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及赛科希德 SA-5600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使用
血流变学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发表时间:2013-08-05T15:00:59.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杨文惠张新友[导读]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和凝固性的学科。
杨文惠张新友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841000)【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275-02【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变学检测作为目前健康与亚健康量化分辨的最具特异性的指标在健康体检中作为常规指标的实在意义。
方法采集2456例健康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其中年龄23~60岁,男性1792例,女性664例。
采血后4h内在赛科希德SA-6000全自动血流变仪上测定指标如下: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高切和低切相对指数。
结果血液流变学异常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且在50岁以上人群表现更明显,男性比女性明显。
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熬夜,脂质代谢紊乱及情绪紧张等诸多因素都可引起血液流变特性异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多项生理功能也随之逐渐减退,其中肝、肾功能及糖代谢、微循环等必然受到影响,血流变指标往往在疾病尚未发生的渐变过程中已经异常了,血流变指标在疾病发生前的异常往往具有敏感可逆,定向面广的特点,所以血流变学检验指标是一个理想的健康管理和亚健康筛查的体检常规指标。
【关键词】年龄因素性别因素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和凝固性的学科。
众多不同疾病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血流变异常,显然不能根据血流变异常来直接诊断某种疾病,但借助血流变指标对疾病发生早期的敏感性,在可逆阶段采取措施,已有针对性的改善血流变学异常来发现,阻断,延缓由此带来的定向的疾病发生和发展。
血流变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检验科血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定义: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沉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10多项指标。
主要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来研究血液和血管、心脏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
二、采样:绿头管空腹采血5ml,2h内送检。
三、检测:赛科西德6000血流变仪。
1h出结果。
四、辅助检查: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检查。
五、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1、血管性疾病①高血压;②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③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④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2、代谢性疾病①糖尿病;②高脂蛋白血症;③高纤维蛋白血症;④高球蛋白血症。
3、血液病①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③白血病;④多发性骨髓瘤。
4、其他①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②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五)、亚健康状态的筛选六、我院开展血流变检测的意义:1、西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人群的健康状态评估。
针对高原人群的研究认为久居高原人群的红细胞压积结果普遍在平原地区参考值的高线上或高于参考值范围,特别是40岁以后的中老年龄段,结果高出参考值范围更加明显,升高比率更加显著,血红蛋白结果高于平原地区参考值范围男性占50%以上,女性接近50%,高血糖、高血脂比率也不低。
监测血流变的异常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老年前期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及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有诸多致病因素,但均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
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
至于血液病、遗传或免疫异常、休克和中毒等疾病的血液流变性会有更显著的改变。
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时期,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流变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是以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有的容积来反 映红细胞的浓度,压积直接决定着全血粘度和血液 流变学。 增高:常导致全血粘度增加,呈现血液高粘滞综合 征。临床研究表明红细胞压积增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 关。此外,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前状态中也 有显著意义。压积增高多见于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 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及灼 伤、腹水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时
参考范围 女
