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神经外科方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69315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69315

第一章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第一节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内插管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或支气管内。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者;心肺复苏、误吸、窒息等。

2.解剖异常、急性喉炎及急性呼吸道感染者为相对禁忌证。

(二)插管前的准备1.估计插管的难易程度,决定插管的途径和方法。

2.检查麻醉机和供氧条件,如麻醉机及回路有无漏气,快速供氧无障碍,麻醉面罩是否合适等。

3.插管用具的准备:喉镜镜片大小、电源;气管导管及管芯:选择管径合适的导管,并备用比选用导管大及小一号的导管各一根。

牙垫、衔接管等。

4.备用吸引装置、吸引导管等。

5.估计为困难插管者应准备插管辅助设备如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等。

(三)操作基本原则1.选择合适口径和长度的气管内导管,估计插管有困难者应选用清醒或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

2.按插管操作顺序进行,动作应轻柔,避免组织损伤,显露声门力求清楚。

3.无论是在局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插管,都应要求麻醉完善,避免喉(及气管)痉挛和不利的应激反应。

4.插管完成后,要确认导管已入气管内再牢固固定。

确认方法有(1)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

(2)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胸部听诊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3)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4)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

(5)如能监测呼气末CO2分压(P ET CO2)则更易判断,P ET CO2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四)常用气管内插管方法1.经口腔明视插管:借助喉镜在直视下暴露声门后,将导管经口腔插入气管内。

(1)将病人头后仰,双手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以使口张开。

或以右手拇指对着下齿列,示指对着上齿列,借旋转力量使口腔张开。

(2)左手持喉镜由右口角放入口腔,将舌推向左侧后缓慢推进,可见到悬雍垂。

将镜片垂直提起前进,直到看见会厌。

神经外科医生工作技能

神经外科医生工作技能

神经外科医生工作技能神经外科,作为医学领域中最为复杂和精细的学科之一,对于医生的工作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

神经外科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拥有精湛的手术技巧、敏锐的临床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扎实的医学知识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基石。

他们必须深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

从大脑、脊髓到周围神经,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对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神经外科医生都要了如指掌。

这包括常见的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以及相对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他们要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能够准确解读片子,从中发现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精湛的手术技巧无疑是神经外科医生最为关键的技能之一。

在手术台上,他们如同精细的工匠,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无误。

神经组织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使得手术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例如,在切除脑肿瘤时,医生需要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的边界,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这要求他们具备稳定的双手、敏锐的视觉和出色的空间感知能力。

对于显微镜下的操作,更是要熟练到如同本能反应。

同时,掌握各种先进的手术器械和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神经导航系统、激光刀等,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判断能力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面对患者复杂多样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需要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不仅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有时候,一个细微的症状变化可能预示着病情的重大转折,医生必须能够及时察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医生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迅速调整手术策略,做出正确的决策。

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了解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和预后。

这需要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问题,让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15个神经外科常规操作规范

15个神经外科常规操作规范

肿瘤科常规操作规范第一节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适应证】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且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包括:1.垂体微腺瘤。

2.大型垂体腺瘤,但肿瘤主体位于鞍内并向蝶窦内侵犯者。

3.大型垂体腺瘤瘤休主要位于鞍内,鞍上扩展部分不呈哑铃形,未向鞍旁扩展,最狭窄处>1cm。

4.巨大垂体腺瘤须分期手术,可首选经蝶窦人路手术切除部分或大部分肿瘤以减轻或缓解视神经压迫,为二期再经蝶或开颅手术创造条件。

【禁忌证】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彝咽及彝旁窦各种慢性炎症.3.肿瘤主体位于鞍上且呈哑铃状,最狭窄处<1cm。

4.蝶窦气化不良,如甲介型蝶窦为相对禁忌证。

5.肿瘤向鞍旁、鞍后或颅前窝扩展为相对禁忌证。

6.病人及家厲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内分泌检查:包括垂体各种内分泌激索的放射性免疫学测定。

影像学检查:应尽可能进行蝶鞍部薄层CT及MRI扫描。

头颅冠状CT扫描有助于显示蝶鞍发育状态、蝶窦鼻中隔位置及鞍底骨质有无破坏。

3.药物准备:术前有垂体功能明显低下者,应于术前3d适当补充所需激索。

4.术前3d用抗生索溶液滴鼻、漱口,术前1d剪鼻毛。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与体位全麻下手术。

