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该避开的决策“陷阱”

合集下载

校长决策应避免陷入“五种”陷阱

校长决策应避免陷入“五种”陷阱
展 纲 要 ( mo 2 2 ) 出要 “ 2 一 00 指 进

你 ;最后 是征 求 其他 人 的意 见 ,
但 不要 找那 种 随波逐 流 、 唯命 是
刘党 桦
从 的人 , 会使 你永 远 听不 到 真 那
网络上的一个 小事件 。不 知为什 实 的声 音 。
么 ,这些偶然 的东西却像 幽灵一
那 么 如何 才能 避免 “ 框架 ”
要走 出 “ 锚 ” 阱 , 要求 沉 陷 就
校长从多个 角度看 问题 ,不要一
味依赖 自己的第一个 想法 ;在做
决定前要 多征求全体 教职工 的意 见, 最大 限度地 集思广益 、 开拓思
陷 阱呢 ? 是 尝试 着使 用几个 不 一
同 的方式 , “ 用 如果 ……会 …… ”
则。

观 课 堂 是 否 充 分 体 现 情 景 教 学
的原则 。小学 英语 教 学 内容 更 多的 是 以
日常 交流 语 言 为 主 ,带 有 很 强 的 情 境
性 。而 孩 子 注 意 力 的稳 定 性 较差 , 就 这
或 者接 受不 同 的参 照点 ; 三是 在
整 个 决 策 过 程 中 ,尝 试 问 问 自 己 : 果 框 架 改 变 了 , 的 思 路 如 你 会 有何 变化 ?最 后 还要 记住 , 在
利证 据 ” 阱在我 们 日常 生活 中 陷 也 随处可 见 , 比如别人 一 次成 功
和 失败 的经 历 都 可 能 成 为 束 缚 变 化 的世界 里 , 何事 情 没有 任 任 校长 决策 的证 据 。这种 “ 有利 证 何 定 义 , 除非 你想 定义 它 。 据 ” 阱会诱 使校 长 寻 找那些 支 陷

职场中常见的决策陷阱及避免方法

职场中常见的决策陷阱及避免方法

职场中常见的决策陷阱及避免方法在职场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

有些决策看似微不足道,比如选择先处理哪项任务;而有些决策则可能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整个团队的命运。

然而,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陷阱,导致决策失误。

本文将探讨职场中常见的决策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一、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过度依赖最先获取的信息,将其作为后续判断的基准。

比如,在薪资谈判中,如果对方先给出一个较高的数字,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以这个数字为参照,从而接受一个相对较高但可能并非最优的薪资。

避免方法:在面对重要决策时,要努力摆脱初始信息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质疑和调整自己的初始判断。

二、过度自信很多人在职场中都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的准确性。

比如,在项目评估中,可能会过于乐观地估计完成时间和成果,导致最终无法按时交付。

避免方法:在做决策之前,要对自己的能力和所面临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

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声音。

同时,要预留一定的弹性和缓冲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沉没成本谬误当我们在某个项目或决策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或资源时,即使发现继续下去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我们往往也会因为不愿意放弃已经付出的成本而坚持下去。

比如,在一个亏损的项目中,不断追加投入,希望能够挽回损失,结果却越陷越深。

避免方法:在做决策时,要将目光聚焦在未来的收益和可能性上,而不是已经发生的成本。

如果继续下去的预期收益小于停止的损失,就要果断止损,重新寻找更有价值的机会。

四、群体思维在团队决策中,为了追求和谐一致,成员可能会压抑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导致整个团队陷入一种错误的共识。

比如,在讨论方案时,大家都附和领导的意见,即使有人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敢提出。

避免方法:团队领导者要营造一个鼓励开放和多样性的氛围,让成员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的观点。

工作计划中避免的陷阱

工作计划中避免的陷阱

工作计划中避免的陷阱在职场中,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然而,许多人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往往会掉入一些陷阱,导致计划执行效果不佳。

本文将探讨工作计划中需要避免的陷阱,为大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陷阱一:缺乏明确的目标一个好的工作计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无所适从。

首先,要设定明确的长期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短期目标。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明确每天要做哪些事情,逐步实现长期目标。

陷阱二:过于理想化虽然理想化的目标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但过于理想化的工作计划却往往难以实现。

我们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地设定目标。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切忌过于理想主义。

陷阱三: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很多人喜欢将目标停留在概念上,而没有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然而,只有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才能帮助我们将目标变为现实。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明确每个目标所需的具体行动步骤,列出清单,并逐一完成。

陷阱四:忽视时间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离不开时间管理。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善于合理利用。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根据优先级来安排工作进度。

合理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完成任务,避免拖延。

陷阱五:忽视资源分配制定工作计划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如果资源分配不合理,即使制定了完美的工作计划,也无法顺利实施。

因此,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根据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分配,以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陷阱六:不善于调整计划一个好的工作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和检查。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变化。

如果我们对计划过于固执,不愿意做出调整,就会导致计划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以应对各种变化。

陷阱七:缺乏沟通和协作一个好的工作计划需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如果我们独自完成工作计划,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

我们要善于与同事、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并执行计划,互相支持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

