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自我关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提亚模式简介
自我关爱成长小组
维琴尼亚·萨提亚
Virginia Satir, 1916-1988 。 起初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岁时 已是一位小学校长 。 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 位。 1951年开始私人执业,尝试运用后来被称 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 治疗。以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1964年出版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
三、打岔型
言语:改变话题,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一件 事情上,避开个人情绪,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 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 行为:看起来不灵敏的,傻傻的,表面的,争取 注意力,操纵的,移动的, 情感:显示少许情绪,敏感,孤单,孤立的,脆 弱,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 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生理反应:眩晕,易出事故,平衡方面的毛病。 资源:幽默,有弹性,创造力
五、一致型
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 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 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一致型
正向的种子
• • • • • 讨好当中隐藏着关怀的种子; 责备当中隐藏着决断的种子; 超理智当中隐藏着才智的种子; 打岔当中隐藏着创造的种子。 清晰区分外在行为和内心渴望,当基本的 被爱与信任受到威胁时,我们也许会去讨 好、责备、超理智或打岔,从而维持一段 关系。
•
谢谢大家的聆听和分享
萨提亚模式对改变的信念(1)
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我们无法改变所发生的事,但可以改变那些事情对我们的冲击。 (不同的解释,带来不同的应对,带来不同情绪体验) “希望”是改变的重要成份。(萨提亚:改变的第一个要素就是 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内容形成情境,而改变即在其中发生。 (故事是呈现在冰山之上,而改变通常发生在冰山之下) 大多数人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 欣赏并接纳“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四、超理智型
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 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 行为: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 “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情感: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 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生理反应:癌症、皮肤病、淋巴系统疾病、背痛、 单核白血球增多症、心脏科疾病 资源:有知识的、注意细节、解决问题
二、指责型
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 别人。 语言:“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 行为:指责,斥骂,愤怒,恐吓,批判,独裁, 吹毛求疵,控制 自我的概念:低自我价值,控制的,焦点放在对 他人的期待上。 情感:究其内在经历,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 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被压抑的愤怒,害怕失去。 生理反应:肌肉紧张,高血压,紧张性头痛 资源:自我肯定,有领导才能,有能量
• 在打岔的姿态中,正向的种子是创造力, 这种人需要增添的是觉察自我、他人和情 景。
应对姿态练习
• 1、找一个人做今天学习的伴侣,面对面,我们先 来练习,叫做接纳性,你看着对方,然后用你整 个人,你的身体的语言,在心里面感受,你的眼 睛去表达,同时是安静的,在心里面对对方说, 我接受你,我以你本来的样子来接受你。请他闭 上眼睛,把他的样子,就单单只是你,把手伸出 来握住对方的手。 • 2 三人小组,爸爸,妈妈,孩子,爸爸先做指责 ,其他的孩子和妈妈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回应。 • 3 换一个家庭 ,妈妈和孩子互换角色。爸爸做 讨好,超理智,打岔。
萨提亚模式对改变的信念(2)
接受父母也是人,并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上与他 们相遇。(角色往往给我们一些无意识的限制,而我们也 会习惯性的按照他人的角色去期待对方的行为!) 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负面 的部分。 症状是潜意识对问题的解决之道。(症状只是呈现个体内 在的失衡,需要予以调整) 运用自己是治疗师最有力的工具。(萨提亚模式不仅是一 个很好的助人工具,也是很好的自我成长和觉察的工具) 萨提亚模式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 值。
•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港 台多译为:萨提尔)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 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第一代的家庭 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Goldenberg, 1985),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 哥大学,曾分别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 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给她。
萨提亚模式对应对的信念
我们拥有一切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 及成长。
人们的应对通常是在其痛苦经验中求生存的方式, 而且这一点应该被承认。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个人受 到问题冲击的大小,在于此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认 真程度。 应对乃是自我价值层次的展现,自我价值愈高, 则应对方式愈统整。
萨提亚模式的目标
• 更高的自尊感 • 更有选择能力 • 更自我负责任 • 更和谐一致 自在 自由 自主 自信
