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_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潘月娟
印度的学前教育综述
印度的学前教育综述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丰富文化的国度,其学前教育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在印度,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重视。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我曾经在印度的一个小镇上,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走进了一家小小的幼儿园。
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唱着歌。
有个小男孩,眼睛大大的,充满了好奇,他跟着节奏晃动着小脑袋,那模样别提多可爱了。
老师则在一旁耐心地引导着,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多种多样,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教育中心等。
这些机构的环境和设施或许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豪华,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关爱。
在教学内容方面,印度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们会通过故事、儿歌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还有艺术和手工活动,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彩笔和纸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而且,印度的学前教育也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老师们会给孩子们讲述古老的神话故事,教他们传统的舞蹈和音乐。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群小朋友穿着漂亮的传统服饰,在舞台上表演着传统舞蹈,那认真的劲儿,真让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不过,印度的学前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还有,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一些教师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但令人欣慰的是,印度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努力改善这些状况。
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新建了更多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社会上也有很多志愿者和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中来。
总的来说,印度的学前教育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正在努力描绘出更美好的未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印度孩子能够在充满爱和关怀的学前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就像我在那个小镇幼儿园里看到的孩子们一样,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_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潘月娟
一、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印度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儿童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大多数儿童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贫困生活的考验。
总体上,印度学前儿童状况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二是学前教育资源缺乏,普及率低,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
针对这两大主要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早期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1974年,印度议会通过了《国家儿童政策》(Na-tionalPolicyfortheChild),开始重视政府在改善儿童状况中的作用,随后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
经过约40年的努力,印度学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一)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提供学前教育的责任早在印度独立成立共和国时,宪法就规定要为“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因为没有最低年龄限制,学前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包含在这一范围之内的。
“1976年颁布的宪法修正案第42条再次确立了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直接责任。
此前,中央政府仅对少数民族教育承担责任。
宪法第43条确立了向所有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并赋予各邦政府在其管辖范围之内自行决定教育标准的权力”。
[1]然而,2001年的宪法第86项修正案第三部分(基本权利)增加第21A款(教育权利款),明确规定“政府将为所有6 ̄14岁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接受小学教育由此被法律保障为6 ̄14岁儿童的基本权利,从而将学前教育排除在外。
但是,宪法第45款规定“各邦应尽力为所有儿童在其年满6岁前提供早期看护和教育”。
这一规定实质上仍然是规定了政府有向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责任,不过落实这一责任的主体是各邦政府(states)而非中央政府(govern-mentofIndian,GoI)。
印度宪法中还有多项条款说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潘月娟,孙丽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摘要]印度政府为向3~6岁儿童提供必要的学前教育,采取了立法明确政府提供学前教育的责任、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资源、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开展儿童预算评估等多项措施。
印度的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
印度的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印度一直在为提高其教育体系而努力。
其中,早期教育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早期教育现状以及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1.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指从孩子出生到六岁之间的教育和培养。
这个阶段是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印度的早期教育现状尽管印度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实际情况相对落后。
根据印度政府的数据,只有不到50%的孩子能够接受早期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和文化观念的束缚等原因所致。
3. 提高早期教育的措施为了改善早期教育状况,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增加了对早期教育的投资,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其次,他们致力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训更多的专业早教老师。
此外,政府还鼓励学前教育与社区和家庭的合作,以便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4. 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如语言、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早期教育也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情商。