28.42---48.31 5.24---9.48 0.53---1.11 2.16---6.93 2---4 3.6---5.2 0.23---1.7 3.61---5.6
影响血液流变学测定的因素
前言: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
的流动性、粘滞性、聚集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这些 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高血压、动脉硬 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诊 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 床意义。但是,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 响,为进一步规范血液流变学检测工作,为临床医学 和科研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把影响血液流变学测定 的几个易被忽略而又深有影响的诸多因素,提出来进 行讨论,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红细胞沉降率
生理性增高:见于妇女月经期、小儿及60岁以上 的老人。 病理性增高:见于结核活动期、风湿病、严重贫血、 白血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病、感 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系统性 红斑狼疮、组织损伤及坏死等。心肌梗死时,常于发 病后3-4天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 常,故可借血沉加以鉴别。
㈡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内部因素:
⒈红细胞的粘弹性:红细胞的粘弹性取决于细胞膜的 分子结构,现已知胆固醇在细胞膜内的沉积,可降 低红细胞变形能力。 ⒉红细胞的几何形状:正常红细胞呈双凹盘状,其表 面积较大,有利于红细胞的各种变形。 ⒊红细胞内粘度:红细胞内粘度取决于血红蛋白的理 化特性。
血流变检测意义及应用范围
血流变检测意义及应用范围血流变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特性。
正常的血液应该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变形性,但是一些疾病和健康状态的改变会影响血流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这就是血流变的变化。
血流变检测可以通过各种测试方式来检测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的情况,进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血流变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因为血液是我们身体里的液体循环系统,通过血管系统把氧气、养分和荷尔蒙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细胞,帮助我们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血流变性出现了异常,那么就会影响血液输送的效率和质量,会导致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血流变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和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血流变检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血流变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血流变性的改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2.肝病:肝病也会影响血流变性的情况。
肝硬化和肝炎等疾病会使得血小板增多,血液浓稠度增加,导致血流变性的改变,甚至出现血栓等问题。
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发现肝病的早期病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病情。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身体里的血糖浓度比较高,血液中含有高水平的葡萄糖。
这种情况会导致血流变性的改变,从而增加了发生微血管病变的风险。
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糖尿病患者发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紧密相连,不正常的血液系统疾病也会影响血流变性的情况。
比如,白血病、淋巴肿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血液浓稠度增加、血小板增多和变形性下降等问题,不正常的血流变性则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循环系统和机能。
通过血流变检测,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疾病的异常情况,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血流变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的循环系统和疾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防和治疗。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如果一位患者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增高,特别是在同一切变率下的还原粘度也增高,那麽计算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也应当增高,这才能表明该患者存在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病理机制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分析
如果一位患者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增高,特别是在同一切变率下的还原粘度也增高,那麽计算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也应当增高,这才能表明该患者存在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病理机制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全血粘度
