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1

合集下载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齐景公为什么哭?晏子又为什么笑?)
• 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 • 晏子却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对齐景公的落泪表
示嘲笑。
《九日齐山登高》—尾联
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 这用的是什么手法
• 用典
从字面上看,诗人赞同谁的观点?
• 杜牧像晏子一样,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 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
• 七律 •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杨慎也说:
“(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升庵诗话》) 所谓“拗峭” • 杜牧的律以雄姿英发为最主要的特征,在律体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 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从而更增强了雄浑豪宕的意境。 • 文和赋 • 杜牧赋的代表作为《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运用了想象、比喻以及夸张等写作 手法 ,增 • 阿房宫赋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阿房宫还未建成,就毁灭于战火之中,其建筑的规模、 形制、建筑风格是怎么样的,早已无人知晓。而杜牧却展开想象的翅膀,在《 阿房 宫赋》中 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 • 《阿房宫赋》增强文章的气势,运用描写、铺排与议论相结合,且对比鲜明。描写 和议论时,都以秦为主线,同进兼议六国。从写作角度分析,秦作为描写与议论的 主线,而六国为副线;从思想角度来说,以六国旧事则作为秦的前车之鉴,一步一 步地展示写作意图。 • 《阿房宫赋》骈散结合,全文错落有致。《阿房宫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 运用铺排、对偶、押韵等手法,使文章气势如虹、朗朗上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力。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介绍
杜牧诗风
• 因为国势已如江河日下,他的诗常流露伤感 情调。
• 杜牧怀古咏史诗,多数是对历史上繁荣昌盛 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 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见识的。

九日齐山登高定稿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定稿课件

01
倡导绿色出行,推广低碳旅游,推动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可持续
发展。
提高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品质
02
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拓展旅游和户外运动市场
03
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参与旅游和户外运动,促
进旅游和户外运动市场的繁荣发展。
THANKS。
也可以发现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这种领悟让人更加珍惜生命,勇敢面对
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02
人与自然的关系
登山过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
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领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
可持续发展。
03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登山过程中,可以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这种思考有助于人们更加深
欣喜。
成就感的满足
经过努力,终于登上了山顶。这种 成就感让人倍感满足,也让人更加 自信和坚定。
对自我的认识
登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 和挑战。克服这些困难后,可以更 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 力量。
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01
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登山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但同时,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
遵循安全规则
在经过危险区域时,如悬崖边、陡峭 山路等,务必遵循安全规则,如不靠 近边缘、不冒险行事。
紧急情况处理
如遇紧急情况,保持冷静,采取适当 的急救措施,并及时联系救援人员。
04
九日齐山登高的感受和收获
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挑战与坚持
与同伴的互动
登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陡峭的山路 、体力不支等情况。但正是这些挑战 ,让人更加坚定地迈步向前,体验到 坚持的力量。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知人论世
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晚年任中书 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 微”、“杜樊川”。 人称“小杜”。 2、晚唐社会动荡,杜牧经世之才不得施展,偏寓 池州,处于一身中最困踬时期。 3、《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 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分析尾联


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 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 呢?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 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 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 然地面对这个现实。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 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



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 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尤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人生都 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景中沉 醉,这正是哀中生喜。 痛苦低沉,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 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 复杂心理的情感体验
3.不看题目,我们能不能根据诗的内容判断这是一 首写重阳节登高的诗? 能(上翠微,菊花插头,登临, 佳节)
4.重阳节的风俗 登高, 赏菊花, 喝菊花酒, 插茱萸, 吃重阳糕
分析首联的好处


(1)借景抒情,借赏心悦目秋景抒发愉 悦心情 (2)涵,是沉浸的意思。有气势,从山 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 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涵写尽江水 之澄澈,有包孕秋色,鉴查万类的空灵 秀美的作用。构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九日齐山登高1cq

