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开元办赵家庄小学朱秀丽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角有大有小,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应用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在讲《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利用折角和操做活动角等活动,验证角的大小这一问题。我的教学片段如下:

教学片段:

师:我们认识了角,还会找角,那我们能用纸折出一个角吗?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圆纸片,动手折出一个角,看谁能折出不同形状的角?(学生开始折角,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折完后,师说:你们真棒,一个圆形纸片都能折出角,和老师一起举出胜利的手势来庆贺,学生举出胜利的手势。“这个手势是个什么?”(是个角)师:老师的这个角比何大洋的角大,对吗?生:对或者不对。此时,师:“到底谁的角大?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现在同学们拿出活动角,我们就来看一看。”然后我拿出自制的活动角,通过一抽一拉,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通过检验,学生对这一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好,如果能让学生直接

用他们折出来的角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效果会更好。后面我又拿出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问:“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角,你有什么发现?”我边操作活动角,学生边认真观察。之后我问:“那么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这时再拿出活动角演示,学生从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我前面的教学设计,从折角比较大小,直接到用活动角教学角大小的决定因素,显然中间过渡生硬,学生没有形成知识的迁移过程,虽然知识点掌握牢固,但是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了新知,造成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动态生成,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中的这种动态生成,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通过课件演示,创设出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自己最熟悉的校园里哪些地方有角。将学生视野拓展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摆一摆、找一找、画一画、辩一辩等实践活动,认识生活中的角和抽

象的角。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自始自终参与观察、操作、思考等实践活动,学生既有观察材料,又有问题探究,并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节课中,多次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如离开座位去找角、画角,此外还有小组讨论角的大小比较,利用网络进行作品创作和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室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和多向反馈,网络教室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也通过各种监控互动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点对点或点对面等多向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快捷准确地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互相了解学习状况,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制作了学生最感兴趣的flash

动画课件,把抽象知识直观化,把教学重点(角的画法)和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用动画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拓展延伸,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上网浏览建筑群、欣赏图案,然后自己在电脑中设计出漂亮的图画,再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体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拓展延伸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维,体现了网络环境的优越性。

拓展延伸部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本节课拓展延伸部分,先进入网站欣赏图案、浏览建筑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再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越性。

5、课前老师“吃”透教材,课堂中做到深入浅出,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看似浅显,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深入浅出,并且使用的语言要科学、准确。比如:角的画法,在教材中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老师备课时应深入理解它,从一个点开始,向同

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可以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不同大小的角,由于钝角学生见得少,平角在教材中根本就没出现过,老师可以借教材中的这句话,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角的认识,先画一个锐角、再画钝角、平角,然后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从而体验角有不同大小,从而避免学生认为尖尖的角(锐角)才是角的片面认识现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中但在上课时要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才能做到既不超纲又恰到好处。

2016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