气管插管固定在口角。

口咽腔内填塞纱布条以防止液体吸入气管。

病人半坐位,头后仰25°,右旋15°〜30°,术中应用C 形臂X线机神经导航定位。

2.剥离鼻中隔黏膜经鼻蝶窦入路(鼻孔较小者可用经唇下入路),常规消毒铺巾。

在左侧鼻前庭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切开,软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黏膜至蝶窦前壁,离断鼻中隔软骨与骨性部分连接处,沿筛骨垂直板右侧继续分离直至蝶窦前壁。

安置手术显微镜,沿筛骨垂直板两侧置入扩张器,牵开双侧黏膜。

咬除筛骨垂直板,显露蝶骨嘴。

3.切除蝶窦前壁切除蝶窦前壁以充分显露鞍底。

蝶窦前壁的前端两侧可见蝶窦开口,是蝶窦前界,勿超出此界,防止进人颅前窝。

神经外科临床技能技术总结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技能技术总结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一) 腰椎穿刺一、 适应症1、2、3、 4、 5、 6、7、 8、 9、 二、 1、 2、 3、 4、 5、 6、 7、 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 术前准备1、 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2、 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

四、 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选择穿刺点。

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

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皮肤,铺孔巾。

4、局麻。

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

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6、7、8、五、1、2、六、1、2、脑疝。

3、低颅压反应。

4、截瘫及大小便障碍。

(二)脑室穿刺一、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造影检查。

(2)抽取脑脊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

(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

做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

2、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高的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2)脑室内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3)(4)(5)二、1、2、3、4、5、三、1、(1)(2)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

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

神经外科出科考试题

神经外科出科考试题

神经外科出科考试题(正文开始)一、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 请简要说明脑动脉瘤的定义、病因、病理和主要症状。

脑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在局部部分薄弱,形成膨出,以及该膨出处出现血液滞留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壁的先天性缺陷、动脉壁遭受创伤或损伤以及炎症等。

病理上,脑动脉瘤主要由脑动脉内膜层、弹力层和外膜层的组织构成。

脑动脉瘤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以及出血等。

2. 请简述脊髓压迫症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

脊髓压迫症主要病因包括椎管狭窄、脊髓肿瘤、脊髓脱髓鞘疾病等。

脊髓压迫症的病理特征是脊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性压迫,压迫力度和范围与病因相关。

临床上,脊髓压迫症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脊髓功能障碍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3.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请解释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脑积水是由于脑室内的脑脊液排出受阻而引起的病理性液体潴留。

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可以是脑脊液的产生过多、排出受阻或吸收不足。

临床上,脑积水的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脑干压迫症状、快速头围增大以及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等。

4. 简述颅内肿瘤的分类和典型症状。

颅内肿瘤可以根据组织类型进行分类,包括胶质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等。

颅内肿瘤的典型症状根据肿瘤部位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肢体无力以及感觉障碍等。

5.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哪些?请简述其病理和主要临床症状。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塞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瘤破裂导致的出血。

主要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包括脑组织局部缺血、脑出血,以及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等。

二、病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1. 患者男性,65岁,突然出现左侧面部肌力下降,左手不适,言语不清。

体检时发现左侧面肌呈抽搐样动作。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

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神经外科基本操作大全

神经外科基本操作大全

神经外科的基本操作很多,我想建议开展一个交流区,从最小的操作开始,如冲水器的使用,电凝的使用,吸引器使用等这样不经意的动作.请各位战友能积极参与,贴出你的心得体会,以供我等学习之用.这样更利于神外的发展.这是以前一个置顶的帖子,从中学到很多,请大家继续延续我们的交流,以下是gulang100战友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神经外科的手术经验交流神外同仁:我把收集的神经外科的手术原则拿出与大家共享,望都有借鉴,为中国外科事业做贡献[color=red]神经外科手术的若干要点Ossama Al-Mefty 著,清风译1. Remove the bone, leave the brain alone. 尽可能保护脑组织,可能需要更多切除颅骨。

2. An arachnoid membrane is your best ally. Always do your dissection within the arachnoidal planes. 蛛网膜是你的朋友,要在蛛网膜间隙分离。

3.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surgery of meningiomas. Master it. 显微外科技术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是不可缺少的。

