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逻辑用语的概念及作用。

2. 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及其用法。

3. 能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运用逻辑用语,提高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及其用法。

难点:逻辑用语的运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逻辑用语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需要用到逻辑用语的情况,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逻辑用语的定义及作用(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逻辑用语是指用来连接、推理和论证的词语或短语,它能使表达更加清晰、逻辑严谨。

并且在交流和写作中起到承上启下、衔接推理的作用。

3. 学习常用的逻辑用语(20分钟)(1)选择常用的逻辑用语进行讲解,如因果关系的用语(因为、所以、由于)、对比关系的用语(而且、但是、相比之下)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这些逻辑用语的用法。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逻辑用语。

(2)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逻辑用语的经验。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逻辑用语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某一主题或观点为中心,写一篇文章,并在写作中合理运用逻辑用语,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五、教学手段1. 图片、实物:用图片或实物辅助讲解逻辑用语的概念,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

2. 互动讨论: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练习题: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程度、参与讨论的贡献度等。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逻辑用语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交流中体会逻辑用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和意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和意义;3. 提高学生在语言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和分类;常用逻辑用语是指在论述、表达中常用到的一些逻辑关系的词语,用来链接原因和结果、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常用逻辑用语主要分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等几种。

(1)因果关系的逻辑用语: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所以、因而、故等;(2)对比关系的逻辑用语:而、但是、然而、却、相反等;(3)转折关系的逻辑用语:虽然……但是、虽然……可是、尽管……但是、尽管……还是等;(4)条件关系的逻辑用语:如果……就、只要……就、除非……否则等。

3. 各种逻辑用语的具体运用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句子并让学生分析其逻辑关系,引入逻辑用语的学习。

通过制作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和分类,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这些逻辑用语,加深他们的记忆。

第三步:举例说明逻辑用语的用法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具体用法和意义,让他们在实际中运用并理解。

第四步:操练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逻辑用语进行操练,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所学的逻辑用语的知识。

五、教学手段:1. PPT:用于讲解逻辑用语的定义和分类;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用法和意义;3. 练习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六、教学建议:1. 逻辑用语的讲解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2. 多给学生一些实例分析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融入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逻辑用语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使用方法;3.能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思维和逻辑推理;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逻辑用语是指在逻辑推理和思维中使用的一些常用的词语和短语,用来表示逻辑关系和逻辑连接。

包括逻辑推理中的假设、推理、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比较关系等。

常见的逻辑用语有因为、所以、但是、例如、另外等。

三、教学方法1.综合教学法:结合理论讲解、示范运用、反复操练等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逻辑用语的使用方法;2.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思维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举例讲解逻辑用语的基本定义和作用,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理论讲解(20分钟)a.介绍逻辑用语的种类和功能,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中的重要作用;b.讲解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和规范,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3.示范运用(15分钟)教师通过范例分析,演示逻辑用语在句子和段落中的运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运用场景和技巧。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运用逻辑用语进行口头表达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5.反馈操练(2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逻辑用语的操练,包括单句操练和段落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复习逻辑用语的相关知识,并设计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逻辑用语的定义、分类、用法、示例等内容;2.教学实例:设计一些逻辑用语的实际运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3.练习题目:设计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练习题目,用于课堂操练和课后复习。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常用的逻辑用语,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2. 提高学生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念的定义和分类。

2. 判断的类型和结构。

3. 推理的形式和有效性。

4. 逻辑符号的表示方法。

5. 逻辑推理的运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定义和特点。

2. 使用示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的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逻辑用语的应用。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巩固学生对逻辑用语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逻辑谜题,引起学生对逻辑用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概念:讲解概念的定义和分类,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展示。

3. 讲解判断:讲解判断的类型和结构,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展示。

4. 讲解推理:讲解推理的形式和有效性,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展示。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的逻辑用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逻辑用语的正确使用和推理的合理性。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逻辑用语的复习PPT,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定义和示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逻辑用语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3. 参考书籍:提供一些关于逻辑学的基础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回顾和巩固概念的定义和分类。

