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处理重大关系例子

中国式现代化处理重大关系例子

中国式现代化处理重大关系例子中国式现代化处理重大关系的例子一、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重大关系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处理重大关系的例子为主题,探讨一些典型的案例,以展示中国特色的处理方式。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重大关系。

在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市场资源配置被严格控制。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摒弃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然而,市场经济的推行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松政府干预。

相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政府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引导和规范市场的保障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等方面。

这种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繁荣,同时也防范了市场剥削和不公平竞争的风险。

三、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的快速增长面临着环境破坏的风险。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措施来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不仅加强了环境保护,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可持续的基础。

四、全球化与民族特色的关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都面临着如何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挑战。

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积极思考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民族特色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处理全球化与民族特色的典型例子是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崭露头角,然而中国电影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

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国电影工作者积极探索本土题材、传统文化,注重讲述中国故事,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中国价值观。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电影既参与了全球化,又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处理重大关系的例子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txt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如何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认识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基本的认识是“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

这种认识推广到政策上,就是只要计划,不要市场。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基本的认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

这就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

按照这种思想,政府能干的让政府干,只有政府干不了的才允许让市场干。

应该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但仍然是本末倒置的。

1985年,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观点。

这其实就是我们从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学到的基本东西。

大概在同时,我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市场干不了的政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糕。

有很多人说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美。

很遗憾,这样的观点至现在也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我们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

事实上,许多政府部门至今仍然是“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思想。

“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指导思想可以以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说,现在的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应该是参与人,不应该是一个球员,而应该是个裁判和规则制定者。

说政府不应该是参与人,不应该是一个球员,这没有错。

但说政府是市场经济中的裁判和规则制定者就过高地估计了政府的作用。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首先要破除这个观点。

首先,说市场经济下,政府就是裁判,就是规则制定者,不符合现实的情况。

现实中,市场经济的秩序主要是由“看不见的手”来维持的,多数情况下,竞争中的胜负并不需要政府来判决。

比如我们俩签订了一个合同,难道我们是害怕政府惩罚我们才执行这个合同吗?不是。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国企党建2013年2月号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高端论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合理定位并履行好政府职能,才能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这既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也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一、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经过34年的改革,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而释放出潜藏于十几亿人口中的巨大发展能量,创造了中国奇迹。

整个改革历程围绕着调整和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进行。

旧体制以政府包揽一切为主要特征:在物资上统购统销,在人力上统包统配,在资金上统收统支,投资权集中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由于否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窒息了微观经济活力,实践证明阻碍了经济发展。

改革从简政放权、培育市场关系开始。

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率先打破了旧体制的束缚。

紧接着又向工业、商业领域进军,出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城市改革从破除国有企业的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开始,并引发了计划、投资、人事、工资、财税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和建立市场经济的四大支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制体系,改革进入了快速、有序推进的新阶段。

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一样,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开始形成。

计划、财税、金融之间相互制衡、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抑制通胀、扩大内需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体系迅速建立,对规范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之后,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如何正确理解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思想,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当前经济理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出发,正确认识、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优模式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是社会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变化,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

比如,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大国不同于小国。

即使同样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日本的法人垄断市场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瑞典的福利市场经济等不同的模式。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三个主要的维度: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核心是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供求、竞争和价格的波动,调节生产,配置资源。

不过,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包括法律体系、竞争规则、宏观环境、社会保障等,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存在局部失灵问题以及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二是国情和发展阶段。

现实的市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受技术、经济、法律、政治和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浓厚而独特,生产力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经济体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之中。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式 。市场 决 定 资源 配置 是 市场 经济 的一 般规 律 , 市 场经


