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16章 新型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发展)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加强沟通与宣传、建立支持团队、提供培 训与支持、激励员工参与。
PART 03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机械式组织结构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层级分明,决策权集中。
有机式组织结构
强调灵活性和创新,组织层级扁平化,决策权分 散。
混合式组织结构
结合机械式和有机式的特点,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增强团队合作
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和团队层面 的行为,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 合作和沟通氛围,提高组织的协 同效应。
促进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组织塑造积 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 归属感和忠诚度。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心 理学,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领域。
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02
经验二
强化团队建设与沟通。组织应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团队建
设活动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和整体绩效。
03
经验三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应积极营造符合组织价
值观和战略目标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
策略
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团队建设、文化塑造。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评估变革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持续改进。
实施计划、监控变革过程、调整 方案。
组织行为学:14、15 、16
(三)组织文化的内容 1、组织目标或宗旨组织目标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组织长远发展方向的战略性目标,是为社会、顾客和组织成员服务的最高目标和宗旨。
2、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作风及传统习惯作风及传统习惯是为达到组织的最高目标和价值观念服务的。
组织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其成员在长期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与组织的传统和作风关系密切。
4、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二、组织文化理论的发展历程(一)形成组织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组织管理科学,它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70年代中后期,日本日本企业不但注重理性管理,还强调组织中的文化因素,注重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组织的向心力。
美国在考察了日本后认识到:美国式管理过多地依靠技术和制度,依靠奖金激励,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视了组织成员共同价值观和信念的培养。
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管理现代化(二)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1、标志着组织行为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2、标志着对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 3、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 4、标志着组织形象的塑造向立体化、整体化发展 5、标志着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三、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一)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4、创新功能 5、约束功能 6、效率功能(二)消极作用 1、阻碍组织的变革 2、削弱个体优势 3、组织合并的障碍 1.物质层 A长容厂貌 B 产品的外观与包装 C 技术设备与工艺特点四、组织文化(侧重于企业文化)结构框架 2.制度层 A 工作制度(生产、销售、财务、人事、设备管理及奖惩制度等) B 责任制度(干部、职工、部门责任制等) C 特殊制度(如:非程序化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 3.精神层 A 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理念,指导思想等) B 企业精神(企业优良传统、观念、意识等) C 企业风气(精神状态与风貌) D 企业目标(企业经营方向和战略方针) E 企业行为(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准则)从失败到成功的教训:索尼爱立信跨文化整合与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爱立信是闰际手机业的霸主之一。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团队建设与群体决策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团队及其特点,以及团队与群体的异同。
掌握团队的三种主要类型。
掌握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
掌握采用团队形式的好处和团队组织的适用范围,掌握高即席团队的主要特征。
掌握群体决策的性质。
重点掌握群体决策的利弊,以及群体决策中的主要问题。
掌握提高群体决策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1.团队的概念及其特点2.团队与群体区别3.团队的类型4.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5.采用团队形式的好处6.高绩效团队的特征7.团队组织的适用范围8.群体决策的性质9.群体决策的利弊10.小集团意识对群体决策的影响11.极端性转移对群体决策的影响12.群体决策的有效性*********************************************************第一节团队与群体一、团队及其特点二、团队与群体比较三、团队的类型四、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一、团队及其特点一、团队及其特点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首先,团队成员之间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往往是处于复杂的互动之中。
其次,一个团队内应具有执行不同职能的成员,从而使这个团队成为跨职能的群体。
最后,由于成员间在背景、训练、能力、所接近的资源方面的差异,一个团队的成员在技能、知识、专长及信息的分配上是不平均的。
团队与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主要在于:(1)它可以使不同的职能并行进行,而不是顺序进行,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完成组织任务的时间;(2)它可以迅速地组合、重组和解散;(3)它可以由团队成员自我调节、相互约束,促进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组织的民主气氛,并且削减组织中的某些中层管理职能。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5、煮蛙效应 人们可以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所应对,但却难 以知觉到潜在的、逐步降临的危险。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o 投射偏见
当自己具有某种特性或者想法的时候,因此 判断别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或特性。 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3.6 改善认知
素; 》 自我服务归因——将好的结果归因与内因而
将食物归因于外因的倾向。 o 如何正确归因?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正确归因?