此外,早期教育还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5. 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印度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早期教育,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不平等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中。
此外,师资力量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早期教育领域。
同时,缺乏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也对早期教育的落实造成了阻碍。
6. 结论印度的早期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
只有通过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早期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印度的未来做出贡献。
中日印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异同
中日印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异同摘要:一、引言1.中日印三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2.比较三国学前教育的异同,以探讨各国教育特点二、中国学前教育1.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2.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中国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三、日本学前教育1.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2.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日本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四、印度学前教育1.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2.印度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印度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五、三国学前教育的异同1.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异同2.教育实施方式的异同3.各国学前教育特点的总结六、结论1.各国学前教育的优势与不足2.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文: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站,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日印三国作为亚洲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三国学前教育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中国学前教育1.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私塾教育到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要形式的学前教育体系。
2.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3.中国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中国学前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和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幼儿园课程设置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等,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日本学前教育1.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学前教育起源于明治时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幼儿园、保育所、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前教育体系。
2.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能力,激发幼儿的个性发展。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健康、社会、自然、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近十年来印度学前教育政策的特点与启示
担保护所有儿童心理健康 的计划” , “ 国家和社 区要认识到 , 所有儿童都需要 足够 的游戏和休闲以促进健康的发展 ,必须 保证为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和社会群体提供娱乐设施和服务” 。 这也符合印度 《 课程框架》 ( 2 0 0 0 年)中指 出的对 “ 幼儿在
活 动 中的 快 乐 、体 验 和参 与 应 该 得 到重 点关 注 … …要 有 意 识
略; “ 十五 ” ( 2 0 0 2 — 2 0 0 7 年 )与 “ 十一五 ” ( 2 0 0 7 — 2 0 1 2 年 )计 划 中体 现 了 印度 政 府 在 全 国范 围 内的 总 的 教 育规 划 与 各 项 工作 重 点 .其 中 ,儿 童 发 展 的 权 利 更 是 成 为 “ 十一五”
计划的核 心。这些政策 的理念在发起于 1 9 7 5 年的 “ 综合 儿童
发 展 服 务 项 目” ( 简称 “ I C D S 项 目” )中得到 了较为 全面 、 系 统 的 贯 彻执 行 。 在此 背景 下 , 印度 学 前 儿 童 的 生 存 与 发展
平 、促进儿童综合发展 、提高贫 困地区儿童人学率等一些领 域 的重要作用之后 .政府加大 了投资力度。 ( 二)以学前 儿童 的综合发展 为政策 内容重点 印度早在1 9 7 4 年的 《 国家儿童政策》中就提 出,要关 注 儿童 的 “ 整体性”发展 ,该政策也深刻影 响了近十年来印度
地增加儿童的社会意识 ,让他们在彼此 的互动 中形成 积极 的 态度 、健康 的社会参与 意识和 习惯 ” 。 ㈣ 《 国家儿童行 动
计划 》 ( 2 0 0 5 年 ) 指 ,在 实 施 学 前 教 育 的 策 略 上 要 采 用 “ 以 弹性 模 式 利 用 有 创造 性 的 、愉 快 的 活 动 ,保证 全 面 的 、 有利于儿童 的服务和方法” .在 保 护 儿 童 的策 略 上 提 出 “ 为 了儿 童的综 合 发展 ,促进 所 有服 务 部 门 的协调 与 集 中” 。 “ 十 一 五 ” 计 划 的 作 小组 认 为 “ 学 前 教 育 需 要 为学 前 儿 童
印度教学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为了拓宽国际视野,提升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批教师赴印度进行教学实践。
本文将基于本人赴印度某学校的教学实践经历,对印度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印度教育体系概述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
公立教育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私立教育则主要依靠社会资金。
印度教育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8年级,学制10年。
2. 中等教育阶段:从9年级到12年级,学制4年。
3. 高等教育阶段:包括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等。
印度教育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印度教学方法分析在印度教学实践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印度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对几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概述:1. 互动式教学:印度教师非常注重课堂互动,他们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印度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3. 实践式教学:印度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4. 多元化评价:印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四、印度课程设置特点印度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 重视基础学科:印度课程设置强调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
