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小街坊密路网_的实施策略研究_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

合集下载

096、“小街坊密路网”的实施策略研究——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

096、“小街坊密路网”的实施策略研究——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

“小街坊密路网”的实施策略研究——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吕华明毛一凡刘卫东摘要:近年来,“小街坊①密路网”的西方规划理念在国内城市中心区的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该理念一方面创建了功能混合、适宜步行、交通高效的城市街区空间;另一方面,伴随着“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出现的地块小、开发不经济、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低等特点,也表现出对国内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不适应而水土不服,一些“小街坊密路网”模式的城市中心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精细控制手段的缺失,不自觉的回归“大街区”模式。

笔者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从规划编制、地下空间建设、供地政策等多角度探讨“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城市中心区的实施之道。

关键词:小街坊;密路网;城市中心区;街道;交通;地下空间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城市在“土地经济“的驱动下,为了减少道路建设的投入以及保证开发用地的最大化,“大街坊”逐渐成为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

“大街坊”模式下,汽车通行成为街道的单一交通功能,城市传统文化和活力逐渐消失;同时“大街坊”带来的树状道路结构,让小汽车更多的集中在城市主干路,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上述背景下,国内一些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而街道则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和重要载体。

“小街坊密路网”的西方规划理念激发了街道的活力,增进了城市经济效益,与现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目标相契合,从而在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得到广泛应用。

1、“小街坊密路网”的发展背景1.1 “小街坊密路网”发展历程1.1.1邻里单位为基本单元的现代主义城市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西方城市空间理论经历了一系列演变。

1928年,美国雷德朋(Redburn)模式开创了全新的住区形态,提出用超级街区模式,强调人车分流;1929年,佩里提出邻里单位概念,主张以小学的服务规模为基础、以城市道路为边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居住空间;1933年,柯布西耶提出现代主义城市,主张通过人口高密度、建筑低密度来重塑城市,强调快速交通对城市结构的影响,街道成为满足交通功能的工具。

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研究

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研究

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住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保持城市交通的顺畅和安全,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这种住区模式通过将住宅用地划分为较小地块,增加道路密度,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旨在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社区发展。

本文将对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其特点、属性和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是一种通过精细规划,将住宅用地细分为小地块,增加道路密度,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的住区规划模式。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街区尺度较小: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将住宅用地划分为较小地块,一般面积为1-2公顷,便于居民步行或骑行出行。

道路密度高:通过增加道路密度,提高交通可达性,缩短出行距离,减少交通拥堵。

公共交通便捷: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注重公共交通设施的配置,一般设置公交站点、地铁站等,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社区活力强: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有助于促进人际交流,增加社区活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和问题。

其优点主要包括提高交通可达性、增加社区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难度和成本增加、对驾车出行依赖度高等。

以武汉市某小街区密路网住区为例,虽然该住区在提升交通可达性和土地利用效率方面表现良好,但由于地块面积过小,导致无法设置足够的停车位,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

针对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道路网络的功能性和系统性,避免断头路和冗余道路的出现,确保交通的顺畅。

优化公共交通设施: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和配置,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统筹考虑住宅和商业设施:在规划过程中,应将住宅和商业设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设置商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设计方面具有比较高的要求。

所以,我国很多的城市之中道路设计工作都是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化设计思维,针对城市道路之中的相关设计规则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而且一些先进的技术也为我国的小地密路网街区模式的施工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于是,本文主要针对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展开以下相关的分析以及探索,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分析;探索根据近些年来城市之中的城市道路相关规划模式而言,比较传统的“稀路网、大街区”的相关设计布局基本方式已经逐渐显示出一些缺陷。

依照研究者的想法,一般传统的道路街区设计模式主要就是以单一化的干道网系统创建出了城市道路不行以及自行车出行的基本条件,十分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而且,干道围合的大型居住区域依旧属于交通的主要架构,而且使得国家城市之中的普遍缺少支路系统,所以对道路交通有很严重的影响。

于是本文主要针对小地块密路网街区的主要设计模式展开相关阐述。

1.小地块密路网街区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建设节约型的城市已经变成了实际发展的潮流,也属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主要也是因为国情决定的。

国家人多地少而且能源逐渐匮乏,目前,我国正处于资源十分紧张的状态之下,这也成为了限制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条件。

为了可以有效实现经济可以得到长期以及持续性的发展,一定要建设处节约型的城市。

但是在资源十分紧张的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建设却在要求以扩大街区为主要目的而展开城市道路的扩张。

但是这一大地块低路网密度的街区基本发展模式属于依照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并且奉行着功能性的隔离、道路中汽车主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路之中的公共领域以及人为精神等方面,这对于道路交通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甚至会为城市带来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例如:交通运输的条件比较差,而且城市整体的交通效率都会下降,人们对于小汽车的依赖也会比较严重,导致城市之中不适合记性步行,使得空气被污染而且严重破坏城市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很多公共空间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得人们自身的孤独感变得更强,这就导致城市之间的资源消耗变得更高。

单向交通基于“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的组织分析

单向交通基于“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的组织分析

单向交通基于“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的组织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密路网的规划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传统的都是以机动车为本的道路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路网结构。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对密路网理念及单向交通特点、应用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单向交通组织;密路网;道路设计(2)引言1928 年美国雷德朋模式提出超级街区模式,强调人车分流。