内部归因
经常性
连 贯 性
很少
很多 独 特 性
很少
外部归因
很少 一 致 性
经常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3.4 自我实现预言
o 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有动机、能力、资源区 实现某一任务(自我功效),则他会沿着这 个方向去行动和努力,并最终影响现实的结 果。
o 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 o 增加协调的认知成分; o 改变一种不协调的认知成分,
使之不再与另一个认知成分 矛盾。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情绪和个性
o 工作情绪受个性影响 o 正向情绪 o 负向情感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4.2 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工作中的情绪重要性 o 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努力、计划和控制 o 劳动过程中的情绪——窗口服务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如何减少刻板印象?
o 1、多样化意识的培养 eg: 见多识广,见怪不怪
o 2、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eg:接触越多,对个体的刻板印象就越少
o 3、决策责任 eg:决策责任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认 知,尽力避免刻板印象
组织行为学16章ppt(1)
组织行为学Lecture
❖ 文化差异对决策也会有多方面的影响 ❖ 文化对组织结构的设置和运作产生影响 ❖ 文化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产生影响 ❖ 文化对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行为产生影响
26
三 文化差异的评估
1 克拉克洪和斯托特柏克的价值取向理论 2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3 蔡安迪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2二 三人之间:过程性咨询信息沟通 处理 问题 决策等的咨询;请第三者解决矛盾冲 突;群体协作 检查工作
3小组和群体:小组建设包括以工作任务 小组活动为主;本小组敏感性训练;调查 反馈;活动过程咨询;角色分析等;小组范 围决策
6
1 组织发展范围及干预措 施
4群体之间:群体间活动;以群体过程为主 和以工作任务为主的技术干预和结构干预; 群体协作 制定目标 计划;调查反馈 5组织:技术 结构干预;思想见面交流会; 战略性计划活动;组织目标 计划 协作等; 调查反馈
29
2 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泰德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松散结合 社会结构;人们只关心自己或直系亲屑的利 益 集体主义紧密结合;希望群体成员困难 时帮助保护自己;自己忠诚群体
2权力距离 衡量社会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 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认可和接受程度 权力 距离大的社会认可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异; 雇员对权威显示出极大尊敬 权力距离小的 社会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平等
法
19
导致组织发展成功的条件
1. 企业内外部存在压力;改革乃客观需要 2. 某些关键人物感到困难 3. 有愿意认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关键人物 4. 优秀的变革领导者咨询;关键参谋;新直线管理 5. 已认清直线与参谋人员之间合作上有问题 6. 对试行新的关系形式有一定的愿望 7. 有现实的规划和远景规划 8. 有面对现实情境并努力改变这种情境的愿望 9. 既奖励取得的成果;也奖励改革的努力 10. 有看得到的中间成果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14版16章
主文化
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 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 和共享。
亚文化 通常在大型组织内部发展起来, 反映了其中一些成员所面临的 共同问题、情境和经历。
核心价值观 被组织普遍认可的最基本的或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强文化
在强文化中,组织的核心 价值观得到强烈而广泛的 认同。 文化与正规化 强文化会提高行为的一致性, 可以扮演正规化的替代物。
组织B 这也是一家制造公司。但在这里,管理层鼓励并奖励冒险与变革。 公司既重视理性 思考基础上的决策,也重视凭直觉思维做出的决策。 管理层颇感自豪的是,公司具有尝试新技术的光荣传统,并在推行 革新产品方面一直做得很成功。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只要 有好主意,公司就会鼓励他们去“实践”。失败被视为“学习经 验”。公司引以为自豪的是,公司是市场驱动的,对顾客需求的变 化能够十分迅速地做出回应。 公司要求员工遵守的规章制度很少,对员工的监督也比较宽松, 因为管理层相信自 己的员工工作努力、值得信赖。管理层看重高生 产率,但认为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员工,才能实现高产出。公司 对于自己“优良工作环境”的声誉十分自豪。 工作活动围绕团队进行设计,公司鼓励团队成员与其他职能领域、 其他权力层级的 人交往。员工对团队之间的竞争持积极态度。员工 个体和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奖金的分配基于他们实现目标的状况。 员工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创始人仅仅聘用和留住那些与 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致的人员 他们对于员工的思维方式和感 受方式进行灌输和社会化 创始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角色 榜样,鼓励员工认同这些信念、 价值观和假设,并进一步内化为 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甄选 识别并雇用那些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 为求职者提供了一些有关组织的信息 最高管理层 高层管理者通过自己的举止言行建立起规范, 并将其渗透到组织当中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面哪些是属于复杂性高、依赖性也高的工作( )。
