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幼儿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主体性是指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表现的特征。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其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主体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其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幼儿天生对周围的事物抱有好奇心,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探索欲望。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和思考,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
自主学习是指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对学习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再次,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展现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现也是其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独立思考是指幼儿能够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情境,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表现则是指幼儿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现。
最后,幼儿主体性还表现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性和合作性。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主动选择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表现出积极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行为。
同时,幼儿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和合作性,促进其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教育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者应该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主体选择权。
主体性发展:如何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发展:如何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幼儿主体性发展这个话题。
作为一线的幼儿工作者,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有自信、有主见的小大人。
那么,究竟该如何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主体性发展。
简单来说,主体性发展就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
那么,如何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呢?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鼓励他多创作,发挥他的想象力;有的孩子擅长运动,我们可以让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只有尊重孩子的个性,才能让他们在自信中茁壮成长。
二、创设丰富的环境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创意、充满挑战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各种区域,如阅读区、游戏区、手工区等,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环境的布置,用色彩、图案、布局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三、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主体性的关键。
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发表意见。
当孩子表达错误时,我们要耐心引导,而不是直接否定。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替他们承担。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五、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源泉。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我们要及时给予支持,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快乐。
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幼教活动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幼儿的主体性指的是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和发展自我意识、主动表达、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的确定、环境的营造、活动的设计三方面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一、教育目标的确定幼教活动中的教育目标对于培养幼儿的主体性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确定教育目标,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语言教育中,教育目标可以是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艺术教育中,教育目标可以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明确的教育目标,幼儿可以在教育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环境的营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关键。
教育环境应该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首先,教室应具有良好的功能布局,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参与各类教育活动。
其次,环境要多样化,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绘画墙、益智玩具等,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参与。
此外,教师还应主动创设亲和力强的社交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感到安心和自信。
三、活动的设计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
一种常见的活动设计方式是“以幼儿为中心”,即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参与。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画笔和颜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并进行创作。
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主体性。
此外,活动的设计还应注重情感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和社交能力。
总结起来,幼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需要从教育目标的确定、环境的营造和活动的设计三方面着手。
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在幼儿教育这片沃土上,我们耕耘着孩子们的未来。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幼教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把握幼儿的主体性。
那么,什么是幼儿的主体性?它为何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在幼教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呢?幼儿的主体性,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立、自主、创造和合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孩子们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与他人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在幼教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真正的主人。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意味着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和需求都有所不同。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还意味着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探索和体验。
我们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那么,如何在幼教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呢?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情境创设是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环境。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主题角色区,让孩子在扮演中体验不同职业的角色,培养他们的社会性;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个科学探索区,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在幼教活动中,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再次,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幼儿时期的情感需求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关心孩子的情感波动,及时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教师作为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区域、教学准备、教学介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价值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教学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目标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设定。
首先,要让幼儿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区域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教室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例如,可以设置阅读角、活动角、科学探索区等,使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
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外设置一些户外学习区域,让幼儿有更多的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机会。
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
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学材料和学习资源。
其次,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参与度。
最后,要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教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指导和辅导幼儿。
五、教学介绍在教学介绍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入、启发式提问等方式,为幼儿引入学习主题。
例如,通过展示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片,教师可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认知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
探索幼儿主体性与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探索幼儿主体性与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的主体性指的是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创造力则是指幼儿在思维、表达和行动方面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培养幼儿主体性与创造力的方法。
首先,为了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我们可以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决策,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
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培养自己的主体性,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其次,培养幼儿的主体性还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决策,例如选择午餐的菜单、安排游戏的规则等。
通过这样的参与,幼儿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影响,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主体性,创造力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活动和任务。
例如,让幼儿进行自由绘画、自由写作等。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会飞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合作性的活动。
通过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想法。
