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功能用途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功能用途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功能用途扫描电镜简介电子源发射的电子束经过电磁透镜的电子光学通路聚焦,电子源的直径被缩小到纳米尺度的电子束斑,与显示器扫描同步的电子光学镜筒中的扫描线圈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一定微小区域内,逐点逐行扫描。

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从样品中发射的具有成像反差的信号,由一个适当的图像探测器逐点收集,并将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和视频放大器,用调制解调电路调制显示器上相对应显示像素的亮度,形成我们人类观察习惯的,反映样品二维形貌的图像或者其他可以理解的反差机制图像。

由于图像显示器的像素尺寸远远大于电子束斑尺寸,(0.1mm/1nm=100,000倍)而且显示器的像素尺寸小于等于人类肉眼通常的分辨率,这样显示器上的图像相当于把样品上相应的微小区域进行了放大。

通过调节扫描线圈偏转磁场,可以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区域的大小,理论上扫描区域可以无限小,但可以显示的图像有效放大倍数的限度是扫描电镜分辨率的限度。

模拟图像扫描系统:样品上每个像素模拟信号直接调制阴极射线管对应显示像素的亮度,由于生成一幅高质量图像一般需要数秒或者数十秒/帧,所以模拟电镜使用慢余辉显像管终端显示一幅活图像,为了便于在显像管上观察图像,需要暗室,操作者可按照一定规程调整仪器参数,如图像聚焦,移动样品台搜索感兴趣区域,调节放大倍数,亮度对比度,消象散等从而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模拟图像输出采用高分辨照相管,用单反相机直接逐点记录在胶片上,然后冲洗相片。

自1985年以来,模拟图像电镜已经被数字电镜取代。

数字图像扫描系统:样品上每个像素发出的成像信号,被图像探测器探测器后,经过前置放大器,和视频放大器放大,直接进行信号数字化,然后存储在图像采集卡的帧存器,形成数字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可被电镜操作软件读取,操作者在图形交互界面(GUI)上对图像进行调整控制,并把调整好的数字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硬盘中。

模拟控制是控制信号不经过计算机软件,直接由操作台按键旋钮等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属于人工手动控制,控制精度由操作者观察仪表盘的变化决定.例如高压电源,扫描线圈,探测器电源,电子枪控制,磁透镜控制,样品台的运动控制等等。

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解析

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解析
1
• 微区成分分析是指在物质的微小区域中进行元素鉴定和组 成分析,被分析的体积通常小于1μm3 ,相应被分析物质的 质量为10-12 g数量级。 • 如果应用从物质中所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来进行材料的元 素分析,则这种分析称为X射线分析技术。该技术可分为X 射线波谱分析法(WDS>,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荧光 分析法(XFS) 三种,其中WDS和EDS适宜进行微区的元素分 析,因此这两种分析方法又称为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 • 从电子光学仪器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作为元素分析的专 用仪器称为电子探针(EPMA),它以波谱分析法为基础;其 后随着扫镜电镜的发展,为了适应其工作的特点,又以能 谱分析法作为X射线元素分析的基础。 • 在扫描电镜的各种成分分析技术中,X射线元素分析法的 分析精度最高(原子序数大于11的元素分析误差约1%左右), 因此这种成分分析技术应用最广。
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扫描电镜的成分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 起来的,并在各个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项技 术打破了扫描电镜只作为形态结构观察仪器的局限 性,使形态观察与样品的化学元素成分分析结合起 来,从而大大地扩展了它的研究能力。与传统的化 学和物理分析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分析小于1μ m的样品中的元素。 2.能在微观尺度范围内同时获得样品的形貌、组成 分析及其分布形态等资料,为研究样品形态结构、 组成元素提供了便利。 3.分析操作迅速简便,实验结果数据可靠,而且可 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4.可对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
4
电子探针的结构其镜筒部分与扫描电镜相同, 即由电子光学系统和样品室组成。所不同的是电 子探针有一套检测特征X射线的系统-X射线谱仪。 若配有检测特征X射线特征波长的谱仪称为电子 探针波谱仪(WDS-Wavelength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若配有检测特征X射线特征能 量的谱仪称为电子探针能谱仪(EDS-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除专门的电子探针外, 大部分电子探针谱仪都是作为附件安装在扫描电 镜或透射电镜上,与电镜组成一个多功能仪器, 以满足微区形貌、晶体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同位同 时分析的需要。

