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高频考点
四大模块高频考点汇总
《思想政治》四大模块高频考点汇总《经济生活》高频考点1、地方或者政府应该怎样发展经济?⑴、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配置的优点与缺陷)⑵、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手段、目标等)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它的内涵与要求)⑷、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一、创新。
第二、转变方式优化结构。
第三、城乡协调、新农村。
第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六、缩小区域差距。
)⑸、发挥出口投资与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特别是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
⑺、要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2、怎样经营发展企业?要从企业的经营战略、科技创新、品牌、诚信、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做大做强、现代的企业制度、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引进来和走出去等角度去思考。
3、生产与消费包括掌握价格变动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等。
4、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怎样处理与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轮复习三维设计P47和48页)5、财政、税收的作用(一轮复习三维设计P54页)6、重点要掌握经济类图表或材料反映的问题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政治生活》高频考点一、公民的角度:1、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2、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二、政府的角度:1、性质2、职能3、根本目的4、作用5、宗旨6、原则7、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8、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什么、怎么做)三、党的角度:1、地位:领导和执政地位(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2、性质3、宗旨4、执政方式5、领导方式6、指导思想7、执政理念8、判断政党的试金石9、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四、国际社会的角度: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国际竞争的实质、中国应对之策3、我国的外交政策(1)是什么(2)决定因素(3)主要内容(4)中国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文化生活》高频考点一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当代文化素描
(1)的发展是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表现:
“喜”的表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忧”的表现: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策:
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
②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为此应该提供、风格多样的文化产品。
而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必修一《经济生活》高频考点:外汇和汇率、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国家的宏观调控,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补品和互为替代品)(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4、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5、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经营发展: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适时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7、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①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分配制度层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初次分配层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一、二轮复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考点概览】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知识梳理】狭义与广义内涵: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非政治、经济、纯“自然”的东西)文化与文明文外延: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化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是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什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么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刻影响文化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双重性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越来越成为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的作用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综合对于发展中国家,是重要精神武器如何把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应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来自于各种形式的▲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过程):要求(参加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特点:▲深远持久(效果):要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何能增强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表现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特征】本单元的核心是文化发展,围绕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轮文化生活专题复习9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用越来越重要 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 互 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 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 交 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 重要内容 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读材料
联知识
[答案]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将城市精神融入 市民的日常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市民,有利于增强人们 的精神动力,推动城市的发展 。② 文化对人 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将 城市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能够对人们的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市民 的人文素养 。③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 组成部分。将城市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有 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城市的整体实 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考点应用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考查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题目一览: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宁夏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意义?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神州9号”成功发射的文化影响? 4.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山东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5. 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6. 我国为什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重要战略任务? 7. 为什么要推动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8.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9. 请你就如何发挥文化在沿海开发中的拉动作用,提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并阐明其文化价值。
原创文化生活四主题答题术语归纳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生活》中“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点较多 且考查率较高,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要予以高度 重视。
1.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
(1)(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 繁荣。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民族 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 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 程,具有深远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 进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1)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引领方向,体现了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 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 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 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 化的发展。
(2)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 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 创新与发展。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最主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充 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青年学生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 和建设者。