到了90 年代,美国新城市主义开始兴起,主要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

新城市主义强调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以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进入21 世纪,西方城市基本形成了功能混合、小街坊密路网、重塑街道空间城市理念。

当前稀路网的规划模式存在以下缺点:(1)路网密度较低,毛细缺乏,容易形成树形道路结构,导致机动车交通流汇聚到仅有的几条城市干道上,产生交通拥堵。

(2)公交重复系数、串车概率高,覆盖水平低。

公交的通达深度有限,即使把线路布置得很密集,也难以提高整个系统对城市的覆盖水平。

(3)交通运行管理效率低。

宽阔的马路增加行人过街的距离和时间,也会增加交通信号周期,降低信号的效率。

(4)土地功能单一,日常生活便利性不足。

(5)不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街区建筑后退距离大,浪费土地资源,也使得各片区间的联系减弱,城市空间被割裂。

(6)城市景观单调乏味。

较大的街区规模和街区单一的土地利用,使得街区内部建筑同质化,街区之间缺乏协调,导致城市空间单一。

(7)降低城市活力。

建筑临街面减少,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性和丰富度低,街道空间缺乏吸引力,城市活力降低。

一、单向交通的特点分析单向交通组织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尤其是在单向交通形成合理的网络布局之后,单向交通是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网容量的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交通组织管理措施。

国内外实践也证明,实施单向交通并形成相应路网系统,是在短期内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法之一。

光谷步行街调研报告2024

光谷步行街调研报告2024

引言概述:光谷步行街作为武汉市的商业中心之一,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居民的首选购物和休闲场所。

本文旨在对光谷步行街进行调研,以探索其发展现状和未来潜力。

通过全面分析光谷步行街的商业环境、品牌组合、消费者需求、运营管理和竞争对手情况,为商家和投资者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

正文内容:一、商业环境1. 光谷步行街地理位置- 分析光谷步行街所处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居民收入水平。

- 探讨周边商业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

2. 商业租金- 调查光谷步行街商铺的租金水平,并与周边商业区进行比较。

- 分析商业租金对商户盈利的影响。

3. 商业政策- 研究当地政府对于商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 探讨商业政策对光谷步行街商户和消费者的影响。

二、品牌组合1. 商户类型- 将光谷步行街的商户划分为餐饮、零售、娱乐等不同类型。

- 分析各类型商户的数量、品牌知名度和经营状况。

2. 品牌特色- 通过调查光谷步行街的商户品牌特色,揭示其竞争优势。

- 分析品牌特色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3. 新兴品牌- 研究近年来进驻光谷步行街的新兴品牌。

- 探讨新兴品牌对步行街的影响和潜力。

三、消费者需求1. 消费群体- 确定光谷步行街的主要消费群体,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

- 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和购买能力。

2. 消费行为- 调查消费者在光谷步行街的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

- 分析消费行为对商家经营策略的影响。

3. 消费需求- 探讨光谷步行街消费者对商品种类、服务品质和购物体验的需求。

- 分析满足消费需求对商家经营成功的重要性。

四、运营管理1. 商业面积利用率- 研究光谷步行街商铺的面积利用率,并与行业标准进行比较。

- 分析面积利用率对商户经营效率的影响。

2. 人员管理- 调查商户在人员招聘、培训和管理方面的做法。

- 探讨人员管理对商家形象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3. 营销策略- 分析光谷步行街商户的常用营销手段,如促销、会员制度、线上推广等。

- 探讨营销策略对商家吸引顾客和提升销售额的效果。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空间营造——以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为例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空间营造——以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为例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空间营造——以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为例张欣【摘要】以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为例,从现代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串联式、并联式、集中式、综合式等多种形式选择,内部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停车四大空间的有机结合,内部公共空间街道、入口、广场、中庭等合理尺度的设置等多方面展开,论述现代城市立体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特色和空间营造.【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商业步行街;立体化;空间营造;光谷步行街【作者】张欣【作者单位】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十堰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4商业街空间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街空间作为重要的购物场所、社交场所和休闲场所,与社会的发展进程、消费者的消费趣味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变迁、时尚的更替都有着紧密和复杂的联系。

最初机动车还没有出现时,商业街都是步行的,商业街道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空间。

到了近代,汽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步行商业街模式,汽车成为了街道的主体,导致街道交通量增大,曾经是街道主体的“人”被分流到街道两边,大大增加了购物线路,而且过街不方便,车流拥堵、“人车争路”成为这一时代的特点。

随后,为了缓解人车矛盾,出现了禁止车辆进入的纯步行的商业街模式。

此时的商业步行街与以前的自然形成的步行街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只是封闭街道和禁止车辆进入,由于时代的发展,购物者对购物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高,必然要求现代商业步行街规模增大,功能也需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一系列加宽人行道,设置休息广场,设置雕塑、水池、花坛、绿化等空间。

尽管如此,以上不同时期的商业街却仍均是一通到底的线性的空间形式,而且位于二楼、三楼的店铺商品很难售卖。

同时,城市用地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土地紧缺,能用于开发和更新成为商业步行街的城市中心区道路日益减少。

地铁、轻轨等交通的发展使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的状态,相应的商业步行街也从单一平面的购物环境发展到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空间形态,现代商业步行街的立体化是必然趋势。

