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
(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 110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68-01
近年来,语感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文教学大纲虽然几易其稿,但仍然把语感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人们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感是一种能力。
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正常人一般都具有语感,只存在程度上和水平上的差异。
要养成敏锐的、高层次的语感,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
而这种训练工作,应贯穿在听、说、读、写训练整个过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的全部工作,也就是语感训练。
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感的培养工作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因此,找到正确的语感培养途径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激活生活体验,培养语感
1.1想象画面,感悟语言,培养语感。
语文教材是将各种文化信息和抽象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组阅读材料。
教学中,应让学生灵活、完整地阅读语言,充分利用语言材料进行想象,在想象中把
语言形成一幅幅画面,这样就能更好地感受语言的原始信息。
因此,在语言中想象画面,从想象的画面中感悟语言,是进行语感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授《游园不值》时,一位教师是运用了想象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培养语感的。
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
生2:园中间会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路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
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鸣叫。
……
此时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
教师在这里巧妙地以想象为桥梁,将语言文字与生活体验连接在一起,使学生融入进古诗所描画的意境,迸发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1.2比较、体味语言,培养语感。
激活生活体验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
语言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最常见的方法。
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炼、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如教学课文《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让学生把”捧”和”嚼”换成别的词进行比较。
学生将”捧”与”拿”、”端”比较,”嚼”与”吃”比较。
经过品味,辨析出”捧”更能显示出老班长对碗里东西的珍惜,只有用”嚼”才能反映出草根、鱼骨头在嘴里难以下咽。
尽管难吃,还当宝贝似的用双手”捧”,深刻地反衬出当时条件极端艰苦。
老班长断粮多天,在受到饥饿威胁的情况下,时刻想到的是三个病号,而自己吃鱼骨头、草根,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语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加强言语实践,丰富语感
语感源于语言。
彩虹是阳光在雾状水珠上的反射。
没有阳光,也就没有彩虹。
语感是语言对人的语言器官雕琢的结果,没有语言,也就无所谓语感。
有什么样的语言,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语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小学生的言语实践,培养语感。
2.1感情朗读,熏陶语感。
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应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可以说,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2.2引入情境,体验语感。
培养语感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多向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并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如课文《跳水》,写孩子为了从猴子手中
夺回帽子,爬上了轮船最高的横木上,一失足就会摔个粉身碎骨。
人们都在紧张地注视着他。
教师首先作表情范读,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如同自己也站在人群里,体验当时人们的紧张心理。
而后,让学生自读体味。
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太惊险了,我甚至连气都不喘了!”当读到船长用跳水的办法救了孩子时,学生才松了一口气,由衷地敬佩这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船长,也悟出了作者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写跳水,却用”跳水”这一命题的好处。
置身情境之中去体验,敏锐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2.3表达运用,强化语感。
培养语感,特别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
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感,让学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使用中提高。
如在小学语文口语课中引进读写,安排一定时间阅读口语教材,或让学生拟写发言提纲。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围绕课文进行问答或谈读后感。
在写作课动笔之前进行审题、构思、讨论,讲评作文时请学生进行口头评议。
这样做,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整个语言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竞赛、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的机会。
三、增加知识积累,发展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
如”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按一定顺序写”等。
此外教师如果能作到深入浅出,”蜻蜓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也未尝不可。
修辞,特别其
中的对偶、粘连、顶针,都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语言的华美。
适度的渗入可以提高学生对言语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一点点进行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
否则知识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表达技巧的实例,值得借鉴:
师:同学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一句诗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能说给大家听吗?
生1:是讲主人家园中的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了。
师:伸出来。
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
生1:是高高地窜出墙来。
生2:因为怕主人发现,所以它是悄悄地跑出墙来。
生3:是”跃”出墙来。
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
……
师:大家讲的多好啊!同学们,你们自己的语言加上了想象,真是变得比诗歌还美呢!
这位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露痕迹地将”想象会使语言生动”这一表达技巧,融进了学生对诗情诗境的感悟中,深化了他们对诗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
对于语感培养的这几个途径,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互
相结合,交叉使用。
例如,可以把想象和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一边让学生吟诵诗句,一边观看彩图或录像,想象出:一片油菜花金灿灿的,阳光下更耀眼,满目金黄,令人眼花;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花枝上,花瓣儿微微抖动,香味扑鼻,令人心醉。
通过想象,把自己带入诗句所描绘的审美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
因为他们较一般的学生具有更好的语文知识。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
”所以强调语感培养,决不能排斥或轻视理性的语文知识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