因此,这类疾病又叫出血性低 血粘症。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种贫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现有低血粘度,但这类血液粘度降低与出血无 关,而与慢性消耗性病理过程有关。因此,这类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粘症。
全血粘度
生理性低血粘综合征:这一类型的特点是血液粘度的降低出现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某一阶段。例如,妇女在月经期以及妊娠期所见 的血液粘度低下均属于此类型。
红细胞压积(HCT)测定
降低: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硬化腹水、失血性贫血等疾病,另外,妇女妊娠,月经期也有所下 降。
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HCT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之一,HCT增高常导致全血粘度增高,影响心、脑血流量及微循环灌注。由于HCT增高而导致 全血粘度增高,常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即高浓稠血症和高粘血症)。
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
(以巨球蛋白 IgM增多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以及球蛋白IgG或IgA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多型(如中风、心肌梗塞 、糖尿病等);血脂增多型(如高血脂等);球蛋白增多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肺心病等)以及核酸增多型(急性白血病等)
SA-5600自动血流变仪的保养与使用体会
避免震 动和牵拉 作用 的影 响 , 将仪 器 固定 在抗 震 的桌子 应 上, 并装挡风玻 璃。仪器周 围不应有 强磁 、 电干 扰 , 强 例如 : X光机 、 I核磁共 振等 仪器 , c’ 、 严禁近距离接打手机 。 电源、 电压必 须稳 定 在 2 V±2 V以 内, 线 不 得带 0 2 2 底 电;i 台要求平稳 , -作 - 不宜晃动 , 试验前 仪器必 须调整水 平。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卡的开关机顺序正确开机。
血液黏度是 血液检 测 中的一个 重 要指 标 , 它与心 血 管 疾病 、 恶性肿瘤 、 肺心病 、 糖尿病等 多种疾病 , 尤其 是血栓前 状态 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密切 相关 。全 自动 血液流 变 仪快速灵敏 、 重复性好、 准确度 高 , 但品种繁多 , 台仪器各 每 有其特 点。如何为临床高血脂 症、 高血压 、 尿病 等多种疾 糖 病 患者提供准确 、 靠 的血 流变 学结果 意义 重大 。但其 仪 可 器 的 日常保养与维护亦非常 重要。笔者 就近几年 来工作 中 总结 的保养 与维护经验 , 报道如下。
YANG i in,S Xi i,HU Ru —la U u—l Er—yJ 1
(Te aw i rnh fTe r i i o i lf eog ag r i e H r n1 06 h a) h o a Bac o n a H s t H inf n o n , a i 5 5 ,C i D o h P v l p ao l i P v c c b 0 n
学 科分类 代码 :30 16 2 .10 中图分 类号 :R 4 46 文章 编号 :10 04—57 (o80 752o)7—02 59—0 2 文献标 识码 :B
半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产品技术要求赛科希德
半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机构采用锥板法体外测量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1.1 产品型号:SA-50001.2 产品结构及组成本产品由流变仪主机、数据线、电源线、光盘(内含测试软件,版本:V1.29)组成,其中流变仪主机由机芯、测试部分、温控装置部分、电路控制部分组成。
2.1 正常工作条件2.1.1环境温度10℃~30℃;2.1.2相对湿度应不超过75%;2.1.3大气压力86.0kPa~106.0kPa;2.1.4电源AC220V 50Hz;2.1.5流变仪附近无强的电磁场干扰,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2.1.6流变仪工作前应调水平;2.1.7流变仪开机工作时应在1h达到规定的预热温度;2.1.8流变仪应防热源,防阳光直射。
2.2 流变仪软件功能2.2.1流变仪软件以菜单方式提供测量功能选择;2.2.2流变仪具有实时显示测量区域温度功能和测量区域温度调节功能;2.2.3流变仪软件自动控制测试仪切变率在1s-1~200s-1(切应力在0mpa~12000mpa)范围内连续变化;2.2.4可显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测试结果;2.2.5可图形方式输出切变率---全血粘度关系曲线;2.2.6在切变率---全血粘度、切变率---血浆粘度关系曲线上可任选择切变率,并以数值形式显示或打印相应粘度值;2.2.7可自动存贮测试结果;2.2.8数据库设置、查询、修改、删除、打印功能;2.2.9流变仪具有自动测试、清洗功能;2.2.10可进行非牛顿流体质控,并保存、查询、打印质控数据和质控图形;2.2.11具有定标功能,可进行标准粘度液的定标;2.2.12具有开放式自定义报告单模式;2.2.13可实现报告/数据连网传输。
2.3 温度准确度、波动性样本测量区的温度应在设定值±0.5℃的范围内,样本测量区温度的波动不超过±0.5度;2.4 准确度表1 流变仪的准确度要求注:具体测试时应选用适当的有证标准粘度液,包括牛顿流体标准粘度液(标准油)、非牛顿流体标准粘度液(非牛顿液体标准物质)。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2篇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2篇第一篇: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原理和应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是一种用来测量血液流变性质的仪器。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血液的流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血流变性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因此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原理是基于控制体积法和柔性案例法的,它利用旋转式的凸轮来压缩粘度液体,借助压缩物变形来测量阻力。
