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

合集下载

历史王莽的历史悲剧

历史王莽的历史悲剧

历史王莽的历史悲剧“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早年即已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王莽施尽浑身解数,经过不懈奋斗,终于夺取刘氏天下,建立起自己的新朝,推行全面改制,企图挽狂澜于既倒,却最终事与愿违,在绿林、赤眉大暴动的烈火中化为灰烬,身败名裂,酿成中国历史上一出大悲剧,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文化现象。

1.王莽改制的背景早在西汉中期,土地兼并,流民问题就逐渐出现了,权贵者利令智昏,攫取财富、鱼肉民众肆无忌惮,乐此不疲,生活穷困潦倒、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急剧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

对此,当时的大儒董仲舒在上书对策之时就有十分形象又非常贴切的描述,即所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透露出整个社会贫富悬殊的形势之严峻。

考察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个王朝的中期一般都会发生土地兼并的现象,当然,朝廷出于维护统治的长远核心利益之考虑,也都会用各种方式来加以抑制和消解,尽可能地拖上一段时间,西汉中期的情况就是这样。

不过,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这除了受土地私有化的本质属性强烈驱动之外,也跟汉武帝发起的汉匈战争直接有关系。

众所周知,汉武帝反击匈奴非常必要,正如汉武帝本人所称:“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 (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武帝征和二年)但是反击匈奴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杂的,反击匈奴也给汉朝带来很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的衰退、民生的凋敝。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汉书》卷七,《昭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天下骚然……海内无聊,而孝文之业衰矣” (《艺文类聚》卷十二引荀悦《汉纪》佚文)。

其次,是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一触即发。

长期征伐匈奴的战时体制条件下,服役、租税、酷刑、征调、瘟疫、饥馑、水旱,使得广大民众精疲力竭、痛苦万分,不得已铤而走险,以武力反抗西汉王朝的政治统治,导致整个社会面临大动乱、大洗牌的深重危机:“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 (《汉书》卷九十,《酷吏传》) 。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改制被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他在新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新建立朝廷的威信,加强中央集权,并通过土地改革、货币改革和官制改革等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王莽改制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既有负面的评价,也有正面的评价。

首先,王莽改制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政策造成的社会混乱和经济困境。

尽管王莽倡导均贫富、平均土地权利和改善农民福利,但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实施不力,导致了土地的集中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同时,货币改革也失败了,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短缺问题。

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社会秩序崩溃,引发了一系列动荡的事件,为新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其次,王莽改制的正面评价则主要集中在他试图重建朝廷的威信上。

在新政期间,王莽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减弱地方势力。

他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太后的地位,并通过改革官制来打击官员的贪污行为。

此外,王莽还实行了一些改善统治基础的政策,例如破格提拔人才、加强教育和治理道德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努力使得朝廷重新恢复了一定的威信,并增强了政府的统治能力。

然而,我们不能仅以改革的初衷来评价王莽的改制,还需要考虑到改革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

尽管王莽试图解决社会问题,但他的改革政策往往是片面和欠考虑的。

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导致了农民的不满和动乱,他的货币改革政策也加剧了社会经济问题。

同时,他的改革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很多人对他的统治不满和抵制。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失败。

综上所述,王莽改制的评价存在着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认可其重建朝廷威信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但也批评其改革政策的片面性和不适应社会的因素。

尽管王莽改制失败,但其改革措施对于后来的政治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王莽改制的失败也反映了政治改革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尊重民意和民众需求的重要性。

王莽的改制(简述)

王莽的改制(简述)

