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多基因序列比较分析海南橡胶树炭疽病菌遗传种群
多基因序列比较分析海南橡胶树炭疽病菌遗传种群林春花;董瑛;刘文波;缪卫国;郑服丛【摘要】橡胶树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已知病原菌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它们是复合种群,群下种类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ITS、GAPDH、CHS-1和ACT基因的部分序列,对来自海南省橡胶树不同植胶地点的16株炭疽菌,进行基因谱系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单基因部分序列和4基因拼接序列都能将供试菌株分为两大类群:胶孢炭疽菌复合群和尖孢炭疽菌复合群.其中,来自于儋州HN06、乐东志仲HN02和保亭大本HN16的3个菌株聚类于尖孢炭疽菌复合群,其余13个菌株聚类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群.4基因拼接序列分析还可以看出,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下参试的9个菌株都属于分支Musae Clade.但是采用单基因或4基因拼接序列均不能将海南橡胶炭疽菌鉴定到复合群下的具体种.【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9页(P943-951)【关键词】橡胶树;炭疽病菌;多基因序列分析法;遗传多态性【作者】林春花;董瑛;刘文波;缪卫国;郑服丛【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7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6.05.015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真菌引起的炭疽病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较重的植物病害[1]。
海南橡胶树丛枝茵根真菌调查
橡胶 生产 基地 。本研 究对海 南省 1 个 市/ 的 2 个 橡胶 树 种植 园进 行 A 1 县 1 MF资源 调查 ,旨在 为探 索 A MF
在橡胶树 上的应用 提供初步 的理论依 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土 样 采 集 .
2 0 年 8月 至 2 0 08 0 9年 6月 共分 三次采 样 ,在海 南省 屯 昌南 吕农场 、昌江红林 农 场 、五指 山什运 乡 、
五 指 山毛 阳 、东方 大 田农 场 、东方 广坝 农场 、文 昌青 头 山村 、万 宁 三更 罗 、万 宁东 兴农 场 、琼 海 塔 洋 、 琼 中长征农 场 、乐 中农 场 、白沙 龙江农 场 、乐东 山荣 农场 、儋 州西 华农 场 、儋 州 西联 农场 、儋州 两 院试 验场大 丁队 、儋 州两 院试验 场场部 各采集 土样一 份 ,儋 州 两院试验 场二 队 、三队 、四 队各 采集 土样二 份 。 土壤采 集采用 五点 随机取 样 法 ,每 个橡 胶树 种植地 共取 25k . g土壤 ,风 干后 于阴 凉处保 存 备用 :根 样 随 机 选择 带有根 尖 的侧 根 ,剪成 2 3c 小段 ,放人 F A 固定 液 ( ~ m A 福尔 马 林 5m ,冰 醋 酸 5mL 0 L ,7 %酒精 9 L 0m ,用时稀 释 l ) 固定 ,每个样点取 5个根段 .共计 10个根 段 。 倍 中 2
海南 省地处北 纬 l o0~ O 1 8 1 2 。0 ,东经 1 83 l 3 .属 热带 气候类 型 。橡 胶 树是 海南 重要 的经 济 0 o7~ l0 o 作物 ,其植胶 面积 已达 4 3万 h 以上 .年 干胶产 量 占全 国天 然橡胶 总产 量 的近二分 之一 ,是我 国重要 的 mz
海南儋州橡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
海南儋州橡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兰国玉;王纪坤;吴志祥;谢贵水【摘要】In 1980,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50 hm2 plots were built in the tropical forest of Barro Colo-rado Island in Panama by 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According to th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an ar-ea of 1 hm2 rubber forest was selected as dynamic monitoring plot to analyz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Danzhou,Hainan in 2012.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re were 183 species,belonging to 155 genera and 69 families in the 1 hm2 rubber forest plot.There were five dominant families (having more spe-cies),i.e.Rubiaceae,Euphorbiaceae,Gramineae,Asteraceae and pared with tropic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rubber forest showed more diversity and high cover of herb species.(2)Community structure of rubber forest was very simple,only including three layers:tree laye,shrub layer and herb layer.Rubber forest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tropical forests in that there were only one canopy layer,less species in the shrub layer,and less epiphytes,parasitic species,but there were more species in the herb layer.(3 )Microphyllous and Mesophyl-lous leaves accounted 75.9% of total species.Single leaf (75.6%),entire leaves(65.0%),papery leaf (61.2%)dominated the rubber forest.The leaf size,leaf type and leaf texture of rubber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ropical forests in Hainan and Xishuangbanna.The percentage of leatheryleaf,entire leaf and microphyllous leaf was low,but the percentage ofpapery leaves,non-entire leaves and mesophyllous leaves and macrophyllous leaves was relative higher,which was reflecting the moist and tropical nature of the rubber forest in Hainan.%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1980年在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地区建立50 hm2样地的技术规范,2012年在海南儋州橡胶林中建立1 hm2动态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植被的野外调查,研究橡胶林的植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海南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海南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作者:孙树晴康立兰国玉陈伟杨川吴志祥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10期摘要:【目的】研究热带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其生物量,为海南地区橡胶林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在海南地区分别选取5个橡胶林(儋州、琼中、乐东、万宁和海口)和5个热带雨林(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鹦哥岭)的样地,每个样地选择13个取样点,旱季和雨季总计260个样本,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采用稀释平板分析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特征及其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结果】比较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二者仅pH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他理化性质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
各样地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差异,鹦哥岭与其他样地pH差异显著;儋州与琼中、海口与吊罗山的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儋州与五指山,琼中与乐东,吊罗山与鹦哥岭的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乐东与霸王岭、琼中与尖峰岭的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样地的土壤全磷、全钾和全氮含量差异显著。
样地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占微生物总量为95.46%~97.60%;在细菌和真菌数量上为热带雨林>橡胶林;放线菌数量上橡胶林>热带雨林。
可见,橡胶林与热带雨林三大微生物类群差异均显著。
土壤微生物总量上热带雨林>橡胶林;橡胶林各样地中微生物总量排序为乐东>琼中>儋州>万宁>海口,热带雨林各样地中微生物总量排序为鹦哥岭>霸王岭>吊罗山>尖峰岭>五指山。
橡胶林和热带雨林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旱季到雨季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大。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细菌和真菌与pH无显著相关性,放线菌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和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仅放线菌数量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
海南橡胶树丛枝菌根真菌调查
海南橡胶树丛枝菌根真菌调查
高秀兵;李增平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10(031)010
【摘要】从海南11个市/县的21个橡胶种植园采集的24份橡胶根际土样中,初步鉴定出分属于5个属的31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有16种,已确定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0种,已确定5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2种,已确定种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 1种,为确定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2种,已确定1种.对13种已确定种进行了形态描述.结果表明球囊霉属Glomus是海南橡胶树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分离频率最高属,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是分离频率最高种.