在测量中,血样被加入分析台中,旋转凸轮带动血样流动,同时也给血样施加了剪切力。
假如血液黏度较高,则凸轮所施加的剪切力会增加。
根据凸轮对样品搅动的能量,可以测量出血液的黏度、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等参数。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 临床诊断: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 药物研制:可以评价药物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3. 食品安全:可以检测加工过程中的糖化程度和质量,评估食品的保质期和适宜储藏时间。
4. 生物科学:可以评估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状态,研究与血流变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机制。
总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价值和应用广度也在不断扩大,它将对未来医学和生物科技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优缺点及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实验工具。
那么,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在市场上的前景如何呢?它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优点:1. 测量精度高: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利用旋转式凸轮来压缩粘度液体,在测量过程中能够对样品表面施加稳定的压缩力,使得血液黏度和剪切强度等参数的测量精度更高。
2. 操作简便:仪器可以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无需手动处理血液样品,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干扰,操作更加简单、高效。
3. 处理速度快: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参数,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处理多个样品,显著缩短了实验时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验的可行性。
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产品技术要求赛科希德
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机构采用锥板法和毛细管法(SA-5600、SA-6000仅采用锥板法)体外测量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1.1 产品型号1.2 划分说明1.3 产品结构及组成本产品由流变仪主机、数据线、电源线和光盘(内含测试软件,版本号:V1.29(适用于SA-5600、 SA-6000);V2.1(适用于SA-6600、SA-6900、SA-7000、 SA-9000))组成,其中流变仪主机由加样机构部分、测试部分、温控装置部分、电路控制部分组成。
2.1 正常工作条件2.1.1环境温度10℃~30℃;2.1.2相对湿度应不超过75%;2.1.3大气压力86.0kPa~106.0kPa;2.1.4电源AC220V 50Hz;2.1.5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以下简称“流变仪”)附近无强的电磁场干扰,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2.1.6流变仪工作前应调水平;2.1.7流变仪开机工作时应在1h达到规定的预热温度;2.1.1流变仪应防热源,防阳光直射。
2.2流变仪软件功能2.2.1流变仪软件以菜单方式提供测量功能选择;2.2.2流变仪具有实时显示测量区域温度功能和测量区域温度调节功能;2.2.3流变仪软件自动控制测试仪切变率在1s-1~200s-1(切应力在0mpa~12000mpa)范围内连续可调;2.2.4可显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测试结果;2.2.5可图形方式输出切变率---全血粘度关系曲线;2.2.6在切变率---全血粘度、切变率---血浆粘度关系曲线上可任选择切变率,并以数值形式显示或打印相应粘度值;2.2.7可自动存贮测试结果;2.2.8数据库设置、查询、修改、删除、打印功能;2.2.9流变仪具有自动进行寻位、加样、混匀、测试、清洗功能;2.2.10流变仪可进行连续孔位内的样品测试,也可单独测试任一孔位的样品,并提示正在测试的样品孔位数;2.2.11可进行非牛顿流体质控,并保存、查询、打印质控数据和质控图形;2.2.12具有定标功能,可进行标准粘度液的定标;2.2.13具有开放式自定义报告单模式;2.2.14可任意调整测试顺序;2.2.15具有测试报警功能;2.2.16可实现报告/数据连网传输。
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用户操作流程
SA-5600/SA-6000 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用户操作流程操作步骤1 打开电源开关(位于流变仪背面),此时按键面板上“仪器开关”,此时右上角的指示灯由红色变为绿色,仪器开始进行初始化操作,转盘和加样针恢复到零位,仪器处于准备测试状态。
2 打开计算机电源,进入SA-60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操作软件,根据“登录”界面的要求,选择注册的“用户名”并输入“密码”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测试软件,仪器预温30分钟至37˙C,然后打开打印机电源。
3 检查仪器右边的废液情况,以及生理盐水和清洗液的情况。
接“进水2”的清洗桶内加满生理盐水,接“进水1”的清洗桶内加满蒸馏水及清洗液原液,按照100: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充分搅拌混匀。
同时点击系统中的“维护”进行加样针及液池维护。
4 将试管中的全血手工颠倒混匀5次,按顺序插入样品盘孔内,然后点击1号样品位图标,如果标本多就点击“批量输入”,终止号处填写插在样品盘上的试管个数,最后点击“确定”。
5 全血测试结束后,将试管放入离心机内以3000转/分离心30分钟,然后点击1号样品位图标。
如果标本多就点击“批量输入”,终止号处填写插在样品盘上的试管个数,同时将样本类型改为血浆,最后点击“确定”。
6 点击“录入”,再点击“序号”,序号会自动增加,按“Enter”键移动录入项目,用键盘输入项目内容,并依次输入病人基本信息。
7 点击“搜索”,再点击“立即查询”,点击起始序号就可以看到结果,按下“Shift”键同时点击终止序号,点击“打印”,点击“确定”。
8 点击“维护”进行加样针及液池清洗维护,结束后取出定心罩,取出切血板,用棉签擦拭液池及切血板表面,擦拭完毕放入切血板,盖上定心罩。
然后倒掉废液桶内的废液。
