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

唐诗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

唐诗赏析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唐诗鉴赏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诗鉴赏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数里入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

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

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一开始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

诗人登山游目览观所见。

“涵”字极有气势,点出长江的浩荡无际。

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一字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客”此指诗人好友张祜。

当时他特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中间两联夹叙夹议,抒写诗人登临饮酒时的复杂心情。

从首联看,此游已可算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贤主、嘉宾欢聚一堂。

因此,第三句“尘世难逢”开口笑”,“开口笑”见庄子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

“难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

接下一句“菊花须插满头归”,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

再接下来两句“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是慰客自慰,感情的转折由隐而显。

诗人对好友说,乘这个人世难逢的好日子举杯痛饮吧!只管饮得酩酊大醉,不用在登临时因夕阳西下而生人生迟暮的感伤。

一个是远州刺史,一个是失意处士,二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

身处逆境,他们只好故作旷达。

尾联“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再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

诗人由自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

齐景公是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而落泪。

当时在一旁的晏子却以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对齐景公等人的流涕加以嘲笑。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安登高》诗词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安登高》诗词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诗词赏析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即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即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九日齐山登高》解析

《九日齐山登高》解析

《九日齐山登高》解析人生作为一场旅行,在这个旅途中有太多我们所预料不到的事情。

也许此刻你正漫步在阴雨连绵的泥泞小路上,但是下一秒可能就看到了一条整洁宽敞的大道。

也许此刻你正享受着鲜花的芬芳,但是下一秒就会看到鲜花下隐藏的尖刺。

每个国家或者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节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现实生活及古诗中存在的很多节日都有祭奠祖先的传统。

有相聚就有分离,有家乡就有远行。

这些节日在表达对先人的思念的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于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在外远游的游子们,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牧的这首《九日齐山登高》描写的就是发生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的感怀。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唐诗以它豪迈开放的风格独树一帜。

而在这些诗作当中,最著名的代表性诗人当然要数“诗仙”李白。

而杜牧的这首登高诗同样传承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念。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面上倒映着秋天的景色,大雁刚刚开始向南飞去。

与朋友相约一同提着酒壶登山。

诗人在开篇就写出了诗歌的时间是在秋天,而首句诗歌中的一个“秋”字,意在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是这里只是代表性的描写了南归的大雁。

但是,秋景当然不只是大雁南归。

所以,诗人用一个字涵盖了秋天的景色,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和喝酒都是这个节日的传统。

所以,诗人相约自己的友人,一同登高,还不忘带上酒壶。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平时有尘世的烦恼忧愁缠身,难得一次开怀大笑。

如今正逢着菊花盛开的时节,一定要在头上插满了菊花才归去。

节日即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放松的机会。

在这短暂的狂欢里,你可以暂时的放下平日里的忧愁,和自己的友人开怀畅饮,开怀大笑。

当然了,在自己的头上插满菊花并不是诗人的本意,诗人是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彻底的洒脱一次的心情。

