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对话与勇气同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心灵对话与勇气同行

我始终相信“人生最灿烂的一页应该在四十岁时翻开”,因为“四十岁的辉煌来自十八岁的志向,二十年的血汗”。这些年,漫步在语文教学、班主任管理和科研工作中,我虽有所积淀且颇有收获,然而,站在四十岁的门槛前——在这个本应是不惑之年,却困惑丛生。前方的路究竟是什么?那个白发苍苍的、弯腰驼背的老教师,就是我的未来吗?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畅想我的明天。

迷惘无助困扰了好久,直到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漂流”到我的手中。“如果你是一位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时光的教师,或者有过却不以为然,此书就不适合你了。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

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中的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我想:这样的书,或许正是我所需要的朋友。

短短的七章,不足二百页,很快翻阅完毕,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初读,我仅找到了实践中困惑的根由,似乎仅仅在为自己的困惑寻一些理论支持,那是肤浅的解读。寒假中,我重新品读了这本小册子,静静梳理着从教十九年的故事。往事如烟,反思中,欢笑伴着濡湿眼窝的泪水。与帕尔默对话,与心灵对话,让我拥有了一份崭新的、有益的、珍贵的人生启迪,也让我的教学多了一份底气——

“作为教师,无论我们获得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都有益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术。优秀的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帕克?帕尔默如是说。尽管我不是最优秀的教师,但我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希望不断完善自我并努力超越自我,我将“读名著,做名师——做明白之师”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多年来,我不断在记写随笔,在反思中寻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2002年,为了内心的一份充实,我将零散的材料加以汇编,《德馨集》、《躬耕录》的结集给我带来无限的生活趣味。之后每年出刊一个集子,均以《杏坛情结》为主题,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生活随笔积累,至今已有《浪花集》、《星星之火》、《足迹》、《尝试集》、《爱之歌》、《心灵之旅》、《脚比路长》等数本,尽管简陋,但它们引导我积极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然而,当要刊出2008年《收获》的时候,我就怎么犹豫了:这样的积累究竟有多大益处?我该如何将我的实

践升华,并形成理论体系?这些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又该如何与同仁

们分享?我不禁疑惑起来,一丝倦怠掠过心头。

跟随帕尔默,我走上了这条“少人踏足的小径”,来感受关注教师自我,关注个人心灵的成长,期望获得更大的教学勇气。书中有这样几句话令我久久回味:“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我想,

我的疑惑和倦怠是不是源自“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的失调呢?

不是吗?我们的确应该多关注自我感受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多是关注“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科?”“好的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教学是为了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标?”而很少关注“我的心灵感受”。在这里,帕尔默却揭示了“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将探索的领域定位在教师心灵上。他努力将“智能”、“情感”、“精神”结合起来,即,将“我们思考教与学的方法”、“在教与学时我们和学生的感觉方式”、“我们对于心灵和芸芸生灵密切联系之渴求的多种响应——一种对生命的爱与对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渴望”紧密结合起来。新课改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吗?教学不能是冷冰冰的、抽象的、纯智能的,也不能是自我陶醉式的纯情感的,更不应该是丧失了现实世界之根基的纯精神的,教学必须

是“智能”、“情感”、“精神”三者的结合。

我曾经以为,自己多次参加过不同层次的新课改培训,所任教的语文遵循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而且学生也确实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不由沾沾自喜,循环往复的教学让我的心灵感觉到些许倦怠,觉得已经满足了,不知道超越

的方向是什么。书中的一句话却警示了我:“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

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于是,我开始思考,我的教学品

质最优化了吗?渐渐地,我悟出了努力的方向:向最优化发展!

感谢帕克?帕默尔,他带领着我进行真正的心灵之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回味中不断完善思想;感谢帕克?帕默尔,重新激发了我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让我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帕尔默告诉我,“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内心中。”正如此,我们也才会避免教学中的诸多无奈与孤独。

寒假前,和一位有着二十三年教龄的教师谈起教学,他说:“现在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教学了”。说话间充满了无助,他说:“很多学生上课趴着不学,或者小声说话,根本没有毕业前夕的紧张和责任”。“以先前的脾气,早就该教训他们了,现在搞素质教育,学生为上,别惹事上身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这种无奈说白了夹带着一种倦怠,这种倦怠来自一种内心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不正来自:教师没有换位思考,未能走进学生心里去啊!

帕尔默教书教了30年,“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更何况我们呢?“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让恐惧占上风时,不管是教学时我们恐惧学生,还是我们弄得学生恐惧我们,教师都处于最糟糕的状态。”然而,是不是所有恐惧都是有害无益的呢?帕尔默指出:“恐惧是病态的,但也可以是健康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懂得怎么样去破解恐惧,许多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的确如此,当我们恐惧我们的教学很糟糕,恐惧某个话题

在课堂上会突然出现,这种恐惧或许不是警告我们逃避这个话题,

而是发出一个信号:这个话题必须注意。

那么,我想该尽快和那位同事探讨一下:他的无奈究竟来自哪里?是来自“心灵疲惫”,还是来自“本领恐慌”?弄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前者,最好补充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即保养自己又泽及学生;如果是后者,就在业务上当下大工夫、细功夫。要做到这些,李卫东老师的话可以给我们启示:课堂,反思不已;读书,给养不止;研究,行者无疆。否则,一旦当学生的恐惧和教师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教育瘫痪,教师何言幸福?这也值得所有教育者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谁不希望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谁不害怕学生的敌视和冷漠?不少教师,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了和学生相隔离,用权力、身份、学识等等筑起高墙,惶恐地防范着他们的学生。要完全消除恐惧的心理是不切实际的,该怎样战胜恐惧呢?

帕尔默告诉我:“在我们的心灵中就存在着战胜恐惧的力量”,“在恐惧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建立联系,超越各自内心的恐惧。”读了这些话,我心中渐次豁亮起来。是的,不论师生间,还是同事间,都该进行沟通,建立联系,消除隔阂,心灵相融。这样,人与人之间便会互促共进,和谐发展,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与超越。

正如书中那个生动的比喻:师徒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在于它每天都提供给我们重返古老舞池的机会。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