9 点击屏幕右上角的退出程序,关闭打印机及计算机主机,关闭显示器。
关闭SA-6000前面板开关,关闭SA-6000后部电源开关。
血流变检查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切 男:10~13 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 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 (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 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 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1.高血压 2.高血脂 3.冠心病:CH↑,TG↑,LDH↑,HDL↓
脂质带可 电离的基团
高CH血症
高血症
吸附于 RBC表面
RBC膜上的 CH/PL↑
RBC间静 电斥力↓
膜流动性↓
PL膜上的 CH/PL↑, LDL↑
PL膜的 微粘度↑
α2抗纤溶活性↑ Fibg ↑
RBC聚集↑ 电泳率↓
膜刚性↑ 细胞内粘度↑
血流变检查
概述
➢ 血液流变性: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变形的特性,包括 血液的粘弹性、触变性、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血管内皮细 胞相互作用的特性。
➢ 血液流变学: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在血液流动中其流动与变 形的规律及其对血液循环乃至整个机体的影响的科学。
微观血液流变学: 细胞流变学:细胞水平上的研究,研究红细 胞聚集性、变形性, 红细胞与血小板表面电荷,白细胞流变性、血小板粘附、聚集 性。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 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 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02 临床意义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切 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 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切 男:5.6~6.7 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流变临床意义简述
血液流变仪临床意义:1.全血粘度(低切)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压脑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肺栓塞等。
减低: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见于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晚期肿瘤等2.全血粘度(中切)增高:见于高粘滞综合症,如心肌梗塞、缺血性脑卒中、大面积烧伤、肺心病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等。
减低: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多为HCT减低所致3.全血粘度(高切)增高: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周围动脉硬化、糖尿病、肺心病或先天性心脏病致缺氧、酸中毒、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等。
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4.血浆粘度:增高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感染、多发性骨髓瘤。
减低:见于低蛋白血症5. 红细胞压积(HCT):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明显增高。
体内供氧不足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肺心病、高山居住者。
减低见于各种贫血6. 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妇女经期、妊娠期、小儿、老年人。
病理性增高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重度贫血、风湿活动期,白血病、肾炎、感染等,急性心梗发病3~4天内增高,重度心绞痛发作时正常或稍高,恶性肿瘤时进行性增高,良性肿瘤多正常。
7.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HCT,将血粘度校正到相同比积的基础上比较,即设HCT为1时的血粘度,排除血浆粘度和HCT的影响,是全血粘度(低切)的校正值,红细胞聚集性指标。
若全血低切粘度增高,还原低切粘度正常,表明增高因HCT增高所致,若均增高,表明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8.全血还原粘度(中切):=(全血中切粘度-血浆粘度)/HCT,原理同上,介于低切与高切间的过渡指标。
9.全血还原粘度(高切):=(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HCT,原理同上,是全血粘度(高切)的校正值,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血流变5600正文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运行条件SA-56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执行日期:2007-07-01共9页第1页1.运行环境:1.1电压(220±22)V;1.2频率(50±1)Hz;1.3输入功率 400VA1.4工作环境:温度 10℃~30℃相对湿度 45%~85%大气压力 86.0kPa~106.0kPa1.5测试系统附近无强的电磁场干扰、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
1.6测试系统应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
1.7除按特殊要求生产的专用仪器外,仅限于室内使用。
2.安全条款:2.1网电源必须具有保护接地端。
仪器内部保护接地端子标有符号,必须通过电源插座可靠接地。
在可能有潮湿的地方使用时应加装漏电保护器。
2.2仪器铭牌标有仪器名称、型号、公司名称、出厂编号、额定电源电压、电源频率、输入功率等标记。
2.3仪器外部标记有警告符号处,表示其操作由操作者来进行,其操作的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给出,请务必参照执行。
2.4本公司生产的仪器,在运输的包装中均有保护措施。
