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初作《名理论》),张申府 译,陈启伟 校,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8
• 《1914-1916年笔记》,1979 • 《蓝皮书与棕皮书》The Blue and Brown Books ,
1958 • 《哲学研究》(英文版: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德文版: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 《逻辑哲学论》全文由七个部分组成,这七 个论题按内容可以分作四个方面,即关于世 界的逻辑构造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关于命 题与世界关系的“图像论”、关于基本命题 的真值函项理论和关于不可说的神秘之物。
一、语言图象论
• 两个对称的系统:一个是关于“世界” 的存在系统,一个是关于命题或语言的 逻辑系统
• 《文化与价值》,冯·赖特编,许志强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2 。
• 马尔康姆: • 《回忆维特根斯坦》 • (Norman Malcolm,
• Ludwig Wittgenstein: • A Memoir), • 李步楼、贺绍甲 译, • 商务印书馆,1984
• 德里克·贾曼 • 《维特根斯坦》 • 1993年上映
• 语言是关于世界的图像,每一个命题都是描 述一个事实的图像,语言是一个由无数小图 像按照逻辑结构组合而成的大图像。
• 一个图像能够描述一个事实,至少要满足两 个条件:第一,图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外界 现象的每一组成部分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图 像关系);第二,联结图像各个组成部分的 结构方式必须与联结被描绘的对象的个够相 一致(图像的形式)。
• “为了能够表达逻辑形式,我们必须能够 和命题一起置身于逻辑之外,也就是说 置身于世界之外。”
二、意义理论
• “全部哲学是语言批判” • 名称无意义,命题才可能有意义,命题是意义
的最小单位,名称只有按照一定方式组合才可 能有意义 • 有意义命题,有两个条件:一是命题在构成上 必须符合语言的逻辑规则和句法规则,二是命 题必须对实在有所陈述。 • 正(负)的意义的命题 • 命题的意义在于它有真有假 • 无意义命题 • 维也纳学派:意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和拒斥形而 上学
• 1947年退休,到爱尔兰住了两年,撰写《哲 学研究》第二部分 《札记》
• 《哲学评注》、《哲学语法》、《蓝皮笔记 本》、《棕皮笔记本》 、《关于数学基础的 若干评注》、《哲学研究》。
• 1951年4月29日,在好友比万(Edward Bevan) 医生家中与世长辞。
• 当我想到他的深刻的悲观主义,想到他精 神上和道德上遭受的强烈痛苦,想到他无情 地驱使自己的心智,想到他需要爱而他的苛 刻生硬又排斥了爱,我总认为他的一生是非 常不幸的。然而他在临终时自己竟呼喊说它 (这一生)是“极为美好的”!对我来说这 是神秘莫测而且感人至深的言语。
四、反对私人语言
• “这种语言的个体词指的是只有说话人 自己知道的东西,是指当下的私人感觉, 因此别人不能理解这种语言。”
五、治疗型哲学和建设型哲学
力学学位 • 1911年拜访弗雷格 • 1912入剑桥三一学院,师从罗素
• 1913 年秋到挪威的斯克约顿附近自己建了一 间小屋 ,1914年向摩尔口述了一份笔记, 1913年9月交给罗素一份《逻辑笔记》
•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维特根斯坦 作为志愿兵加入奥地利军队。
《 1914-1916 年笔记》 1918 年 7 月,从前线到萨尔茨堡度假,完成了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
生平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 奥匈帝国的维也纳
• 1903年在奥地利林茨的一所中学上学 • 1906年在柏林—沙罗顿堡工业大学学机械工
程 • 1908年入曼彻斯特大学攻读航空工程空气动
• 逻辑形式
• 有的论者认为,逻辑形式是指图象与事 态的同构关系。有的论者认为,一个事 态的各种摹画形式的共同点是逻辑形式。
• 我们怎样才能说清楚它们共同具有的是 什么逻辑形式?