【总页数】7页(P1806-1812)
【作者】高秀兵;李增平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44;S794.1
【相关文献】
1.海南省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J], 李晓娜;李增平;郑服丛;王超;杨明强
2.海南香大蕉丛枝菌根真菌研究 [J], 李岚岚;李增平
3.海南八门湾红树林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 [J], 张伟;陈熠;李增平
4.野生蒜头果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调查研究 [J], 卯吉华;贾代顺;景跃波;陈福;李荣波;耿云芬
5.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调查 [J], 罗炘武;张晓楠;钟才荣;严廷良;刘煜;许天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橡胶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海南橡胶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王纪坤;兰国玉;陈帮乾;谢贵水【摘要】[目的]调查海南橡胶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为林下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查询、标本采集与鉴定的方法,对海南橡胶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种类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海南橡胶林林下有药用植物102科288属415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药用蕨类植物11科14属20种,药用被子植物90科273属394种;药用植物中全株可以入药的植物有331种,占79.8%,清热药种类最多,达到163种,占总数的39.3%.[结论]海南橡胶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林药一体化的种植模式,加大林下药用植物开发力度,促进南药产业发展.【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44)003【总页数】6页(P391-396)【关键词】橡胶林;药用植物;调查;利用;海南【作者】王纪坤;兰国玉;陈帮乾;谢贵水【作者单位】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0 引言【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天然橡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橡胶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全国橡胶种植面积达104万ha(刘锐金和莫业勇,2012)。
橡胶林生态系统是以橡胶树为建群种,林下自生或是人工间种灌木、草本植物所形成的乔草、乔灌草群落生态系统。
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对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调查了此地区的植物资源情况,包括海南岛橡胶林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以及植物种类等。
其次,使用实地调查方法,调查了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生活状态。
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关键词: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调查;分析正文:一、研究背景海南岛是中国最南端的大岛,也是热带海岸线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南海和印度洋之间。
海南岛上有多种不同的植物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橡胶林。
海南岛的橡胶林分布面积约占全岛的8%,它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岛上的东和西南地区。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使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文献资料调查包括海南岛橡胶林地理位置、土壤性质以及种类等,实地调查主要对植物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生活状态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 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岛上的东和西南地区,其中植物种类较多,包括大叶黄杉、榕树、厚革豆、马尾松和桂花等。
2. 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地理分布较为散布,其植物种类多样,树龄和株型等差异也较大,尤其是相对较大的树木。
3. 调查发现,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状况仍然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树干受压迫、树木被采伐等。
四、分析和结论本研究对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原有植物资源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适当的防止和控制措施;其次,通过科学的人工繁殖技术,促进植物资源的更新和增殖;最后,加强对橡胶林植物资源的研究,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介绍了海南岛橡胶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原有植物资源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为了保护和管理这一资源,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应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适当的防止和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处理不同类型的环境和植物生态问题;其次,通过科学的人工繁殖技术,促进植物资源的更新和增殖;再次,建立相应的经济制度,引导和改善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及人类的活动与植物资源的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加强对橡胶林植物资源的研究,研究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森林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南橡胶树白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海南橡胶树白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作者:曹学仁车海彦罗大全来源:《植物保护》2019年第02期摘要白粉病是海南橡胶树上发生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为了明确海南橡胶树白粉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本研究对海南7个市(县)的橡胶树白粉菌的ITS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95个病菌样品可推导出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包含样品数为88个,且在7个市(县)均有分布;三亚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
总体和各地理群体的中性检验结果显示,群体扩张遵循中性进化,群体大小保持相对稳定。
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三亚种群与白沙、儋州、海口和琼中等四市(县)种群的遗传分化较大。
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占总变异的89.66%。
因此海南橡胶树白粉茵菌株间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整体遗传多样性偏低。
关键词橡胶树白粉病;橡胶树粉孢;ITS序列;群体遗传结构中图分类号:S 435.7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88/j.zwbh.2018187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113万hm2,其中海南和云南的種植面积占全国的95%以上。
由专性寄生的橡胶树粉孢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的白粉病是我国橡胶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也是最受海南和云南两地胶农关注的生物灾害。
病原菌只侵染橡胶树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因此病害主要流行于橡胶树大量抽嫩叶的春季。
该病在中国于1951年在海南发现,1959年病害在海南第一次大流行,自此以后,每年均有发生,而且重病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病害发生严重时可导致产胶量减少30%~45%。
2.4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及聚类分析采用MEGA 6.0计算了7个群体问的Nei’s遗传距离(表4),并基于该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树(图1),结果发现海口、琼中、儋州和白沙种群由于均只存在同一种单倍型,首先聚在一起,随后与琼海种群聚为一支,再与乐东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三亚群体聚为一支;表明三亚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远,其次为乐东。
七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七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1. 研究背景
中国南海是一个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带生态系统,其中红树林是其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由树木和水中植物构成的,而在这些植物周围的泥泞区域则是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的家园。