九月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九月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诗歌的文化内涵与
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义
反映的历史文化
时代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繁荣,文 化艺术发展空前。
山水诗文化
唐代诗歌中,山水诗占据重要地位,诗人通 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齐山文化
齐山作为古代名胜,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 淀,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体现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 学思想,表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节奏明快
诗中运用短句和长句交错,使得节奏明快有力,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意象与象征
自然意象
诗中描绘了齐山的壮美风光,如“齐山云雾绕山间”、“秋水长天一色凉” 等句,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人生象征
诗歌通过对登高的描写,象征人生的追求和境遇,如“登高始觉天地宽,人 生何处不彷徨”等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九月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读 • 诗歌艺术特色鉴赏 • 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 古诗鉴赏方法探讨
古诗背景介绍
01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多涉及政治、历史、军事等题材,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被誉为“诗中的豪杰”。
比较鉴赏法
01
同题材比较:将同一题材的不同古诗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诗人不 同的处理手法和表达风格,增加对诗歌的鉴赏深度。
02
同时代不同诗人比较:通过比较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作品,可以感知 不同诗人在相同背景下的不同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03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在古诗鉴赏中互相补充、综合运用,帮助我们 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妙世界。在鉴赏《九月齐山登高》时 ,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的意境。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赏析
哎哟喂,说起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咱们四川娃儿心头那个滋味儿,就像是吃了盘儿红油肚丝,麻辣中带着几分畅快!
这首诗啊,杜牧兄写得是九月九重阳登高,那意境,简直巴适得板!他不说自己个儿多愁善感,反道是“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你看,江水悠悠,秋天影子都映得清清楚楚,大雁也才开始往南飞,几个好友,提着酒壶,就爬上了那翠绿的山头,好一派逍遥自在!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这话说得,多接地气!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乐呵”,生活里头烦恼多,但碰到好日子,那必须得笑出来,菊花儿插满头,不光应景,更是图个吉利,图个高兴!
再往下,“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杜牧兄这是在说,管他那么多呢,今儿个就是喝酒的好日子,咱们就喝它个痛快,不醉不归!别站在山头上还唉声叹气,嫌弃太阳要落山了,人生嘛,就该这么洒脱!
最后那句,“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更是豁达,古往今来啊,这事儿多了去了,谁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你瞧瞧那牛山上的人为啥还要哭鼻子抹眼泪呢?咱们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享受当下才是硬道理!
总而言之,杜牧这首《九日齐山登高》,用咱们四川话来说,那就是“安逸”、“洒脱”、“巴适”!读起来,心头那个舒坦,就像是在茶馆里泡了壶好茶,慢慢品,越品越有味儿!。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九日齐山登高》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前言】《九日齐山登高》选自《樊川诗集注》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起二句兴寄高远,以高秋写高情,颇显名士风范。

三四句即引古名士庄周、陶潜以为解释。

后四句直言纵饮销忧、旷达处世,不必忧生伤逝。

此诗风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

【注释】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②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④“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⑤酩酊(dǐng):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翻译】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ORg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很多同学都觉得高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很难学,考试基本靠蒙,其实只要多做几篇练习就能找到其中规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扣合重阳节习俗。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九日齐山登高》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鉴赏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首超棒的。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你瞧,这开头多有意境啊!
就好像咱自己站在江边,看着秋天的影子映在江水里,大雁刚开始南飞。

哎呀,这画面感,绝了!这不就跟咱秋天出去玩,看到的美景一
样嘛!例子:咱出去爬山的时候,不也能看到那山那水那天空嘛!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哇塞,这说的不就是咱平常
的生活嘛!在这乱糟糟的尘世里,哪那么容易就开怀大笑啊!但到了
这时候,可得把菊花插满头才过瘾呢!就好比咱有时候遇到烦心事,
不也得找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儿做嘛!例子:比如吃顿好吃的,或者去
唱唱歌啥的。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哈哈,干脆就痛痛快快喝个
大醉来庆祝这个佳节吧,别去因为那落日余晖而伤感啦!这多洒脱啊!就像咱有时候,别管那么多,先让自己开心了再说!例子:谁还没个
放纵的时候呀!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从古至今不都这样嘛,何必
像齐景公在牛山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这话说得多在理呀!咱不能老
纠结过去那些不开心的事儿,得向前看呀!例子:就像咱不能老想着
以前犯的错,得想着以后怎么更好呀!
我觉得这首诗啊,真的是把那种豁达、洒脱的心境写得淋漓尽致。

它告诉咱,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但咱不能老沉浸在里面,得学会享
受当下,该开心就开心,该放纵就放纵。

别老为那些已经过去的或者
还没发生的事儿烦恼,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说呢?。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九日齐山登高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查看。

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2.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色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扣合重阳节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原文与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原文与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原文与赏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是杜牧与张祜在重阳节登齐山时所作。