4. Sharp dissection is the safest dissection. 锐性分离是最安全的分离。

5. Never pull or force anything. "Gentle, brother, gentle.尽量减少推压或牵拉脑组织的任何部位。

6. The anatomy of the skull base is complex. Learn it in the laboratory before going to the operating room. 颅底解剖很复杂,实验室的学习很重要。

神经外科临床技能训练

神经外科临床技能训练

主观评估:通过学员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进行评估
综合评估:结合客观和主观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缺乏对个体差异的考虑
改进措施: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考虑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训练。
缺乏标准化的评估体系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THANK YOU
汇报人:XX
训练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能提升: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能力
效果评估:定期对自己的技能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并改进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持续提升技能水平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神经外科临床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4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流程
脑出血:CT检查、手术治疗、术后护理
脑肿瘤:MRI检查、手术治疗、放化疗
脑外伤:CT检查、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癫痫:脑电图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CTA检查、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手术操作技巧与难点解析
实地操作:在实际手术中,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模拟训练与实地操作的结合:通过模拟训练掌握基本操作,然后在实地操作中不断练习和改进
模拟训练与实地操作的优缺点:模拟训练成本低,安全性高;实地操作更真实,更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范定稿2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范定稿2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范II录第一章神经外科慕础技术操作第一节腰椎穿刺第二节脑室穿刺第三节气管切开术第二章开颅术第一节术前准备第一节麻醉第三节体位第四节开颅操作第五节常见手术入路第三章颅脑损伤第一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第二节急性破眩膜下血肿淸除术第三节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第四节硬脑膜下积液淸除术第五节脑内血肿清除术第六节开放性颅脑外伤淸创术(非火器伤)第七节颅脑火器伤清创术第八节静脉窦修补术第九节颅骨凹陷骨折复位术第十节颅骨成形术第十一节脑脊液漏修补术第艸章颅脑肿瘤第一节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第二节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第二节矢状窦为脑膜瘤切除术第四节人脑凸血脑膜瘤切除术第五节鞍结节脑膜删切除术第六节经外蝶垂体瘤切除术第七节经颅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第八节颅咽管瘤切除术第九节侧脑室肿瘤切除术第十节转移癌第十一节透明隔肿瘤切除术第十二节耕腮体肿瘤切除术第十三节岛叶肿瘤切除术第十四节松果体区肿瘤第1 •五小脑肿瘤切除术节第十六节第四脑室肿瘤手术第十七节小脑幕脑膜瘤第十八节脑干肿瘤第五章脑和脊憐血管性疾摘第一节翼点入路脑动脉瘤夹闭术第二节眶上眉弓入路第三节经纵裂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第四节題下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第五节远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第六节颈内动脉分期结扎术第七节皮层动i挣脉畸形第八节皮层下动静脉畸形第九节0更脑膜动静脉畸形第十节海绵状血管瘤第I•一节高血压脳出血第十二节颅外段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第六章椎管内疾病第一节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第二节硬脊膜内懺外神经鞘瘤切除术第三节脊膜瘤切除术第四节脊髓舫内肿瘤切除术第五节硬脊膜动静脉痿切除术第六节符髄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第七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减压术第八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板切除减压术第九节颈椎后纵韧带f]•化症椎管扩大减压术第I •节单纯脊膜膨出修补术第十一节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第十二节脊髓空洞减压分流术第I■三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术第十四节椎间盘第七章先夭性疾病第一节脑膜脑膨出第二节颅底凹陷症第三节Arnold-Chiari畸形第四节狭颅症第五节脊膜脊帕膨出第六节脊髄栓系综合征第八章颅内感染和寄生虫病第二节硬脑膜外脓肿根治术第四节硬脑膜下脓肿根治术第五节脑脓肿穿刺术第六节脑脓肿引流术第七节脑脓肿切除术第八节脑结核瘤切除术第九节脑内肉芽肿切除术第十节脑内囊虫摘除术第十一节脑内包囊虫摘除术第卜二节颛肌卜•减压术第十三节脑室外引流术第十四节蛛网膜粘连松解术第九章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第十章周围神经外科疾病第一节臂从神经探杳术第二节腋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复笫三节肌皮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复第五节挠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复第六节腕管综合征的下术治疗第七节腓肠神经活•检第十一章栓塞神经放射第一节全脑血管造影术第二节. 脊简血管造影术第三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第四p-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第五节駛脑膜动静脉搂栓塞术第六节头颈部动静脉痿栓塞术第七节脊柱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术第八节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第九节颈动脉狭窄支架术第十节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第十节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经动脉内溶栓第I•二节弓上颅外段血管支架血管成形术第十三节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第一章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第一节腰椎穿刺【适应证】1.无明显颅内压高的颅内占位性病变,作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力和蛋白含量。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操作规程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疾病治疗方法,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般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规程,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患者的手术安全。