领导者决策中的五大心理陷阱

领导者决策中的五大心理陷阱

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修正了这一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一般来说,管理者在决策中容易陷入五大心理陷阱:转自铁血社区陷阱一:虚假同感偏差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那两盘鱼丸似乎没有怎么吃,有朋友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儿不置可否.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转自铁血社区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2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了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做实验研究.转自铁血社区这次来的被试是一批新的大学生.实验者问他们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Joe‘s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实验之前,不告诉被试这家饭店饭菜质量如何,以及他们看上去有多傻.只是告知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不过如果被试不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这项实际的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第一项研究的发现.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这么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和上次一样,人们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人格同样十分极端的预测.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可能会说:“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会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显然,他们的估计以及对别人人格的判断都不是正确的.这种偏差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正是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的一致,所以人们才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吸烟的女性人普遍认为她身边的很多女性也同她一样吸烟.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似乎沉重的寓言故事.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一件一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了.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一件一件把孩子的衣服给脱掉了.后来孩子被冻死了.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我们喜欢的别人一般也会喜欢;我们厌恶的别人一般也会厌恶.自己喜欢吃米线,于是就开了一家米线馆儿,发现生意并不怎么好;自己热衷于减肥,心里就想着,像自己一样苦苦寻觅减肥之道的人比比皆是,开一家减肥餐厅一定生意兴隆,可是后来发现这也是行不通的. 转自铁血社区下面是一些可能导致虚假同感偏差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1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你非常重要的时候;2当你非常确信并坚定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时候;3当你的地位和正常生活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4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的时候;4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的时候.转自铁血社区陷阱二:证实偏差证实偏差是指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点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有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的看法相左的观点.证实偏差导致个体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评价一旦形成便不轻易改变.证实偏差其实是人的一种自利性倾向造成的,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验证自己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由此获得自信与自尊的满足感.最能说明这种知觉偏差的一个例子是吕氏春秋中疑邻窃斧的故事.从前有个丢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转自铁血社区比如,管理者已经在内心里做出了一项投资决策,或者要发布一项改革政策,他们会召开“象征性会议”,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美其名曰集思广益.其实,他们的内心里是不情愿的,所以,在召开会议之前,管理者很可能就在盘算,谁最有可能提反对意见,于是,想方设法把这个人或这些人排除在会议之外.有的管理者在开会之前已经定了调子,比如说“我觉得这个项目是可行的,请大家发表一下意见.”于是,就出现了一边倒,与会者争先恐后地为上司的决策增添证实性的数据与证据.即便不如此,管理者是真心想倾听一下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面对一些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反对者,管理者不免大声咳嗽或皱眉头,明白的人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即便还不如此,有的管理者在听到或看到一些与自己不一致的信息时,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所说的只是一面之词,而事情本来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严重.而对于暗合的一些说法或证据,甚至如获至宝,深感“英雄所见略同”证实偏差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下属的看法和评价.比如,你认为小张是一个认真的员工,你就会不自觉地搜集小张工作认真的证据,即使小张工作中出现了纰漏,你也觉得这是偶然的因素所致,不自觉地过滤掉了有关小张工作不认真的信息.反之亦然.证实偏差是一种过滤性的知觉机制,它会导致我们的信念固着,进而自欺欺人,刚愎自用,做出不利于自己和组织的决策.转自铁血社区陷阱三:代表性偏差代表性经验判断指人们凭经验已经掌握了一些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当人们要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出现时,只需要看这一事物的“代表性特征”是否出现.这样,以两类事件是否具有相似性或代表性特征为依据,通过事件A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评估事件B.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搜索同类事件出现的结果,并以此作为推理的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有用的分析方法.但是在寻找规律或结果的概率分布的过程中,当代表性使得你忽视其他类型的相关信息时,它就会让你误入歧途,从而得到错误的信息,并导致决策的错误.举一个例子,现在给你一份关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材料:这位企业家个子不高,显得有些清瘦,眼睛不大但目光犀利,他的成功来自于他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竞争动力,但是,自负的神气好像让他有些孤独.他有一个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周会花不少时间从事他喜欢的运动,请你猜测一下,这位企业家喜欢的这项运动是什么呢选项有五个:1快步走路;2一项球类运动;转自铁血社区3乒乓球;4一项田径运动5网球.按照一般的推理思路,你可能会选择网球或乒乓球,因为它们看起来具有企业家可能喜欢的运动的所有特征,但这却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无论是乒乓球还是网球,他们都包含在“球类运动”这个更大的代表性范畴之中.代表性偏差的主要表现是在搜集信息时忽略样本的大小.统计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分析事件特征或规律时,统计样本的大小具有重要而关键的意义.统计分析过程中,样本的数量愈接近真实的数量,统计的结果也就愈可信.也就是说,样本越大,其真实性越大;样本越小,其真实性越小.我们分析事件的代表性,目的是对同类事件以往所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的概率分布,从而找出发生概率最大的结果即最可分析时,必须考察所有的同类事件样本,或者考察尽量多的同类事件样本.转自铁血社区比如,企业在做产品知名度、满意度或新产品上市前的消费者偏好之类的市场抽样调查时,有的企业采取拦截访问的抽样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是无论怎样控制样本和访问的质量,这样收集的数据都不会对总体有很好的代表性.