九日齐山登高1cq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秋夕》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 。
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 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 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 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 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 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 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 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 以肯定的。 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 833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835 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 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在淮南节度使牛 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 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 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 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 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 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 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 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 成之叹。 成之叹。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 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 作,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 废,庸俗放荡之什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
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
称“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张好好诗》
最为著名。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
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九日齐山登高》
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
深沉的悲慨。
齐山位于池州市城南1.5公里。齐山得名,旧 说有二:一说齐山十余峰等齐,故名齐山;一说 唐贞元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惠及于池”,“因 以名其山”。该山周围5华里,形似伏虎。坐西向 东。因其地质基础为石灰石,经长期风化、侵蚀, 山上怪石磷峋,有华盖等12名洞,有醒翁等13名 岩,有二峡峪等11名泉。山上自唐至清建有庙宇、 书院。
相关链接: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
以驱遣呢?(诗人的经历)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 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
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 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 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 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 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
诗味初品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 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 俯而泣下沾襟。
古人登高,看到山川秀美,云烟满眼,往往 会触景生情,感叹不已。景公游牛山,面对壮美 的山河,忽然有感自己一旦离开人世,美好的江 山能否永保,因而独自伤感流泪。
诗人用什么方式来驱散积压在心头的郁结的呢? 请围绕这一问题对诗歌进行分析。
九 日 齐 山 登
杜牧 高
学习目标:
• 1.了解杜牧 及其创作。
• 2.理解本诗 爽快健拔而 又含思凄恻 的特点。

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

拓展迁移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词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元宵节
1.元夕 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
2.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气球。 鱼龙舞:舞动鱼形的,龙形的灯。 (看花灯,舞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风俗)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有人说三四句中,杜牧把风荷的形态写得 非常传神,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际上是 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的芳时不再,美人 迟暮之恨。
背景链接
• 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报复和主张的人,而不 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 无一酬,这时又遭到排挤,出为外官,怀 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 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 了。
不是(尘事难逢开口笑) 杜牧生当晚唐多事之秋,他有建功立业,经邦 济世的报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时刻注视着朝 政的得失,在来池州之前的一二年中,就曾一再 向朝廷上书,对平定泽潞之叛提出了切乎实际的 用兵之策和政治之见,当时虽被李德裕所采用, 但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 的日子,是一生中困踬不振的时期。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知人论世
•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 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 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 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 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 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 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 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 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齐山登高》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牧苏作,此诗包含了和他同游的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比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古代诗歌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②。

【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

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泪水滂沱)去此而死乎!。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佳节携酒登山,远跳长江, 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 颔联写诗人希望尽兴地过重阳,也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 颈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 尾联,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5. 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4.B,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15.《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3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九日齐山登高1cq

九日齐山登高1cq

鉴赏诗歌
首联: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
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①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②“涵”字极有气势。从山上俯视数里外 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 乎都沉浸在江中, “涵” 写尽江水之澄清, 有包蕴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的作用。 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庄子曾说:“人上寿百岁,中寿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二、知人论世

844年(唐会昌四年)九月,杜牧 任池州刺史,次年其有张祜前来拜望, 一个是怀有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 难以施展,一个是遭人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 山登高》。
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 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 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二)颔联 这一联写了什么内容?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 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 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 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是:愁闷,郁郁寡欢。 “难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诗人兴致勃勃 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 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 语虽达观但意含抑郁。

