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征
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征斑岩铜矿床(porphyry copper deposits)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
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钥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铜和铜—钼矿床;(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闪长斑岩)的侵人体有空间联系;(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在许多斑岩铜矿床的现代分类中,利用了如下一些特征,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特征的组合:(1)所处大地构造和古构造的位置;(2)含矿岩浆建造及其所形成的含矿斑岩相的成分(3)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的地壳厚度和成分;(4)由R.H.西利托所划分的斑岩铜矿系统中矿体的产状(5)含矿岩浆岩体形成的深度,(6)是否存在角砾岩简;(7)主要矿石和台有掺入组分的矿石的成分;(8)金属矿的分带特征,(9))热液蚀变岩的成分及其分带性,(10)含矿侵入体及矿体体的形态特征。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摘要】斑岩型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为此,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地球化学特征、勘查方法、异常评价及找矿标志等方面.以富家坞铜矿为例,介绍斑岩型铜矿的最新研究进展.%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pper deposit type in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which include such aspects 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xploration methods, anomaly evaluation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Exemplified by the Fujiawu copper deposi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035)004【总页数】7页(P431-437)【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异常评价;勘杳方法;找矿标志【作者】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最主要的铜矿床,占世界铜矿总探明储量的55%左右[1],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其探明铜金属储量占我国铜储量的35.53%[2],在各类型的资源储量中居第一位,是我国铜金属生产中最主要的开采对象。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
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
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
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1.基本地质特征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
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
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
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8 6
华 南 地 质 与 矿 产
之 田等 [ ] 照 斑 岩 铜矿 形成 的大地 构 造环 境并 结合 矿 化类 型 与火 山 一深成 岩浆 建 造特 征 , 斑 岩 铜 矿 划 按 2 将 分 为 3类 : 即大 陆边 缘 型 ( C , 以 uMo为主 , 岗 闪长岩 一石英 二 长 岩类 ) 岛弧 型 ( u A 花 、 C , u为 主 , 长 岩类 、 闪 正 长岩 类 、 q - A岩类 ) 和大 陆 内部 型 ( u为主 , 岗闪 长岩类 ) C 花 。还有 将 斑岩 划分 为 钙碱 性 和碱性 2类 [ 引。 我 国铜 矿 资源 紧缺 , 决 中国铜矿 资 源 的出路 在斑 岩 铜 矿 。埃 达 克 岩 与斑 岩 铜 矿 的密 切 关 系 给 我 们 解 开辟 了一 条 新 的找 矿思 路 , 出了新 的找 矿方 向和找矿 方 法 , 望 能够 对 寻找 超大 型 和超 巨 型 的斑 岩铜 矿 提 希
Al ≥ 1 % ,Mg , 0 5 O<3 ( 少 >6 , Y 和 Y ( % 很 %) 贫 b Y≤ l 1 _。Yb 19×1 ) S >4 0× 1 _ , 8× 0 。 ≤ . , 0 ,r 0 0 。 。
LE R E富集 , E 异常( 无 u 或有轻微 的负 E 异常) r 。r u 。 S , S 比值小于 0 7 4Ed . , 通常 >01 0 N 。埃达克岩贫 Y L J
壁金项 目( C KZ X1—0 , C 2一S 一19, C 2—1 4 7 KZ X W 1 KZ X 0)
作者简 介 : 张旗 (9 7 ) 男 ( 1 3一 , 汉族 )研究员 , , 博导 , 主要从事 蛇绿岩 、 镁铁 一超镁 铁岩及埃达克岩的研究 .
维普资讯
斑岩铜矿介绍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主要以铜、钼为主,也有斑岩钨矿(含钼)、斑岩锡矿。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成矿时代: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埋藏浅,易开采,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规模大、选矿回收率高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一、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华南地质与矿产2002年 G 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 outh China 第3期 文章编号:1007-3701(2002)03-0085-06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张 旗1 王元龙1 张福勤1 王 强2 王 焰3(1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2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31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摘要: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级的斑岩铜矿大多与O型埃达克岩有关,表明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最有利于成矿,而我国的斑岩铜矿大多与C型埃达克岩有关。
埃达克岩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找矿思路,对寻找超大型和超巨型斑岩铜矿会有所启发。
文中指出,中国北方造山带、吉黑东部和冈底斯地区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埃达克岩;斑岩铜矿;找矿方向;找矿思路中图分类号:P588114;P618141 文献标识码:A1 前 言埃达克岩(adakite)是Defant等[1]研究阿留申群岛新生代火山岩时提出来的术语,它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岩石,而是指具有特定地球化学性质的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组合,包括安山岩、英安岩、安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
其地球化学标志是:SiO2≥56%, Al2O3≥15%,MgO<3%(很少>6%),贫Y和Yb(Y≤18×10-6,Yb≤119×10-6),Sr>400×10-6, L REE富集,无Eu异常(或有轻微的负Eu异常)。
87Sr/86Sr比值小于01704,εNd通常>0[1]。
埃达克岩贫Y 和Yb,暗示部分熔融时有石榴石稳定存在,富Al,Sr,而Eu负异常不明显,说明熔融时斜长石在源区不稳定[1,2]。
最近的研究发现,埃达克岩(adakite)或埃达克质岩(adakitic rock)与低温热液和斑岩金、铜、钼的成矿作用有密切联系[2~6]。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2003年矿床地质M I N E R A LD E P O S I T S第22卷第1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3)01-0001-12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侯增谦1莫宣学2高永丰3曲晓明1孟祥金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3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摘要作者通过对3个重要的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的岛弧岩浆岩,而是一种高S i O 2〔w (S i O 2)>56%〕、高A l 2O 3〔w (A l 2O 3)>15%〕、富S r (多数w S r >400*10-6)、低Y (多数w Y <16*10-6)的岩石,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
含矿的长英质岩浆并非来自地幔楔形区或壳幔过渡带,而是来自俯冲的洋壳板片的直接熔融。
该俯冲板片熔融前通常变质为含水的榴辉岩。
在安第斯弧造山带,大洋板块低缓、快速、斜向俯冲,诱发洋壳板片直接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后者通过分凝和封闭性演化,形成安第斯中新世-上新世巨型斑岩铜矿系统;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俯冲并堆积于地幔岩石圈的古老洋壳物质的变质和拆沉,诱发榴辉岩部分熔融,产生埃达克质熔体,并与幔源熔体混合,形成西藏冈底斯和玉龙斑岩铜矿系统。
关键词地质学斑岩铜矿含矿斑岩埃达克岩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 588.121;P 618.41文献标识码:A斑岩铜矿作为一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为世界提供了50%以上的金属铜资源(K i r k h a me ta l .,1995)。
有鉴于此,过去几十年对斑岩铜矿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使人们对斑岩铜矿成因机制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矿床。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而建立的著名的岛弧-斑岩成矿模型(S i l l i t o e ,1972;M i t c h e l l ,1973),有效地指导了找矿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
2005年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4卷 第2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5)02-0108-14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Ξ侯增谦1,孟祥金1,曲晓明1,高永丰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摘 要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系统(13.6~16.9Ma)发育在印-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
成矿前斑岩成岩年龄≥17Ma,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成矿期斑岩形成于14.5~17.6Ma之间,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成矿后斑岩为花岗斑岩,其成岩年龄为11.2Ma。
3期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上类似于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
成矿前斑岩具有最低的ΣREE(27×10-6~45×10-6)、w Y(2.9×10-6~3.4×10-6)和w Sm/w Yb(3.0~4.9),最高的w Zr/w Sm值(50~118);成矿后斑岩具有最高的ΣREE(122×10-6~197×10-6)和w Y(8.2×10-6),中等的w Sm/w Yb(5.9~6.2)和w Zr/w Sm值(34~44);成矿期斑岩总体处于两者之间,其Sr-Nd同位素组成与Cordillera Blanca埃达克质花岗岩类似。
研究提出,来自深部的软流圈物质或亏损地幔物质与下地壳物质交换,不仅导致冈底斯加厚、下地壳熔融,而且提供了巨量金属供应。
部分熔融首先从下地壳底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迁移。
下地壳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残留相由角闪石向石榴石大规模转变导致角闪石的大量分解,释放出大量流体,是冈底斯斑岩含矿性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地质学;源岩相变;深部过程;埃达克质斑岩;冈底斯斑岩铜矿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试图建立一些判别标志,用以区分含矿与不含矿斑岩,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东天山一北山地区埃达克岩与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研究现状综述
自从 2 O世 纪 9 O年 代 研 究 阿 留群 岛火 山 岩 时 提 出 埃 达 克 岩 一 词 以 来 ( r . e n MacJ D f t等 , a
一
套火 山 岩 或 侵 入 岩 , 弧安 山岩、英 安 岩、流 岩石 ,而是 具 特定 地球 球化学 特征 的 钙碱性 英
基 金 项 目 :中 国地 质 调 查 局 地 质 矿 产 调 查专 项 《 肃 北 山 营毛 沱・ 石 山地 区铁 铜 多金 属 矿 调 查 》 项 目 (2 2 10 5 9 ) 甘 玉 1 10 1 80 0
作 者 简 介 :杨 建 国 ( 9 2) 男 , 研 究 员 ,从 事 金 属 矿 床 勘 查 、 区 域 成 矿 规 律 与 成 矿 预 测 研 究 工 作 。 E i  ̄g 2 2 16一 , ma : 6 1 6 l
第 4 5卷 第 2期
2 l年 ( I 2 ) 0 2 总 期 8
西 北 地 质
N o R THW ES TER N GEO LO GY
VO1. NO.2 45
2 i (t 8 ) 0 Sl 2 m1 2
文 章 编 号 :1 0 —2 8 2 1 ) 2 0 50 096 4 (0 2 0—6 8
矿 床 与埃 达 克 岩 有 成 因联 系 ( 成 彪 等 ,2 0 ) 冷 07 。 故 此 可见 ,从 成 矿 地 质 背 景 的角 度 归 纳 总 结 东 天
埃达 克岩 ( a i ) 是 D fn 和 D u Ad kt e ea t r mmo d n ( 9 0 提 出的一个 岩石 学 概 念 ,其 原始 定 义 是 指 19) 形 成于 岛弧环 境 , 由俯 冲 的 年 轻 ( 2 Ma 大 洋 < 5 ) 板块 熔融 形成 的火成 岩 ,诚 如苏建 平等 ( 0 4 2 0 )准 确表 达 的那 样 ,它 “ 是指 的某 一 种岩石 ,而是 具 不
斑岩铜矿
斑岩矿床
莫国培
斑岩矿床
莫国培
斑岩矿床
莫国培
斑岩矿床勘查
• 对成矿系统范围进行系统勘查。 • 开展系统地质填图 • 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进行勘查 • 开展岩体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 进行岩体蚀变带填图 • 寻找角砾岩筒 •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进行钻探
莫国培
斑岩矿床(岩浆岩侵位深度及其特征)
莫国培
莫国培
斑岩矿床矿体分带
德兴斑岩铜矿 蚀变矿化分带.