在合作中,幼儿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鼓励他们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合作,幼儿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中幼儿主体性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体育活动中幼儿主体性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的主体性意识培养。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意识。
一、体育活动中幼儿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1.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体育活动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幼儿可以学会跑、跳、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2.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体验能够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
4.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幼儿与他人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协作共赢。
二、体育活动中幼儿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方法1.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为了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性,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体育活动。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发展空间。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培养主体性意识。
3.引导幼儿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定体育活动的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规则等。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划能力。
4.鼓励幼儿参与决策: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决策,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选择活动项目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的意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
5.设置合理的挑战性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培养自己的主体性意识。
6.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发现不足之处。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一、幼儿的主体性是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总是活泼可爱,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喜欢尝试新事物,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特点都表明了幼儿具有很强的主体性。
那么,什么是幼儿的主体性呢?简单来说,就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在幼教活动中需要关注和培养的。
二、为什么要关注幼儿的主体性?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逐渐认识这个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
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培养自主行动能力幼儿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独立思考上,还表现在自主行动上。
在幼儿园里,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事,如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
这样既能锻炼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行动能力。
当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3. 培养自我表达能力幼儿的主体性还体现在自我表达能力上。
在幼儿园里,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分享自己的玩具、讲述自己的经历等。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当孩子们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时,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如何在幼教活动中关注和培养幼儿的主体性?1. 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在幼儿园里,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发现和实践。
例如,可以设置各种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你们知道吗?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可是非常重要的主体哦!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在幼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让幼儿参与决策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小朋友们参与到决策中来。
比如,周末要去哪里玩?可以请小朋友们一起商量,投票决定去哪个公园或者游乐场。
这样一来,小朋友们不仅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还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多给小朋友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即使有时候他们的想法不是很成熟,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小朋友们才会越来越有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手工等方式,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五、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老师,要教会小朋友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就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自己的主体性。
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让小朋友们承担一些责任。
比如,让他们负责整理自己的玩具、打扫教室等。
这样一来,小朋友们不仅能够体验到担任责任的成就感,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精神。
七、表扬和鼓励在幼教活动中,老师要学会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要给予真诚的赞美;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关心和支持。
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就会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成长。
八、结语在幼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引导和教育。
体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
体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幼儿体育活动,旨在通过适宜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自我挑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1.了解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兴趣是多样化的,有的喜欢跑步,有的喜欢跳绳,有的喜欢玩球类游戏。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发挥主体性。
2.关注幼儿的需求。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技能不佳、胆量不足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1.物理环境。
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要安全、舒适、易于操作,能够满足幼儿的体育活动需求。
同时,要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活动空间,保证幼儿在活动中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跑、跳、投等动作。
2.心理环境。
营造一个温馨、宽松、自由的体育活动氛围,让幼儿能够放松心情,大胆地参与活动。
教师要以鼓励、赞赏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游戏化教学。
将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体育锻炼。
游戏化教学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身体素质。
2.情境教学。
创设富有情境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体育活动的意义。
如开展“小动物运粮食”等活动,让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3.个性化教学。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四、引导幼儿自主参与1.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
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体育任务,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内在的参与动力。
2.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教育活动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幼儿主体性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幼儿主体性指的是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主体性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一、幼儿主体性的特征1.自主性幼儿主体性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展现出自我决策、自我探索的能力。
他们能够主动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学习和探索。
2.自我表达幼儿主体性的另一个特征是自我表达。
幼儿通过言语、行为和表情等方式,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向成人提出问题,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独立思考幼儿主体性的第三个特征是独立思考。
幼儿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考。
4.团队合作幼儿主体性的另一个特征是团队合作。
幼儿能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他人协作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资源。
他们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二、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方法1.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与的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2.倾听和鼓励幼儿表达教师应该倾听幼儿的发言,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声音被尊重和重视,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3.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材料和资源,让幼儿通过实践进行思考和验证。
幼儿教育中主体性
幼儿教育中主体性在幼儿教育的广袤领域中,主体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关乎着幼儿的成长、发展以及未来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态度。
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呢?简单来说,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指的是幼儿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自我表达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特性。
它强调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教育,而是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互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
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
孩子们天生就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疑问和渴望去了解的冲动。
当我们给予他们适当的环境和机会时,他们会主动去观察、触摸、尝试,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比如,在幼儿园的科学区,摆放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孩子们可能会自发地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颜色的混合等现象,从而在自己的探索中理解科学原理。
其次,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表现也是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制定规则、发挥想象,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们可能会模仿成人的行为,扮演医生、教师、警察等角色,通过这种方式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情境,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者,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也展现了主体性。
他们可能会用语言、绘画、手工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世界。
教师和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和欣赏他们的表达,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被尊重和重视。
