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导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
“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学习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预习导学】(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王羲之及其书法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字逸少,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王羲之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学书。后四处游历,于是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其楷书随字本身特征而赋形,出于前师但有所创新,“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他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在前人行书基础上,将各家用笔、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梁武帝赞其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
2.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3.序的体裁特点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4.文化常识
(1)纪年法:A干支纪年(岁在癸丑)B帝王年号(宣德间)C王公纪年(赵惠文王16年)D 年号干支并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2)暮春(孟春、仲春、季春)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
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二.预习导读
预习要求:
1、反复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揣摩作者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疑难问题;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利用文下注释解决字词问题,记录重要词义。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岁在癸.丑会稽
..山清流激湍
..放浪形骸.
临文嗟悼
..游目骋.怀修禊.事也流觞曲
..水趣.舍万殊晤.言一室之内
2、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式特点。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发现本文的句式特点:
3、逐段疏通文章大意,解释重点字词。
全文共三段,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思考,深深地烙上了主观情感的印记。文章情感脉络清晰可循,以“乐”起笔,以“乐”生“痛”,以“悲”作结,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第一段:描述了,表现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
品类
..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第二段:抒情、议论为主,引出了重大问题,抒发了
俯仰
..一世取诸怀抱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
第三段:在上文基础上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关于的哲理思辨,明确了作者深远的立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4、积累成语
情随事迁
崇山峻岭
游目骋怀
老之将至
【拓展阅读】儒道交融的生命理想——《兰亭集序》赏析
世人皆知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又因史上众多的真迹传说故事,这篇行书真像蛟龙般飘渺,恍如天上之物了。然而除了在书法艺术领域里享有的神圣地位,《兰亭集序》的内容思想也为古今书评家们所赞赏推崇,字里行间流露的哲学思考深沉而洒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悲喜交加,在悲凉的感慨中却有力地表达出对生命的执着眷恋,实为魏晋文学史、思想史上的精彩篇章。
序文交代了宴集的时间地点事由,紧接着描绘周围的自然风光。王羲之的笔下,会稽山充满了生机:温暖的暮春,崇山峻岭如披着嫩绿丝绸的美人,茂林修竹,春意黯然。近看眼前的流水,清澈明亮,在脚下欢快地流着。这一切生命如此活泼昂然,人在其中,一觞一咏,仿佛也融入了会稽山。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作者的影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与人平等的生命,自然与人和谐同在。
作者由身边的景色联想到作为万物存在之所的宇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此时作者已不是着眼于具体景物的表现了,而是主动地去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神思徜徉于浩淼的宇宙中,侵染在绚丽多彩的自然生命里,作者的个体思考已然在和天宇对话,当中所产生的惊异、快乐、陶醉使得作者仿佛感受到了此时此刻的珍贵,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重量。
作者在这里以哲学家的视角直指生命的本质,探究生命存在的境遇。由生到死原来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生命如何绚丽都逃不过死的悲剧终极处境。那么,是不是就应该如老庄所言,消极无为,是不是应当信奉谶纬宿命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把短寿和长命等量齐观?
王羲之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虽然生命总会走到终点,但有的人活着碌碌无为,甚至有害于人;有的人活着却轰轰烈烈,随心所欲,这样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