一、手术准备1.患者准备(1)患者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2)患者术前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等;(3)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做颅脑CT、MRI等进一步评估。

2.手术器械的准备(1)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功能性;(2)对需要消毒的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并按规定进行包扎和标记。

3.手术间的准备(1)手术间保持清洁,并能提供必要的手术设备;(2)手术台准备好手术材料、器械和药物;(3)手术室内安装和校准必要的监测设备。

二、手术操作1.患者的安全(1)手术前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并进行必要的标记;(2)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和预防感染措施;(3)保持患者的体温恒定,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手术操作的步骤(1)手术部位刮毛和消毒,用无菌布覆盖;(2)手术区域切皮切口,在暴露需要处理的组织处开人工洞;(3)进行必要的组织分离和牵拉,以暴露病灶;(4)进行手术操作,如肿瘤切除、病灶修复或血管结扎等;(5)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止血和清理;(6)将手术器械、纱布等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手术区内外的无菌状态;(7)关闭切口,进行必要的缝合。

三、术后处理1.出血和感染的防治(1)术后对伤口进行观察,防止伤口出血;(2)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3)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

2.患者康复和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2)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和抗炎治疗;(3)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3.手术记录和术后随访(1)及时记录手术过程、操作方法、使用的药物和器械等;(2)建立患者的病历档案,包括手术信息、术后处理和随访情况。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模拟器械+口试
10
20
12
合计
——
——
100
100
60
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以上任何一站不通过,均视为不通过。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考站设计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与方法
时间(分钟
分值)(分)
合格标准
备注
第一站:辅助检查及影像学判读
常见检查:心电图(1道)、X线片(1-2道)、体部CT(1-2道)CT、同位素检查、超声(1-2道)实验室检查(1-2道);神经外科常见影像:CT(2道)、MRI(2道)、DSA(1道)
、读片或人机对话
30
20
12
神经外科内容涵盖定位诊断、头外伤、常见颅脑肿瘤、常见脑血管疾病等。需正确描述图像所见,做出初步影像学诊断,对某些病例需要指出为进一步诊断治疗需要再进行何种影像学检查
第二站:外科急症处理
病史采集+重点查体+诊断
标准化病人/床旁
20
20
12
外科常见相关疾病:休克、闭合性腹部损伤、血气胸和肋骨骨折、急腹症和常见骨折
第三站:接诊病人(须体现人文沟通)
病史采集+重点查体+诊断
标准化病人/床旁
20
20
12
选用病种:脑膜瘤、垂体瘤、慢性硬膜下血肿、胶质瘤、椎管内神经鞘瘤、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第四站:临床思维
病历首程书写+病例分析
笔试+口试
20
20
12
选用病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第五站:基本技能操作
5种备选方案:神经外科换药、神经外科常用手术入路切口设计、神经外科常用手术入路的体位及头架固定原则、腰椎穿刺、脑室穿刺外引流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一)腰椎穿刺一、适应症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de)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de)诊断和鉴别诊断.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de)诊断和鉴别诊断.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9、某些原因不明(de)昏迷、抽搐等疾病(de)鉴别诊断.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着颅内压增高者.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de)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5、穿刺部位(de)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三、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de)目(de)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2、选择穿刺点.两髂脊最高点(de)连线与背部正中线(de)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3、消毒皮肤,铺孔巾.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5、进针.在选定(de)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出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6、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瞩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压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de)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de)脑脊液,放液后侧末压.7、将未污染(de)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8、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针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长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五、注意事项1、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不应过度弯曲,以免压迫颈静脉和腹腔静脉,使压力呈假象增高.2、测压时若脑脊液上升过快,可用手指按住测压管末端,使液柱缓慢上升.如拔出针芯时,见脑脊液喷出,提示压力很高,则不应继续测压,并不应继续测压,并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六、手术后并发症1、感染.2、脑疝.3、低颅压反应.4、截瘫及大小便障碍.