A、工厂生产B、销售C、高校教研D、高管团队正确答案:D2、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生存运转的( )等的总称。
A、办法、手段、环节B、办法、手段C、办法、环节D、手段、环节正确答案:A3、能力一般被分为三类,下列各项不属于能力的类别的是( )。
A、一般能力B、普通能力C、创造力D、特殊能力正确答案:B4、激励就是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 )的过程。
A、行为B、特定行为C、任意行为 B.产生行为正确答案:B5、从学习内容看,个人学习包括( B )和( ),组织学习的内涵除了包括组织成员这两个方面的改变外,还应包括组织体系的改变。
A、思想改变B、认知改变C、行动改变D、行为改变正确答案:D6、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风格和领导者所处情境的合理匹配,他将领导风格二分为。
( )A、关系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B、目标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C、关系导向型和目标导向型D、关系导向型和环境导向型正确答案:A7、随着分权化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将面临新的问题是( )。
A、僵化危机B、资源分散危机C、突发性危机D、领导危机正确答案:B8、( )是组织成员之间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及行为方式。
A、组织行为B、组织创新C、组织沟通D、组织文化正确答案:D9、正式群体主要靠_____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A、工作B、结构C、情感D、绩效正确答案:A10、领导权威有两个特点,一是持久性,二是( )。
A、内在性B、系统性C、外在性D、短期性正确答案:A11、马斯洛将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归为几类( )。
A、5B、3C、1D、4正确答案:A12、想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 )因素。
A、主要B、次要C、外部D、内部正确答案:C13、最早提出“情绪劳动”的学者是( )。
A、霍克希尔B、弗农C、瑟顿D、迈尔斯-布里格斯正确答案:A14、1916年,( )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把管理分为五项职能。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
——比尔·盖茨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产生发展导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6000年,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万里长城等古建筑奇迹的宏伟规模以及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的完备运转,都是人类早期组织管理能力的生动证明。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古代的管理思想已相当丰富,但并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属于经验管理阶段。
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的历史并不长,它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组织行为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组织管理实践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诞生注入了强有力的“助产剂”。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垄断也进一步加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产业部门的企业合并,出现了大型的联合企业和垄断组织。
这就使得企业和组织的规模日益扩大,管理的过程日趋复杂,商品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从而导致对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管理实践的发展提出的上述问题,古典管理理论已无法回答和解决,必然要求产生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所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重视人的因素和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的组织行为学注入了强有力的“助产剂”,推动了组织行为学的诞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矛盾的激化在严酷的组织管理下,工人们整天围着机器疲于奔命,感到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精力消耗在亿万次简单重复与枯燥的操作活动中,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因此,这种管理方式日益激起工人的极大不满与强烈抵制。
随着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加剧,工人也日益觉醒,开始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并组织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致使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提纲知识点重点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提纲知识点重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组织行为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②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③以权变态度和方法看待人以及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二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也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也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四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
