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謇的规划思想

合集下载

从六策看张謇的政治抱负

从六策看张謇的政治抱负

从六策看张謇的政治抱负周荣华张謇小有志向,五岁即曰:“我踏金鳌海上来。

”金鳌者,何也?乃神话里海中金色巨龟。

王建《宫词》曰:“蓬莱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金鳌是大厦之基,国家之柱。

张謇从小不同凡响。

张謇在亘古以来750多位状元中也是不同凡响的,是唯一靠自己打拼成为实业家的。

他的孙女对他的评价即是:实业家、教育家。

张謇毕生的政治理想就是成为一位实业家?可能不能这样说。

状元张謇的才华,不只是表现在乡试、会试、殿试上,而是在高中状元前就名满天下。

朝廷科举主考官翁同龢、潘祖荫等连续三届内定张謇为状元。

何也?非行私舞弊,而是令人信服的才干。

不然,翁同龢、潘祖荫等在清末的党争中早就被对手以科举舞弊的杀头之罪拿下。

张謇是党争双方认可的奇才。

张謇之才表现在哪里?朝鲜壬午兵变的平定上。

朝鲜壬午兵变的平定,虽然朝廷可能有不同声音,但没有人不佩服。

朝鲜壬午兵变的当事人,一个以后成了大总统,一个后来成了头名状元;这大概不是偶然的;朝鲜壬午兵变的处理,大概是有清一朝外交上军事上最成功的案例:不战而屈人之兵,摆平了朝鲜,挫败了日本。

当事人袁世凯,壬午兵变为他提供了献身手的机会。

他的带兵能力、他的机智勇敢、他的精明干练,充分展示于世人,为他日后组建近代化北洋军队、篡权谋国垫定了基础。

当事人张謇,壬午兵变同样为他提供了政治舞台。

张謇以幕僚身份,韬晦谋略,决策指挥,疏文布告:无不显现他的才智,无不显现他出神入化的管理能力、超常卓越的组织能力,无不显现他是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儒雅稳重的青年才俊。

这在当时,天下俊才无出其右;在朝野有识之士的心目中,这才是状元的理想人选。

在张謇,最为当时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朝鲜善后六策》,也许张謇未及第就获得广泛赞誉是因此文。

可惜的是,《朝鲜善后六策》只是普通疏文,当时没有报刊杂志可发表,张謇又没有留底稿,不久就散轶了。

散轶了,就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有各种不同说法,最为典型的是刘培林、张德义的《张謇传》。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刚刚考中状元大魁天下,丁忧在籍的“通州才子”张謇,一反封建社会的传统习惯,不往官场谋求高官厚禄,以公卿宰相揆一天下,反而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并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后来成为著名的实业家。

人们不禁要问,张謇当时为什么要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他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内容、性质如何?在中国近代史上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拟就这些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粗浅见解,以与学界同仁商讨。

一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张謇出生时,其父已迁居海门常乐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早年深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统领吴长庆的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

后又得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青睐,先后中顺天乡试南元和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的状元。

但是,在张謇年轻的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大举入侵,中华民族日益危机的时代。

1 9世纪70年代先后发生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阿古柏在新疆的叛乱、沙俄侵占伊犁、英国侵犯云南的马嘉理事件和美、日侵犯台湾的事件。

八、九十年代,又先后爆发法国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张謇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主张坚决抵抗。

1882年,张謇随吴长庆庆军去帮助朝鲜平定“壬午兵变”时,目睹了日本在并吞琉球群岛以后,又积极向朝鲜扩张侵略势力的野心,回国以后立即写了《乘时规复琉球策》和《朝鲜善后六策》,建议及时扼制日本对朝鲜和中国侵略的野心。

甲午战争中,张謇又单独弹劾李鸿章一贯奉行退让妥协的对外政策,说日本向外扩张时,“日之所欲,鸿章与之,日之所忌,鸿章去之,如纵骄子,不至于败不已,如饲饿狼,至于饱而犹不已”,指责他“但1能漫为大言,胁制朝野,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最后终于导致甲午战争的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清朝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作者:王强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7期张謇,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他艰苦创业,向传统科举制度挑战,大力提倡近代教育思想,先后创办了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盲聋哑学校的各级各类学校共计370多所,为近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拟从张謇的办学经历为载体,论述其教育思想。

