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自然界中充满了许多有趣且丰富的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课程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生物多样性1. 物种的多样性:物种是指能够繁殖后代,并且后代之间具有遗传相似性的个体。

地球上生物物种众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2. 物种的适应性:不同的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适应性强的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中生存和繁衍。

3.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等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分类单位。

4. 生物圈的平衡: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着平衡。

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 常见状态的变化:物质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常见的状态,并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物质的热传导:热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热能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3.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其他物质中,形成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4.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消失,生成新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电与磁的关系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所带的一种属性,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电场。

2.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输过程,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电流强度的大小由电流的数量和流动速度决定。

3. 磁场与磁力:磁场是物质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场,磁力是磁场对物质施加的力。

磁场可以由电流和磁体产生。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的互利共生: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相互提供利益并促进彼此的生存和繁衍。

2. 生物的资源利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包括食物、水、空气等,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影响。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责任,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浙教版科学——九下各章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九下各章基础知识

九(下)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4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1.地球的演化。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①25亿至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初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②6亿至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③2.5亿至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④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2.生命的诞生。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臵,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

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第5节生物的进化1.神创论和进化论的斗争。

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

化石的形成P16。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3.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3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3

九年级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一、健康(一)健康的含义及其影响1、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1)生理健康也指身体健康,是由身体的功能决定的。

生理健康即生理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残缺,精力充沛。

(2)心理健康是指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①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②良好的处事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有好人缘,保持心情愉快。

(3)社会关系健康是指与他人和谐地相处,即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

(4)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健康的基本知识,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对个人、他人和社会承担健康责任。

(5)亚健康状态:一种既说不上生病但也绝对算不上健康的“中间”状态。

人会感到容易疲劳,食欲或睡眠欠佳,甚至出现头痛、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各项医学检查结果又都正常,也称第三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出现通常与长时间饮食不合理,缺乏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心情郁闷或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如果对这种状态缺乏必要的重视而听之任之,这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就会长时间暗暗地发挥作用,并渐渐地积累,当超过一定的“临界水平”时就会使生理和心理失去应有的平衡,引发临床疾病。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健康的整体观念,现代医学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结为四大类,即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1)生物学因素:从古代到20世纪初,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这种由致病微生物导致的疾病称为生物性致病因素。

九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物理部分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3. 能量转换- 功:力在物体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 能量守恒: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换形式。

4. 电磁学- 电流:电荷的流动。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二、化学部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稳定结构。

2.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 溶液与酸碱盐- 溶液:一种物质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 酸碱性:溶液的化学性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三、生物部分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

2. 遗传与进化- DNA:遗传信息的载体。

-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的稳定状态。

- 食物链:生物间能量和物质的传递关系。

4. 人体生理- 循环系统:血液在体内循环的系统。

-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系统。

#### 四、地球科学部分1. 地球的结构- 地壳:地球表面的外层。

- 地幔:地壳下的中间层。

2. 地质作用- 板块运动:地球表面板块的移动。

- 地震: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

3. 气候与天气-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 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可再生资源:可以自然恢复的资源。

-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九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回顾一、物理篇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力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涉及了一些物理的基本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回顾。

1. 光学知识光学是研究光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的学科。

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光现象,比如日出日落、彩虹、镜子里的反射等等。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物理课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知识。

通过实验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我们了解了光的传播方式、光的速度、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等重要知识。

2. 电学知识电学是研究电的产生、传输、控制等现象的学科。

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比如电灯的亮起、电视机的工作等。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物理课中,我们学习了电的基本概念、电的传导、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特性等知识。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电的基本属性、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在电路中电流的流动等重要概念。

3. 力学知识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学科。

力是物体进行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物理课中,我们学习了力的三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这些定律,我们可以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化学篇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学科。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我们涉及了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回顾。

1. 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被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指的是成分相同的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物质。

通过学习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消失或生成的速度。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课中,我们学习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变反应速率的方法。

我们了解了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学习了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以实现对反应速率的调节。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引言: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而在九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浙江版课本给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的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些科学原理。

第一章:物理学中的新知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物理学的新知识。

课本中介绍了电路中的电阻、电源和电流等概念。

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的传导和使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能源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探索了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过程。

第二章:化学的奥妙其次,让我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妙。

浙江版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部分涉及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如酸碱中和、化学平衡、溶液的浓度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不仅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还能够开阔我们的科学思维。

第三章:生物学的精彩生物学是我们了解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学科。

在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课程中,让我们深入探讨了生态系统、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通过了解物种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地球科学的奥秘最后,我们来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