2. 第3-4课时:讲解判断的类型和结构。

3. 第5-6课时:讲解推理的形式和有效性。

4. 第7-8课时:讲解逻辑符号的表示方法。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概念:介绍常用的逻辑用语,如“如果…………”、“只有……才……”、“只要……就……”、“不仅……还……”、“要么……要么……”。

2. 用法:讲解这些逻辑用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3. 练习: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这些逻辑用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和用法。

2. 难点:灵活运用逻辑用语进行表达和论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用语的概念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逻辑用语的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逻辑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常用逻辑用语,如“如果…………”、“只有……才……”、“只要……就……”、“不仅……还……”、“要么……要么……”。

3. 示例:给出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模仿运用这些逻辑用语。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逻辑用语进行表达和论证。

5. 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逻辑用语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逻辑用语的掌握程度。

3. 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逻辑用语的学习效果和困难所在。

数学常用逻辑用语课程设计

数学常用逻辑用语课程设计

数学常用逻辑用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学中常用的逻辑用语,如“且”、“或”、“非”、“如果……那么……”等,并能正确运用到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2. 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判断数学命题的真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2. 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思考方式,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认识到逻辑思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逻辑推理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知识的年级,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与符号:- “且”、“或”、“非”的逻辑含义及符号表示。

- “如果……那么……”的逻辑结构及符号表示。

2. 逻辑推理方法:- 形式逻辑推理:含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

-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3. 逻辑用语在数学中的应用:- 运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问题。

- 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数学问题。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与符号。

- 理解逻辑用语的定义,掌握符号表示。

第二课时:逻辑推理方法。

- 学习形式逻辑推理,了解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第三课时:逻辑用语在数学中的应用。

- 实际操作,运用逻辑用语表达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说明: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逻辑推理章节相关,涉及教材中以下内容:- 章节一: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与符号。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逻辑用语,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论证的逻辑性,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或高中的逻辑课程,预计学时为2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逻辑用语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包括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3. 能够正确运用逻辑用语进行论证和辩论。

三、教学重点1. 理解逻辑用语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3. 运用逻辑用语进行论证和辩论。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逻辑用语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逻辑推理的情况?逻辑用语对于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有什么帮助?”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逻辑用语的定义和分类。

逻辑用语是指用来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观点、论证和解释。

常见的逻辑用语包括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

通过示意图或实例,讲解每种逻辑用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讨论。

每个小组从给定的话题中选择一个观点,并使用逻辑用语进行论证。

例如,给定话题为“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这一观点,并使用逻辑用语进行论证。

4.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归纳刚才学习的逻辑用语,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可以让学生将逻辑用语整理成表格或笔记,以便复习和记忆。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他们熟练掌握逻辑用语的运用。

2. 鼓励学生在写作和演讲中多使用逻辑用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逻辑推理方面的文章或书籍,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逻辑用语的掌握程度。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如且、或、非、逆、逆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逻辑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的逻辑用语:且、或、非、逆、逆否等。

2. 逻辑运算的规律:分配律、结合律、De Morgan 定律等。

3. 逻辑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逆否命题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逻辑用语的定义和运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逻辑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讨逻辑运算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逻辑用语的定义、例题和练习题。

2. 案例材料:涉及实际问题中的逻辑关系。

3.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逻辑用语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常用的逻辑用语,如且、或、非、逆、逆否等,并通过例题演示其运用。

3. 逻辑运算规律:介绍分配律、结合律、De Morgan 定律等,并通过练习题巩固。

4. 逻辑判断:讲解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逆否命题等,并通过例题演示其运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逻辑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逻辑用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常用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逻辑运算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答案准确性、解题思路清晰程度以及运用逻辑用语的恰当性进行评分。

