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_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_何克抗

-
!"#$%
们最终可以给出比较科学的关于课程的定义 ! " 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 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 正如李秉德定义中所指出的 % 教学内容是指 " 课 堂教学 & 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 体系 ’$ 所以在网络教学中全部教学内容应当不仅包 括讲课 & 自学 & 实验 & 辅导 & 答疑 & 作业 & 考试等各个教 学环节所涉及的内容 ( 也就是各种文字教材或电子 教材的内容 )% 而且还应当包括与这些教材内容相关 的各种教学资源 ( 因为这些资源 % 尤其是网上与当前 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源 % 都是课堂教学 & 课外学习 以及自学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 教学计划 ’ 则是指预 先为讲课 & 自学 & 实验 & 辅导 & 答疑 & 作业 & 考试等各个 教学环节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 根据上述课程定义 % 不难澄清下面几组通常容 易混淆的概念 ! 课程! 课程表 ( 课程表主要是指教学计划 % 且未 包括全部的教学计划 )* 课程! 课件 ( 课件主要是指教学内容 % 一般不包 括教学计划 )* 课程! 教材 ( 教材主要是指教学内容 )* 课程 ! 教学系统 ( 教学系统包括教师 & 学生 & 教 材 &媒体等多个要素 % 而课程只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 计划两个要素 % 可见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 * 而且前者 的内涵要比后者的范围广 )$ ( 二 )目前有关网络课程的几种定义 了解课程的概念以后 % 对于什么是网络课程就 应该比较清楚了 $ 目前关于网络课程国内外有多种 不同的定义与说法 % 到底哪一种是比较科学的呢 , 下 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最有影响的四种定义 ! 第一种定义 !+ 网络课程是基于 !"# 的课程 % 即 在因特网上通过 !!! 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 ’( 从 学习的工具 &手段来定义 )* 第二种定义 !+ 网络课程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 现代教与学理论的课程 ’( 从指导思想 & 理论基础来 定义 )* 第三种定义 !+ 网络课程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 基 于情境的学习 % 基于协作的学习 ’( 从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所涉及的三种特征来定义 )* 第四种定义 !+ 网络课程是指学习过程具有交互 性 & 共享性 & 开放性 & 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主要特征的 课程 ’(从学习过程的特征来定义 )$ 上述四种关于网络课程的定义都有各自的根 据 %也有其合理性 % 在目前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应用 范围 * 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只考虑网络课程某一方面 的特征 % 所以又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4.教学系统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006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何克抗版本)

006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何克抗版本)
再次,评价活动最关键的是根据信息作出价值判断及改进 教学决策,即根据判断来改进教学。
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评价过程: 教学评价=收集信息+价值判断+改进决策
6.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 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判断教学各方面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 (2)激励功能:促进和强化 (3)调控功能: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控 (4)教学功能:促进教学和学习 (5)导向功能:评价目标是评价者努力的方向
例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
6.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3)按评价的分析方法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对评价做“质” 的分析 ①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
析的 方法,对评价多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②分析结果是一种描述性材料。
测量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收集信息并作出价值判 断) ★测验、测量、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三个概念。 ①测验是测量的一种工具、手段和方法 ②测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要以测量中对事物的描述为基 础确定事物的价值。 例如:考试是一种测验,而考试的实施过程则是测量,对 考试结果的分析评判是评价。
6.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结合使用:定量的测定和定性的描述,构成一份完整 的试卷分析。
6.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6.1.2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内容
❖ 教学系统设计的评价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 ❖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教学材料和支持工具等设计成果的评 价以及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横向比较
纵向较
例如:某个体上学期与本学期语文成绩的比较—纵向比较; 某个体某学期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的比较—横向比较。

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_何克抗

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_何克抗

中国大学教学 2007年第5期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摘 要:本文指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课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的有效运用来促进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达到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课程。

目前中小学应用较多的是多媒体课件方式,高等院校则两种方式都很常用(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倡导精品课程建设,而精品课程都要求能上网,以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所以这一两年高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往往更多地采用网络课程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了真正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来促进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达到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目的,在教学中到底应当如何来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才能使之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1.什么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或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软件。

多媒体课件可大可小,小的多媒体课件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一般称之为“堂件”),较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涉及众多知识点,例如涉及一个教学单元,甚至1门课程。