2. 注重跨学科融合:印度课程设置鼓励跨学科学习,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强调实践应用:印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印度教育启示通过本次印度教学实践,我得到了以下启示:1.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印度的学前教育综述
印度的学前教育综述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独特文化的国度,其学前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在印度,学前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在专门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在温馨的环境中玩耍、学习;有的则是在社区的小型教育机构中,接受早期的启蒙。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让我对印度的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有一次,我在印度的一个小镇旅行,路过一家小小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外观并不起眼,但是从里面传来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却吸引了我。
我好奇地走进去,看到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围成一圈做游戏。
老师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引导着孩子们,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在印度的学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老师们不会给孩子们设定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是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绘画课上,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心中的世界,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同时,印度的学前教育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故事、歌曲和舞蹈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印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有一次,我看到一群孩子穿着传统的服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舞蹈的动作,那认真的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另外,家庭在印度学前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们会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
他们会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手工、讲故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印度的学前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还有一些地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但值得欣慰的是,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前教育的状况。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培训更多的专业教师,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总的来说,印度的学前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希望在未来,印度的学前教育能够不断发展,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就像我在那个小镇幼儿园里看到的孩子们一样,永远保持着那份纯真和快乐。
印度学前教育的价值观念
印度学前教育的价值观念印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国家,在这里,存在着不同于西方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
在印度的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孩子们成为人格完整、有贡献价值的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印度学前教育的价值观念。
第一,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印度的学前教育中,身心健康被置于首要地位。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身体,并学会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因此,很多幼儿园都会有针对性的运动、瑜伽等体育活动以及令人放松的冥想活动,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身体素质,并保持平静的内心状态。
第二,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印度的教育体系中,社交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人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印度的幼儿园,孩子们通常要与同龄人一起完成活动、游戏等。
同时,幼儿园也会定期举办庆祝活动、节日庆祝等社交活动,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并帮助他们学会助人为乐、合作与分享。
第三,注重家庭和社区的教育。
在印度的学前教育中,家庭和社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的老师通常会与孩子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等。
此外,幼儿园也会定期举办家长会、社区活动等,让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更紧密地融入社区生活,并在社区中得到支持和帮助。
第四,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
在印度的学前教育中,孩子们被灌输着印度传统文化知识,他们学会了民俗、传说、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尊重历史和文化的态度。
幼儿园通常也会举办文化课程,如传统音乐、舞蹈和绘画等,帮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印度的文化遗产。
印度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念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西方。
在印度,注重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培养、家庭和社区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是学前教育的主要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帮助培养和塑造了印度的未来一代,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贡献价值的人,为印度的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印度的学前教育综述
印度的学前教育综述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丰富文化的国度,其学前教育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在印度,学前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在家庭中,由长辈们给予孩子最初的启蒙;有的则是在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里。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来自印度的朋友,她给我分享了她小时候接受学前教育的经历。
那时候,她所在的社区有一个小小的学前教育班,里面的老师非常亲切。
每天早上,她都会兴奋地跑去那里,因为那里有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还有有趣的活动。
教室的墙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画,都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