仪器安装运转后,一般不应搬动,请用户特别注意。
2.5除非本说明书已有措施,请不要自行打开检修,它会给您造成碰到高压电或其它的危险。
这些部件的检修应交给专业人员。
2.6仪器的电源引线接地端,必须通过电源插座可靠接地。
在可能有潮湿的地方使用时应加装漏电保护器。
2.7仪器内均配有电源稳压器,一般无须外接稳压器。
当外界电源电压波动超过220V±22V时,可使用UPS类稳压器,不可使用普通稳压器。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每日开关机程序SA-56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执行日期:2007-07-01共9页第2页1.开机前检查:1.1加样系统:加样针是否沾有脏污、是否弯曲;如有脏污,请在开机后,对加样针进行多次冲洗;如加样针弯曲,请厂家售后服务人员维修。
1.2清洗液:检查清洗液,如清洗液不足,请及时添加。
1.3 废液桶倒掉废液,清理废液桶。
也可于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此项工作。
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
血沉方程K值
• 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计算,把血沉转换成一 个不依赖于红细胞压积的指标,这样血沉 方程K值比血沉更能客观地反映红细胞聚集 性变化。
血沉方程K值
• 计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红细胞压积 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K值的 • 计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血液在高切变率下的粘度低于中切变率下的粘度, 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并非刚性粘子,它在高切变 率下沿剪切力的方向运动,并发生变形。这使得 流动阻力就小,表现为粘度的下降,因此,在特 定的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的粘度,可以度量红细 胞的变形能力。 红细胞刚性指数与高切变率下的 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有 关。
血沉
•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的沉降速度。
• 病理性增快: • 1.结核和风湿的活动期血沉常增快,当病情好转 或稳定,血沉也逐渐恢复正常; • 2.用于鉴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胃癌与胃溃疡; 盆腔炎性包块与无并发症卵巢囊肿,前者血沉明 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 3.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 血沉加速非常显著。
全血还原粘度检测
• 全血还原粘度是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 粘度值,也称单位压积粘度。
• 全血还原粘度反映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对血液粘度 的贡献。 • 1.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高,说明血液粘度大, 而且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变化有关,有参考意义。 • 2.若全血粘度高而全血还原粘度正常,说明红细胞压积 高(血液稠)而引起血液粘度大,但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 并无异常(对粘度贡献不大)。 • 3.若全血粘度正常而全血还原粘度高,表明红细胞压积 低(血液稀),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异常(对粘度贡献 过大),说明全血粘度还是高的,也有参考意义。 • 4.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正常,说明血液粘度正 常。
赛科希德系列产品
赛科希德公司简介: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全方位的仪器研发、生产及销售中心,公司位于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昌平园区,建有3000平米集办公、研发、生产为一体的标准设施,在中国29个主要地区设有总代理机构及办事处。
肯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现代理有:血流变仪、血凝仪、血沉仪SA系列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SA-5000系列SA-5600系列SA-6000系列SA-6600系列SA6900系列SA7000系列SA-9000系列SA5000是一款半自动加样单孔血流变测试仪,功能具备了全血测试与血浆测试两种,采用的是锥板式测试法,具有国家级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定标与国家级非牛顿流体粘度物质定标及临床检验室间、室内质控,切变率范围是1s-1~~200s-1,粘度测量范围是0mpa.s~~60mpa.s,SA5000血浆测试时间是40秒/标本,全血测试时间是40秒/标本,精度误差是大于或等于百分之正负2。
SA5600是一款3x10孔可互换样品盘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功能具备了全血测试与血浆测试两种,采用的是锥板式测试法,具有国家级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定标与国家级非牛顿流体粘度物质定标及临床检验室间、室内质控,切变率范围是1s-1~~200s-1,粘度测量范围是0mpa.s~~60mpa.s,SA5600血浆测试时间是40秒/标本,全血测试时间是40秒/标本,精度误差是大于或等于百分之正负2。
SA6000是一款单60孔可互换样品盘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功能具备了全血测试与血浆测试两种,采用的是锥板式测试法,具有国家级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定标与国家级非牛顿流体粘度物质定标及临床检验室间、室内质控,切变率范围是1s-1~~200s-1,粘度测量范围是0mpa.s~~60mpa.s,SA6000血浆测试时间是40秒/标本,全血测试时间是40秒/标本,精度误差是大于或等于百分之正负2。
SA6600是一款单60孔可互换样品盘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功能具备了锥板式全血测试与毛细血管模式血浆测试两种,具有国家级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定标与国家级非牛顿流体粘度物质定标及临床检验室间、室内质控,切变率范围是1s-1~~200s-1,粘度测量范围是0mpa.s~~60mpa.s,SA6600血浆测试时间是20秒/标本,全血测试时间是40秒/标本,精度误差是大于或等于百分之正负2。