H. 未蚀变千枚岩; H1.弱蚀变千枚岩; H2.中等蚀变千枚岩; H3.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 H4.中等蚀变绢云母-绿泥石
化花岗闪长斑岩; H5.弱蚀变钾化花岗闪长斑
岩 H6.低品位矿石.
莫国培
斑岩矿床
莫国培
美国西部克莱梅克斯斑岩钼矿的矿化蚀变分带
莫国培
斑岩矿床生成环境
z 对与贱金属成矿有关花岗岩结晶作用的认识已 取得很大进展(Candela and Holland,1984,1986; Candela,1989,1991,1994;Candela and Piccoli,1995).
z 斑岩铜钼矿与临近安第斯消减带的岛弧“钙碱 性”或I型岩浆共生. Sn-W矿床与源自部分变沉 积岩有关的大陆地壳部分熔融而成的S型花岗 岩有关. 后一类也被认为是“斑岩型”矿床, 即 使地质特征与Cu-Mo矿床有很大不同.
莫国培
斑岩矿床
低围压下侵入的 岩浆饱和水含量 可能与初始水量 无明显不同.结晶 早期“一次沸腾” 气体饱和.作为相 容元素的Cu(D晶体/ 熔体Cu>1),在硫化 物和黑云母中富 集.缺乏结晶表明 饱和水出现时从 熔体中移出的金 属量少.气相Cl-高 将有效从熔体中 萃取Cu.沸腾对于 Cu的富集成矿非 莫国培 常重要
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第81卷 第10期2007年10月 地 质 学 报 AC TA GEOLO GICA SIN ICA Vol.81 No.10Oct . 2007注:本文为“青海省东昆仑斑岩及其成矿性探索研究”青国土资矿[2005]24号,重点项目(编号01)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7202228;改回日期:2007209202;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詹发余,1957年生。
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长期从事区域地质与矿产及遥感应用工作。
通讯地址:810012,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107号。
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詹发余1),古凤宝1),李东生1),曹连强2),奎明娟1)1)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西宁,810012; 2)青海省地质矿产开发局,西宁,810001内容提要:东昆仑地区沿昆中深大断裂分布的一些晚三叠世火山岩和花岗岩,具有高Al 2O 3、Sr 、Sr/Y 、(La/Yb )N 和低Y 、Yb 含量,弱负至正Eu 异常,表现出与埃达克岩(Adakite )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简称浆混杂岩体)时空伴生,其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与底侵作用形成的基性岩有亲缘性。
研究表明:东昆仑地区的埃达克质花岗岩和火山岩不是由俯冲的洋壳熔融形成,而是由晚三叠世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形成,该埃达克质火成岩的物质来源与底侵作用形成的基性岩相似,都为富集地幔Ⅱ。
埃达克质岩的发现标志着昆中深大断裂向东延入鄂拉山构造带的南端,揭示了昆中深大断裂独特的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意义。
在埃达克(质)岩的发育地段,多形成了东昆仑最具魅力的矿产集中区,进一步分析初步认为其中的赛什塘铜矿与埃达克质岩及其共生岩石成矿关系密切,有明显斑岩矿床特点,具进一步找矿潜力。
关键词:埃达克岩;构造岩浆背景;底侵作用;浆混杂岩体;成矿作用;青海省 埃达克岩(Adakite )这种在火山弧环境、由俯冲的年轻大洋板片熔融所形成的火成岩(Defaut et al.,1990),基性岩浆的分离结晶、地壳岩石的熔融、岩浆混合以及地幔楔的熔融不能形成埃达克岩,但在增厚的地壳环境中,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下地壳的拆沉等深部动力学过程也可形成埃达克岩(Defaut et al.,1990;At herton.,1993;Petford et al.,1996;王焰,2000;王强等,2001,汪洋等,2004)。
采矿专业外文翻译--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中文2750字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摘要岩是一种成因方式特殊的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其典型特征是:二氧化硅≥56% ,三氧化二铝≥15 % ,MgO 通常小于3 % ,贫Y和Yb(Y≤18 ×10 - 6 ,Yb ≤1. 9 ×10 - 6) ,高Sr (多数大于400 ×10- 6) ,LREE富集,无Eu 异常或仅有轻微的负Eu 异常。
其成因主要有两类:一类由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成因(O 型) ;另一类由玄武质岩浆底侵下地壳时发生部分熔融或下地壳拆沉作用成因(C 型) 。
两类埃达克岩都与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世界上大多数超大型的斑岩铜矿与O 型埃达克岩有关,而世界的斑岩铜矿则大多数与C 型埃达克岩有关。
埃达克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将为斑岩铜矿的找矿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埃达克岩;斑岩铜矿;找矿勘探1埃达克岩研究1. 1 关于埃达克岩Green 等(1968) 提出,大洋玄武岩在岛弧俯冲带转变为榴辉岩后可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安山岩[12 ] 。
然而,Stern (1974) 和Gill (1981) 的实验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岛弧安山岩不可能由俯冲的大洋玄武岩部分熔融产生。
今天各大洋周围俯冲洋壳的平均年龄为60Ma,已基本冷却。
由于俯冲带的地热梯度较低,冷的洋壳在俯冲过程中不能直接熔融,而是发生变质而逐步脱水。
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的水热流体向上运移,交代地幔楔,并使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经过分离结晶作用等,形成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系列。
Defant 等(1990) 年重新提出,某些岛弧钙碱性安山岩和英安岩为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的。
在某些地区,如果年轻的和热的洋壳发生俯冲,则沿俯冲带的地热梯度较高,洋壳可能发生脱水熔融,形成高铝的中—酸性岩石。
由于这类岩石最早被Defant(1978) 发现于美国阿留申群岛的Adak 岛,因此被命名为Adakite (埃达克岩)1. 2 埃达克岩的形成方式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埃达克岩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周边,并主要与年轻地壳的俯冲有关,其源区深度为70km - 90km ,岩石的Nd、Sr、Pb 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大洋玄武岩相似[1 ] 。
埃达克岩石
埃达克岩<1>来源:百度百科1.1埃达克岩是指由角闪安山岩到英安岩、流纹岩等组成的一套中酸性熔岩组合的特殊类岛弧岩石,以缺少玄武岩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相区别。
1.2埃达克岩特点:1.是一套火山侵入岩组合,并非单一岩石类型;2.岩相变化较大,主要由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岩石组成,不与玄武岩或玄武安山岩共生;3.斑晶主要为环带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斑晶仅见于产于阿留申和墨西哥的镁铁质安山岩中(Kay, 1978; Rogers et al., 1985; Calmus et al., 2003),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锆石、榍石和钛磁铁矿;4.其地球化学特征,以w(SiO2)≥56%、w(Al2O3)≥15%、w(MgO)<3%;高的Na2O(3.5wt.%<Na2O<7.5 wt %) 、相对低的K2O/Na2O (~0.42)、Fe2O3 +MgO +MnO+TiO2 含量中等(~7 wt.%)。
Y和重稀土元素含量较岛弧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要低(Yb<1.9ppm, Y<18 ppm),高的Ni和Cr含量(24,36 ppm),而Sr较高(Defant and Drummond (1990) 报告了高的Sr含量(>400 ppm))最大值可达3000 ppm)。
普遍采用的判别图解是(La/Yb)N vs. YbN (Martin, 1999) (N表示球粒陨石标准化)和Sr/Y vs. Y (Defant and Drummond, 1990)。
5.87Sr/86Sr<0.7040。
是岛弧环境下高铝高锶而贫重稀土元素的一种特殊岩石组合[1] 。
1.3埃达克岩的成因类型大概有两种:o型埃达克岩和c型埃达克岩。
0型在一些新生代的岛弧火山岩中有较多发现,主要由板片俯冲的熔融形成,因为大部分岛弧火山岩是由俯冲大洋的岩石圈之上地慢楔部分熔融形成。
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分布_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刍议_张旗
