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污染修复、调查、与评估
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土地的使用性质发生了改变。
曾经用于工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等活动的场地,可能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保障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居民的健康安全,进行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二、场地概况本次调查的场地位于_____,占地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
该场地曾经是一家_____工厂,运营时间从_____至_____。
周边主要为_____(如居民区、商业区、农田等)。
三、调查目的1、确定场地内是否存在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
2、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
3、为场地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
四、调查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2、技术规范和标准,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
五、调查范围和工作内容(一)调查范围包括场地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环境介质。
(二)工作内容1、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场地的历史使用资料、生产工艺、原辅料使用情况、污染排放情况等,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进行初步分析。
2、现场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周边环境等进行实地查看,了解场地的现状,并观察是否存在污染迹象,如异味、异色、异常植物生长等。
3、人员访谈与场地原使用者、周边居民、相关管理部门等进行访谈,获取更多关于场地的信息。
4、采样与检测(1)土壤采样根据场地的功能分区、疑似污染区域等,采用系统布点和专业判断布点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土壤采样点。
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检测。
(2)地下水采样在场地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地下水监测井,采集地下水样品,检测常规指标和特征污染物。
(3)地表水采样对场地周边的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水质状况。
六、调查结果(一)土壤1、检测结果表明,场地内部分区域的土壤中存在_____(污染物名称),其浓度超过了_____(相关标准值)。
污染场地修复入门篇土壤修复调查及风险评估
第二阶段调查的工作内容
第二阶段调查
初步调查
在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布设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根据 土地规划利用功能,按照相关标准判断土壤污染物是否超标如均未超 标,则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如超标,则认为可能存 在健康风险,须进行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采样和分析,确定污染物的浓度 水平、空间分布、迁移状况等详细情况。同时获得风险评估所需的 一些参数。
采样工具的选择
采样工具的选择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样品采集时应关注挥发性污染物的损失 分析方法优先国内方法,同时参考国外方法
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筛查
何谓土壤污染筛查值 如何确定场地场地筛查值 如何进行土壤污染筛查
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风险评估的涵义
污染物 风险
受体
暴露途径
污染场地 风险评估的
图标元素
计算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
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土壤、皮肤 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气态污 染物、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途径致癌风险的土壤修 复限值 。 比较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各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 的土壤修复限值、基于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 选择较小值作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
经口摄入暴露量计算
单一致癌污染物经中摄入暴露剂量
+ OS E I D R Ec c F O cS E I R D Ea a Fa
(
) ABSo
OIS EB RW ca c
BWa 1-6 0
ATca
式中:
OISERca -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OSIRc -儿童每日摄入土壤量,mg·d-1; OSIRa -成人每日摄入土壤量,mg·d-1; EDc -儿童暴露周期,a;; EDa -成人暴露周期,a;
广东省场地污染修复、调查、与评估
场地污染修复、调查、与评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调查评估要点(一)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原则上为疑似污染地块的边界范围内。
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到地块边界以外:如地块边界附近土壤可能受到本地块污染的,需确定地块地下水污染范围的,地块周边存在环境敏感目标的(如学校、居民区等)等情形。
(二)布点要求布点是土壤环境调查的关键环节。
布点不当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误判。
布点数量应当综合考虑代表性和经济可行性原则。
鉴于具体地块的差异性,布点的位置和数量应当主要基于专业的判断。
原则上:初步调查阶段,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详细调查阶段,对于根据污染识别和初步调查筛选的涉嫌污染的区域,土壤采样点位数每400m2不少于1个,其他区域每1600m2不少于1个。
地下水采样点位数每6400m2不少于1个。
有以下情形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布点,如污染历史复杂或信息缺失严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等。
(三)土壤污染物的检测项目漏检污染项目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误判。
土壤中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当根据保守原则确定。
疑似污染地块内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转化或降解产物均应当考虑纳入检测范畴。
(四)水文地质和土壤理化性质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关系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和分布。
需要调查:地块土层结构及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垂向水力梯度、地下水水平流速及流向等。
土壤的具体理化性质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
需要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率、土壤孔隙率、渗透系数等。
(五)实验室检测原始数据管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调查评估的基础。
参与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的实验室,应当保存所有样品检测的原始数据(包括电子数据)以备检查,原则上至少保存20年。
(六)风险评估要点1.建立污染地块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内容包括污染来源、潜在受体以及暴露途径(即污染到达受体的途径)。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1.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开始场地调查和评估前,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场地的历史数据、地质地貌和气象条件等信息,以便综合分析和评估风险。
2.现场勘查与调查:
组织专业的团队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工作,包括对土壤、水源、空气、植被等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各种潜在的污染源和环境问题。
3.风险评估:
基于收集的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各种潜在的风险及其可能对项目
造成的影响。
4.风险分类与等级:
将评估出的风险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区分出高、中、低等级的风险,并确定每个风险等级的修复和改进措施。
5.修复与改进计划: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修复和改进计划,包括修复的时间、方式、方法等,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顺利进行。
6.执行修复计划:
实施修复计划,并监督和检查实施过程,确保按照计划进行修复和改
进工作,及时解决问题。
7.监测与评估:
在完成修复和改进工作后,进行监测和评估,检查修复效果和改进的成果,并对项目进行验证和确认。
8.持续管理与修复:
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管理和修复工作,定期进行场地检查、巡视和维护,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运营。
以上是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项目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但整体工作流程相似。
通过这个工作流程,可以全面了解场地的状况和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确保项目的安全可行性,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场地调查和修复简介
场地的环境调查
参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环境保护部2014-2-19发布2014-7-1实施
场 地 环 境 调 查 的 基 本 内 容 和 程 序
场地的环境调查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 资料收集: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有关政府
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当调查场地与相邻场地存在相互 污染的可能时,须调查相邻场地的相关记录和资料。
现场踏勘: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周围区
域 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等。
人员访谈: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
资料的考证。
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 可能得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 动可以结束。
场地的环境调查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若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 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以补充采样和 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本阶段的 调查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场地特征参数和受体暴露参数 的调查。
的文字应简洁和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形式描述各种关键 技术信息,以利于施工方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主要内容:修复方案应根据污染场地的环境特征和污染场地修复工 程的特点选择下图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污 染 场 地 土 壤 修 复 方 案 编 制 大 纲
谢谢
1)分析比较实用修复技术 2)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3)确定修复技术
污染场地修复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土地受到污染。
污染场地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针对污染场地修复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一、污染场地修复概述1. 污染场地类型污染场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污染场地:包括化工厂、炼油厂、电镀厂等工业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处理、处置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2)农业污染场地:包括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
(3)城市污染场地:包括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城市基础设施产生的污染物。
(4)其他污染场地:包括土壤侵蚀、矿山开采、油罐泄漏等。
2. 污染场地修复目标污染场地修复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去除或降低污染物浓度,确保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恢复土地功能。
(3)消除污染源,防止污染物再次进入环境。
(4)提高公众对污染场地修复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污染场地修复解决方案1. 预处理阶段(1)调查评估:对污染场地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
(2)风险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修复方案设计:根据污染场地类型、污染程度和修复目标,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2. 主要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1)土壤置换:将受污染土壤挖除,用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置换。
2)土壤固化/稳定化:将受污染土壤与固化/稳定化材料混合,提高土壤稳定性和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3)热处理:通过高温加热受污染土壤,使污染物挥发或分解。
(2)化学修复技术1)化学淋洗:利用化学药剂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淋洗出来。
2)化学氧化还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化学稳定化/固化:将污染物与稳定化/固化材料混合,提高污染物的稳定性和迁移性。
(3)生物修复技术1)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吸收、降解和转化污染物。
场地污染评估、调查、与修复技术路线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 以反
映本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污染状况。
在场地环境评价中,通常地下水的常规 水质指标
并不是监测的重点,其监测项目主要是根据该场 地的
历史、现状的调查识别出来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质量保证 和控制
无现场操作的质控要求。实验室 质量控制
Ⅱ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 ASTM D1452-00: Practice for Soil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by
Auger Borings. ➢ ASTM E1527-00: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原则上可利用符合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布点和采样技术要求的 现有监测井作为地下水采样点。
5.3钻探深度 5.3.1土壤采样孔深度 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应达到地下水初见水位;若地下水埋 深大且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不超过15m。 5.3.2地下水采样井深度 地下水采样井以调查潜水层为主。若地下水埋深大于15m且 上层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可不设置地下水采样井。 采样井深度应达到潜水层底板,但不应穿透潜水层底板;当 潜水层厚度大于3m时,采样井深度应至少达到地下水水位以下3 m。 5.4采样深度 5.4.1土壤样品采样深度 原则上每个采样点位至少在3个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若 地下水埋深较浅(<3m),至少采集2个土壤样品。 采样深度原则上应包括表层0cm-50cm、存在污染痕迹或现 场快速检测识别出的污染相对较重的位置;若钻探至地下水位时, 原则上应在水位线附近50cm范围内和地下水含水层中各采集一 个土壤样品。 当土层特性垂向变异较大、地层厚度较大或存在明显杂填区 域时,可适当增加土壤样品数量。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场地污染往往是“看不见的污染”,一旦污染,其修复既费时间又耗费大量资金。