• 除了不符世情外,王莽改革失败还有其他原因: • 缺乏改革的技术能力,而行政官员大多近乎腐败贪污; • 改制前后缺乏周详计划,以致法令繁复,朝令夕改,如:多次币制改 革,令货币种类繁多,导致通货膨胀;又以严刑强制执行,使人民反 感; • 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卖买私属、行六莞,严重损害既得利益者 ,后者自然鸣鼓而攻之。
二、背景
• 西汉自汉宣帝去世后,其政治与社会结构变动剧烈,使西汉走向灭亡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元、成、哀、平等几位皇帝或怠于政事、 或软弱无能,政权先后由宦官石显与外戚(担任大司马或大将军)王 氏、傅氏等集团掌控。地方豪强与商贾再度兴起,控制地方吏治与经 济,并且与中央官员密切结合。他们一方面垄断富利,一方面兼并大 量土地,以致大量百姓转为佃农、流民或奴婢。儒家集团的政治力量 超过崇尚务实的法家,最终独占朝政,而法家势力衰退瓦解。最后是 儒家提倡改制运动,他们加入阴阳家的五行学说,推演天变灾异的现 象,形成学说。并且认为王朝德衰,应该禅国让位。汉帝孤立无援, 地方刘姓诸侯国削弱,中央功臣列侯耗尽,又无能臣干将扭转局势, 其政权最终被外戚王莽夺取。
谢谢观赏
币制
• 王莽自西汉末年起,先后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第一次改革(西汉居 摄二年,即公元7年)新发行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三种 货币,与五铢共同流通。与此同时颁布禁挟黄金令,‚禁列侯以下不 得挟黄金,输御府受直,然卒不与直。‛ • 第二次改革(新朝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发行小泉直一,与大泉 五十共同流通,禁五铢。王莽采取了派谏大夫五十人分赴郡国铸钱的 方式,以图使新货币占领市场,更好地取代五铢。但五铢未能禁绝, 人民对新货币接受程度不高。
爵位、官制
• 五等爵和新朝官制 • 新朝的官制上承西汉官制。自西汉居摄年间起,王莽便开始推行改制 。而官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居摄元年(6年)正月,‚臵柱下五 史,秩如御史,听政事,侍旁记疏言行。‛此为中低级官员的变化。 又如,居摄元年(6年)三月己丑,立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号曰 孺子。以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又臵 四少,秩皆二千石。其中太阿一官为始创,可参见西汉太傅、太师、 太保、太阿列表。此为高级官员的变化。 • 新朝建立后,始建国元年正月朔,王莽建立了一整套建立在原西汉官 制基础上的新的官制。其重点是十一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 元士。中央官制由此发生重大变革,而地方官制变化不大。

【汉朝历史】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东汉王莽改制简介

【汉朝历史】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东汉王莽改制简介

【汉朝历史】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东汉王莽改制简介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

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到了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

导致新朝的灭亡。

历史1、失败的原因1.1主观原因动欲慕古,不切实际历史王莽在改制中,王莽食古不化,竭力复古,最终导致改制的失败。

王莽一向认为,“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

是以做了大司马成为宰辅后,“议论决断,靡不据经”。

新朝建立后,他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把一切政令、设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对历史上的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已。

性情躁扰,轻于改作王莽“性躁扰,不能无为”,好逞威风,博求虚名,轻于改作,但又对改制中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致使许多措施半途而废,或者仅限于法令条文的颁布。

在这方面,币制改革与地名变更尤为突出。

从居摄二年到地皇元年十余年间,王莽先后四次下诏改币,五次重申改革货币的法令,平均不到三年就改币一次。

如何理解王莽改制失败

如何理解王莽改制失败

士族势力的崛起进一步固化了社会阶层,阻碍了社会流动和人才选拔,
对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对后世政治改革提供借鉴和教训
改革需要顺应历史
潮流
王莽改制失败表明,改革必须顺 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否则 将难以取得成功。
改革需要注重民生
王莽改制忽视民生问题,导致民 众生活困苦和社会动荡。后世政 治改革应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提 高民众福祉。
王莽希望通过减轻赋役、赈济灾民等 措施来改善民生。
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王莽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削 弱地方势力、改革官制等。
02 王莽改制内容及 措施
政治制度改革
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 重新分配,试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废除奴隶制度,禁止买卖奴婢,提高奴婢地位。
教育改革失败
王莽试图通过教育改革来提高民 众的文化素质,但由于教育资源 匮乏和教育制度不合理,这一改 革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军事外交策略失误引发外部压力
对匈奴政策失误
王莽对匈奴的政策过于软弱,导致匈 奴不断侵扰边境,给新朝带来了严重 的外部压力。
对西域政策失误
王莽试图通过控制西域来加强自己的 统治地位,但由于对西域情况了解不 足和政策执行不当,导致西域各国纷 纷反叛。
04 王莽改制失败对 当时社会影响
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
改制引发社会不满
01
王莽改制涉及土地、货币、官制等多方面变革,触动了社会各
阶层的利益,导致广泛的不满和反抗。
民众生活恶化
02
由于改制措施不当,如频繁更改货币制度,造成通货膨胀、物
价飞涨,民众生活日益困苦。
社会动荡加剧
03