七、课后作业1.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的常用逻辑用语和逻辑运算规律。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如:并且、或者、如果……、只有……才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的逻辑用语及其含义2. 逻辑用语在生活中的应用3. 逻辑用语在数学和科学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

2. 难点:逻辑用语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用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和数学、科学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逻辑用语的定义、例子及应用。

2. 教学案例:提供生活中、数学和科学中的实际案例。

3.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应用。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逻辑谜题引起学生对逻辑用语的兴趣,如“小明是个学生,小红也是个学生,请问小明和小红至少有一个不是学生吗?”2. 新课导入:讲解常用的逻辑用语,如“并且”、“或者”、“如果……”、“只有……才”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和数学、科学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解决问题,如“如果今天下雨,我就不去公园散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应用,如“小明喜欢吃苹果,小红不喜欢吃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喜欢吃同一个水果吗?”5. 练习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在讲解逻辑用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逻辑用语的理解程度。

2. 回答:学生可以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逻辑用语的掌握情况。

3. 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与组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逻辑用语的应用。

八、课堂练习1. 练习题: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逻辑用语2.理解逻辑关系的内涵,并能够辨析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和比较关系2.能力目标1.能够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使用逻辑用语2.能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思辨问题的兴趣和习惯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教学重点1.常用逻辑用语的掌握2.逻辑关系的分析和辨析三、教学难点1.逻辑关系的分析和辨析2.适当运用逻辑用语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3.情境体验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任课教师介绍逻辑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逻辑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2.学习和讨论(40分钟)1.学生听取教师讲授,理解常用逻辑用语和逻辑关系的内涵2.教师分组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逻辑关系,分析并归纳其特点,并列举样例3.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逐一向全班汇报所研究的逻辑关系及其样例3.情境体验(20分钟)1.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情境体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逻辑关系2.教师提供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判断哪些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和比较关系,并解释原因4.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篇短文,让学生在短文中找出逻辑关系,并概括文章大意2.学生自主练习,在练习中加深对逻辑用语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运用3.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作业表现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考试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考试中准确运用所学知识,答题是否规范、易懂七、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2-1第一章教材2.课件PPT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等3.教学案例情境体验中需要的图片、故事等教学案例。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念:什么是逻辑用语?2. 常用逻辑用语:(1)且(并且、、并列):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存在或发生。

(2)或(或者、要么、选择):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中至少有一个存在或发生。

(3)非(不是、并非、否定):表示事物的相反或否定。

(4)如果……(因果关系):表示一种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5)只有……才(必要条件):表示一种必要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6)不等式: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常用的逻辑用语。

2. 难点: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含义及运用场景。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逻辑用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实践演练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逻辑用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逻辑用语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分析。

5. 实践演练: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逻辑用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逻辑用语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对逻辑用语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逻辑游戏:设计一些逻辑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逻辑用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逻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逻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如“如果…………”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果…………、而且、或者、但是等。

2. 逻辑表达式的基本结构:前提、结论。

3. 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逻辑连接词,能正确运用逻辑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或观点。

2. 难点:逻辑表达式的构建,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连接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思考和表达。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引发学生对逻辑用语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如果…………”等,并示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思考和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常用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测验中的逻辑表达和推理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逻辑思考和沟通技巧。

3. 评价内容:学生能否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构建逻辑表达式。

学生能否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问题并得出合理结论。

学生对逻辑用语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逻辑学基础教材或相关教学用书。

2. 案例材料:选取与生活相关的逻辑问题案例。

3. 教学PPT:制作包含逻辑连接词和逻辑推理方法的PPT课件。

4.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逻辑表达和推理练习题。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如概念、判断、推理等。

2. 能够运用逻辑用语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念:明确概念的含义、种类及其运用。

2. 判断:掌握判断的种类、结构和逻辑特征。

3. 推理:了解推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4. 常见的逻辑错误:识别并纠正常见的逻辑错误。