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斗核心依然是污染修复。
我国土壤修复的难点在于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调查和修复技术体系,重点在于场地调查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修复技术的可靠性。
一、场地调查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的基础,不合适的概念模型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场地调查中,较准确地确定污染源、污染扩散途径、污染物分布和受体关系,才能制定更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案。
现阶段我国场地污染调查阶段投入的人力和资金往往十分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修复轻调查现象。
场地调查,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
实施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初步采样分析等。
搜集场地有关文件、历史档案、照片等资料,有助于了解场地污染的历史情况;现场踏勘目的在于核实已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污染现状,包括周边敏感点等;人员访问是为了进一步考证已有资料。
而后,制定采样计划并现场采样,分析整理监测结果,最后形成初步调查报告和详细调查报告。
如果缺乏细致的场地调查数据,复杂场地的修复效果可能收效甚微。
目前美国场地调查先进技术包括概念模型、土壤采样统计学、地下水采样及监测井优化、三元现场决策法、基于决策的场地调查、高精度技术、环境法医学、场地修复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生物分子诊断等。
传统的调查方式是透过有限的钻孔取样或MIP来推测可能的分布情况,通过点和点之间的结果的关联来推估污染分布的范围、深度等信息;地球物理探勘方法是透过非破坏性的方式,对地底下的填埋物和地层构造做量测,除了不须钻孔的特点之外,还能透过大范围的量测得到连续性的剖面数据。
这些传统的探矿方法用于场地环境调查可以实现:(1)查明工作区地下管线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基本情况;(2)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及感应电磁法可以有效的初步查清土壤污染羽,垂直分布范围及深度等信息,确定可能的高浓度污染物区域;(3)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结果能准确分辨出地表附近地层结构以及潜水面的位置;(4)利用微地震和大地电阻法可以探测深层污染的分布,如石油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等。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分析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对于场地污染土壤的调查和评估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针对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场地污染;土壤调查;评估要点;引言场地污染土壤调查是环境保护和土壤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对受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的分析。
1场地污染土壤调查主要工作内容1.1污染物识别一些村镇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污染场地内的污染识别资料部分缺失或遗漏,因此相关人员无法搜集完整的历史资料,无法准确判断历史污染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获取数据信息,通过卫星图像掌握污染场地和周围的历史资料,准确判断污染土地的历史情况,在信息筛选和整理后得出需要检测的指标;(2)如果无法获取全面、真实的场地资料,就需要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寻找新的污染源;(3)通过调查访问、个例访谈了解该场地和周围的历史资料;(4)采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分析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判断该场地内的土壤是否存在污染情况。
1.2初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a) 核实现有资料并确定污染物的可能分布是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重要步骤。
通过收集和验证现场现有的信息,包括历史记录、地质地形图、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可以确定潜在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可能分布情况。
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抽样计划提供基础和依据。
b) 制定抽样方案是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关键步骤之一。
抽样方案应包括采样点布局、采样深度、采样次数、采样方法以及样品的收集、储存、运输和保存要求等内容。
合理的抽样方案能够确保所采集到的样品能够代表性地反映现场的污染状况,并满足后续分析和评估的需要。
c) 制定健康和安全保护计划是保证现场调查取样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康和安全保护计划,确保现场调查人员在进入现场之前具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安全头盔、活性炭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
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
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污染场地的修复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污染场地修复是指对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和恢复,以减轻或消除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二、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
1. 场地调查。
对污染场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场地的历史使用情况、可能的污染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等。
2. 污染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和范围,确定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修复方案制定。
1. 目标设定。
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和修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修复目标和指标。
2. 技术选择。
结合污染场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
3. 实施方案。
制定详细的修复实施方案,包括修复工艺流程、工程量、工期安排、成本预算等。
四、修复实施。
1. 场地准备。
清理污染场地,清除垃圾和污染源,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技术应用。
根据修复方案,采用相应的修复技术,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治理和修复。
3. 监测评估。
在修复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修复效果评估。
1. 修复效果监测。
修复完成后,对修复效果进行全面监测,评估修复效果的达成情况。
2. 修复效果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修复效果的优劣,对修复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总结与展望。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土地和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以上即是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及修复对策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及修复对策摘要: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工业活动和人类活动会导致土壤污染问题。
因此,及时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对于及早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调查,可以全面了解污染程度、污染源和迁移途径等关键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土壤修复对策提供依据。