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的区别是什么

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的区别是什么

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的区别是什么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改革,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的区别,希望能帮到你。

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的区别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都是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事件,这两次事件都是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阶级的力量而进行的改革,但是两者之间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那么商鞅变法与王莽改革之间有着怎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想要了解二者之间的相同或者不同之处,首先还要了解这两次变革的大致内容。

首先在商鞅变法中只有拥有军功的贵族子弟才有更多的权利,而没有建立军功的贵族,虽然家中富有也不可以铺张浪费,以此来禁止私斗。

废掉了之前的世袭制度,希望贵族子弟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获取官位。

这次变法还指出居民如有一家有罪,需九家一同告发,否则十家连坐。

还有推行县制,同时还奖励耕织。

主张要重视农业忽略商业,如果一个人因为游手好闲而贫困,那么该人的全家都会被罚为官奴,以及统一度量衡。

而王莽改制实行王田私属制,开始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等政策,另外还改革了货币的相关政策,实行宝货制。

但是反复改变币制,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而地名的频繁变更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

这样一来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十分明显了。

二者相似的地方在于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还是为了统治者服务的。

而不同之处则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力空前强大,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而王莽改制由于王莽本人刚愎自用,在再加上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因此没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以失败告终。

王莽改制的影响王莽改制最后是失败了,落得个身死国亡的下场,但对于这次改革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王莽改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那么王莽改制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呢?首先王莽改制的影响的积极的方面表现在,建立了新朝,通过托古改制,兴周礼之治,挽救西汉的统治,王莽在经济上面实行王井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井田制度,这其中体现了儒家的理想社会,也为后来的中国土地制度的完善尽了一份力。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1、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六:(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

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

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

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

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

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

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2、东汉王朝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调整(一)刘秀的统一战争从建武元年到十六年,长达15年的统一战争。

历史趣谈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趣谈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导语: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

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

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1、实行"王田""私属"制。

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

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

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

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

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

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

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

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等事,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欲经营工商业面无资金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年息什一。

五均设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合称“六管”。

3、改革币制。

王莽执政期间,对货币进行了频繁改革。

公元7年,下令铸大钱、契刀、错刀,与原来的五铢钱“四品并行”。

公元8年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铸小钱,与原来的大钱共同使用。

9年,实行宝货制,所造货币有28种之多,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困难,流通不便,仅生活常识分享。

王莽改制的结果如何?怎样评价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结果如何?怎样评价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结果如何?怎样评价王莽改制>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但没有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

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初一,响应更始政权的军队入长安城。

初三天明,王莽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

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退至渐台。

将士全部战死。

商人杜吴杀了王莽后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取下了他身上的绶带,校尉公宾就见了,忙问是从谁身上拿到的,得知尸体还在后,立即冲进室内砍下王莽的头,王莽尸体立即被争夺的士兵肢解。

几天后,王莽的头被挂在南阳宛县市上,而王莽的改制也随着新朝的灭亡和王莽死去而画上了句号。

评价王莽称帝及其改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产物,是西汉末年以来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矛盾的反映。

王莽施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虽然目的是要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其统治,但这些严重脱离实际的措施,既触动了豪强地主、富商大贾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干扰,进一步激化了西汉后期以来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他成为社会各个集团、各个阶层反抗的主要对象,成为众矢之的。

