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武术-张庆

合集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梅山武术传播路径新探

传播学视域下梅山武术传播路径新探

武术研究2020年10月第5卷 第10期传播学视域下梅山武术传播路径新探夏 超 刘 静 许泽辉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摘 要:继2014年梅山武术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梅山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传播受到社会的关注。

梅山武术一直流传至今,有其独特的传承方式,但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的梅山武术拳种和器械套路已渐渐失传,梅山武术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亟需新的思想、新的方式为梅山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和分析梅山武术传播现状,表明梅山武术正面临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断层、传播团体单一、影响力越来越小等问题。

进一步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传播路径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其在新时代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途径。

得出:(1)梅山武术传播者应突破师徒传承的局限性,利用网络短视频APP软件扩大梅山武术的影响力;(2)梅山武术传播内容应多元化,学校借鉴“一校一拳、打练并进”的方针;(3)充分利用梅山武术文化资源,开发梅山体育旅游产业;(4)建立梅山武术博物馆和梅山武术研究基地;(5)定期举办大型梅山传统体育节和梅山武术赛事;(6)从影视方面,扩大梅山武术的传播受众群体。

关键词:梅山武术 武术传播 武术文化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0)10—0008—03梅山位于湖南新化、益阳安化县一带,地势险峻。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为了反抗封建帝王统治,孕育了梅山文化,成为荆楚文化的一支。

据说,梅山文化最早起源于蚩尤时期,而有确凿史料记载是从宋朝时期开始。

梅山文化主要包括梅山武术、竞技项目,嬉戏娱乐项目和配合节庆习俗的四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群。

其中,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梅山峒蛮”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属性的传统体育文化。

最新梅山法术手决大全图解梅山传承

最新梅山法术手决大全图解梅山传承

“快快!下一站非遗展陈馆。

〞一组组身着比赛队服的青年步履匆匆,手持梅山手绘地图,寻找着坐标上的打卡位。

近日,非遗文化青年定位赛在梅山举行,比赛也拉开了2019梅山海洋民俗文化节的帷幕。

今年是梅山街道创立宁波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实验)单位的关键之年。

街道以“抓特色、求突破、创品牌〞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非遗〞和“青年〞元素的碰撞,提炼出了“把外乡文化、传统技艺,用活化的方式展示演绎〞的工作亮点,不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价值认识的融合,探寻非遗可持续开展的新模式。

梅山海洋民俗文化节就是新形势下推进文旅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街道深入挖掘梅山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资源,将“水浒名拳〞“梅山舞狮〞“梅东马灯〞等非遗文化与表演体验相结合,展现了独特有趣的传统非遗魅力。

街道还把沈家祠堂、时光展厅、梅山盐场纪念馆等特色文化场馆与梅山土窑、果蔬基地等乡村旅游点整合在一起,融入到活动线路中,全方位展示海洋、盐田、非遗特色的海岛文化特征,吸引各地青年慕名前来。

“通过非遗文化青年定位赛、非遗文化亲子休闲游、海上夏夜音乐派对、百龙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参与者深入感受梅山的历史文化遗韵,亲身体验不同的乐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梅山。

〞梅山街道文化站负责人表示。

文创元素的参加,让文化更加时尚,更加与时俱进。

为把梅山非遗元素与现代生活充分融合,今年,街道启动了与宁波海洋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以“文化为核心,市场为导向〞,致力开发非遗文创衍生品。

目前,成功上线的梅山舞狮微信表情包已累计下载7560次,使用发送量达21530次;以梅山舞狮形象组图设计定制的端午香囊、亲子毛巾礼盒等文创产品也成为了亲子旅游的“新宠〞。

此外,由梅山女红巧匠社手工定制的串珠萌萌狮也备受市民的欢迎,化身为一个个时尚挂件。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把传统非遗与时尚文创进行跨界融合,让其成为可看、可尝、可玩、可用的时尚消费品,使梅山非遗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时尚符号。

〞上述负责人说。

梅山武术套路

梅山武术套路

梅山武术套路
梅山武术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家继承和发扬的一种拳术形式。

梅山派武术具有简单易学,形神兼备,技术高超,实用性强等特点,被誉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

在梅山武术套路中,飞燕过水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拳术动作,今天我们就来分步骤了解一下梅山武术套路中的飞燕过水。