文章编号:1007-3701(2004)02-0001-08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分布、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刍议张 旗1,秦克章1,许继峰2,刘红涛1,王元龙1,王 焰3,贾秀琴4,韩 松4(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3.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4.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摘要:根据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时空分布及有关矿产的产出情况,将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分为产于造山带和产于陆块内两大类,若干成矿带(区)和次一级的成矿亚带。
与前者相关的有古亚洲洋、秦祁昆洋、环太平洋和新特提斯成矿带;与后者相关的有中国东部、青藏高原和藏东南-川西南-滇西北成矿(区)带。
埃达克岩与成矿作用的密切关系开辟了一条围绕埃达克岩来找矿的新思路。
根据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从立足于找大矿和世界级大矿出发,认为我国寻找Cu,A u,M o和A g等的找矿方向应当从战略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3个不同层次来考虑,希望加强在古亚洲洋造山带和冈底斯造山带的找矿工作。
在评述了早期和现行的找矿方法后,初步拟定了在埃达克岩出露地区的找矿思路,建议将埃达克岩作为找矿勘查的前提和标志之一来考虑。
关 键 词:埃达克岩;成矿带;找矿方向及方法;中国中图分类号:P611.1;P588.1文献标识码:A 最新的研究发现,埃达克岩与浅成低温热液A u-A g及斑岩型Cu,A u,M o,A g和Fe矿床等有密切的关系[1~11]。
T h ieb lemon t等[1]总结了埃达克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并指出,在全球规模上,多数埃达克岩省也是重要的成矿省;在地区规模上,多数矿床的主岩即为埃达克岩;在矿区规模上,当埃达克岩与非埃达克岩共存时,成矿主要与前者有关。
初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许多浅成低温热液和斑岩型A u,Cu,M o,A g和Fe等成矿作用也与埃达克岩密切相关。
初论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_杨志明
2009年10月October,2009矿床地质M I NERAL DEPO SI T S第28卷第5期28(5):515~538文章编号:0258-7106(2009)05-0515-24初论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X杨志明,侯增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摘要作为金属Cu最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主要产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
基于大量弧环境斑岩铜矿床研究而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在后来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理论指导矿床勘查的典范。
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除经典成矿模型所记录的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外,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内,甚至产在陆内环境中。
显然,这些斑岩铜矿的成因无法用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型解释。
文章从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的综述入手,通过对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环境及构造控制、含矿斑岩起源、矿床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金属富集机制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等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
该模型强调:¹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为强烈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埃达克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新生下地壳,板块断离或岩石圈拆沉诱发的软流圈物质上涌,以及斜向碰撞导致的挤压-伸展的构造机制转换通常是引发岩浆源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外部条件;º成矿金属的深部富集是因岩浆高氧逸度所致,高氧逸度条件下,S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溶解于岩浆之中,从而导致通常优先向硫化物分配的Cu、Au等开始作为不相容元素向硅酸盐熔浆中富集;»含矿斑岩的侵位既可受到因斜向碰撞诱发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的控制,也可受到岩石圈拆沉诱发的大型张性断层的控制;而含矿斑岩的就位则受矿区尺度的构造控制,多组构造的交汇部位或大型背斜的核部常是斑岩铜矿产出的重要位置;¼大型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矿床下部通常存在岩浆房,岩浆房的流体出溶是引发矿床大规模蚀变与矿化的根源;成矿金属与S均来自岩浆,与含矿斑岩可能具有相同的源区;½矿床整体上具有与弧环境类似的蚀变分带规律,从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粘土化及青磐岩化;不过,因碰撞造山带环境含矿斑岩相对富K,从而导致岩浆房或浅侵的岩株/岩枝中出溶的岩浆热液常具有比弧环境斑岩铜矿床更高的K+/H+比值,从而诱发钾硅酸盐化蚀变的强烈发育;因钾硅酸盐化蚀变持续时间较长,铜钼矿化主要产于该蚀变阶段,特别是以黑云母大量发育为特征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阶段;¾成矿物质沉淀可能因成矿过程中温度、压力、盐度、氧逸度、pH值等因素的变化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与高原的快速隆升与剥蚀有关。
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2002年第1期总第20期2002年8月西藏地质TIBETGEOLOGYNo.1,2002,Sum.20Dec.,2002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及其构造一成矿意义陆彦(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拉萨850000)关键词埃达克岩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3657(2002)01—0101—031埃达克岩和埃达克质岩埃达克岩(Adakite)是1978年有R.W.Kay在阿留申群岛的Adakite岛上发现的一种地球化学特征比较特别的岩石.Defant和Drummond(1990)把这种岩石定义为是一种年轻的(<25Ma.)并且是热的消减洋壳在75—85km深处(相当于角闪岩一榴辉岩过渡带)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中酸性火成岩.十年来,有关埃达克岩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前沿课题;近年来,我国地学工作者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埃达克岩的论文.2001年l2月初,有关方面在中国北京召开了埃达克质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学术研讨会.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埃达克岩是具有特定地球化学特征的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组合.其地球化学标志是:Si02≥56%,高铝Al03≥15%,MgO<3%(很少>6%),贫Y和Yb(Y≤18t~g/g,Yb≤1.9t~g/g),高锶Sr>400g儋,LREE富集,无Eu异常或有轻微的负Eu异常,Isr<0.705,ENd值>0(Defanteta1.,1990;Drummondeta1.,1990;王焰等,2000;张旗等,2001).通常解释为年轻的(<25Ma.,因此是热的)俯冲的消减板片(MORB)在75—85km深处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是底侵玄武岩部分熔融的产物(Athertoneta1.1990;Peacocketa1.,1994).这类岩石中有时可见含石榴石的残留地壳包体(Green,1991;Normaneta1.,1992;Millereta1.,1999),反映这类岩石确实形成较深.1996年,Harris等人提出:凡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类似,具有高Sr/Y,La/Yb 比值且强烈亏损重稀土与Y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可称为"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Rocks).