五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表现:①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②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③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④组织行为学研究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2.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二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9)联系: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两者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五组织行为学一般模型的研究层面:①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性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②群体层面: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利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③组织层面:主要研究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
第9页/共27页
• 实验共分为四阶段:
①照明实验
霍桑实验
②福利实验
③访谈实验
④群体实验
• 实验结论:
①社会人理论
第16页/共27页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 从综合性角度看,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不平衡,今后需向个体行为中激励问题以外的其他 课题、群体行为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扩展研究。
• 从系统性角度看,组织行为学为克服以往管理理论中强调“人”的管理或“物”的管理 的片面性,将探索一种将“人”与“物”相结合而以人的因素为主导的管理观。
• 舍弃只顾自己的思维模式,促进工人之间的互相 协作,用科学方法共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 管理者和工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第3页/共27页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古典管理理论的 主要代表人之一,亦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 法约尔的主要著作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 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
感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绩效高低给予的奖酬、所在群体和有关领导以及社会环境等 (environment)。
第22页/共27页
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
(三)莫立斯的影响个人行为的“四因素论”
第23页/共27页
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
(四)爱索斯和科费的“行为背景因素”论
--个人背景主要有:所受教育、家庭和社会背景、情感、道 德、职业、习惯、技能、态度等。 --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地 理、产权所有者、竞争者、顾客、供应商等。 --组织内部环境包括:领导者、组织目标、技术、规模、规 章制度、组织历史等。
第十六章 组织学习、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节 组织学习 一、组织学习的性质
1.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的概念由马奇(March, 1963)提出,经阿吉里斯在《组织学习:行为视 角的理论》(1978)加以系统展开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表16—1是对组织学习 的定义的不同界定。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表16—1 组织学习的定义 1.组织学习同个人一样,是一种利用个体成员作为工具,随着时间推移显示出的适应 性行为(赛厄特和马奇,1963) 2.组织学习是通过制度学习熟悉社会系统,并获得解决问题潜能的过程(克里麦基、 普罗布斯特和埃贝尔,1991) 3.组织学习是使组织形成对环境的解释,产生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认知系统和储存 记忆,是对组织的知识系统进行修改的过程(费奥尔和莱尔斯,1981) 4.组织学习是组织中防御性常规的改变,是组织文化的发展(阿吉里斯,1990;库克,亚 诺,1993) 5.组织学习是对组织成员行为导向的干预过程,通过成员对内容加以理解,经过行动 后反思强化实现(雷万斯,1982)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2.组织变革的阻力 (1)个体阻力的产生 变革中个体的阻力源来自于基本的人类特征,如知觉、个性和需要。下面 概括一下个体抵制变革的5个原因,如图16—5所示。 ①习惯。 ②安全。 ③经济因素。 ④对未知的恐惧。 ⑤选择性信息加工。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2.组织变革的内容 (1)技术变革 (2)人员变革 (3)制度变革 (4)文化变革
3.组织变革的类型 (1)渐进性变革 (2)激进性变革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组织变革的机理