血流变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
血流变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流变指标在临床疾病中的检查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所接收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同时纳入7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对象的血流变检查指标。
结果经过试验的开展以及数据的统计,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黏度、TG、CHO 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正常人员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流变相关指标的检查,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观察与正常人的区别,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可以强化在这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血流变检查;血浆黏度;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在现代医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成为了重要内容,其发病率和类型都有所提升,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存在疾病已经出现但是自身并不知晓[1]。
也有一些患者对于自己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都没有进行专门的约束,导致血糖不断增高。
本次研究将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分析血流变检查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7.4至2018.4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和接受体检的正常患者。
其中心脑血管患者为70例,男女比例为38例和32例,年龄在21岁至69岁,平均为(43.9±2.1)岁。
对照组共72例,男女比例40例和32例,年龄介于23岁至70岁,平均为(44.1±1.9)岁。
两组对象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均接受血流变指标检测。
在上午10点之前开展抽血化验,在抽血之前嘱咐对象处于空腹状态,对于不同的血液样本采用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日本生产的日立7178型号。
所有检测的操作均按照说明书开展。
1.3 评判指标采用的是血流变当中的相关指标,主要有TG、CHO以及血浆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SA-5600自动血流变仪故障排除及使用体会
SA-5600自动血流变仪故障排除及使用体会
邱军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07(004)009
【摘要】SA-5600自动血流变仪由北京赛科西德公司生产,采用先进的锥/板式测量方法检测人体血液黏度,人机对话,简便易懂,自动加样,自动冲洗,操作方便。
经过2年的使用,笔者积累了一些该机故障维修、使用保养维护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875)
【作者】邱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检验科,27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3.8
【相关文献】
1.OLYMPUS AU2700生化仪故障排除及使用体会 [J], 郭书侠;李云
2.中勤世帝R80型血流变仪维护及故障排除 [J], 王连喜
3.血液流变仪清洗体会及意外故障排除 [J], 张砚敏;王华
4.SA-5600自动血流变仪的保养与使用体会 [J], 杨瑞莲;苏秀丽;胡尔欲
5.BRC—51C型血液流变仪使用体会 [J], 刘永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
低粘血综合症
生理性低粘血综合症
类型
血细胞压积增高型
高粘 血综 合症
红细胞和血小板聚 集性增强型
红细胞变形能力低 下型
血浆粘度增高型
低粘 血综 合症
病理性低粘血综合 症
生理性低粘血综合 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法罗 氏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山病、矽肺、烧伤、 烫伤、脱水等等
返回
非牛顿流体
• 对于牛顿流体η为绝对黏度常数,而对于非 牛顿流体,该值不为常数,可用ηα表示,称 为表现黏度。 ηα的变化规律随流体的性质 不同而存在差异。
• 非牛顿流体包括拟塑性流体( ηα 随γ的增 加而减少 )和膨胀性流体( ηα 随γ的增加 而增加)。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
•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包括: • 一、全血黏度 • 二、血浆黏度 • 三、血沉 • 四、红细胞压积 • 五、纤维蛋白原 • 六、血脂 • 七、血糖
缺血性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雷诺氏症、糖尿病、创伤和骨折等疾病
镰状细胞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高渗血 症、酸中毒、缺氧症等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 肿瘤、球蛋白增多症、巨球蛋白增高型(如以IgG增高为特 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增高症以及巨球蛋白IgA 或IgM增高为 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高型(如肝硬化和 肿瘤等)、血脂增高型(如黄色瘤、脂肪肝、糖尿病等高脂 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增高型(如慢性肝炎、肺心病等)、 核酸增高型(如急性白血病)。