坚持 “ 三 个必 须”
济 本 质 上就 是 市场 决 定 资源 配置 的经 济 。 作出“ 使 市场
在 资 源 配置 中起 决 定性 作 用 ”的 定位 , 有 利 于在 全 党全
当 前在 全 面 深 化 改革 的大 背 景 下 推 进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就 是要相 信 市场机 制 的力量 , 坚 持市 场化 改革 取 向 。
的体 制 还 不完 善 等 。 从 总 体上 说 , 不 能 认为 中 国 的经 济 已经 出 现 了泛 市 场 化 或 过 度 市 场 化 的 问 题 , 继 续 发 展
益物权交易法规法则允许农村宅基地融资抵押 、 适度流
转、 有偿退出, 建 立 健全 农村 承 包地 流转 市场 , 扩大 城 市
热 点 透 视
中国领导科 学研 究会 “中国改革与发展 ”课题 组
[ 摘 要 ]党 的 十八届 三 中全 会 《 决定 》所 指 出的 , “ 经 济体 制 改 革是 全 面深 化 改 革 的重 点 , 核 心 问题 是 处 理好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这对于准确把握和更好发挥市场与政
础性 作用 ” , 党 的十六 大提 出 “ 在 更大程 度 上发挥 市场 在 资源 配置 中 的基 础 性作 用 ” , 党 的十 七大提 出 “ 从 制度 上
更 好 发 挥 市 场在 资源 配 置 中的基 础 性 作 用 ” , 党 的十 八 大提 出 “ 更大 程度 更 广范 围发 挥 市场在 资源配 置 中 的基 础性 作 用 ” 。 可 以看 出, 我们 对 政府 和市 场关 系 的认 识也 在不 断深化 。 党 的十 八届 三 中全 会从 理 论上对 政 府 和市

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

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

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市场经济从诞生到发展的260多年的时间里,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就产生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文篇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摘要:市场和政府是调节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主体。

市场调节不是完全有效的,政府干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

正确认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关系,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市场调节;政府干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市场的优势在于它能保障效率的快速实现,政府的优势在于它所拥有的强制和社会动员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坚持“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的理念,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不断摸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政府开始放权,市场成为主要的调节方式,两者形成一种有机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市场应主要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应主要发挥好保障公平公正的作用。

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配合的一个关键所在是两者极强的互补性:政府失灵的地方往往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在官僚主义和公共决策方面;同时,市场失灵的领域却恰恰政府可以发挥优势,比如当面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等问题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协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互补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高效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了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人们应当理智的加以抉择,只有当市场调节出现失灵或者比政府干预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政府干预;只有当政府干预出现低效率或者比市场调节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市场调节。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简单地让市场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些的问题,而是统筹把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协同发力。

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要松绑支持,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现问题。

要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只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判断。

要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政 府与市场关系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政 府与市场关系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与市场关系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政府和市场,犹如经济运行的两只“大手”,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引导资源在不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实现资源的自发配置。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受到利润的驱动增加生产,消费者则会因价格升高而减少需求,最终达到供需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资源自然而然地流向了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领域。

然而,市场并非万能的。

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失灵,比如公共物品的供给、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等。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部门往往缺乏提供的动力,这就需要政府来承担供给责任。

外部性问题,如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成本并未完全由企业承担,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这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行,也需要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和监管来加以解决。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公共投资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倾斜,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那么,政府与市场如何协同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呢?首先,政府要为市场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这包括建立健全产权制度,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打破垄断,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政府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

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要承担起主要责任,提供教育、医疗、环保等公共服务,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思危[摘要]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来,在任何时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要发挥作用,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如果把握好了这个度,就能够实现1+1大于2的结果。

如果政府对市场的干涉过度,那市场就会丧失效率,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个度的把握问题。

[关键词] 政府;市场;依法行政;鼓励竞争;非公有制经济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但是近几年曾出现了一些质疑改革开放的声音。

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认为,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很好地说明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即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我们现在进一步明确是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为此我们要大胆学习国外在市场经济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积累出来好的经验、做法、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方式,并根据国情来加以运用。

在小平同志的推动下,中国有了股市、股份制公司、风险投资和期货市场等等,这一切都是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事物。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_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_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作用和功效,使他们了解中药的神奇并逐步接受中药。

当然,中药企业还要通过广告、公关、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等促销手段,在目标市场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陈喜强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政府职能讨论的一条线索是沿着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进行的。

斯密主张对一切经济活动自由放任,不加干预,完全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安全,也即充当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凯恩斯经济理论则认为,市场是有缺陷的,必须在政府政策干预下才能达到均衡。