印度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比如,通过游戏和活动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像是搭积木,孩子们不仅能享受搭建的乐趣,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考如何让积木更稳固,怎样搭建出自己想象中的形状。
音乐和舞蹈也是印度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们会跟着欢快的节奏一起摇摆,感受音乐的魅力。
这种方式既能让孩子们释放天性,又能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艺术感知。
在语言教育方面,印度学前教育会让孩子们接触多种语言。
除了本地的语言,还可能会有英语等其他语言的启蒙。
这为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交流打下了基础。
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地区,学前教育还会融入宗教和文化的元素。
孩子们会通过故事和仪式,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然而,印度的学前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条件相对简陋,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
但值得欣慰的是,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在逐步加大投入和改善。
相信在未来,印度的学前教育会越来越好,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就像我朋友回忆起她的学前教育时光,总是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那是她成长道路上一段美好的开端,也让她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自信和勇气。
希望更多的印度孩子都能拥有这样美好而有意义的学前教育经历。
[关于,教育改革,我国,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印度教育改革[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印度各级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一、印度的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印度教育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多数邦已实行“十、二、三”新学制。
但由于印度两极分化严重,广大人民生活贫困;由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过高,愚昧落后的现象很普遍。
因此,印度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
例如教育浪费现象严重,文盲多,流生率高,印度独立后制定了不少扫盲计划,但收效不大,主要是由于经济落后,人口剧增.原有文盲没扫除,新文盲又不断增加;课程偏重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忽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操作课。
一些活动、学习脱离就业的需要,学生离校后面临失业的危险;高等教育急剧扩大,盲目发展,超出国家经济水平的需要,造成大学毕业生过剩,人才外流等。
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颇有一定的代表性。
2O世纪8O年代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年代。
印度总理拉·甘地在1985年1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宣布。
要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同年,印度政府发表了题为《教育的挑战——政策透视》的文件,并在全国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于1986年制定了新的教育政策,即“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为印度今后的教育改革制定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根据《政策》的要求,印度教育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初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普及和提高14岁以下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提高初等教育质量。
改革措施要采取最好的方法激励学生入学;规定了小学的基本设施;提出了系统的非正规教育计划。
2.中等教育改革除了继续扩大儿童接受中等教育机会外,重点发展“标兵学校”。
设立标兵学校是为了使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有机会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更快地成长,特别是对那些来自全国各农业地区的天才儿童,这样做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平等,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改善学校教育。
印度教育行业的问题及对策设想
印度教育行业的问题及对策设想首段:介绍印度教育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100字)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其教育体系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尽管印度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教育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印度教育行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设想。
一、家庭背景不平等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家庭背景不平等是印度教育系统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由于贫困和社会地位差异,很多孩子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们可能面临课程资源匮乏、低素质师资力量以及缺乏学校设施等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公立学校能够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其次,推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以提供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资源;最后,实施贫困家庭补助计划,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节问题印度教育体系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之间的脱节。
现行课程过于理论化,在培养学生面对现实世界挑战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许多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了高失业率和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应注重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
引入更多实践经验,并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例如推动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提供实习机会等。
此外,更新课程内容以匹配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一步。
三、性别不平等带来的教育差距性别不平等问题是印度教育领域面临的严重障碍之一。
女童普遍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早婚和家务劳动压力等问题。
这种性别不平等导致了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削弱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
为促进性别平等,印度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善女童教育环境。
例如,提供免费或廉价的卫生巾和卫生设备,以减轻女童在月经期间面临的困境;加强反对早婚和性别歧视的法律执行力度;举办意识和社会动员活动,宣传鼓励女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四、缺乏创新精神与技术应用能力面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激烈竞争,印度教育系统内部缺乏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现实。