基于此,以下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及修复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修复对策引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和评估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修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正确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合理的样品采集和分析,以及对污染源和迁移途径的深入研究,都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制定适合该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对策,恢复土壤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性。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保护土壤资源,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环境。
1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国家的重要任务,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对于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
敏锐地识别和评估受到污染的土壤区域是确保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步骤之一。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提供了对潜在危害的准确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土壤样本,我们能够确定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化学物质的浓度超过人体健康和环境健康标准的情况。
这些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治理和修复措施,以减少危害并避免进一步的污染。
调查可以促进污染源的追责和环境监管。
通过识别污染源,我们能够确认污染责任主体,并采取适当的法律手段来追究其责任。
此外,调查结果也可以为环境监管机构提供宝贵的数据,以确保已采取的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还有助于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我们能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遂宁船山区保升乡土壤修复项目场地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
遂宁市船山区保升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遂宁市船山区保升乡原农药厂废弃场地及周边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属于历史遗留工矿企业场地、国土部门划定的基本农田区等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本次调查目标工作范围面积约121333m2(182亩),其中老厂区场地约24000m2(36亩),厂区周边受污染耕地约97333m2(146亩),针对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镉、砷、铅、锌。
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历史遗留的工业场地污染,有利于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改善及生态安全保障,保证项目区农作物安全,有效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使周边1200余户4986名群众受益。
其综合性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四川红层丘陵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类似污染特征地块的治理修复技术有推广意义。
鉴于此,我公司受遂宁市船山区保升乡人民政府委托,在遂宁市船山区环保局的指导和监督下,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对遂宁市船山区保升乡农药厂废弃场地及周边受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编制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的技术方案,以期为目标区域后续的土壤治理及修复工程实施工作提供依据。
根据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详细调查范围面积共计约121333m2(182亩),其中废弃工业场地约24000m2(36亩),厂区周边受污染农田约97333m2(146亩)。
除目标范围以外,实际实施工作范围包括目标场地范围在内的其地表及地下水流向上游和下游的部分区域共计面积约211952m2(318亩)。
(2)根据区域资料及场地勘查资料显示,场地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层(Q4a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泥岩。
项目区域地下水的赋予与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气象等条件控制,根据赋予条件和水理特征,主要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
污染场地修复入门篇 土壤修复调查及风险评估
土壤修复的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推动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家形象
03
土壤修复调查
调查目的和内容
调查目的:确定污 染程度和范围为后 续修复工作提供依 据
调查内容:采集土 壤样本检测污染物 种类和浓度评估生 态风险
调查方法:现场勘 查、实验室检测、 遥感技术等
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风险评估:对场地进行调查和检测评估污染程度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和措施降低污染风险 风险监测:对修复过程和修复后的场地进行长期监测确保达到预期的修复 效果
风险评估的步骤和程序
确定评估范围和目标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识别和评估风险源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和标准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
采样和分析土壤
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 评估污染程度和风险
目的:评估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内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风险源识别与评估风险受体与暴露途径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等。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应用场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场地尤其适用于复合污染场地和污染物种类较 多的情况。
技术组成:包括土壤淋洗、化学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技术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 和条件。
06
土壤修复工程案例 分析
案例一:某化工厂场地土壤修复工程
场地背景:某化工厂因关闭而遗留的污染场地 修复目标:降低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恢复场地生态功能 修复技术:采用土壤洗脱、化学氧化、生物降解等技术进行修复 修复效果:经过修复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场地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简介与工作流程-其他范文
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简介与工作流程-其他范文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简介与工作流程一、工作内容简介(1)场地环境调查场地环境调查指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场地环境调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接受,调查活动可结束。
第二阶段:是以采样和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冶炼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或活动; 以及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程度)和空间分布。
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果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并且经过不确定性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须进行详细调查。