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既是实业家,也是教育家。

在他的思想中,实业和教育是应该相互支撑的。

张謇说:“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这是张謇“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甲午战争以后,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在谈到日本由小国跻身列强的经验时说:“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至此,张謇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在处理实业与教育的关系时,张謇始终把实业放在首位。

他指出“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这说明张謇办实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教育。

从1895年到1924年,张謇共创办了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大达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公司、通海垦牧公司、淮海实业银行、大有晋盐垦公司等20多个工厂企业。

南通实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尤其是为办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张謇本人从1900—1925年,把实业所得薪金257万元,都用于了教育、慈善事业和地方公益事业。

至于各工厂企业及其他股东的捐款就更多了。

在困难时期“纺厂筹应教育之需要,每年亦七八万”。

张謇指出:“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

”二、师范为教育之母张謇是中国近代创办师范教育的鼻祖。

他在19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试论张謇的君主立宪思想

试论张謇的君主立宪思想

试论张謇的君主立宪思想【摘要】二十世纪初,张謇积极主张君主立宪,他的君主立宪思想是逐渐形成的。

他的君主立宪思想是制度决定论下的应对危机的思想,虽然失败但在近代中国思想上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张謇;君主立宪思想;国会;责任内阁本文将通过对张謇立宪思想进行较为系统梳理,厘清他立宪思想的从“危机论”出发而又以制度决定论来应对危机,终因制度决定论的“贫困”而不能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而宣告失败,但其立宪思想和实践成为了近代社会改革一个不可忽视的尝试途径,并对社会改革有着成与败两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的形成张謇作为受传统教育的士人,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传统政治理论开始深深影响了他。

从1894至1901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乡的实业和教育事业上面,以致1898年中国发生戊戌变法这样大的政治活动,他持消极态度,只是提出了一些温和的经济改革主张。

他的改革指导思想与康梁全面的变革计划并不合拍,其政治思想仍固守于传统社会的观念中。

庚子之役的炮火打乱了他实业救国的平稳步伐。

逼迫他认真思考国家政治与民族命运的关系。

清廷也打出了“变法”的旗号。

张謇等颇受鼓舞,写出了《变法平议》,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变革主张。

这篇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提出了其变革的政治主张,其立宪思想开始萌芽,初步具有宪政改革雏形。

君主立宪思想的政治理念在张謇意识中牢牢生根是在1903年。

这一年,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访问考察日本,他深刻认识到:中国所以不能像日本那样迅速富强起来,要想富强起来,必须改良政府,改变政体。

由此,张謇确立了“万事法为上”的观念,并公开赞成君主立宪。

为了使宪政思想进一步在中国民间获得传播,张謇自日本归来之后,逢人便大谈宪法的好处,还在他人的帮助下编译刊印了《宪法义解》、《日本宪法》、《日本议会史》、《英国国会史》等多部有关君主立宪的理论著作。

此时,君主立宪理念在张謇的意识逐渐成熟,也标志着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的基本形成。

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over
thirty years.This
one
times exactly Was spent in
and
setting up his own business,which WaS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ogether.China fac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and the old and new way of thinking blended
at 15-year-old;He
worked for Sun
Yunjin andⅥ,u Changqing
successively
鹤a high official‘S house guest metropolitan
and adviser
at 20一year-old.;He participated in Enke
coRon
City,and had formed the important life centering
big life of
mills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s.Meanwhile,he established

batch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business in Nantong City,which made into the early phase of modemize the famous
on
in the rich small merchant family in Haimen village