高校课题申报: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印度,教育,启示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研究内容] 纵观近二十年来有关印度教育方面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研究内容多以英国殖民时期印度教育发展史分析、考据为主体。
二、研究视角多为宏观、整体的考量。
三、研究的方式多为对文献、文本的分析。
四、对印度教育状况的社会研究较薄弱,更缺乏与之相关的田野工作和第一手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1、印度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并在人口规模方面是全球唯一与中国具有相似国情的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域,了解印度的教育体制有助于我国全面了解印度,也有助于我国教育行业的参考和发展。
2、对印度教育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印度国民未来的思想走向本课题主要针对印度高等教育和我国高等教育两方面。
主要研究对象如下:一、印度高等教育方面:1印度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南北差异巨大是印度的客观国情。
印度北方城市例如德里、加尔各答,与中部班加罗尔,南部金奈等城市在人种、宗教、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同。
本课题研究为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将以田野的工作方法,分别在印度不同南北城市间选取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四大城市公私立高校学生为调查主体,同时对少量小城市高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对高校教育系统的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数据来源。
主要调查内容包涵印度高校的教育模式、普及程度、经费来源、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就业、教师的素质和质量、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比例、印度教育部门未来10年新的教育改革政策和对不同阶层适龄学生在教育方面将获得的特殊权利的态度等问题,这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2印度普通教育制度和类型调查研究,从地理上看它首先从属于其所在的印度城市,周边环境对不同种姓宗教社区的影响时刻存在。
因此,孤立的分析印度某个阶层的社区内部的教育活动是片面的。
本课题将在调查教育情况的同时,对印度普通教育制度进行梳理并形成报告,并分析印度学生的教育是否受到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和其表现形式。
印度教育改革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国家,其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教育体系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型之路。
本文将通过对印度教育改革案例的分析,探讨其改革历程、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印度教育改革历程1. 传统教育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度教育体系以公立学校为主,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式僵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这一时期,印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公平性不足。
2. 改革初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世纪80年代,印度开始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政府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这一时期,印度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基础教育:政府实施了“全民教育”计划,旨在让每个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2)课程改革:引入新的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育公平: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3. 深化改革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印度教育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这一时期,印度教育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1)教育信息化:政府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国际化: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提高教育水平。
(3)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就业率。
三、印度教育改革成果1. 教育普及率提高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印度的小学、初中教育普及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统计,2019年印度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8.4%,初中净入学率达到82.4%。
2. 教育质量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印度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中的成绩逐年提高,部分学科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3. 教育公平性增强政府加大对教育资源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教育公平性得到增强。
4. 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迅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提高了印度劳动力的素质,促进了就业。
印度的学前教育
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 在深刻认识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印度 十分重视儿童的地位和价值。
• 1974年颁布的《国家儿童政策》中明 确提出,“儿童是极其重要的国家财 富”。
• 2005年颁布的《国家儿童行动计划》 指导原则之一即为“儿童是一种财富 并且是拥有人权的人”。
印度的学前教育
中印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比较
印度的学前教育
故事区
除了教室之外,户外区有基本的游戏区,吊绳攀爬区,还有一个小帐篷 搭成的表演或是说故事区,倒也不错!小小空间全运用上了!经常举办 几场诗歌发表会。
印度的学前教育
印度公立幼稚园校车
印度的学前教育
公立幼稚园户外活动
印度的学前教育
印度的学前教育
印度的学前教育
印度学前教育公平相关法律与政策制 订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印度的学前教育
印度的现况与教育:
印度教育的一些概况,一般而言,公立学校是穷人念的,多穷呢?穿着制服的小孩,却打赤 脚走路上学,书包扁扁脏脏的,因为学校预算低,付给老师薪水也低,所以,常常三天两头, 老师就不来了!学生上学时,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老师,万一没老师,就在学校玩一天再回 家,这样一来,别谈啥进度和学习效果了!而学校只教授印度文。 有钱一点的,私立学校, 一个月基本费用5000卢比以上(折合人民币646.864 元),不含注册费,当然也就双语教学, 印度将成为第一大说英语国家,竞争优势将强于其它国家。 还有顶极的贵族学校,号称师资 全是留洋硕士以上,全以英文授课,一班不超过十人,光是“卡”位(占名额),就得先付 上200,000卢比(折合人名币29万),不是富豪,真得念不起!
中印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比较