其中的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在药物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从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发现并研究生物活性化合物是很有意义的。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发现并研究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寻求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验证其药用价值。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中筛选出七种代表性的真菌,并分离其次级代谢产物。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接着,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其药用价值和潜在的用途。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发现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此外,该研究还可增加对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加强人们对南海生态系统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5. 研究进展和计划
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筛选出代表性的七种内生真菌,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和鉴定。
未来的研究计划将继续对这些代谢产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试验,以验证其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同时,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更全面地调查和研究,以完善对其的认识。
海南省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海南省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李晓娜;李增平;郑服丛;王超;杨明强【摘要】从海南省10个县市的15个不同地点采集橡胶树RRIM600品系的叶、枝、果、根等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内生真菌507株,415株能够产生孢子,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18个属,23个种,其中丝孢纲真菌9个属,10个种;腔孢纲真菌6个属,9个种;子囊菌门真菌3个属,4个种。
初步研究表明:在所研究不同地区的橡胶树中,穗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均有分布。
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定殖率为17%~100%,分离率为0.42~0.97。
不同地点橡胶树中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对橡胶树中内生真菌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A total of 507 endophytic fungi st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leaves, branches, fruits, and roots of rubber tree clone RRIM600 from 15 sample places in 10 cities and counties in Hainan Province. Among them, 415 strains can produce spores.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415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into 18 genera, 23 species. 9 genera, 10 species belonged to Hyphomycetes, 6 genera, 9 species belonged to Coelomycetes, and 3 genera, 4 species belonged to Ascomycetes. Preliminary studies indicate that Nigrospora oryzae, Nodulisporium sylviform and Colletotrichum sp. were distributed in rubber trees from different sample places. The endophytic fungal colonization rates in the rubber tree from 15 different locations were ranged from 17% to 100%, and the isolation rates from 0.42 to 0.97, respectively. Similarity comparison of endophytic fungi community compositions in rubber tree atdifferent locations suggeste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in rubber tree.【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63-66,89)【关键词】内生真菌;橡胶树;不同地点;多样性【作者】李晓娜;李增平;郑服丛;王超;杨明强【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所海南海口 571101;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甘肃五谷种业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省金园种苗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1;S646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自然界微生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理代谢调控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某些植物内生真菌的存在还使植物避免或减轻病原真菌的侵染危害,增强宿主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1]。
橡胶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初探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a. En i n n n ln r tcin Isi t CAT 1 ( vr me ta d Pa tPo e t n tue, o o t AS; y La o ao y o ntr g a d Co t l f Ke b rtr fMo i i n nr on oo
Ab t ac : ry s v n io ae r e r t d fom if rntts u f m au e u be fe tits f c s r t Fo t e e s l ts we e s pa ae r d fe e is so t r d r b r a rsrc ura e t se lz t n. t r ia i The a o n s a d s e is o n o h i a tra i bb r d m o sr td a de r a i g te d i o m u t n p ce fe d p yt b c e n r c i u e e n tae c e sn r n i h is e r m o ,n lr s e e, a k , e i l lm i a a d f i. r n s or a sio a a d Co l — n te t u s fo r ot i fo e c nc b r p to e,a n n r t Co y e p a c s ic l s u n le t rc u g o o po i i e s l td fo bb r we e us d a n i ai e p t og n n wo sr i s w i oti h m l e s ro d sio ae m r r u e r e s i d c tv ah e s a d t ta n t h r l t e y sr n a tm ir b a e f c we e c e n d.Th c l n fgu e bs r to c a a t rsi of ea i l to g n i c o i l fe t v r s r e e e o o y i r o e vai n, h r ce t i c ph so o ia nd b o h m ia n e u n e a a y i f1 D NA ho d t e t tansw e e Ba ils y i l g c la i c e c la d s q e c n l sso 6S r s we wo sr i r c l h u
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王纪坤;兰国玉;吴志祥;谢贵水【摘要】Tropical rubber fores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Hainan Island,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egetation in Hainan Island. Obtaining the survey of plant resources under rubber fi)rests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ecosystem of the rubber forests. How to develop and utilize of plant resource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increasing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Hainan Provi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veling island of Hainan. In this paper,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s of understory plant species in rubber forests in Hainan Island were smwived and class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under the rubber forests are considerably rich. There are 472 species, including 382 medicinal plants, 40 forages, 35 fiber plants, 22 edible plants, 13 ornamental plants and 7 Hai:aan endemic species. In 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Hainan Island rubber fores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Hainan Provinc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deve]ioping intercropping agroforestry, medicinal industry, flowers industry, tourism souvenirs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