July l,1853.Zhang Jian WaS
famous Chinese industrialist

论张謇的社会管理思想

论张謇的社会管理思想

工 程 、 路 建 设 项 目有 效 的 吸 引 了 所 有 的 劳 动 力 , 公 而 为 日厂 之 所 必 需 , 往 纱 来 , 花 日盛 一 日 , 我 之 产 以 捐 余 下 的老 弱病 残则 被张 謇帮 助设 立的 慈善 机 构很 好 资人 , 即用 资于 我之货 以售我 , 异 沥血 肥虎 而袒 人 无 的 照 顾 起 来 了 。” 种 局 面 的 形 成 是 在 张 謇 先 生 的 主 这
又 一 次 处 在 社 会 快 速 转 型 的 时 期 , 回顾 一 下 张 謇 的 肉 以继 之 。利 之 不 保 , 民 日贫 , 于 何 赖 。” 为封 我 国 作 持 下 南 通 进 行 的 有 效 的 社 会 管 理 的 成 果 。 天 , 通 建 士 大 夫 出 身 的 张 謇 , 自幼 饱 受 传 统 文 化 和 儒 家 经 今 南 世 哲 学 的 浸 润 熏 陶 , 末 清 初 民 族 存 亡 、 朝 更 替 时 明 王 代 的 顾 炎 武 、黄 宗 羲 等 先 哲 思 想 更 是 张 謇 孜 孜 汲 取
长期 处于 相对 封 闭的状 态 , 会 结构 稳定 , 会 变 迁 社 社
费 孝 通 先 生 曾 作 过 深 入 研 究 , 指 出 : 国 传 统 政 f 他 中 台 结 构 是 有 着 中央 集 权 和 地 方 自治 的 两 层 ; 中央 所 作 “
的事 是极有 限 的 , 方上 的公 益 不受 中央 的干 涉 , 地 由
论 张謇 的社会 管理思想
赵 明 远
上 世纪 二 十年初 ,中国处 于 巨大 社会 动荡 和变 在天 高皇帝 远 之下 稳定 的权 力结 构 。在这 种社 会结
迁 中 ,位 于 长 江 入 海 口 北 岸 一 个 曾经 默 默 无 闻 的 小

从《市政全书》看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地位

从《市政全书》看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地位
维普资讯
从《 市政全 书 》看 张謇城 市规 划 思想 的地 位
L o iga eSa u f h gqans t ln igT e r o M u iial an b ok o kn th t t s an i ’Ci Pa nn h o yf m ncp t oZ y r H d o s
设实践 的考察和介绍 , 比较 全 面地 反 映 r存 国 民政 府 领 导 下 , 全 I下 积 极 筹 备投 入 城 ‘ 市 近 代 化 建 设 的热 情 氛 同
益 、财 政 、【生 、 安 、公 用 、T 程 等 ) 各 ] 公 、
从 《市政 拿 书 》部 分 内 容 可 知 ,当 时 的
于 海 漪 Y H y u aii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X ( 0 6 0 — 14 0 3 7 9 2 0 ) 1 0 — 4 0 0
中图分 类号 T 9 u 08

要 《 市政全书 》是一鄙介绍
1 概 述
《 政 仝 书 》 上 海 中华 伞 囝道 路 建 设 协 市
划 与 建 议 、 国 市 政 概 况 、 省 市制 法 规 等 各 各 共 6编 。另 外 ,存 书 未 ,编 者 附 了 当 叫 影 响 较 大 的 些 书 目 这 书 曰里 碰 的很 多 义 章 都 足 本 书 所摘 I 的 。 』过
中 山 的 《 同 方 略 》 二 部 分 ” 业 计划 ” 建 第 实 的
f 书报杂志采 选而来 , 他 种 其
于中国传统城 市规 划建设 与 2_ f 世纪 m 足 约 译 著 , 是 当时 H 内外 有 名 的 专 家 Ⅱ 寺 多 2) ( { 3) ~ 年代 学界 引进西方近代城市规 或 者 学 者 的著 作 。 书 在 未 版 之 前 就 被 全 本 划 思 想 之 间 的过 渡 阶 段 因 此 处 于 国 各 地 穆 极 定 购 , 先后 版 5 , 见 当刚 并 次 足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姜新【摘要】张謇对南通乃至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为世称道,然而他对苏北地区社会变迁的贡献却少有评价.1904年,张謇撰<徐州应建行省议>条陈,建议以徐州为中心设立行省,并为徐州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了具体路径.他主张在利用煤炭资源的同时,综合利用其他矿业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及再生资源;在发展煤矿的同时,综合发展农业、商业、教育以及其他工业.他深刻总结经营活动中资源匮乏的教训与综合发展的经验,准确把握徐州地区现实资源多样性与历史传统复杂性,规划启动了综合利用的实践,调整了煤炭独大的产业结构.张謇建立行省的建议虽被清政府否决,但其综合利用、综合发展的规划思路,对资源型城市徐州及周边地区日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7)003【总页数】6页(P126-131)【关键词】张謇;徐州应建行省议;资源型城市;综合利用;综合发展【作者】姜新【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7=6;F299.22张謇对南通乃至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贡献广为世人称道,然而他对苏北地区社会变迁的贡献却少有公允的评价。