中印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比较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的历史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和印度都曾有过辉煌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又都走过不少弯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印度的民族、种族和种性更为复杂。
在学前教育方面,印度与中国有着相似的状况。
一、中印学前教育的近代历史在近代,中印两国的学前教育都与宗教团体分不开。
据张宗麟介绍,在中国人自己创办幼稚园时,就已经有教会在中国创办了数所幼稚园,并对中国人创办的幼稚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宗教团体举办教育的真正意图在于传播教义,输出文化价值观,为其殖民政策服务。
在印度也是这样,其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是福禄贝尔的理论)也是由传教士在殖民时期引入的。
中国与印度的学前教育在产生之初主要是学习蒙氏与福氏的教育理念与做法。
但中国对欧美的学习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先是向日本学习转而向欧美学习。
据张宗麟介绍,“‘五四’运动起来了,反基督的空气起来了,但是欧美学问为国人所注意,昔日不为国人所重视的传教徒,只要有几分真本领的也就被重视了。
我国过去的幼稚园,一味模仿日本,不但教师的技术太差,甚至日本已经行了二十年的老方法也不能尽行模仿。
当时基督教所主持的几所保姆班,对于技能的训练,都还能练习。
他们所办的幼稚园小巧玲珑,虽然宗教色彩太浓,但是处处给参观者愉快,而模仿福氏、蒙氏以及美国新方法也还能做到几分”。
所以“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稚园由模仿日本转而模仿欧美,主持人便是昔日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
“五四”运动后,虽然传教士没有直接干涉中国的学前教育,但中国的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主动向欧美靠拢,这与当时中国学前教育的落后状况有关。
1925年10月,张宗麟调查江浙一带16所幼儿园后发现,中国的幼稚园教育抄袭欧美较多。
对于这段模仿的历史,张宗麟给予了辩证的评价。
他说,中国幼稚园教育在第一阶段是直接采用外国的,不问是古典或是其他性质,一味抄袭。
例如对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的教材教具,美国英国所谓“进步学派”的教材教具,都是亦步亦趋,惟妙惟肖地模仿与抄袭。
印度小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以印度小学教育为案例,分析其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二、印度小学教育现状1. 教育普及程度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普及程度。
根据印度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印度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8.3%,其中女生入学率逐年提高。
2. 教育资源分配印度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与农村、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之间的差距较大。
城市地区学校设施较为完善,师资力量较强;而农村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
3. 教育教学质量印度小学教育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印度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印度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
这导致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印度教师队伍存在学历不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机会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3. 社会性别歧视印度社会中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教育领域,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
这导致女性在小学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
4.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四、印度小学教育改进措施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印度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学历和职称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印度的学前教育》课件
《印度的学前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幼儿教育原理》教材第五章——印度的学前教育。
详细内容包括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现状与挑战。
重点分析印度学前教育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背景、现状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印度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问题的敏感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印度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
教学重点: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及教学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印度学前教育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印度学前教育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印度某所幼儿园为例,让学生分析其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
4. 例题讲解:分析印度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具有印度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
六、板书设计1. 印度学前教育发展历程2. 印度学前教育现状与特点3. 印度学前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4. 印度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5.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印度学前教育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案例,并提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发学生对印度学前教育的兴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印度文化,研究印度学前教育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艺术、体育等。
同时,关注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印度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一、印度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1. 印度学前教育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置。
印度ICDS项目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印度ICDS项目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郑名;华立
【期刊名称】《民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23)001
【摘要】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儿童的早期发展,制定了多个促进儿童发展的项目.其中的ICDS项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儿童早期发展计划之一,在改善妇女儿童的营养健康、促进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印度ICDS项目的实施背景、项目目标、实施途径与成效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学前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启示.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郑名;华立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8