而采用随机抽样进行入户访问,则是较好进行总体推断的抽样调查方法.因为,拦截访问受到抽样地点选择的影响,受访者的样本群体结构与实际的总体群体结构并不会完全一致,因此通过拦截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就会出现代表性偏差.而且,如果我们趋向于在很少的数据基础上很快地得出结论,那势必动摇决策科学性的根基.陷阱四:可得性偏差人们在形成判断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可记忆的、明显的和常见的例子和证据进行判断,即使是在他们拥有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人们在形成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往往会赋予那些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权重,而对大量的其它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人们通过不费力地回想出的信息进行概率推断,结果导致判断误差.很多的商品广告就是在强化人们对某种商品的熟悉和认知程度,从而达到刺激人们购买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根据事例或事件的发生能够回忆起来的难易程度,来估测某一类别的频率或某一事件的概率.例如,在你的单位里,不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几起因心脏病发作的中年人,你可能就会通过这些事件来估测中年人发作心脏病的危险.你也可能根据你朋友或熟人创业的成败而得出创业成败的概率.可得性对于估计事件发生概率是一种有用的思路,但也容易因为对于可得性的依赖和信赖而导致预测偏差.可得性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可提取性导致的偏差转自铁血社区在根据某一类别的事例的可得性来判断类别的大小时,事例易于提取的类别会比频率相等而事例较难提取的类别显得数目更大.行为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者先给受试者听一份男女名人的名单,然后要求他们判断名单中男性的名字是否多于女性的名字.实验者将不同的名单提供给不同的受试者群体,在某些名单中男性相比女性更为着名,而在其他名单中女性相比男性更为着名.对于每份名单,受试者都错误地判断名人更多的类别,就是数目更大的类别.同时,事件的鲜明性会影响事例的可提取性.例如,人们亲眼看到一所房子发生火灾,比他在看电视、报纸报道一则火灾的感受,前者肯定比后者有着更为强烈的主观影响.而且,最近发生的事件可能比较早发生的事件更容易回忆起来,这就是近因效应的影响.当你目睹一部汽车倾覆在路旁时,你会暂时调高交通事故的主观概率.媒体的影响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项研究,研究者请人们对瑞典、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尼日利亚这四个国家的人口数目进行排序判断,研究结果证明,被试对一个国家了解的越多,他们对这个国家的人口估计也越高.而且,被试关于这个国家的知识,与一年中这个国家被纽约时报提及的次数有相当大的相关.毫无疑问,媒体在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的同时,它们也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根据媒体这些可得性信息做出判断,也可能使我们进入陷阱.在交通工具中,飞机、火车、汽车哪一种更危险很多的朋友下意识地说飞机最危险据美国全国安委会对1993~1995年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的比较研究,坐飞机比坐汽车要安全22倍.相对于汽车和其它交通工具,飞机大概每飞行300万次才发生一起故障,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乘客每天做一次飞行,那他要不停的坚持8200年才可能赶上一次空难.事实上,在美国过去的60年里,飞机失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在有代表性的3个月里汽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少.所以,无论从交通工具本身、乘坐安全系数、驾驶员素质、事故率、死亡人数等方面来看,飞机都是远远超过汽车、火车等最安全的交通工具.转自铁血社区为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飞机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交通工具呢这与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关.媒体对于飞机的关注远远大于对火车和汽车的关注,一次小小的飞机故障就可以成为电视中的新闻,而火车只有脱轨的事儿才能见诸媒体的报道,更不要说汽车了.所以,飞机的媒体曝光率最高,这些易得性的信息自然也就影响了人们对于飞机安全性的主观评估.陷阱五:锚定效应这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一条巷子里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两家店的生意都很好,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可是,晚上盘点的时候,左边这个店总是比右边那个店每天多赚两三百块钱,而且每天都是这样,让人心生不解.细心的人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如果你走进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员微笑着把你迎进去,给你盛好一碗粥,热情地问你:“您好加不加鸡蛋”一般情况下,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一个吧于是服务员就会拿来一个鸡蛋;不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不加,喝完粥结了帐就走了.可是,如果你走进左边那个粥店,服务员同样也是微笑着把你迎进去,给你盛好一碗粥,然后热情地问你:“您好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一般情况下,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两个;不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一个.就这样,一天下来,左边的这个粥店比右边的那个粥店每天要多卖出很多个鸡蛋,这就是它每天多出多出两三百块的原因.大凡讲这个故事的人,都是在讲左边那家粥店的生意经.其实,粥店的生意经里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心理学道理.左边的那个粥店其实是在运用心理学中的锚定法,诱导消费者在不经意间做出有利于店家的选择.如果你是它的顾客,你的决策则是受到了心理锚定效应的影响,你不自觉地在粥店设定的条件下进行了决策选择.也许,多吃一个鸡蛋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商业交易或谈判中,你多付出了10万或者100万,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大损失.转自铁血社区左边小店的服务员把顾客“锚定”在“加几个鸡蛋”上,而右边小店的服务员则把顾客“锚定”在“要不要加鸡蛋”上.在前一种情况下,顾客是在“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上进行选择或调整,而后一种情况下,顾客是在“加不加鸡蛋”上进行选择或调整,顾客有限的理性使很多的顾客没有充分地调整,使两个小店的生意大相径庭.心理学家曾经运用一个随机转盘对人们进行测试.当转盘的指针停留在65%这个刻度时,要求被试回答:非洲国家的数量在联合国国家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大于65%还是小于65%对于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被试都会回答小于65%.实验者接着又问:“具体的比例是多少”多数被试回答45%左右.接下来,研究者又对一些从来没有参加这类测试活动的人进行了测试.当转盘的指针指向10%的时候,要求被试回答:非洲国家的数量在联合国国家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大于10%还是小于10%转自铁血社区这也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被试会回答大于10%.实验者接着又问:“具体的比例是多少”多数被试回答在25%左右.所有的被试都知道,转盘的数字是随机出现的,但是,他们的回答却明显地受到转盘先前给出的数字的影响——即使这些数字是无关的.也就是说,被试的答案被“锚定”在先前给出的无关数字上了.外出旅游的时候,你看中了一件标价为3000元的紫砂壶,但你对紫砂壶的情况又不是很了解,结果你动用了所有的智慧与店主讨价还价,最终以 1500元成交,你感到很满意.因为,你花了1500元的价钱买了3000元的东西,而不是花了4000元的价钱买了3000元的东西.店主也很高兴,因为他把价值500元的东西随意标成了3000元,而店主的这个前置标价,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锚定”,他让你始终围绕着这个似乎是随机的数字3000元来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商家在一开始就标价很高的原因,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双赢”:商家赚了钱,顾客“捡了便宜”.这些现象也会出现在商业谈判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你可能会“锚定”谈判对手,也可能会被对方所“锚定”.转自铁血社区有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打破这种思维锚定,那就是货比三家,充分地了解标的物的相关信息.。