扫描电镜分析简介ppt

扫描电镜分析简介ppt
• 扫描电镜的景深为比一般光学显微镜景深大100-500倍,比 透射电镜的景深大10 倍。
• 景深取决于分辨本领和电子束入射半角ac。由右下图可知, 扫描电镜的景深F为:
d0临界分辨本领, ac电子束的入射半角
扫描电镜应用实例
断口形貌分析 纳米材料形貌分析 在微电子工业方面的应用
断口形貌分析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简介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简介
概况 扫描电镜的优点 扫描电镜成像的物理信号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的构造 扫描电镜的主要性能 应用举例
概况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英 文缩写:SEM。为适应不同要求,在扫描电 镜上安装上多种专用附件,实现一机多用, 使扫描电镜成为同时具有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 (EPMA)、电子衍射仪(ED)等多种功能 的一种直观、快速、综合的表面分析仪器。
电源系统由稳压,稳流及相应的安全保护电路 所组成,其作用是提供扫描电镜各部分所需的电 源。
扫描电镜的主要性能
放大倍数 分辨率 景深
扫描电镜的主要性能
放大倍数
M=AC/AS 式中AC是荧光屏上图像的边长, AS是电子束在样品上
的扫描振幅。 目前大多数商品扫描电镜放大倍数为20-20000倍,介
背散射电子:入射电子在样品中经散射后再从上表 面射出来的电子。反映样品表面不同取向、不同平 均原子量的区域差别。
二次电子:由样品中原子外壳层释放出来,在扫描 电子显微术中反映样品上表面的形貌特征。
X射线:入射电子在样品原子激发内层电子后外层电 子跃迁至内层时发出的光子。
其他信号
俄歇电子:入射电子在样品原子激发内层电 子后外层电子跃迁至内层时,多余能量转移 给外层电子,使外层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 成为俄歇电子。

扫描电镜讲义

扫描电镜讲义
2. 即使使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技术,仍定量分析了原 子序数为6的轻元素(C)的含量(图2)。为什 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图2中,C的峰为什么比较 弱?原子序数较大的W的峰为什么跑到了原子序 数较小的V的左侧?
x-射线波谱:光电倍增管
瞬间只接收一能量(波长)的x-射线,简称波谱

W、Si的波谱线扫描结果
断面背散射电子象和C、W、Si的波谱象 W
C
Si
SEM的新附件: EBSD 技术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EBSD系统附件的构成
EBSD分析系统的构成
SEM所获得的EBSD花样
冷轧铝箔在再结晶初期的EBSD分析结果
(上图) 晶粒取向图(彩图) (下图) [111]方向极图
荷兰FEI公司 Sirion 扫描电子显微镜
日本电子 JSM-6700F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成象方式
象电视的工作方式一样
扫描电子显微镜探测的三种主要分析模式
* 电子: 二次电子(SE) 背散射电子 (BE)(以及俄歇电子)
* x-射线: 特征x-射线
0.1m
* 不能分析化学成分
扫描电子显微镜解决问题的方法
* 用波长较短的电子束为光源 (25kV时,波长 =0.007nm ),分辨率可达 5nm,放大倍数
10-100000 * 扫描方式导致长物距
数十 m (1000 时) 不再要求金相准备
* 以电子束诱发原子内层电子跃迁,产生一定波长 的特征x-射线,测量其能量或波长分布,将微 区图象分析与成分分析相结合
(以及x-射线连续谱)
* 以及其他信号
如样品电流、电子磁场 偏转、通道花样、感生 电流、阴极荧光等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扫描电镜显微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掌握扫描电镜试样的制备方法。

3、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

4、了解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和吸收电子像,观察记录操作的全过程及其在组织形貌观察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根据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对照仪器设备,了解各部分的功能用途。

2、根据操作步骤,对照设备仪器,了解每步操作的目的和控制的部位。

3、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电镜的基本操作。

4、对电镜照片进行基本分析。

三、实验设备仪器与材料Quanta 250 FEG 扫描电子显微镜四、实验原理(一)、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是继透射电镜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

它是将电子束聚焦后以扫描的方式作用样品,产生一系列物理信息,收集其中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信息,经处理后获得样品表面形貌的放大图像。

扫描电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信号检测处理、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及真空系统三大系统组成。

其中电子光学系统是扫描电镜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组成:电子枪、电磁透镜、光栏、扫描线圈、样品室等,其外形和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由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经过聚光镜系统和末级透镜的会聚作用形成一直径很小的电子束,投射到试样的表面,同时,镜筒内的偏置线圈使这束电子在试样表面作光栅式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入射电子依次在试样的每个作用点激发出各种信息,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特征X射线等。