第一步:准备动作
脚距与肩同宽,身体自然放松,双臂自然垂下,两肩自然下沉,双手放在腰际两侧。

第二步:起步动作
左脚往前迈一步,同时左手顺势向前推出,右手随后顺势向后推出,身体稳定不动。

第三步:跨步出势
左脚一前一后跨出一定距离,同时双手向两侧伸展。

第四步:提腿踢
左腿向前弯曲,将右腿提高,右手跟随着右腿向下摆动。

第五步:落腿踢
右腿将脚向前踢出,同时左手向下摆动,右手相应的向上摆动。

第六步:回身
落腿踢之后,身体自然回身,右手放在身后,身体向左倾斜,左手腕向前翻转。

第七步:向上拍手
回身之后,左手向上拍动,同时右手顺势摆动。

第八步:出势收手
拍手之后,双手同时向下收回,同时跟随着双脚走回起初的站立姿势。

飞燕过水即是梅山武术套路中的一项非常有特点的拳术动作,它需要武术爱好者融汇贯通,全身投入,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向前方
浑然一体的表达出自己拳术动作的意图。

这种拳术动作不仅仅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动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

因此,我们除了要练习拳术动作以外,还需要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术爱好者,发扬梅山武术的精髓,让它再次闪耀在人们的生命中。

梅山太极拳

梅山太极拳

刚柔太极一、梅山太极拳的产生与发展湖南新化是全国武术之乡,梅山武术有着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拳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古传武术功法和技击精髓,具备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的历史文化内涵。

梅山武术分外家功法和内家功法,外家功法是指的是武术套路,如工字桩、大小梅花拳、七步赶、八步追、108手,硬气功,还有散手的各种单操手及刀、枪、剑、齐眉棍、板凳、流星、铁尺、耙、桌拳等武术器械的演练套路。

内家功法,指的是梅山太极拳、梅山心意拳,梅山八卦掌,梅山防老养生十二法。

近三年来,梅山太极拳在全国建起了培训点十余个,已发展会员二万余人,特别在湖南省内流传较广,现广泛流传的有“十六式梅山太极拳”“四十六式梅山太极拳”“防老养生十二式”“梅山梅山太极拳◎邹寿福心意五十八式”及“梅山太极刀”“梅山太极剑”等梅山太极运动项目。

梅山太极主要以梅山武术功法中的单个或多个动作和防守反击组合动作,为技术精髓并结合其他传统门派太极之精华于一体,有着它独特的风格特点。

梅山太极拳的“意引气”“以气动身”,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和道家着养生学及我国中医传统医学的丰富内涵。

是广大人民群众健身、养生的重要手段,随着梅山太极拳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们所喜爱。

二○一四年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武术协会将梅山太极拳设为全省重要传28少林与太极‖ 2022年第8期刚柔太极统太极运动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并成立湖南省梅山太极拳研究会,在全省广泛推广。

二○一六年正式挂牌为湖南省武术协会梅山太极拳分会,为全国、全省梅山太极拳爱好者搭建了学习、锻炼、联谊展学的平台,更为梅山太极拳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梅山太极拳在国际、国内的武术太极比赛中,得到了专家认可,赢得世界的声誉。

如新化籍传承人曾特长、罗文奇、吴中林、刘俊、刘彦昌、曾昆华、周建军、刘小鹏、刘东升、游绍兰、欧中石、谢长庚、杨满新、曾湘斌等夺得金牌110余枚,银牌80余枚,铜牌40余枚的优异成绩,为梅山太极拳的传播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中华武术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我国农村村落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梅山武术”为例

我国农村村落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梅山武术”为例

我国农村村落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梅山武术”为例尹小俭;陈勤;杜建强;季浏;张正古;郑培乐【摘要】梅山武术产生于农耕文明,农村是其重要的生存土壤,随着农耕文明的逐步没落以及梅山地区民间老拳师的相继辞世,梅山武术的生态环境已被严重破坏,在官方和民间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因此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梅山武术的发展现状和梅山武术传承人的保护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作为我国村落体育的一种发展模式——“梅山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8)005【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村落体育;梅山武术;农村体育【作者】尹小俭;陈勤;杜建强;季浏;张正古;郑培乐【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1;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体育部,河南郑州450042;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1村落体育作为新农村建设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村落体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梅山武术起源于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即今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境内),主要包括梅山拳术、梅山器械以及附着在这些“有形”的运动形式身上的训练方式、传承方式、演练形式等各种各样的方法。

传习千年的梅山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蚩尤后裔的生存、繁衍而逐步发展至今。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变研究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变研究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变研究
林宏牛
【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31)6
【摘要】从文化学、民俗学等视域对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极少,而当前的研究主要从徽州民俗体育的单项或单一视角层次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考证,从文化流变层面对徽州民俗体育进行研究属于对空白领域的填补.文章在文献查阅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主要从对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文化环境的交流变迁、文化流变中的现代变迁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流变进行剖析,为拓展徽学研究领域丰富传统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林宏牛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2
【相关文献】
1.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J], 汪彬;王德龙
2.新媒介下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J], 韩岩;王庆庆;毛若远;王紫伟
3.新媒介下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J], 韩岩;王庆庆;毛若远;王紫伟
4.古徽州与沂蒙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对比研究 [J], 梁夫生;许健美
5.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现代转向 [J], 杨琴;陈忠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梅山武术黑虎教(安化娄底新化)