“小街区、密路网”在高铁新区中的运用——以周口高铁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小街区、密路网”在高铁新区中的运用——以周口高铁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涂光陆 | Tu Guanglu 叶 春 | Ye Chun 欧阳敬 | Quyang J ing“小街区、密路网”在高铁新区中的运用——以周口高铁片区城市设计为例Planning and Street Design Based on the Planning Pattern of "Small Block SizeHigh Street Density": A Case of Central District Planning in High-speed Railway Area of Zhoukou摘 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在急剧下降,国家开始提倡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该文中分析了我国惯用的大街区规划来源,具体说明“小街区、密路网”规划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城市功能及形态的多样性;在“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中如何设计城市开放空间,并具体讲解这种规划手法在周口市高铁片区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 小街区 密路网 开放街区 多样性 开放空间 高铁片区Abstract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re in sharp decline, the country began to advocate to esta blish city road layout concept of "narrow road, road network", as well as the road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primary and secondary roads and branch reasonable gradation.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sources of planning area of our country's old street, specifically discuss how small blocks, road network planning model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iversity of city function and morphology. How to design the city open space in small blocks, road network planning, and explain this kind of planning practices in the use of high-speed rail in the design of Zhoukou city area.Keywords Small blocks, Road network, Open block, Diversity, Open space, High speed railway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8)05-0095-04 收稿日期 2017-06-02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力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服务。

基于“街区制、密路网”理念的城市规划实践探析

基于“街区制、密路网”理念的城市规划实践探析

基于“街区制、密路网”理念的城市规划实践探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新建住宅区推广街区制、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初步分析“宽马路、疏路网”由来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从“街区制、密路网”的相关理论依据和《意见》出台背景出发,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分析了“街区制、密路网”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的经验,以期对类似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范例参考。

标签:街区制;密路网;于家堡金融区;城市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2月6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加强街区的规划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随后,围绕《意见》中提出的“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讨论一时热度空前。

虽然《意见》并未提及“拆围墙”,但还是诱发不少人产生了“街区制=拆除所有小区围墙”的联想。

各种质疑声也纷至沓来:“小区开放后,如何保证居住安全?”、“小区道路和停车位产权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拆除小区围墙后,如何保障业主权益?”、“拆除小区围墙真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吗?”等等,不一而足。

应当说,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政府的这一科学、惠民决策,绝对是重大进步。

而作为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更应从城市空间设计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以往“宽马路、疏路网”的弊端所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意见》精髓,并在理论研究、特别是规划实践中自觉落实“街区制、密路网”要求,以实际成果回应社会关切,真正让社会公众从这一理念和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受益。

1、“宽马路、疏路网”的由来及影响建国之后的四十多年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带有鲜明的计划供应、统一管理特征,客观上形成了大院划分、大墙围合、前厂后居的传统格局。

智慧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武汉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实施方案》的思考

智慧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武汉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实施方案》的思考

智慧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武汉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实施方案》的思考刘卫东,贺文霞摘要:前我国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多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武汉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有条不紊的开展,这得益于前期制定实施方案既有系统性、综合性的顶层架构,也有针对性、合理性的具体实施项目。

文章分析了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作用与现实意义;梳理了方案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系统与架构、布局与标准、项目与保障;并结合现阶段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从方案定制、建设要求、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慧城市,施方案,武汉光谷中心城引言光谷中心城地处武汉东部新城腹地,是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功能核心,为匹配其角色定位,在规划之初就从建设理念、开发管理、城市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创新与示范的要求。

智慧城市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建设与运行的方方面面,并做出智能响应,是光谷中心城创新与示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ICT 技术,保障光谷中心城智慧城市建设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并与城市开发节奏相吻合,避免大干快上、重复建设,中心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组织多领域、多部门的中外团队制定了智慧城市实施方案。

1、实施方案的主要作用与现实意义1.1全局观构建顶层架构,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有条不紊智慧城市顶层架构是基于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多体系、多维度的总体框架。

从总体建设要求来说,是描绘全面实现智慧城市的蓝图;从实现路径来说,是构建开放式、高度集成、可不断升级扩容的智慧基础保障;从人的智慧感知来说,是工作、生活、游憩、交通全领域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升级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因此需要统筹的安排和分阶段的实施要求,这也正是顶层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智慧城市顶层架构是在契合城市近、中、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并在建设的标准、内容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如明确基础网络的布局和建设标准、数据中心的规模级别与选址、智慧应用的广度与深度等,并结合阶段目标确定阶段性的建设要求。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的土地利用与城市设计研究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的土地利用与城市设计研究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的土地利用与城市设计研究作者:申凤翟辉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8期摘要:面对美国城市郊区的无序蔓延和城市中心的衰落,在美国兴起了新城市主义运动。

新城市主义“选择”、“解释”、并“发展”了“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而波特兰是新城市主义思想与“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实践的绝佳案例。