1.组织变革的动力 (1)组织环境的变化 组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企业组织而言,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 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二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三是顾客需求的变化。 (2)内部动力 同外部环境相比,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是引致组织变革更为根本的原因。 ①传统制度阻碍组织发展。 ②组织成员需要的多元化。
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 十六 组织变革与发展
本章复习思考题
一、为什么变革成为组织中的政治问题?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三、勒温的“三步论”是怎样处理变革阻力的? 四、员工的压力症状有哪些? 五、组织如何可以减低员工的压力?
平静水面的比喻
解冻
变革
再冻结
科特.勒温的“三步论”
增加动力 减小阻力 上述两种力量的结合
“白色激流”的比喻
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是不存在的 不要指望打破现状是偶然或暂时的 面对的是持续的变革、局面近乎于混乱
个体对变革的阻力
习惯 安全 经济因素 对未知的恐惧 选择性信息加工
组织对变革的阻力
第16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变革的观点 变革的阻力 通过组织开发实施变革 组织变革的问题
劳动力的性质 技术 经济冲击 竞争 社会趋势 世界政治
变革的动力
动力
举例
文化多元化 专业人员增加 许多新员工技术不足
更快、更便宜、性能更好的计算机技术 在线音乐共享 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解
发现 梦想 设计 命运
欣赏性探寻
组织变革的问题
工作场所中的技术
流程的持续改进 流程再造
工作压力 激励创新
压力的症状
生理 心理 行为
减轻压力
员工的甄选 组织沟通的改进 工作再设计 员工咨询 时间管理方案 身体活动方案
结构变量 文化变量 人力资源变量
激励创新
网络股的升降 安然集团的倒闭 疲软经济中房地产的升值
全球竞争者 兼并与联合 电子商务的增长
因特网 婴儿潮一代的退休 对生活在城市兴趣的增加
中东冲突的加剧 中国市场的开放 “9.11”事件之后的战争
变革倡导者
在组织中负责对变革实施组织活动 管理者、雇员、顾问 外聘顾问能客观地提供意见 内部专业人士更周到谨慎
组织行为学第16章 新型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二、平台化组织
1.平台化组织的定义
平台化战略改造是将原本科层明确、封闭的组织体系(运作)向 扁平化、开放的平台生态系统转变,平台内的员工、合作方都成为平台 上的资源整合单元。
平台上的各个单元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平台合作伙伴或资源支持。
二、平台化组织
2.平台化组织的演化
第一层次:市场机制的设计 第二层次:总部价值的重塑 第三层次:结构效率的激活 第四层次:文化、精神影响力的释放 第五层次:人本生态的构建
汇成一股洪流,补充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解决企业内部冲突的功能,实现有效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4)对平台创业者:对内凝聚人心,为创业者树立崇高的使命、奋斗的
方向,寻找精神认同,成为其精神归宿。
二、平台化组织
2.平台化组织的演化
影响 第五层次:人本生态的构建
(1)培养人、熏陶人。 (2)投资人。 (3)依靠人。
二、平台化组织
2.平台化组织的演化
第二层次:总部价值的重塑
在平台化改造中,总部功能应完成以下转型: (1)由管控型转化为服务型。 (2)抓大放小,完成宏观层面的思考,而将具体 运营交由下属团队自行根据市场需求优化。 (3)托下属的创业单元不断积累和沉淀数据、 知识进而转化为数据及知识资源,转变为智慧型 总部。
三、自组织系统
1.自组织系统的定义
(1)自组织,是指特定的组织、企业、个人,以特定的目的、兴趣、 利益等自发聚集形成团体、组织的现象。
(2)自组织没有严格的管理规则,成员没有明确的边界和严格的归属。 在互联网背景下,自组织具有快速发展、无边界复制的特性,其骨干 成员忠诚度较高。
(3)从治理机制角度出发,自组织是一个系统内部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这一过程形成的新治理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包括情感性、认同性关系以 及共同志业基础上的治理模式。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环境一组织行为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帮助管理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3)为管理者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提供帮助(4)帮助管理者实现组织的变革(5)适应全球化二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出现1 密切关注顾客2 持续提高3 企业应做到所有质量均要提高4 准确计量5 雇员权力的授予(二)实施企业再造工程(三)劳动力来源的多元化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行为(一)行为的产生和本质1 刺激—反应说华生S+R2 行为的本质①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S-R联结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③勒温行为公式B=f [P.E](二)行为与心理1 刺激—机体—反应说S-O-R2 心理的实质(1)产生方式,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机体感官产生的大脑反射(2)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和客观现实的统一(4)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 心理、行为与管理二组织行为(一)组织的概念1 组织的定义特点:(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需要分工协作2 组织的功能(1)实现组织的目标(2)满足员工的需求3 组织的系统观4 组织的新发展组织的新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二)组织行为的概念1 定义:人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2 