张謇留下众多宝贵历史资料,对此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其《徐州应建行省议》却鲜有探讨。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回顾历史,提供借鉴,是史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徐州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晚清时期出现了江苏第一家现代民用企业——徐州近代煤矿,致使徐州以“煤城”享誉海内。

然而,当同时期形成的焦作、萍乡等“近代煤城”以及临近的枣庄、邹城等“周边煤城”,面临资源枯竭导致发展乏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矛盾突显的时候,同样的矛盾在徐州似乎相对和缓,明显的差异使徐州地区成为值得解剖的典型案例。

本文尝试重新解读《徐州应建行省议》,探索其发展路径对徐州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张謇研究拾遗补缺,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提供思考。

试论张謇与系统思想的结缘

试论张謇与系统思想的结缘

结 构和规 律 的一 门学 问 。宇宙 、 自然 与 人 类 社 会
等 万事万 物 都存 在 这 样 或那 样 的联 系 , 一 切 都 是 处 于一个 统 一 的整 体 之 中 , 即 系统之 中 , 因此这 个 统 一 系统 内的结 构 、 功 能 与 彼 此 关 系 的运 作 与 互
动, 对 于这个 统 一 系统 的整 体 运 行 发挥 着 重 要 的
第 3期
陈晨 : 试论张謇 与系统思 想的结缘
7 5
解, 强调 事 物 之 间 存 在 “ 统 系 ”, 办 事 应 考 虑 彼 此 的 固有联 系 , 瞻前 顾 后 , 统筹兼顾地进行。在此 ,
在指 导 南 通 近代 化 , 包括实业、 教育、 慈善 以及 地 方 自治 的所有 方 面 , 已 比较 清 晰 地 具 备 了系统 论 的思 想 , 而且 他 还将 系统 论 上 升 到 南 通 近 代 化顶 层设 计 的层 面 , 意识 到这 是 南 通 近 代 化 的一个 重
谈 及 系统论 , 很 多 人 可 能将 其 与 西 方 的 哲 学
相挂 钩 , 认 为 系统论 是从 西方 引进 的文 化舶 来 品 。
统思想 ” 、 “ 西 方传 统 系统思 想” 、 “ 古 代 系 统 思 想” 、 “ 近代 系 统 思想 ” , 以及 “ 马 克 思 主 义奠 基 人
我将从张謇语 录中涉及到“ 统 系” 的部 分言论摘
录并 简 评如 下 , 作 为本文 的参 考 与写 作论 据 。
张謇最早涉及到“ 统系” 的言论 , 是他在 1 9 1 3
年 8月 3 0 日发 布 的通州 师 范学校 校 谕 中 , 云: “ 诸 生 对 于运 动不 尽 有 兴 味 , 但 筋 肉运 动 为教 育 学 中

张謇教育思想 吴雯婷

张謇教育思想 吴雯婷

张謇教育思想事业强国: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

职业教育:张謇如此重视职业教育,是为了振兴实业而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材。

张謇不但十分重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也很重视初等职业教育。

1912年,他在一所国民学校的演说中说:“我看看你们各学校里,很注重职业教育,有农工等科目,这对于你们的前途是大有益处的。

”在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中,张謇要求师生都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张謇特别强调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他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的观点。

培养目标:张謇还主张学校学生应该参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分益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张謇在兴办教育之初,就把培养学生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

在三者中,他认为“国家思想”又是最为重要的。

也就是说他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主导地位。

事实上,张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救国兴国这个时代的主题而展开的。

为了强化青年学生的“国家思想”和民族精神,张謇对学生特别注重“知耻明志”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国耻,激发爱国的热情。

张謇十分重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苦自主”、“勤苦俭朴”创业精神的人才。

张謇认为勤俭是做人的本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

女性教育:张謇的女性教育思想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超越, 同时, 其后期的教育思想对前期也有超越。