王莽新政的失败,是西汉没有前车之鉴、发展失败的延续。

在当时,它需要官僚体系治理国家,但是无法制止官僚作为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家的财富;国家放开土地,鼓励竞争,就会引发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如果将土地收为国有,平均社会财富,又会违背人类竞争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

这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华帝国的悖论,此后2千多年里,任何王朝,都没有逃脱西汉帝国谱写的命运。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17西汉时期之王莽改制

17西汉时期之王莽改制

17西汉时期之王莽改制17西汉时期之王莽改制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魏郡元城(河北大名县东)人,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

王莽系汉景帝王皇后之侄,王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生母。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

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王莽改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政治方面,为了表示改朝换代,革汉立新,废刘兴王,王莽根据儒家经典,将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

第二,在经济方面,实行了王田、私属制、五均、赊贷、六筦(管)和币制改革。

第三,在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上,王莽一改西汉自昭宣以来建立的平等友好关系,妄自尊大,使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恶化,直至爆发连年战争。

这样,大大加重了内地人民的负担,使得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王莽改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促使农民起义和西汉宗室旧臣反对新朝的斗争不断发生。

终于导致了全国此伏彼起的暴动和起义浪潮。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引言: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公元前9年至公元23年间垂帘听政,掌握了大汉王朝的最高权力。

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被称为王莽改制,旨在消除社会不平等、恢复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等。

然而,王莽改制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最终导致了其失败。

本文将重点介绍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改革王莽改制的首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土地改革。

他试图消除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减轻农民的负担,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王莽规定每个家庭只能拥有固定的土地面积,并实行定期的重新分配制度。

此举旨在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贪官污吏以及地主阶级的剥削。

然而,土地改革面临了诸多挑战。

一方面,许多地主阶级反对王莽的改革政策,他们失去了原本拥有的土地,继而在政治上形成了反对派。

另一方面,由于王莽改革政策的不成熟以及执行不力,土地重分配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仍存在不少农民负担重的问题。

这些困难最终导致了土地改革的失败。

二、货币改革王莽改制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进行货币改革。

他试图通过控制货币流通来调整经济关系,加强中央政府的财政控制。

王莽废除了前汉时期流通的五铢钱,制定了新的货币制度。

新的货币制度以布币为主,政府发行的布币只能在官方指定的地方使用。

尽管王莽改革了货币制度,但货币改革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新铸造的布币很快被市场上流通的旧货币所代替,因为布币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并且不受商人和民众的欢迎。

此外,政府仓库的储备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这些问题加剧了社会不稳定,最终导致了货币改革的失败。

三、农民政策王莽改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民政策的改革。

他试图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境况来增强中央政权的威信。

王莽降低了对农民的征税,并实行救济政策,为贫困农民提供生活补贴。

此外,他还通过在农村地区建立学校和水利设施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农民政策的改革并没有给王莽带来预期的效果。

一方面,由于税收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下降,无法用于其他改革项目。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

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下面是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去社会基础。

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

王莽改制的影响王莽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获得过实际利益,因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

但在社会财富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完全没有物质基础,只能加速国库的枯竭和财政崩溃。

这些利益还诱发了得益者对王莽、对王莽改制过高的期望,一旦事与愿违,这些支持者马上会变为反对者。

知识分子如此,其他阶级、阶层也会如此。

王莽改制中的改名。

王莽要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于”、“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

他又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北方边疆民众深重的灾难。

王莽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差不多都改了,而且还任意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

这样改一次已经够折腾了,王莽却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到原来的。

官吏和百姓根本记不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

不但影响效率,造成浪费,而且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皇族、贵戚、官僚和豪强地主依仗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地兼并土地,更加速了农民的破产。

如成帝时丞相翟方进以势欺压贫民,强占民田未遂,竟将汝南郡的鸿隙陂废去,使得田地枯旱,农民被迫流离失所。

此时,不仅官僚、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富商大贾也以其经济力量助长兼并之风。

在各方面兼并势力的摧残下,农民陷入贫困破产的境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统治集团荒淫腐朽。