一些研究者认为:埃达克质岩不仅可由俯冲的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形成,也可由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Waighteta1.,1998).张旗等(2001)在研究了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作用的基础上,发现中国东部的埃达克岩和太平洋及其周边的埃达克岩相比,前者更富K2O87Sr/硒Sr比值更高,而£值较低.因此,他把埃达克岩分为两类:O型和c型.O型埃达克岩富钠,分布于洋内及周边地区,与板块的消减作用或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C型埃达克岩富钾,产于大陆内部,可能是玄武岩浆底侵到加厚的陆壳(>50km)底部导致下地壳中基性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国外报道的埃达克岩多集中在北美,中美,安第斯,阿留申,日本,菲律宾,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它们都位于环太平洋地区,成因和地体拼贴作用有关.这些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年轻的洋壳组成,没有或很少有古老陆壳成分,因此消减板片部分熔融所形成这类埃达克岩富钠,张旗等(2001)称为O型埃达克岩.在中国大陆内部(如中国东部,天山地区,青藏高原等地)产西藏地质出的埃达克岩则和加厚的大陆地壳有关,因而其具有富钾的特征,张旗等(2001)称为C型埃达克岩.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埃达克岩的定义应当恪守岩浆来源于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的原则,由于埃达克岩富钠并产在岛弧环境,所以"C型埃达克岩"不能称为埃达克岩,建议把这种岩石(包括太古代的1TrG岩)称为"高sr低Y型岩石"(李伍平等,2001).张旗等(2001)认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核心含义是表明其和石榴石处于平衡,指示岩浆源区的深度很深且为高温高压环境.而Na2O/K,0比值主要和岩浆源区的地壳性质有关,并不反映源区的深度,因此,"C型埃达克岩"也应属于埃达克岩.不过,目前有关埃达克岩的实验资料大多是针对那些富钠低钾拉斑玄武岩和MORB的,有关富钾埃达克岩的实验资料较少.在2001年的北京埃达克岩会议上,包括国外代表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埃达克岩是基于地球化学的分类,没有截然的岩石学和矿物学标志,在野外直接鉴定埃达克岩是困难的;埃达克岩的定义范围比较宽,不能根据构造背景来定义埃达克岩(张旗,2002).2中国的埃达克质岩许多中国学者都认为中国广泛存在"埃达克质岩",只是对其的定义不同.如C型埃达克岩(张旗等,2001),高sr低Y型岩石(李伍平等,2001),11类埃达克岩(朱弟成等,2001)以及埃达克质岩等.其分布地区主要有中国东部,青藏高原(曲晓明等,2001;赖绍聪等,2001;)西天山(熊小林等,2001)以及秦岭地区(张成立等,2001)等.目前已发表的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东部地区埃达克质岩.中国东部的埃达克质岩主要是燕山期的中酸性高钾钙碱性火成岩,具有较高的Sr/Y,(La/Yb)N比值和较低的Y,HEER含量.和太平洋及其周边的埃达克岩比较,存在差异表现为:明显富钾(K2O/Na20—0.76),在I(20一SiO图解上主要落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区;Al20,含量稍低(16%),类似太古代高铝1TrG岩;big#指数较低(平均值为38),低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平均值为51),也类似太古代高铝1TrG岩;rN值往往小于2.0,而典型的埃达克岩则大于2.0(葛小月等,2001).曲晓明等(2oo1)确定了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成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但研究工作尚须进一步深化.3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3.1埃达克岩的发现是岩石学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和构造的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先前确认的I型,s型,M型花岗岩,指出了岩浆源区性质对花岗岩的影响.I型花岗岩大多产于下地壳底部,但没有明确指示岩浆源区的深度含义.现在发现的埃达克岩,则进一步把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与岩浆源区深度联系起来了,因而这是花岗岩研究工作的一个新里程碑.(张旗,2001)3.2埃达克岩形成的构造背景目前的研究工作表明:埃达克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并不局限于岛弧环境,它的形成可能直接依赖于特定的源岩和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它产出的构造背景应主要有两种:消减板片的深部和加厚地壳的底部.前者属于岛弧环境,后者则大致有3种情况:①活动陆缘地壳加厚的地区;②板块碰撞导致的地壳加厚地区;③高原底部.有人认为:只有在加厚地壳底部的玄武岩部分熔融才可以形成埃达克岩,如果地壳厚度小,其部分熔融形成的应是I型花岗岩而非埃达克岩(张旗,2001).第1期陆彦: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及其构造一成矿意义1033.3埃达克岩在下地壳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埃达克岩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埃达克岩保存了很多下地壳的印记,包括含石榴石的下地壳残留包体等.这样,可以根据埃达克岩的特征,反演下地壳的组成特征和埃达克岩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年轻的(<25Ma.,因此是热的)的洋壳板片(MORB)俯冲到75—85km深处后,会在热地幔中发生部分熔融,埃达克岩因此形成.在地壳加厚地区,正常情况下干的下地壳基性岩石很难发生部分熔融.要使下地壳玄武质岩石发生大规模的部分熔融,就必须存在异常热能的供应.在排除板块消减作用的情况下,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是最好的解释.当埃达克岩浆析出后,含石榴石的残留下地壳密度增大,它的下沉就可能导致岩石圈的拆沉作用,造成地壳减薄和软流圈上涌.这又会在地壳中引起岩浆侵人,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形成,低角度不整合发生等一系列地球动力学过程.4埃达克(质)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埃达克岩源于下地壳的玄武质岩,形成的温度较高,与幔源玄武岩的底侵作用有关,因此它是壳幔物质交换的产物,这非常有利于某些有用元素的富集.因此,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成矿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不少学者近年来提出:埃达克(质)岩常和Au,缸,Cu,Mo等热液和斑岩矿床密切共生,成矿物质来源于埃达克质岩浆(Sajona&Maury,1998;Thieblemonteta1.,1997;Martineta1.,1999;De.fanteta1.,2001;).即俯冲板片或下地壳底部的玄武质岩石发生局部熔融时,这一源区的高温高压条件十分有利于壳,幔中cu,Au等成矿物质进人埃达克质熔体.埃达克质岩所表现的无铕异常或弱负铕异常特征,说明了埃达克质岩应是一种没有分异的初始岩浆.也就是说,埃达克岩应是一种没有经过充分演化而快速上升的岩浆产物.当埃达克质熔体快速进人到地壳浅部的低压环境中,H20将从熔体中析出而成为岩浆热液的主体,埃达克质熔体中的cu,Au等成矿物质也将进人热液流体中,使其成为成矿热液,并进一步运移到有利部位成矿.些研究表明:智利的Refugio,菲律宾的FarSoutheast—Lepanto,阿根廷的Caicayen,苏格兰的Kilmelford等地的与斑岩铜矿有关的成矿火成岩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的特征;中国长江中下游铁铜矿成矿带中许多成矿岩体也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王焰等,2001;杨晓勇等,2001);而青藏高原上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斑岩也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曲晓明等,2001).还有人(张旗等,2001)认为:中国中新生代的斑岩型铜(钼),金,铁矿床(如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安徽沙溪铜矿,西藏玉龙铜矿,山东莱芜西尚庄铁矿等)的含矿花岗岩均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总之,埃达克质岩浆应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因而有学者认为:埃达克质岩可能具有铜金矿床成矿专属性,应作为铜,金矿床勘探的重要目标(王强等,2001).本文是在参阅了大量资料,尤其是《埃达克质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特向提供资料的刘建明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一成矿意义,张旗等,岩石,2001,17卷,2期[2].埃达克质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张旗,地质通报,2002,21卷,2期[3].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组成初探:埃达克质岩sr,Nd同位素制约,张旗等,岩石,2001,17卷,4期[4].辽西中侏罗世高低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李五平等,岩石,2001,17卷,4期[5].宁芜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王元龙等,岩石,2001,17卷,4期。