文章对波特兰规划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土地利用与城市设计两个方面总结归纳波特兰核心区城市规划的技术要点。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American city suburbs spread disorderly and the decline of the city center, the new Urbanism movement spread rapidly in American cities. The new Urbanism "selected" and "interpreted" and "developed" the planning pattern with "a tight network of streets,the small blocks", and Portland is an excellent practical cases that can reflects the new Urbanism and the planning pattern. This paper takes an analysis and study systematic fo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Portland,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Portland central city planning.关键词:“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俄勒冈州;波特兰Key words: "a tight network of streets, the small blocks";the planning pattern;Oregon;Portland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8-0108-040 引言面对美国城市无序蔓延和中心区衰落,1990年代由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和安德烈斯·杜安妮伊丽莎白·普拉赞伯克夫妇(DPZ,Andres Duany and Elizabeth Plater-Zyberk)等人倡导,在美国兴起了新城市主义运动。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适用性研究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适用性研究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适用性研究“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适用性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该区域的适用性。

通过对现有道路和街区的分析评价,提出了采用“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的建议,并详细阐述了该规划模式的优势和具体适用性。

本研究可为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1. 引言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包括交通、人居环境、产业布局等。

而在城市规划中,道路和街区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中,道路网和街区往往较为分散,容易导致交通拥堵、人口聚集及城市功能的不够合理。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密路网,小街区”,并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为例进行研究。

2. 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现状分析呈贡新区核心区是昆明市的新兴发展区域,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进驻。

然而,由于传统规划模式的道路网和街区的问题,该区域存在交通拥堵、人口密度不均以及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的建议。

3.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的优势“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具有以下优势:3.1 提高交通效率:通过增加道路网的密度,减少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3.2 优化人居环境:小街区的规模较小,提供更多公共空间,使人居环境更加宜居。

3.3 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通过合理划分小街区,可以更好地组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

4. “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的具体适用性4.1 地形适应性: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合采用密路网的布局。

4.2 人口分布适应性:该区域人口较为集中,采用小街区规划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口的需求。

基于“小街区”概念下的路网规划初步探究——以成都市“小街区”为例

基于“小街区”概念下的路网规划初步探究——以成都市“小街区”为例

基于“小街区”概念下的路网规划初步探究——以成都市“小街区”为例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倡导回归传统的城镇空间模式,即“密路网、小街区”的开发模式,倡导回归本真,打造适宜人生活和居住的小尺度街区。

本文主要研究在“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下的路网规划,通过研究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以成都市“小街区”为案例做具体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路网;稀路网、大街区;密路网、小街区1 绪论新城市主义运动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认为:“小尺度街区由网络化的马路覆盖,居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随意步行到达,在街区周边配套更多的公交线路,为人们出行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方式。

”“密路网、小街区”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道路系统的相关问题,同时“小街区”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建设“小街区”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基本手段之一。

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导致机动车停车问题难,大量的侵占机动车道。

由于机动车数量过多,造成道路拥挤,非机动车出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道路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

2 成都市“小街区”路网规划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当前城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旧城街巷空间品质,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和谐的街区空间形态。

成都市组织编制了《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导则主要针对小街区内的公共区域(街道)的建设进行控制引导,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小街区路网规划的研究,提出小街区交通组织方式的相关建议。

小街区的主要出行方式:(1)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这种出行方式是现有交通出行方式中最值得提倡的,也是小尺度街区最为推崇的。

这种出行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较大约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2)公共交通出行:这种出行方式在小尺度街区的打造中是起到主要功能的,可以提供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作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替代品,或者是方便人们通过选取公共交通去往更远的地方。

小街区密路网开发模式下市政管网及其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初探

小街区密路网开发模式下市政管网及其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初探

小街区密路网开发模式下市政管网及其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初探摘要:对小街区密路网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对市政管网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总结。

针对小街区密路网对市政管网及其配套设施规划设计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一些典型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街区密路网;市政管网;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市政综合1 研究背景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到:“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小街区密路网其最大、最直观的的布局特点:地块规模小、道路网密度高、道路红线宽度小(支路宽度更加明显),建筑贴线率高。

这一布局特点也给市政管网及设施规划设计带来了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市政管网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集约化的规划建设模式。

2 小街区密路网开发模式下的市政管网及其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研究2.1 电力管网及其配套设施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2.1.1 高压配电网规划目前高压配电网一般采用110kV和35kV电压等级并存的供电局面,未来将优先发展110kV电网。

新规划区管线排布多采用电缆沟及电力排管。

2.1.2 中压配电网规划电网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电压等级。

10kV配电站可分为K型、P型、W型三大类。

一般电力规划主要采用KT型站和P型站两种模式。

管线排布一般采用电力排管的方式。

K型站由110(35)kV变电站获得电源,并向本地块内部P型站供电,K型站进线主要沿市政规划道路敷设,10kV及低压出线沿小区内部道路敷设,各K型站10kV出线采用双回路辐射接线或形成小环网,出线尽量不跨越市政规划道路及河流,少数需要跨越主要道路的需要通过过路管,这样便形成以地块为基础、若干相对独立、供电范围不交叉重叠的片状分区配电网。

城市小街区密路网建设发展优势

城市小街区密路网建设发展优势

城市小街区密路网建设发展优势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不足、公共生活渐衰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旧城既有街区因街区尺度大、道路连通性低等现状同样面临上述问题。

本论文旨在研究“小街区,密路网”背景下旧城既有大街区开放式更新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利用产权地块划分对城市肌理的影响,以对城市旧街区中地块边界消极空间潜力挖掘与体系化利用,重点论述城市小街区密路网建设发展优势。