元帝只知打猎取乐。

成帝也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弄得国库空虚,民穷财尽。

成帝荒淫好游,把政权交给他的舅舅们。

王氏得势,更"争为奢侈。

赂遗珍宝,四面而至";"狗马驰逐,大治第室"。

其他公卿、近臣,也无不奢侈淫逸,醉生梦死。

哀帝更为昏庸,对幸臣董贤尊宠备至,"赏赐累巨万",甚至要把皇帝宝座让给董贤。

哀帝死后,董贤自杀,官府变卖其家产,竟达43亿之多。

统治集团已经达到极端腐朽的程度。

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终年劳苦,不得温饱,不得不依附豪强地主,忍受着"收太半之赋"的残酷剥削。

或者沦为奴婢,或者四处流亡。

劳动人民生活陷入绝境,不能不起而反抗。

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反抗斗争。

哀帝时,以大司马师丹为代表的官僚,为了缓和土地兼并和大批农民沦为奴隶的严重情况,提出了一个"限田限奴"的主张。

结果被搁置起来,成了一纸空文。

以后,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大规模农民起义已迫在眉睫。

面对这种情况,在统治阶级中有人提出了"易姓受命"的主张。

哀帝死后,西汉王朝统治的危机加剧,出身于外戚的王莽,便趁机夺取权力,充当了统治集团内部易姓受命的主角。

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

其主要内容是:一,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土地和奴婢问题,王莽根据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

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受田,即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奴婢称为私属,不得买卖。

【史学纵横】王莽新朝改制

【史学纵横】王莽新朝改制

王莽新朝改制
王莽(公元前45—23年),字巨君,西汉元帝王皇后之侄,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西汉末年,自成帝始,外戚王氏势力膨胀,占据朝廷要位,掌控朝纲大政。

成帝末,王莽受封新都候,旋升任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一年有余。

成帝死,哀帝即位,王莽一度失势。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哀帝死,9岁的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复以王莽任大司马。

元始五年(5年),王莽毒死平帝,次年从汉宗室中挑选2岁的刘婴,王莽自称“摄皇帝”,操控朝政大权。

初始元年(8年),王莽将“摄皇帝”称号改称“假皇帝”,继而剪除异己的政治势力,逼迫太皇太后、其婶元后交出传国玉玺,导演了孺子婴禅让的丑剧,自称为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莽”,年号“始建国”。

至此,立国210年的西汉王朝结束,王莽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当皇帝的先河。

王莽代汉建新后,开始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改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并征收山泽税;(4)改革币制;(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由于王莽食古不化,不顾客观现实,随意盲目地改革,使得原本就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改制内容

王莽改制内容

王莽改制内容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公元9年废除汉朝而成
为新朝的皇帝。

在位期间,王莽致力于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这些改革被称为“王莽新政”,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王莽改制内容。

1. 土地制度改革
王莽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豪门家族
手中的情况。

他在新朝成立后,曾下令将这些土地没收,并将其分配
给一般平民百姓,以解决社会不平等现象。

2. 货币制度改革
王莽认为旧朝时期的货币制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他颁布
了新的货币制度,规定了新的货币标准和铸币制度,以稳定货币的价值。

3. 军队制度改革
王莽认为当时的军队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如屡次战争败北,士兵
不积极,战备不强等。

因此,他进行了军队的改革。

他组建了一支新
的精锐部队,加强了军队装备的统一,提升了战斗力。

4. 中央政府制度改革
王莽认为旧朝时期的中央政府制度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因此他推行中央集权化,使得政府权力更加集中。

他建立了“九卿制度”,以及“主爵、从爵”制度,以加强行政管理。

总之,王莽的改革及其对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新政虽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和实施,但是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莽改制的名词解释

王莽改制的名词解释

王莽改制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改制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运动。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经学家,通过实施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试图恢复王侯之制,以解决当时社会里日益严重的问题。

1. 背景与动机王莽改制的背景是东汉末年社会的混乱和内忧外患。

时至公元8年,东汉王朝的统治已经陷入削弱,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使得社会秩序破碎。