湖南梅山武术黑虎教(安化娄底新化)

湖南梅山武术黑虎教(安化娄底新化)近代梅山武术人物录据《梅山拳谱》载“吾梅山武术起自虎岩黑虎公,黑虎公姓张,得梅山教主张五郎梦授技击之法,乃创黑虎教,并以之抗鞑子”。

而在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的《邵阳市志·人物志》记载“张虎,南宋邵州人,自幼好武,疾恶如仇,南宋景炎二年元月起兵宝庆抗元……”。

新化,在宋代属邵州,出生于杨源村虎岩院子(原属新化县现属冷水江市)的黑虎公张虎,是宋末元初时虎岩寨寨主,也是当时杨源张氏法坛的主持者。

杨源张氏是世传的道教与师公教兼修的宗族,至今仍有许多的杨源张姓后人传承着道士与师公的职业。

公元1277年,也就是南宋景炎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元兵南侵,湖南沦陷,以武功名传梅山又兼修道法的张虎,利用虎岩寨寨主与法坛主持的双重身份,假托梅山教主张五郎送梦之说,创建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梅山黑虎教,并以此联络梅山民众,招览信徒,同时,又在原梅山蛮王苏氏的后人处借得一支骑兵,正式起兵抗元,并一举收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等县。

在南宋灭亡后,张虎仍率众坚持战斗,直到公元1281年,也就是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张虎战败身死,幸存的徒众散入民间,仍以黑虎教的名义继续抗元,并尊张虎为“黑虎公”。

伍再先( 1807—1868):新化县山塘伍家人,江湖人称“密再先”(在新化方言中“密”与“命”同音,故《新化县志》等书中大都写成“命再先”,以其步快身轻手法紧密,无隙可击而得名。

据李抱一所著《湖湘技击要闻》载,“伍再明,善硬功,相室中一桌,系坚木所制,铺置地面。

并五指,力插之,洞木及土。

伍再先,善轻功,在汉阳码头船上遇一伙强人,他纵身一跃,轻如飞燕,转瞬已至桅巅,桅高数丈,巅小不能容足,伍一足侧立长呼,半响始下众强人大惊曰:此二与敌,枉自送死,于是徐徐引去。

伍再先性机灵,喜游历,常年行走江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心胸开阔,见多识广。

他根据自己在江湖中游历及对战的经验,将梅山老派黑虎教武术进行了很大的改良。

梅山武术概略

梅山武术概略

梅山武术概略晏西征一、源流梅山武功是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的优秀武术流派,她朴实无华、不尚花俏、功技并重、注重实战。

古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地跨新化、安化、冷水江全境,及新邵、涟源、隆回、溆浦、桃江等县市的部分地域,莽莽苍苍,绵延千里。

梅山武功以地为名,发祥于古梅山域内的新化县,其起源可以上溯到远古氏族部落时期,正式形成流派拳种则是宋代末期。

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炎黄时期,与黄帝齐名的远古战神蚩尤即出于新化大熊山(古称神山或大神山),当时,居住在中华大地的许多不同的氏族部落,为争夺渔猎之地,不断地进行战争与兼并,传说中的蚩尤好兵善战,作五兵(戈、朵、戟、酋矛、夷矛),带领自己的族人通过不断地扩张、兼并,逐步形成了地跨江淮流域的庞大部落集团——九黎部落,古梅山人以实战为主,不尚花俏的武术,便在此时初具雏形,后世梅山武功传人尊蚩尤为始祖即源于此。

随着九黎部落的不断强大,又向北扩张,战胜了先进入中原的炎帝所属共工部落,最后与黄帝“战于逐鹿之野”,蚩尤战败身死,九黎部落逐渐解体。

遗族向南回迁,其中一支退至江淮、洞庭一带,组成新的部落集团。

史称“三苗”或“有苗”,至禹帝时,三苗最终战败,部族再次分化,其中一支退至峰高林密,可渔可猎,有险可守的古梅山,开始了力抗王权的“化外蛮夷”生活。

史称“梅山蛮性剽悍,历不服中土”。

北宋以前,历代王朝为使四方臣服,统一版图,屡屡发兵征伐而不获,而梅山人则更是愈杀愈不服,在征伐与反抗的循环中,练武成了每一个梅山人的生活内容之一。

宋吴政尧在《开远桥记》中对当时的梅山描述道“……民居十峒之中,食则燎肉,饮则饮藤,衣制斑斓、言语诛离、出操戈戟,枕居铠弩……”。

也就是说,在宋朝抚定梅山之前,梅山人仍是以渔猎为主,农业生产尚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恶劣的生存环境与频繁的战争,使梅山人不得不“出操戈戟、枕居铠弩”,正因为这样,人们必须勤练武功才能保证生存,梅山的所有成年人都是猎手与战士,这一时期(北宋之前)的梅山武功乃是全山峒民的公产,是一种纯军事化的格杀技能,而练武的组织和领导者就是各峒峒主,传授武功的除了峒主还有族中的勇士与巫师。