2.多媒体课件有效运用要点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管是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的“堂件”,还是涉及众多知识点的较大型课件),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即想要达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目标,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并处理好以下几个要点:(1)要充分了解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适用场合。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一般适用于以下三个环节: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1.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

答: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还是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子集合,是一种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后理性认识活动,是理论的应用活动。

它与一般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丰富的个体差异性。

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

(2)“技术”说——“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主要有:①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③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

答: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

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说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讲课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全部物质工具、方法技术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响—增强来概括,以为学习的出处在于外面刺激的反响,而不关怀刺激惹起的内部心理过程,以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没关,依据这类看法,人类的学习过程概括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教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联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指引、启示、监控讲课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表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踊跃性与创办性。

当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联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正确的学习见效。

4、讲课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达讲课信息时,就被称为讲课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可以承载并传达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达到受信者的全部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纳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办理能力和无线通信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讲课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联合,共同完成课程讲课任务的一种新式的讲课方式。

7、讲课系统设计:讲课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讲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讲课目标、讲课条件、讲课方法、讲课议论等讲课环节进行详细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第一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连续不停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个差别表现为前者有特别强的绩效驱动性。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2版)(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2版)(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一、单选题1.在教学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

A.素质B.学习质量C.接受能力D.理解水平【答案】B【解析】在教学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

学习资源包括信息、人员、材料(教学媒体软件)、设备(硬件)、技巧和环境。

但要使它们在学习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2.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B.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论C.香农-韦弗传播模式D.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答案】B【解析】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论。

加涅在揭示学习内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与各内部过程相应的、对内部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即教学活动,从而较完整地论述了产生学习的内因和外因。

3.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分析,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A.自学能力B.学习技巧C.有效学习D.创新意识【答案】C【解析】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分析,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因为教学设计是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

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完成的。

二、多选题1.()是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A.传播者B.信息C.媒体D.接受者E.效果【答案】ABCDE【解析】不论哪种模式的传播过程,通常可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2.静态视觉图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

A.线条B.形状C.大小D.质感E.色彩【答案】ABDE【解析】静态视觉图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线条、形状、质感和色彩。

这些基本要素都可以单独存在,但是在视觉图像中往往形成一定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影响他们的感受。

三、填空题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特定的______而由多个组成要素通过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一定______的整体。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1]/keyan/zl/5.htm#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何克抗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篇: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完整word版)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完整word版)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讲课系统设计概论1.讲课系统设计、讲课方案模式讲课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 P2 —3)系统计划讲课的过程讲课是以促使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讲课方案是一个系统化规划讲课系统的过程。

(加涅, 1992)讲课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解析研究讲课过程中互相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今后谈论讲课成就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 1994)讲课方案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讲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讲课资料、讲课活动、信息资源和谈论的详尽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 1999)讲课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解析讲课识题和确定讲课目的,建立解决讲课识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谈论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更正的过程。

(乌美娜, 1994)讲课方案主假如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讲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讲课目的、讲课内容、讲课方法和讲课策略、讲课谈论等环节进行详尽计划、创办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而创办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 2002)创办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讲课是一门科学,而讲课方案是建立在讲课科学这一坚固基础上的技术,因此讲课方案也能够被以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讲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悉识技术,讲课方案的目的是创办和开发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术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 1996)一门设计科学讲课方案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色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知足人的需要。

因此,讲课方案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举措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讲课方案是一门波及理解与改良讲课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主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门路,因此,讲课方案主假如对于提出最优讲课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讲课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 1994)解决讲课识题的过程教材看法:讲课系统设计主假如以促使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讲课理论等的原理变换成对讲课目的、讲课内容、讲课方法和讲课策略、讲课谈论等环节进行详尽计划、创办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1000字教学系统设计是指针对特定需求,按照教学原理、教育规律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模式,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设计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制定与需求分析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确保系统设计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学需求。

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别、年龄、学科方向、教育程度、文化背景、个人发展目标等诸多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同时,还需要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对教学系统的期望和需求,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系统做出合理安排。

2.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科目、不同学年、不同知识点,选取对应的教材、课程、活动等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原理和教育规律,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面的培养。

同时,还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制定教学任务,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适当性。

建设教学系统应选择具有科技含量高的课程资源,以期更好地教学。

3. 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活动式教学、协作式学习、分组教学、个性化教育等等。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掌握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案,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4. 教学资源选择与优化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资源。