王莽看到这一局势后决心改革,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王朝重新得到稳定。

2. 政治改革王莽改革的核心在于对政治体制的变革。

他废除了东汉时期的皇帝制度,建立了王侯之制,意欲消除宦官的干政,并为各地建立了令长制,以减少中央集权的矛盾。

他还推行世袭制,以保持地方朝代的稳定。

3. 经济改革王莽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改革。

他试图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来缓解贫困和减轻赋税负担。

他还推行了公田制,将一部分私有土地变为国有,减少了地主的影响力。

同时,他还试图通过发展农业、加强水利工程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4. 社会改革为了解决社会的混乱和内忧外患,王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

他鼓励儒学的思想传播,并试图重整社会秩序。

他废除了奴隶制度、限制贵族特权,以及加强教育和文化的普及。

5. 成果与失败尽管王莽改革的方案非常宏大,但最终并未达到他所期望的目标。

尤其是他改革中的财政手段,如发行新货币和加重赋税等措施,引发了社会大规模的反抗。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他的改革失败,而民众的不满和反感也加速了他的垮台。

王莽改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扑朔迷离和充满争议的时期。

尽管其改革方案在当时并未取得成功,但其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仍然深远。

他的改革尝试为后来历史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供了教训,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正是通过对王莽改制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莽改制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

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

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

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

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

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

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

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称帝后在政治、经济制度上所进行的变动。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奴婢和流民问题已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封建统治的危机日益加深。

哀帝死后,平帝即位,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于初始元年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

为了缓和早已激化起来的阶级矛盾,摆脱政治危机,王莽宣布改制。

他针对土地和奴婢问题,下令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皆不得买卖”(《汉书·王莽传》),并且规定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办法。

一夫一妇授田100亩,一家男丁不满8口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者,将多余的田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

没有土地者可按标准分给土地。

又针对豪强富商囤积居奇和高利贷盘剥,下令实行“五均六管”。

在首都长安和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等市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和征收工商税。

由国家向人民无息或低息贷款,官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川税,借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

这些措施在实行过程中遭到地主阶级和商人的抵制和反对。

尽管法令严禁买卖土地和奴婢,犯令者罪至死,但土地、奴婢的买卖照样进行。

始建国四年,王莽不得不宣布买卖“王田”及庶人者,勿拘以法。

负责推行五均六管的人员,大多是富商巨贾。

他们与郡县官吏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不但没给人民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许多不便和痛苦。

王莽还屡次改变币制,铸造大钱、契刀、错刀等货币,名目既十分繁杂,换算比值又极不合理,结果造成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官奴婢的以10万数。

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新”朝的统治,王莽附会《周礼》,托古改制。

始建国元年(公元9) ,针对当时的土地和奴婢问题,诏令宣布: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天下的奴婢,一律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

男口不足8人而土地超过一井(900亩)的人家,把多出的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

无田者按一夫百亩的制度受田。

有敢违抗者,流放四夷。

由于地主官僚的反对,四年,王莽不得不取消这一诏令,宣布王田皆可买卖;犯买卖奴婢罪者也不予处治。

这一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尝试失败。

王莽要推行的所谓“井田圣法”,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不仅没有解放奴婢,而且把占有奴婢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实质上是复古倒退的改革。

王莽改制的结果,不仅一般人民深受其害,贵族官僚、地主也在混乱中蒙受损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改制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莽当政后公元前二二年,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

而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

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

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莽时年三十八岁。

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就病死了,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

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新野(河南属地),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

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莽逼子自杀偿命,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

在公元前二年,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莽四十五岁,一夕之间,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

来年太皇太后赐给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一年。

四十八岁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

四十九岁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

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

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

此时莽五十一岁,值公元六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

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岁。

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西汉末,王莽篡权。

他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

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

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

王舜撂下了狠话,说这玉玺是不交也得交了。

王政君早先对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现在感觉被虚伪的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

王舜慌忙将玉玺捡起来,可惜玉玺还是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

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的新朝政权垮台时,传国玉玺就在王莽的尸体身上。

乱军抢到传国玉玺,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

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一度成为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玉玺。