【相关文献】
1.印度儿童保护综合项目探讨及对我国的启示
2.美国早期教育干预项目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基于开端计划、芝加哥纵向研究和家庭投资计划的视角
3.中印两国处境不利学前儿童家庭整合干预计划的比较研究——基于印度ICDS项目和云南镇康幼儿班项目
4.借鉴印度经验,大力开发我国的香精油制品及香料产业.--印
度香精油制品及香料产业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5.资本项目开放中的汇率安排——印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的服务对象为生活在农村及城市贫民区的妇女和儿童。
该项目提供的是保育和教育服务。
该项目通过对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
该项目所取得的经验可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印度;早期教育;健康;营养在印度,由政府部门、志愿者组织、宗教团体和私人机构发起和组织的各类早期教育机构项目中,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是全国性的最大的服务项目。
此项目为最贫穷的儿童和妇女提供免费的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营养和教育状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印度政府采取相应策略减少并防止儿童的营养不良,协助印度政府扩展及增加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帮助其加强对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并实施以社区为主的儿童早期干预,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饮用水与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一、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的发起在印度的人口中, 32%是 15 岁以下的儿童。
据统计,印度每年有超过 200 万的儿童死于可预防的传染病,而因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的儿童更是占死亡儿童的50%。
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项目执行之前,印度计划编制委员会于1972 年举行了一次政府各相关部门会议,提出了一个在全国实施儿童保育服务的计划。
随后,由8位部长组成的专项小组对儿童保育服务机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由于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再加上不成系统的服务方法,印度的儿童保育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调查强调了在基层建立一个有效组织机构以提供儿童综合保育服务的必要性。
1974 年,印度政府制定了国家儿童政策,将儿童视为国家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并指导各州政府在儿童出生前和出生后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服务,以确保其身体、智力和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
1975 年,印度政府开始制定并实施儿童综合服务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印度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儿童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大多数儿童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贫困生活的考验。
总体上,印度学前儿童状况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二是学前教育资源缺乏,普及率低,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
针对这两大主要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早期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1974年,印度议会通过了《国家儿童政策》(Na-tionalPolicyfortheChild),开始重视政府在改善儿童状况中的作用,随后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
经过约40年的努力,印度学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一)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提供学前教育的责任早在印度独立成立共和国时,宪法就规定要为“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因为没有最低年龄限制,学前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包含在这一范围之内的。
“1976年颁布的宪法修正案第42条再次确立了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直接责任。
此前,中央政府仅对少数民族教育承担责任。
宪法第43条确立了向所有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并赋予各邦政府在其管辖范围之内自行决定教育标准的权力”。
[1]然而,2001年的宪法第86项修正案第三部分(基本权利)增加第21A款(教育权利款),明确规定“政府将为所有6 ̄14岁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接受小学教育由此被法律保障为6 ̄14岁儿童的基本权利,从而将学前教育排除在外。
但是,宪法第45款规定“各邦应尽力为所有儿童在其年满6岁前提供早期看护和教育”。
这一规定实质上仍然是规定了政府有向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责任,不过落实这一责任的主体是各邦政府(states)而非中央政府(govern-mentofIndian,GoI)。
印度宪法中还有多项条款说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潘月娟,孙丽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摘要]印度政府为向3~6岁儿童提供必要的学前教育,采取了立法明确政府提供学前教育的责任、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资源、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开展儿童预算评估等多项措施。
虽然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政府不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普及与资源投入不对称、政策和项目推行效率低等问题。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应吸取印度的教训,加大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优先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多渠道筹集资金,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关键词]印度;学前教育;发展措施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15)03-0101-06作者简介:潘月娟,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孙丽娜,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明了儿童的基本权利,给各邦政府制定有关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除宪法之外,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也强制某些工作单位提供儿童照料服务,以保证工作妇女能够获得支持性工作环境,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不同的劳动法,包括《工厂法案》、《矿场法案》、《烟草工人法案》、《建筑工人法案》等,都强制性要求工作单位以托儿所(creches)的形式提供日托照料服务。
印度还有多项国家政策也影响了学前儿童教育与保育服务的提供,如《国家教育政策》(NationalPolicyonEducation,NPE,1986)、《国家儿童政策》、《国家行动计划》(NationalPlanofAction,1992)、《国家营养政策》(NationalNutritionPolicy,1993)、《国家人口政策》(NationalPopulationPolicy,2000)、《国家妇女支持政策》(NationalPoli-cyfortheEmpowermentofWomen,2001)、《国家健康政策》(NationalHealthPolicy,NHP,2002)等都对政府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提供学前儿童教育与保育服务等职责做出了规定。
