性最强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这一体系的各种矛盾以其尖锐的形式表现其自我瓦解的时代状况下,以为马克思和他的理论已被彻底埋葬的观点,不仅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实在有点滑稽可笑了。“如果那些意志力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当初能把他们的信仰坚持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就能有幸见证那个在他们眼中坚不可摧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在2008年陷入全面危机,甚至连自动提款机都险些面临关闭的命运。”

对于伊格尔顿,马克思学说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资本主义已经并且正在经历的种种危机中,还特别表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以及按其自身逻辑的运行和持存中。如果说,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及其危机能够更多地在情绪和信心方面鼓舞马克思主义,那么,资本主义的持续运行和发展变化非但不能使马克思学说的意义消失,相反却使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显得尤为中肯和必要。因为,作为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性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恰恰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为基本对象的。在这个意义上,正是资本主义“内在逻辑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由此可以断定,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只有在资本主义结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这和马克思在1843年对德国的实践政治派所作的评论相一致:你们要求对哲学的否定是正当的;但如若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可能消灭哲学。

因此,在伊格尔顿看来,马克思的学说无疑是历史性的,但它又无疑占据非常辽远的历史跨度。也就是说,由于这一学说在思想理论上所开拓出来的巨大的历史深度和广度,所以它将命运般地、如影随形地涵括现代资本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正如熊彼特在谈到马克思时所说的那样,大多数思想的创作,经过或短或长的时间,就永远消失了;但有一些思想创作却不是这样,它们几经湮没,却又一再重现,而马克思的理论就属于这种有生命力的“伟大的创作”。马克思的理论独立于我们的爱憎之外———它会遭遇众多反面评价和激烈的驳斥,不但不会受到致命的伤害,相反却有助于显示其理论结构的真正力量。伊格尔顿重申了这个基本事实,并对之作出了恰当的和多重的解释。

原理与实践:

马克思理论的正确性首先在于他将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指证为一种历史现象。

“马克思第一个提出了“资本主义”这种历史现象,他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如何兴起,如何运行、以及它可能的结局。”这一点之所以具有决定意义,是因为现代性意识形态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披上了一层又一层伪装,从而制造出关于这一世界的现代神话:资本主义是自然的并因而是永恒的。在这种神话的视域中,“未来不过是现在的重复”;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不是被看作“一种不久之前才产生的历史现象”,而是被视为“空气般自然而然的存在”。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同共产主义一样,是通过暴力换来的,而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市场制度同样给普通百姓带来了灾难。实行共产主义的前苏联和前东德都基本实现了为普通民众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平等,而且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不比欧洲其他国家要差。资本主义虽然也能为一部分人带来富足,但是牺牲了更多人的利益所换来的。

正是在这里,马克思理论的正确性突出地显现出来。众所周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之点,就在于揭示现代经济生活的前提条件和历史界限,在于破除现代经济生活是自然的、永恒的,并因而是可以无限制发展的幻觉。既然我们很早就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始就必然有终”,为什么还会屈从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将会与世长存的神话呢?事实上,这种神话不仅泛滥于各种无头脑的流俗观念中,而且也实际地充斥于众多非批判的社会科学领域中。对于曾经专注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伊格尔顿来说,上述情形恰恰来自于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现代性意识形态。而对于这种意识形态的批判将表明: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日益获得了中性化的意识形态修辞———“现代”、“工业主义”、“西方”等等,另一方面,这种意识形态幻觉又使关于社会总体性的认识原子化,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秩序免遭政治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实现条件是苛刻的,它一方面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实现,另一方面也只能在富足的国家实现。反观中国的历史,我觉得作者说的不无道理。在我国的建国初期,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的确使中国战后的境况发生了很大地扭转,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虽然政府为普通民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并不完善,但民众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却保持在了合理的水平。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错误之后,我国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并开始着手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比对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严格定义,我们会发现中国并不具备马上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条件,而满足这两个条件本身的过程也是十分的艰辛和漫长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这就意味着,在发展市场经济这方面资本主义并没有错,资本主义社会为之积累的一系列成果尤其是市场法治精神也更没有错。资本主义的错,恰恰是违背马克思哲学之“道”的错。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根源于对资本贪欲的放纵。按照资本主义的理性人假设和资本逻辑,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增值才是资本的目的。而在马克思看来,人才是资本的目的。资本只能成为人的工具,就像众多其他工具一样。资本与人的对立成为资本主义的原罪。至于资本主义政府为了削弱资本对人的暴力所作出的全部努力,则成为人类理性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的贡献。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虽然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依然保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状态,但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人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展露出来的不足归因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质疑,甚至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在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