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隧道施工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隧道施工方法
主要内容 • 隧道施工方法概述 • 主要开挖方法 • 新奥法的概念 • 隧道岩土控制变形分析工法简介 • 隧道洞口施工
第一节
隧道施工方法概述
一、隧道施工的概念
隧道施工是指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 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隧道工程特点 •隧道工程全部为隐蔽工程,工程地质和水文十分 重要,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
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
少扰动——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范围和扰动
持续时间。
早支护 勤量测 紧封闭——一方面指及早封闭岩面,另一方面指要
适时闭合支护。
第三节 主要开挖方法
开挖方法分类:
1 全断面法(全断面法、导洞超前全断法)
2 台阶法(两台阶、三台阶、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等) 3 中隔壁法(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 4 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和双侧壁导坑法) 5 其他方法(中洞法和洞桩法等)
•隧道施工工作面少(正常情况下只有进、出口两个 工作面),工期较长;
•隧道施工环境差,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工程施工不受季节变换及气候变化的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
•施工工地一般都位于偏远的深山狭谷之中,往往 远离既有交通线,运输不便,供应困难; •隧道埋设于地下,一旦建成就难以更改,所以, 除了事先必须审慎规划和设计外,施工中还要做到 不留后患。
一、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 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
适用条件
(1)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 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 的条件。 (2)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3)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 不应小于l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其经济性 较差。
2、短台阶法
1
2 L 1 2
>(1~1.5)L
短台阶法
适用于地质条件差的Ⅳ、V级围岩,台阶长度定为 10~15m,即1~2倍开挖宽度,主要是考虑拉开工作 面,减少干扰,因此台阶长度不宜过短。
优点:
短台阶法可缩短支护闭合时间,改善初期支护的受 力条件,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 缺点: 上部出渣对下部断面施工干扰较大,不能全部平行 作业。
第四节
隧道岩土控制变形分析工法简介
20世纪70年代中期,意大利的Pietro Lunardi教授开始对数百座隧道进行理论和 现场试验研究,并逐步创立了岩土控制变形 分析法(ADECO-RS法),该方法在国内又被 称为“新意法” 。
一、基本原理
隧道掘进时对隧道周边及前方一定范围的围岩 产生扰动,改变了围岩原始应力状态。在开挖面周 边区域内,围岩由三轴应力逐渐转变为平面应力状 态,开挖面及前方一定范围内围岩应力重分布。开 挖后围岩变形也在扰动区域内提前发生。
施工要求: 同一层左右两部分开挖工作面相距不宜大于15m, 上下层开挖工作面相距宜保持3~4m,且待喷混凝土 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开挖相邻部位。 宜缩短各部开挖工作面的间距,使初期支护尽早封 闭成环。 根据监测结果,中隔壁及临时仰拱在仰拱浇筑前逐 段拆除,每段拆除长度宜不大于 15m。
七、双侧壁导坑法(眼镜工法)
全断面法施工特点
(1)开挖断面与作业空间大、干扰小; (2)有条件充分使用机械,减少人力; (3)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改善劳动条件; (4)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全采用全断面法应注意的问题
(1) 摸清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随时准备好应急措 施(包括改变施工方法等),以确保施工安全; (2)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务求配套,以充分发挥机械设 备的效率; (3) 加强各项辅助作业,尤其加强施工通风,保证工 作面有足够新鲜空气;
将采用钻爆开挖加锚喷支护的施工方法称之为 “新奥法”。
第二节
新奥法的概念
新奥法即奥地利隧道施工新方法(NATM),是 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监测控 制围岩的变形,便于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的施 工方法。 核心内容:充分保护,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 施工要点:控制爆破、锚喷支护和施工监测。 实施方法:设计、施工和监测三位一体的动态模式。
适用条件: 适用于V、VI级围岩及围岩较差的浅埋地段隧道。 施工要求: 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断面的分部,应以初期支护受 力均匀,便于发挥人力、机械效率为原则,一般水 平方向分两部,上下分二至三步开挖。 先行施工部位的临时支撑(中隔壁、临时仰拱),均 应有向外(下)鼓的弧度。 各部开挖及支护应自下而上,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 支护、中隔壁、临时仰拱,步步成环。
