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R&D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汇编
无锡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无锡市统计局编
无锡市科技局
无锡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摘要:任何一个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加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本文分析了目前无锡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特点,并对无锡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创新能力;经济增长
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任何一个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技第一生产力理念已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科技束缚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效推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间,是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加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无论是科技创新及R&D活动的人员数量、经费投入,还是创新产出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一)人员结构
科技活动人员是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

就无锡而言,全市创新人力资源持续增长,但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比重较低,高层次人才明显短缺。

2009年,全市R&D人员达到了5.64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08万人,占19.2%;女性人员1.27万人,占22.6%。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全市R&D人员的全时当量达到了4.55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1.42万人年,占31.3%。

与2000年相比,R&D人员全时当量增长了7.45倍。

从长三角主要城市看,我市R&D人员总数不大,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
重、R&D活动中的研究人员比例均低于其它城市。

表1:长三角中心城市人员投入情况比较
(二)经费投入
资金投入是区域自主创新的物质保障。

从投入总量看,我市R&D经费投入稳步提高,并呈现出企业投入较高,制造业投入集中的特征。

2009年,全市R&D经费投入为117.60亿元,达到了2000年的13.5倍,年均增长33.5%。

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了2.36%,比2000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从经费来源看,政府投入资金3.22亿元,占2.7%;企业资金108.18亿元,占92.0%;国外资金2.02亿元,占1.7%;其他资金4.18亿元,占3.6%;从经济行业看,制造业R&D经费投入112.94亿元,占96.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R&D经费投入1.38亿元,占1.2%;教育R&D经费投入1.86亿元,占1.6%
表2:长三角中心城市经费投入情况比较
(三)科技产出
就无锡而言,工业企业的创新与产出能力较强,全市新产品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区域自主创新成果较为明显,申请专利数量大幅增加,但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不高。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646.60亿元,总量达到了2000年的6.24倍;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597.41亿元,达到了2000年的5.95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5.1%。

此外,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申请专利7275件,为2000年的20.3倍;其中发明专利1837件,为2000年的18.2倍,发明专利占到了专
利总数的25.3%年降低2.8个百分点。

表3:长三角中心城市工业产出情况比较
(四)机构建设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市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但与兄弟城市相比,整体实力仍然不强。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583个,比2000年相比增长了101.7%;拥有各类科研人员2.6万人,达到了2000年的2.35倍,其中博士学位和和硕士学位人员达到了2381人,占比9.2%,比2000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企业办科研机构全年投入经费59.04亿元,达到了2000年的5.19倍;企业科研机构拥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原价40.68亿元,达到了2000年的3.43倍。

表4:长三角中心城市创新环境情况比较
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评价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指标众多,综合我市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为全面、有效、客观评价我市创新轨迹,本文借鉴国际国内常用评价指标,结合无锡实际及相关数据的可获性,重点就R&D经费投入、发展专利授权量、科技活动人员数、现有科技机构数等部分指标作为衡量无锡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并采用1996-2009年间的年度数据作为参数展开分析与比较。

(一)R&D经费逐年增多,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R&D经费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反映城市创新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基础。

1996-2010年,无锡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15年R&D经费投入累计超过了650亿元,其中2010年达到了144.8亿元,是1996年的42倍,年均增长达到了30.6%;R&D投入占GDP比重由1996年的0.4%提高到2009年的2.5%,提高了2.1个百分点,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

图1: 1996—2010年无锡R&D经费及其占GDP比重
(二)科技人员明显增长,创新活力得到加强
人才是有效开展R&D活动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创新活力的主要因素。

没有人才,就谈不上科技创新。

1996-2010年,无锡全市科技活动人员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15年科技活动人数增长了3.04倍,其中2010年达到了53.99万人,年均增长达到了8.28%。

在全部科技人员中,2009年R&D人员达到了5.64万人,占到了全部科技活动人数的11.2%。

图2: 1996—2010年无锡科技活动人数变化
(三)活动企业数量增加,创新意识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有科技活动企业数量逐步增加,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企业科技机构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1996-2010年,无锡市有科技活动企业数迅速增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有R&D活动企业数量由最初的不足200家发展到了现有的38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自办科技机构数量也迅速增加,到2009年达到了311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了6.38万人。

图3: 1996—2009年无锡有科技活动企业数量
三.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根据上述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与评价,为进一步反映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更加清晰地表明创新与发展的相关性,本文引入回归模型,就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主要指标间的相关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深刻揭示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间的内在关系。

在此,本着科学、客观、简洁、有效的指导思想,依据科技部门的资料汇编及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确定时间跨度为1996-2009年,并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将R&D经费投入(RD)、科技活动人数(RY)、有科技活动企业数(QY)作为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代表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性,对各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计算软件选用Eviews5.0。

(一)单位根检验
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非平稳性,直接对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可
能引起误回归,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在此引入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表5:单位根的ADF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上述各变量均存在单位根,都属于不平稳序列,而序列的差分序列却都不存在单位根,属于平稳序列。

也就是说:无锡人均GDP与各创新能力主要指标序列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二)协整分析
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检验人均GDP与R&D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数和有科技活动企业数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

首先对人均GDP和各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回归模型:
LnGDP=7.895109+0.210463LnRD+0.608316LnRY+0.004921LnQY
检验结果如下:
再对上述方程的回归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6:回归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通过对回归结果中提取残差序列并进行ADF检验显示,t检验值为-4.387974,小于1%显著性水平-4.200056,说明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这意味着该模型通过了检验,为有效模型。

(三)模型结论
以上模型意味着,无锡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分指标情况看:
1、科技活动人员数与人均GDP回归系数最大且为正,说明科技人员作为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和转化者,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处于核心地位。

2、R&D经费投入与人均GDP回归系数为正,系数仅小于科技活动人员数,说明科研经费投入对无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

3、有科技活动企业数与人均GDP也是正相关,说明无锡有科技活动企业数量对经济增长效应明显。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灵魂,更是产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全面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以创新促发展、促调整、促优化,才能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序地构建起真正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建设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样也应该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投入的主体和创新的收益主体。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加快完善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

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

鼓励产、学、研联合建立各类自主创新组织。

(二)构建较为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为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应该积极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咨询与评估、技术市场等中介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和培育服务功能强的无形资产评估、技术交易担保、科技项目评估、技术创新融资担保、风险投资、招投资等中介机构,在无锡构建一个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

特别是对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创新要素的约束,尤其需要提供服务咨询的中介机构帮助,促进知识流动、技术扩散和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

(三)营造更好的社会创新环境氛围
无锡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包括:提供完善的保证创新的基础设施,建立有利于创新的金融、税收和贸易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相对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政策对保证自主创新是小系统,社会自主创新环境是保证自主创新的大环境。

社会创新环境营造包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加强创新教育,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