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

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

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Make a little progress every day, January 5th, 2020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瑰宝;是新化和娄底人民的骄傲..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内容丰富;古朴无华;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和技击精髓的优秀拳种..新化;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这里习武氛围浓郁;有“不会梅山功;枉为新化人”之说..在新化的每一个乡镇;都能看到练武的人群..在这些常年练武的人群中;既有祖传父教;师徒传承的传统武术传人;也有梅山传统武术协会、新化太极拳协会组织的武术爱好者;还有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后的中小学生..我们新化东方文武学校则是这些练武人群的大本营..为了更好的传承梅山武术文化;东方教育集团在兴办教育的同时;还将扩大梅山武术的传承基地;建设新化梅山武术文化园..下面请欣赏狮舞龙腾:第一个节目龙狮我校龙队、狮队现有队员50余名;在全国各种龙、狮大赛中屡获金奖;看他们把龙、狮舞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舞狮历史久远;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看;灵动的眼睛眨得惟妙惟肖;时而登高;时而腾空;时而翻滚;好生喜气..舞龙起源于中国传统舞蹈;舞龙舞狮都是古代大型庆典活动的重要节目;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龙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时而互相追赶;时而交叉盘旋;时而相互嬉戏;看他们配合是那么的默契;音乐;动作;认真;专注交织着;旋转着;升华着..第二个节目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功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包括腰功、腿功、臂功、桩功和腾空跳跃性动作;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翻腾跳跃类的动作;场上健儿们;闪展腾挪有如凤舞九天;鹰击长空..第三个节目头碎钢板硬气功:头碎钢板;梅山气功的一种;练习者以钢硬的气力;运气后将钢板击碎..此技法练习难度较大、勿轻意模仿..第四个节目集体梅山拳它起源于湖南新化的梅山武术;在中国武坛素以古老神奇而着称;东方文武学院的师生们马上就会将原汁原味的梅山拳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梅山拳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套路繁多;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朴实大方;攻防兼备..动作简洁;手法明快干净..为大家表演的国家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华武林百杰;中华世纪英才人物;一生致力于梅山武术的研究与推广的东方教育集团创办者晏西征先生与他的弟子们..第五个节目枪术枪为武术常用器械之一;被称为长兵之帅、百兵之王..由上古矛戈发展演变而成;枪术技法主要以栏、拿、扎为主..要求力达枪尖、左右旋转、上下翻飞、变幻莫测..第六个节目双刀俗话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肘”;双刀是武术中双器械的一种;讲究刀法密集;贴身连击;左右兼顾;边走边打;演练者双刀在手;杀意在心;一对双刀左右翻飞;既有刀如猛虎;一往无前的勇士风格;又有双器械那矫健如龙的独特气质..第七个节目长拳长拳是由北方地区流行的查拳、华拳等拳种综合组编的新型拳术套路;动作舒展大方;节奏明显;穿插着腾空跳跃;起伏转折;行拳风格快速有力..第八个节目是八极拳八极拳之所以以“八极”命名;与其基本理论和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武术门派;八极拳有着自己独特、完整、系统的理论..其整个理论系统大致可由意理、武理、力理、医理、德理五部分组成..第九个节目梅山耙梅山钯;又称打虎钯;本是梅山人捕猎猛兽的工具;后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成了梅山武术中的独特器械;其技法有戳、扎、挑、绞、刺、压等;出手狠辣;动作刚劲有力;手法灵活多变..第十个节目是集体梅山板凳板凳;是梅山地域最常见的家居用品;而梅山拳师却能将它变成可以随手取而用之的护身利器..梅山板凳拳经梅山拳家演练;编成了丰富实用的套路..梅山拳师舞动梅山板凳进攻有枪棍之利;防守有盾牌之坚..因板凳有四个脚;当被敌手围困时;其作用又如三节棍;防身护身;滴水不漏..第十一个节目是南拳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南拳特别重视下盘稳定;讲究步法灵活多变..南拳的上肢动作绵密迅疾;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拳掌可连续击出数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第十二个节目是双刀进枪对练的精彩体现在真实程度、激烈对抗以及队员默契..在古代;对练多用于军事上的训练;两者竞技;点到为止;武术对练也代表着一种的生活方式:严肃、团结;尊重;竞争;相互信任以及饱满的激情..第十三个节目是通臂拳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它不同于白猿通背、猿猴通臂、螳螂通背和二郎通臂..通臂拳又称独流通臂;因它源于独流;故有此称..