6、牛顿液体与非牛顿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粘度 值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为一常数,这类流体称 为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粘度值随切变率τ 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切变率与 切应力的关系为γ=fτ
牛顿流体的切变率γ与切变力τ间的关系 γ
o τ
牛顿流体的切变率γ与切变力τ间的关系曲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2、病理意义(2)
• 长期以来,人们讨论心脑缺血时,总以为血 管管径的狭窄使限制血流量的头等因素,而 忽视了血液粘度的影响。其实,在微循环 “停-动”存在的情况下,切变率可能极低, 使得血液粘度升高的作用超过管径改变的影 响。近年已有研究表明,若干种血管扩张剂 对脑血流的改善均不及葡萄糖的血液稀释作 用。
• 血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 究血液流动特性、血细胞的流变性(包括形变学、 聚集性和粘附性等)、血液凝固性、血细胞之间 及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上述特性的物质基础 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规律等。
血液的流变特性(二)
5、牛顿粘滞定律及粘度:某些液体流动时,切应力τ 与切变率γ之比为一常数,即τ/γ=η,此为牛顿粘滞定 律。该常数的大小由液体的性质所决定,被称为液 体的动力黏性系数,简称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 切向力的单位为牛顿/米2 ,称为帕斯卡(Pa);切 变率的单位为秒-1 (S-1),因此液体黏度单位为帕 斯卡.秒,简称帕.秒
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及赛科希血流变学的定义
• 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 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 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 (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 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 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病理意义(1):
–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的粘滞因素,如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 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以及血小板聚集等。这些因素的 升高,可导致血液的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综合症是多种 病理过程的中间过程或者“桥梁”。而且往往出现“单行线 桥”现象,即一旦出现某种程度的高粘滞综合症,则通过正 反馈方式扩大,使缺血,缺氧情况更为严重。对于微循环而 言,血液高粘度的影响尤为突出。在微循环毛细血管系统中, 由于血液粘度的升高,造成微循环恶化。此时红细胞的变形 能力减弱,而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此时红细胞通过毛细血 管的能力下降,且易聚集成串,使微循环灌注障碍,脏器缺 血、缺氧,其功能受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病情恶化。另外, 由于血液粘度的升高及血小板的受损等因素,可以促使微小 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
• 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 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 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 定结果为准。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 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 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概述
• 物体在应力的作用下可产生流动与形变,研究物 体流动与形变的科学称为流变学,研究生物体流 动特性的学科称为生物流变学。
1、全血黏度生理意义
全血是非牛顿流体。血液粘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性,即在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较高,当切变率逐渐 升高时,血液黏度逐渐降低;当切变率达到200S-1 以上时,血液黏度便不再减少而接近一定恒定值。 血液黏度这种性质有利于血液的加速,也有利于血 液的减速乃至止血。一般临床血液流变学测 定,200S-1为高切,10S-1以下为低切。高切反映细胞 的变形性,低切反映细胞的聚集性。流体作直线运 动或单纯剪切运动的切变率称为切变率,其单位为 S-1。
• 血液粘度的检测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均有比较高的临床意义,如中风、心肌梗塞、 心绞痛、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肺心病、高 血压、脉管炎、白血病等等。
3、血液粘度异常综合症的诊断和分型
血细胞压积增高型
高粘血综合症
血
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液
型
粘 度
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型
异
常
血浆粘度增高型
综 合
病理性低粘血综合症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
一、全血黏度概述
1、抗凝剂:一般选用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等抗凝 剂,对红细胞的大小及形状均无影响,对血黏度不产生 影响。 2、血细胞比容:在同样的切变率下,全血和红细胞悬浮 液的黏度都随血细胞比容的增高而增大,当血细胞比容 超过45%时,血液粘度随血细胞比容易更大的幅度增加。 3、红细胞的变形性:是影响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的重要 因素,在宏观上表现为黏度随切变率升高而减少。 4、红细胞的聚集:是低切变率下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 素。在宏观上表现为黏度随切变率增高而迅速下降。 其次,渗透压、PH、温度等都将影响血液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