那么,为什么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如此重要呢?从幼儿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当幼儿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时,他们会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主体性的培养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当学习是由幼儿自己主导的,他们会更加投入和积极,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完成的任务。
幼儿主体性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特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认识,明确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 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幼儿主体性教育理论探讨(1)介绍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发展历程。
(2)分析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特点、原则和实施策略。
2. 幼儿主体性教育实践案例分析(1)分享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幼儿主体性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2)分析幼儿主体性教育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幼儿主体性教育课程设计(1)介绍幼儿主体性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2)分组讨论,设计具有幼儿主体性的课程方案。
4. 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1)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2)分享幼儿教师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流程,并邀请专家进行开场讲座。
2. 幼儿主体性教育理论探讨专家围绕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涵、意义、特点、原则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解,教师认真聆听、记录。
3. 幼儿主体性教育实践案例分析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分享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4. 幼儿主体性教育课程设计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幼儿主体性教育原则,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并分享设计思路。
5. 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分享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教师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总结本次幼儿主体性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认识,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们带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做各种有趣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活动的主体是谁呢?是老师还是孩子?其实,在幼儿园里,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想要去了解和探索。
比如,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画纸、颜料和画笔等工具,然后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
他们喜欢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在讲故事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来讲一遍。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幼儿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
他们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与其他人一起玩耍和学习。
比如,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者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并参与其中。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在幼儿园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才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发现世界。
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学习主体性
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学习主体性幼儿启蒙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的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学习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习主体性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性学习主体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重要品质。
具有良好学习主体性的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任务,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
培养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前阶段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培养幼儿学习主体性的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尊重和关爱每个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其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选择、有决策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通过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实践案例小明是一名三岁半的幼儿,他对动物特别感兴趣。
在托班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开始了解各种动物,并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老师为小明提供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书籍和图片,鼓励他自己选择想要了解的动物,并帮助他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和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展现出了强烈的学习主体性,他不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注重培养学习主体性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以及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水平。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关注幼儿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参与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自主探索、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特性。
理解和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幼儿主体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主性是幼儿主体性的核心特征之一。
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方式和伙伴。
例如,在自由游戏时间,有的孩子会选择搭建积木,有的会选择绘画,这都是他们自主性的体现。
自主性使得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尝试。
主动性也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
幼儿会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积极与周围环境互动。
他们会主动向老师提问、主动与小伙伴交流合作。
比如,在故事时间,幼儿会主动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展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
创造性在幼儿主体性中同样不容忽视。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能够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可能是一幅充满奇特想象的画作,也可能是一段自编自演的小故事,这些都彰显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独立性则表现在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逐渐摆脱对成人的过度依赖。
比如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在这些过程中,幼儿的独立性得到锻炼和发展。
为了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
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决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室里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活动区域,如建构区、阅读区、美术区等,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求。
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
以幼儿的兴趣点为出发点,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比如,如果幼儿对小动物感兴趣,可以组织观察小动物、讲述动物故事等活动。
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也极为关键。
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育者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尝试解决。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幼儿教育中主体性
幼儿教育中主体性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在幼儿教育的广袤领域中,“主体性”这一概念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重要的光芒。
主体性强调的是幼儿作为独立个体,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权利。
理解并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对于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幼儿的主体性首先体现在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主动探索和好奇心。
从刚刚学会爬行的婴儿,到开始蹒跚学步的幼儿,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小手触摸、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周围的一切。
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幼儿主体性的最初表现。
例如,当他们看到一个新的玩具,会立刻伸手去抓,试图弄明白它的用途和玩法;当他们走进花园,会好奇地蹲下身子观察花朵和昆虫。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意味着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这包括各种玩具、图书、游戏材料等,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选择。
比如,在幼儿园的活动区,设置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等不同的区域,投放丰富的材料,如积木、彩纸、画笔、图书等。
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进入哪个区域,使用什么材料,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这种自主选择的过程,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兴趣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当幼儿在搭建积木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当幼儿完成一件作品时,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赞美和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幼儿的主体性还体现在他们的自我表达和情感体验上。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能够用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度,在幼教活动中,教师需要贯彻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幼儿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本文将探讨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1. 幼儿的主体性概述幼儿的主体性指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需求以及展示个性和能力的特点。
幼儿的主体性是其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独立性的表现,是其个性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的主体性在幼教活动中得以体现,能够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培养其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 创设积极的幼教环境为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教师首先需要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