又称沧州通臂;因1916年沧州郭长生将此拳引进沧州;此拳在国内外影响颇大;故“沧州通臂”很驰名..第十四个节目是刀术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崩、挑、点、抹等刀法..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健骠悍..第十五个节目是梅山棍梅山齐眉棍是梅山武术中的代表性器械之一;演练时灵活多变;扫劈凶猛;挑打泼辣;戳似箭穿;顶如车撞;立舞如车轮;平抡似狂风;两头互换;变化莫测..第十六个节目流星锤流星锤是一种以绳索一端系住锤体;另一端握于手中;用力向目标抛击的暗藏武器;现属软兵器类..又名飞鎚、飞锤..流星锤的特点不仅能缠住对方;还可以打击对方..第十七个节目是集体刀术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崩、挑、点、抹等刀法..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健骠悍..刀为百兵之胆;古代士卒短兵相接;用刀者较多;舞起刀来;刀风呼呼、寒光逼人、勇猛威武、雄健有力、犹如猛虎;其特点是:熟练掌握刀法和力法;做到身法、步法、眼法、刀法紧密协调配合、刀身合一;以身体四肢来助刀发力;步法迅疾轻灵、跳跃旋转、进退自如;两眼机敏、炯炯有神;挥刀快慢相间;舒敛自如..技法是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招式发:劈、砍、刺、格、扎、撩、动作为主..第十八个节目集体梅山耙梅山钯;又称打虎钯;本是梅山人捕猎猛兽的工具;后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成了梅山武术中的独特器械;其技法有戳、扎、挑、绞、刺、压等;出手狠辣;动作刚劲有力;手法灵活多变第十九个节目剑术“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在中国武术中;剑术也如书法一般有工剑、行剑、绵剑、醉剑等..现代武术竞技套路的剑法大多采用行剑;通过点、撩、云、刺、穿等技法;强调剑舞如飞凤..第二十个节目是地躺拳地躺拳之一..又称“地功拳”、“八折拳”、“地趟拳”..因其拳多用滚;跌而得名..其源传说有二;1、称与同源..地躺拳只吸取了其中的摔跌法;2、说源于明代..纪效新书·经捷要篇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三势中又有“抢背卧牛双倒”、“打滚”、“后靠跌”等多处有关“滚、跌”法的记载..其时有名的腿功、跌法大都见于后世地躺套路..第二十一个节目是铁尺梅山铁尺是梅山派传统兵器;其特点是古朴勇猛;没有花架子;招招式式非打即防..铁尺内练气;外练力;以意领先;以气催力;刚柔相济;发劲勇猛;气势逗人;攻守兼备;步法稳健;避实击虚;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进退自如;简朴多变;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合为一体..特点:套路短小精悍;攻防紧凑;使用灵活;起落大方..既有内家缠绕之柔;又有外家点、捅、劈、崩之刚..第二十二个节目是集体棍术棍术;现代竞技武术的一种长器械;以抡、劈、戳、撩舞花等棍法组成的套路练;它的特点是使用两端“棍扫一大片”..第二十三个节目梅山拳它起源于湖南新化的梅山武术;在中国武坛素以古老神奇而着称;东方文武学院的师生们马上就会将原汁原味的梅山拳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梅山拳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套路繁多;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朴实大方;攻防兼备..动作简洁;手法明快干净..第二十四个节目是朴刀朴刀朴音坡;pō也写成博刀、泼刀、或钹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朴刀是大刀的一种;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第二十五个节目是梅山板凳板凳;是梅山地域最常见的家居用品;而梅山拳师却能将它变成可以随手取而用之的护身利器..梅山板凳拳经梅山拳家演练;编成了丰富实用的套路..梅山拳师舞动梅山板凳进攻有枪棍之利;防守有盾牌之坚..因板凳有四个脚;当被敌手围困时;其作用又如三节棍;防身护身;滴水不漏..第二十六个节目南棍南棍为南少林兵器之祖;及百练锤变而形之;南少林棍法讲究实战性、攻击性;古云“棍打一大片;枪杀一条线”;持棍者眼观四方;耳听八路;三尺之内;全在棍法的攻击线内;南棍是以绞、缠、破、穿、刺、扫、插等棍法为主;这就是南棍法的威力和特点..第二十七个节目双鞭雌雄双鞭有两个出处:其一出自说唐;是门神原形——尉迟敬德的兵器;该对雌雄鞭帮助从军后的尉迟敬德与长大的儿子相认;其二出自封神演义;是民间信仰中的“雷神”或“雷祖”闻仲所持兵器..第二十八个节目是三节棍棍;又称“盘龙棍”;它是武术中软器械的一种;相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它由三条等长的短棍中间以铁环连接而成;又称“三节鞭”;既可放长击远;棍扫一片;又可贴身攻击;锁扣缠拔..由于三节棍是三节相连;节节能用..且三节互换;攻守兼备;可长可短;远近兼顾..演练三节棍时要求棍法、步法、手法、腿法及身法紧密协调配合..由于三节棍具有伸缩自如;出入难防;软硬互具;变化多端之特点;所以深受习武者的喜爱..第二十九个节目铁砂掌硬气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梅山武术中练功指的就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各种软硬功夫;通过对人体内在的神、识、意、气和身体筋骨皮肉的强化练习;调动人的潜能;提高人体的承受能力..从而达到练功的目的;下面大家将要看到的是梅山硬气功的表演;有请我们梅山气功的表演者上场:铁沙掌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要真正将一双肉掌练得掌硬似铁;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现在;场上的表演者要用肉掌劈开坚硬的石头;向大家展现出梅山铁沙掌的威力..。