西双版纳与海南橡胶林根际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西双版纳与海南橡胶林根际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杜昊楠;魏亚情;全飞;陈伟;兰国玉;吴志祥【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22(51)1【摘要】微生物在推动营养物质在土壤的生物化学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植物病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西双版纳地区和海南地区橡胶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对多样性格局特征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在西双版纳地区和海南地区分别选取3个地区橡胶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根际细菌的组成多样性和大尺度地理分布格局。
结果显示:橡胶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在大尺度地理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PCoA分析西双版纳与海南的地理位置因素对组间差异的解释度为18.15%,Venn图显示163属是西双版纳植胶区特有的,占所有菌属种类的16.86%。
Shannon指数西双版纳植胶地区显著高于海南植胶区。
西双版纳地区根际独有属的比例较高。
土壤有机质(SOM)、全磷(TP)、全钾(TK)是显著影响根际细菌群落大尺度地理分布最主要因子。
【总页数】7页(P77-83)【作者】杜昊楠;魏亚情;全飞;陈伟;兰国玉;吴志祥【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3【相关文献】1.Cd胁迫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2.蒙古沙冬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相关性研究3.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非根际及根内细菌群落多样性4.共代谢作用下芦苇根际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5.石油污染对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7月Jul.2019第39卷第7期Vol.39,No.7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①徐龙1,2)②谭德冠2)②张家明1,2)③(1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59;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摘要植物内生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抗非生物逆境、抗植物病虫害等功能,在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橡胶树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藻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它们的多样性和功能,并展望了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对促进橡胶树内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橡胶树;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内生藻中图分类号S432.2+3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7.008Advances of Endophy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Hevea brasiliensisXU Long 1,2)TAN Deguan 2)ZHANG Jiaming 1,2)(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59;2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Crop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Haikou,Hainan 571101)Abstract Endophytic organisms in plant have the functions of promoting plant growth,resisting abiotic stress,and antagonizi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and offer a high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research progresses in endophytic fungi,bacteria and algae in Hevea brasiliensis were reviewed,including their diversity and functions.The application pespectives of these endphytes were discussed.Keywords Hevea brasiliensis ;endophytic fungi ;endophytic bacteria ;endophytic algae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是热带地区高大乔木,又名巴西橡胶树或三叶橡胶树,属于大戟科橡胶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海南橡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
海南橡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耿建梅;温德才;杨琴;秦绪辉【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36)031【摘要】[目的]了解植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促进橡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采集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橡胶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橡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均呈细菌>放线菌>真菌的顺序分布,细菌所占比例大多在90.00%以上,甚至还有高达99.80%.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均以砂页岩母质土壤中最多,但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所占总菌数的比例相近.种植RRIM600橡胶树土壤中的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都比种植PR107的多,尤其细菌数是PR107的2倍多,但各自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所占总菌数的比例相近.由于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即使植胶时间一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也很大.【总页数】3页(P13731-13732,13799)【作者】耿建梅;温德才;杨琴;秦绪辉【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相关文献】1.地形与橡胶园风害的关系——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对海南橡胶园风害的调查 [J], 陈纪航;陶忠良;邱育毅;祁栋灵2.海南海岸青皮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特征 [J], 王贵;赵骥民;郝清玉;严廷良;覃青青;黄良春;蒲思杏;刘青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胡忠学4.竹荪间作对橡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与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刘敏;张广宇;张永北;李智全;冀春花5.黄芩种植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J], 彭晓邦;秦绍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橡胶园灵芝属真菌分类研究
海南橡胶园灵芝属真菌分类研究秦凡文;李增平;符儒民;牟燕【摘要】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通过对采自海南省儋州、文昌、澄迈、五指山、白沙、三亚、东方、临高、定安、琼中、陵水等11个市、县的中、老龄橡胶树林段及其防护林的病、死树及树桩上的灵芝属真菌标本180余份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灵芝属真菌17种,分别为白边树舌(Ganoderma albornartginatm)、层叠灵芝(G.lobatum)、长管灵芝(G.annulare)、黄边灵芝(G.luteomarginatum)、灵芝(G.lucidum)、南方树舌灵芝(G.australe)、热带灵芝(G.tropicum)、唐氏灵芝(G.donkii)、橡胶灵芝(G.pseudoferreum)、有柄树舌灵芝(G.gibbosm)、树舌灵芝(G.applanatum)、菲律宾灵芝(G.philippii)、褐灵芝(G.brownii)、薄盖灵芝(G.capense)、马蹄状灵芝(G.ungulatum)、吊罗山灵芝(G.diaoluoshanense)和无柄灵芝(G.resinaceum).其中橡胶灵芝和菲律宾灵芝为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的重要病原菌,热带灵芝(G.tropicum)、薄盖灵芝(G.capense)为引起台湾相思、木麻黄、桉树等防护林树木枯死的重要病原菌.【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4(035)009【总页数】9页(P1816-1824)【关键词】海南;橡胶树;防护林;灵芝属;真菌【作者】秦凡文;李增平;符儒民;牟燕【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海南省万宁市东澳镇农业服务中心,海南万宁5715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9.026灵芝属(Ganoderma)真菌均为木腐真菌,其中有些种是重要的药用真菌,有少数种类则是引起树木枯死或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由橡胶灵芝(G. pseudoferreum)引起的橡胶树红根病是橡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分布广,为害重,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1].Wakefield于1918年将采自马来西亚的橡胶树红根病的灵芝属病原菌鉴定为菲律宾灵芝(G. philippii),并建立模式种[2].Corner[3]1931年鉴定引起马来西亚橡胶树红根病的病原是G.pseudoferreum (wakef.)Over.et Steinm,Steyaert[4]在1972年经过比较将G.pseudoferreum作为G.philippii的同物异名.