安装在试样附近的探测器分别检测相关反应表面形貌特征的形貌信息,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经过处理后送到阴极射线管(简称CRT)的栅极调制其量度,从而在与入射电子束作同步扫描的CRT上显示出试样表面的形貌图像。

根据成像信号的不同,可以在SEM的CRT上分别产生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吸收电子像、X射线元素分布图等。

本实验主要介绍的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

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23
(2)工作条件要求严格:Si ( Li)探头必 须保持在液氦冷却的低温状态,即使是在 不工作时也不能中断,否则晶体内的锂原 子会扩散、迁移,导致探头功能下降甚至 失效。
24
25
一、能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特点 1.原理 利用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把试样所产生 的X射线谱按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成特征峰 谱,根据每一种特峰所对应的能量鉴定化 学元素。
16
2.分析特点 直接用固体检测器对X射线能谱进行检 测,不需要经过分析晶体的衍射。 (1)计数率不因衍射而损失,而且接收 角很大,接收效率在X射线波长(或X射线光 子的能量)范围内近乎100%。 (2)可以从试样表面较大区域或粗糙表 面上收集从试样上所激发出的X射线光子。 (3)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元素,分析速度 快,适宜做快速定性和定点分析。
6
根据上述要求,正确的制样方法如下:为了把 试样表面磨平,可以用细金刚砂代替氧化铝粉作 抛光剂,这样可以得到更平的表面。试样表面经 抛光后应充分清洗,不使抛光剂留在表面,最好 用超声波清洗。如果试样表面要经过金相腐蚀后 才能确定被分析部位,则可以采用浅腐蚀以确定 分析位置,再在其周围打上显微硬度作为标记, 然后抛掉腐蚀层,再进行分析。对易氧化样品, 制备好后应及时分析,不宜在空气中放置过久。 对于导电试样,如果样品的尺寸过小,则可把 它用镶嵌材料压成金相试块,再对被分析表面磨 光。所采用的镶嵌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一 定的硬度。 对于非导体的样品,需要在其表面喷上一层碳、 铝、铬、金等导电膜。
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扫描电镜的成分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 来的,并在各个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项技术 打破了扫描电镜只作为形态结构观察仪器的局限性, 使形态观察与样品的化学元素成分分析结合起来, 从而大大地扩展了它的研究能力。与传统的化学和 物理分析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分析小于1μ m的样品中的元素。 2.能在微观尺度范围内同时获得样品的形貌、组成 分析及其分布形态等资料,为研究样品形态结构、 组成元素提供了便利。 3.分析操作迅速简便,实验结果数据可靠,而且可 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4.可对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

材料检测表征方法之扫描电镜

材料检测表征方法之扫描电镜

材料检测表征方法之扫描电镜自从1965年第一台商品扫描电镜问世以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从第一台的25nm提高到现在的0.01nm,而且大多数扫描电镜都能与X射线波谱仪、X射线能谱仪等组合,成为一种对表面微观世界能够经行全面分析的多功能电子显微仪器。

在材料领域中,扫描电镜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形态结构、界面状况、损伤机制及材料性能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利用扫描电镜可以直接研究晶体缺陷及其产生过程,可以观察金属材料内部原子的集结方式和它们的真实边界,也可以观察在不同条件下边界移动的方式,还可以检查晶体在表面机械加工中引起的损伤和辐射损伤等。

1、扫描电镜的结构及主要性能扫描电镜可粗略分为镜体和电源电路系统两部分。

镜体部分由电子光学系统、信号收集和显示系统以及真空抽气系统组成。

1.1 电子光学系统由电子枪,电磁透镜,扫描线圈和样品室等部件组成。

其作用是用来获得扫描电子束,作为信号的激发源。

为了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和图像分辨率,扫描电子束应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尽可能小的束斑直径。

1.2 信号收集及显示系统检测样品在入射电子作用下产生的物理信号,然后经视频放大作为显像系统的调制信号。

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电子检测器,它由闪烁体,光导管和光电倍增器所组成。

1.3 真空系统真空系统的作用是为保证电子光学系统正常工作,防止样品污染,一般情况下要求保持10-4~10-5Torr的真空度。

1.4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由稳压,稳流及相应的安全保护电路所组成,其作用是提供扫描电镜各部分所需的电源。

2、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由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经过磁透镜系统汇聚,形成直径为5nm,经过二至三个电磁透镜所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束会聚成一个细的电子束聚焦在样品表面。

在末级透镜上边装有扫描线圈,在它的作用下使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

由于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物质的交互作用,结果产生了各种信息:二次电子、背反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俄歇电子、阴极发光和透射电子等。