组织行为的两个基本问题:①组织对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影响方式②个人对组织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3 组织行为的分类(1)分析水平不同宏观组织行为:整个组织微观组织行为:某个个体或小团体(2)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不同①正向组织行为②反向组织行为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②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③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 现代管理理论:⑴管理科学学派⑵行为科学学派⑶系统与权变管理学派(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1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2 人群关系理论: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霍桑实验(1924-1932)①照明实验(工作物理实验)②福利实验③群体实验④谈话实验(态度调查)霍桑实验结论:①人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②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后者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及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在正式群体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④新型的领导、民主管理对生产极具重要性3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 ) 工业心理学丽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1914)莱维特(1958)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二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一)研究内容1 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学科2 层次分析(1)个体行为模式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2)群体行为模式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3)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发展
36
三 对组织发展的有效管理
• 运用行为科学概念 理论 方法;有计划地对三个 基本组成部分——结构包括运行过程 技术和员 工行为 态度进行系统性变革;使之适应新形势需 要;增强组织经营效果
• 经济因素造成阻力 如果变革降低个人直接或间 接收入;人们必然会抵制变革
• 群体 社会因素阻力 群体规范惯性形成一致价 值观 共同态度乃至行为 文化传统 社会风俗习 惯;地区 部门 阶层 团体形成利益集团等 打 破平衡状态;遭到反对
13
2 发动员工参与变革
• 变革发动集团认清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组织变 革的规划和具体方案;承担变革的责任
• 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 评价标准 作风 行为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贯穿这种方法的一条线是组织成员之间的 权力再分配
• 这种权力的再分配可以通过鼓励下级人员 独立决策和开辟沟通意见的渠道来实现
10
斯坎伦计划
• The Scanlon Plan;以美国30年代劳工领导人斯 坎伦命名
• 发给每个组织成员的奖金必须与他们为改进公司 的工作效率而付出的基本贡献成比例
• 2二 三人之间:过程性咨询信息沟通 处理问题 决策等的咨询;请第三者解决矛盾冲突;群体协作 检查工作
• 3小组和群体:小组建设包括以工作任务 小组活 动为主;本小组敏感性训练;调查反馈;活动过 程咨询;角色分析等;小组范围决策
38
1 组织发展范围及干预措施
• 4群体之间:群体间活动;以群体过程为主 和以工作任务为主的技术干预和结构干预; 群体协作 制定目标 计划;调查反馈
• 权力平等 不强调层级分化的职权与控制 • 公开对质 有问题应该公开出来;让员工们发表
第14章 新型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组织 行为学
四、无边界组织
2.无边界组织的特征
(1)打破组织的垂直边界,实现 组织的扁平化。 (2)打破组织的水平边界,组建 多功能团队。 (3)打破组织的外部边界,实现 企业 集群化、虚拟化经营。 (4)打破组织的地理边界,实现 跨国 公司组织。 (5)打破组织的心理边界,创建 学习型组织。
组织 行为学
(1)学习:生态型组织超越了对环境的适应,其 学习的目的是进化。 (2)组织生态位:组织生态位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由时间、位置和可用资源三个变量决定。 (3)自组织:自组织是生态型组织的重要特征。
组织 行为学
二、平台化组织
1.平台化组织的定义
平台化战略改造是将原本科层明确、封闭的组织体系(运作)向 扁平化、开放的平台生态系统转变,平台内的员工、合作方都成为平台 上的资源整合单元。
2.平台化组织的演化
第三层次:结构效率的激活
(1)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寻找进入关键 环节的机会。 (2)对相关环节进行金融化、互联网 化改造。 (3)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网罗全价值 链条的行业人才,抢占行业发展的制 高点。
组织 行为学
二、平台化组织
2.平台化组织的演化
第四层次:文化、精神影响力的释放
文化体系建设应解决组织的下述问题: (1)对社会:强调品牌宣导,树立理想远大、执业高标的企业形象,传播
(2)自组织没有严格的管理规则,成员没有明确的边界和严格的归属。 在互联网背景下,自组织具有快速发展、无边界复制的特性,其骨干 成员忠诚度较高。
(3)从治理机制角度出发,自组织是一个系统内部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这一过程形成的新治理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包括情感性、认同性关系以 及共同志业基础上的治理模式。
组织 行为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新型组织的兴起与发展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生态型组织(Ecological Organization)基于相似系统工程和生态系统的自然原理,使组织能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机能运作的这样一种新型组织形式。