浙江版九年级下学期的地球科学部分介绍了地质变动、大气环境、水资源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提高我们的自然灾害防范能力。

总结:通过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原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这些科学知识点不仅仅是课本中的文字,更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依据。

希望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科学的知识改变世界!。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下2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下2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下2九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丰富多彩,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浙教版科学的世界,深入探索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一板块。

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等等。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质量有关,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相关,弹性势能则取决于物体的形变程度。

而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压缩弹簧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同时,能量的转化是守恒的,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电磁学”方面,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要的基础。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与磁有着紧密的联系,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而电磁感应现象则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也是关键的知识点。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物质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等现象。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说到“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调节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实现对身体的快速调节。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生理活动,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作用却非常显著。

例如,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影响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

“遗传与进化”是一个充满奥秘的领域。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知识点科学九年级下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学教材,主要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1.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而电压则是负责推动电荷流动的电场强度。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2. 电路工作原理:电路中有两种基本的组件,即电源和负载。

电源提供电压,而负载是电流通过的路径。

讨论电流和电压在电路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十分重要。

3.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二、化学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通过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也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反应类型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分类,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酸碱反应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三、生物知识点1.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界不可或缺的过程,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物种可以进行进化。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机制,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生命活动与能量转化: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支持,能量的转化与生物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

从摄取到消化吸收再到能量释放,学习这些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体的能量需求和能量转化的方式。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众多物种的丰富程度,而生态环境则是这些物种共同生存的自然环境。

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5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5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50道)1.变异可分为________的变异和________的变异。

由外界环境引起,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的,这样的变异称为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________而引起的,许多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都可使________突变的机会增多。

2.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无止境的进化逐渐________而来的;生物是可变的,是进化而来的;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________。

3.生物进化的顺序:化石研究证明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简单→________、低等→________、水生→________。

4.早在100多年前,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________就通过“肉汤实验”证明了________。

5.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依据是太阳系的各行星自转方向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另外行星________的轨道接近于圆形,几乎在________上。

这说明了________。

6.科学家们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把地球的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我们居住的地球所在的星系是________,离地球最近的星系是________星系,它相距地球16万光年。

我们如果要去那里,以光的速度,需要________时间。

8.航天器基本上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前者包括人造卫星、________、________等,后者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

9.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体,科学家根据它们体积、质量、运动规律等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天体层次。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________,它和月球构成了________,而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等天体构成的更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

浙九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九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九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科学是一门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在浙江省九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们将接触到广泛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浙九年级科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1 元素与化合物1.2 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常见应用1.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和特性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2.1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特点2.2 生物的分类及特征2.3 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的影响2.4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机械运动与能量转化3.1 速度、加速度和力的计算3.2 机械效率与简单机械的应用3.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4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问题4. 光学与电学4.1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4.2 简单光学仪器的原理与应用4.3 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4.4 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与计算5. 物质的状态变化与反应5.1 固液气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性质 5.2 化学反应的判别与计算5.3 典型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5.4 酸碱中和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6. 生命体的遗传与变异6.1 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与机制6.2 遗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6.3 优生与优育的生物伦理问题6.4 优质优良作物的选育与改良7. 地球与宇宙7.1 地球的运动与地震活动7.2 太阳系与宇宙的形成与演化7.3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7.4 自然灾害与人类应对策略在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点时,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

探索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还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明白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浙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的归纳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学们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勤于思考和探索,全面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通过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科学学习和生活挑战。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相互依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变异,进而提高自身的存活能力。

同时,环境也会对生物产生选择压力,促使生物进化。

例如,雪豹的厚毛皮、驼背和大灰蝶的翅膀颜色等都是由于环境的选择造成的。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世界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是通过DNA分子的信息传递实现的。

DNA分子中包含了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基因来决定个体的性状。

遗传的规律主要有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

进化是生物世界中的重要现象。

进化包括物种的形成、物种的演化和物种的灭绝等。

进化是生物种群长期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机制实现。

三、人体的内分泌和生殖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各个器官、组织的重要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来实现。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新陈代谢等。

生殖系统是人体繁衍后代的关键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精液的生成与排出,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子的生成与排出、子宫的准备和胚胎的着床等。

四、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系列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崭露头角。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良。

例如,转基因作物通过转入外源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等。

克隆技术能够复制完全相同的个体,可以用于繁殖珍稀物种和提高动植物的品质。

干细胞技术能够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用于组织再生和治疗疾病。

生物技术是一门通过应用生物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技术。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能够获得生物体的全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功能和性状提供基础。