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矿床研究最新进展在主要的铜矿类型中,斑岩铜矿以其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易采选等特点成为最重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铜矿形成时代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其形成时代极不均一,有随时代变新、矿床数目增多、矿化强度加大等特征。
形成原因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板块汇聚区,而在前寒武纪全球板块活动机制尚未完善,大规模板块活动尚未形成,斑岩铜矿化自然很少。
而中新生代是板块活动最强烈时期,也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高峰期;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带,这些带的后期发育往往形成造山带,成为主要剥蚀区,加上斑岩铜矿多形成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中,岩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剥蚀作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斑岩铜矿很难保存。
全球斑岩铜矿研究证明: 会聚板块边缘无疑是斑岩铜矿最重要的成矿地质背景。
详细来讲,全球斑岩铜矿主要集中在三条大成矿带上: 一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二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三是古亚洲成矿带(中亚成矿带)。
此外,还有少量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各地块边缘活动带。
对上述成矿地质背景,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由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陆缘弧和岛弧环境斑岩铜矿; 二是与大洋板片俯冲作用无关的大陆环境斑岩铜矿。
针对陆缘弧和岛弧环境斑岩铜矿,Sillitoe ( 1972) 建立了经典斑岩铜矿板块构造模型,提出斑岩铜矿主要在板块俯冲背景下的主动陆缘钙碱性火成岩带中形成,金属来源与板块俯冲作用导致的岩浆活动有关,并在后来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理论指导矿床勘查的典范。
Sillitoe ( 1998) 最早提出汇聚板块边缘的挤压构造背景对形成斑岩铜矿床的重要作用,并识别出挤压环境有利于斑岩型矿床形成的一些关键因素。
Richards 等( 2001) 总结了有利于斑岩铜矿形成的地质因素,其中,构造背景因素包括: ①上地壳处于较长时期挤压状态后的应力松驰期; ②成矿区域存在早期深大断裂,而且这些断裂在应力松驰期活化张开。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关系的探讨
世 界 上 的铜 矿 主 要 是 产 于 C —Ni 化 物 矿 床 、 u 硫 砂 页 岩 铜 矿 、 状 硫 化 物 矿 床 及 斑 岩 铜 矿 4种 类 型 , 块 其 中斑 岩 铜 矿 已是 世 界 铜 矿 最 重 要 的 工 业 类 型 , 储 量 约 占世 界 铜 储 量 的 5 , 多 集 中在 大 型 一 超 大 5 且 型斑 岩 矿 床 中 。据 统 计 , 界 9 世 9个 5 0 1 以 上 0 × 0t 的超大 型 铜 矿 中 , 岩 型 有 6 斑 3个 , 铜 总 储 量 的 占 6 。斑 岩 铜 矿 不 仅 储 量 大 , 且 埋 藏 浅 、 位 低 , 3 而 品 很适合露 天开采 , 因此 经 济 价 值 很 高 , 因 为 斑 岩 铜 正 矿 有 如 此 重 要 的 地 位 , 得 最 近 斑 岩 铜 矿 的 研 究 程 使
埃达 克 岩这一 术语 得 名 于 美 国阿 留 申群 岛 中部 的
埃达 克 岛 , 由 Deat Drmmo d于 1 9 引入 地 是 fn 和 u n 9 0年 学 界 的一个 岩石 学 术 语 , 指 与 年 轻 ( 2Ma俯 冲 大 是 ≤ 5 )
度远远 高于其他类型 的矿床 。 Slte于 17 ii lo 92年 基 于 板块 构 造理 论 而建 立 的 著 名 的 岛弧 一斑 岩成 矿模 型 , 功地 指导 了人 们在 岛弧 地 成 带 的 找矿 , 在世 界范 围内引起 了巨大 的斑岩 铜矿 找矿 热 潮 。然而 , 近年 来研 究 发 现 , 界 级 规模 的斑 岩 铜 矿 不 世 仅产出于岛弧或陆缘弧环境 , 而且还产出在碰撞造山带 环 境 。两种 不 同环 境下 的斑 岩 铜 矿 含 矿斑 岩 的化 学 成 分 有 差别 , 岛弧 环 境 的含矿 斑岩 常常是 典 型 的钙碱性 系 列 , 碰撞 造 山环 境 的含矿 斑岩则 主要是高 钾 钙碱 性 系 而 列和 钾玄 岩 系列 。但 是 不 论 是 岛弧 、 陆缘 弧 环 境 , 是 还 碰撞 造 山带 环境 , 最具 成矿 潜力 的含 矿斑 岩通 常具 有 埃 达克 岩 岩浆 的特 征 , 而非典 型 的弧岩 浆特 征 。 在前 人 有关 埃达 克 岩 、 岩 铜 矿 的 论 述 的基 础 上 , 斑 认 为埃 达克 岩是 按 照岩石 化学 成分 定义 的一 套 岩石 , 它 代表 了经历 过特 定 的岩石 、 物 、 质成 分演 化 , 矿 物 埃达 克 岩 的演 化分 异有 利 于斑 岩铜 矿 的形 成 , 埃达 克岩 是斑 岩 铜矿 的 成矿第 4期
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 8月下12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贺耀文(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 737100)摘 要:世界主要铜矿床类型有斑岩铜矿、沉积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以及矽卡岩型铜矿床,其中斑岩型铜矿因其分布广、产量高(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成为矿床学家研究的首要目标,全球大多数矿业巨头也都致力于斑岩铜矿床的开发。
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斑岩铜矿的成因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6-0124-2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ebody formation of the porphyry copper mineHE Yao-wen(Jinchuan Group Co., Ltd., Jinchang 737100, China)Abstract: The mai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in the world ar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 sedimentary copper , volcanic type copper deposit and skarn type deposit,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 and the highyield(it accounts for over 50% of the world’s total copper reserves) becomes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study of the deposit scientists . Most of the world’s mining giants are also working on porphyry copp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cientific community more agree with explained several kind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causes. Keywords :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geologic feature; factor 收稿时间:2018-07作者简介:贺耀文,男,出生于1986年,甘肃武威人,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西藏青草山是一个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前往近年来取得了很多进展,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早期的铜矿资源。
目前,青草山地区又有了新的收获,这里的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日趋显著,找矿潜力也日渐明显。
首先,青草山的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的构造特征。
青草山地区处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前缘区域,研究表明,该区域存在着多期断裂构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构造体系。
区域内普遍存在走向北南向至北东—南西向的中低角度逆断层和走向北东—南西向至东北—西南向的中低角度正断层,被肖柴坂走滑断裂割裂,呈齿状展布。