在中国国内,赵继鼎[5]在1989年编写的《中国灵芝新编》中,报道海南灵芝属真菌有54种,钟金霞[6]、李碧英[7]等研究认为海南岛灵芝有76种,均把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定为G.philippii(Bres.et.Henu) Bres.;丁雄飞[8]1995年对采自云南病死橡胶树树桩上的130号灵芝属真菌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共鉴定出6个种,其中包括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的病原灵芝G.philippii;张运强等[9-10]分别在1997、2000年报道在海南的新进、新垦、南林、中坤和儋州等地采集橡胶树红根病原为G.pseudoferrreum,而采自琼中加钗农场的标本不是G.pseudoferrreum,可能是另一个种.海南作为国内的第一大天胶生产地区[11],有一百多年的种植历史,地形地势复杂,气候条件湿热,适宜灵芝属真菌的生长,进一步研究海南橡胶树园灵芝属真菌资源,可为进一步发展胶园药用灵芝种植提供菌种材料;同时,确定病原灵芝的种类,明确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的病原灵芝是否存在2个以上的种十分有必要,可为生产防治橡胶树红根病及灵芝属真菌所致的木腐菌病害提供参考.1.1 样品采集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于海南省儋州、文昌、澄迈、五指山、白沙、三亚、东方、昌江、临高、定安、万宁、琼中、保亭、海口等18个市、县中、老龄橡胶树林段及其防护林的病、死树及树桩上随机调查采集灵芝属真菌担子果标本180余份.样本采回后及时分离、纯化;担子果经35℃烘干保存.1.2 种类鉴定采回的担子果记录其子实体长度、宽度、厚度、形状、颜色等形态指标,同时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测量子实体的菌丝、担孢子的形态特征并测量其大小,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及吴兴亮等的《中国灵芝图鉴》、应建浙等的《中国药用真菌图鉴》、赵继鼎的《中国灵芝新编》、卯晓岚的《中国大型真菌》及戴玉成的《中国林木病原腐朽菌图志》等资料对所采标本进行种类鉴定[12-16].通过对海南18个县市橡胶林段的调查、采样,其中有7个市县未采到灵芝属样本,对从其余11个市县采集到的180份灵芝属真菌样本进行初步鉴定,共确定灵芝属真菌17种,分别为白边树舌(Ganoderma albornartginatm)、层叠灵芝(G.lobatum)、长管灵芝(G.annulare)、黄边灵芝(G.luteomarginatum)、灵芝(G.lucidum)、南方树舌灵芝(G.australe)、热带灵芝(G.tropicum)、唐氏灵芝(G.donkii)、橡胶灵芝(G.pseudoferreum)、有柄树舌灵芝(G.gibbosm)、菲律宾灵芝(G.philippii)、褐灵芝(G.brownii)、薄盖灵芝(G.capense)、树舌灵芝(G.applanatum)、马蹄状灵芝(G.ungulatum)、吊罗山灵芝(G.diaoluoshanense)和无柄灵芝(G.resinaceum)(见表1).在所鉴定出的17种灵芝中,生长于橡胶树上的有15种,在胶园防护林上生长的有8种.其中橡胶灵芝(G.pseudoferreum)和菲律宾灵芝(G.philippii)是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的重要病原菌.薄盖灵芝(G. capense)是引起木麻黄、桉树等防林树木枯死的重要病原菌.3.1 层叠灵芝Ganoderma lobatum(Schwein.)G.F. Atk,1908(附图1)担子果多年生,木质,无柄,具柄基.菌盖多层叠加呈半圆形,大小16 cmX11.2 cm,厚1.78~ 5.25 cm;表面黑褐色,无漆样光泽,有同心环沟,边缘钝;菌肉厚0.2~0.4cm;菌管单层,厚0.2~0.5cm,管口圆形,每毫米4~6个.骨架菌丝淡黄褐色,宽4~5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无色,宽2~5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4.9~7.8 μmX6.1~10.5 μm,表面具小刺,顶端平截,内壁褐色.标本号:儋州为NO.LY68、NO.LY701006,NO. NC701007,NO.XP701008、NO.XP701051、NO. DJ20130701064;文昌为NO.QL20130701051、NO.QL 201307010 52、NO.QL 20130701053、NO.QL 20130701054;澄迈为NO.QT20130701105、NO.QT20130701106、NO. QT20130701107、NO.QT20130701108;定安为NO.LM86、NO. LM87、NO.LM127、NO.LM132、NO.LM133.层叠灵芝在灵芝科比较容易鉴别,子实体层状加厚,一般无柄,侧生于树桩或死树头上.此种在调查中发现儋州,澄迈,文昌居多.儋州地区在橡胶树和胶园防护林的桉树上发现,澄迈和文昌只在橡胶树上发现,定安则发现于橡胶园防护林的苦楝树上.3.2 长管灵芝Ganoderma annulare(Fr.)Gilb.,1961 (附图2)担子果一年生,木栓质,无柄,具侧生柄基.菌盖半圆形,17 cmX24.5 cm,厚0.83 cm;表面灰褐色,无漆样光泽,有同心环沟;边缘钝,白色或灰白色.菌肉的黑色壳质层厚0.5~0.8 cm,菌管表层灰白色,单层,厚0.75~1.65 cm,管口圆形,每毫米4~6个.骨架菌丝黄褐色,宽5.0~7.4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无色,宽2.4~4.8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4.0~7.2 μmX7.3~8.6 μm,表面具小刺,顶端平截,内壁褐色.标本号:儋州为NO.CP66、NO.CP67、NO.CP69、NO. 20130701076,NO.LY87;临高为NO.JL122.长管灵芝的子实体多层,与层叠灵芝的区别在于不是层叠状加厚,而是覆瓦状加厚且加厚不象层叠灵芝那样密实,纵切可见菌管层几乎占据子实层的大部分.在儋州发现于橡胶树和防护林的印度紫檀上,临高地区在防护林的桉树上有发现.3.3 灵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Fr.)P.Karst, 1881(附图3)担子果一年生,木栓质,有侧生菌柄,长8.2 cm,粗2.3~4.0 cm.菌盖半圆形,15.34 cmX11.25 cm,厚0.5~3.3 cm;表面红褐色,有漆样光泽,有同心环沟,边缘稍钝;菌肉厚0.4~0.8 cm,菌管厚0.4~ 0.9 cm,管口圆形,每毫米4~6个.骨架菌丝淡黄褐色,宽4~5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无色,宽2~5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4.9~7.8 μmX6.1~10.5 μm,表面具小刺,顶端平截,内壁褐色.标本号:儋州为NO.XP65,NO.NCNC701044.由于该种的外观特征和药理疗效已经深入人心,红色的子实体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胶农在打理胶园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而易被采摘.我们调查时只在儋州地区橡胶树桩上发现隐藏在杂草中的2个样本,个头较小.3.4 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e(Fr.)Pat,1889 (附图4)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木质,无柄或具柄基.菌盖半圆形,表面黑褐色,多个菌盖生长后易连接在一起,大小10~13 cmX12~15 cm,厚1.2~ 5.25 cm,无漆样光泽,有同心环带部分菌盖龟裂;边缘钝,浅褐色至白色;菌肉褐色,厚0.5~2.0 cm,有黑色壳质层;菌管褐色,单层,厚0.5~0.9 cm,管口圆形,每毫米4~6个,孔面灰白色.骨架菌丝淡黄褐色,宽5.4~7.7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透明,宽2.0~5.7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6.1~9.9 μmX4.3~7.2 μm,表面具小刺,顶端平截,内壁褐色.标本号:儋州为NO.DJ55、NO.HQ58、NO.LY62、NO.LY63、NO.XP64、NO.ST74、NO.LY20130701009、NO.LY20130701010、NO.NC20130701011、NO.NC20130701012、NO.NC20130701013、NO.LY20130701043、NO.9D20130701074、NO.2D20130701075、NO.DJ20130701118;文昌为NO.WC20130701100、NO.WC20130701101、NO. WC20130701102;澄迈为NO.ST74;琼中为NO.JC 20130701083、NO.JC 20130701109、NO.JC 20130701110、NO.JC 20130701111、NO.JC 20130701112、NO.JC 20130701113、NO.JC 20130701114、NO.JC 20130701115、NO.JC 20130701116;三亚为NO.GLW142;定安为NO.LM 20130701096.南方灵芝在海南较常见,由于与树舌灵芝G. applanatum外观相近,在鉴定过程中容易混淆,区别在于南方灵芝的子实体菌肉层有黑色壳质层,而树舌灵芝没有.调查发现澄迈、儋州、琼中、文昌、三亚、定安均有分布.在澄迈、儋州、文昌、三亚只是在橡胶树上有发现,琼中则在橡胶树和防护林的苦楝树上有发现,而定安只发现于防护林的苦楝树上.3.5 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 1910(附图5)担子果一年生,木栓质,有侧生菌柄,菌柄长25~30 cm,粗2.4~4.8 cm.菌盖半圆形,表面红褐色,大小8.5~21 cmX9.5~12.5 cm厚0.8~1.1 cm,具漆样光泽,有同心环沟,边缘稍钝,淡黄色至白色;菌肉厚0.5~0.8 cm;菌管厚0.4~0.5 cm,管口圆形;每毫米4~6个.骨架菌丝淡黄褐色,宽3.1~5.4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透明,宽1.9~3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4.2~7.5 μmX6.0~10.2 μm,顶端平截,内壁褐色,表面具小刺.标本号:儋州为NO.HY77、NO.HY76、NO.HY75、NO.LY 701082、NO.HYD78、NO.DJ701083;NO.LY 20130701119、NO.LY 20130701120、NO.LY 20130701121、NO.DJ 20130701122、NO.DJ 20130701123、NO.DJ 20130701124;文昌为NO. BMW20130701103;琼中为NO.XJ 20130701087;东方为NO. DT20130701084.热带灵芝在海南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台湾相思树上生长较多,是危害台湾相思树造成其死亡的重要病原菌.此种与灵芝G.lucidum外观相近,区别在于热带灵芝的成熟子实体一般没有菌柄,只在长成过程中缺乏阳光时才会形成菌柄,且形成的菌柄与G.lucidum的原生菌柄不同.在橡胶树树桩上的烂洞中可形成长25~30 cm的粗壮菌柄.此次调查中主要发现于儋州、文昌、东方.3.6 唐氏灵芝Ganoderma donkii Steyaert,1972 (附图6)担子果一年生,木栓质,无柄.菌盖半圆形,表面灰褐色,大小18.3 cmX12 cm厚0.67~3 cm,无漆样光泽,有同心环沟;边缘圆钝,白色或灰白色;菌肉有黑色壳质层,厚0.5~1.6 cm;菌管表层灰白色,单层,厚0.75~1.2 cm;管口圆形,每毫米4~5个.