它表达了诗人爽朗旷达的思想感情。

“九日”,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简称。

古代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齐山”,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东南。

武宗会昌年间,杜牧曾任池州刺史。

首联写登齐山。

在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碰巧又是个好天气,诗人携酒和张祜一齐登上齐山。

下望江水,风平浪静,象镜子一样,把秋天的景色都映照其中,天空飞的鸿雁也在江中投下影子。

“翠微”,以青翠的山色指代山。

这美好的秋景,使诗人心情舒畅。

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暗用陶渊明的故事。

据《续晋阳秋》:晋代陶渊明有一年九月九日无酒,因于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忽遇王泓送酒,即便就酌,醉而归。

诗人感到尘世污浊,难以碰到张口纵情欢笑的人;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感到精神得到了解脱,因而也想摘一把菊花插个满头而归,以尽一日之欢。

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诗人频频向客人劝酒:今天是重阳佳节,人生难得几回醉,大家都喝个一醉方休吧!不必为夕阳西下而抱恨。

陶渊明说:“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九日闲居》)杜牧怀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却得不到施展,心中有不少烦恼和苦闷,曾有“闲人似我世间无”的感慨。

与友人相聚时,劝慰友人无须为落晖憾恨,其实正反映他自己的憾恨无法消除。

尾联又借古人宽慰自己,并告慰友人。

“牛山”指齐景公事。

据《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临淄时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眼泪流下来沾湿了衣裳。

诗人认为自然生灭,是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的,又何必为此而感伤落泪呢?诗人的思想情绪有愁闷、消极的一面,也有旷达、任真的一面。

他力图在这一天摆脱心中的苦闷,尽情欢乐。

这是诗的主流。

此诗写重阳节一天的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诗名《九日齐山登高》,“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位于安徽池州,齐山名字最早记载于唐代,一种说法是:齐山有十余座小山峦,其高几乎相等,十分整齐,故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唐贞观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时,常游这座秀美玲珑的无名小山,后因他“有惠政于池,后人仰其功德,以其姓而命山名。

”因山上建有“翠微亭”,也有称之为“翠微山”。

】据说,这次重阳节在齐山登高,杜牧是与张祜hu4一起去的。

我们前面一首诗的赏析里有介绍,说张祜来找杜牧,杜牧带他玩遍了池州的风景。

这期间正好赶上重阳节,他们就来登齐山。

来看原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字词典故“涵”:涵映,包含映照。

赏析杜牧说,江水涵映着秋天的影子,大雁刚刚开始南飞。

我与客人携带着酒壶,登上了翠微亭。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赏析杜牧说,张祜兄啊,我们于尘世之中难得相逢,应该开口笑才对啊。

这么多菊花,我们就要把它们插个满头归。

杜牧为什么提到菊花要插满头呢?似乎没有查到这方面的风俗。

不过杜甫也写过一首《九日》,我感觉杜牧的诗,多少可以看到杜甫诗的影子。

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这首《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我们看到杜甫是一个人独酌,杜牧是和好友张祜一起喝,所以杜牧说难得相逢,就应该开口笑。

杜甫提出“菊花从此不须开”,那么杜牧在这里认为,菊花不但要开,而且还要摘,摘了还要插满头,再回家。

那为什么要插头上呢?宋代的“朱熹”把杜牧的这首诗改写了,这两句他改写成:“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也就是说,一般都是插茱萸,至于菊花,大都是赏菊和喝菊花酒。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齐山登高》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牧苏作,此诗包含了和他同游的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比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原文翻译及赏析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译文我来到秋浦(池州)正是秋季,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古今的诗人总是借山水来抒发他们的忧愁;谪仙李白曾在颠吟寺赋诗狂饮,小杜杜牧曾在冶思楼怡情自乐;问附近的州民是否知道李白和杜牧,他们全然不认识,齐山依旧笼罩在寒流之中。