这个环境应包括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各种教具、图书和艺术材料等。
同时,教室的布置应充满温馨和活泼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3. 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幼儿的主体性需要在幼教活动中得以实践和发展。
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并确保他们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比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颜色的画笔和纸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随意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4.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独特的发展路径和个性特点需要得到尊重和关注。
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其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幼教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
5. 鼓励幼儿表达和分享幼儿通过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进一步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
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合作和倾听他人的能力。
6. 给予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幼儿的主体性可以通过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得以发展。
在幼教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选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做出决策。
幼儿园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方法
培养幼儿承担决策后 果的意识和能力,让 他们学会对自己的选 择负责。
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让幼儿学会权衡利弊 ,做出适合自己的决 策。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思考
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开放性问题 ,激发幼儿的思维活跃性。
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 类、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其 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 方式,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掌 握知识和技能。
01
结论
总结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方法
创设自主探索环境
为幼儿提供安全、有趣、富有 挑战性的探索环境,鼓励他们 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幼 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
鼓励幼儿表达意见
尊重幼儿的意见和想法,鼓励 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 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 信心。
保持耐心和关注
培养幼儿主体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教师应保持对幼儿的关注和耐心,及时 回应幼儿的需求和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幼儿 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及时反馈和鼓励
在培养幼儿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和鼓 励,肯定幼儿的进步和成绩。
反馈和鼓励应以正面为主,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培养其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分配,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 力。
01
培养幼儿主体性的 实践案例
案例一:自主探索的户外活动
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智力、体力、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全面培养和教育活动,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教育中,主体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幼儿的主体性意味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发展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学习,这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并分析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主体性的理论基础主体性的概念最早在西方教育学中提出,它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主体性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主体,具有自己的想法、兴趣和需求,有能力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在他们对于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中。
二、主体性对幼儿的意义1. 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参与,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通过主体性,幼儿能够主动学习,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认知、语言、情感等多个方面。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幼儿的主体性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幼儿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们个体的自主发展,也包括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1.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者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包括游戏、探索、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2. 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教育者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幼儿有机会自主选择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教育者也应引导幼儿在自主行动中逐渐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3.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育者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摘要: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坚持认真学习、透彻理解“主体性”概念,把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贯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从而争取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概念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把幼儿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高度。
《纲要》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主体性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
那么,应如何以《纲要》为指导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认真学习。
透彻理解“主体性”概念
幼儿阶段作为教育的第一步,是基础,所以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幼儿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
它主要包括整体性、独特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5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幼儿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
我们通常认为“主体性”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我们应在幼儿教育中全面对待这一问题,而不是单单在在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它。
应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贯穿幼儿的主体性发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从二三岁起有
了独立意识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识将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并表现在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然而,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而是从生活小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我们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只要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同时也经常引导幼儿多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总之,要舍得放手,要积极鼓励、耐心指导他们,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纲要》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我们应该创造可供幼儿选择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
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时间里,幼儿更容易拥有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比如,在晨间劳动时,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抹椅子、浇花等简单的劳动,而不必全部由老师来安排。
在游戏时,我们经常鼓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等,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而当孩子发生选择错误时,而不是果断地发出:“你不要这样,你应该那样”的指令,而应问清楚原因,仔细、耐心地进行引导。
要让孩子在选择活动中获得自信,增强主体意识,以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纲要》还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在建立常规时,也应注意发挥幼儿
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会在班级里和幼儿一起讨论说说如何建立有关的班级常规,如:为什么建立这样的规则等?这样,孩子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由此产生一种约束力和动力,就能做到自觉遵守,这样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同时,我们还应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此,只要有了规矩,孩子就会乐意遵守。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自律,学会自我管理,才能培养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并最终实现幼儿主体性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纲要》又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的成功。
”这一点充分肯定和承认了幼儿的个性特点,并要求我们,要培养和发展幼儿主体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体特点。
幼儿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其生理、心理发展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个性心理特征有待逐步形成。
教育应适应幼儿个性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
《纲要》还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一日活动中,突发事件较多,教师只有在仔细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点上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
只有当每位老师都有一颗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他们才能会与孩子有共同语言。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也会做一个有心的人,细心、耐心、仔细的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并采取灵
活的教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教育亮点。
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渗透在幼儿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主体性的每个方面相对独立,但我们切不可忽视它跟其他方面的有机联系。
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这就有点像人们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他们的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在一个共同、和谐的氛围中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