城市小街区密路网作为城市规划的一种形式,具有许多发展优势,包括促进社交交流、提高步行和骑行的可行性、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和提高社区凝聚力等。

本文将讨论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的发展优势,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实施建议,以期推动城市规划的发展。

关键词:小街区,密路网,社交交流,城市公共空间介绍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设计、开发和管理城市空间,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城市规划中,小街区密路网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它由许多小型街区组成,每个街区之间有许多连接道路。

小街区密路网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策略,因为它提供了许多优势,有助于城市的发展和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优势:1、促进社交交流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使得街区之间的距离更短,人们更容易相互接触和交流。

这有助于促进社交交流和建立社区凝聚力,这对于建立社区合作和促进社区发展至关重要。

增强社交联系:小街区密路网的街道、街角、广场等场所可以成为社交互动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些场所相互交流、互动,增强社交联系。

同时,小街区密路网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活动场所,如公园、商店、餐厅等,这些场所可以成为居民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生活的场所。

增强社区认同感:小街区密路网使得社区变得更加紧密和互相依存,社区居民可以更好地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文化。

这种互相交流和分享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使得居民们更加热爱和关注自己所在的社区,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

小地块,密路网

小地块,密路网

“大地块,疏路网”根据我国现有的城市道路设计要求,干路间距可以达到700m到1200m,即使小城市干道网间距也要达到500m左右。

由于支路不断被大型居住区封闭,或改变为街区内部道路,实际上单一的干道网系统构成了城市路网的主骨架,这就形成了“大地块-疏路网”的街区模式。

但此模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土地浪费,由于临街面少,使得沿街高强度开发,街区内部用地闲置或低效率使用;城市功能缺失,适合于商业活动的土地供给不足,城市交易功能被严重抑制;不利于分期建设,道路等相关市政设施难以协调适应地块过长的开发周期;路网缺少弹性。

“小地块,密路网”“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是一种与密集路网相辅相成的城市街区形态,是基于土地集约原则的,强调高效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街区空间,主张将人的活动从尺度巨大的综合体或者封闭式管理的社区中溢出,流到城市街道上去,重建街道的活力,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人性化尺度的、亲切的城市氛围。

小地块密路网的街区模式能够提升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一个适宜居住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关于它带来的优势国内一些学者已经进行了研究阐述,主要包括有:增大城市资源经济效益(密集的街道网络代表着一种在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区域内产生最大数量的街道图2墨尔本小街区城市区域和临街面的开发形式,这样的街区结构能使商业的利益最大化,使得城市土地的利用最充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和缩短人们使用小汽车的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并给发展良好的公共交通和选择其它交通工具提供更好的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这种模式的街区与其周边的街道承担起了城市公共活动和交往安全的功能,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活力)。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典型案例巴塞罗那的规划被认为是欧洲成功的规划范例,其街道几乎完全是由130m×130m的街道组成,尺度很小(图1)。

曼哈顿密集的路网和狭小的街道所表现出的巨大弹性,也已经成为规划的经典(图2)。

浅谈“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浅谈“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1 国 内外 城 市道 路的 发展 现状
1 . 1 国 际 发 达 城 市 的 路 网现 状
国际发达 城市 紧凑 的用地布 局加 以宽度较 小 的道 路 、 较 大的道路密度和适 宜的道路 面积率 , 形成小 尺度街 区、 细而密 的路 网形 态 以及 细密 的城市 肌理 。在 中心城 区 , 路 网密度普
2 . 4 疏散 路 径 少, 路 网抗 干 扰 能 力低

1 - 2
中 国 的路 网 路 网建 设 历 程 , 在过 去中 国3 O 多 年 来, 城市规划建设者 在努力增加道路供给 。上世纪 8 0 年代 , 道 路 长度和面积都在相对缓 慢增长 , 9 O 年代之后 , 道路的长度和 道路 的面积不断 攀升 , 道 路面积 比道路长 度的增长速度更快 , 路 网密度相 比国外 同类 城市较低 。
2 “ 中国式 宽 马路 ” 模 式存 在 的 问题
在 确 定 主 干 道 交 义 口间 距 时 , 普遍存在 两个误 区: 一 是 期 望通过 加大 主f道交 叉 口的间距 , 减 少 交 叉 口对 路 段 通 行 能 力的折减 来提高 主干道 的通行效 率 。认 为交叉 口问距从 2 0 0 米提 高到 8 0 0 m时 , 路段的通行 能力 可以提高 8 0 %, 合理的干路 网问距 为 8 0 0 m ~ 1 2 0 0 m, 其问小 再建设 十字交叉 的支路 ; 二是 为 了保 障 交通 流逐 级有 序地 南低 一级 道路 向高一级 道路 汇 集, 并I _ } 1 高一级道路 向低 一级道路疏散 , 要求在道 路网布局巾 允许同级道路及 相邻等级道路 相交 , 避免 越级相交 , 即支路不 能 直 接 与 主 干 道相 交 。 以 上 两个 误 区 导致 如下 问题 。