张謇创办的各种女校, 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女性教育体系的基础。

其独特的女性教育思想, 在中国女性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中国的女子学堂还寥若晨星的时候, 张謇在家乡通州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 开女子师范校风气之先。

他创办女子学校亦是从女子师范开始的。

张謇还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女工培训班, 如: 纺织、火柴、蚕桑、发网等。

简论张謇的区域思想

简论张謇的区域思想
p p rc mb h a i o n tto f h e i n l a e o st eb sc c n o ai n o er g o a t c n e t f h n in n me y“ e n efe it n , o c p a gJ a , a l b i g s l- x se t o Z s l s p l i g a d s l d f n i e , o lt y ・ ef u p y n , n ef e e s ” ac mp ee s s - - v t m i h i c u e nd sr e .e u a i n n e wh c n l d s i u t i s d c to s a d c aiis d v l p n r d a l “ r m i a et i h r e , e eo i g g a u l t y fo v l g ct l o y a dt a i l . ewo k p o e s f“ u v y n n n c p t ” Th r r c s o a o s r e i ga d ma p n , l n i g a d c n tu tn ’ p o o e y p i g p a n n , n o sr ci g ’ r p s d b Zh n a i lr a f“ u e ig a ay ig a gJ n i s i s mi t t a t h o s r y n , n l zn , o v p a n n ”a v c t db tik Ge d s awe t r ln i g d o ae y Parc d e , se n rg o a a n r n a g Sc u tr at t h me e i n l n e dZh n ’ o n e p r a et pl a t i . Z a gJa d a c dt e e in l o c p n e o h n n a v n e g o a n e t d r m・ i h r c u c p ia e o i l o d t n n n t e b s s f r d — l t d s c a n i o sa d o a i a i c c i h o t

论述民族资产家张謇经济思想史

论述民族资产家张謇经济思想史

论述张謇的经济思想包沙沙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历史(文化旅游) 200830870201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张謇的经济思想,首先简单介绍张謇的平生活动情况,总结了前人对张謇经济思想方面的研究。

对前人的研究经过分析概括后,本文把张謇的经济思想分为三部分:法制经济思想、农业经济思想、市场经济思想。

第二部分主要对这三种思想分别进行论述,每一部分主要从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在内容分析部分也穿插论述了其主张对当时甚至现在社会产生的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是进行总结,肯定民族资产家张謇在这三个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对近代甚至现代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张謇法制农业市场经济思想张謇(1853—1926),出生于古代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长乐镇,因在家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

16岁考中秀才,41岁时成为状元,从此走上了官场,但是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走上普通的追求功名仕途的道路,而是在国家处于民族危亡的时刻,利用自己的力量,秉着爱国情怀,弃官从商,走上了实业救国的坎坷道路。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而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于全国。

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成的志愿而死。

”胡适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张謇。

作为苏北的代表性的发展中的城市——南通来说,如果说城市也有血脉的话,那它的血管深处,永远都活着一个张謇,在南通有个说法叫“一山一水一人”,山是狼山,水是濠河,人是张謇。

在南通创业的几十年里,张謇用他的双手创办了多达180家,囊括工业、交通运输、商会民团、文化教育等在内的企业,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影响,南通因此也被誉为“近代第一城”。

一、早期相关研究综述由于张謇创业成功的重大成就,其相关的经济思想也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对象,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的研究也带有其特有的时代性。

论张謇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思想

论张謇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思想

论张謇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思想作者:王珂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5年第22期王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摘要:清末民初的民族实业家张謇,有着丰富而又朴实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思想。

他宣扬“棉铁主义”,优化产业结构,减轻商民税负,发展金融事业,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各类自然资源。

他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思想尤其是产业调节法思想,深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张謇;宏观经济调控法;产业调节法中图分类号:F045.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2-000006-02宏观经济调控法是调整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 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謇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思想,是丰富而又朴实的,奉“棉铁主义”为主轴,以产业调节法为主体,涵盖财税法、金融法、资源法、环境法等多个部门,初步形成体系。

虽说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还是比较务实和相对可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实属难能可贵。