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污染物,可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判断。
详细采样分析是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定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第三阶段:若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第三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
本阶段的调查工作可单独进行,也可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
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2007)《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京环发〔2007〕8号)《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1994)《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ASTM E1903-97:Guid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PhaseⅡ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ASTM D1452-00:Practice for Soil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by Auger Borings.ASTM E1527-00: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Phase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与修复效果评估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与修复效果评估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对污染地块进行治理和修复,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和土壤地下水的环境质量。
而对于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的效果评估,则是对治理修复后的地块进行评估和监测,判断治理修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以下是一种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其效果评估方法的简要说明。
方案一: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的综合应用该方案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两个主要技术手段。
生物修复是通过利用各种微生物和生物体对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达到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植物修复则是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富集和转运能力的植物种类将污染物吸收到植物体内并加速其转运到地下部分和植物体部分。
效果评估方法:针对该方案,主要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土壤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程度、植物生长状况和富集情况、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植物生长观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析等。
方案二: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的综合应用该方案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两个主要技术手段。
物理修复是通过利用物理方法对土壤进行处理和修复,如挖掘、堆场覆盖等。
化学修复则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加速污染物的分解和去除。
效果评估方法:针对该方案,主要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浓度下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程度、土壤中目标污染物形态的变化和迁移情况、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和土壤生物活性的恢复情况。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取样与实验室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目标污染物的形态迁移实验等。
方案三: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的综合应用该方案是综合运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修复。
具体根据污染地块的实际情况和治理目标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运用。
效果评估方法:相比于其他两种方案,该方案的评估指标较多,包括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浓度下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程度、植物富集情况和生长状况、土壤中目标污染物迁移情况、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下降和土壤生物活性的恢复情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等。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管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是指对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并对修复后的土地进行科学管理,以保证其长期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1. 调查和评估首先需要进行污染场地的调查和评估。
了解污染源、土壤污染程度、受影响的范围以及潜在危害等信息。
通过调查和评估,可以确定修复的优先次序和目标,从而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 污染物清除针对污染场地中的污染物进行清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挖掘、热解吸附等;化学方法则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氧化、酸碱中和等;生物方法则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通过清除污染物,可以降低土壤污染程度,为后续的修复工作铺平道路。
3. 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恢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使其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植被修复、土壤改良、微生物修复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并有助于减少有害物质的迁移。
4. 治理措施在进行土壤修复的还需要采取一些治理措施,包括污染物防治、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土壤再次受到污染,保护修复后的土壤。
1. 监测与评估针对修复后的土地,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土壤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土壤再次受到污染。
2. 环境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对修复后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使土地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 生态修复在土地管理中注重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使修复后的土地逐渐恢复生态功能,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
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土地整治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和优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然而,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土壤质量变化、水资源平衡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