萨提亚模式的信念
• 01
01
对人的信念
02 03
对应对的信念
对改变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对人的信念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生命力相联接。 人类历程是普遍性的,适应于任何情况、文化和 环境。 人们因相同而连接,因相异而成长。 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 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人性本善。人们寻找自己,去联接并肯定自我价 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 可以学习如何驾驭它们。
1.自我价值 2.沟通 3.规则 4.与社会的联系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理论假设
冰山原理
求生存的 应对姿态
讨好
情境 自己 他人
萨提亚模式 求生存应对姿态
打岔
情境 自己 他人
情境 自己 情境 自己 他人 他人 情境
一致
他人
自己
指责
超理智
一、讨好型
观念上:忽略自己,自我牺牲 自我灭亡。“这都是我 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 行为上:过度和善,习惯道歉和乞怜,恳求的神情, 哀求,依赖,乞怜,过分好。 情感上:受伤,悲伤,焦虑,不满,被压抑的愤怒。 自我价值:低自我价值,缺乏自信,远离自我,把焦点 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 生理反应:消化道不适,偏头痛或者其他头痛,心悸, 心律不整,皮肤病(粉刺,牛皮癣,湿疹) 心理反应:犹豫的情绪,易被激怒,焦虑,恐慌,自杀 •。 意念。 资源——关怀的,滋养的,灵敏的。
讨好的人常常知道如何照顾别人,如果能学会把自己 也照顾好,就会成为比较一致而平衡的人; 指责的人了解什么是果断,可能擅长掌管或负责把事 情做好,如果学会不带指责地做事,而且尊重别人, 就能成为更一致而平衡的人;
转化
• 在超理智姿态中,正向的种子常常是高度 的智力,这种人需要觉察自我和他人,才 能成为一致的人;
课后继续体验
您有什么惊喜或者发现吗? 您有什么见解或者尝到什么新的东西吗? 为什么要体验应对姿态,体会一下进入别人的
感情世界。从别人的内心去感受自己的内在。
您有什么新的决定?新的选择?
冰 山 原 理
•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 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 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 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 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 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 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 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温馨提示
• • • • • 道歉的时候不必寻求讨好; 反对的时候也不需要指责; 讲道理的时候无需无情冷漠或令人厌倦; 转移话题时无需心猿意马。 这些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减 少了内心的痛苦,赢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 我可以为我选择的沟通方式带来的结果负 责。
转化
每一种应对姿态背后的意图是自我保护和求生存,形 成于童年,运用于一生。 我们会学会应对所有姿态,但对特定对象会重复使用 相同的姿态;
自我关爱成长小组
维琴尼亚·萨提亚
Virginia Satir, 1916-1988 。 起初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岁时 已是一位小学校长 。 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 位。 1951年开始私人执业,尝试运用后来被称 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 治疗。以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1964年出版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
三、打岔型
言语:改变话题,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一件 事情上,避开个人情绪,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 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 行为:看起来不灵敏的,傻傻的,表面的,争取 注意力,操纵的,移动的, 情感:显示少许情绪,敏感,孤单,孤立的,脆 弱,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 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生理反应:眩晕,易出事故,平衡方面的毛病。 资源:幽默,有弹性,创造力
五、一致型
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 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 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一致型
正向的种子
• • • • • 讨好当中隐藏着关怀的种子; 责备当中隐藏着决断的种子; 超理智当中隐藏着才智的种子; 打岔当中隐藏着创造的种子。 清晰区分外在行为和内心渴望,当基本的 被爱与信任受到威胁时,我们也许会去讨 好、责备、超理智或打岔,从而维持一段 关系。
•
谢谢大家的聆听和分享
萨提亚模式对改变的信念(1)
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我们无法改变所发生的事,但可以改变那些事情对我们的冲击。 (不同的解释,带来不同的应对,带来不同情绪体验) “希望”是改变的重要成份。(萨提亚:改变的第一个要素就是 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内容形成情境,而改变即在其中发生。 (故事是呈现在冰山之上,而改变通常发生在冰山之下) 大多数人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 欣赏并接纳“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四、超理智型
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 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 行为: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 “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情感: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 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生理反应:癌症、皮肤病、淋巴系统疾病、背痛、 单核白血球增多症、心脏科疾病 资源:有知识的、注意细节、解决问题