经营决策的心理陷阱及其防范方法

经营决策的心理陷阱及其防范方法

经营决策的心理陷阱及其防范方法管理者的思维定式、认知方式形成心理陷阱危害决策过程。

“抛锚陷阱”通过初始信息设置框架,对思考和判断形成导向;“存在陷阱”通过心理上趋利避害的原则导致决策人强烈地维持现状,排斥创新;“沉金陷阱”通过心理活动的快乐原则使人难以摆脱或修正以往的决策;“求证陷阱”讨论决策时本能的感觉和业已存在的观点如何抵御对立或矛盾的信息。

决策者可以通过理解心理陷阱对决策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一、锚定陷阱经营决策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最重要的工作。

决策错误不仅影响个人声誉,而且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绩效。

造成管理者决策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目标不明确、信息误差、成本和收益核算不准确、人际关系干扰等。

在众多的因素作用下,因管理者的思维定式、认知方式特征形成的心理陷阱,降低了管理者的综合判断能力,形成危害。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赐予人智慧,同时预设陷阱。

那么,这些危害巨大的心理陷阱是什么呢?我们该怎么防范呢?心理学家借用“锚定”一词指人脑活动中的一种有害的思维现象。

人在决策时,总是先人为主,偏重于受第一次信息左右。

首次印象,最初信息,初始数据常会为随后的思考和判断设置某种框架,形成导向。

哈佛商学院的约翰·森·汉蒙顿(Hammond JS)教授曾用简单的心理学实验来说明这一现象。

要求一组不具备相应背景知识的被试先后回答两组问题:“土耳其的人口超过三千五百万吗?你认为土耳其的人口是多少?”“土耳其的人口超过一亿吗?你认为土耳其的人口是多少?”当第一问题所问及的人口数增加时,被试在回答第二问题时无一例外地提高了所估计的人口数量,这充分说明第一问题对被试设置了“锚定”。

左右人思考和判断的“锚定”形式多种多样,同事不经意的评论,早报上的统计数字,关于人的肤色、口音、衣着的固定看法都可能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已经影响你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最常见的一种经营决策“锚定”是过去的事件和趋势,营销人员在制定销售计划时经常参考去年的销售数据。

避开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

避开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

避开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一、大脑做决策的方式大脑为了节约精力、高效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1. 模式识别大脑并不是了解了所有信息才做决定,而是只要接收到一部分信息,就会拿这部分信息和过往的经验相类比,快速做出决定。

模式识别的两个好处:一是决策速度快,二是信息不全也可以做决策。

2. 情感标记大脑会根据相关决定的感情偏好来做决定。

如果一个过去类似的决定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感受,那大脑就更愿意现在也做这样的决定;而如果带来的是痛苦的感受,大脑就会避免再次做出类似的决定。

3. 一次一计划大脑做决策时,一旦有了一个解决方案,只要这个方案差不多行得通,就懒得去考虑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了,除非最后这条路发现走不通了,才会重新思考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二、导致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每个陷阱都可能是多个大脑决策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可能有时候是一种模式占主导。

另外,在决策中犯错往往也不会只掉入一个陷阱,可能是同时陷入多个陷阱中。

1. 误导性经验大脑的模式识别方式,往往可能让我们产生误导性经验判断。

过往的经验会深深地影响下一次的决策:如果这一次决策的内容恰恰是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过去的经验就会成为误导;而如果我们过去在某一领域一直都是成功的经验,那么也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风险而产生误导。

【案例】山本五十六因为误导性经验判断,导致中途岛海战惨败。

2. 误导性预判人们决策前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对其中一些解决方案更感兴趣,结果导致误判。

这种先入为主的偏好,可能来自于过去的经验,或者来自于自己的情感偏好,也可能两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它们共同起作用导致决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案例】同事因为有小时候被鸟咬过的经历,而坚决不去可能有鸟的地方。

3. 不适当的利益决策会受到个人利益的诱惑,即使是最理性的头脑,也会存在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进行争辩的趋势,自己却意识不到,或者会不由自主地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比如:建议大家去某餐厅吃饭,可能是因为那家餐厅离自己家比较近。

领导陷阱及规避之策

领导陷阱及规避之策

领导陷阱及规避之策领导陷阱及规避之策作为一个领导,无论是企业的CEO,还是团队的负责人,都会面临许多领导陷阱。

这些“陷阱”可能是领导个人的缺陷,也可能是组织环境的限制,它们会妨碍领导取得成功,并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发展。

因此,了解并规避这些陷阱是领导发展的关键。

一、人事决策陷阱人事决策陷阱是指在人事决策过程中,领导可能会受到个人偏见和刻板印象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面试时,如果领导感到某个应聘者与自己有类似的思想、爱好或生活经历,很容易被这些因素所误导,而忽略了更重要的面试指标。

规避之策:建立科学的招聘流程,设置严格的面试标准,严格控制主观因素的线索,通过多次面试、多位面试官的评估,从底层数据中获得信息,减少个人偏见对招聘决策的影响。

二、自我启示陷阱自我启示陷阱是发生在领导心理状态中的陷阱,这种陷阱由于缺乏客观视角,领导往往会朝着自己的期望和想象的方向走,忽略了其他的信号和参考,从而失去了一些拥有潜力的机会。

规避之策:建立清晰的工作评估体系,采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标准,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扩大个人的视野和团队的思路数量。