因此,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整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一)对土壤的影响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地平整、深耕、客土等工程措施可能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例如,过度的土地平整可能导致土壤层变薄、土壤结构破坏,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深耕可能会将深层未熟化的土壤翻到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均匀性;客土可能会引入外来土壤,带来新的土壤污染风险。
(二)对水资源的影响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可能会影响区域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导致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壤盐渍化;而排水不畅则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需水。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地整治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景观格局,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例如,开垦荒地可能会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修建道路和渠道可能会切断生态廊道,影响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四)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等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影响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一)监测内容1、土壤质量监测: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等)、化学性质(如 pH 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和生物学性质(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等)。
2、水资源监测: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水位等参数,以及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排水的达标情况。
3、生态系统监测:对整治区域内的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格局等进行监测。
4、大气环境监测:监测施工场地周边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
(二)监测方法1、实地采样监测:定期采集土壤、水样等进行实验室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土壤风险控制值指根据用地方 式、暴露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场地调查数据, 计算获得的土壤污染物的含量限值。
当污染地块规划用途明确时,应根据规划用途计算风险控制值;规划 用途不明确时,可结合可能的多种规划用途,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值。
***和***两地块土壤及地下水取样点布设示意图如图 3、4 所示。结合现 场,***布点稍有调整;***地块暂保持原状。
图 3-1 ***地块土壤及地下水取样点示意图(原方案)
AS0A2/SA0W2 01
AASS0055
AS03/AW01 AS04
N
AS0A6S/0A6W0 AS07 AS08
AS24
AS25/AW06
加表层样 50cm 加表层样 50cm 水稻田不设采样点
水稻田不设采样点
河道,适当移至场内
原 AS16 与 AS20 较远,增设点位
加表层样 50cm
备:主场地 8 个点位已定,边界点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表 1 ***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新、旧)取样点对照表
图 4 ***地块土壤及地下水取样点布设示意图
2 布点与采样
2.1 土壤布点与采样
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的有关导则规定,本次针对***和***两地块的调查检 测,采取系统布点及功能布点相结合的方法,在填埋区域内以 40m×40m 为一 个监测单元,同时考虑功能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在每个单元至少布设 1 个土壤 采样点;在填埋区域 10m 范围内的边界处布设一圈取样点,以明确填埋边界的 污染情况。根据以上布点方法,***布设 21 个土壤取样点,***布设 15 个土壤 取样点。
1.建立污染地块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的内容包括污染来源、潜在受体以及暴露途径(即污染到达 受体的途径)。概念模型应当贯穿于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整个过程,并随 着调查的深入,不断完善。
即使存在污染来源,如果没有暴露途径,则对潜在受体而言,就没有 风险。《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规定了多种暴露途径。根据建立的概念 模型,某种暴露途径对于该特定地块并不存在的,则风险评估可以不考虑该暴 露途径。污染地块上如果存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未规定的暴露途
AS12
13
AS13
14
AS14/AW04
/ AS02 AS03/AW01 AS04 AS05 AS06/AW02 AS07 AS08 AS09 AS10 AS11/AW03 AS12 AS13
/
水稻田不设 原 AS01 中地下水编入本点位
在田埂中不设地下水点位,编入 AS03 中
加表层样 50cm 加表层样 50cm
(二)布点要求
布点是土壤环境调查的关键环节。布点不当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 误判。布点数量应当综合考虑代表性和经济可行性原则。鉴于具体地块的差异 性,布点的位置和数量应当主要基于专业的判断。原则上:
初步调查阶段,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 3 个;地 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 6 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 加。
在各个填埋核心区设置 3 个填埋物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采集填埋层上、 中、下三层样品,进行填埋物组分分析。
土壤取样点的深度初步设置为 6m,实际采样深度根据现场建筑垃圾和杂填 土填埋情况进行调整。选择 0~2m,2~4m,4~6m 等 3 个区段各采集 1 个以上土 壤样品送检,***核心去加 6 个表层(50cm)样品;***核心去加 6 个表层 (50cm)样品。
N
AS02/AW01 AS05
AS06
AS08
AS11/AW03
AS13
BS03 BS07
BS05
BS06/BW02( 有)
BS08/BW0 BS09
3 AS15/AW04
BS10/BW0
BS11
BS14
BS154
BS02
BS13/BW0 BS04
已 BS12/BW05 BS01
1
备注:黄色边框为项目主区域、蓝色虚线为 40m*40m 网格线;红色虚线为原码头区; 为土壤采样点; 为土壤与地下水采样点; 基准点(参考点); 图 3-2 ***地块土壤及地下水取样点示意图(调整后)
通过风险评估计算得出的风险控制值,是确定污染地块修复目标值的 重要依据,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如对于土壤背景值较高的污染物(如重金 属),考虑成本效益,技术可操作性,以及修复后存在被更高背景的周边区域 再次污染的可能性,原则上不要求清理到背景水平之下。
污染地块的修复目标可依据《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确定。
对于人体暴露特征参数,原则上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规定的参数推荐值;确需调整的,应参照国家或地方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并 明确说明数据来源及选择依据。
对于污染地块的特征参数,应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室内土工试验等方 式获取实测数据,对于面积较大且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变异性较大的地块,可 分区域获取地块特征参数。
为了解填埋区域内填埋物质的熟化程度,分别在各个填埋核心区的 2 个监 测井安装完成后,进行填埋气的检测。其检测项目为甲烷、二氧化碳。
在填埋区域周边未受人为扰动的区域内设置 1 个土壤背景点位,了解周边 未受目标场地工业生产影响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2.2 地下水布点与采样
地下水方面,分别在两个填埋地块的填埋区和外围布设地下水监测井,其 中,地下水下游区域加密布设,***地块布设 7 个监测井,***布设 5 个监测 井,其中上游的监测井可作为地下水背景点。每口监测井采集 1 组地下水样 品。地下水监测井深度初步设置为填埋层下方 3m,具体深度视现场情况而定。
总结
图件是否完整 附件材料是否完整 调查评估过程是否规范 相关材料是否完整 结论是否科学可信
场地污染初步分析
是否存在潜在污
结
污染识别
初步采
风险筛
场
地
环
境
是否存在风险?