5. 练习题:进行逻辑用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运用逻辑用语。

3. 练习法:进行逻辑用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引起学生对逻辑用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逻辑用语。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逻辑用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案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的清晰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逻辑思维的运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逻辑游戏:组织学生进行逻辑游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研究: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自我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找出改进的方向。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常用逻辑用语课程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课程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如“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且、或、非”等。

2.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用语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用语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逻辑用语进行讨论和辩论,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用语撰写简单的论述性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逻辑用语,培养严谨、理性的思考方式,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逻辑思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训练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本逻辑用语:讲解“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且、或、非”等基本逻辑用语的定义和用法,结合实际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逻辑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命题与逻辑用语》第1节“逻辑用语的认识”2. 逻辑推理:通过讲解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命题与逻辑用语》第2节“简单命题的推理”3. 逻辑用语在数学中的应用:结合数学知识,讲解逻辑用语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材章节:第二章《命题与逻辑用语》第3节“逻辑用语在数学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逻辑用语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对立关系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思维条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果关系: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2. 条件关系: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如果…………”3. 对立关系:表示两个事物相互对立的关系,如“不是……就是……”4. 并列关系:表示两个事物相互并列的关系,如“既……又……”5. 包含关系:表示一个事物包含另一个事物的关系,如“不但……而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对立关系等常用逻辑用语。

2. 难点:运用逻辑用语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逻辑用语。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逻辑用语。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对立关系等逻辑用语,并给出实例示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逻辑用语分析和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案的正确性和逻辑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逻辑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逻辑游戏:设计一些逻辑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逻辑用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分析,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逻辑用语的定义、例句和练习题。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逻辑用语掌握常用的逻辑用语及其用法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逻辑用语进行言语表达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用的逻辑用语及其用法2.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逻辑用语进行言语表达三、教学内容1. 逻辑用语的定义2. 常用的逻辑用语3. 逻辑用语的运用技巧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逻辑用语的知识。

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对逻辑用语的理解是什么?学生:逻辑用语是用来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用于说明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

(1) 逻辑用语的定义:逻辑用语是指用于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或短语,用以表达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

(2) 常用的逻辑用语:例如“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由于、因而、不仅...而且、只要...就”等。

(3) 逻辑用语的运用技巧:适当使用逻辑用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连贯,增强逻辑性。

3. 操练(20分钟)(1) 给学生一些句子,让他们在句子中添加逻辑用语,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

(2) 让学生两两配对,进行对话练习,要求他们在对话中使用逻辑用语,加强应用能力。

(1) 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并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描述。

(2) 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巩固对逻辑用语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逻辑用语,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逻辑用语的小短文,要求在文章中正确使用逻辑用语,加强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逻辑用语,并且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正确运用逻辑用语,提高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加强了学生对逻辑用语的运用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逻辑用语的应用。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逻辑用语,如:并且、或者、如果…………、只有……才……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思维严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及用法。

2. 逻辑用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逻辑用语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作用。

3.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运用逻辑用语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及用法,如“并且、或者、如果…………、只有……才……”等。

3. 示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并用相应的逻辑用语表示。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逻辑用语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

5. 讨论:分组讨论逻辑用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彼此的发现。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逻辑用语,并尝试在日常表达中运用。

2. 收集一些学术文章,观察其中逻辑用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逻辑用语:如“不等式、蕴含、矛盾”等,让学生了解逻辑学的更多知识。

2. 举例说明逻辑用语在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关注逻辑用语在论证、辩论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逻辑用语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常用逻辑用语。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哪些改进的空间。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逻辑用语的掌握程度,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和重要性,能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论证。

1.2 教学内容逻辑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逻辑用语的分类及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1.4 教学目标了解逻辑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分类及作用第二章:判断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判断的基本类型和推理方法。

2.2 教学内容判断的分类:陈述判断、疑问判断、命令判断推理的分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判断和推理解决问题。

2.4 教学目标掌握判断的基本类型和推理方法能够运用判断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章:演绎推理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