(二)脑室穿刺一、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造影检查.(2)抽取脑脊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3)鉴别脑积水(de)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de)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做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2、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高(de)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2)脑室内出血(de)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5)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二、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入脑室(de)危险.2、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de)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做脑室穿刺可引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3、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4、严重颅高压,视力低于者,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5、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1)额角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中线旁开2-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2)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和颅后窝手术后(de)持续性脑脊液引流.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3)侧脑室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新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cm处做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右利手者禁经左侧穿刺,因易造成感觉性失语.(4)经前囟穿刺:适用于前囟未闭(de)婴幼儿.经前囟测角(de)最外端穿刺,其方向与额入法相同.前囟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刺入.前囟小者,针尖稍向外侧.2、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以尖刀在选好(de)穿刺部位刺一小孔.3、以颅锥在穿刺点部位锥透颅骨.以带管芯(de)穿刺点穿过骨孔,刺透硬脑膜,按上述方向逐渐进针,动作平稳而缓慢,注意阻力(de)改变.至有脑脊液流出时,拔出针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固定穿刺管.(三)脑室外引流一、适应症1、病变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高压危及生命而感染尚未控制者.2、脑脊液蛋白较高或有病原菌,不适合行分流术者.二、禁忌症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三、术前准备1、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脱水降颅压治疗.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根据须穿刺(de)部位(前角或后角)决定体位和手术切口.2、常规消毒铺巾.3、全层切开头皮各层和骨膜,乳突牵开器牵开.4、颅骨钻孔,用骨蜡封闭骨窗边缘.5、电灼硬脑膜后“+”字切开.6、以脑室外引流管带芯向预定方向穿刺,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继续将引流管送入脑室约2cm左右,将外引流管固定于头皮.7、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引流管接密封外引流装置.8、术后积极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调整抗生素.五、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切口各层和颅骨板障,避免感染扩散.2、严格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3、不要过快、过多释放脑脊液,以免引起颅内出血或小脑幕切迹上疝.六、手术后并发症1、切口不愈合,形成窦道.2、感染扩散.3、脑脊液漏.4、周围脑组织损伤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5、颅内血肿.6、癫痫.(四)立体定向血肿排空结合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一、适应症1、经内科治疗无效,颅内压持续升高,病情继续加重,无手术禁忌(de)情况下,应争取在未遭受不可逆损害前清除血肿.2、幕上血肿量>20ml,<50ml.幕下血肿量>10ml,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者.3、年龄不限,年龄大、体弱者,手术耐受能力差者优先考虑.4、血肿位于壳核或经壳核向苍白球及丘脑扩展,特别是丘脑出血病人.5、手术后病情一度好转,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加重,CT扫描确定有血肿形成应再次手术.二、禁忌症1、有严重心脏病或显着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2、血压不稳定.3、出血活动期.4、出血量>50ml以上5、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皮质强直、病理性呼吸、脑干有继发损害者.6、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三、术前准备1、安装国产(de)MD-2000立体定向仪,行头颅CT扫描.2、血压严重升高(de)病人应适当降低血压.3、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时可立即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安装国产(de)MD-2000 立体定向仪后行头颅CT扫描,运用计算机计划系统计算出血肿中心(穿刺靶点)(de)X、Y、Z坐标值和穿刺角度,对脑深部血肿进行准确(de)定位,将血肿排空针穿刺至靶点处,碎吸清除50~60%(de)血肿;2、按原穿刺针道置入12号(de)软质引流管;3、手术结束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程度和引流管(de)位置;4、手术后第2日经引流管注入血肿溶解液(尿激酶),每日两次,每次2万u,注入后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再开放引流;5、动态复查CT,如血肿清除满意可拔出引流管.