在这里,组织如同一个生物有机体,多样化企业组织群体具有生物群落的特征。
生态型组织能够不断地进行自学习、自组织、自进化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并具有对复杂环境的快速响应能力。
2.平台化组织(Platform Organization)平台化战略改造是将原本科层明确、封闭的组织体系(运作)向扁平化、开放的平台生态系统转变,平台内的员工、合作方都成为平台上的资源整合单元。
平台上的各个单元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平台合作伙伴或资源支持。
同时,平台以其灵活性、有效激发平台上单元、个体的积极性,迅速扩大平台规模和影响力。
与传统的企业组织强调科层管控不同,平台化组织强调扁平、灵活和协同。
3.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所谓自组织,是指特定的组织、企业、个人,以特定的目的、兴趣、利益等自发聚集形成团体、组织的现象。
自组织没有严格的管理规则,成员没有明确的边界和严格的归属。
4.无边界组织(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无边界组织是指其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
无边界组织力图取缔指挥链,保持合适的管理跨度,以授权的团队取代部门。
无边界组织是以计算机网络化为基础,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创新为关键成功因素的一种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组织。
5.幸福组织(Happiness Organization)幸福组织在管理互动中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的智慧和优势,协调组织的资源,使其能够在组织环境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不断地追求生存优越和快乐,以满足自己不断提升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增进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幸福最大化。
6.中间性组织(Inter-Firm Organization)通过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渗透,并借助于一定的纽带融合生成的,相对稳定、独立并普遍存在的体制组织形态。
1.2关键知识点1.生态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
生态型组织超越了对环境的适应,其学习的目的是进化。
根据自组织理论,这种进化不是对环境被动的适应,而是组织内部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
(2)组织生态位。
组织生态位是一个多维的概念,由时间、位置和可用资源三个变量决定。
其中,组织生态位的位置变量既包括组织市场所处的地理位置,还包括组织在价值链和组织生态系统价值网中所处的环节位置。
通过确定组织生态位从而实现不同组织间组织生态位的分离,这样不仅减少了组织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为组织间功能耦合形成超循环实现自组织进化提供了条件。
(3)自组织。
自组织是生态型组织的重要特征。
创建条件在生态型组织内部形成并保持自组织是生态型组织学习的根本目标,只要生态型组织内部存在自组织,那么生态型组织就能实现更快速地学习、自适应、进化和变异等特征。
2.自组织的特征(1)自组织的结构特征:扁平化、无边界扁平化是为了对抗多层级导致的信息衰减与扭曲。
在自组织当中通过运用诸如跨层级团队和参与式决策等结构性手段,逐步消融组织的纵向垂直边界,从而使层级结构扁平化。
同时,通过跨职能团队以及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行政部门组织相关的工作活动这些方式,消融组织的横向边界。
另外,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或者通过用户与企业基于互联网的互动等方式削弱或取消组织的外部边界。
(2)自组织的流程特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将决策权下放,让组织内部的末级拥有更多的决策权。
去中心化趋势的最终目标是个体的自我决策,以及个体与个体间的协同共建,成为组织扁平化的推动力量。
(3)自组织的奖惩特征:去KPI化和利益分配透明KPI承载了奖金、晋升等多种职责,驱使员工为了上级制定的指标服务。
自组织采用的公开和透明的奖金机制,带来的是员工的公平感。
但这种透明的机制也给予领导者极大的压力,因为必须保持公平的考核管理。
(4)自组织人员层面的特征:甄选甄选是组织在明确目标下,识别并招募那些有足够能力匹配和价值观认同的人,同时识别和淘汰不符合能力和价值观要求的人。
甄选的出发点是基于明确目标与价值观的吸引聚合,而不是过多地寄希望于后期的灌输、改造。
3.无边界组织的特点(1)打破组织的垂直边界,实现组织的扁平化无边界组织实质是组织扁平化的过程,它突破了这种僵化的定位,权力下放到基层,让对事实的结果负责的人做出决策;职位让位于能力,绩效突出者能获得较高的报酬。
在无边界组织中,各个层级之间是互相渗透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能力。
(2)打破组织的水平边界,组建多功能团队由于各职能部门都依据自身职能的特点行事,往往与其它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
无边界组织则要突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边界,真正使计划、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连为一体,形成统一的系统。
(3)打破组织的外部边界,实现企业集群化、虚拟化经营无边界组织则把外部的围墙推倒,让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管制机构、社区等外部环境融合,成为一个创造价值的系统,真正做到为顾客服务。
这一过程中包含了供应链管理、战略联盟管理、虚拟化经营及网络化管理四大部分内容。
(4)打破组织的地理边界,实现跨国公司组织地理边界的存在往往使得新方法、新思想局限于跨国公司的某一市场或区域内而难以传播。
而在无边界组织中,跨国公司的地理边界慢慢被打破,不同国家的组织部门之间相互学习,跨国公司慢慢的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