(二)多思古哀今之痛。 登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 台和途径。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 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此类代表作品有王安 石的《桂枝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 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 犹唱,《后庭》遗曲。”词作一扫五代旧习,摆脱 纤细绮靡词风,雄浑开阔。 (三)多登高怀远之思。登高怀远的作品在中国古 典文学中触目可见。怀远之作又可简单分为怀人作 品和怀乡作品。 登高怀人作品有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 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类作品或有所寄托或单 纯怀人。但都是借用登高者登高感怀的文学意象来 表达此类情感的。 登高怀乡之作有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 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单元背景
唐帝国到了唐穆宗长庆年间逐渐 衰落,出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 衰败倾覆之势 衰落,出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宦 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 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 屡起,赋税沉重,民间空竭。 屡起,赋税沉重,民间空竭。国事无 抱负落空,身世沉沦, 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 人情怀压抑, 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 即来。这种抑郁悲凉 抑郁悲凉, 即来。这种抑郁悲凉,在晚唐诗歌的 多种题材作品中都有体现, 多种题材作品中都有体现,而体现得 既早而又突出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既早而又突出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齐山
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疏通文意 九日齐山登高》 疏通文意
• 诵读文章,说说你对此文大意的理 诵读文章, 解。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九日齐山登高》 —首联 九日齐山登高》 首联
1、描写了何时之景?其中哪两个词 、描写了何时之景? 用得好?为什么? 用得好?为什么? ①诗人 描绘了满目秋景。 描绘了满目秋 ②“涵”字极有气势。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 字极有气势。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 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 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 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 “涵” 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 的空灵秀美的作用。 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的空灵秀美的作用。 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飞”字写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 由尾联可知,为什么不用恨落晖呢? 由尾联可知,为什么不用恨落晖呢?
因为古往今来皆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 因为古往今来皆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 中间两联都是写旷达 但这种旷达却 两联都是写旷达, 中间两联都是写旷达,但这种旷达却 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是从尘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 是从尘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这里的旷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 达,不过是悲愁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 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 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 解脱,可以说,这是故作达语 故作达语。 解脱,可以说,这是故作达语。比起直抒 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我们只 悲愁来,更加含蓄、深沉。 悲愁来,更加含蓄、深沉。诗中的这种感 坦然地面对现实。 要坦然地面对现实。 、悒郁、怀才不遇 正是杜牧一生潦倒 杜牧一生潦倒、 情,正是杜牧一生潦倒 悒郁、 的反映。 的反映。

重阳节祝福诗词选

重阳节祝福诗词选

重阳节祝福诗词选《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一、衍生注释:1.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 “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3. “翠微”:这里代指山。

4. “酩酊”:形容大醉的样子。

5. “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齐国都城临淄而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二、赏析:首联描绘了一幅秋景图,江水倒映着秋影,大雁开始南飞,诗人和朋友带着酒壶登上齐山。

颔联写尘世烦恼多,能开口欢笑是很难得的,所以要插满菊花尽兴而归。

颈联说就用醉酒来酬答这美好的节日,不必对着落日余晖而感伤。

尾联以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作结。

整首诗既有节日的欢快氛围,又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慨。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风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七言绝句成就颇高。

四、运用片段:重阳节的时候,我和朋友们去爬山。

山上的景色真美啊,就像杜牧诗里写的“江涵秋影雁初飞”。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想着就像诗里说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这一天我们也要尽情欢笑,把菊花插满头才好呢。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一、衍生注释:1. “望乡台”:这里指在他乡登高望远思念故乡之处。

2. “南中”:泛指南方地区。

二、赏析: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他乡的望乡台上。

第二句写在别人的宴席上为他乡的客人送行。

第三句说人们已经厌倦了南方的愁苦生活。

最后一句很巧妙,本来南方的人思念北方故乡,而鸿雁却从北方而来,这更增添了思乡之情,以景衬情,十分哀怨。

三、作者介绍: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语文:《九日齐山登高》(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语文:《九日齐山登高》(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析: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 节,不必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 为人生迟暮而感叹
狂放不羁、豪放、旷达
以景入情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俯视江水:“涵”形容江水好像把秋景 包容,涉及出飞来旳大雁,都应在碧波当 中,用“翠微”这么美妙旳词替代秋山, 此时作者旳心情应是愉悦旳,给诗人抑郁 旳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愁多乐少
抑郁情怀
菊花插满头:宣泄内心旳郁结 酩酊(酒):借酒消愁,掩盖心中旳郁闷 登临恨落晖:人生短暂之感叹 “牛山何须独沾衣”句:旷达于表象,内
心非超然