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在南沙新区滨水空间更新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在南沙新区滨水空间更新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 建设科技
DOI: 10.16116/ki.jskj.2021.11.023
2021 No.11
谢建军等: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在南沙新区滨水空间更新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交流探讨
1 小街区密路网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1.1 技术研究背景 为方便城市居民生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城市规划建设中提出了“小街区、密路网”的原则理念, 这一理念是要建设密集街道网络,打造人性尺度的街区, 优化步行、骑行和机动车交通,促进城市空间开放共享 模式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6]6 号) 相关要求,应促进“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 理念的落实,建设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提高城市道 路网通行效率和承载能力。 1.2 国内外技术应用情况
“小街区、密路网”这一技术理念是从国外的实践 经验中得来的,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就是一个典型的“小 街区、密路网”形式的城市,拥有棋盘式的路网、近似 方形的街坊,此种模式下车流的分散效果较好,而且没 有因为交叉口增多而导致车辆拥堵,交通量较为均匀地 分配到各支路,主路通行压力得到缓解。虽然巴塞罗那 的路网形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但密路网为城市带来的便 利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国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 昆明呈贡新区等都是国内落实“小街区、密路网”这一 理念的先行者,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以组团社区为个体, 利用多级配居住空间体系,沿“地铁走廊”构建了“生 态社区 - 生态小区 - 生态居住单元三级居住空间体系”。 [1] 昆明呈贡新区在原有传统规划模式路网结构基础上, 增加路网密度和街道数量,构建双向差异性路网形态, 多样化的路网间距和道路宽度增强了呈贡新区核心区应 对不同交通需求的适应性。[2]
②承担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垮水交通道 路。此类承担着大量的通勤需求,同时也可营造垮水景 观,为水系两岸的滨水景观带提供窗口。对于路幅较宽 的垮水主次干路及其交叉口,宜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摘要:我国土地资源紧张,为避免快速城市化对农田与生态用地的侵占,未来城市紧凑的发展以及用地效率提高是必然的选择。

小街区密路网作为历史选择的路网规划模式,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紧凑集约发展,倡导健康步行生活方式、恢复活力街道的时代内涵与当下城市紧凑发展需求不谋而合。

因此本文通过针对小街区密路网下的街道空间一体化进行研究,尝试构建我国小街区密路网下街道空间一体化框架,以期为日后国内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分析1、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研究意义1.1提升街道空间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街道空间作为整体进行引导,突破道路和地块红线的限制,统筹空间规划以避免传统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道路与地块脱节的问题。

通过一体化设计,提升街道空间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2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城市的慢性膨胀会导致土地浪费,绿地环境与人的关系恶化其实都是土地资源的核心问题。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由增量向存量发展,集约化紧凑型发展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

推动建筑之间城市空间的统筹规划,使建筑与街道空间互相渗透,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对农田的侵蚀,提高公共生活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1.3指导小街区密路网下街道空间一体化建设现行针对“小街区密路网”模式尚未形成成熟、完整的经验,如何在小街区下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打破各自为政现象,更好控制地块内各要素关系,适应现行城市品质需求,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小街区密路网路线,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过程中,城市街区的规划仍然以大街区疏路网为主,这已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以下为当前普遍存在的规划范式(如图1),街道的一体化程度不高,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方面:图1 现代城市街区规划范式2.1相关技术指标适用与支持度低我国城市建设长期以来被以大街区疏路网为背景建立的一系列包含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停车的指标所控制,在大街区疏路网的规划控制与城市营造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密路网,小街区探讨

密路网,小街区探讨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结课论文题目关于小街区密路网的探讨学生姓名 ...... 学号 1363166130 学院建筑学院专业(年级)城乡规划(2013)指导教师王悦2016-2017年第1学期关于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探讨城乡2013 学号:1363166130摘要:通过对中国城市发展以及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生态等问题的反思,提出小街区、密路网的街区模式在现在与未来时间内将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分析借鉴国内外小地块街区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包头昆区的包百附近为例,结合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等因素,讨论小地块街模式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寻找合适我国国情和本地区有利的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街区模式。

关键词:小街区、密路网、城市活力、土地利用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建设节约型城市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人多地少、能源匮乏、环境危机,当前众多资源的紧张,已成为限制我们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建设节约型城市。

然而就在资源全面紧张之际,我们的城市建设反而在追逐以大街区甚至超级街区为主要的特征的城市土地的扩张。

而这种大街区发展模式又是基于现代主义的思想,奉行功能分隔、汽车主导、忽视公共领域、人文精神和自然环境,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生态问题,如:交通可达性较差,城市效率低下,对小汽车的严重依赖使得城市不适宜步行,空气污染,环境恶化,严重的功能分区破坏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有机联系,缺乏公共空间与人际交往,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等等。

大地块低路网密度的城市发展模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我国应该得到审视。

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需要研究与之相协调的密路网、小街区的街区模式意义重大。

二、对象分析本地块选于包头市昆都仑区包百商圈附近3公里左右。

道路呈规则的方格网状。

地块内包括团结大街,友谊大街,钢铁大街,白云鄂博路等主要城市干道。

本地块据测量不属于密路网小街区模式,而是城市大型商圈。

现在城市建设提倡密路网小街区,现在本地块的道路网密度低,相对距离比较远,人们需要乘车出行,达不到短距离步行的要求。

“小街区密路网”条件下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组织分析

“小街区密路网”条件下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组织分析

“小街区密路网”条件下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组织分析
时间;王健;容铭俊
【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
【年(卷),期】2024(40)2
【摘要】“小街区密路网”被视为解决交通城市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广受关注。