三、抵抗变革陷阱在面对变革时,领导可能会受到部分成员抵制和质疑的影响,从而选择停止或减缓变革的进程。

这种抵制变革的情况在技术更新或公司文化变化时尤为常见。

规避之策:领导要清楚地了解各成员和团队的需求和情况,同时,根据团队的文化氛围、现状和目标等进行相应的变革规划和沟通,为成员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变革方案。

四、沟通陷阱在领导过程中,沟通往往是关键的环节,而缺乏沟通往往导致治理计划推迟、团队成员之间产生误解,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各种问题。

规避之策:建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包括定期召开会议,开放性的沟通机制和沟通交流平台,明确、凝聚和使每一个团队成员能闭塞。

有效的沟通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思维成果,帮助团队达到目标,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

五、信任陷阱信任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但当一个人受到他人的信任时,他可能会依赖在这种信任关系中。

企业中的常见陷阱与防范

企业中的常见陷阱与防范

企业中的常见陷阱与防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陷阱和挑战。

这些常见陷阱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确保企业的成功,管理者和员工需要了解这些陷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企业中常见的陷阱,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方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陷阱1. 招聘和选人不当: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能犯下的错误包括招聘标准不明确、对员工技能和经验的评估不准确、以及依靠个人偏好而非能力来做出决策。

为了避免这些陷阱,企业应该明确定义招聘标准、采用面试和评估工具来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并进行背景调查。

2. 培训和发展不足:不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可能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企业可以建立培训计划,并为员工提供定期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3. 绩效评估偏差:不公正或主观的绩效评估可能导致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企业应建立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机制,并为员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二、营销策略陷阱1. 目标市场选择错误:选择不适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市场可能导致销售困难和盈利能力下降。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企业应该进行市场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市场。

2. 销售渠道选择不当:选择不适合产品销售的渠道可能导致销售效果不佳。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企业应该了解不同渠道的特点和优势,并选择最适合的销售渠道。

3. 价格策略不合理:过高或过低的定价都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企业应该进行市场定价研究,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并根据产品的独特性和价值来确定合理的价格。

三、财务管理陷阱1. 不合理的成本控制: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可能犯下的错误包括缺乏有效的成本估算、不合理的采购决策以及没有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

为了避免这些陷阱,企业应该做好成本估算和预算,采用合理的采购策略,并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2. 资金管理不善:资金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流动性问题和无法满足经营需求。

做决策时,注意避开这几个陷阱

做决策时,注意避开这几个陷阱

做决策时,注意避免这几个陷阱
用错误为错误买单(毛陷阱)
第一是用肯定证据来强化错误的想法。

第二个是被错误的假定给框住了。

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下面的这几个陷阱里面去:
第一个陷阱是,让问题推动决策。

如原IBM高官负责亚洲区,原预算80%在日本,其它十三个国家占20%,,日本的收入并没有这么高,这种分配不合理。

此时总部要求所有预算降低5%,正常的省事的办法是平均削减5% ,而他却是将其它去大大提高,日本的预算大大降低。

(问题是要削减预算,这位管理者没有被问题推动决策,而是当做一个机会,调整合理的预算提高了效益)
(有效的管理者着眼于机会,而不是着眼于问题)
管理决策的第二个陷阱是,在一个方案里做决策。

接着上面的例子,预算调整,如果这时有个国家的负责人比如韩国区经理提了个投资方案,要求国大投资,理由是韩国发展的非常快,那大家就来讨论,最后表决投资或者不投资,实际这也是一个陷阱,因为只有一个方案,没有其他选择,不可能做出最好的决定,最后这个方案,本身可能被完善了,但它仍然只是一个方案,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决策者不要被建议者牵着走,要跳出陷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警惕科学决策中的五大陷阱

警惕科学决策中的五大陷阱

警惕科学决策中的五大陷阱作者:王玉堂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7年第07期决策,在整个领导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掌握着决策资源和决策主动权,一旦决策失误,就意味着领导工作将以失败告终。

因此,决策职能是领导工作的第一职能,决策科学是领导工作的第一追求,决策能力是领导能力的第一要素。

决策能力高的一个标志,就是权衡利弊、决策科学、符合实际。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曾有过精辟论述:“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这个道理亦适合决策活动。

要达到决策目的,就必须极力避开以下五大陷阱:陷阱一:“射箭”陷阱。

射箭一定要找准靶心,有的放矢,这是常识。

但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没有目标乱射箭,从而跌入“射箭”陷阱。

科学决策,目标和目的至关重要。

目标就是预期中的结果和目的,决定着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向,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

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享有“西方兵圣”之誉的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想清楚要以战争达成什么,以及准备如何完成,没有人可以轻易发动战争,最好连想也别想。

”战争是这样,领导工作也是这样。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把决策目标搞清楚,就不可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更谈不上决策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三个建筑工人回答同一个问题——“你在干什么”,一人说“垒墙”,一人说“建楼”,第三个人则说“建设一座城市”。

若干年后,“垒墙”的还在“垒墙”,“建楼”的成了工地管理者,“建设一座城市”的则成了这个城市的管理者。

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心中目标不一样,干同样的工作,结果就不一样。

在决策目标清晰、明确的前提下,还要坚持“超越目标,目的优先”的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就是一个战略目标,目的是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地方政府就可以因人因地施策:能就地脱贫的就通过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现就地脱贫;不能实现就地脱贫的就实施扶贫搬迁,找一个“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的地方实现易地脱贫。

如何避免决策中出现的常见陷阱

如何避免决策中出现的常见陷阱

如何避免决策中出现的常见陷阱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

有些决策毫无疑问地是正确的,但有时候我们会陷入决策陷阱中,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决策陷阱是指因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原因,而导致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陷入一个无法逃脱的局面。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决策陷阱,并给出避免它们的建议。