因此,政府职能在“守夜人”之外,又增加了宏观调控的职责。

而另一条线索则是沿着有关公共产品的理论进行的,认为社会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自发供给,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因此,目前的理论界,一般认为“守夜人”、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产品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

实际上,政府的职能是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中界定出来的。

二、政府为什么要转变职能政府管理环境的变化是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根本原因。

政府职能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的变化,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对其自身结构和内容不断进行调整、使其发展成新的形态,以期谋取它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也就是说,通过政府职能的调整,使他适应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实现政府以最小的社会代价达到最大的社会福利的理想目标。

但是,实际生活中,政府的职能是一个因变量,受到许多因素的约束,从而使得政府职能的发挥受到影响。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本来政府与市场是一种以分工为纽带的组织协调的关系,但在我国,两者的界线有时显得模糊,出现了相互越位的不协调现象,从而产生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失灵与缺位并存的格局。

比如,在社会保险问题上,政府希望包揽一切,占据了市场机制原本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都是历史和社会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制度下,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不相同的,它们是变化发展的。

下面我将从历史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展、我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以及确立正确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三大部分来阐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历史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展在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认为政府是“恶”的,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政府不应该去管理市场,而是去放纵其自由发展,市场有其极度的自由性,人们认为最好的市场是最自由的市场,政府只是人们财产的守护者。

这时,“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主义理想扎根在人们的观念中。

但随着自由市场的发展,自由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弊端显露,市场失灵的现象陆续发生。

这在历史上的表现为1930年“大萧条时期”,1997年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等等。

在1930年“大萧条时期”时,“罗斯福新政”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由的市场并不是最好的市场,市场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是政府的作用力的大小或作用方式该如何,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政府在市场中到底该发挥怎么样的功能呢?政府怎么样介入,才不会起到反效果呢?凯恩斯认为,政府在市场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其核心应该是对财富积累与分配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往后的市场发展中,政府越位,政府缺位,或者政府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的决策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毕竟政府的决策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存在。

那么政府该不该介入市场呢?这个问题,哈耶克有不同的看法。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表示,政府不应该介入市场的运行,市场应该是自由的,即使市场会发生市场失灵或者金融危机的现象,这只是一个阵痛期,只是市场运行的一个自我调整。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这个阵痛期一过,市场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而政府的介入行为,虽然可以缓解市场的失灵,但这只是把市场里的矛盾延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被压抑矛盾的市场再次失灵,其后果是数倍于前。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国情和发展阶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传 统浓厚而独特,生产力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
长期存在,经济体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
程之中。在这种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阶段中国的市场 经济是极为罕见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它们的规模、结构 、运行方式和体制机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照搬照抄别 国的理论和经验,是行不通的。
产出 利率
Ⅰ: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 制通货膨胀。 Ⅱ: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 止利率过高。 Ⅲ: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Ⅳ: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实例:201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状况概览
美国经济表现为消费疲弱下的无就业增长; 欧洲经济表现为主权债务危机升级和制度性风险循环下的衰 退; 日本经济表现为灾后重建刺激下的温和回暖; 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表现为外需不振内需不足下的增 速放缓。
面对世界性的经济放缓,政策放松几乎成为必然选择,顾
二是一些该管的事情没管好、政府的作用还需要更好地发挥 。如,政府宏观调控的计划性、有效性、权威性有待提高,环境 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市场监管不到位,针对贫富差 距扩大的收入分配调节乏力,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不完善,基本
经济制度不巩固,腐败现象严重等。
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障公平竞争,加强Βιβλιοθήκη 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 裕,弥补市场失灵。
宏观调节
保障民生
计划统筹
市场监管 制度创新 公共服务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pt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pt
❖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 大的利益。
(2)政府的职责作用
保持宏观经济 稳定 加强和优化公 共服务
保障公平竞争
促进共同富裕
(2)政府的职责作用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推动可持续发 展 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与市场相互依存,两者需要互相配合
❖政府和市场各有长短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点论,既要认识到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认识到应当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体系
11 中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过程 1
2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01 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02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
03 坚持党的领导 04 发挥法律的作用
(1)
发挥政府的作 用,深化行政 体制改革,创 新管理方式
4-1 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反对市场万能论(生物意义上的人是不理性的)
❖政府全能论(限制人的积极性)
体系Βιβλιοθήκη 11 中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过程 1
2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为什么应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
• 一方面,政府的活动是通过既定的组织制度即政府制度
来执行的,而政府制度的典型机制是政治程序(含法律 程序),这是一种集体决策机制,该机制能保证的目标 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或利益。也就是追求个体间的公 平,也只有将政府组织的目标定为追求公平,才能实现 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相容性,否则政府作为组织就失去了 存在的必要性。
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史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4、市有自律条例。
5、政府倡导精神文明、爱心工程和慈善事业,扶持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6、市场主体理应秉承“大局观念”自愿出资投入公益事业,并不断发展生产,扩大就业,维护生态平衡。
总而言之,唯有两厢友好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经济,才能富国富民。
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到:
1、市场能解决的事情,政府不的干预。
2、市场难以解决的事情,政府责无旁贷,不得推诿。
3、政府负责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的运作秩序,打击触犯市场规则的行为,甚至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政 府与市场关系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政 府与市场关系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与市场关系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政府与市场关系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首先,我们要明确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各自的角色和优势。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它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市场的作用下,企业和个人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市场信号做出决策,从而使资源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领域。