一、以“棉铁主义”总领宏观经济调控法张謇力推“棉铁主义”,并以“棉铁主义”为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领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制建设。

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不久,在国务会议上发表了他的实业政见宣言书,明确宣称“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

[2] 张謇认为,在各种工业部门中,棉纺织和钢铁两个部门最为重要,中国要治贫致富,首先必须从发展这两个部门入手;而就棉铁这两个工业部门而言,“棉尤宜先”。

[3] 张謇极力主张在15年至25 年以内把棉纱纺锭增加到300 万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勉强与英国、日本竞争。

张謇的这种有重点、有步骤发展实业的“棉铁主义”思想,不仅深具合理性,同时不乏创造性。

张謇认识到,发展棉铁工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可以让中国摆脱西方列强在经济上的控制,取得国家经济独立。

张謇深知,“棉铁主义”的落实,必须依赖法律制度的跟进。

张謇建城思想探源

张謇建城思想探源

张謇建城思想探源
张廷栖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3)005
【摘要】张謇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实战过程中,对近代南通城市的建设可称之为典范,同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不谋而合.张謇建城思想方面的许多先进理念,其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爱国的情愫、改革社会的崇高理想、重视人居环境的人文精神、环保意识、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和兴办事业的规划意识.所以一开始城市的空间布
局就是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格局;接着又全面经营、协调发展、自主规划和建设,
成为城市建设的楷模.所以吴良镛院士认为:"张謇先生经营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总页数】4页(P100-103)
【作者】张廷栖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0.K878.22
【相关文献】
1.张謇、黄炎培、陶行知职教思想探源 [J], 马斌
2.张謇、黄炎培、陶行知职教思想探源 [J], 马斌
3.论张謇的建城思想 [J], 凌振荣
4.张謇勤政廉政思想探源 [J], 张廷栖;
5.张謇勤政廉政思想探源 [J], 张廷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张謇有能融通中西文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
张謇是由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优秀人才,从封建的科举制度获得状元及第,但不循古法旧,而是以民族的优秀文化,吸取外来的先进文化加以再创造,从而在南通开风气之先,出现了许多的第一,体现了张謇的人文精神。张謇的这种人文精神,反映到城市建设的理念中,使他不仅重视近代工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发展企业,同时重视对城市的其他功能,如文化、教育、商贸、金融、慈善、公共交通等全方位的协调推进。
张謇从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出发,认识到“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于自强”而“知识之本,基于教育”,“实业教育为立国之本”。所以,张謇主张和重视广大民众的普及教育,开启民智,明白公理,提高国民素质,仅南通一县在张謇为主的创办下,就有三百多所的小学。张謇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所以有了普及教育的基础,就创办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为教学内容的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土木工程科、农校、纺织和医学专门学校的各类中高级的现代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反映了张謇的人才意识。张謇从以人为本出发,“实业所至,即教育之所至”,又创办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形成了与他事业相应的、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提高员工的文化与技能,反映了张謇注重人员素质的观念。张謇对旧城古建筑,十分重视保护和修缮,在发展和建设南通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历史的文脉和文化的生态,并对古建筑如文峰塔、光孝塔、兴化寺、太平兴教寺、文殊院、观音禅院、曹公祠、曹顶墓等进行修缮,反映了张謇的文物意识。他在文化建设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建中华第一馆南通博物苑外,还建图书馆、翰墨林印书局、俱乐部、女工传习所、伶工学社、更俗剧场、影戏制造有限公司、公共体育场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反映了张謇有浓厚的文化意识。张謇关爱弱势群体也相当突出,一手创建了收养寡孤老人的养老院,收养弃婴的育婴堂,收留并改造乞丐的栖流所,改造妓女的济良所,收养残疾人的残废院,教育贫民子弟技能的贫民学校和贫民工场,教授盲哑者的特种教育盲哑学校,治疗患病者的医院,收罗社会遗尸的义茔等,真正做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贫有所抚,病有所医,充满人文关怀。正因为张謇有这种人文精神,文化特色成为近代南通城市的魅力。获得中外参观者的频频的赞许。张謇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而孕育出的人文精神,培育了他先进的城建思想。所以人文精神是张謇城建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二、张謇有从传统民本思想出发的重视人居环境的环保意识