接着是岩体成分的变异性。
青草山地区的岩体构成比较多样化,但以斑岩为主。
该区域的斑岩呈现浅色或中深色的斑晶性或均晶性,原位分异的富碱性斑岩体具有较明显的石榴石、铜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铜含量逐渐递增。
此外,区域内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放射状斑岩、透镜状斑岩等类型,其中的斑状结构更是成为找矿的另一个依据。
最后是地貌环境特征。
青草山地区为高原丘陵地貌,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
沿着河谷和岩脊向南北两侧展布,地势起伏较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地表水很少,因此,泉水流量大的地区往往与含矿体有密切关系。
而青草山地区的泉水流量很大,更加凸显了这个潜在的找矿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草山地区的铜矿找矿潜力也逐渐得到了认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地质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地区的矿床形成主要与地球化学与岩浆演化有关,青草山地区的富碱性斑岩与石榴石、铜黄铁矿等成矿元素的丰富特征,正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找矿目标。
接着是矿物赋存状况。
青草山地区的斑岩内矿物含量较丰富,其中铜和铜矿物的含量逐渐递增。
当然,某一样本具有高含量的矿物并不一定意味着在此处找矿的效果会很好,因为翻译硕士笔者知道,矿物的分布情况与空间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是勘探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矿产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年 文章编号∞床地质第 卷 第 期⁄∞° ≥ ×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 ) ) 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侯增谦 莫宣学 高永丰 曲晓明Ξ孟祥金石家庄经济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河北 石家庄 摘 要 作者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个重要的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 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1ω ≥ 2 !高 1ω 2 !富 ≥的岛弧岩浆岩 而是一种高 ≥ 多数 ω ≠多数 ω ≥≅!低 ≠的岩石 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 显示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 ∀ 含矿的长英质岩浆并非来自地幔楔形区或壳幔过渡带 而是来自俯冲的洋壳板片的直接熔融 ∀ 该俯冲板片熔融前通常变质为含水的榴辉岩 ∀ 在安第斯弧造山带 大洋板块低缓 !快速 !斜向俯冲 诱发洋壳板片直接熔融 形成埃达克质熔体 后者通过分凝和封 闭性演化 形成安第斯中新世 上新世巨型斑岩铜矿系统 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俯冲并堆积于地幔岩石圈的古老 洋壳物质的变质和拆沉 诱发榴辉岩部分熔融 产生埃达克质熔体 并与幔源熔体混合 形成西藏冈底斯和玉龙斑岩 铜矿系统 ∀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含矿斑岩埃达克岩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斑岩铜矿作为一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为世界 提供 了 以上的金属铜资源∀ 有鉴于此 过去几十年对斑岩铜矿进行了大经典的成矿模型强调大洋板块俯冲诱发岛弧岩 浆活动 来自地幔楔形区或壳幔过渡带的熔体通过 结晶分异和 或 地壳混染 浅成侵位 形成岛弧钙碱 性系列含矿斑岩 发育斑岩铜矿系统 ∀ 然而 笔者 初步研究发现 岛弧环境的含矿斑岩常常是典型的 钙碱性系列 而碰撞造山环境的含矿斑岩则主要是 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 ∀ 不论是岛弧 陆缘 弧环境 还是碰撞造山带环境 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 斑岩通常具有埃达克岩 非典型的弧岩浆特征 ∀ 为进一步了解含矿斑岩的岩浆亲合性和含矿潜 在性 本文对安第斯弧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碰撞造山 带的含矿斑岩及斑岩铜矿进行了综合研究 着重对 比分析了含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阐释了含 矿斑岩的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 探讨了两种不同环 境的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模式 并评价了斑岩铜矿成 矿潜力的新途径 ∀ 岩浆的亲合性 而量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使人们对斑岩铜矿成因机制 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 远高于其他类型矿床 ∀ 基 于板块构造理论而建立的著名的岛弧 斑岩成矿模 型 ≥ 有效地指导了找 矿实践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 然而 近年来研究发 现 世界级规模的斑岩铜矿不仅产出于岛弧或陆缘 弧环境 而且还产出在碰撞造山带环境 安第斯大陆边缘弧的斑岩铜矿带≥ ≤ ∏ ∏ ∀ 前者以环太平洋斑岩铜矿带为代表 如产于后者以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为代 表 如产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斑岩铜矿带 芮宗瑶 等 等 马鸿文∀唐仁鲤等和青藏高原 曲晓明腹地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侯增谦等Ξ本文是国家基础研究规划 / 青藏高原 项目 0 资助成果 0 项目和 / 碰撞与成矿 第一作者简介 侯增谦 男 年生 博士 研究员 现从事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研究 ∀ 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 ∀ 张绮玲编辑 ∀矿床地质年≠∀ 伴随着 ∏ ∏前后的斑岩铜矿带地质世界级规模的斑岩铜矿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 岛弧带和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造山带 尤以智利北部 斑岩铜矿带和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带最为典型 ∀1 1∞ • 向伸展和 ≥ ≤向正断层系统的发育 × ∏长英质岩浆浅成侵位 形成含矿斑岩带 ∀ 这 些斑岩体沿 ∞ • 向断续成带 !≥ 了一条长达 !宽约 增谦等 曲晓明等 和∗向串珠成群 构成 的斑岩铜矿带 侯∀ 初步评价已查明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带地质 在青藏高原 两条斑岩铜矿带发育于青藏高原∀甲马 !驱龙 !南木 !厅宫 !冲江等大中型斑岩铜矿 图∀ 可资利用的碰撞造山带的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构造部位 图测年资料表明 含矿 曲晓明等 未刊资 件辉钼矿构成的一 侯增谦等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 就 位于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花岗岩基中 ∀ 该岩基有 两个岩浆峰期年龄∗ ∗斑岩侵位年龄集中于和∗∗ ≠2料 ∀ 采自 个斑岩铜矿床的 条 等时线年龄为 ? 证实分别记录了印 亚大陆大规模碰撞 和强烈逆冲事件∀ 该花岗岩基在左右的大规模铜矿成矿事件发生于青藏高原后碰撞地壳伸展阶段 其成矿事件具有 区域一致性 其成矿物质具有源区统一性 ∀ 玉龙斑岩铜矿带位于金沙江缝合带西侧 产于 羌塘地体东缘的昌都陆块内部 图 其空间分布 ∀左右普遍出现了 标志着冈底#一次快速冷却事件 ≤ 斯在此间发生了快速隆升图图中的 积序列喜马拉雅 西藏造山带构造略图 据 ≠≥ ) 低喜马拉雅变沉积序列 主要缝合带修改并简化± ) 晚第三纪 第四纪沉积 × ≥ ) 特提斯 喜马拉雅沉 ≥ ) 斑公 怒江缝 × ) 主边界逆冲断 ≠ ≥ ) 印度河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 × ) 主中央逆冲断裂个方框区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和玉龙斑岩铜矿带 ∀ 主要岩石 构造单元) 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系 ≥ ) 甘孜 理塘缝合带 主要新生带构造合带 ≥ ) 金沙江缝合带≥ × ⁄≥ ) 藏南拆离系裂≤ × ) 冈底斯中央逆冲断裂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第卷第期侯增谦等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受• 走向的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控制 岩浆侵位 ∏ ∀ 大规模走受走滑拉分盆地制约滑断裂系统可能吸纳和调节了印 亚大陆碰撞产生 的应变 × 地可能发育于藏东高原差异隆升 走滑拉分盆 后的伸展其内充填红色磨拉石沉 阶段 ≤ ∏ 积物 并发育碱性火山岩系 ∗ ∀ 含矿斑岩 侵位于晚三叠世火山 沉积岩系内部 侵位高峰分别 为 鸿文 由? ? ∀ 这条长达和?