注释秋浦:秋浦,地名,唐天宝年间改州为郡,池州改名为秋浦郡。

另有县名,河名。

今安徽省池州市。

小杜:杜牧。

赏析这首诗编在《江东集》,是作者在建康任江东转运副使期间出行今皖南一带时所作。

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唐代诗人杜牧曾于其地任刺史,作《九日齐山登高》诗,诗题中“齐山寺”,当即后世为纪念杜枚而建。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起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

首句叠用“秋”字,格调清爽流利,表现出轻松喜悦的心情;次句说自己早就向往秋浦,魂梦中曾到此地;这次来到池州,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了。

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风月,指自然风景,与下句“江山”对文义近。

颔联就池州美好的江山风月抒发感慨。

出句说这里的自然胜景老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

本来是平常的意思,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便倍觉新颖而隽永。

对句说,此间壮美的江山,古往今来,长久地牵系着诗人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

说“长管”,正见盛衰代谢的古今相续。

这一联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有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于是引出下一联。

“谪仙狂饮颜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颈联承上“诗酒”,分咏李白、杜收在池州活动的两处遗迹。

重阳节古诗词: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重阳节古诗词: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重阳节古诗词: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即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即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译文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译文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译文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尊重自己的尺度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这首七律的首联是说,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与美好景物的愉悦感受。

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颔联是说,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的摘下满把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使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

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颈联是说,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积,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

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

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

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斥,未能见用。

这次张祜从丹阳(今属江苏)特地赶来拜望杜牧。

杜牧对他的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

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
同病相怜之感。

这才是诗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附录《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
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ngd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名家点评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此以尘世对菊花,开合抑扬,殊无斧凿痕,又变体之俊者。

后人得其法,则诗如禅家散圣矣。

元代郝天挺《唐诗鼓吹笺注》:起句极妙。

江涵秋影,俯有所思也;新雁初飞,仰有所见也。

此七字中,已具无限神理,无限感慨。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此一意下来,近似中唐,盖晚唐之可学者。

明代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一句七字,写出当时一俯一仰,无限神理。

异日东坡《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便是一付印板也,只为此句起得好时,下便随意随手,任从承接。

或说是悲愤,或说是放达,或说是傲岸,或说是无赖,无所不可。

东坡《后赤壁赋》通篇奇快疏妙文字,亦只是八个字起得好也(首四句下)。

得醉即醉,义何怨乎?只如此三字妙绝。

醉也只如此,不醉亦只如此,怨亦只如此,不怨亦只如此(末四句下)。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用旧事只当未用一般,善翻新法。

清代何焯《唐律偶评》:发端却暗藏一怨字。

清代何焯《唐三体诗评》:此句(按指尘世难逢句)妙在不实接登高,撇开怨字。

后半却一气贯注。

清代胡以梅《唐诗贯珠》:起赋景,次写事,下六句议论,另一气局。

格亦俊朗松灵。

清代杜诏《中晚唐诗叩弹集》:诏按《风月堂诗话》谓:结语用景公故事,泛言古今共尽,非重九故实。

愚谓:此正影切齐山登高,亦非泛言也。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难逢、须插,但将、不用,只如此、何必相呼应。

三、四分承一、二,五、六合承三、四。

六就今说,八就古事说,虽似分别,终有复意。

尘世二句,时人多诵者,口吻亦太熟滑。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末二句影切齐山,非泛然下笔。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通幅气体豪迈,直逼少陵。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法》:明润如玉。

清代吴烶《唐诗选胜直解》:通篇赋登高之景,而寓感慨之意。

清代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通首流如弹丸,起句尤画手所不到。

清代吴汝纶《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此等诗,自杜公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七律中第一。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晚唐于诗非胜境,不可一味钻仰,亦不得一概抹杀。

予尝就其五七律名句,摘取数十联,剖为三等……上者风力郁盘,次者情思曲挚,又次者则筋骨尽露矣。

以此法更衡七律,如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七言之上也。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感慨苍茫,小杜最佳之作。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极写其清狂之态耳(菊花须插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