刘盆子后来也失败了,投降建立东汉的刘秀。

传国玉玺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从刘秀开始,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

始建国二年王莽下诏实行五均六管。

五均是在长安以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都市设立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

六管是由国家掌握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5项事业,不许私人经营;同时控制名山大泽,而对在名山大泽中采取众物的人课税。

此项措施旨在节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并使封建国家获得经济效益。

然而,王莽无力控制用来推行五均六管的大商贾,这些人乘传巡行,与郡县通同作弊,盘剥人民,损公肥私,与王莽的初衷背道而驰。

王莽实行了多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公元7),王莽曾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3种钱币,与原有的五铢钱同时流通。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铢钱,另作小钱,与大钱一值五十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制铜炭,以防盗铸。

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

地皇元年(公元20),又尽废旧币,改行货布、货泉二品。

货币不合理的变革,引起了经济混乱,加速了王莽政权财政的崩溃和人民的破产,此项法令民愤最大。

在政治制度方面王莽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县名和行政区划都加以改变,还恢复五等爵,滥加封赏。

如改大司农为羲和,后改为纳言,改少府为共工,改郡太守为大尹,县令长为宰。

先据《尧典》正十二州名分界,后又据《禹贡》改为九州。

有的郡甚至五易其名,最后又恢复旧称,他颁行五等爵,滥加封赏,却把受封的人留在长安食禄,有的人因为俸禄无着不得不佣作为生,更多的官吏则竞为奸利,受贿赂以自给。

这些改革不仅不能解决社会矛盾,反而使社会矛盾加剧。

贫苦农民一旦触犯了“新法”,就要被罚为官奴婢。

因犯禁被捕,押解长安去服劳役的人一次竟达10万之多。

在王莽当政期间,还挑起了对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大量征发徭役和物资,使人民更陷入悲惨境地。

王莽却用搜刮来的民财肆意挥霍,大兴土木,修建庙宇。

他还托言古时皇帝纳120女致神仙,将民间女子大批选入宫中,供其淫乐。

王莽改制引起社会混乱促使农民起义和西汉宗室旧臣反对新朝的斗争不断发生。

更始元年(公元23),王莽政权终于在起义农民的打击下彻底崩溃。

币制改革王莽当政后,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以及对百姓的财富掠夺,他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

刀币和布币都在改革中恢复,但从形态上与春秋战国时的并不相同。

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

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

币制改革的失败也是新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尽管王莽的改革是失败的,但他所发行的一系列钱币却是古钱史上的精品。

货币多采用悬针篆的字体,制作十分精美。

国宝金匮直万是价值最高的古钱之一,存世仅两枚。

王莽铸币的文字有几种采用悬针篆。

过去泉学家只着重谈论过布泉一种,其实,王莽的十布、货布和货泉的文字都有悬针篆。

除布泉外,悬针篆比较突出的是货布和大布黄千两种。

这两种钱的悬针篆很具典型性。

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也叫垂针篆,是篆书的异体,悬针是指“竖画收笔出锋”,锋就像钢针倒悬一样。

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说:“悬针,小篆体也,字必垂画细末,细末纤直如悬针。

”宋朱长文《墨池篇》说:“悬针之书,亦出曹喜。

”宋僧梦英《十八体书》说:“悬针、垂露曹喜所作。

悬针篆,抽其势,有若针之悬锋芒。

”看来,前人对悬针篆早有议论,而且上述二人肯定悬针篆是曹喜所创。

王莽留下来的书迹除钱币外,尚有新嘉量铭文和砖文。

莽量铭文的小篆,也堪称精美,结体呈纵势、长方,上密下疏,瘦劲厉悍。

后人治印,多所借助,甚至有大书画家,篆刻家如齐白石、邓散木等的篆书、篆刻,都从它得益很多。

王莽货币的面文,也如布泉一样,是悬针篆。

清代泉学家翁树培在《古泉汇考》中说:“货布二字细瘦如针,莽钱中之最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