2.如何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既包含精华,又有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认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 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 或剔除。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典例导引】 (2013 年江苏政治,23,2 分)近期,中国电视 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 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 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 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 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 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 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 (1)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 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 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措施: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 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特别提示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 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 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 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 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文化的多样性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 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 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11
• 2010山东高考 • 材料三材料三材料三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 立60年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 了又一次振奋。 (3)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 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 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 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2012· 江苏· 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 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 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 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 华民族精神就要( )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 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 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依据。 • 【答案】①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 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三精一魂)②当前,面对世 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③弘扬和培育雷锋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 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④当前,弘扬雷锋精神,就是 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强基固本。
• “神八飞天接天宫,蛟龙入海探地府。北斗上 天照九州,神九对接入天宫。”中华民族一系 列辉煌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 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下列与此精神相一致 的是( ) • 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②嫦娥奔月、卧薪 尝胆 ③刮目相看、胸有成竹 ④夸父追日、 大禹治水 • A.①② B.③④ • C.②③ D.①④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考点透析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 继承 性 鲜明 的 民族 性 相对 稳定 性
典题例练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 形成于一个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 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 继的一个过程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继承 原 因 态 度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 消极的、落后的成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 做 法 析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和 剔除 关 系 发展 随着生产力、经济、政治的 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 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 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 纲 展 示 文化 的继 承与 发展 1.从 考查 内容 上看 2.从 考查 形式 上看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对 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以及影响文 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全国卷47个高频考点
全国卷47个高频考点
1. 政治与生活
2. 社会问题与解决
3. 科学技术与环境
4. 文化与教育
5. 历史与文化传承
6. 经济与社会发展
7. 互联网与信息时代
8. 健康与生活方式
9. 青少年成长与教育
10. 社会事件与突发情况
11. 传统与现代价值观
12.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13. 自然与人类相互关系
14. 乡村建设与农村发展
15. 少数民族与民族团结
16. 空间与地理知识
17. 伦理道德与社会规范
18.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19. 社会阶层与社会差距
20.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
21. 核能与可再生能源
2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23. 教育公平与教育机会
24.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
25. 健康教育与生活习惯
26. 交通与运输发展
27. 法律与法治
28. 教育与就业
2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30. 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
31. 农业与农村发展
32.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33. 教育与科技创新
34. 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
35. 文学艺术与审美教育
36. 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8.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
39. 网络文化与网络素养
40.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41. 次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
42. 海洋资源与海洋保护
4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疫情防控
44. 少年儿童保护与权益保障
45. 空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46.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47.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发展。
二轮文化生活专题10
考题类型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考题题号 政治39 文综24 文综5 文综39 政治21 文综31 政治20 政治21 文综22
专题十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文化创新
高考试卷 2012江苏卷 2012福建卷 2012广东卷 2011福建卷 2011安徽卷 2011广东卷 2011浙江卷 2011江苏卷 2010北京卷 2010广东卷
怎么办—态度、原则
文化遗产(地位、意义)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
含义、途径、手段、使者
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①②③④) 为什么—特点 怎么办—正确态度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的发展 实 质
影响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创新的作用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创新的主体 文化的创新 要求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对待传统文化—— 创新的途径 反对错误倾向 基本途径 对待外来文化——
重点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 集中表达 表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 志 过程 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 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文化交流基础上, 推出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 础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考题类型 选择题 选择题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材料题 材料题 选择题 材料题
考题题号 政治31 文综32 文综37 文综26 文综8 文综30 文综40 政治35 文综24 文综37
专题十 :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文化的多样性
载体 民族节日(形成、作用、功能)
是什么 含义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为什么—意义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常用知识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性)。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特殊性)。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1)文化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静态)(2)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动态)二、文化的作用(高频考点、第一单元知识总结)1、总体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国内)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频考点02 文化传承与创新(必修3)(解析版)
高频考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9年11月27~30日,第三届文明古国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办。
文明古国论坛自2017年成立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自信地发出了古国声音,奏响了文明对话新乐章。
唯有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古国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本国乃至全球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为此,我们应该()①坚定文化自信,力促古老文明优先发展②加强文化创新,摒弃古文明发展新文化③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优秀文化发展④深化文化合作,携手推动文化多样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由题意可推断,文明古国的交流应该做到坚定文化自信,为共同发展提供指引;保护文化遗产,留住人类文化根脉;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优秀文化发展;深化文化合作,携手推动文化多样繁荣。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优先发展”表述不准确;②中“摒弃”表述错误。
2.如今,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承担起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的责任。
VIPKID(一家从事在线少儿英语教育的企业)成功的将中华文化输出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上将语言学习和中华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将中华文化带到国外,让全世界的小朋友了解中华文化,并爱上中华文化。
这对文化企业启示有()①以文化发展为基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立足人类文化共鸣,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文化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表述错误,应为“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应为立足“社会实践”,故排除。
