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习俗和写作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到水边嬉 游,称为修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 羲之和谢安、孙绰等社会名士41人至此修禊。一 群名人雅士,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臵于 清流之上,顺水任游,停于谁前,则赋四、五言 诗各一首,否则罚酒。据载,王、谢、孙等11人各 成诗两首,另有郗昙等15人各成一首,余人诗不 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合为《兰亭集》, 由王作序325字,以记之。
☆感慨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乐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时节难得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聚地清雅 ☆事由:修禊事 欢欣之事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环境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优美 ☆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诗酒相聚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 ☆感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悦目赏心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千 古 同 悲
本文的写作意图?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Hale Waihona Puke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命 运 难 测
人 生 苦 短
千 古 同 悲
乐 痛
悲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死 生 亦 大 矣
学习第四段
疏通字词 兴: 一: 齐: 致:
引起 嗟悼: 叹息、哀伤 把 看做一样,数词用作动词 把 看做相等,形容词用作动词 情趣、情致 喻: 明白
······ ······
未尝: 置于否定词前,成双重否定,委婉 的表示肯定。
虽: 即使 所以: 表原因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8.《兰亭集序》导学案
8.《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重点难点】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法指导】1.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3.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知识衔接】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本文是一篇书序。
东晋穆帝水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农、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
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文,总述其事,这就是《兰亭集序》。
2.文本解读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王羲之)导学案配详细答案
《兰亭集序》(王羲之)导学案配详细答案一、字音。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丑会稽修禊清流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曾不知老之将至感慨系之矣若合一契临文嗟悼齐彭殇为妄作曾几何时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祖母系鞋带维系名誉所系悼唁二、字形。
请选出字形有误的词语并改正。
无稽之谈滑稽锲而不舍修禊契合契约湍急壶觞驰骋招聘会晤遗骸嗟叹不食嗟来之食掉念三、找出下面句子里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四、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贤集2、一觞一咏3、引以为流觞曲水4、足以极视听之娱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五、一词多义。
1、次(1)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引次江北(《赤壁之战》)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由上往下看(3)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ang心神不定貌)兮浩歌。
(《楚辞九歌》)面对(4)太后临大病,不自顾而念兆民(《东观汉记》)碰上,逢着(5)临阵磨枪临阵脱逃到了(6)临摹对照书画范本摩习4、一(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期(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致(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罗敷前致辞(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招引,招致7、极(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8、是(1)是日也,天朗气清(2)觉今是而昨非(1)群贤毕至(2)毕业六、重点实词虚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列坐其次。
3、品类之盛4、所以游目骋怀5、足以极视听之娱。
6、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学案》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参考答案【预习自测】1、guǐkuaìjīxìtuān xián chěng hái qìjiēdào shāng2、殇:酒杯。
次:旁边。
惠风:和风。
品类:种类。
骋:驰骋。
极:极尽。
信:确实。
相与:相处,交往。
趣,通“趋”,取向。
殊:不同。
之:往。
化:造化,自然规律。
喻:明白。
3、东晋;逸少;王右军;书圣;二王;《兰亭集序》。
【课堂学习】2、第一、二;三、四。
兰亭盛宴;暮春三月;死生亦大矣;古今同慨。
3、(1)快乐,愉悦,信可乐也。
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2)○1第三自然段分为两层:第一层叙述。
作者首先从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周旋应时,尽管因人不同,人们做事处世的方法千差万别,但人们的观点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另一种则是当对所遇事物产生厌倦时,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无端的感慨就产生了。
第二层,针对人生的这种感情变化,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发表感慨议论。
人们对于自己先前喜欢的事物转瞬变为历史的陈迹这件事尚且感慨万分,何况对于随着世界的变化人们难免一死这件事呢?这里的“向之所欣”指的应该是兰亭集会这件事,这样前后文就自然联系起来了。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第三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
由此想到了人生。
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
《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
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 .......
(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 ....
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
(3)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 ....
所以游目骋怀, ..
(4)古汉语句式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学习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预习导学】(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王羲之及其书法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字逸少,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
王羲之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学书。
后四处游历,于是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其楷书随字本身特征而赋形,出于前师但有所创新,“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他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在前人行书基础上,将各家用笔、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
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梁武帝赞其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
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然其确有过人之处则是无可争议的。
2. 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
《兰亭集序》导学案(附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体会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历程。
3、体会作者感叹人生苦短、时不我待较为积极的人生观。
4、积累本文的优美词句,并尝试运用。
二、时代背景导读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三、基础知识导学(一)、文学常识1、有关“序跋”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2、《兰亭集序》作者,字,(时期)琅邪临沂人。
有之称(二)、朗读课文,掌握下列重点词句:1、给加点字注音,并翻译词句会稽.()山癸.()丑:修禊.():流觞.():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临文嗟.()悼: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信可乐也: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今:是.日也古:今:向.之所欣古:今:3、句式判断1)死生亦大矣。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
()4)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6)悟言(于)一室之内。
()4、词类活用(1)、足以极.视听之娱极:(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齐:三、(三寻三议)研读分析文本,培养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解读文本的能力。
(一)读第1段,思考:1、一寻“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文中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2、一议这种感情从何而来?(二)读课文2段,思考:1、二寻文章前面写乐,这里感情突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2、二议这种感情从何而来?(三)读课文3段,思考:1、三寻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 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重点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 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案例剖析] 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辑的目的,请 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 这一题目的考查目的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 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 说明诗集由来的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 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实际上说明做诗的缘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 有众多的作者,诗即即席之作。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 说明编辑的目的:全文最后一段。“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 本书的意义。 [学法导引] 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2.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 同?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 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 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 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本 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 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1.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具 体体现为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二、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乐——痛——悲
2、这次盛会让作者他们“信可乐也”,“乐”在哪些方面?