骨架菌丝黄褐色,宽4.8~7.1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透明,宽3.4~7.8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6.4~8.4 μmX4.5~6 μm,顶端平截,内壁褐色,表面具小刺.标本号:儋州为NO.LY61、NO.DJD72、NO. XPPDD85.唐氏灵芝在海南岛发现较少,仅在儋州地区橡胶树桩上发现.3.7 橡胶灵芝Ganoderma pseudoferreum(Bres& Henn)Bres,1932(附图7)担子果一年生或两年生,木栓质,无柄.多个菌盖复生呈扇形,基部相连呈覆瓦状,大小22 cmX 42 cm,厚0.25~2.7 cm,表面灰褐色或土褐色,无漆样光泽,有较宽的同心环纹;边缘钝,白色;菌肉有黑色壳质层,厚0.7~1.5 cm,菌管表层白色,单层,厚0.3~1.9 cm,菌管层不发育或发育不明显,解剖发现有的担子果菌管层的管口虽呈白色,但无成熟担孢子.骨架菌丝淡黄褐色,宽6.2~7.3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透明,2.5~5.5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4.7~5.3 μmX6.3~7.7 μm,顶端平截,透明.标本号:儋州为NO.DS57、NO.DS59、NO.LY60、NO.XP70、NO.XP71、NO.DJ80、NO.XP83、NO.XP84、NO. NC20130701045、NO.XP20130701046、NO.NC20130701047、NO.20130701057、NO.DJ20130701058、NO.DJ20130701059、NO.DJ20130701060、NO.XP20130701061、NO.LY20130701062、NO.LY20130701069、NO.DJ20130701079、NO.LY20130701104、NO.HQ20130701117;文昌为NO.20130701070;东方为NO.GB20130701085;三亚为NO.YLW20130701099、NO. YLW20130701127;陵水为NO.DLS20130701129、NO. DLS20130701130、NO.DLS20130701131、NO.DLS 20130701132、NO.DLS 20130701133.此种是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的主要病原菌,在儋州、文昌、东方、三亚、陵水地区的橡胶树上均有发现.Steyaert[4]根据保存在kew的干标本的描述而认为与该种与G.philippii是同物异名,由于在kew的标本是个不成熟的担子果且个体很小,判断两者为同物异名显得证据不够充分.在海南的调查发现,此种的担子果个体大,菌盖较薄呈覆瓦状生长,在少数担子果上出现在大菌盖上长出小菌盖的"叠生"现象,这在G.philippii的担子果中则没有发现,而且其担子果下表面灰白色,菌管层发育不好或仅有少量担孢子.3.8 菲律宾灵芝Ganoderma philippii(Bres&Henn) Bres,1932(附图8)子实体一年生或多年生,木栓质,无柄.菌盖扇形,表面深褐色,复生,基部相连成覆瓦状,大小17 cmX22 cm,厚0.39~3.9 cm,无漆样光泽,有明显且致密的同心环纹,边缘钝,白色.菌肉有黑色壳质层,厚0.5~1.7 cm,菌管表层灰白色,多层,厚0.3~1.9 cm;管口圆形,每毫米4~6个.骨架菌丝淡黄褐色,宽5.2~7.4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透明,宽3.5~6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4.5~5.8 μmX6.3~8.4 μm,顶端平截,内壁褐色,表面有小刺或疣突. 标本号:琼中为NO.DF51、NO.52、NO.DF53、NO. DF54、NO.XJ56NO.YJ20130701125;五指山为NO. NS701001、NO.NS701002、NO.MD701003、NO.NS701004、NO.NS701005、NO.CH701017、NO.CH701018、NO. CH701019、NO.CH701020、NO.CH0701021、NO.CH0701022、NO.CH0701023、NO.CH0701024、NO.CH0701025、NO. CH0701027、NO.CH0701028、NO.CH0701029、NO. CH0701030、NO.CH701031、NO.CH701032、NO.CH701033、NO.CH0701034、NO.CH701035、NO.CH0701036、NO. CH701037、NO.CH701038、NO.CH701039、NO.CH701040、 NO.CH701048.此种也是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的主要病原,它是Wakfield(1918)在马来西亚橡胶林采集到一个不完全发育的担子果鉴定并建立模式种[2].后期Petch[17]做过研究,除子实体外观描述一致外,记载的标本也表明该种成熟的担子果很少发现,因而记录其担孢子很难找到.调查中,只有澄迈、琼中、五指山地区发现,且都只在橡胶林采集到标本,与G.pseudoferreum区别在于该种担子果个体较小,菌盖较厚,同心环纹较密,颜色较深,菌管表面白色,少见发育菌管层,担孢子表面有小刺或疣突.3.9 有柄树舌灵芝Ganoderma gibbosm(Nees)Pat, 1928(附图9)子实体一年生,木栓质,有平侧生菌柄,菌柄长9.78 cm.菌盖半圆形,表面灰褐色,大小8.63 cmX6.85 cm,厚0.4~1.65 cm,无漆样光泽,有同心环纹,边缘稍钝;菌肉厚0.2~0.4 cm,菌管单层,厚0.2~0.5 cm;管口圆形,每毫米4~6个,表面白色膜.骨架菌丝淡黄褐色,宽3.8~7.3 μm,树枝状分支,生殖菌丝透明,宽2~5.8 μm.担孢子卵圆形,大小6.2~9.8 μmX4.1~6.7 μm,顶端平截,内壁褐色,表面有小刺.标本号:儋州为NO.LY701073、NO.LY701077、NO. LY701078、NO.DJ79、NO.XP82、NO.XP86、NO.XP701014、NO. NC701042;五指山为NO.MD701016、NO.MD701026、NO. CHD701015、NO.CH701041;文昌为NO.QL701071;定安为NO.20130701093、NO.20130701094、NO.20130701095.有柄灵芝在海南地区分布较分散,儋州、文昌、五指山、定安均有发现,其中除定安是在防护林的印度紫檀上发现外,其他地区均为橡胶林里发现.此种担子果与树舌灵芝(G.applanatum)外观上相近.Lloyd[18]记载的该种在温带是G.applanatum,到了热带担子果变小并长柄就成了G.gibbosm.赵继鼎[5](1981)与《中国灵芝新编》中也把2个种当成变种对待(G.applanatum var.gibbosm).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已有100多年历史,优越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灵芝属真菌资源,海南居民长久以来很会识别和采集各种灵芝药用和作为食材.本次调查统计发现,全岛18个市县中,随调查次数、调查时间及调查范围的不同,在橡胶树林所采集到的样本数量也不同,其中:儋州采集的样本最多,鉴定的种类也最多,主要以橡胶灵芝和南方树舌为主;五指山采集样本也较多,但优势种集中在菲律宾灵芝上,可能与当地高海拔、湿润的气候环境有关;澄迈和文昌等地样本和种类都比较少.调查时在有些市县的胶园中没有发现灵芝属真菌的担子果,分析原因主要有2方面:一是近年来随着干胶价格的提高,胶农对橡胶园管理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一但发现患病死的橡胶树会及时进行处理,并定期除草,同时在根病区挖掉树桩后补种树苗的措施也大大减少了灵芝担子果生长的必要条件;二是灵芝属真菌的担子果很多都是可以药用,如热带灵芝在市场上可卖到400元/kg以上,胶农在管理胶园的过程中看到担子果就会采集作为药用,因而有些地区未能采集到样本.尽管海南的灵芝被人们采集利用十分频繁,但此次在橡胶园还是发现了15种灵芝属真菌,胶园防护林发现了8种灵芝,与之前丁雄飞[8]报道的云南橡胶垦区灵芝种类多出9种,即层叠灵芝(G. lobatum)、长管灵芝(G.annulare)、树舌灵芝(G. applanatum)、黄边灵芝(G.luteomarginatum)、灵芝(G.lucidum)、热带灵芝(G.tropicum)、橡胶灵芝(G.pseudoferreum)、有柄树舌灵芝(G.gibbosm)、褐灵芝(G.brownii)和唐氏灵芝(G.donkii);已报道的四川灵芝(G.sichuanense)和河口树舌(G.henkouense)在此次研究中未发现.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灵芝在相同宿主而纬度不同的生境条件下,其种类的多样性也不同.研究中发现,同一种类的灵芝,生长于不同的生境及不同树种上,或者是其新鲜担子果与干燥的担子果,在形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其中以薄盖灵芝(G.capense)表现最为明显.另外,橡胶园内生长的部分灵芝担子果,在生长期如遭遇胶园施用草甘磷类除草剂后,担子果会呈畸形生长,表面长成凹凸不平的脑髓状,与正常生长形成的担子果在形态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虽然Corner[3]在1931年鉴定橡胶树红根病的病原是G.pseudoferreum,Steyaert[4]在1972年认为G. pseudoferreum和G.philippii 是同物异名,赵继鼎先生著的《中国灵芝新编》也认为红根病病原是G. philippi,但是,笔者到海南不同橡胶树红根病病区采样时发现,症状相同的橡胶树红根病病树,确实长有2类形状不同的子实体,以儋州地区为代表,采集的样本与Corner[3]发现并描述的子实体一致,采集到的大部分子实体很大(大于10 cm),都没有产孢层或产孢层很少,没有发现担孢子,只在偶尔采集到的超大(大于30 cm)子实体中才发现有少量担孢子,担孢子表面少疣突或光滑.另一类以五指山地区为代表,采集的样本子实体也较大,外形与儋州的差别则很大,在成熟的产孢层中发现的担孢子有明显疣突,鉴定为G.philippii,这2种灵芝菌均致病性测定均能引起橡胶树红根病[19].这与张运强在1997和2000年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引起橡胶树红根病的病原菌不仅仅是G. pseudoferreum,还存在有G.philippii,而这2个种在引起橡胶树红根致病性方面的差异等,值得进一步研究[5-8].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海南岛可以入药的灵芝多达16种,在本研究中,灵芝,热带灵芝,树舌,有柄树舌已经在民间长期作为治疗和预防人类胃病,冠心病,肝炎、癌症等疾病的良药,而其他未入药的灵芝种的潜在药效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和开发利用.海南岛作为中国第一大植胶区,胶园面积大,每年都会更新大量的橡胶木材,除去做家具,木料板外的树干和粗枝,大部分小枝条都被农民在家中用作柴火,蕴藏着的大量橡胶树木材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而海南橡胶园灵芝种丰富的多样性及橡胶园内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药用灵芝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如能充分利用橡胶树的边材废料和枝条,粉碎后在胶园内进行药用灵芝菌的栽培,既能将剩余木料消化掉,提高胶园附加产出,又能解决天然灵芝产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后续研究若能成功培育出作为农业生产用的优势菌株,将会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20].【相关文献】[1]黄雅志,刘昌芬.橡胶树根病及其治理措施[J].云南热作科技,1993(1):7-14.[2]赵继鼎,张小青.中国真菌志(第十八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39.