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依据

合集下载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哲学重难点问题

哲学重难点问题

哲学重难点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质,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金木水火土二②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又叫形而上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原子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4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志、感觉、经验、想法来决定一切(2)客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上帝)。

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二、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理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既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附1关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关于意识: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形式是主观的。

附2(选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附3(选择)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附4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

附5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不能说:创造规律,消灭规律,可以说: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附6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因为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附7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答:三个基本问题是1、物质的本质。

2、人为什么活着。

3、幸福。

原因如下:哲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及其联系的基本问题。

而实际上,主观世界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可以说哲学就是研究客观物质的根本问题的。

那么客观物质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哲学家把哲学本体论定义为:“本体世界是人的思维对现象进行还原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是一种逻辑的构建物,不是客观存在,而且比现实世界更美好。

”实际上,这种定义是一种价值论,这种哲学价值论它反映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论,这种哲学价值论不能作为哲学的本体论,哲学本体论的任务就应是明确客观物质的本质。

客观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物质的存在与发展都是运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物质的运动相系联系、相互作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在用哲学研究物质的存在与发展时,就应使用运动的观点。

我们从人的本质来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意识,人没有健全的意识是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一般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精神病患者也会丧失一些权利,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正常行使权利,没有独立健全的意识。

人的一切有目的的行动都受自己意识的支配,人活着的目的也受自己意识的支配,人也就是为了自己意识的满足而活着。

幸福是意识的满足,而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意识的满足,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意识的满足,没有感到幸福呢?这说明意识是有预先目的的,而且意识是运动的。

人的行动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意识的满足,这时,人就没有感到幸福,当一个意识的目的得到完成,意识得到了满足,人就感到幸福。

但一个意识目标完成,又会有新的意识的目的,这也就是成功之后的失落。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答: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1、宇宙运动产生意识;2、意识运动产生思维;3、思维运动产生认识。

哲学是以思维及认识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是人如何正确认识和反应客观存在的方法物质运动形成的是客观存在思维运动形成的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意识对宇宙万象总体的抽象反应,是宇宙万象共同的存在方式认识是意识对宇宙万象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反应人们是一步一步地认识宇宙的,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认识宇宙的自意识产生以来,由此,宇宙的运动方式就从单一的物质运动转变为物质运动与思维运动两种方式并存的运动方式存在是相对人而言的,是相对意识而言没有意识的作为相对物的存在等于不存在对于对于太阳而言,地球无所谓存在和不存在存在形式有两种,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客观存在加上主观存在=认识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一致就=正确认识客观存在加上主观存在=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的存在是相对人而言的孤立的客观存在对人而言与不存在是没有区别的,因此,不存在任何孤立的存在孤立的主观存在就只能是猜想、假设,并不形成正确的认识,唯物哲学是物的哲学,不是人的哲学,哲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活动规律的,是研究人是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的学问。

意识的起源是性生命科学研究范畴,人不可能在意识产生前就知道意识是物质运动产生的,人类也不能在没有意识的前提下感知物质的存在,人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体,人类也不能在没有意识的前提下感知物质的存在,意识之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无名的存在。

无是一种无名的待认知的未知的存在状态,是认识之前的认识状态。

物质运动无始无终,意识运动自无开始,自无而终。

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无不断生有,生万象,主观存在也不断发展增加,这就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主观存在的积累过程,宇宙之外是否还有宇宙,宇宙之中是否还有太阳等,对认识而言,这都是无,是未知,对主观存在而言都是不存在,虽然客观上它们可能都存在,因此,存在(主观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伟大的哲学思想,当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完全重合一致时,就是人们穷尽真理之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3)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

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指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否定之否定(16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人类思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生命和人类存在等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哲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涉及到人类认知的本质、实践的规律、价值的取向以及存在的意义等方面,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哲学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在古代,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主要依靠于神话和宗教,通过神话解释世界的起源和运行规律,通过宗教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安慰灵魂。

然而,随着古代哲学家的不断思考和质疑,人们开始尝试用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来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哲学体系,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等,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本框架。

另一方面,东方哲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体系,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印度的佛教、耆那教等思想。

这些古代哲学家们对人类认知和实践规律的研究开拓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为后世哲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随着哲学的发展,现代哲学开始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现代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对传统问题的重复阐释,而是试图通过对现代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观察,探讨更加深刻和复杂的哲学问题。

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确立一种符合现代科学理论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哲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用逻辑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来验证哲学命题,试图摆脱传统哲学的抽象与空泛,使哲学言论具有实证意义和科学性;存在主义则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可以主观地创造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后现代主义则否定统一的价值标准和真理,认为现代社会是多元和复杂的,各种看法都有其相对性和合理性。