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景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第3段所议论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痛”?“死生亦大矣”。
痛: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抒情基调由乐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
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
三、目标检测
1、选C。
化:指自然。
2、选C。
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3.选B。
《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言。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高校课堂必备)
【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次第较后,第二个次要的位置2、亦将有感于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胸怀抱负;胸前4、引以为流觞曲水:来作为;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俯察品类之盛:自然万物;品种、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士;年轻年长的人②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做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④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4、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放纵,使···开畅。
【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若合一契:一起。
2、其致一也:一样。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4、一觞一咏:一边···一边···(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驻地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品德高尚(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年之后:周、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一叙兰亭盛况——(修禊)之“乐”二抒人生感慨——(死生)之“痛”三记作序目的——(今昔)之“悲”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1.悟通“晤”,面对面趣通“趋”,趋向,取向2.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古义:次,旁边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古义:物品,物类,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古:胸怀抱负今:抱在怀里古:这次集会的诗文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4.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德之人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觞:名词作动词,喝酒游、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放开、敞开带:名词作动词,环绕视听:动词活用为名词,耳目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5. (1)判断句:“……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于+宾语也叫介宾短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悟言一室之内——(于)一室之内悟言;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斯文有感(3)定语后置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合作探究】1.明确:全文四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渲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
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
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是轻松愉快的。
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主要是抒情、议论,作者有美景妙时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
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就会死亡。
作者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
虽然文中的寿夭、生死不能自由决定,从而有些伤感,但作者仍然认识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脱稿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扎实掌握第一部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3.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第一部分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一部分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4.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介绍,并记住重点;5.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一)解题(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已经包含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之中了,当时画家宗炳云就说过“山水质有而趣灵”。
晋人重视友谊,崇尚高级的社交文化,于是就有竹林七贤,风流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逍遥山林,宽衣博带,抚琴啸歌,谈玄醉酒,长歌当哭,孤傲高雅。
从魏晋到南北朝,皇帝不断更替,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争异常残酷。
门阀士族总要被卷进政治漩涡,名士们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
何晏、潘岳、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第一流的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都是被杀戮害死的。
嵇康,三千太学生为其联名请愿,也未能免其一死!他只能怅然长叹着“广陵散,于今绝矣”告别这个世界。
其好友向秀没有嵇康一样刚烈,他为了保全生命于乱世,只得选择了做官,但他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因为做官不是他的本意,因为他的内心非常痛苦。
这些门阀贵族们就经常生活在这种既富贵安乐又满怀忧患的境地中,处在身不由己的政治争夺中。
正是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他们的人生慨叹夹杂着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从而大大加大了其分量。
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还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由于内心总潜藏着这种人生的忧虑、恐惧,情感总处在一种矛盾复杂的状态中。
尽管外表装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是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
我们看到,从东汉末年到魏晋,从《古诗十九首》到魏晋文学,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霞晞;4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癸丑()会稽()修禊()激湍()觞()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临文嗟悼()虚诞()【课堂探究】1. 解释第一部分中的加点字词,找出特殊句式并懂得该部分大意。
2.第一部分交代了什么?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鉴赏文本(一)第一部分:1、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部分内容:(可在文字中寻找)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3、从第一部分用词的简约、格调的淡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情。
4、写出本部分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背诵该部分)(1)修禊事也/茂林修竹:(2)群贤毕至:(3)少长咸集:(4)所以游目骋怀:(5)列坐其次:古今异义。
古,;今,。
(6)会于会稷山阴之兰亭:句。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句。
【当堂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扎实掌握第三、四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2. 体会作者"乐"到"悲"的思想感情;3. 领会作者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4.背诵全文【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三、四段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预习检测解释第三、四段中的加点字词,找出特殊句式并懂得文章大意。
【课堂探究】1. 第三段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2.用一个字概括第四段中作者的情感,并说明原因。
(一)朗读第三段:1、用哪一个词概括本部分?2、由第一部分的“乐”到第二部分转“悲”其原因是什么?(可以用原文回答)3、写出本部分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背诵第三段)。
(1)“之”:人之相与:悟言一室之内: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2)古今异义:俯仰\怀抱(二)学生朗读第四段:1、用一个词概括本段:2、为什么说“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妄作”?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消极的,你认为呢?4、写出本部分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背诵该段)。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三)、理清文章思路全文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1、2、3、(四)、小结本文是一部游宴诗集的序,先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引发议论,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生死不能等量齐观,不能消极地看待生命与生活,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进而表达了批评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五)、课堂练习1.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guǐ)修禊(qiè)激湍(tuān)流觞曲水(shāng)B、悟言(wù)形骸(hái)骋怀(pìn)趣舍万殊(qǔ)C、嗟悼(jiē)虚诞(dàn)咸集(xián)感慨系之(jì)D、会稽(kuài)琅琊(láng)彭殇(shāng)若合一契(qì)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游目骋怀:意动用法B. 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C. 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D.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3.对下列各项句式与其它几个不同的是()A. 映带左右B.列坐其次C. 沛公安在D人不敢与忤视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夫人之相与:相交往B. 或因寄所托:有时候C.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为,介词D. 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5.对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 士皆垂泪涕泣C. 悟言一室之内D.虽趣舍万殊6.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三课时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如: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二【句式】1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状语后置);3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4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6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7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8引(之)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
形容词作名词5、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6、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7、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8、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10、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四【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例:其致一也一样。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看作一样(3)一觞一咏一边……一边……。
(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3、期(jī)年之后周、满4、、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七)之(1)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