[3]Corner E J H.The identity of fugus causing wet-root rot of rubber trees inMalaya[J].Journal of RRIM,1931,3(2):120-123.[4]Steyaert R L.Species of Ganoderma and related genera mainly of the Bogor and Leiden Herbaria[J].Persoonia,1972,7(1): 55-118.[5]赵继鼎.中国灵芝新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6]钟金霞,郭建荣,肖敏,等.海南岛药用灵芝资源的调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1):652-654.[7]李碧英,吴兴亮,宋斌,等.海南岛药用灵芝真菌资源及分布[J].广东农业科学,2013(3):177-178,244.[8]丁雄飞,刘昌芬.云南橡胶树灵芝分类研究[J].云南热作科技, 1995(2):14-19.[9]张运强,张辉强,邓晓东.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的鉴定[J].热带作物学报,1997,18(1):16-23[10]张运强,谢艺贤,张辉强.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的鉴定(Ⅱ)[J].热带作物学报,2000,21(1):20-24.[11]盛来运,严建辉.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06.[12]吴兴亮,戴玉成.中国灵芝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226.[13]应建浙,卯晓岚.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1-363.[14]赵继鼎.中国灵芝新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53.[15]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83-504.[16]戴玉成.中国林木病原腐朽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68-82.[17]Petch T.The diseases and pests of the rubber tree[J].NATURE, 1921,108(2721):524-525.[18]Lloyd F E.Rubber and rubber planting[J].Science,1914,40 (1029):411-413.[19]高秀兵,李增平,李晓娜,等.橡胶树几种根病的人工接种方法[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4):626-630.[20]李荣英,李学兰.橡胶树段木露地栽培灵芝试验[J].云南热作科技,1999,22(3):36.。
海南岛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
海南岛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
林海
【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0(000)004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海南岛大型真菌调查的结果第一次提出将海南岛划分成五个真菌生态区的概念:1.热带雨林区;2.热带山地稀树草坡;3.砖红壤稀树草地;4.热带海滨砂生植被,5.西部干燥稀树草原。
第一个报告了海南岛五个真菌生态区中的大型真菌的分布密度和常见种类。
【总页数】6页(P54-59)
【作者】林海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55
【相关文献】
1.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J], 刘力章
2.中国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Ⅰ [J], 吴兴亮;邓春英;陈焕强
3.河南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生态分布调查初报 [J], 高立献;杜敏华;李景照;柴春月;贾赛;王光明
4.大亮子河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生态分布地理成因分析 [J], 任国莉;吴薇;李春丰;韩
诚武;罗志文;张跃华
5.甘肃阿夏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 [J], 葸玉琴;张明旭;汪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母质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不同母质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作者:赵春梅王文斌张永发薛欣欣罗雪华罗梁元吴小平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1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海南橡胶林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探析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为海南天然橡胶林因地制宜提升土壤肥力与改善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海南 4种成土母质(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的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4种成土母质发育条件下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与多样性。
【结果】不同母质间土壤理化特性差异明显,养分含量不平衡。
4种母质类型土壤共鉴定出16门47纲110目203科360属462种真菌种类,获得3987个OTUs;橡胶林土壤中存在大量未知真菌类群,已知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均为最优势类群,非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分布有差异;橡胶林不同母质间土壤真菌物种丰富度覆盖指数和Chao1指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NMDS和Heat map分析表明,海南橡胶林不同母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有差异,花岗岩属于第一大类,变质岩为第二大类,玄武岩与浅海沉积物属于第三大类。
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结论】不同母质类型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与土壤含水量及有效养分等理化性状密切相关,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碳、有效氮、全氮和碳氮比。
关键词:不同母质;真菌群落;土壤理化特性;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S154.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21)07-1869-08Characterizat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mong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 in rubber plantationZHAO Chun-mei1,2, WANG Wen-bin1,2*, ZHANG Yong-fa1,2, XUE Xin-xin1,2,LUO Xue-hua1,2, LUO Liang-yuan3, WU Xiao-ping1,2(1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571101,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s of Rubber Tre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State Key Laboratory Incubation Base for Cultivation & Physiology of Tropical Crops, Haikou 571101, China; 3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 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environment in Hainan rubber plant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by investigating 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fungal community in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characters and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Method】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sequence based Illumina MiSeq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which were collected under the four types of parent materials (basalt,granite,metamorphic rock and shallow marine sediments). 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in rubber forest soil under the four parent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Result】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the nutrient content was unbalanced.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6 phyla, 47 classes, 110 orders,203 families,360 genera,462 fungal species and 3987 fungal OTU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oils of the four types of parent materials, besides a huge number of unidentified fungi,Ascomycota,Zygomycota and Basidiomycota in the fungal communities were the most dominant groups found in rubber plantation,whil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non-dominant fungi was differ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P<0.05)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P<0.01) differences of Coverage index and Chao1 index of soil fungi in the four parentmaterial types,while the diversity Shannon index and Simpson index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The difference in the structure similarities of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 was found through analysis of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s by NMDS and Heat Map,that granite belonged to the first category,metamorphic rocks the second category,and basalt and shallow sea sediments the third category.