SEM扫描电镜能谱(EDS)分析技术

SEM扫描电镜能谱(EDS)分析技术

SEM扫描电镜能谱(EDS)分析技术来源:Labs科技⽂摘如果要分析材料微区成分元素种类与含量,往往有多种⽅法,打能谱就是我们最常⽤的⼿段。

能谱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以及结果直观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其价格相⽐于⾼⼤上的电镜来说更为低廉,因此能谱也成为了⽬前电镜的标配。

今天这篇⽂章集齐了有关能谱(EDS)的各种问题,希望能给⼤家带来帮助。

Q1:能谱的缩写是EDS还是EDX?开始的时候能谱的缩写有很多,⽐如EDS,EDX,EDAX等,⼤家对此也都⼼照不宣,知道ED 就是Energy Dispersive,后⾯因为X-ray Analysis和Spectrum这⼏个词的不同⽤法,导致了缩写的不同。

⽽且相应的汉译也有很多,⽐如能量⾊散谱,能量散射谱等等。

不过,到了2004年左右,相关协会规定,EDS就是能谱或者能谱仪,EDX就是能谱学,Dispersive就不去翻译。

这样EDS就应该是⽂章⾥的正规⽤法,⽽现在有很多⽂章仍然使⽤其他说法,有约定俗成的味道,⼤家知道怎么回事就⾏了。

Q2:TEM的能谱误差⽐SEM的⼩吗?A2:因为很多⼈知道TEM的分辨率⾼,所以认为TEM所配能谱的分辨率⾼于SEM。

这可以说是⼀个⾮常错误的论断。

同样⼚家的能谱,同⼀时期的产品,⽤于TEM的分辨率通常要低于SEM⼏个eV,诚然,TEM可能会观察到更⼩的细节,但这只是能谱分析范围的精准,并不代表能谱的分辨率⾼。

SEM的样品⽐较容易制备,⽽且跟厚度关系不⼤,⼀般电⼦束深⼊样品的⾼度为⼏个微⽶,定量时可以放相应样品的标样(⽐如纯Si就⽤纯Si标样,MgO就⽤MgO标样,有很多国家级标样供选择)来做校正。

⽐较重的元素诸如很多⾦属和稀⼟元素的分析结果可以认为是定量的。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李⾹庭教授对SEM和电⼦探针的EDS分析结果做过⽐较系统的讲述,我摘抄如下:EDS分析的最低含量是0.x%(注:这个x是因元素不同⽽有所变化的。

)“电⼦探针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通则”国家标准,规定了EDS的定量分析的允许误差(不包括含超轻元素的试样)。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利用入射电子从试样中激发的各种信号成像,对试样表面举行形貌观看、x射线微区化学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范围涉及各行各业,凡是用光学显微镜的地方,凡是需要亚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的形态讨论和成分分析的地方,都可以用法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微生物形态讨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吸附铅及吸附一浮选铅后扫描电镜观看苦味诺卡菌、草分枝杆菌和胶质芽在pH=5时吸附铅及用十二胺作捕收剂浮选吸附铅后的微生物。

在pH=6条件吸附铅及吸附-浮选铅后苦味诺卡菌的扫描电镜照片。

在pH=6条件吸附铅及吸附一浮选铅后草分枝杆菌的扫描电镜照片。

在pH=6条件吸附铅及吸附一浮选铅后胶质芽孢杆菌的扫描电镜照片。

吸附铅离子后,苦味诺卡菌的菌体发生膨胀,局部表面聚拢有大量絮状物和团状物;草分枝杆菌的菌体中部发觉塌陷,表面变得高低不平,菌体粗糙有绒毛状物豁附;胶质芽孢杆菌吸附后的细胞表面能观看到一层致密的极小颗粒状物,形状变得不规章,菌体表面浮现皱褶收缩。

苦味诺卡氏菌、草分枝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3种菌株经过吸附一浮选以后,菌体都变粗膨胀,表面黏附有一层绒状物,而且简单粘连成片。

二、吸附镉及吸附-浮选镉后微生物扫描电镜观看沟戈登菌、胶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离在pH=6、5、8时吸附电镀废水中镉及以为捕收剂浮选吸附镉后的微生物。