我来归纳
了解要诀: 1、以景入情; 2、知人论世; 3、了解典故;
一显身手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须独沾衣?
律诗旳章法
首联:破题 颈联:转题
颔联:承题 尾联:结题
从尾联你读出了作者怎样旳情怀?
思: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
了诗人旳旷达?
析:
1、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逢开口笑”, 《庄子》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除病庾、死丧、忧患,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 但是四五日而已” (阐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 2、“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旳 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达旷达。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须独沾衣?
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旳故事。齐 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 能永保而落泪。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诗情初品
愉快的情感 抑郁的情感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 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 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 《韩诗外传》 言外之意:“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 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 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 独自伤感流泪呢?
杜牧的诗歌具有独特风格。刘熙载 《艺概》把他的诗风和李商隐加以比较说: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指明了两人的区别。晚唐诗歌的总的趋 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 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 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 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 婉约,前人用"俊爽"二字来概括这一基本 风貌(胡应麟《诗薮》),是比较中肯的。
比较阅读
比较《九日齐山登高》与杜甫的《登高》, 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⑴思想: 《九日》抒写诗人的抱负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 《登高》通过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诗 人长期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 ⑵意境: 《九日》显得凄凉哀伤,缺乏一种雄浑阔大的 高远意境。 《登高》雄浑高远。
诗情初品
愉快的情感 抑郁的情感 旷达的情怀
诗情深探
1、有人认为这首诗将“抑郁之思 以旷达出之”,结合诗中具体词语谈谈 你的理解。 2、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 以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 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 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 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 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 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 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 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 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 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 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歌鉴赏之九日齐山登高

诗歌鉴赏之九日齐山登高
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 别高兴,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 自己内心的不满。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 口笑”这句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 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得是:愁闷,郁郁寡 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人生在世 几回乐”。
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 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 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一、知人论世
1、杜牧(803~852) 晚唐诗人。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 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 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小杜”。与李商 隐齐名,后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2、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 史时所作。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大江包容了秋色的影子,大雁刚刚飞过。 和朋友提着一壶酒登上那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 处。 2、尘世间值得一笑的事太少了。难得遇朋友 开怀畅饮, 我要在头上插满菊花再回家。 3、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 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怨恨、 感慨。
江涵秋影雁初飞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青山掩映下的江水, 清澈透明,天空高远,一排大雁倒映在 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江 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
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呢?
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 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 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 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 奋剂。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客携壶上翠微
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好佳节从远处 赶来看往自己,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 情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破例高兴一 次。
6、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 兴?
▪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 恨
▪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 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 己内心的不满。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 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 得是: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 “人生在世几回乐”。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2下面让我们来着重欣赏第一幅美景我们从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有什么特点
9、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 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 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 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 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个现 实。
10、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 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另: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 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 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13、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 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 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 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
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 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 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 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 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 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 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最新推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

(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4分)
答:(1)重阳(2)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写景的句子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

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3.①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形象地描绘了无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特点。

2分②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4分4.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5.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1.“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登高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一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这优美的景色,读来使人神往。

2.既有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又有世事沧桑,光阴易逝的的感叹,诗人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与感慨。

3.①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②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