马的玉龙斑岩铜矿带个大型铜矿 玉龙 !马拉松多 !多霞松多 ! 个中 型铜矿 莽总 !扎那尕 和若干小型矿床组成 ∀ 个矿 床的辉钼矿1 2模式年龄表明 成矿事件发生于∀左右 杜安道等 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带地质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带 作为环太平洋斑岩铜矿 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安 主体发育于晚中 第斯大陆边缘弧上 ≥ 新世安第斯构造旋回期 受平行弧展布的走滑断裂 和≥ • 向基底构造控制 ≤ ∏ ≥ ω ≤∏ ω ≤∏ ω ≤∏ ∞ ∏ ∀ 这些斑岩铜矿构成了两条ƒ图≥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带地质略图 据 ≥ 和≤ ∏ ≥ ∏向平行展布的重要金属成矿带 图其一为晚中新世 早上新世斑岩铜矿带 代表 性的 巨 型 矿 床 包 括 ≤ ∏ ∏∞等∀ 该带主要发育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 几乎没有火山岩系相伴 其二为古新世 晚中新世斑岩铜金 矿带 位于上述铜矿带以西的靠大洋一侧 图 模仅为上述铜矿带的ω ≤∏ ω ≤∏规代表性的大型矿床包括和≥ 等 ∀ 该带不仅发育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 而且大量出现弧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系 其中 花岗闪长斑岩赋存斑岩铜矿 火山岩系发 育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图ƒ青藏高原和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的≥ ≥ ≤ √ ∏ × ∏含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青藏高原 含矿斑岩主要是二长花岗斑岩和 石英二长花岗斑岩 少量碱长花岗斑岩 表 系列 而玉龙带斑岩则通常属钾玄岩系列 图∀其 ∀在图≤∏中 冈底斯带斑岩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 智 利北部斑岩铜矿带 含矿斑岩通常是花岗闪长斑岩 岩石通常属钙碱性系列 少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图 ∀ 尽管两种不同环境的含矿斑岩具有不同的 岩 浆碱度和岩石系列 但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含矿矿床地质年第卷第期侯增谦等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斑岩通常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图∀××°极度富集 ≥ 从而在 ≥ ≠ ≠ 图中与弧埃达克岩 作为一种俯冲洋壳板片 1 大 洋中脊玄武岩 2部分熔融的产物 具有独特的地球 化学特征 如 ω ≥ω ≥ ⁄ 2 ω ≠ [ ω ≅ ω≥ ∴ 1当 ≅火山岩及深成岩可明显区分 图 ∀ 冈底 斯 带 斑 岩 具 有 较 高 的 ≥ 1 ω ≥ 1ω 2 富集 ≥ ω≥ 2和≅ ∗ ≅亏损∞∞ω≠≅∀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 洋壳板片俯冲至一定深度后 其就会发生变质作用 形成角闪岩 榴辉岩 成为埃达克岩的理想岩浆 源区 ∀ 由于这种岩浆源区是一种富含水的 !不含斜 长石的 !具有角闪岩 留相出现 ⁄ 具有较低的 榴辉岩变质相的角闪榴辉岩 因此 埃达克岩通常∞∞ 和 ≠ 含量 相对亏损 ƒ≥∞和 ≠ ω≠ ≅ ∗ ≅ 此具有较高的 ≥ ≠ 图 和 ≠ 侯增谦等 ≥ 和 ∞∏ 异 常 图 高永丰等 征∀表 因 比值以及正 曲晓明等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在部分熔融过程中 石榴子石和金红石通常作为残然而 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相比 冈底斯带斑岩相 对富钾1 ω ∗ 2 属高钾钙碱性 系列和钾玄岩系列 相对富镁 1 ω ∗ 值变化于 之间 表 ∗ ∀理 论模拟和实验研究表明 变质为角闪榴辉岩或榴辉 岩的正常 的部分熔融 只能形成钠质的埃达 克质熔体 该熔体的 值多小于 ∀ 看来 冈底斯带斑岩富钾高镁可能反映了原生 的埃达克质熔体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 ∀ 这个 过程可以被含矿斑岩的 ° ≥ 同位素系统加以 限定 ∀ 冈底斯带含矿斑岩的 ° ° 变化于 之间 ∗ ° ° 变化于 ∗ 之间 ° ° 变化范围狭窄 ∗ 并且构成一条连接 与∞ 富集地幔 的垂 直阵列 图∀ 其锶和钕同位素数据也处于 2 其和∞ 混合线上 图 ∀ 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 起源于 的埃达克质熔体在上升途中与富集 地幔物质发生了物质交换 ∀ 埃达克质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相互反应通常 被认为 是 一 种 最 常 见 的 机 制 ≥∀ 然而 这种相互作用虽然可以导致埃达克岩的 起其 是∞但不能引 含量增加 ∀富集地幔 特别 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可以产生钾质 超钾值增高图青藏高原和智利北部 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 的 ≠ ≥ ≠ 点图≤∏ ≤ ×质玄武质熔体 × ∏ 图 由此产 生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在冈底斯乃至整个青藏高原 以来喷发 使钾质熔岩在冈 广泛分布 前者自 底斯和北羌塘呈大面积 !小体积分布 × ∏ 后者浅成侵位于 形成一系列横 ∗ 切冈底斯的 ≥ 向展布的超钾质基性岩墙 •∀ 这些钾质 超钾质岩与冈底斯含矿斑埃达克岩与典型弧岩浆岩的分区界线据 ⁄ƒ≠ ≥ ∏≠岩 在时间上的同时性和空间上的共生性 暗示两者矿床地质年图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图玉龙含矿斑岩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图 ∀ 玉龙含矿斑岩资料来自 和高永丰等 智利北部含矿斑岩资料来自∏冈底斯含矿斑岩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图 冈底斯斑岩带资料来自曲晓明等ƒ∏°°≠∏≤∏×∏有着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相关的深部作用过 程 ∀ ×∏ 熔岩的 ≥∞暗示富集地幔物质对埃达克质熔体产生了较大贡 献 ∀按 ⁄ 等 的定义 玉龙斑岩可称为似 埃达克岩 它在地球化学上显示出弧火山岩与埃达 克岩的过渡特征 ∀ 智利北部的两条含铜斑岩带虽然同属钙碱性系 列 但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 古新世 晚中新世 斑岩的 ω≥ 变化于∗ ≅ ∗ ≅ • ∗≠等分析了≥ !低以来喷发的钾质 的特征 图 同位素组 变 同位 之间同位素组成 表明其岩浆源岩类似于具有高 ≥∀ 冈底斯含矿斑岩的少数样品 ≥成接近证实埃达克质熔体起源于质的榴辉岩或角闪榴辉岩 多数样品的 ≥ 与钾质熔岩源区 ∞ 素组成介于 图 岩的≥变化于 之间∀相 ∗间 ≥ ≠ 比值集中于证实埃达克质熔体曾与幔源钾质熔体发生 增高 而且引起了后者的≥值 约总体显示典型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特征 图 反 晚中新世 早上新世斑岩的 ω≥ 变化于≅ ω ≠ 变化于 ∗ ∗ ≅了混合作用 ∀ 这种混合作用不仅导致了埃达克质斑 含量增加和 增高 ∀ 含量中等 1 ω2 ≠ ≅ ω≠ ≅ ∗间 ≥ ≠比∏值变化于∀之间 处于埃达克岩区内 图玉龙带斑岩与冈底斯带斑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相 似 表 和≠∏显示典型的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但 当 ω ≥ω ≠ 多数稍高 张玉泉等 中总体处于埃达克岩区斑岩铜矿中金属和硫的可能来源虽然斑岩铜矿的研究程度甚高 但其硫和金属 的来源仍存在争议 目前至少存在两种观点 即长英 质岩 浆 来 源 说∏在图但与冈底斯带斑岩明显分离 暗示其岩浆源区 ) ) ) 质榴辉岩或角闪榴辉岩可能发生了较大程度 的部分熔融 ⁄ ∀ 有限的 ≥ 同位素资料表明 其组成也处于 与∞ 质 斑岩 图 张玉泉等∏ °和围岩来源说∀ 前者基于硫化物矿石与长之间 但更接近于与之时空密切共生的幔源富碱 钾英质斑岩的密切时空关系和矿石的 Δ ≥ 组成 后者 基于矿床氢氧同位素的大气水组成特征第卷第期侯增谦等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估算 要形成一个规模在 龙铜矿的大型 ≤∏矿 如玉要求其长英质岩浆的规模至少应大于∀如此规模的岩浆即使可以提供一个大型铜矿的铜和其他金属量 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硫∀ 假 如 岩 浆 中 ω≥ 为 ≅有一半的硫在岩浆脱气过程中进入成矿系 统 那么 要提供 的硫 至少需要 的 岩浆 ∀ 显然 含矿斑岩体难以提供如此规模的岩浆 供应 ∀ 看来 正常的长英质岩浆至少不是斑岩铜矿 中金属和硫的唯一贡献者 ∀ 斑岩铜矿的含矿围岩及 盖层可谓多种多样 如在玉龙斑岩铜矿带 既有前寒 武纪结晶基底 也有三叠纪火山 沉积围岩和盖层 ∀ 然而 硫化物矿石却具有十分狭窄的 Δ ≥ 值变化范 围 平均 Δ ≥ ϕ ∗ ϕ 芮宗瑶等 值接近于 ϕ 而且富含铂族元素 唐仁鲤等 ∀ 在世界范围内 斑岩铜矿的 Δ ≥ 平均值也变化在ϕ 左右 这个基本事实表明 含矿斑岩所侵位的围岩及盖层也不是斑岩铜矿内金属和硫的主要来源 ∀ 与正常的长英质岩浆不同 埃达克质岩浆以其 高水含量 !