吸附镉及吸附-浮选电镀废水中福后沟戈登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

吸附镉及吸附-浮选电镀废水中镉后胶质芽孢杆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

吸附镉及吸附-浮选电镀废水中镉后枯草芽孢杆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

工业废菌及水洗工业废菌在pH为7时吸附电镀废水中镉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

沟戈登菌吸附镉后,细胞略弯曲,外形未发生显然变幻,菌体略显含糊和肿胀。

吸附-浮选镉后,菌体变短、变粗,菌体表面有粘连物。

胶质芽孢杆菌吸附锡后,细胞外形同样未发生显然变幻,菌体略显含糊和肿胀。

吸附-浮选镉后,菌体变得越发含糊肿胀,体积略显缩小,菌体表面也附有粘连物。

扫描电镜在材料表面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扫描电镜在材料表面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扫描电镜在材料表面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扫描电镜的功能和用途;2)了解能谱仪的基本结构、原理和用途;3)了解扫描电镜对样品的要求以及如何制备样品。

二、实验原理(一)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1.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是对样品表面形态进行测试的一种大型仪器。

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入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电子与元素的原子核及外层电子发生单次或多次弹性与非弹性碰撞,一些电子被反射出样品表面,而其余的电子则渗入样品中,逐渐失去其动能,最后停止运动,并被样品吸收。

在此过程中有99%以上的入射电子能量转变成样品热能,而其余约1%的入射电子能量从样品中激发出各种信号。

如图1所示,这些信号主要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透射电子、俄歇电子、电子电动势、阴极发光、X射线等。

扫描电镜设备就是通过这些信号得到讯息,从而对样品进行分析的。

图1 入射电子束轰击样品产生的信息示意图从结构上看,扫描电镜主要由七大系统组成,即电子光学系统、探测、信号处理、显示系统、图像记录系统、样品室、真空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电源供给系统。

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从灯丝发射出来的热电子,受2-30KV电压加速,经两个聚光镜和一个物镜聚焦后,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能量,强度和斑点直径的入射电子束,在扫描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入射电子束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做光栅式扫描。

由于入射电子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样品中激发出的二次电子通过收集极的收集,可将向各个方向发射的二次电子收集起来。

这些二次电子经加速并射到闪烁体上,使二次电子信息转变成光信号,经过光导管进入光电倍增管,使光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又经视频放大器放大,并将其输入到显像管的栅极中,调制荧光屏的亮度,在荧光屏上就会出现与试样上一一对应的相同图像。

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扫描时,因二次电子发射量随样品表面起伏程度(形貌)变化而变化。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第八章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显微分析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李香庭1 概论1.1 概述电子探针是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的简称,英文缩写为EPMA(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er),扫描电子显微境英文缩写为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这两种仪器是分别发展起来的,但现在的EPMA都具有SEM的图像观察、分析功能,SEM也具有EPMA的成分分析功能,这两种仪器的基本构造、分析原理及功能日趋相同。

特别是现代能谱仪,英文缩写为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与SEM组合,不但可以进行较准确的成分分析,而且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功能。

由于EDS分析速度快等特点,现在EPMA通常也与EDS组合。

虽然EDS的定量分析准确度和检测极限都不如EPMA的波谱仪(Wavelength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缩写为WDS)高,但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样品的成分分析要求。

由于EPMA与SEM设计的初衷不同,所以二者还有一定差别,例如SEM以观察样品形貌特征为主,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注重图像质量,图像的分辨率高、景深大。

现在钨灯丝SEM的二次电子像分辨率可达3nm,场发射SEM二次电子像分辨率可达1nm。

由于SEM一般不安装WDS,所以真空腔体小,腔体可以保持较高真空度;另外,图像观察所使用的电子束电流小,电子光路及光阑等不易污染,使图像质量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EPMA一般以成分分析为主,必须有WDS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真空腔体大,成分分析时电子束电流大,所以电子光路、光阑等易污染,图像质量下降速度快,需经常清洗光路和光阑,通常EPMA二次电子像分辨率为6nm。

EPMA附有光学显微镜,用于直接观察和寻找样品分析点,使样品分析点处于聚焦园(罗兰园)上,以保证成分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EPMA和SEM都是用聚焦得很细的电子束照射被检测的样品表面,用X射线能谱仪或波谱仪,测量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与强度,从而对微小区域所含元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并可以用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等进行形貌观察。

如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

如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

如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和研究微观结构。

它使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束,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正确地使用扫描电镜来观察微观结构。

首先,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前,我们需要准备样本。

样本的制备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至关重要。

通常,我们会选择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作为样本。

首先,我们需要将样本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并确保表面光滑。

然后,使用特殊的金属涂覆技术,如蒸镀或喷涂,将样本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金属覆盖层。