“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

意思对即可4.《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5.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链接
• 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报复和主张的人,而不 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 无一酬,这时有遭到排挤,出为外官,怀 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 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 了。
初步感知
1.读完诗歌,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 统节日吗? 重阳节 2.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是什么呢? 登高
3.不看题目,我们能不能根据诗的内容判断这是一 首写重阳节登高的诗? 能(上翠微,菊花插头,登临, 佳节)
4.重阳节的风俗 登高, 赏菊花, 喝菊花酒, 插茱萸, 吃重阳糕
5.这首诗用哪两种表达方式将全文分成了两个层次? 叙述和议论 第一个层次:作者与友人一起登临齐山; 第二个层次:抒发了作者登临齐山后的感慨。
• 程千帆《古今诗选》 为国为民的努力,往往由于被迫无所作 为而落空,因此在他的诗中,愤忧,旷惋、 旷达、颓废的情绪都有。即如此诗,消沉 中就含有执著,说“不用登临恨落晖”, 也就是屈原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 其将暮”的心情,不过是正言若反罢了。
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牛山沾衣”是一个典故(见注释 ) 景公在牛山,是因有感于自己一旦离开 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杜牧这次登 高,表面看,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 遇,似乎有点超然。但这仅是一种表象, 他的内心并不超然,这两句曲折地抒发了 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吟诵涵咏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疏通文意
• • • • • • • • 江水中映着秋影,大雁开始南飞, 江水中映着秋影,大雁开始南飞, 和客人一起带着酒壶登上高山。 和客人一起带着酒壶登上高山。 在尘世中自己难以碰到开口笑的事, 在尘世中自己难以碰到开口笑的事, 今天一定要把头上插满菊花回家。 今天一定要把头上插满菊花回家。 只管尽量喝醉来酬答重阳佳节, 只管尽量喝醉来酬答重阳佳节, 用不着在登山的时候怨恨落日的余辉。 用不着在登山的时候怨恨落日的余辉。 古往今来总是这样, 古往今来总是这样, 何必对着牛山流泪呢? 何必对着牛山流泪呢
结语
这首诗由作者自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 到齐景公登临牛山落泪的故事,齐景公是感 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长久而落泪,而当 时在一旁的晏子却以人世代谢,自古而然,对 齐景公流泪加以嘲笑.杜牧这次登高表面看 去也像晏子一样坦然,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 样为此流泪,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并不超然.
拓展迁移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个性阅读
有人说, 江涵秋影雁初飞” 有人说,“江涵秋影雁初飞”中“涵”字用 得极好,你认为如何? 得极好,你认为如何?
好。 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描绘秋 景,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看江水,从碧 波如画的清溪中,看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 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这个“涵” 字,曲折地摄入眼底。
“酩酊”是喝醉了酒的意思,在重阳佳节,作者 酩酊”是喝醉了酒的意思,在重阳佳节, 酩酊 为喝得酩酊大醉, 为喝得酩酊大醉,是不是因为与友人登山觉得心情 很舒畅? 很舒畅? 不是(尘事难逢开口笑) 杜牧生当晚唐多事之秋,他有建功立业,经邦 济世的报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时刻注视着朝 政的得失,在来池州之前的一二年中,就曾一再 向朝廷上书,对平定泽潞之叛提出了切乎实际的 用兵之策和政治之见,当时虽被李德裕所采用, 但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 的日子,是一生中困踬不振的时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蛾儿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本词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不用登临恨落晖”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 不用登临恨落晖” 不用登临恨落晖
1).两人的一天畅游即将过去,难免产生一 种“光阴易逝,好景难长 之感,然而,诗 人想到此时自己才43岁,正值中年,不能 消沉自弃,因此可以说这是诗人的自励与 自勉。 2)正话反说。 曲折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 不平之情。
评点精粹
7.诵读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并与;登高 诵读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并与杜甫 登高> 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相比较 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抒写了诗人的报复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抒情主人公 形象突出,但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凄恻低回,缺乏一种雄 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 杜甫:《登高》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 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动人心肺;在意境的营造上 显得雄浑高远。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知人论世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 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 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 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 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 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 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 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 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元宵节
1.元夕 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 2.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气球。 鱼龙舞:舞动鱼形的,龙形的灯。 (看花灯,舞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风俗)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有人说三四句中,杜牧把风荷的形态写得 非常传神,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 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际上是 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的芳时不再, 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的芳时不再,美人 迟暮之恨。 迟暮之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