一、认知偏差陷阱认知偏差陷阱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往往存在一些偏差。

例如,选择性偏差是指人们只看到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自己想法相反的信息。

另外,顺应性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按照群体的意见行事,而不顾自己的判断能力。

这些偏差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为了避免这些偏差,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避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并考虑各种可能性。

二、情感陷阱情感陷阱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情感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例如,一些人可能会把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偏见放在前面,而不是考虑客观的因素。

另外,情绪化决策也是情感陷阱的一种表现,指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决策者往往偏向于做出冲动的决策。

为了避免情感陷阱,应该保持冷静、分析问题,并尽量采用客观的标准来评估情况。

过度自信陷阱是指决策者过于自信,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这种陷阱往往会导致不切实际的决策或过度冒险的行为。

为了避免这种陷阱,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信息并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收益,同时考虑事情的多个方面。

四、跟随群体陷阱跟随群体陷阱是指人们往往会导致将随大流,而没有对事情做出独立的判断。

这种陷阱很容易发生在团队合作或集体决策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这种陷阱,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并且考虑自己是否真正支持该项决策。

五、时间压力陷阱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时间压力可以让人们做出快速的决策。

但是,这种压力也可能会导致决策者忽略细节、没有考虑所有可能性。

为了避免这种陷阱,应该设法减轻时间压力,并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和评估决策的影响。

六、宣传噪音陷阱在一些情况下,决策者可能会受到媒体、广告或其他宣传的影响。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陷阱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陷阱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陷阱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常常会陷入一些困境和陷阱。

本文将讨论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决策陷阱,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指管理者倾向于过分看重已有的信息,而忽视其他可能的选择。

这种偏误常常导致管理者陷入思维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

为避免确认偏误,管理者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时刻准备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

此外,也可以请同事或专业顾问提供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做出更全面和准确的决策。

二、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管理者因为追随他人的决策而忽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专业知识。

这种效应常常在集体决策或组织内部普遍共识的情况下出现。

为避免羊群效应,管理者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此外,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使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也是避免羊群效应的关键。

三、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从而在决策中忽视风险和可能的失败。

这种偏误常常导致决策的不稳定和风险的增加。

为避免过度自信,管理者应该保持谦虚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们应该主动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反馈,充分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谨慎评估可能的风险和后果。

四、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是指管理者在决策中过分关注已经投入的资源和时间,而忽视实际的利益和效益。

这种效应常常导致管理者坚持错误决策,无法及时调整。

为避免沉没成本效应,管理者应该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在决策过程中注重回顾和评估。

如果发现之前的决策出现了偏差或错误,及时调整和改变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五、选择支持偏误选择支持偏误是指管理者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和观点,而忽视相反的证据和建议。

这种偏误常常导致管理者陷入一种思维的死胡同,无法做出全面和准确的决策。

为避免选择支持偏误,管理者应该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积极寻找矛盾和争议的观点,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推动决策过程中,也应该鼓励团队成员提供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做管理,一定要避免的七个坑;不要纸上谈兵,管理要与时俱进

做管理,一定要避免的七个坑;不要纸上谈兵,管理要与时俱进

做管理,一定要避免的七个坑;不要纸上谈兵,管理要与时俱进
做管理,一定要避免的七个坑;不要纸上谈兵,管理要与时俱进
作为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必须要避免以下7个管理中的坑:
第一,毫无章法。

管理者有时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权威,并希望员工服从自己,但事实上,这样做只会造成团队混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管理者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则,以便管理团队,确保团队工作的有序和高效。

第二,无法接受反思。

管理者不能固步自封,而要积极思考,接受外部的意见和反馈,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

第三,重视表面,忽视本质。

很多管理者只关注表面的结果,而忽略了团队本质的问题,这样做只会使团队陷入困境,无法取得长久的发展。

第四,害怕沟通。

管理者不能屏蔽或避免沟通,而应该直接面对员工,把员工融入管理体系,让其成为团队的一部分,以便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第五,懒惰。

管理者不能懒惰,而要不断学习、探索新思路,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

第六,固守观念。

管理者不能固守已有的观念,而要不断换位思考,去思考他人的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各种需求,更好地管理团队。

最后,不要纸上谈兵,要与时俱进。

管理者不能被旧有的模式所束缚,而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并创新思维,以便更好地面对各种变化的管理需求。

总之,把握住这7个坑,管理者就可以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更好地引领团队实现发展。

要想达成共同的目标,管理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并与时俱进,努力把管理做得更好。

管理者应该避开的决策“陷阱”

管理者应该避开的决策“陷阱”

为什么百事可乐能与可口可乐并驾齐驱,为什么曾经的“电信巨人”爱立信会退出手机市场,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够成为世界首富……这些管理学中的经典案例都可以归结到决策上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中国古训在描述管理者的决策时似乎更加贴切。

对于管理者来说,随时都要做出决策。

决策是的核心,影响决策的因素也最为复杂多变,包括环境因素、个人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素质能力等。

避开决策的陷阱,是正确决策的关键。

目标不当我们身边的事情可以分为四种:很重要并很紧急、很重要但不紧急、很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

把“很重要并很紧急”的事情排在第一位,自然合理。

那第二位是“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还是“不重要但很紧急”的事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有一天,你一个人在家,正在洗澡的时候,突然有人按门铃。

你正猜测来者何人,门铃又被按了两次,那声音催得你心里着急,于是你赶紧洗掉身上的泡沫,这时门铃又被不耐烦地按了两次,你慌慌张张地胡乱团了条毛巾出来,匆匆忙忙地打开门,一看:敲错门了。

显然,这种事属于“不重要但很紧急”的事,在我们工作中,这种事非常多。

因此我们在完成那些“很重要并很紧急”的事之后,应该去做那些“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你不妨将你每日的工作按照这四种类型划分,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完成,这就是决策。