3.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创新思路,创制了《清明上河图3.0》。
这一展演挖掘长卷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实现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让人们在新颖的感受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故宫参观。
第一讲《文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组合题命题分析、
第一讲《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组合题命题分析、失分探因及应对策略一、高考40题命题分析近几年《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主观题是组合在一起进行命制的,试题的背景材料和设问方式如下:时间试题题材设问角度考查内容备注2017 Ⅰ卷40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文化发展和创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Ⅱ卷40题科技创新(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
文化的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突出考查创新精神2016 Ⅰ卷39题弘扬英雄精神(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
(两条,每条10~30个字)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弘扬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建设突出立德树人,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Ⅱ卷39题精准扶贫(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突出考查共享发展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突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既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也突出反映了高考的基本立场。
从背景材料的选取来看,文化生活主观试题青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思辨性,试题多以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等为背景,结合科技创新、民族精神等材料进行命题。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一、经济生活1. 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 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 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水平。
- 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 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名师伴你行】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4.8 走进文化生活精讲课件
A.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B.文化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C.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 多样化的特点 D.我国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 势力根深蒂固
[主干梳理] ⑤世界 先进文化
①盲目性
②商业性
③管理
④多样化 ⑩
⑥社会主义 ⑪腐朽文化
⑦迷信
⑧改造和剔除 ⑨取缔
[小题狂练] 1.(1)× 2. (2)× (3)×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对 文化的影响; (2)文化建设的 必然要求;(3) 如何看待落后 文化和腐朽文 化。
1.从考查内容上看 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 中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 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从考查形式上看 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中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的考查多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 原 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 因 化 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 表 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推动 现 生产的发展
2.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令人忧虑的现象。
原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因 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 表 化产品迎合低级趣味,有些媒体不 现 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1)参照物不同:先进文化相对落后文化而言,大众文化则 是相对精英文化来说的。 (2)情感指向不同:先进文化的情感指向具有鲜明的褒扬 性,而大众文化的情感指向却相对较为平淡。
(3)与时尚的关系不相同:大众文化既制造时尚,又追随时 尚。先进文化则往往要引导时尚而不一定去追随时尚。大众对 时尚的引导往往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而先进文化对时尚的引 导则往往是自觉的、有意识的。 (4)功利指向也是不尽相同的。大众文化一般借助商业手段 对时尚进行引导,而先进文化则多借助政治、行政手段对时尚 进行引导。
近5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高频考点分布图+最后冲刺复习建议
近5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高频考点分布图+最后冲刺复习建议一、近6年考查高频考点1. 全面复习:重者恒重,新增必考从上图可以看出,近6年各模块考查分值中:经济和哲学占比最大,年均考查约30分;其次是政治,24分;文化考查最少,每年平均15.5分。
2. 各知识点近6年考查频次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中,近6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①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52分);实践、认识、真理(共42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②企业、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可见企业经营与国家安定息息相关;③政府的有关知识(共26分);④公民的有关知识,(共20分);⑤文化的作用(共22分);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共30分)且以大题为主;⑥普遍联系(共20分)均为选择题,6年中考查了5年;⑦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考查4年(共16分)均为选择题;⑧其余高频考点均在3年或3年以下。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1. “网络化”知识2. 教材:课题、框题、目题3. 分类进行知识练习4. 加强主观题的演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5. 文综内部结合冲刺策略一、基础最重要,难题要放弃;不做难题,重回教材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最重要。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占60%~70%。
高三班主任说道:“如果学生能把基础题全部作对,考上本科没有问题。
”要学会取舍,不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难题、偏题、怪题上。
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应敢于舍弃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熟悉、再巩固上。
最后35天内,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坚决克服重资料、轻课本;重解题、轻听课;重深难题、轻基础题的倾向。
总的要求是点点落实,板块清晰,网络完善。
回归课本时,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因为高考中的任何一道题,几乎不可能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
因此,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其来龙去脉,同时注重应用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1)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 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 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 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 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 ②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 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一、文化生活主观性试题高频考点 • 1、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特别是文 化与经济的关系) •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方式、特点、优秀 文化对人的影响) •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4、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途径) • 5、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应如何交流、借 鉴和融合 • 6、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重点)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 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 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 局中的作用。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①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更好 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和法制建设。 •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 方少数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
• 5、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 合 • (1)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 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学习和借鉴其 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 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 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
• 3、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及优秀文化塑造 人生 • 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特点: •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2)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 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 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重点) •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 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2)我国的应对策略:必须把文 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 造活力,提高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化软实力,为 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 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重点) •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 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 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