调
查
评
估
现场采样
详细采样/补充采
风险评
风险评估
筛选与评估修复
修复方案编制
污
染 场
修
地
复
修
复
实
修复实施与环境监理
验收与后期管理
风险是否不可接
3、成果及审核
(一)成果
调查评估工作完成后,应以电子和书面方式提交相关工作成果,包括 报告书、图件、附件材料等。
1.报告书应包括调查评估工作方案、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
2.图件应包括地块地理位置图、地块平面图、土壤污染物浓度分布平 面图及截面图、地块土层分布截面图、地下水位等高线图、地下水污染物分布 图等;
AS09
AS08
2
AS13
AS10 ASA1S11/1A/WAW030 AS12
AS13
3
AS16/AW04 AS17/AW05
AS15 AS15/AW04
AS25/AW06 AS21
AS19 AS20
AS24 AS23/AW07
备注:黄色边框为项目主区域、蓝色虚线为 40m*40m 网格线;红色虚线为原码头区; 为土壤采样点; 为土壤与地下水采样点; 基准点(参考点); 图 3-2 ***地块土壤及地下水取样点示意图(调整后)
由于原布点方案(***地块)中个别采样点已划入水稻田、河道及道理中, 实际操作性不强,老百姓也有意见,故适当调整。调整情况如下:
序号
原方案
调整后(实际布点)
备注
1
AS01
2
AS02
3
AS03
4
AS04/AW02
5
AS05
6
AS06
7
AS07
8
AS08
9
AS09
10
AS10
11
AS11/AW03
12
径的,可参考国际上具有较高认可度的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组织开展相应暴露途 径的风险评估工作,说明方法的合理性并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
2.风险评估的参数选择
对于污染物理化和毒性参数,原则上选择《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 则》所规定的参数;《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未规定的,可引用国际上 权威机构发布的具有较高认可度的数据库中的参数,并明确说明数据来源及选 择依据。
结合实际,原点位适当调整。调整情况如下:
序号
原方案
调整后(实际布点)
备注
1
BS01/BW01Leabharlann 2BBSS0012
3
BS03
4
BS04
5
BS05
6
BS06/BW02
/ / BS03 / BS05 BS06/BW02
7
BS07
8
BS08/BW03
9
BS09
10
BS10/BW04
11
BS11
12
BS12/BW05
由于本场地水文地质信息缺失,无法确定本场地范围内地下水流向信息,本 次调查搜集了临近场地***的地勘资料,并由此绘制了该场地的地下水流向图, 如图 2 所示。从图中可大致判断,地下水流向是从东北侧流向西南侧。
图 2 临近场地***地下水流向图
因此,本次调查的场地借鉴临近场地的地下水流向信息,可大致判断地下水 是从东北侧流向西南侧的,即场地东北侧为地下水上游区域,西南侧为地下水下 游区域。
3.附件材料应包括相关历史记录、现场状况及工作过程照片、钻孔柱 状图、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测绘报告、建井记录、洗井记录、手持设备日常校 准记录、原始采样记录、现场工作记录、实验室检测报告、专家咨询意见等。
(二)审核要点
对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工作进行审核的,可参考下表所列要点。
阶段 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 风险评估阶段 工作成果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