3.2 教学内容演绎推理的定义和特点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演绎推理的规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3.4 教学目标理解演绎推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能够运用演绎推理进行推理和论证第四章:归纳推理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归纳推理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归纳推理的定义和特点归纳推理的基本形式: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方法:枚举法、类比法、归纳假设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4.4 教学目标理解归纳推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形式和方法能够运用归纳推理进行推理和论证第五章:类比推理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类比推理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类比推理的定义和特点类比推理的基本形式:直接类比、间接类比类比推理的方法:相似性比较法、因果关系比较法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解决问题。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教学背景逻辑用语是逻辑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描述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逻辑推理和思维分析的基础。

在学生的逻辑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常用的逻辑用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逻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一份关于常用逻辑用语的教学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正确运用逻辑用语,如“因为……所以……”、“如果……那么……”等;2. 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表达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学习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逻辑用语。

教学内容1. 常用逻辑用语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逻辑用语的使用场景;3. 逻辑用语的正确运用方法。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逻辑用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理解逻辑用语的使用,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深刻。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逻辑用语通过举例分析和探讨,引导学生认识逻辑用语的含义和作用。

教师可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逻辑用语的特点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第二步:探究不同逻辑用语的分类引导学生探讨不同逻辑用语的分类及其适用场景,比如因果关系的逻辑用语、“如果……那么……”等。

第三步: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总结一种逻辑用语的运用方法和例子。

组内学生相互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四步:分析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使用逻辑用语进行推理和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

第五步:情境教学通过生动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理解逻辑用语的使用。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逻辑用语,包括且、或、非、如果…………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和用法。

2. 逻辑连接词的运用。

3. 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用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

2. 难点:逻辑推理的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逻辑推理的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和用法,如且、或、非、如果…………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逻辑推理的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常用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结合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问题,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分析材料:选取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用于讲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2. 小组讨论任务单:提供一些逻辑推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逻辑用语的掌握。

4.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拓展问题:提供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和用法。

2. 第二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逻辑用语》起始课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1》(人教A 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的起始课.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等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纠正出现的逻辑错误,体会运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准确性、简洁性.
本节课作为本章的起始课,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为什么学”而展开,凸显了常用逻辑用语的重要性.一方面,常用逻辑用语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是语言表达的工具、信息交流的工具;另一方面,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判断、推理的工具,学习数学离不开常用逻辑用语.然后为具体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整章的内容,理解命题的概念,感受生活中的逻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学情诊断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命题,但是不够系统和详细,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教学实例学习新内容,会将命题等价地写成“若p ,则q ”这个形式.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方法.
3.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实例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逻辑的重要性和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在生活实例中体会逻辑思想;
(2)理解命题的概念,能把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3)体验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发展思维的严密性,优化思维品质.
4.教学策略分析
运用生动新颖的“生活中的逻辑”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兴趣;运用“问题变式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重要性、必要性,展示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过程和方法.
5.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班长王哲通知几位班干部、尹格、刘晗、秋菊商量学校运动会的事物,请了四人,开会时来了尹格、刘晗、秋菊三人,易明没来. 王哲就嘀咕了一句说: “该来的没来!”. 尹格听了,转身就走了,王哲看尹格走了,又说: “不该走的又走了!”. 刘晗一听,起身走了,王哲急了,忙去拖他: “我说的不是你呀!”这句话说完, 秋菊也走了.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说话缺乏逻辑性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直观感知逻辑, 其中学生自编短剧能让学生产生学习→ → → → 情景引入 新知建构 历史回顾 合作探究 归纳小结 趣味逻辑