张謇历来认为:“国家以民为本”。故他“办种种实业教育,为穷人打算,不使有冻馁之忧”。这种民本思想反映到他实业的实践中,十分关心员工的生活。人们安居才能乐业,所以员工要有一定的居住条件。为此他于1917年成闸北房地产公司,为工人建造住房,仅1918年有420间的瓦平房供工人租住,即现在的北工房。还有老工房和西工房就是当年留下的员工住宅区。在通海垦区的农村,张謇也规划和建设“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细有庐舍,商有廛市,行有涂梁,若成一小世界矣”。随着事业的发展,有条件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和建造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了,他又先后分别在唐家闸建公园,后又在老城区的西南濠河营建东南西北中五个公园。张謇认为“实业教育,劳苦事也,公园则逸而乐。偿劳以逸,偿苦以乐,人之情”。让人们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能在劳动之余有休闲游乐的场所来丰富人们的生活,逐步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也有益于提高国民的素质。张謇重视人居,建造公园,美化城市,绿化环境,也体现了他对环境保护的强烈意识。张謇植树造林的爱好也反映出他环境保护的意识。年轻的时代张謇就在故里海门常乐镇推行过植桑养蚕的实践,从事过经济林木的种植。1904年他又在南通建公共植物园,第二年在此基础上建中华第一馆——南通博物苑。馆与园林结合成为其重要的特色。1910年张謇又在军山、剑山建学校林,让广大师生参与绿化家乡,植树造林的活动,既参加了实践增长知识,又能增强生态观念。1913年他又规划和开发狼山森林苗圃,为发展林业提供树苗。即使在通海垦区,1901年的招田章程中他也规定承佃者种树。并指出“楝、椿、柏、桕、桐,皆海滨相宜之树;其次为桑,柳、榆、槐。今劝佃户多种桕、桐,五六年即可榨油,不比楝利薄,椿、柏利迟。每田四周,隔一丈二尺一棵。”为了提供方便,公司发售树苗,只收成本,以后成熟结子由公司收购。在规定造林的同时他又注意到护林,“不得攀折树木”,犯则罚做小工,轻则一日重则七日。若12岁之内儿童违犯,罚其家长。张謇对植树造林规定得如此周全,实属少见。我国最早的《森林法》和植树节,也均是在他农商总长的任期内所倡导和颁布的。由於他对植树造林的热衷,有人为投其所好,还专门营造“纪寿林”作为生日的礼物。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张謇十分注意生态的平衡,环境的保护,并且早在头恼里扎下根来,从而由这种意识的支配,在思考和规划城市建设时,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先进理念,成为张謇城建思想的重要特色。
张謇那种打破国界,“为世界民生大计”适应“大同趋势”,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张是有远见的。他亲自东游日本考察后,积极组织参加世界博览会,以宣传国货精品,发展对外贸易;组建成立南通绣品总公司从事绣品经营,还在美国纽约第五街设分公司,其他地方设代销处进行国际贸易;还筹划与比利时航业公司合办中比航业贸易公司,进行国际航运业务。后因比利时商人破产而未成。张謇还积极参与筹办南洋劝业会,“国民外交”,开辟商埠,以扩大国内外贸易,走向世界市场。
四、张謇有立足当地、着眼世界的高瞻远瞩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张謇及时把握世界的风云变幻,明确指出:“今日我国处列强竞争之时代,无论何种政策,皆须有观察世界之眼光”。敏锐地预测到世界经济的走向,在1923年所撰的《商榷世界实业宜供求统计、中国实业宜应供求之趋势书》中指出:“欧战告终……世界未来大势,趋于大同。而就实业论,亦有不得不趋向大同之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看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他的这种世界眼光在当时来讲是十分超前的。当时的许多学者与企业家“皆就织言织,就纺言纺,就棉言棉,其智者知审度于产棉之量,而不知审度于植棉地”,“不知合世界以为计”。这种现象“非独中国懵,各国亦懵”。究其原因是“不悟世界趋于大同之势”。张謇80年前的预见也正是我们今天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历史证实了张謇的结论是科学的,并非“梦呓观”,反映了他的超前意识,远大目光。
张謇建城思想探源
张 廷 栖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祖国江东,“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的江海门户,崛起了一座崭新的近代著名城市——南通。这是中国人最早自主规划和建设的,并且全面经营协调发展的城市典范,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实践意义之强,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称其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个第一城的设计师是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人们在热烈地讨论“中国近代第一城”和张謇城建思想的时候,不仅为了又挖掘出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而高兴,同时也在思考张謇为什么能有这样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并且还不约而同地与西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相呼应。今天,我们探讨张謇这个先进城建思想的渊源,对我们开拓创新不是毫无意义的。