这一步的目的是增加样本的导电性,以便电子束能够顺利地通过样本并产生图像。

在样本准备完成后,我们将样本放入扫描电镜的样品舱中。

在放入样品舱之前,我们需要确保样品舱的内部环境符合要求,如真空度和温度。

这是因为在扫描电镜中,电子束需要在真空环境下传播,以避免与空气分子相互作用而产生散射。

同时,温度的控制也能够防止样品因热膨胀而发生形变。

当样品放入样品舱后,我们需要调整扫描电镜的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电子束的对准和聚焦,以确保电子束能够准确地照射到样品表面。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子束能量。

不同的材料和结构需要不同的电子束能量来获得最佳的图像对比度。

最后,我们还需要调整扫描电镜的探测器,以获得所需的图像细节和深度。

一旦参数调整完成,我们就可以开始观察微观结构了。

在扫描电镜中,电子束从扫描线圈中发射出来,沿着样品表面扫描,并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产生多种信号,如二次电子信号和反射电子信号。

这些信号被扫描电镜的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图像。

观察微观结构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和扫描速度。

较低的放大倍数和较快的扫描速度可以提供整体的结构信息,而较高的放大倍数和较慢的扫描速度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细节。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特殊的技术,如能谱分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来获得更多的样品信息。

扫描电镜及其制样技术

扫描电镜及其制样技术

2干燥的方法
1空气干燥法 2)真空干燥法 3)冷冻干燥法 4)临界点干燥法
2干燥的方法
1)空气干燥法 方法:把样品放在空气中;让其中的脱水
剂自然挥发掉,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特点:脱水剂存在的低表面张力,仍使许
多样品发生变形或收缩,故本法是 在缺乏其他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干 燥方法。
2干燥的方法
PBS清洗3次;5~10min/ 次→ 乙醇梯度脱水到纯 乙醇,5~30min/级;
(3)脱水的要求
脱水要彻底;
严防发生空气干燥:在换液过程中,要始终保 持样品润湿,以免因表面张力变化而造成样品 的皱缩 塌陷或变形。
5 干燥
1干燥的目的 彻底去除样品中的脱水剂;使样品干 燥,以保护镜筒高真空和样品不变形;
2干燥的方法
4)临界点干燥法
① 临界点干燥的原理(图32)
图32 临界点干燥原理图
临界点干燥的原理之小结
临界状态的条件:密闭容器中的液体加热达到一定 的温度临界温度;
临界状态的特性:气 液密度相等;相界消失;液体变 成气体,液体的表面张力消失为零;无论施加多大 的压力,气体不会变成液体。
临界点干燥:利用临界状态下液体表面张力被消除 的特性,使样品中的液体气化而最后完全干燥。
作用:对二次电子进 行收集、放大和处理; 以调制显像管栅极电 压并成象。
图1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图
3电子偏转系统(扫描系统)
组成:扫描发生器 扫描线圈;
作用:使镜筒和显 像管内的电子束分 别进行同步光栅状 扫描;最后在显像 管的荧光屏上显示 出完整图象。
图1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图
2 影响图象形成的因素
② 临界干燥液的选择——置换液与中间液
置换液:在临界点干燥器内起临界干燥 作用的液体称为置换液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X射线能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29
Si(Li)探测器探头结构示意图
能谱仪一般都是作为SEM或TEM的附件使用的,除与主机共用部分(电 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电源系统)外,X射线探测器、多道脉冲高度 分析器是它的主要部件。
30
• 为降低电子线路中的噪音及防止探头中Li原子的 迁移,探头与场效应晶体管直接紧贴在一起,并 放在由液氮控制的100K的低温恒温器中。 • 由于探头处于低温,表面容易结露污染,故需放 在较高的真空中,并用薄窗将它与样品室隔开。 但窗口用材料直接影响EDS所能分析元素的范围, 能谱仪探头一般带有铍(Be)窗,铍窗厚度约为78μm,它对超轻元素的X射线吸收极为严重,致使 这些元素无法被检测到。因而,带铍窗的Si(Li) 探头只能检测Na(Z=11)以上的元素。20世纪80年 代,推向市场的新型有机超薄窗,对X射线能量的 吸收极小,使Si ( Li)探头可检测4 Be-92U所有元 素,结束了有窗能谱仪不能检测轻元素、超轻元 素的历史,使EDS的应用更广泛。
12
为了提高分光效率,要求分光晶体不仅能 分光,而且还能使衍射的X射线聚焦,为此, 常采用弯曲分光系统,即把分光晶体作适 当的弹性弯曲,并使射线源、弯曲晶体表 面和检测管口位于同一个圆周上(称罗兰 圆或聚焦圆),就可以使分光晶体处处满 足同样的衍射条件,整个晶体只收集一种 波长的X射线,达到衍射束聚焦的目的,提 高单一波长的X射线的收集效率。