• 一个简单的回答:逻辑形式只能显现, 无法说出。
• “命题不能表达逻辑形式,它自己在命 题中反映出来。”、“命题能表示整个 实在,但它们不能表述它们为了能够表 述实在而必须和实在共有的东西,即逻 辑形式。”
• 1928布劳维尔:“数学、科学和语言 ”, 1929重返剑桥发表短文“关于逻辑形式的 一些看法”
• 1938 年访问苏联,此后,他在挪威的木屋里 住了一年,开始写《哲学研究》, 1939 年回 到剑桥,并接替摩尔成为哲学教授。
• 二战期间,他大部分时间在伦敦一家医院当 看护,后来在纽卡斯尔的一个研究所当助理 实验员。写出《哲学研究》第一部分
• 日常话语是事实的说话方式的基础 • 表达和交流不限于话语
• 隐含的理解:说不是用语言去反映那个 与语言同构的现实,而是在语言的层面 上呈现现实,做成事实。明言和隐含
• 不可说的随着言说生成
拓展阅读书目:
• 《〈逻辑哲学论〉研究》,韩林合 著,商务 印书馆,2000
• 《〈逻辑哲学论〉导读》,江怡 著,四川教 育出版社,2002
• 命题是事实的图象,说一个命题相当于一个 图象,因为命题各部分组合起来的方式—— 命题的结构——描述了实在中各个成分的一 种可能的组合,即事物的一种可能的状态。
• “两车相撞”指两车相撞,使命题成为图象 的是这种同构关系。图象说的目标是指出命 题如何能描述事实,也即语言如何能描述世 界。
• 语言=世界=逻辑空间
• 《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舒炜光 著, 三联 书店,1982
• 《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韩林合 著,云南 大学出版社,1996;台湾,1994
• 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李步楼、 贺绍甲 译,商务印书馆,1984
• 范·皮尔森:《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刘东、谢 维和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斯坦》
——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
• “一般说来,在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个 性中的动荡不宁、不断的探索和改换兴
趣与他的精致作品的完善和文雅之间存 在着明显的矛盾。”
• 叔本华 康德 • 圣奥古斯丁 克尔凯郭尔 詹姆斯 •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 柏拉图
主要著作
• 《逻辑哲学论》(英文版: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文版:Logische - 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 1921
《逻辑哲学论》 1921 年作为一篇论文发表 在《自然哲学年鉴》最后一期上,1922 年德 英对照本在英国出版
• 1920- 1926 这几年里到奥地利南部的山村作 小学教员
• 1927年结识维也纳小组成员,魏斯曼后来把 1929 年 12 月至 1932 年 7 月期间维特根斯坦 这些谈话的内容收集在《维特根斯坦和维也 纳小组》一书中。
• 1.13 逻辑空间里的诸事实即是世界。 • 1.2 世界分成诸事实。 • 1.21 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实况或不是实况,而其余一
切事情则依然不变。
• 2 实况之所是,即事实,是由原子事实组成的。 • 2.01 原子事实是对象 ( 物项、事物 ) 的一种结合。
• 《逻辑哲学论》的逻辑,即“世界一事实一 思想一命题一基本命题一命题的一般形式”。
• 为世界划定了界限:作为语言主题的自 我是语言和世界的界限
三、不可说的东西
• 1、逻辑形式 • 2、哲学问题 • 3、伦理学和美学问题 • “善的本质和事实没有任何关系”,
“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超越语言 的企图 • 命题描画事态,事实的界限就是可说的 界限。
真正的哲学是什么?
• “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 动……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哲学命 题’,而是命题的澄清。可以说,没有 哲学,思想就模糊不清:哲学应使思想 清晰,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 限。” ——维特根斯坦
• 艾耶尔:《维特根斯坦》,陈永实、许毅力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威廉·巴特利:《维特根斯坦传》,杜丽燕 译, 东方出版中心,2000
• 皮尔斯:《维特根斯坦》,王成兵 等译,昆 仑出版社,2000
思考题:
• 简述语言图像论
• 一、语言游戏 • 奥古斯丁图画 • 由语言和活动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 二、意义即使用/用法 • 三、反对共相-家族相似
《逻辑哲学论》
• “这本书的全部意义可以概括如下:凡 是可说的,就应当说清楚,凡是不可说 的,就应当保持沉默。”
• 1 世界是一切实况之所是。 • 1.1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 1.11 世界为事实所规定,为这些就是一切事实所规
定。
• 1.12 因为事实的总和规定实况之所是,也规定了一 切实况之并非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