现代哲学的发展为人类认知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也为未来哲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当代,哲学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哲学思考的三个问题

哲学思考的三个问题

哲学思考的三个问题
哲学思考的三个问题通常被称为"三个基本问题",是哲学探讨的核心。

1.存在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存在的根本性质和意义。

它询问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是谁,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角色是什么。

2.认识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

它探讨我们的思维和知识的本质,如何获得真理,我们是否能够真正了解现实,以及我们的知识的限制是什么。

3.伦理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探讨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是好和坏的,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义务是什么,以及我们是否可以有一个统一的道德准则。

这些问题在哲学中被广泛探讨和辩论,没有确定的答案。

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然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并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单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单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单题1.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如果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如果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这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这就是可知论;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这就是不可知论。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

其次,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往往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分裂开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

最后,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实践,又为无产阶级革命等实践服务,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体。

3.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答案: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并且会根据这种目的和动机制定相应的计划等。

例如,人们盖房子之前会先有房子的设计蓝图。

二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三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四是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小面整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小面整理)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指导哲学研究
推动文明进步
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框架,是哲学家们思考和探讨的 重要课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 的和谐与发展。
深化人类思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 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信仰等根本 问题,促进人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 2
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物质具 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 事物的发展。
3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会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阻碍事物的 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
物质是意识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存在是本质的基础
01
本质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脱离存在的本质。
本质是存在的升华
02
本质是对存在的抽象和概括,是对存在的深化和提炼。
存在与本质相互依存
03
存在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存在离不开本质,本质也
离不开存在。
04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自由的内涵与外延
自由的内涵
自由是指个体在认识和行动上摆脱了 外部强制和内在束缚的状态,表现为 自主选择、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能 力。
认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的创造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3、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意识以 外的一切 事物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

脱离

从主观出发
探究四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 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 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 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 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C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 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 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 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 点
荀子(约前325-前238 )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王夫之
赫拉克利特 荀子
贝克莱
王守仁 慧能
毛泽东
朱熹
探究三:《庄子· 秋水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惠子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就说:“子非我,安知我 不知鱼之乐?”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 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 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 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 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 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 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 以认识的东西了。
随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 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 维

第3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第3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第3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知识梳理]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注意搭配】: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一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二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第二方面问题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问题的彻底解决。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合作探究】1、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不可知论者吗?2、思考:教材第11页中的两句名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试简要分析。

【误区点击】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3.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价值就是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供依据。

【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3、休谟说:“人类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在感觉之外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特性:(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2)物质具有可知性。

(3)物质具有一般性或共性3.意识产生的条件:人脑,劳动4.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形式的多样静止(1)静止的涵义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围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A、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辨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8.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性,特点是三维性。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意义;唯物主义世界的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简述马克思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的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简述运动是标致一切事物的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1,运动事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简述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与功能,它适应以变化的环境与条件。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生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有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元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的活的灵魂。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的关键。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马克思基础问答题

马克思基础问答题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性的表现?(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意识的本质: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②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3)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①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创造性(最突出表现)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在哲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1)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是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②坚持了可知论,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③概括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实践及其基本属性和基本形式是什么?(1)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联系的哲学范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基本属性:①物质性:实践的手段,过程,结果具有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实践的目的,计划,控制具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3)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社会实践,处理人与人的关系③科学实践,处理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无论何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交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

5、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6、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原35道问答题

马原35道问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答: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3.简述唯心主义及其存在形态?答:唯心主义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5.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哲学的基本问题1

3哲学的基本问题1

农民பைடு நூலகம்植什么?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思维
企业制定产 品价格
客观情况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结论二:
从哲学研究看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 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结论三:
从哲学发展看
•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 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 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语言来说,这 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上述两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试简要 分析。
• 上述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 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 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 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 的回答。
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形神 天人之辩、名实之辩、有无之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之辩 辩、理气之辩、心物之辩等。
形与神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 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是对哲学的发展和斗争史的科学概括与总结。

要把握思维和存在为什么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必须了解它的性质及其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

具体说来,主要依据是: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

任何哲学理论,实际上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规定和决定着哲学家们的基本立场和哲学的基本路线,以及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根本方向、原则和方法。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一切活动,高度概括起来,就是两件大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不可避免地、经常地会发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即思维和存在的矛盾。

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使主观符合客观,这就是唯物主义态度,就能取得成功;反之,凭主观想像办事,脱离客观实际,就会遭到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