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indic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fungus commun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ome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clusion】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mong different soil parent materials,which is due to th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fung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such as moisture content and available nutrients,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rganic carbon,available nitrogen,total nitrogen and carbon nitrogen ratio.Key words: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 fungi community;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orrelationFoundation item: Haina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320QN351);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Hainan(ZDYF2018240);Central Public-interest Scientific Institution Basal Research Fund for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1630022021002)0 引言【研究意义】天然橡胶林从天然次生林转变而来,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
海南儋州橡胶林与热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海南儋州橡胶林与热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李君;兰国玉;李玉武【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6(037)003【摘要】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5a(幼龄林)、10a(中龄林)、30a(老龄林)3个年龄的橡胶林,30a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研究不同林型下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随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大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占微生物总量为93.17%~98.56%,土壤微生物总量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龄林>次生林>老龄林>桉树林;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旱季到雨季,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林型下土壤真菌数量变化不尽相同;在0~30cm深土壤层内,5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三大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pH值之间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总页数】6页(P433-438)【作者】李君;兰国玉;李玉武【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宜昌市森林资源监测站,湖北宜昌 44300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 666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S714【相关文献】1.海南儋州橡胶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 [J], 李君;李玉武;舒常庆;兰国玉2.海南儋州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碳和全氮特征 [J], 吴志祥;谢贵水;陶忠良;周兆德;王旭3.海南儋州橡胶林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 [J], 耿思文; 吴志祥; 杨川4.海南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J], 孙树晴;康立;兰国玉;陈伟;杨川;吴志祥5.海南橡胶林与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J], 孙树晴;康立;兰国玉;陈伟;杨川;吴志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I X i a o n a L I Ze n g p i n g Z HE NG F u c o n g W ANG Ch a o Y ANG Mi n g q i a n g
2 0 1 4年 1月
J a n . 2 0 1 4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E J OURNAL OF TROP I CAL AGRI C UL T URE
第3 4卷第 1 期
Vo 1 . 3 4,No . 1
海南省不 同地区橡胶树 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①
李 晓 娜 ) ② 李增 平 ∞ ③ 郑服丛 ∞ 王 超 ∞ 杨 明 强
( 1 中国热 带农 业科 学 院科 技 信 息所 海 南海 口 5 7 1 1 0 1 :
2 海 南大 学环境 与植 物保 护 学 院 海 南海 口 5 7 1 0 2 2 8 : 3 甘 肃 五谷 种业 有 限公 司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4 J i l i n Go l d e n P a r k S e e d Co . ,L t d ,C h a n g c h u n ,J i l i n 1 3 0 0 0 0 )
Ab s t r a c t A t o t a l o f 5 0 7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g i s t r a i ns we r e o b t a i ne d f r o m l e a v e s ,b r a n c h e s ,f r u i t s ,a n d r o o t s
的 橡 胶 树 中 ,穗 黑 孢 霉 ( N i g r o s p o r a 0 伽) 、树 状 多 节 孢 ( N o d u l i s p o r i u m s y l v i f o r mJ 、刺 盘 孢 ( C o U e t o t r i c h u m s p . )均
2 En v i r o n me n t a nd P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Co l l e g e ,H a i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Ha i ko u,Ha i n a n 5 7 0 2 28 3 Ga ns u Gr a i n Se e d I n d u s t r y Co. ,Lt d 。Ch a n g c h u n。J i l i n l 3 0 0 0 0 ;
f 1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t i i f c a n d Te c h n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C AT AS ,Ha i k o u ,Ha i n a n 5 7 1 1 0 1 :
有 分 布 。不 同 地 区 橡 胶 树 内 生 真 菌 定 殖 率 为 1 7 % ~1 0 0 % ,分 离 率 为 0 . 4 2 ~O . 9 7 。 不 同 地 点 橡 胶 树 中 内 生 真 菌 群
落 组 成 的相 似 性 比较 结果 表 明 。地 理 分 布 对 橡 胶 树 中 内 生 真 菌组 成 具 有 一 定 司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摘 要 从 海南 省 1 0个 县 市 的 l 5个 不 同 地 点 采 集 橡 胶 树 R R I M 6 0 0品 系 的 叶 、 枝、 果、 根等组织 进行分离 培养 ,
共获得 内生真 菌 5 0 7株 ,4 1 5株 能 够 产 生 孢 子 ,根 据 形 态 特 征 鉴 定 为 l 8个 属 ,2 3个 种 ,其 中 丝 孢 纲 真 菌 9个 属 ,1 0个 种 ;腔 孢 纲 真 菌 6个 属 ,9个 种 ;子 囊 菌 门真 菌 3个 属 ,4个 种 。初 步 研 究 表 明 :在 所 研 究 不 同 地 区
o f r u b b e r t r e e c l o n e RRI M6 0 0 f r o m 1 5 S a mpl e p l a c e s i n 1 0 c i t i e s a n d c o u n t i e s i n Ha i n a n P r o v i n c e . Am o n g t he m,4 1 5 s ra t i ns c a n p r o d uc e s p o r e s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4 1 5 s t r a i n s w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a n d c l a s s i ie f d i n t o 1 8 g e ne r a ,2 3 s p e c i e s .9 g e n e r a ,1 0 s p e c i e s b e l o n g e d t o Hy ph o my c e t e s ,
关 键 词 内生 真 菌 ;橡 胶 树 ;不 同 地 点 ;多 样 性
分类号 ¥ 7 9 4 . 1:¥ 6 4 6
Di v e r s i t y o f En do p hy t i c Fu ng i i n He v e a b r a s i l e n s 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