二、指责型
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 别人。 语言:“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 行为:指责,斥骂,愤怒,恐吓,批判,独裁, 吹毛求疵,控制 自我的概念:低自我价值,控制的,焦点放在对 他人的期待上。 情感:究其内在经历,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 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被压抑的愤怒,害怕失去。 生理反应:肌肉紧张,高血压,紧张性头痛 资源:自我肯定,有领导才能,有能量
• 在打岔的姿态中,正向的种子是创造力, 这种人需要增添的是觉察自我、他人和情 景。
应对姿态练习
• 1、找一个人做今天学习的伴侣,面对面,我们先 来练习,叫做接纳性,你看着对方,然后用你整 个人,你的身体的语言,在心里面感受,你的眼 睛去表达,同时是安静的,在心里面对对方说, 我接受你,我以你本来的样子来接受你。请他闭 上眼睛,把他的样子,就单单只是你,把手伸出 来握住对方的手。 • 2 三人小组,爸爸,妈妈,孩子,爸爸先做指责 ,其他的孩子和妈妈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回应。 • 3 换一个家庭 ,妈妈和孩子互换角色。爸爸做 讨好,超理智,打岔。
萨提亚模式对改变的信念(2)
接受父母也是人,并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上与他 们相遇。(角色往往给我们一些无意识的限制,而我们也 会习惯性的按照他人的角色去期待对方的行为!) 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负面 的部分。 症状是潜意识对问题的解决之道。(症状只是呈现个体内 在的失衡,需要予以调整) 运用自己是治疗师最有力的工具。(萨提亚模式不仅是一 个很好的助人工具,也是很好的自我成长和觉察的工具) 萨提亚模式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 值。
•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港 台多译为:萨提尔)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 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第一代的家庭 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Goldenberg, 1985),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 哥大学,曾分别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 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给她。
萨提亚模式对应对的信念
我们拥有一切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 及成长。
人们的应对通常是在其痛苦经验中求生存的方式, 而且这一点应该被承认。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个人受 到问题冲击的大小,在于此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认 真程度。 应对乃是自我价值层次的展现,自我价值愈高, 则应对方式愈统整。
萨提亚模式的目标
• 更高的自尊感 • 更有选择能力 • 更自我负责任 • 更和谐一致 自在 自由 自主 自信
萨提亚模式的信念
• 01
01
对人的信念
02 03
对应对的信念
对改变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对人的信念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生命力相联接。 人类历程是普遍性的,适应于任何情况、文化和 环境。 人们因相同而连接,因相异而成长。 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 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人性本善。人们寻找自己,去联接并肯定自我价 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 可以学习如何驾驭它们。
1.自我价值 2.沟通 3.规则 4.与社会的联系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理论假设
冰山原理
求生存的 应对姿态
讨好
情境 自己 他人
萨提亚模式 求生存应对姿态
打岔
情境 自己 他人
情境 自己 情境 自己 他人 他人 情境
一致
他人
自己
指责
超理智
一、讨好型
观念上:忽略自己,自我牺牲 自我灭亡。“这都是我 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 行为上:过度和善,习惯道歉和乞怜,恳求的神情, 哀求,依赖,乞怜,过分好。 情感上:受伤,悲伤,焦虑,不满,被压抑的愤怒。 自我价值:低自我价值,缺乏自信,远离自我,把焦点 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 生理反应:消化道不适,偏头痛或者其他头痛,心悸, 心律不整,皮肤病(粉刺,牛皮癣,湿疹) 心理反应:犹豫的情绪,易被激怒,焦虑,恐慌,自杀 •。 意念。 资源——关怀的,滋养的,灵敏的。
讨好的人常常知道如何照顾别人,如果能学会把自己 也照顾好,就会成为比较一致而平衡的人; 指责的人了解什么是果断,可能擅长掌管或负责把事 情做好,如果学会不带指责地做事,而且尊重别人, 就能成为更一致而平衡的人;
转化
• 在超理智姿态中,正向的种子常常是高度 的智力,这种人需要觉察自我和他人,才 能成为一致的人;
课后继续体验
您有什么惊喜或者发现吗? 您有什么见解或者尝到什么新的东西吗? 为什么要体验应对姿态,体会一下进入别人的
感情世界。从别人的内心去感受自己的内在。
您有什么新的决定?新的选择?
冰 山 原 理
•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 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 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 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 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 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 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 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温馨提示
• • • • • 道歉的时候不必寻求讨好; 反对的时候也不需要指责; 讲道理的时候无需无情冷漠或令人厌倦; 转移话题时无需心猿意马。 这些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减 少了内心的痛苦,赢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 我可以为我选择的沟通方式带来的结果负 责。
转化
每一种应对姿态背后的意图是自我保护和求生存,形 成于童年,运用于一生。 我们会学会应对所有姿态,但对特定对象会重复使用 相同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