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要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素的分析
1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
对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包括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和三三构成说等。三要素说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四要素说认为,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五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基本要素;六要素说提出了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媒体与目标等六种基本要素;七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等七种要素;三三构成说认为,教学过程由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整合而成,其中三个构成要素是学生、教师和内容,三个影响要素是目的、方法和环境。在这些观点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和递进关系,这也要求我们,在分析教学要素时,要全面把握静态要素分析和动态要素分析。本文试以三三构成学说为根据,分别从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进行教学要素分析。
2 教学要素相关概念
2.1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师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充当设计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
2.2 影响要素——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环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
3 教学要素的关系及分析
3.1 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又共同构成教学内容(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长期存在着这
主导主体
构成
教学互动
样一个问题:教师为完成特定的体育课程任务,要求学生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学生希望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运动形式,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往往让教师在课堂中显得捉
襟见肘,因为主导作用占优饿话,容易形成相对不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但主体作用占优的话,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使得学生选择的运动形式千差万别,因而自由运动形式一旦在体育课堂实施,就容易造成“牧羊式”体育课,因而这也是行不通的。于是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3.1.1 教师中心说
教师中心说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标准,应该维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导。教师是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经过教育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较多的文化科学知识。
3.1.2 教材中心说
教材中心说一定程度受到了传统教育风气的影响,如对书本的迷信,死记硬背等等,又有知识的发展,特别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知识价值的显现的影响。科学知识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没有教材,教学活动的展开就会有许多盲目的成份,教材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心。
3.1.3 学生中心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不少学者提出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应围绕学生展开。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又给教师提出了难题,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课堂将“散乱无章”。
3.1.4 对构成要素的分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都围绕教师展开,这会对教学活动造成片面的认识。教材中心说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是不利的。教材是中心,容易造成无视学生现有水平、教师的特点等缺点。学生中心说是新课改形势下为大多数师生所接受的学说,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如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影响要素着手。
3.2 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教学目的的实现,借助于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而教学方法的实行又离不开教学环境的影响,三者又共同作用于教学构成要素,教学内容的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都离不开影响要素的作用。
3.2.1 关于教学目的的理论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3.2.2 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
体育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教法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体现,而教学组织形式则是教师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更加新颖与科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既能保持课堂的规则不被打乱,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全程调控课堂,开展协作教学、友伴分组教学等,这些创新也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3.2.3 关于教学环境的理论
教学环境包括设施环境、时空环境和自然环境,它通过班风、课堂气氛、
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得以体现。老师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环境教育孩子,体现出丰富性、个别化。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和空间密度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成效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就是两个最重要的教学空间变量。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是关系到教学空间密度的因素。国内外关于班级规模对教学成效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学习过程、学习纪律,还是学习成绩都是小班优于搭班;小班学生的积极性高于大班;空间拥挤可以引起行为异常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4 教学要素对课堂的影响
良好课堂教学的基本表现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全面的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良好状态;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基本评判标准是: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学生群体的共性发展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即时性发展与延时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
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是:能合理设计并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适切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具有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方式;拥有优化的教学环境。
5 从教学要素角度对新课改体育教学的思考
5.1 对教师主导主用的创新思考
新课程要求开放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健康、充分发展为核心,以开放性的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来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体现?杜海江——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初探提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上,即教师应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堂评价、进行宏观调控,在这么一些方面,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
5.2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协作、友伴分组教学
协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师—生、生—生间民主的、协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协作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分”“合”协调。“合”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集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分”即是化为小的团体,是“协作”学习的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分”与“合”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教师在宣布课题,确定目标、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组织分工、整理恢复则要运用“合”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则需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学习的空间,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而在教学实践,大多数学生有意识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一起学习,由此组成的一个个小团体;也有学生选择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相同的同学一起学习、活动,由此组成的小团体。我们将之理解为“友伴分组”。这种教学方式,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