五、注意事项1、术前反复核对靶点(de)定侧、定位准确无误.2、术中根据已排血肿量,计算剩余血肿量,适时调整深度.3、术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损伤再出血.六、手术后并发症1、脑水肿、脑梗死、颅内压增高、脑疝.2、切口或颅内感染.3、脑脊液漏.4、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5、MODS.6、压疮.(五)全脑血管造影一、适应症1、颅内血管性病变(1)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颈动脉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瘘、Galen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颅内静脉血管畸形.(2)缺血性:颅内、颈内系统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地动脉狭窄),颅内静脉或静脉瘘血栓形成,烟雾病.2、颅内肿瘤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静脉球瘤、脑胶质瘤.3、头颈部血管性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颈动脉体瘤.二、禁忌症1、病人情况极为虚弱,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2、碘过敏或过敏体质.3、妊娠3个月以内(相对禁忌症).4、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狭窄、闭塞或有粥样斑块(相对禁忌症).三、术前准备1、住院建立完整(de)病历档案,进行全面体检与系统(de)神经系统检查.2、术前准备包括备皮,术前谈话,交待危险性与可能发生(de)手术并发症,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检查,肝、肾功能等.3、器材准备(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要求有适时显影、减影、放大、测量与录像功能,最好有三维成像功能.(2)穿刺针.(3)引导导丝.(4)导管鞘.(5)造影导管:多采用不透X线(de)聚乙烯制成,末端为锥形,有端孔,呈直形或“J”形、猎人头形,二通开关.(6)高血注射器及连接管:脑血管造影一般压力为150psi(磅/平方英寸).(7)加压输液袋.(8)造影剂:目前主张用非离子碘溶液,如碘海醇(omnipaque)等.注射剂量:颈总动脉 8ml/s 总量 12ml颈内动脉 6ml/s 总量 9ml颈外动脉 3ml/s 总量 5ml锥动脉 5ml/s 总量 7ml4、术中(1)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5-10ml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不合作者或危重病人神经安定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是否肝素化应酌情而定,肝素1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3)是否行控制性低血压,酌情而定.(4)加压输液袋连接于导管鞘侧壁(de)三通连接管.(5)监护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直接监测动脉压(桡动脉、足背动脉).5、术后监护室观察(1)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经、瞳孔、神经系统体征.(2)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脚背、胫后动脉搏动,肢体颜色,有无疼痛.(3)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4)抗脑血管痉挛、溶栓、抗癫痫.(5)酌情行控制性低血压.(6)6h后进食,卧床24h,穿刺侧下肢制动.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在造影床上,固定头部并放置测量标记(直径10mm钢球),固定四肢.2、会阴部消毒.上至肚脐、下至双股中部.3、铺无菌单.4、右(左)股动脉为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1%利多卡因5-10ml左局部浸润麻醉,用三角刀片将穿刺点皮肤切开2mm.5、术者左手中、示指摸准股动脉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逆血流方向与皮肤成45o 角,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入导管鞘,从导管鞘侧壁三通开关连接回抽见动脉血,确定无误后,将动脉加压输液管连接在导管鞘侧壁三通连接管,慢慢滴入生理盐水,并用无菌胶布固定导管鞘.6、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术,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7、完成造影后,左手示、中、环三指摸准穿刺点上下,在右手拔出导管鞘(de)同时,左手紧紧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持续15-20min,松开压迫见穿刺点无出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外加沙袋压迫局部.持续6-8h.五、手术后并发症1、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后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AVF).2、导管或导丝.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夹层,甚至导致血管闭塞.导管或导丝在血管内折断,导致打结、折曲.3、颅内并发症.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空气栓塞(加压输液进入),颅内出血.4、造影剂过敏.(六)脊髓血管造影术一、适应症1、脊髓血管性病变.2、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3、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de)关系4、脊髓血管性肿瘤(de)术前栓塞.5、脊髓血管病变(de)复查.二、禁忌症1、对碘过敏者.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4、有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者.三、术前准备除与脑血管造影相同外,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要求做双侧锥动脉、甲状颈干(颈升动脉)、肋颈干(颈深动脉—最上肋间动脉)、双侧第3-12肋间动脉、双侧第1-4腰动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及骶中动脉造影.造影剂选非离子造影剂,其用量除锥、髂动脉外,余均为1ml/s,总量为4ml.一般选正位相,有时须加侧位或斜位,除动脉期外有时静脉期须延迟至25s.四、操作方法及程序同“全脑血管造影术”.五、注意事项造影前必须在透视下帖铅号或其他标记物,明确相应椎体(de)位置.六、手术后并发症同“全脑血管造影术”.个别别人可致瘫痪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加重,可能与导管刺激引起动脉痉挛及血管被阻断,加重脊髓缺血所致.造影前应用地塞米松及钙离子拮抗剂.选择导管不能过粗,以4-5F为宜.