然而,“小街区密路网”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适应。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街区密路网”城市规划模式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组织,对其实施过程中的不适应问题进行优化改善。

通过阐述“小街区密路网”的概念、模式特点与优势,对其不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交通组织思路及要点,提出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组织实施策略。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时间;王健;容铭俊
【作者单位】无锡市明大交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路网规划与道路设计——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规划为例
2.“小街区、密路网”模式下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探索——以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为例
3."小街区密路网"模式下的道路交通设计标准研究
4.小街区、密路网
模式下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研究5.重新认识“小街区、密路网” 开放街区的绿色交通组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街坊密路网”的实施策略研究——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吕华明毛一凡刘卫东摘要:近年来,“小街坊①密路网”的西方规划理念在国内城市中心区的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该理念一方面创建了功能混合、适宜步行、交通高效的城市街区空间;另一方面,伴随着“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出现的地块小、开发不经济、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低等特点,也表现出对国内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不适应而水土不服,一些“小街坊密路网”模式的城市中心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精细控制手段的缺失,不自觉的回归“大街区”模式。

笔者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从规划编制、地下空间建设、供地政策等多角度探讨“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城市中心区的实施之道。

关键词:小街坊;密路网;城市中心区;街道;交通;地下空间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城市在“土地经济“的驱动下,为了减少道路建设的投入以及保证开发用地的最大化,“大街坊”逐渐成为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

“大街坊”模式下,汽车通行成为街道的单一交通功能,城市传统文化和活力逐渐消失;同时“大街坊”带来的树状道路结构,让小汽车更多的集中在城市主干路,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上述背景下,国内一些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而街道则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和重要载体。

“小街坊密路网”的西方规划理念激发了街道的活力,增进了城市经济效益,与现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目标相契合,从而在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得到广泛应用。

1、“小街坊密路网”的发展背景1.1 “小街坊密路网”发展历程1.1.1邻里单位为基本单元的现代主义城市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西方城市空间理论经历了一系列演变。

1928年,美国雷德朋(Redburn)模式开创了全新的住区形态,提出用超级街区模式,强调人车分流;1929年,佩里提出邻里单位概念,主张以小学的服务规模为基础、以城市道路为边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居住空间;1933年,柯布西耶提出现代主义城市,主张通过人口高密度、建筑低密度来重塑城市,强调快速交通对城市结构的影响,街道成为满足交通功能的工具。

上述城市空间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建设,时到如今,邻里单元依然是许多城市建设的基础模型。

1.1.2街道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现代主义城市强调严格的功能分区,“大街区”模式让城市失去了功能混合、多样化带来的城市活力。

以1977年颁布的《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西方城市对于现代主义城市进行了全面反思,提出城市需回归“以人为本”。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城市主义开始兴起,“紧凑、混合、多元”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交通方式上,新城市主义倡导交通与步行结合,提倡“小街坊密路网”;街道模式上,提倡缩小街道宽度、改善街道界面,塑造尺度宜人、富有活力的街道。

21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基本形成了功能混合、小街坊密路网、重塑街道空间的城市理念。

1.2 “小街坊密路网”的优点“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强调高效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开放性街区空间,强调重建街道活力的重要性。

“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具备以下优点:交通上,其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为机动车提供了多路径选择,有效避免了“宽道路疏路网”模式下大量交通聚集在城市主干路的现象;经济上,其提供了更多的临街界面。

城市土地效益的关键是临街面的多少和地块大小的比例,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临街界面。

小街坊使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利益最大化,充分挖掘了城市中心区的土地价值;活力上,其带来城市渗透性的加强,将城市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

小街坊通过重塑街道活力,让人们回归街道生活。

正是基于以上优点,近年来,国内城市中心区越发倾向于“小街坊密路网”的规划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优化城市结构、提高交通效率、增强城市活力。

2、小街坊密路网的水土不服“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带来开发用地总量减少,地块面积较小等问题。

较小的开发单元、连续的街墙界面以及混合的功能布置特征共同构建了富有活力的城市,但带来了地块开发中建筑密度高和绿地率低的问题;较小的开发单元,单个地块地下空间开挖难度大,对施工技术要求高;为形成人性化的街道尺度,需要通过减少建筑退界、控制街墙连续性和建筑贴线率②等方法实现。

总之,“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往往因与地方规定、施工技术、建设管理的不适应性,在国内城市中心区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阻力。

2.1控制指标方面2.1.1建筑退界建筑退界对于城市空间特色的营造有重要作用,建筑退界限定了公共领域人的活动空间,也确立了街道的空间尺度,是塑造街道空间的决定因素。

“小街坊密路网”理念通过小建筑退界,高贴线率形成人性尺度的街道环境。

小街坊地块规模较小,建筑退界过大,不利于地块开发和建筑布局;建筑退界过大,也不利于形成、人性尺度的街道空间;建筑退界过大,不利于形成连续街墙,统一街道界面。

图1:大建筑退界下的街道景象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③“小街坊密路网”理念提出5米的建筑退界。

一般地方规划条例因市政管线布置、检修,施工技术、建设管理等因素,要求建筑退界大于5米,这与小街坊的人性化尺度理念有所矛盾。

2.1.2建筑密度、绿地率“小街坊密路网”理念因地块规模、街道连续性等因素,要求地块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低。