想一下对你来说最重要并最紧急的事情是什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是生存的根本。

所以做决策,要盯住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不能偏离。

日本三菱公司旗下的员工30万,对他们来说,养活这些员工,让企业生存下去是最大的目标。

有趣的是,他们往往喜欢经济萧条的时期,到了这个时候,公司的领导就会告诉大家说:“大家注意了,我们的敌人正在死去。

”公司甚至在墙上贴出一张表格,列出自己所有的竞争对手,每当其中一个支持不住倒下去,就在旁边打个叉。

正是因为他们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所以对眼前的问题能够冷静对待,甚至将其称为机会。

三菱公司的年度计划,甚至做到了2100年,他们认为,自己30万员工的生活是不能开玩笑的,所以将未来100年的事情都要想好、计划好。

领导者需要警惕的六大日常决策陷阱

领导者需要警惕的六大日常决策陷阱

领导者需要警惕的六大日常决策陷阱决策是每个经理人最重要的工作,也最冒风险。

决策中存在许多陷阱,经理人如何避开陷阱,做出正确的决策?1.“沉锚”陷阱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

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报纸上的一个小事件、网络上的一个小数字。

不知为什么,这些偶然的东西却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从此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甚至左右你的思考和决策。

比如,有一次你参加一个专家论坛,一位专家发表自己对未来三五年市场的趋势预测,结果你不分青红皂白信以为真,无论是分析竞争对手,还是思考市场策略,你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论断,如果是这样,那位专家的意见和预测对你来说就是“沉锚”,你可要当心!如何走出“沉锚”陷阱:xuee|博锐|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看看有没有其它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集思广益。

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在向顾问征求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公正地介绍情况,不要搀杂你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假如有一个类似“沉锚”的问题在影响你的正常思考,要问一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搜集资料、剖析论证,直到彻底弄清楚为止。

2.“有利证据”陷阱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准备进入上海市场,老板责成销售经理进行决策分析并提出决策方案。

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他的一位从事相似业务的朋友警告他,千万不要冒然进入,理由是他自己刚刚失败而归,并给这位销售经理提供了许多不应该进入的信息。

于是,在事先得到的“有利证据”阴影的笼罩下,这位销售经理迟迟拿不出令自己信服的市场方案。

“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

决策陷阱论文总结范文

决策陷阱论文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决策能力成为衡量个人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然而,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各种决策陷阱,导致决策失误。

本文将总结分析常见的决策陷阱,并提出相应的规避策略。

一、常见决策陷阱1. 沉锚陷阱: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倾向于过分依赖初始信息,将后续信息与之对比时产生偏差。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沉锚陷阱。

2. 过度自信陷阱:过度自信使人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风险,导致决策失误。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陷阱。

3. 心中有数陷阱:人们根据金钱的来源、保存与花费方法来处理和区分金钱种类,这种心理状态称为心中有数陷阱。

4. 框架陷阱:在问题框架确定后,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接受该框架,导致决策偏差。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框架陷阱。

5. 霍布森选择陷阱: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进行决策,即使有多个选项,也可能导致最差结果。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霍布森选择陷阱。

6. 布里丹选择陷阱: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面临多个选择,却无法做出决定,导致决策延误。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布里丹选择陷阱。

二、规避策略1. 提高信息质量:在决策过程中,要广泛收集信息,避免过分依赖初始信息,减少沉锚陷阱的影响。

2. 保持客观:客观分析自身能力和风险,避免过度自信陷阱。

3. 优化心理账户:合理规划资金,避免心中有数陷阱。

4. 开阔视野:不受限于现有框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减少框架陷阱。

5. 主动选择:在决策过程中,要明确目标,主动选择,避免霍布森选择陷阱。

6. 培养决断力:提高决策速度,避免布里丹选择陷阱。

总之,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规避各种决策陷阱,提高决策质量,为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有效地进行决策并避免决策陷阱?

如何有效地进行决策并避免决策陷阱?

如何有效地进行决策并避免决策陷阱?引言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

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决策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我们时常发现自己陷入决策陷阱,导致做出不理智或错误的决策。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决策,并避免常见的决策陷阱呢?深入了解决策陷阱在探讨如何避免决策陷阱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决策陷阱类型。

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应对和避免它们。

1.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决策陷阱,这使得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我们对决策的评估不足,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2. 短期决策有时,我们倾向于追求即时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

这种短视行为会导致我们做出不利于长期发展的决策。

3. 选择支持性证据当我们做出决策时,我们可能会选择支持我们决策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与我们想法相悖的证据。

这种行为称为选择支持性证据,它可能导致我们陷入偏见,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4. 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我们在群体中追求一致性和团队合作的倾向。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妥协自己的观点,迎合群体决策,而不是独立地思考和做出决策。

5. 决策疲劳决策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我们可能会在决策过程中疲惫不堪。

这种决策疲劳可能导致我们做出草率或不明智的决策。

了解这些决策陷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免它们。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有效地进行决策,并避免这些陷阱。

有效的决策方法1. 确定决策目标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决策目标是什么。

通过明确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和选择可行的决策方案。

同时,决策目标的明确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自信和短期决策的陷阱。

2. 收集全面的信息要进行有效的决策,我们需要确保我们拥有足够的信息。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收集全面并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评估各种决策方案。

在收集信息时,我们要注意避免选择支持性证据的陷阱。

3. 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旦我们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10大管理陷阱(管理学)

10大管理陷阱(管理学)

10大管理陷阱1.光环效应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更好的评价。

而在管理中,管理者很容易因为一个人的某项突出优点而对其缺点无意的忽视。

2.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想要让员工努力工作,首先让他们认同你的工作,如果只是简单的执行,效率会很低。