(七)颅内动脉瘤栓塞一、适应症1、破裂(de)动脉瘤如病人全身情况较好,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de),可以行栓塞治疗.Hunt-Hess分级I-IV级应积极治疗,V级应酌情处理.2、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de),可以行栓塞治疗.二、禁忌症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2、目前栓塞技术不能达到治疗目(de).3、病人和(或)家属拒绝栓塞治疗.4、其他不适合进行栓塞治疗(de)情况.三、术前准备1、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2、CT、MRI或MRA、脑血管造影.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动脉瘤囊内栓塞(1)栓塞材料:5—7F软头导引导管,导丝引导,微导管(10、14、18系列),与微血管配套(de)微导丝(10、14、18系列),可控解脱弹簧圈和解脱系统,液态栓塞材料及其栓塞系统.(2)栓塞要点:尽可能采用全麻,也可局部麻醉、神经安定或辅以静脉麻醉.全身肝素化(蛛网膜下腔出血4h之内除外).①根据造影结果选择1-2个最佳工作角度,使颈和瘤体均显示最清楚;②根据动脉瘤(de)位置及形态进行微导管塑性;③微导管(de)操作要缓慢平滑(de)行进,不能跳跃式前进;④微导管头端不能顶在动脉瘤壁上;⑤弹簧圈(de)选择要根据动脉瘤测量结果,第一个弹簧圈(de)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瘤颈;⑥瘤体最小经,尽可能长一些,使其在瘤内紧贴瘤壁盘成篮状;⑦对于新近出血(de)小动脉瘤应该尽可能选择柔软(de)弹簧圈;⑧弹簧圈(de)位置合适后要进行造影证实,确信无正常血管闭塞后再解脱;⑨弹簧圈(de)填塞要尽可能致密.2、球囊再塑性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de)保护球囊.(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栓塞时必须使用液态栓塞剂.尽可能缩短球囊闭塞载瘤(de)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5min.弹簧圈栓塞须尽量致密.3、支架辅助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de)自膨式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必要时使用保护球囊.(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严重狭窄(de)病例.术前、术后应充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de)药物.避免弹簧圈与支架缠绕.应避免支架(de)移位和塌陷.4、载瘤动脉闭塞技术(1)适应症: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梭形、宽颈、巨大动脉瘤,无法或不适合行瘤内栓塞者,假性或夹层动脉瘤,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球囊闭塞试验(BOT)阴性.(2)球囊闭塞试验阴性(de)临床标志:无神经系统障碍.强化试验〔降压—(20-30mmHg),2-30min〕阴性.(3)侧支循环代偿充分(de)临床及影像学标志:①球囊闭塞后,健侧脑动脉造影时,患侧毛细血管充盈良好;②双侧静脉期同时出现,患侧充盈时间与健侧充盈时间相差<;③闭塞载瘤动脉后病人无不良反应.五、注意事项(1)动脉瘤理想(de)栓塞需要达到囊内(de)致密填塞,疏松栓塞不能达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de)效果.(2)动脉瘤颈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和技巧进行致密填塞,尽量防止动脉瘤(de)再生长.(3)单纯填塞假性动脉瘤和一般动脉瘤(de)假性动脉瘤部分不能起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de)作用.(4)动脉瘤栓塞过程中,要尽量预防血栓形成,一般要求全身抗凝和同轴系统(de)持续滴注.六、手术后并发症(1)脑血管痉挛.(2)血栓形成.(3)动脉瘤破裂.(4)脑缺血.(5)弹簧圈断裂、移位.(6)其他.(七)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一、适应症1、蛛网膜下腔出血(de)病人.2、脑室内出血(de)治疗3、脑脊液漏4、颅内压监护、动态了解颅内压5、颅内感染持续引流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3、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de)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4、穿刺部位(de)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5、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de)目(de)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de)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说明可能出现(de)并发症,并让家属签字.2、术前用药:术前30min快速滴注20%甘露醇125ml, 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de)发生.3、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cm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将硅胶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无菌密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即可.四、注意事项1、颅内高压病人,为避免术后形成脑疝,可先用脱水剂减低颅内压后再行穿刺,放脑脊液时应谨慎,缓慢.2、穿刺部位有炎症或褥疮时,不宜穿刺.3、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脉搏,呼吸、面色等,如出现头痛,呕吐等,应监测血压,对症处理,必要时暂停腰椎穿刺.术后应嘱病人去枕平卧4~6h.4、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以免造成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颅内压过低等.5、如鞘内冲洗或用药,需放出等量脑脊液后缓慢均匀注入,冲洗用温生理盐水,使用(de)药品及浓度应严格按规定执行.6、注意引流是否通畅,不通畅(de)主要原因有导管打折,位置不当,脑脊液中破碎组织造成导管阻塞等.7、尽量缩短引流时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五、手术后并发症1、颅内感染:管引流时间过长者;无菌操作不当等易造成逆行性感染引起(de)脑膜炎;2、气颅:在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时,使颅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梯度,使空气从漏口进入颅内;3、颅内血肿: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导致颅内压降低,出现桥静脉撕裂出;4、引流管堵塞:主要原因为引流管置入位置过深,过浅或引流管扭折,移位,以及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小血块导致引流管堵塞等;5、神经根刺激症状:约30%(de)病人有轻度神经根痛症状,拔管后症状消失;6、穿刺部位脑脊液漏:置管时间过长,形成瘘道.。