(二)利用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资源提供学前教育服务虽然印度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政府有责任向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并为此实施了“综合儿童发展项目”(IntegratedChildDevelopmentScheme,ICDS)、“生育与儿童健康项目”(ReproductiveChildHealth,RCH)、“初等教育普及项目”(SarvaShikshaAbhiyan,SSA)等行动,还设立国家托儿所资金(NationalCrecheFund)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托儿所系统,为工作妇女提供托儿所和日托中心服务,但总的来看,印度政府在学前教育中承担的责任较小。
由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是印度面向3 ̄6岁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的主要类型。
私立机构主要包括托儿所(pre-nurs-eries)、幼儿班(nurseries)、学前班(kindergartens)、准备学校(preparatoryschools)、小学预备班(preprimary)等。
由于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有学者估计私立机构招收的儿童数量与公立机构的儿童数量差不多,但私立机构服务的对象涵盖不同的阶层。
虽然最初是服务于城市中上层,但现在的私立机构开始延伸到小城镇、村庄、半城市化地区、城市贫民窟等。
同样由于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难以判断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幼儿教育服务覆盖的儿童数量,有学者粗略估计在300万至2,000万左右。
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比较多样,有国际和国内捐助、企业或宗教团体资助等。
印度政府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只有ICDS项目,其中包括非正式的幼儿教育服务。
该项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75年发起,从1975年的33个工程(projects)和4,891个安格瓦迪中心(AWC),发展到2014年共7,076个工程和1,400,000个安格瓦迪中心,惠及约3,810万3 ̄6岁儿童。
[2]该项目的很大一部分经费支持来源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印度政府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其为印度提供一系列资金支持,为印度提供支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救助贫困组织、世界银行等。
世界粮食计划署从1976年开始支持ICDS,世界银行从1980年开始资助,自印度1975年推出ICDS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直在扩大对其供给方面的支持,20年间ICDS获得的资助总额高达7.5亿美元,是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领域中获得资助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
[3](三)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由于受传统种姓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度社会存在种种不平等现象,这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有明显体现,族群之间、性别之间、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
在印度,由于城市地区私立机构的快速发展,富裕家庭的儿童最早从2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相反,经济社会地位低的贫困家庭的儿童则很难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由于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儿童未能接受系统的学前教育而直接进入小学。
应当说,对于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印度政府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将维护基本社会公平作为学前教育政策的选择和制度设计时的首要价值取向。
印度宪法第15(3)款提出,邦政府可以进行积极的差别对待,这对经济和教育上处于弱势的群体有利,允许政府为女童和处境不利的社会群体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服务。
第46款规定:“国家将特别关照、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教育与经济利益,特别是对世袭的等级团体及世袭部落,宪法将保护他们免受各种社会不公平待遇及社会剥削。
”印度政府曾制定六项原则,确保对所有人提供充足的机会平等,特别是为那些世袭团体及世袭部落、OBCs、少数民族(种族)等在教育与就业方面提供平等机会。
虽然公办机构在印度托幼机构中所占比例不足1/3,但这有限的公办幼儿教育资源主要服务于处境不利儿童,包括农村、部落地区、城市贫民窟的儿童。
以最大的ICDS项目为例,该项目特别关注印度东北部地区,拨款也逐年上升,该地区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
虽然印度城市人口约有27.78%,但该项目中只有13%在城市地区,多数项目分布在农村地区。
城市的ICDS项目也主要设立在城市贫民窟和欠发达地区,服务于城市贫民。
由此可见,ICDS项目主要是服务于处境不利儿童,这一点充分反映了印度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思路。
(四)开展“儿童预算”评估印度实行的儿童预算(childbudgeting)制度,实际上是一项政策分析工具,旨在通过对政府所有关于儿童的支出进行分析,来揭示政府重视和忽视的领域,监控实际支出的数量与效率,即不仅考察用于儿童事业的资金是否充足,而且要考察其使用效率。
[4]儿童预算分析不是事前参与,而属于事后监督。
这项制度最早由非政府组织HAQ儿童权利中心(HAQ:CenterforChildRights)于2001年从保护儿童权利角度实行,主要目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对印度中央政府过去10年间在儿童方面做的预算进行分析,监督有关儿童的公共资金投入。
私立慈善组织印度儿童福利委员会—泰米尔纳德(IndianCouncilForChildWelfare-TamilNadu)于2003年和2004年进行了两年的儿童预算分析,进一步推动了儿童预算工作的进行。
印度妇女和儿童发展部(DepartmentofWomenandChildDevelopment,DWCD)最早在2002 ̄2003年度第一次进行儿童预算分析,随后2003 ̄2004年度停止,2004 ̄2005年度重新开始,目前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起开展这项工作。
[5][6]儿童预算分析分为营养、教育、健康和儿童保护等几个部分。
多年的预算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印度政府在儿童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离承诺的比例和现实的需要仍有很大差距。
以2006 ̄2007年度为例,虽然比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显著改善,但是中央政府在有关儿童的中央资助项目上的投入仅占政府财政支出的4.9%。
而且这些增长大部分用于小学教育。
在联邦预算中所有关于儿童预算的70%都用于小学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普及项目。
虽然中央政府的投入有所增长,但是大部分有关儿童的投入还是由邦政府来承担。
而且,中央政府在不同领域的投入的增长幅度有很大差异,政府在综合儿童发展项目上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小学教育。
[7]儿童预算分析一方面揭示了中央政府有关儿童的任何方面的公共资金投入始终处于低位,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比较和呈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担比例以及政府在不同领域投入比例的变化。
从实践来看,儿童预算分析有助于敦促政府重视儿童事业,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为保障儿童权益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但目前,这一儿童预算分析仍存在一些局限,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