五、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生物体活动的重要特征。

生物体能够利用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转化为生物能,供自身进行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浙教版初三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初三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初三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演化的自然》:宇宙的起源: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具有均匀、无边、膨胀的特点。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且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

大爆炸宇宙理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该理论认为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了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宇宙的将来可能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托勒密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太阳系的形成有“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生物的进化: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化石的形成过程反映了生物的演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理论有布丰的直线进化理论、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等。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将自身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人工选择和杂交育种等是利用遗传和变异原理的实践应用。

2.《生物与环境》: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整体。

浙江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导言: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它涵盖了各种领域的知识。

而九年级科学下册则是浙江省九年级学生所学的科学课程,知识点较为复杂和深入。

本篇文章将探讨九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些核心知识点,通过深入的解析和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光与视觉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九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光与视觉的知识。

其中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颜色的形成和视觉的原理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进一步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

二、电与磁电和磁是九年级科学下册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将学习有关电流、电阻、电路以及电磁感应等知识。

这些理论将帮助我们理解电能的转化和利用,从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的电流分布,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通过制作简单的发电机来了解电磁感应原理等。

三、力学在九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力学的知识。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我们将学习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轨迹和变化,深入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四、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九年级科学下册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学习细胞、遗传与进化、人体健康等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通过研究人体健康的知识,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五、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九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我们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各种化学反应的特性等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结语:九年级科学下册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科学课程,涉及了光、电、力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知识点,并提供了一些示例和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浙教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浙教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浙教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科学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本文将介绍浙教九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1. 自然界中的能量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贯穿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

自然界中的主要能量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

同学们应该学会识别不同形式的能量,并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转换和利用的。

2. 电能与光能的转化电能和光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两种能量形式。

电能可以通过电流使电器设备工作,而光能则可以通过光源产生可见光。

同学们应该了解电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3. 光的传播与折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空气、水和玻璃等介质中传播。

同学们应该了解光的传播路径,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例如,当光由空气射向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也会发生偏移。

4. 物质的微粒结构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同学们应该了解不同物质的微粒结构,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

通过了解物质的微粒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5.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包括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

同学们应该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和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并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推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

6. 火山与地震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形式。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下岩浆爆发而产生的,同学们应该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和构造。

地震是由于地壳发生断裂而引起的地面晃动,同学们应该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波的传播。

7.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和动物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同学们应该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和区别,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

( }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
举例:草→鼠→蛇→鹰。

(3)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能量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

2.食物网。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食物网。

(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
(1).破坏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

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
|
本章特点
1、以“人”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对本章涉及的科
学知识与技能,以“健康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和影响健康的有利因素”为线索,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2、本章涉及到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许多概念与知识,但学习的目的除了了解
“人的健康与环境”有关的一些科学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突出科学探究。

4、渗透科学史、反映新技术和社会问题。

本章知识体系
第1节健康
-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生理健康
2、健康包括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
生物因素
3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一些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可使人患传染病。

~
(1)病原体
(2)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2、传染病(3)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实施调查的过程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编制调查表。

@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有关传染病的一些概念
病原体: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微生物又包括细菌和病毒)
传染源:指会散发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疾病者。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方法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第3节身体的防卫
1、抵抗微生物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伤口等防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抵抗入侵的各种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抵抗入侵的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
(1)抗传染免疫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2、免疫自然免疫
(2)免疫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计划免疫
3、人体免疫功能
$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恶性肿瘤
2、冠心病
3、高血压病因和预防
4、糖尿病
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
(1)环境毒物和中毒
1、防中毒
\
(2)食物中毒
2、平衡膳食
3、毒品和吸烟的危害
4、急救常识
5、血型和输血
第四章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
~
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
(
二、环境问题
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
(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

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2)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

1、目前,人类主要使用了哪些能源:煤、石油、水
2、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
3、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

原因:(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
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
(1)古代生物质能和水能
(2)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能大量使用
:
(4)21世纪核能的大量使用
5、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
(1)开发新能源
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
(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
(3)公众层面的能源节约
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
2、资源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
3、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
(1)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

(2)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
(3)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
4、对策: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
(2)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

(3)鉴定树木:鼓励公众选择经鉴定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下培育出的木材。

(4)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纸盒
(5)纸制品的重复使用
海洋(渔场)的可持续发展:
(1)限量捕捞(2)建立禁渔期(3)改变捕鱼方式(4)水产养殖(5)新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