一、张謇有爱国情愫和改革社会的崇高理想
人们都认为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可是他同其他的民族资本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一,投身实业的出发点不同。资本家投资办厂是为了个人的致富、敛财,并且是其唯一的目的,也是最终的目的。然而张謇却不然。他认识到“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教育,富强之大本也”。因而他办厂搞实业的目的很明确:“下走本是寒土,向于工商实业未尝学问;但以中国国势日弱,外侮日加,寸心不死,投身实业界中,稍尽心力,……借立中国真实自强之基础。”也就是尽他的一份爱国之心,强国之责。其二,经营企业的目的也各异。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决定了以追求最大限度的高额利润为目的。可是张謇经营企业,为了改造社会,解决民生。他在大生纱厂《厂约》的第一句话开明宗义:“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他自身后来的丰厚得益也大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民办实事。其三,张謇并非真正的投资者,而主要是一位经营者。张謇在大生纱厂的投资仅二千两银子,并且大部分还是从通州布商沈敬夫处借来的。他投身实业主要的身份不是投资者,而是经营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借股东资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设一新世界雏型之志”。由此可见,张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家,他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他投身实业是他反对列强掠夺,保护利权,救亡图存的义举。因为张謇亲历了戌戍变法的失败,目睹清王朝的腐败,要扭转全国的时局业已无望,尤其马关条约签订,更感到有灭顶之灾。因而他以丁忧在家的契机,又奉张之洞“总理通州一带商务”之命,“奋然捐弃一切之利禄投身实业”。他将家乡作为其实业救国的实验基地,以实绩来影响全国。他在垦牧公司第一次股东会议的演说中,坦露了这个心迹:“凡鄙人之为是不惮烦者,欲使所劳有利,副各股东营业之心,而即借各股东资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设—新新世界雏型之志,……虽牛马于社会而不辞也”。这种崇高的理想与强烈的追求,才有他一个个实业不断获得成功的业绩;而每一个具体实践又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实现其目标的一个个阶梯。建设新新世界雏型的目的性,增强了他在家乡实验,并欲树立典型的意识性,从而重视城市的形象,在具体的城市建设方面,也排除了那种随意性和盲目性。用中国人的理念,吸取西方的经验,自觉地、创造性地进行规划、建设和经营城市。尤其他的事业获得成功以后,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参观者陆续不绝时,更注意南通的典型意义,受到东游的启示,他将南通城市犹如盆景一样地进行精雕细刻,做优做美。张謇的城建思想是他的爱国情愫、崇高理想的产物。同时代的实业家所以没有他这样的城建理念,主要原因是没有他这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张謇志在高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而从经营事业开始,便有一个国家观念,全局意识。张謇的爱国情愫,建立一个新世界雏型的崇高理想,成了城建思想的主要源泉和灵魂。
张謇不仅有“上观千古,旁览九州”历史的世界的眼光,还能抓住时代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事业。十九世纪末的世界,是工业化的时代。西方列强崛起,由商品输出逐步进入资本输出。然而多数人出自其商业繁荣的表面现象,认为是以商业立国。张謇却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工业的发达,又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以工业化的道路繁荣经济,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他又指出:“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他又进一步指出“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也就是说张謇根据时代的特点,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有了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的早期思想,这种超前意识不得不令我们当代人钦佩和信服。张謇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激烈竞争的年代,他对竞争的认识,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他认为“夫世界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因为“农、工、商、兵皆资学问”,所以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靠教育来培养,“故兴学为要中之尤要”。我们看到张謇一贯以世界的眼光,把握时代脉搏的高瞻远瞩,就不难理解他在城建思想方面为什么能有这样超前的理念和那样先进的思想。张謇高瞻远瞩的眼光是张謇城建思想的又一个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