神经外科疼痛外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疼痛外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疼痛外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三叉神经痛(一)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三叉神经痛神经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适应证】1.三叉神经痛诊断明确。

2 .药物或经皮穿刺封闭治疗失败者。

3 .不能接受其他方法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者。

4 .病人一般状况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严重器质性病变,可耐受手术。

5 .排除脑肿瘤等疾病引起继发三叉神经痛者。

【禁忌证】1.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者应慎重考虑。

6 .多次MVD手术失败者。

【术前准备】1.术前行头颅CT或MR1.扫描,以便显示未能发现的肿瘤、脱髓鞘病变和动静脉畸形。

7 .术前进行3D-T0F-MRA检查了解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8 .同一般颅后窝常规开颅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全身麻醉,侧卧位,患侧向上,头向对侧旋转10°并前屈。

2 .做直径3~4cm骨窗,上缘达横窦,前缘达乙状窦边缘,硬脑膜“十”字剪开,显露桥小脑角池,认清面、听神经,小心保护,不过多解剖。

3 .向内侧分离至三叉神经根近脑桥处,显露三叉神经根。

4 .仔细辨认和确定责任血管,发现动脉襟或异常血管压迫神经根后,用TefIOn棉片或垫片隔离。

5 .对静脉压迫的病例,将静脉自神经根表面游离分开,双极电凝后切断。

6 .彻底止血后缝合硬脑膜,常规关颅。

【注意事项】1 .要充分显露三叉神经根,尤其是神经根进入脑十处。

2 .仔细辨认责任血管,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 .减压材料的放置位置和数量应恰当,不要因材料的置入形成新的压迫。

4 .三叉神经根减压的手术要点是整个脑池段全程减压。

【手术后并发症】1.术后颅内出血、脑水肿,严重时导致死亡。

5 .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基底动脉损伤,导致脑梗死。

6 .后组脑神经损伤会引起声嘶、呛咳和吞咽困难。

7 .硬脑膜和肌肉缝合不严导致脑脊液漏、感染或假性囊肿。

(二)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适应证】1.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均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实习报告神经外科

实习报告神经外科

一、实习背景神经外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脑部疾病、脊髓疾病等。

在我国,神经外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

为了更好地了解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月在XX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神经外科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习内容1.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学习了神经外科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通过查阅文献、参加科室讲座等方式,我对神经外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实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多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

以下列举几种典型病例:(1)脑出血:通过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根据病情,给予止血、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出院。

(2)脑肿瘤:通过MRI检查,确诊为脑肿瘤。

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性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部分患者可行手术切除,术后给予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

(3)脊髓损伤:通过MRI检查,确诊为脊髓损伤。

给予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3. 神经外科临床操作技能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以下神经外科临床操作技能:(1)神经外科器械的使用:熟悉手术器械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2)神经外科手术配合:了解手术流程,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3)术后护理:掌握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等。

4. 团队协作与沟通神经外科工作涉及多个学科,需要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护士、麻醉师、影像科等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