15
由光源至晶体的距离L(叫做谱仪长 度)与聚焦圆的半径有下列关系:
L=2Rsinθ=Rλ/d
所以,对于给定的分光晶体,L与 λ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只 要读出谱仪上的L值,就可直接得到λ 值。
16
二、检测中常见的问题
1.试样的制备 X射线波谱分析所用的试样都是块状的,要求 被分析表面尽可能平整,而且能够导电,任何试 样表面的凹凸不平,都会造成对X射线有规则的吸 收,影响X射线的测量强度。此外,样品表面的油 污、锈蚀和氧化会增加对出射X射线的吸收作用; 金相腐蚀也会造成假象或有选择地去掉一部分元 素,影响定量分析的结果。因此,应重视所制备 样品表面的原始状态,以免得出错误的分析结果。
1
• 微区成分分析是指在物质的微小区域中进行元素鉴定和组 成分析,被分析的体积通常小于1μm3 ,相应被分析物质的 质量为10-12 g数量级。 • 如果应用从物质中所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来进行材料的元 素分析,则这种分析称为X射线分析技术。该技术可分为X 射线波谱分析法(WDS>,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荧光 分析法(XFS) 三种,其中WDS和EDS适宜进行微区的元素分 析,因此这两种分析方法又称为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 • 从电子光学仪器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作为元素分析的专 用仪器称为电子探针(EPMA),它以波谱分析法为基础;其 后随着扫镜电镜的发展,为了适应其工作的特点,又以能 谱分析法作为X射线元素分析的基础。 • 在扫描电镜的各种成分分析技术中,X射线元素分析法的 分析精度最高(原子序数大于11的元素分析误差约1%左右), 因此这种成分分析技术应用最广。
8
9
10
11
在波谱仪中,X射线信号是由样品表面以下很 小的体积(大约1μm)范围内激发出来的,这相 当于一个点光源,由此发射出的X射线总是发散 的。假如把一块平整的晶体放在样品上方的某一 位置,用其进行分光,能够到达晶体表面的X射 线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并且入射到晶体表面不同 部位的X射线的入射方向各不相同(θ角不等), 发生衍射的X射线的波长也就各异。所以,分光 用平面晶体对不同波长的特征X射线可以分光展 开,但是就收集单一波长的X射线的效率来说是 非常低的。
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扫描电镜的成分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 起来的,并在各个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项技 术打破了扫描电镜只作为形态结构观察仪器的局限 性,使形态观察与样品的化学元素成分分析结合起 来,从而大大地扩展了它的研究能力。与传统的化 学和物理分析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分析小于1μ m的样品中的元素。 2.能在微观尺度范围内同时获得样品的形貌、组成 分析及其分布形态等资料,为研究样品形态结构、 组成元素提供了便利。 3.分析操作迅速简便,实验结果数据可靠,而且可 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4.可对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
一、能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特点 1.原理 利用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把试样所产生 的X射线谱按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成特征峰 谱,根据每一种特峰所对应的能量鉴定化 学元素。
27
2.分析特点 直接用固体检测器对X射线能谱进行检 测,不需要经过分析晶体的衍射。 (1)计数率不因衍射而损失,而且接收 角很大,接收效率在X射线波长(或X射线光 子的能量)范围内近乎100%。 (2)可以从试样表面较大区域或粗糙表 面上收集从试样上所激发出的X射线光子。 (3)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元素,分析速度 快,适宜做快速定性和定点分析。
19
三、分析方法
X射线显微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检测样品有哪些元素以及样品 内元素的分布情况,定量分析是计算样品 内各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 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和物理模型, 经过大量的计算而得出结果。
20
1.定性分析 (1)点分析 将电子探针照射在样品的某一微区或特定点上, 对该点作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即为点分析。 (2)线分析 当电子束在试样某区域内沿一条直线作缓慢扫 描的同时,记录其X射线的强度(它与元素的浓度 成正比)分布,就可以获得元素的线分布曲线。 (3)面分析 当电子束在试样表面的某面积上作光栅状扫描 的同时,记录该元素的特征X射线的出现情况。