高氧逸度 φ 和富硫为特征 ∏ 成为斑岩铜矿的重要含矿母岩和金属 硫的可能载体 ∀ 富水的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 可图≥ ≥青藏高原含矿斑岩的 ≥图 种地幔端员 长期高 和张玉泉等° °° 同位素特征图° ° 图 显示青 ∞ ∀⁄ ° 地幔 ∞以导致富水的 !具英安质成分特征的埃达克质熔体 的形成与分凝 ∀ 熔体的富水性质导致高度氧化的岩 浆系统 其氧逸度被镍 氧化镍和赤铁矿 磁铁矿缓冲 剂缓冲 ∀ 同时 氧逸度的提高还 引起岩浆系统中 ≥ ≥ 比值急剧增大 从而导致 ≥ 从埃达克质熔体中 完 全 分 离 ∏ ∀ 年菲律宾 ° ∏ 火山喷发的埃达克质岩浆 便是极好实例 该岩浆具英安质成分 富含硬石膏 共喷发出 的≥ 相当于一个储量为≤∏的大型铜矿的硫量 ∀藏高原含矿斑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 和∞ 损的 集地幔 ∞ 来自王增等 文 等 分别代表 地幔 类型亏 富类型富集地幔 玉龙斑岩带 ≥同位素资料铅同位素资料来自马鸿!° 同位素资料来自侯增谦和曲晓日通富碱斑岩及囊谦盆地火山岩同位素资料来自 ≥∏ 冈底斯斑岩带 ≥ 明未刊资料ƒ≥≥ ≥° ×√ ∏ ° ° °≤∏ ∏° √ ∏ ≥ ∞ °来自俯冲洋壳板片的埃达克质熔体 在其上升 运移过程中 或者与热的地幔楔形区的橄榄岩发生 相互反应 或者与幔源熔体发生混合⁄这些过程可能是其富含金属∀ 然而 仔细分析斑岩铜矿的若干地质事和硫的重要途径 ∀ 埃达克质熔体与橄榄岩相互反 值和 ƒ 含量 应 将大幅度提高埃达克质熔体的 从而增大硫在熔体中 的溶解度 ∀ 埃达克质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混合 将 从后者中获取大量的铜和其他金属以及硫 ∀ 如上所 述 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含矿斑岩的形成可能经 历了两种熔体的混合过程 从而具备容载大量金属实 发现上述两种来源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 斑岩铜矿中含有大量的硫 呈硫化物矿物和硬石膏 出现 构成巨大的硫异常∏ • ∗ ∀ 初步 ∀ 然而 长英质岩 浆 中 硫 的 溶 解 度 通 常 很 低 含矿斑岩体通常较小 直径一般铜和其他金属元素含量也不高 ∀ 斑岩铜矿的矿床地质年和硫的能力 ∀斑岩铜矿的可能模式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型认为 在岛弧或陆缘 弧系统 来自俯冲板片的脱水流体携带大离子不相 容元素∞上升交代地幔楔形区并诱发其熔融 产生幔源熔体 后者经历分离结晶和 或 地壳混 染 在地表喷发形成弧火山岩系 浅成侵位形成正常 的钙 碱 性 含 矿 斑 岩 体 及 斑 岩 铜 矿 系 统 ≥ ∀ 显然 这个传统模式适用于 智利北部规模较小的古新世 晚中新世斑岩铜矿带 但却不适用于规模巨大的晚中新世 早上新世斑岩 铜矿带 更不适用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 矿带 ∀ 看来 以埃达克质斑岩为含矿岩石的斑岩铜 矿应有其不同的模式 ∀ 下面的两种模式应值得考 虑∀4 1俯冲 板片熔融模式 智利北部古新世以来 陆缘弧演化与岩浆活动图ƒ ∏智利北部°和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带构造模式图× ∏受太平洋板块 ƒ 诸因素的约束板块 俯冲速率 !角度和方向∏ ∀ 在古新世 早板块以正常的俯冲速度和中等的俯 中新世 ƒ 冲角度向智利大陆边缘下部俯冲 诱发地幔楔形区 的部分熔融 导致钙碱性弧火山活动和岩浆浅成侵 位 形成小规模的斑岩铜系统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系 统 ≥ ∀ 进入晚中新世 ƒ 始低角度 !斜向 !快速俯冲 ⁄ √ 形成埃达克质熔体∏源区存在含水条件下稳定的金红石残留相 岩石亏 损∞∞ 和 ≠ 反映岩浆熔融过程中石榴子石稳定残留 ∀ 显然 这种岩浆源岩应出现在榴辉岩相或角 闪榴辉岩相的变质压力条件下 ∀ 第二 印度与亚洲 大陆在 厚 达∗板块开期间的强烈碰撞 引起了地壳加 这种陆 陆碰撞虽然可能使玄武质下导致俯冲的洋壳板片直接熔融∀ 该熔体地壳变质成榴辉岩相 并成为埃达克岩的可能源岩 但是 在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地区 剥露出来的下地壳 物质主要为无水的麻粒岩和石榴石麻粒岩 钟大赉 私人通讯 与埃达克质斑岩要求的含水无长石的榴 辉岩源岩明显不同 ∀ 第三 含矿的埃达克质斑岩带 产于古俯冲带的上方 平行于古缝合带展布 ∀ 如冈 底斯含矿斑岩侵位于冈底斯古火山 岩浆弧内 近• 向展布 平行于雅鲁藏布缝合带 玉龙含矿斑岩在相对挤压应力场中上升侵位 并在一个相对封闭 的体系中演化 发育成规模较大的斑岩铜系统 ∀ 笔 者称这种模式为/ 俯冲 板片熔融模式0 图 ∀4 2拆沉 板片熔融模式 在青藏高原 两套斑岩铜系统显然不能用上述/ 俯冲 板片熔融模式0 来解释 因为斑岩铜矿系统的发育 远远滞后于相应的洋壳板块的俯冲 ∀ 对于玉 龙斑 岩 铜 矿 带 时 差 在∗莫宣学等∗ ∀ 尽管侵位于昌都地块内部 呈 江古缝合带 图 某个部位的• 向展布 平行于金沙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时差则在 侯增谦等 如此 有∀ 因此 笔者认为 西藏高原的埃达克质斑岩岩浆主要起源于俯冲堆积于地幔岩石圈 成分的榴辉岩堆积体 ∀ 残留于地幔中的榴辉岩堆积体部分熔融产生的 埃达克质熔体 在上升穿过地幔楔形区时势必与热 的地幔物质发生反应 ∀ 尽管多数人认为埃达克质熔个重要的证据证明 含矿斑岩主要来自于白垩纪之前俯冲的特提斯洋壳板片 ∀ 首先 埃达克 质含矿斑岩的异常高 ≥ 和无 ∞∏ 异常 暗示源区不 含斜长石 岩石相对亏损 ƒ≥∞ 表明 × ×第卷第期侯增谦等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体通常与地幔橄榄岩发生相互作用 ⁄ 但青 ≥ 藏高原含矿斑岩的 ° ≥ 同位素系统数据通常 处于 端员和 ∞ 端员混合区内 图 似 乎更为支持埃达克质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混合 ∀ 正 是由于来自富集地幔的钾质熔体与埃达克质熔体的 混合作用 导致了含矿斑岩不仅具有较高的 ω 和 值 而且具有容载金属和硫的能力 ∀ 简单的热估算表明 俯冲并堆积于大陆岩石圈含斜长石的 !具角闪榴辉岩相 榴辉岩相变质的榴辉 岩 ∀ 在安第斯弧 该榴辉岩是低角度 !斜向 !快速俯 冲的洋壳板片变质产物 其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 质熔体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演化 并发育斑岩 铜系统 成为中新世 渐新世巨型斑岩铜矿带的含矿 主岩 ∀ 在青藏高原 该榴辉岩为侏罗纪之前俯冲于 地幔岩石圈深处的特提斯洋壳的变质产物 其部分 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上覆富集 地幔的岩浆熔体发生混合 形成含矿长英质母岩浆 ∀ 与传统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不同 在岛弧造山带 大 洋板块低缓 !快速 !斜向俯冲和洋壳板片直接熔融以 及埃达克质熔体封闭性演化 是安第斯中新世 渐新 世巨型斑岩铜矿的主导作用 在碰撞造山带 俯冲堆 积的古老洋壳物质因密度差异而导致拆沉作用并诱 发其部分熔融 由此产生的埃达克质熔体又与幔源 熔体混合 是形成西藏冈底斯和玉龙斑岩铜矿带的 动力学机制 ∀ 致 谢 该文主要学术思想的形成 得益于/ 国 项目 0 在西藏地幔深处 的古老洋壳板片 在青藏高 ∗ 原正常的地温下 将变质为榴辉岩相 但不会发生熔 融 ∀ 榴辉岩发生熔融所需的热量只能由下部软流圈 提供 ∀ 在高原地壳挤压增厚的情况下 变质的榴辉 岩因地壳加厚而随地幔向下移动并达到其固相线温 度 也有可能发生部分熔融 ∀ 由于密度差异引起的 榴辉岩堆积体的拆沉作用可能是软流圈物质上涌并 提供 巨 大 热 量 的 有 效 机 制 榴辉岩堆积体部分熔融层因形成构造 热薄弱带 而成为软流圈物质置换上覆地幔物质的 重要空间 ∀ 因此 埃达克质熔体分凝后的熔融残余 因富含石榴子石而密度进一步加大 可能加速了榴 辉岩堆积体的向下拆沉 ∀ 拆沉所诱发的软流圈物质 上涌过程导致了岩石圈地幔减薄 后者不仅引起地 幔熔融形成钾质熔体 而且引起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及随后的地壳伸展 × ∏ ∀ 埃达克质 熔体在经历了与钾质熔体的混合后上升侵位 ∀ 之 后 长英质含矿熔体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分异演化 在应力释放背景下 如走滑拉分盆地 !正断层系统 含金属流体和岩浆硫从岩浆中充分分离出来 形成 斑岩铜系统 ∀ 将这种由拆沉作用所诱发的俯冲洋壳 熔融成矿过程以/ 拆沉 板片熔融模式0 表示 图 ∀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0 和 / 青藏高原 与成矿高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的重要进展 以及在/ 碰撞 项目0 立项过程中与王安建教授 !李晓波 研究员 !吕庆田研究员 !王宗起研究员 !黄卫高工 !李 佑国教授等青年学者的深入讨论 ∀ 感谢张旗研究员 和芮宗瑶研究员审阅初稿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 在此对上述人员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Ρε φερενχε σ≤ ≈ ∏ ° × ≈ ∏ ≥ ∏ ∏ ∏ ∗ ∏ ∗ √ ∏ ×结论∏ ≠ ≤ ∏ ƒ≤ •∏≈ ≈≤岛弧 陆缘弧 环境和碰撞造山带是形成世界级 规模斑岩铜矿带的最重要的构造环境 ∀ 虽然含矿斑 岩及斑岩铜矿总体上形成于挤压背景之下 但多受 走滑断裂和伸展构造控制 ∀ 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 岩 通常具有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 显示埃达克岩的 地球 化 学 特 征 如 高 ≥ 1 ω ≥ 2 高 1ω 2 极度富集 ≥ ω≥ 多数≅ ω≠•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极度亏损 ≠ ω ≠≅≅和∞∞反映其源区为一种含水的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