例如,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这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者投入生产,从而增加该商品的供应;反之,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减少生产,资源也会随之转移。

这种自发的调节机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等。

在这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如国防、治安、公共卫生等。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解决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例如,企业的污染行为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损害,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或者通过征收污染税等方式,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是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垄断、欺诈等,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四是实施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正确处理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处理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论坛正确处理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姚远(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如何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而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只有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需要继续调整和完善。

本文通过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演变过程的梳理,对于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政府与市场1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回顾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我们党不断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并且市场化程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所以,如何让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更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深化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

2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演变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历史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到1980年邓小平提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才明确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由此开始市场机制逐渐发生作用,市场开始成为配置资源的重要补充手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强调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的实质是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经济主体虽然是计划经济,但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补充。

1992年初,邓小平南行时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两者并不是用来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

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市场和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角色。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则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合理的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呢?一、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健全的法制体系是市场经济和政府管理之间的重要桥梁。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约束市场,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而市场则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合法经营,维护自身的权益。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才能保证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稳定运作。

二、强调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政府的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

强调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以有效遏制官员腐败,促进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

政府应更加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和民众需求,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合理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

政府应当积极主导市场公平、透明和竞争的发展,通过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等方式,推动市场规范化建设,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合作的市场环境。

四、平衡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执政关系应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过度倾斜。

政府需要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掌控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监管机制,确保市场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同时,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给予市场自我调节的机会,避免过度干预和引导市场竞争,让市场回归本质,发挥其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功能。

五、建立政企分开的制度政府承担着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任务,但其主要职能应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应当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定位,让市场经济体系更加独立地运行。

政企分离制度的建立可以防止政府行政职能的滥用,营造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市场自我调节和健康发展。

总之,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建立合理、科学、公正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者:李义平王梅梅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6期文_李义平王梅梅政府计划调节和市场自由交换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机制。

充分地发挥这两种机制对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国家、一种经济体制取得良好经济发展绩效的关键因素。

要充分发挥这两种机制的积极作用,必须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再次强调,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历史地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统一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尊重基本的经济规律,又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的客观需要。

一、新形势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提出了新要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调整,我国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已经转向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政府也从偏重运用行政指令直接组织和管理经济活动转向主要运用中长期战略以及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调节经济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卓越成就、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以及今年的战疫成效都充分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府和市场关系符合我国国情,是高效率的,既有效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造力,为我国积累起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又保持了政府强大的组织动员和保障能力,能够团结全国人民同舟共济,迅速有效地集中调动资源应对各种突发风险,还较为有效地控制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生态危机突出等深刻弊端,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越性。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提质增效阶段,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增长动能正在转换,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生产率的提升和自主创新的驱动。