兴趣,积极参与发现与探索.更深层次的用意是让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
2.回顾历史
由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逻辑历史的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用ppt 展示图片和历史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逻辑发展过程中的魅力.进一步体会逻辑与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新知建构
问题一: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句式)
(1)若整数a 是素数,则a 是奇数;
(2)把门关上.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
(4)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5)1>x
(6)27是9的倍数;
(7)武汉多么美呀!
(8)若1,12
≤≤x x 则
问题二:这些陈述句能否判断真假?
(1)若整数a 是素数,则a 是奇数;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1>x
(4)27是9的倍数;
(5)若1,12≤≤x x 则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出命题的定义,不突兀,给了学生充分酝酿感受思考的时间.) 命题的定义: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问题三: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若整数a 是素数,则a 是奇数;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27是9的倍数;
(4)1,12≤≤x x 则
师:一般命题的真假如何判断?
(设计意图:对同一例子一探再探,逐步增进学生的理解.)
问题四:这些命题中有哪些关联词呢?
(1)若整数a 是素数,则a 是奇数;
(2)1,12≤≤x x 则
从而引出命题的形式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问题五:请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27是9的倍数;
师:一般如何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巩固了命题的定义又得到了命题的形式,水到渠成.)
4.合作探究
师:刚才我们已经判断了命题判断命题“若x2≤1,则x≤1”的真假;现在再给出三个相似的命题,请继续判断它们的真假,大家讨论一下
请大家分组合作完成探究一:
1:判断命题“若x≤1,则x2≤1”的真假
2:判断命题“若x2>1,则x>1”的真假;
3:判断命题“若x>1,则x2>1”的真假;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第一个命题与后面三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有着这些特殊关系的命题会如何定义?它们的真假性之间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本章第一节《命题及其关系》将会为我们诠释.
(设计意图: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生长点,产生疑问.再由老师抛出疑问,引起学生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师:刚才我们已经判断“若x2≤1,则x≤1”为真命题,也就是说由条件x2≤1有充分的理由得到结论x≤1成立.因此,称x2≤1是x≤1成立的充分条件,也称x≤1是x2≤1成立的必要条件.在本章我们将会研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判断、证明、探求和应用.
师: 命题“27是9的倍数”是真命题,我们已经判断过了,再来判断命题“27是7的倍数”的真假;
师:请完成探究二,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1:判断命题“27是7的倍数且27是9的倍数”的真假;
2:判断命题“27是7的倍数或27是9的倍数”的真假;
3:判断命题“27不是9的倍数”的真假.
师:这些都是“且”“或”“非”将两个命题联结而成的新命题.问题又来了,这些由“且”“或”“非”联结而成的新命题的真假性和原来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性有没有关系呢?若有,又是何种关系?这些疑问,我们会在《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这一节中找到答案.
就剩最后一节了,是什么呢?《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我们从这两个命题入手研究1:判断命题“对所有的x∈R,x>1”的真假;
2:判断命题“存在一个x0∈R,x0>1”的真假
学生回答
师:这里“所有的”和“存在一个”两个短语在数学中用符号如何表示?这两个命题又有没有特殊的称谓?我们将在最后一节《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突出研究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重要意义. 在合作探究期间四次提出疑问,引出本章的知识脉络,学生在好奇心的诱导下主动预习新课.悬念成为旧知识的联络点和桥梁,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 )
5.归纳小结:
(1)本章有哪些内容?
(2)什么是命题?
(3)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批评家“狭路相逢”,这位文艺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只见歌德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旁,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

”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没趣.
(设计意图:以动画片给出,做到了首尾呼应,说明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让人回味无穷.)
6.课后作业
1.预习全章的内容;
2.收集整理我们初高中已学的与逻辑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训练,进一步感受逻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后反思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了很多与生活、逻辑、数学密切相关的故事.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起到了较好的铺垫.
本课主要分成两大块,历史与新知.其中历史与典故相结合,新知问题串与变式探究相结合,将本章的数学知识有机串联,也便于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运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小品演绎,小组成果展示等。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改变了以往课堂沉闷的气氛,使起始课变得有趣。

最后由于课型要求,一是对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及后续几个命题的关系没有深挖,导致学生后面判断命题真假时讨论时间较长;二是可以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语句,判断是否是命题及其真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