而一般地方规划条例要求地块开发中采用小建筑密度和大绿化率,城市中心区在此类条例要求下容易造成街道界面不连续,绿地分割建筑,建筑同时分割绿地的破碎分离的城市空间,所有绿地都散落在高层建筑的包围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生态环境景观和活动场所。

2.2交通组织城市中心区有两种典型的道路组织模式,一是“高密度窄道路”模式;二是“低密度宽道路”模式。

实践表明,“高密度窄道路”模式不仅在路网顺畅度、交通承载力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城市活力方面也优于“低密度宽道路”模式。

“高密度窄道路”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其优越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密路网意味着区域内的交叉口和信号灯数量的增加,车辆遇到红灯产生延误、受阻的概率就可能增大,从而降低车速;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模式与传统的驾驶者行车习惯也有所不同。

密路网模式需要城市在交通组织、信号灯控制、地块进出口位置、停车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界定,需要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来进行管理。

2.3地下空间开发“小街坊密路网”理念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交通运行和消防安全要求,小街坊地块需控制机动车开口数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因城市界面的形象需要,需控制建筑临街连续界面,控制机动车出入口方向;因动态停车的共享需要,需尽可能实现地下车库的共享,提高整体停车效率;因整体建设的经济需要,需避免小街坊单独开发的不经济性。

图2:地下空间连通示意图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小街坊密路网”模式的城市中心区客观要求小街坊地块的地下空间必须通过连通,来解决交通运行、消防疏散、街道形象、停车效率等问题。

地下空间分两种连通方式,通道式连通和整体建设式连通,小街坊地块采取何种方式连通;连通后,通道的产权如何划分;连通空间与市政管线如何协调;通过什么政策来鼓励开发商连通等等,都是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3、“小街坊密路网”的出路——以光谷中心城为例3.1光谷中心城概况光谷中心城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④中部,总用地面积为23.5平方公里。

2011年东湖示范区提出建设以光谷中心城为核心的科技时尚新城的总体目标,2012年东湖示范区编制光谷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提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总体定位,确定了中心城核心区采取“小街坊密路网”的布局模式,规划力图通过小街坊理念创建一个交通运行高效、强调街道生活、人性化尺度的活力地区。

同时通过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立体城市体系,光谷中心城将“小街坊密路网”理念进行了更全面的诠释。

图3:光谷中心城用地规划图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3.2构建全方位的规划体系为落实小街坊、密路网的规划理念,光谷中心城编制了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智能交通研究、商业策划及运营研究、地下空间布局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地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地下空间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实施性规划,这些规划对于“小街坊密路网”模式下的交通组织、街道形象、机动车出入口、地块控制指标、地下空间开发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了支撑。

3.3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力国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强调“五线”和公益性设施的严格控制,对于街道界面、空间景观、建筑退界、建筑设计、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往往采取粗放型控制。

光谷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控制体系除主导性质、“五线”、公益性设施、开发强度等内容外,还对于建筑布局、街墙控制、建筑退界、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指引等五方面进行控制和引导。

控规细则从法定化层面明确了前文提到的建筑退界、绿地率、建筑密度、机动车开口等问题。

3.3.1建筑退界针对建筑退界,控规提出分区分级理念,中心城核心区内采取小退界控制,核心区外严图4:光谷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范例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格按照武汉规划条例执行。

针对核心区建筑,具体建筑退界要求为大型公共建筑(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采取较大退界进行控制(建议20米),其他建筑及裙房退界控制为5米。

控规对于建筑退界空间的功能也进行明确:商业退界,主要提供公众活动,处理为人行道的延伸部分;酒店、服务公寓退界,属半公共空间,处理为景观区,退界部分允许公众进入,但无需按照商业退界处理;住宅退界,一般为私人化空间,可设置一些花坛,分隔公共人行道及私人地块,沿地块红线设置。

图5:30m规划道路典型剖面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图6:各类建筑退界空间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3.3.2绿地率光谷中心城小街坊地块主要为商务、商业功能,绿地率控制为5%,该绿地率与武汉市规划条例规定的25%不相符。

针对核心区绿地率不达标的商务、商业地块,可在街坊内采取集中布置绿地的模式,将各地块的指标绿地集中转移至一个地块上,一方面保证小区域的指标绿地总量不减少,解决了开发地块绿地率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绿地的开放性及使用率,进而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及周边土地利用价值。

图7:绿化率转移方案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3.4构建合理的智能交通系统光谷中心城的路网密度为12—14km/k m²,其中核心区路网密度达到16—20km/k m²。

光谷中心城通过智能交通专项研究,来明确交通组织、信号灯设置、建设方式等问题。

图8:交通组织方案图9:绿波控制方案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规划研究图片来源:光谷中心城总体规划研究交通组织上,中心城在路网密集的区域内实施单行交通管理,具体依据中心城的交通需求,采取固定式、非固定式的不同形式,与交通诱导设施相结合,组织交通运行。

交通控制上,基于道路实时交通情况信息的获取,智能调整信号配时,从点、线、面多个层次优化交叉口交通,在有条件的区域实现单向绿波交通、双向绿波交通或者是实现区域联控,通过对道路交叉口的时间分配,充分挖掘整个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