2024福建高考政治试卷及解析

2024福建高考政治试卷及解析

选择题福建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A. 政府应完全主导经济发展B. 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答案)C. 政府应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D. 市场应完全自由,政府不干预下列关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简单植树造林B. 生态文明建设应忽视经济发展(正确答案:D)C. 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D.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关闭所有工厂福建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如何保障农民权益?A. 忽视农民意愿,强行推进项目B.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正确答案)C. 只关注经济效益,不顾农民利益D. 限制农民流动,强制其留在农村下列关于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A.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B. 加强文化创新,推动产业升级C. 忽视市场需求,盲目发展(正确答案)D. 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福建省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A. 限制社会组织发展,减少其影响力B.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正确答案)C. 忽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D. 将社会组织置于政府严格控制之下下列关于福建省教育公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育公平就是所有学生上同一所学校B. 教育公平应关注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均衡发展(正确答案)C. 教育公平就是取消考试,实行平均分配D. 教育公平就是只关注优秀学生的培养福建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A. 经济发展优先,环境保护次之B. 环境保护优先,经济发展为辅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正确答案)D. 为保护环境,应停止所有经济活动下列关于福建省法治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A. 法治建设应保障公民合法权益B. 法治建设应坚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C. 法治建设就是政府制定更多法律(正确答案)D. 法治建设应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福建省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应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A. 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和需求B.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正确答案)C. 将弱势群体排除在社会发展之外D. 让弱势群体自行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思危[摘要]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来,在任何时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要发挥作用,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如果把握好了这个度,就能够实现1+1大于2的结果。

如果政府对市场的干涉过度,那市场就会丧失效率,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个度的把握问题。

[关键词] 政府;市场;依法行政;鼓励竞争;非公有制经济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但是近几年曾出现了一些质疑改革开放的声音。

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认为,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很好地说明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即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我们现在进一步明确是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为此我们要大胆学习国外在市场经济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积累出来好的经验、做法、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方式,并根据国情来加以运用。

在小平同志的推动下,中国有了股市、股份制公司、风险投资和期货市场等等,这一切都是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事物。

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和公正,特别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公平和效率两者结合起来,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在促进经济效率方面的作用,更多地发挥政府在保障公平公正方面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是效率和公平并重。

最近有学者提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没有公平的效率是不稳定的效率,而没有效率的公平是低水平的公平,一定要注意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没有公平的效率是不稳定的效率。

现在社会上的思潮很多,政府推出的政策总是有人反对,甚至有人谩骂。

这实际上就是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种偏激情绪,对政府所有的做法都有人质疑,有人反对,但是这种偏激情绪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注意公平的话,效率是不稳定的,即使想提高效率,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质疑。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牢骚?甚至是一些意见呢?就是由于政府有时在实际问题上对公平公正注意不够,特别是在政府行政、司法等问题上。

由于这个原因,可能会在民众中造成一些情绪。

如果只讲效率,不注重公平,不注重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长久下去会影响社会稳定,这样也就没有效率可言。

但是如果只讲公平,不讲效率,那只能是低水平下的公平。

在文革时期,所谓三大件,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现在这些算什么?改革开放之初,家庭中的三大件是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现在也普及了。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还需要努力提高效率。

我们既要重视收入的公平分配,更要重视财富的创造。

要转变GDP 崇拜为劳动生产率崇拜,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注意公平和效率并重。

二、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回顾政府和市场关系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西方经济学就只讲市场,甚至有人说西方经济学家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这个说法不够全面。

西方最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其中指出,任何社会都是指令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都是既有指令经济又有市场经济,没有百分之百纯粹的市场经济。

事实上,我们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也是这样。

从历史看来,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一直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强调市场作用是经济学的主流,强调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也有斯图亚特提出要重视政府的作用。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大萧条,导致市场万能论破产并出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强调政府的作用,又有些人倾向强调政府万能。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六、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例如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又强调要尊重市场作用,甚至有人说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最近的金融危机以后,西方舆论又转向于要更加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世界银行发表过一份报告,讲如何提高政府有效性的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有效性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

从横向来看,我在1998 年和一些学者共同出过一本书,探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当时我们提出来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例如英国和美国,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管得比较少,基本上没有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第二种模式是莱茵模式,例如德国和法国,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管得稍微多一些,还有一些产业政策,也有一些国有企业;第三种模式是东亚模式,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政府对于市场和企业的管理更多一些。