3.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的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就成了污水。

团队中的老鼠屎不管多么优秀,都会坏了一锅粥,要及时清除。

4.格雷欣法则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一般人才对优秀人才的驱逐,也值得管理者警惕。

5.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提拔,要考虑到员工能否胜任,而不是过去他表现是否良好。

6.肥皂水效应美国第30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百事可乐能与可口可乐并驾齐驱,为什么曾经的“电信巨人”爱立信会退出手机市场,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够成为世界首富……这些管理学中的经典案例都可以归结到决策上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中国古训在描述管理者的决策时似乎更加贴切。

对于管理者来说,随时都要做出决策。

决策是的核心,影响决策的因素也最为复杂多变,包括环境因素、个人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素质能力等。

避开决策的陷阱,是正确决策的关键。

目标不当
我们身边的事情可以分为四种:很重要并很紧急、很重要但不紧急、很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

把“很重要并很紧急”的事情排在第一位,自然合理。

那第二位是“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还是“不重要但很紧急”的事呢?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有一天,你一个人在家,正在洗澡的时候,突然有人按门铃。

你正猜测来者何人,门铃又被按了两次,那声音催得你心里着急,于是你赶紧洗掉身上的泡沫,这时门铃又被不耐烦地按了两次,你慌慌张张地胡乱团了条毛巾出来,匆匆忙忙地打开门,一看:敲错门了。

显然,这种事属于“不重要但很紧急”的事,在我们工作中,这种事非常多。

因此我们在完成那些“很重要并很紧急”的事之后,应该去做那些“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你不妨将你每日
的工作按照这四种类型划分,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完成,这就是决策。

想一下对你来说最重要并最紧急的事情是什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是生存的根本。

所以做决策,要盯住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不能偏离。

日本三菱公司旗下的员工30万,对他们来说,养活这些员工,让企业生存下去是最大的目标。

有趣的是,他们往往喜欢经济萧条的时期,到了这个时候,公司的领导就会告诉大家说:“大家注意了,我们的敌人正在死去。

”公司甚至在墙上贴出一张表格,列出自己所有的竞争对手,每当其中一个支持不住倒下去,就在旁边打个叉。

正是因为他们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所以对眼前的问题能够冷静对待,甚至将其称为机会。

三菱公司的年度计划,甚至做到了2100年,他们认为,自己30万员工的生活是不能开玩笑的,所以将未来100年的事情都要想好、计划好。

目的,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

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就永远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另外,决策的目标要切合实际,便于执行。

决策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太高无法实现,这样的决策毫无意义,太低则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独断专行
日本航空公司在做重大决策时,都要召集公司各个阶层的代表共商。

讨论时,从一线过来的基层人员先发言,说明自己的意见,然后退出会议室,在隔壁房间喝咖啡听音乐;然后轮到中层领导发言,发言后退出,接下来是副总和总经理发表意见,然后退出,最后留下几个董事,一起讨论,做出决策。

决策做出后,再把大家都叫进来,宣布决策。

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发现,如果高层领导先发言,低层管理者或者员工就不敢发表意见。

事实上,往往是那些在战场最前沿的员工最先了解市场信息和“敌情”,他们的意见最有价值。

一般的公司并不是这样的,往往如此开会:总经理说,各个同事,我的三个决定五点主张七项建议……说完之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接着大家高举双手拥护,会议很顺利,决策一致通过。

看上去很有效果,结果大家出门后再小声议论:他说的根本行不通。

所以,这种从上到下的会议形式是个误区,管理者抹杀了员工的意见和主张。

很多公司都是以决策层的主张为主导,其实,正确的途径应该是,以团队的意见为主导,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决策中来,这样不仅能令员工有归属感及责任感,也能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

主观片面
有时候,作为管理者,一个决策做对了,就能影响公司整个未来的命运。

所以切忌主观片面,在做出重大决策前,要充分进行外部及内部环境的研究。

外部环境研究包括对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竞争对手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的研究,还包括用户研究、替代商品研究、供应商情况研究等等。

内部环
境研究则包括对和组织文化的研究等等。

所有这些都要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用数据说话,不能凭主观臆断。

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后,曾开发出一款软件。

当时,他并没有太多的资金,于是找到当时的行业巨头IB M,想和他们合作。

他和当时的IB M董事长谈到自己的想法时说,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够实现共赢———用户用他的软件,就要用到IB M的硬件;用到IB M的硬件,也要用到他的软件。

IB M的董事长答应考虑一下,表示当天给他答复。

但比尔·盖茨出门后,这位董事长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他以为他是谁!”
那天晚上,比尔·盖茨等IBM的电话直到深夜。

后来,他一个人幽幽地说:“他们不要我。


被人拒绝的比尔·盖茨只好自己想办法,谁知道最后竟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强大的微软世界。

如今微软已经是电子行业的最强者,当年将比尔·盖茨拒之门外的IB M也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如果当初那个董事长的决策不是这样的话,硬件市场也好,软件市场也罢,可能就完全掌控在IB M的手中;而他本人,也将成为IB M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

如今,IB M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在各大巨头和新生力量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

僵化死板
有的管理者做事谨慎,但谨慎的缺点就是保守;在风险面前犹豫不前,往往错过很多难得的发展机会。

这类管理者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凡事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没错的。

但你知道吗?无论你策划得多么周详,风险总会不期而至。

就像这个寓言:有人问一个农夫他是不是种了麦子。

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于是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农夫确保了他的庄稼安全,可他的肚子一定不会安全。

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行掩耳盗铃之举,把自己的头藏在沙土中获得心灵上的解脱。

一个不冒任何风险的人,只有什么也不做,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

但是,管理者必须学会冒险,因为很多时候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

随机读管理故事:《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