新化武术扬威第15界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

新化武术扬威第15界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

新化武术杨威第15界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
8月23日,第15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在山东菏泽隆重开幕。

大赛持续四天,有来自100个武术之乡的1600余名参赛选手角逐于牡丹之都。

新化县选派梅山传统武术协会、东方南北文武学校、太极拳协会三支代表队,16名运动员参赛。

由副县长谢聪担任领队,文体广新局局长刘新平担任副领队,东方南北文武学校校长伍胜勇担任教练,文体广新局副局长刘仁德、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刘智一同前往。

我县运动员分别参与了32个男女组别的比赛,几经拼搏,力挫群雄,喜获7金、14银、8铜的佳绩。

梅山传统武术协会执行会长杨祖庆参赛当天在严重中暑,一天没进食的情况下,仍以8.80高分夺冠,彰显了梅山人的蛮劲。

梅山武术-张庆PPT共24页

梅山武术-张庆PPT共24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梅山武术的光荣与困窘,

梅山武术的光荣与困窘,

梅山武术的光荣与困窘光荣新化梅山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国乡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1984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武术之乡”称号。

1992年,国家体委首批授予新化为“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现有县武协、县武馆、乡镇武术协分会16个,民间武术馆院校24所。

梅山武功古老而神秘,风格独特,最讲究“神、气、意”三者结合,以意导气,以气发力。

暗劲蓄于体内,明劲发于体外,“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融“手眼身法步法”于一体,拳法刚柔相济,灵活多样,威办无比。

二十世纪90年代参加全国、全省武术比赛,先后获国家级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5枚;省级金牌14枚、银牌8覆盖、铜牌12枚。

困窘与建议全国武术之乡梅山武术发展面临的困窘是:习武人数日趋减少;部分民众对武术认识不足;本土武术发展环境受到挑战、村民思想观念改变与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国家武术发展政策重心的偏离、本土文化自身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村学校武术教育的欠缺,是当地农村群众武术在90年代后逐渐淡化的主要原因。

其它运动项目的冲击;群众武术的经费投入不足;地方群众武术发展遭遇术语难懂、门派复杂、继承人缺乏的尴尬。

1.政府宏观布局,加强科学管理2.加强基层健身组织、网点的建设3.精简武术动作与术语4.借助媒体力量,提高“武术之乡”知名度5.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发扬优秀拳种;6.利用武术优势,加强武术、保安人才输才7.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武术文化旅游。

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武术文化旅游梅山武功风格独特,最讲究“神、气、意”三者结合,刚柔相济,套路繁多,攻防技击性强,在形式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

1984年省政府授予了新化县“武术之乡”称号,梅山拳列入了中华武术拳械录,1989年新化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

可以作为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梅山武术、歌舞、杂技、戏剧、曲艺等民俗活动都可以在集影视、声光、电子等于一体的多媒体剧场表演,表演时游客参与其中,通过举办梅山文化节来展示梅山文化。

梅山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都是口语相传的,专门制作一些可通过屏幕播放出来的录像带和光盘等音像品,也是可供游客带走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把“梅山带回家”。

梅山学校《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指导纲要

梅山学校《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指导纲要

梅山学校《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指导纲要(一)作者:梅山学校时间:2015-6-16 14:26:21 来源:梅山学校阅读7912 次字体:【大中小】第一部分前言梅山是武术之乡,自古就有习武健身的传统。