我国政府的强势比东亚模式国家更强一些,对市场和企业管理得更多一些。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来,在任何时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要发挥作用,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如果把握好了这个度,就能够实现1+1 大于2的结果。

如果政府对市场的干涉过度,那市场就会丧失效率,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市场的力量不是靠政府一个命令就能抑制的,如果政府宣布了某个目标但又没有做到,政府的公信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个度的把握问题。

三、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现在有学者提出要建设善治政府,也就是善于治理的政府。

我认为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口号已经提出相当长时间了,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从有法可依的角度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角度看来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依法治国首先就要依法治官,也就是官员要依法行政,如果官员不能依法行政,那还谈什么依法治国?!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先就要求政府守法,不能够以政府官员的意志来代替法律。

下面流传一句俏皮话:“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文件不如领导批示,领导批示不如领导口头指示”。

在某些地方可能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果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首先就要求全体官员一定要守法。

(二)政府官员要讲理政府官员不能不讲理,这个讲理有两个方面:1.要改革审批制。

关于审批制也有一句俏皮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后来有人加了一个横批,“不服不行”,还有人加了一个备注,“说你行的人要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还到哪儿讲理去?当然,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审批制还是必要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审批事项过多,审批过程不透明。

克强总理宣布本届政府要大幅减少审批事项,但做起来很不容易。

因为审批背后往往藏着部门利益,真正与部门利益攸关的审批事项,想让部门主动放弃是不容易的。

要改革审批制,不但要取消一大批审批事项,而且要把一些审批事项改成核准制或者备案制。

所谓核准制就是公布条件,有关人员来申请,申请以后在一定时间内主管部门要给予答复,并说明不核准的理由。

如果对核准结果不满意,申请人还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

备案制则是由主管部门公布条件,申请人按程序备案即可,将来如果出问题再查处。

用核准制和备案制来代替审批制,这是人大在立法过程中再三讨论的问题。

凡是可以交给市场处理的事情,凡是可以交给社会组织例如行业协会等处理的事情,政府就不要多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审批事项。

2.不能因领导更换而改变原来的承诺。

我听说,有一个城市引进台商投资,原来的书记说按照现有的城市规划,先发展城市东部,让台商在东边建一个大购物中心。

等台商投资并建成后,书记换了。

新任书记认为原来的规划不行,应该先发展西部。

这样大量的人聚集到西部,东部这个购物中心人气大减,以致亏损。

这种情况可能还不是个别的。

(三)政府办事要提高效率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综合处理问题,二是要注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我是中国智慧城市论坛的主席,到各地看过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给我展示的大部分都是电子政务,有的地方确实搞得不错。

但是电子政务的目的不仅仅是用电脑来代替一些公文处理等事务性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支持政府决策。

所以电子政务不但要有数据库,还要有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有比较友好的人机界面,才真正能够支持政府决策。

知识库的重要性,就在于能把过去处理问题的案例都变成知识储存起来。

政府一届一届地更换,过去处理问题的经验都藏在工作人员的脑子里,没有传下来,而过去的经验对今后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如法官在断案时既要讲律又要讲例,法律条文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具体情况,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援引案例。

因此政府需要把过去的经验化为知识储存起来,在处理有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参考。

电子政务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搞花架子,领导也不要嫌麻烦而不去使用。

曾经有这样一个单位,推行电子政务花了不少钱,搞了一套系统,最后领导觉得用起来不方便,就将系统闲置在那里,造成浪费。

(四)政府要加强政策研究政策研究非常重要,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任何政策都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制定的。

政府出台一个政策,大家都说它好,但是往往没想它的负面作用。

今天的一个好政策过了若干时间以后,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反而可能成为一个阻碍发展的政策。

我们确实要加强政策研究,而且政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利弊权衡,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代价和效益的平衡分析。

例如2008年底我国启动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根据我的研究,如果当时不出台这个刺激计划,我国2009 年的增长率就会下降到 2.4%,肯定会造成严重的就业等社会问题。

由于这一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实现了了9.2% 的经济增长,由此说明这一刺激计划是必要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确定中央政府共投资11800 亿,2008 年1800亿,2009年5000亿,2010 年5000亿,以拉动地方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