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发展措施及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措施

(一)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发展水平在全球是最高的,但它们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分3个阶段实施的。

1.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奠定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初期阶段,由于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总体上以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步入城市化的初期阶段。美国是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它从19世纪初到1879年城市人口就已达到了30%左右;而日本则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到1920年城市人口达到了约20%;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也随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也达到了15%-30%。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特点是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率先推进。

2.农村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各国城市化呈现跳跃式发展。如果说发达国家的农村城市化的初始阶段,仅仅是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序曲,而当发达国家进入产业革命的末期到二战前夕,各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如美国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了55%左右,超过了农村人口;此时,日本的农业人口也大量向城市转移,同时期城市人口达到40%多,且各国城市化发展特点已通过交通业的迅速发展,由中心城市向周边沿路(包括水路)扩散,并初具城市聚群发展的雏形。

3.高速发展阶段,形成城市聚群,城乡一体化格局确立。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带来交通业和通讯业的突破性发展,使各国工业化进入高涨阶段,也带动了三产业的突飞猛进,由此形成各国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据统计,日本到198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6%;美国、英国的城市人口则达到80%左右,特别是随着产业活动的郊区化和城市聚群的发展而引起的城市由集中向分散化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几乎没有区别,甚至由于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各国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明显增多。德国作为欧盟发达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至2001年占90%以上,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它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中,其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占95%以上的中小城市里,近几年来,德国大城市有20万左右的人口继续向城郊和小城市流动,且外移的速度在逐步加快。

(二)多轮驱动,加速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40—50年间城市化水平由20%上升到90%,实现跳跃式发展,主要是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

1.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提供了主要动力。自上世纪初,发达国家就相继进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则是发达国家中推行工业化政策最早也是工业化发展最快的4个国家,而它们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把发展纺织和加工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放在首位,从而大量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的劳动力;而当轻纺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再大力发展钢铁、汽

车、石油等高技术集约型产业,进而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资金返哺农业,从而既满足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保持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又解决了由第一产业向现代化迈进中大量劳动力的移转问题,加速了城市化发展。

2.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村城市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是以农业人口迅速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为明显标志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使农业发展适应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即农业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与劳动力。因此,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注重为农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耕作、收获等机械,设法提高农业生产率。如美国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一直把发展农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重视农业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据此,美国在发达国家中是最早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其农业发展也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而日本、英国等欧盟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或者对农业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而导致各国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入过快,造成一方面城市人口过于饱和出现“城市病”,另一方面形成农村地区的人口稀疏、农业衰退、文化水平落后,城乡差距迅速扩大。所以,二十世纪50年代后,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发展政策进行调整,开始重视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其主要做法为:一是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设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如日本从1960—1975年间,用于农业机械的投入由841亿日元增加到9685亿日元,到70年代中期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了从耕作、插秧

到收获的全面机械化;而德国则从20世纪50年代起,联邦政府对落后的农业区,采取投资补贴、拨款、农产品价格支持、贷款担保及低息贷款等措施,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加大公共财政和采取发行债券、实施信息贷款等形式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农民住房、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粮食收购、出口的补贴。它们采取的这些措施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又使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从而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3.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为农村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在发达国家中,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发展的速度有所差别,但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推动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做法是相同的。首先,各国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发展基础产业。如日本在战后到1970年共吸引各类国外资金260多亿美元,用于钢铁、交通、石油、化工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发展;而美国利用外资则是通过发展农业、扩大农产品出口而获得国外资金,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大量的资金积累。其次,各国重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人才,美国、日本堪称全球吸引国外先进技术与人才最多的发达国家。日本在二战后通过购买、合资等形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收、改造、创新,这不仅推动了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技术革命,且对其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决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快慢及城乡一体化融合的基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