(5)打破组织的心理边界,创建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社会要求学习的速度必须大于其环境变化的速度的形势下,学习型组织打破了传统的官僚组织的心理边界,使每个员工都终身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其他员工共享,每个员工都系统思考,进而增强个人知识与经验,改变整个组织行为以强化组织变革和创新能力的组织。
第二部分章后练习参考答案2.1自我测试答案2.2案例分析参考一、案例简介“企业的利润来自员工的幸福和客户的感动。
”这是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月15日发布的年报卷首语,也是董事长吴念博的肺腑之言。
不仅如此,固锝公司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幸福企业工作部。
进入苏州固锝,随处可见各种爱心条幅,“敦伦尽分”、“弟子规”、“百善孝为先”、“不学礼,无以立”等等。
苏州固锝用“家文化”打造“幸福企业”。
员工亲切地称吴念博为“大家长”,而“大家长”也总会为“孩子们”排忧解难,输送正能量。
固碍用员工的内生动力驱动企业成长。
激励领班关怀本组员工,鼓励每一个领班都把自己放在总经理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员工。
员工们从教育中体会到:我们的产品是有精神和生命的,我们的工作不只是上班赚钱,而是要赋予工作更有价值的生命和意义。
固碍用社会责任增加幸福感。
组建了一支实力过硬的志愿工作者队伍,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走进社区、街道、风景区开展资源分类回收、爱心义卖活动,常年开展废弃电池以旧换新活动,坚持每月走进当地敬老院、智障学校为老人和孩子送祝福送温暖,每年组织员工义务献血…二、案例分析要点对此案例的分析,可以根据幸福组织的定义及幸福组织的践行途径进行展开分析。
简单分析如下:1.在本案例中,苏州固锝员工的高幸福感来源于哪些方面?(1)组织层面:营造幸福文化用“家文化”打造“幸福企业”,把公司当作“家”来经营,把员工当作“家人”来爱护。
(2)领导层面:树立幸福道德观吴念博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对员工的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吴念博率领苏州固锝“以爱对人,以慈对人”,勇敢地承担起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3)员工层面:树立主人翁意思用员工的内生动力驱动企业成长。
激励领班关怀本组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鼓励员工自发贡献“金点子”,改善每一个可以改进的细节,赋予工作更有价值的生命和意义。
2.苏州固锝的幸福管理实践可以用哪些组织管理理论来解释?幸福组织的建设要求管理者以幸福为终极目标来管理组织以最终实现员工的幸福。
幸福组织既体现了现代商业对于人性的回归,同时也是对于员工“更追求内心的快乐,更重视有趣的工作,而不只是金钱”的工作价值观变化所做出的回应。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企业开始着手从组织层面,领导层面,员工层面来体现对员工幸福的关注,努力打造幸福组织。
(1)组织层面:营造幸福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所自觉遵循的共同价值标准、精神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
它是提升企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培育幸福组织的无形资源。
幸福组织把幸福作为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价值,强调组织应充分考虑组织各要素的整合与优化重组,追求人与人的融合及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幸福最大化中共享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员工价值和幸福。
吴念博始终认为,“企业最终是为了员工的幸福及社会和谐而存在的”,他提出了苏州固锝的企业愿景:构建幸福企业典范。
吴念博认为,绿色、和谐是企业的社会使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将追求单一功利的企业组织改造成追求幸福的企业组织,使传统企业向社会企业靠拢。
为了让固锝的“幸福企业”和“绿色理念”得以发扬光大,同时肩负起更多的社会使命,固锝组建了一支实力过硬的志愿工作者队伍,目前通过培训、持有“护照”的已达426位,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2)领导层面:树立幸福道德观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观、理念等素养会直接影响员工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
幸福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员工感到快乐与幸福,这要求领导者树立幸福为中心的道德观。
幸福道德观是幸福组织的中心,也是促成个人幸福和组织幸福的起点,它在组织中具有核心地位,可以把组织内部个人目标同化于组织的目标,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性。
身教胜于言教,吴念博以身作则,亲历亲为,他曾亲率全体高管,用最恭敬的鞠躬,在清晨迎接上班的员工和车辆;亲自擦洗卫生间;甚至发现地面上有根头发,都蹲下去用手指粘起来。
(3)员工层面:培育幸福员工从组织角度研究员工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幸福,目前相对较少。
幸福组织理论认为,应该从员工的幸福目标、积极心理、幸福能力以及职业幸福四个方面来培育。
首先,员工的幸福与目标的有效完成有直接关联,因此,设置和追求有挑战性但能取得的目标有助于员工的幸福感。
其次,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认为,员工的积极心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再者,幸福能力是指员工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员工需要学会通过工作来理解、感受、追求和创造幸福。
最后,每个员工应该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负责,忠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为此,组织成员应该依靠其的技能及信誉,来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以此获得幸福。
班组是公司的最基础单位,为了促进班组成员之间相互关心,激励领班关怀本组员工,固锝每月都评选“幸福班组”和“幸福领班”,鼓励每一个领班都把自己放在总经理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