5
布拉格衍射定律
假如有一块晶体,已知其平行于晶体表面的晶 面间距为d,对于不同波长λ 的X射线只有在满足 一定的入射条件(入射角 θ )下,才能发生强烈 衍射,即: 2dsinθ =nλ (n=1,2,3…)
若忽略n>1的高级衍射的干扰,对于任意一个特 定的入射角 θ ,只有一个确定的波长λ 满足衍射 条件。若连续地改变 θ 角,则可以在与入射方向 成 2θ 角的相应方向上接收到各种单一波长的X 射 线信号,从而展示适当波长范围内的全部X射线谱, 这就是波谱仪波长分散的基本原理。 6
2
电子探针的工作原理
莫塞莱(Mosely)定律 高能电子束入射样品表面激发产生的特征 X 射 线具有特征波长和特征能量,其波长的大小、能 量的高低遵循莫塞莱定律,即: v1/2=R(Z-σ) (1) λ=C/v (2) ε=hv (3 ) 式中,v为X射线的频率;Z为原子序数;R、σ 为常数,且σ约等于1;C为X射线的速度;h为普 朗克常数;λ为特征X射线的波长;ε为特征X射线 的能量。
13
旋转式波谱仪
旋转式波谱仪虽然结构简单,但有三个 缺点: a)其出射角 φ是变化的,若φ2 <φ1, 则出射角为φ2的x射线穿透路程比较长, 其强度就低,计算时须增加修正系数,比 较麻烦; b) X射线出射线出射窗口要设计得很大; c)出射角φ越小,X射线接受效率越低。
14
直进式波谱仪
特点是X射线出射角φ固定不变,弥 补了旋转式波谱仪的缺点。因此,虽 然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但它是目前最 常用的一种谱仪。弯晶在某一方向上 作直线运动并转动,探测器也随着运 动。聚焦圆半径不变,圆心在以光源 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光源、弯晶和 接收狭缝也都始终落在聚焦圆的圆周 上。
17
根据上述要求,正确的制样方法如下:为了把 试样表面磨平,可以用细金刚砂代替氧化铝粉作 抛光剂,这样可以得到更平的表面。试样表面经 抛光后应充分清洗,不使抛光剂留在表面,最好 用超声波清洗。如果试样表面要经过金相腐蚀后 才能确定被分析部位,则可以采用浅腐蚀以确定 分析位置,再在其周围打上显微硬度作为标记, 然后抛掉腐蚀层,再进行分析。对易氧化样品, 制备好后应及时分析,不宜在空气中放置过久。 对于导电试样,如果样品的尺寸过小,则可把 它用镶嵌材料压成金相试块,再对被分析表面磨 光。所采用的镶嵌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一 定的硬度。 对于非导体的样品,需要在其表面喷上一层碳、 铝、铬、金等导电膜。
X射线波谱分析
一、波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特点 1.原理 X射线波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依据的是莫塞莱定律, 只要鉴定出样品被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λ,就可以 确定被激发的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 为了确定从试样上所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谱的波长, 通常在靠近样品的地方放一个晶体检测器,其中装有晶面 间距d为已知的晶体作为分析晶体。当电子束打在样品上, 激发出来的各种特征x射线的波长以一定角度θ照射到分 析品体时,只有满足布拉格定律λ=2dsinθ,波长λ的特 征X射线才会发生衍射。式中d已知,并且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角θ求出特征X射线的波长λ 。从而 确定出试样所含的元素。 只要连续改变θ角.就可以在与入射方向交叉成2θ角 的相应方向上接收到各种单一波长的X射线信号。从而展 示适当波长以内的全部x射线波谱。 由于一种晶体的晶面间距d是一个固定值,它只能对 一定波长范围的x射线起作用,为了分析更大范围内的X射7 线,往往在检测器上装有几个不同d值的晶体。
24
2.定量分析 (1)选择合适的分析线。在波谱已经进行注释 的分析基础上,考虑选用强度较高和不受干扰的 谱线作为元素定量分析的分析线。选择最佳的工 作条件,排除干扰线对分析线附加强度的影响, 以便尽可能降低干扰线的强度而提高分析线强度。 (2)峰值强度的确定。因为所测得特征X射线的 强度近似与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故作为定量分 析的基本实验数据,首先要确定分析线的峰值强 度。要获得分析线的纯净峰值强度,必须扣除干 扰线的强度影响以及本底强度。
3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探针 (EPMA-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检测 的信号是特征X射线 由莫塞莱定律可见,特征X射线的波长、能量 取决于元素的原子序数,只要知道样品中激发出 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就可以确定试 样中的待测元素,元素含量越多,激发出的特征 X射线强度越大,故测量其强度就可确定相应元 素的含量。电子探针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对样品进 行微区成分分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