“36式宋江拷、闹天堂、少林十八、雨伞十八、矮凳十八”等武术充满阳刚之气,这些是我们梅山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武术国宝、国粹中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一批武术老人相继过世,我乡的民间武术已面临失传,该到了需要整理、挖掘和抢救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武术要传承根植于人民群众是关键,从娃娃抓起才能真正传承和发扬。

为重抓学校体育辉煌,籍以民间武术为突破口,创建武术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武术校本课程从“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出发,围绕我国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的新课程理念,以梅山武术开发为基本内容,开展体育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拓展。

达到抢救梅山武术项目,继承梅山武术文化,弘扬梅山人民武术精神,促进梅山武术传承和创新的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武术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提高个人反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一个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丰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武术能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很好载体。

她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重义轻利、助人为乐、讲诚守信的美德,塑造良好的心理品德。

在武术教学中提炼武术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

增进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健康、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梅山武术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梅山武术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h sa l n - x se u r ia l e d n ee a i o a p r e e t Ha ig C io ut r l a i g  ̄t t a Mes n W s u i o g e i d b t i c l n a g rd t d t n ls o t v n . vn h y u c l a h t ct y r i u me nn
第 7卷
第1 期
邵阳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un l f h oy n nv ri N trl c n eE i n) o ra o a a gU i s y( aua S i c d i S e t e t o
V0 . No 1 17 . M a. 0 0 r2 l
21 0 0 0年 3月
文章编号 :17— 00( 00)0 — 0 6 0 627 1 2 1 10 6 —4
梅 山武术 及 其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的保 护
刘新 光
( 湖南人 文科技 学院 体 育系 ,湖南 娄底 4 70 100)

要 :梅 山武术是 以蚩尤文化为内涵的传统武术项 目,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 色,在现代时空条件下 ,已处于
时至今 日,梅 山人 的神灵观 以及武术 、医药 、
歌谣等民风 、民俗与民间信仰仍带有古老巫术成份 , 具丰富的人类原始思维特征 、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 等信息 , 奇特的民族文化现象 自上世纪 8 年代开始 0 成为学界研究 的新课题 .
自 宋朝 以来 3 0 00年历史轨迹 中 , 湖湘文化的演
M es a us n h a e ua d o n an i l lu eH e i g ih n W hu a d t eS f g r ft I t g b eCu t r rt e he a

湖南省梅山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湖南省梅山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湖南省梅山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董小强;陈明伟;何磊【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南省武术梅山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梅山派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武术;梅山派;发展趋势;传承【作者】董小强;陈明伟;何磊【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梅山武术起源于湖南省的梅山地区,它以今天的新化县、安化县为中心,特别是新化县,在当地有着较浓厚的文化底蕴,1991年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

梅山武术是集健身、娱乐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的传统项目,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地区比较偏僻,为了抵御土匪山贼的骚扰,梅山武术在当地农村非常盛行,许多村民养成了习武的习惯。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接收到的信息和体育活动增多,梅山武术的活动越来越少,这对梅山武术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对梅山武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为促进梅山武术的发展,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以湖南梅山派武术练习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CNKI)、维普期刊全文等数据库,以及图书馆收集有关梅山派武术与武术传承的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对梅山武术的练习者进行调查,研究梅山武术练习者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梅山武术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看法等。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8%。

1.2.3 专家访谈法为了解梅山武术的发展情况,笔者访问了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家,听取相关建议;对民间老拳师陈益球、晏西征、杨育本及当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了访谈,了解梅山武术民间组织现状,并对发展梅山武术提出建议。