需要选取适合的图书、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

同时,还应注重了解、借鉴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系统评估与修改针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实施情况,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正。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学系统开发)【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学系统开发)【圣才出品】

第6章教学系统开发1.请你谈谈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既包括微观水平的设计,又包括宏观水平的设计。

宏观水平的设计如教学系统设计,微观水平的设计如某一课、某一单元或者微观的讯息设计。

它有包含四个子范畴: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主要指在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开发工作时,针对具体教学情景做的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三个“设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教学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可以比作是软件工程中的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是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步骤,以迭代的方式覆盖系统开发绝大部分的时间进程。

教学系统开发的“设计阶段”不仅包括宏观层面的教学系统设计,更强调微观层面的设计。

微观层面的设计指依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策略,运用视觉思维理论、视觉学习理论、视觉传播理论、交互学习原则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学讯息进行具体的设计。

这些内容原本是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中的三个方面。

(2)联系: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都是服务于学习(教学)、面向学习(教学)系统,都属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过程。

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开发技术与教学系统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

答: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教育技术开发范畴最主要的驱动力量。

教学系统开发技术指的是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等所提供的不同的有各自特征的技术形式。

教学系统开发模式是在教学系统开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再现教学系统开发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5.1 复习笔记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有:具有稳定的结构、有确定的功能和有一套系统规则。

2.教学系统(1)概念: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2)四个核心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媒体。

(3)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5-1所示。

图5-1 教学系统构成(4)根据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教学内容的表达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下面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如图5-2所示)图5-2 典型教学系统的结构图式(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1.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以美国学者肯普为代表。

“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2)“技术”说“技术”说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①“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③“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1.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

答: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还是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子集合,是一种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后理性认识活动,是理论的应用活动。

它与一般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丰富的个体差异性。

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

(2)“技术”说——“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3)“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

答: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

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1)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在我国,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协同发展,理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1篇: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21)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课程设计何克抗

课程设计何克抗

课程设计何克抗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何克抗的相关知识,理解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具体包括:1.了解何克抗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何克抗的实践方法和应用场景。

3.能够运用何克抗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何克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何克抗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何克抗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

具体包括:1.何克抗的基本概念:介绍何克抗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何克抗的理论:讲解何克抗的原理、模型和关键参数。

3.何克抗的实践方法:介绍何克抗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步骤。

4.何克抗的应用场景:分析何克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何克抗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何克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何克抗的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何克抗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何克抗的相关知识,培养运用何克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络版.第⼀章: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的,运⽤系统⽅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标、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般性质,⼜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法:系统⽅法就是运⽤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形成的⽅法,即按照事物本⾝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系统⽅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3教学系统的⽬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为⽬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法体系得以建⽴;(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法得到进⼀步发展,进⽽逐渐发展成为⼀门独⽴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4.教学系统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门应⽤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如何教,更关⼼学⽣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x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x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 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
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
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
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研
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
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
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
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
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
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质是教学问题求解,并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求与决策的过程。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理论按性质分类可分为规定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两大类。

规定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理想结果所采用的最优策略与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正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去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教学策略,所以它是一种规定性理论。

但这种策略的制定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描述性理论作为科学依据的。

6.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
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
7.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8.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和传播理论
(1)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论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他们着重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他们关心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教学规律是什么;学习理论的任务则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它关心的是“学习是如何让发生的,学习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而教学设计则关心怎么样做的问题
(2)学习理论:当代学习理论分为两大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特别强调外部刺激的设计,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小步子呈现教学信息,如果学生出现正确的反应要及时予以强化。

认知派则否定了行为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观点,主张研究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

(3)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发展作用:
A.教学系统设计首先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

B.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课操作的程序与技术
C.系统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学系统,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大
系统中。

9.教学系统设计取得的两个方面的发展: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题(瑞格
卢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
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加涅的“九一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格卢斯等人的精心加
工理论和梅瑞尔的成果显示理论及教学处理理论。

(1)加涅的“九一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

加涅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
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

P16表格
(2)瑞格卢斯的精心加工理论:他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通常分为宏策略和微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宏策略用来指导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和对知识点顺序的排列,他是从全局来考虑学科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其中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微策略则为如何教特定的学科
内容提供处方,他考虑的是一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

瑞格卢斯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
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
供了行之有效的、课操作的微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