梅山太极拳

梅山太极拳

梅山太极拳
邹寿福
【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
【年(卷),期】2022()8
【摘要】一、梅山太极拳的产生与发展湖南新化是全国武术之乡,梅山武术有着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拳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古传武术功法和技击精髓,具备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邹寿福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梅山教与梅山民歌--梅山民歌系列研究之三
2.梅山、梅山教与游梅山仪式考释
3.梅山宗教法器的工艺流程与历史渊源——梅山木雕艺人谌礼泉口述史
4.梅山文化艺术系列之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届优秀毕业设计选登梅山屶之梅山粮品牌设计介绍
5.梅山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起源、发展
新化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不仅孕育了许多历 史名流,而且培育了世代操习、闻名遐迩的梅山武术。梅 山武功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都要求“气流丹田, 心与意合,意与心合,气与力合”。“桩固势稳,出手泼 辣,发劲凶狠,吐气抑声”。 于国民32年(1943年),新化国民党政府在城区西正街 成立了国术研究会,次年改为国术馆,历时6载,共举办了 6期国术培训班,三次擂台散打赛,这是对梅山武术发展的 又一大推进。新中国成立时期,梅山拳术被做为“增强人 民体质”的传统体育项目而得到发展。1984年,新化县被 省人民政府授予“武术之乡”的称号,1983年2月,在县体 育馆成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馆,全县各区镇均成立了武协 分会,有50个乡镇成立了武术辅导站,大大普及了群众武 术,全县城乡的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三招两式。
二、起源、发展
梅山武功功法独特,套路繁多,具有很强的技 击性。它重视桩功,一招一式紧相扣,手法灵活 多变,步法稳固,富于进攻性,能守能攻。桩固 则步稳健,静如泰山,动如猛虎;桩稳而步活, 或进或退,或守或攻,有条不絮。
目录 content
s
1 三、代表人物
2
三、代表人物
梅山武术在历史上的代表人物 符天赐,李天华,赵天梓(被称为梅山洞主, 也是梅山武术的创始人),陈佰万,杨么,张虎, 周龙,杨斗雷,张天继,李庭禄,伍家禄,晏永 和,刘道举,刘胜祥,伍再先,伍再明,罗云卿, 谢维尹,杨三恒,刘楚宝,郝先财,刘春山,游 世命,陈关和,刘绍贤,杨交禹,戴哲奎,廖马 山,陈远烈,陈渭南,陈中一等。
目录 content
s
1
2
二、起源、发展
二、起源、发展
二、起源、发展
二、起源、发展
二、起源、发展
统治者见武力不可征服梅山,改用怀柔之策, 派湖南转运使招抚梅,梅山位于湖南中部,资江 中游西岸,古称岩邑。在宋代中期,山,至此, 梅山才纳入北宋版图,改名为新化。而在梅山人 民对付统治残酷征讨的斗争中,梅山武术起到了 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4日到同年11月6日,在调 查过程中,张庆,袁沐,胡子鹏同学上网查资料, 段乔伦,孙海泉,戴亦勇询问长者,曾阳祺打印 文稿,此文件周文君制作。在7组同学的共同努力 下,对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 筛选整理,完成了这项调查任务。
四、课题研究
小组心得 我们7组同学在梅山武术课题研究中发现,新化一 些中学已经越来越重视梅山武术的传承和发扬, 新化一中就把梅山拳作为学生必练的体操拳。我 们已经于2012-11-18日举行了梅山拳比赛,这也 反映了梅山拳的普及。我们应该为梅山武术提供 一份成长的空间。
目录 content
s
1
一、调查目的 二、起源、发展 三、代表人物 四、课题研究
2 2
3
4
目录 content
s
1 一、调查目的
2
一、梅山武术
梅山武功是湖南武术史库中一个重要的传统武种,也是中 华武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梅山武功具有很好的健身 功效,练起来刚中带柔,柔中有刚,讲求精· 神· 眼配 气· 手· 合,常年练习,健身强体,祛病延年。再次,梅山武功有 拳打卧牛之地的特点,练功不受场地大小和器材的限制, 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制约,人人可练,深受群众欢迎。
三、代表人物
近代人物简介 1968年生,祖辈练武,家传第5代,号称“霹 雳金刚”,是梅山武术大架代表。他自幼随父习 练梅山功夫,后遍访名师,三十多年坚持苦练。 今年11月12日,在首届湖南武术节开幕式上,他 表演的梅山派独门兵器铁尺,得到专家好评。
三、代表人物
近代人物简介
钟玉辉
1970年出生,祖辈练武,传至他是第8代,号 称“西河飞龙”。7岁习武,先后练过梅山、形意、 通臂、八卦、太极。19岁开始教武,1996年开始 办武校,1998年去云南,曾担任过云南武术协会 产业开发办主任, 现为湖南弘辉武术院长兼总教 练。
1966年出生。6岁跟晏西征练武,现在家乡开 办诊所,业余时间免费教人学梅山武术,人称 “紫鹊郎中”。郑时强至今坚持练功,可以穿着 110斤重的石鞋举着130斤重的石担走路,精通梅 山武术穴功和药功。
目录 content
s
1 四、课题研究
2
四、课题研究
深远意义:推动梅山武术在新时代 的传播,呼吁新化同胞保护这一份非 物质文化,发扬它,不仅可强身健体, 还可以创造一笔财富。
谢谢大家!
2012年11月20日
三、代表人物
近代人物简介
王建益
1960年出生,7岁那年,他被送到梅山武术名 师、有“力神”之称的王在春师傅处习武,12岁 转到杜心武弟子杨开道门下,学习10年。曾获湖 南省散打比赛第一、二、三、四届冠军,江湖人 称“三江猛虎”。主任, 现为湖南弘辉武术院长 兼总教练。
三、代表人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近代人物简介
郑时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