四、弧(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上台阶弧形导坑领先,下台阶两侧开挖,再开挖中部核心土。
适用条件: 适用于具有一定自稳条件的单线隧道IV、V级围岩 地段,也可适用于具有一定自稳条件的双线隧道III、 IV级围岩地段。 特点: 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施工干扰大、工效低
五、中隔壁法(CD)
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开 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部或三部分层开挖,施作 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挖隧道另 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 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然后再根据地质条 件、断面大小,对剩余部分采用二部或三部开挖的 方法。
适用条件: 一般用于双线隧道V、VI级围岩及浅埋地段。 施工要求: 侧壁导坑形状宜近于椭圆形断面,导坑断面宽度宜 为整个断面的1/3。 侧壁导坑、中槽部位宜采用短台阶开挖,各部距离 应根据隧道埋深、断面大小、结构类型等选取。各 部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并尽早 封闭成环。
隧道施工方法可按以下方式分类:
山岭隧道 施工方法 矿山法(钻爆法) 掘进机法 明挖法 地下连续墙法 盖挖法 浅埋暗挖法 盾构法 沉埋法 盾构法 传统矿山法 新奥法
隧道施工方法
浅埋及软土 隧道施工方法
水底隧道 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条件,并结合隧道断面尺寸、长度、衬砌类型、隧 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 确定。所选择的施工方法也应体现出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及安全适用。 施工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 工程的重要性。 ②地质和水文条件 ③ 施工技术条件和机械装备状况
适用条件: 单线隧道Ⅲ、Ⅳ级围岩; 双线隧道Ⅱ、Ⅲ级围岩; 地下水状态:有渗水或股水。
三、台阶法
台阶法可以按台阶长度、开挖分部分为多种形式。 可根据地层条件、断面大小和机械配备情况选用。
根据开挖分部,台阶法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台阶法、 上中下三步台阶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弧形导坑 预留核心土法等。 根据台阶长度不同,划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 和微台阶法三种。 施工中采用哪一种台阶法,要根据两个条件来决 定, 第一 是对初期支护形成闭合断面的时间要求, 围岩越差,要求闭合时间越短, 第二 是对上部断面 施工所采用的开挖、支护、出渣等机械设备需要施 工场地大小的要求。
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线
作业线 采用的大型机械设备 钻孔台车、装药台车、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无轨运输时)、装 开挖作业线 渣机配合矿车及电瓶车或内燃机车(有轨运输时) 混凝土喷射机、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喷锚作业平台、进料运输设 喷锚作业线 备及锚杆灌浆设备 模 筑 衬 砌 作 混凝土拌和作业厂、 混凝土输送车及输送泵、 施作防水层作业平 业线 台、衬砌钢模台车
转移拱部效应
无拱部效应
如果开挖后围岩产生破坏~滑移的应力状态,围 岩大变形随之产生,围岩极不稳定,“拱部效应” 难以形成,极易引起坍塌。这时必须采取人工支护 转移拱部效应 措施协助围岩形成“拱部效应”。
无拱部效应
图 6-4-1 隧道开挖面失稳三种情况
转移
无拱
图 6-4-1 隧道开挖面失稳三 因此,隧道“拱部效应”的形成及其位置取决于开 挖后围岩的变形特征及其大小。
适用条件: 适用于IV~V级围岩的隧道,也可用于浅埋地段隧 道。 施工要求: 1、中隔壁法左右部的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隧 道断面大小和施工设备确定。每侧按两部或三部分 台阶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中隔壁; 两侧先后距离宜保持10~20m,上下断面的距离宜保 持3~5m。 2、各部开挖时,相邻部位的喷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 计强度的70%以上。
基本术语
1、超前核心土:是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体积的土体, 呈圆柱形,圆柱体的高度和直径大致等于隧道直径。
2、掌子面挤出变形:是开挖介质对隧道开挖产生的变 形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发生在超前核心土内; 挤出变形的大小取决于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变形特征 及其所处的原始应力场;挤出变形发生在掌子面表面, 沿隧道水平轴线方向发展,其几何形状大概呈轴对称 (掌子面鼓出),或在掌子面形成螺旋状突出。 3、隧道预收敛:是隧道掌子面前方的理论轮廓线的收 敛变形,完全取决于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与 其原始应力状态间的关系。
为控制超欠挖,提高爆破效果,有条件时可采 用导洞超前的方法进行全断面开挖
二、下导洞超前法
2
1
下导洞一般超前全断面5~10m,其循环进尺为2~3m。
优点: 下导洞能起到超前地质预报作用,便于采取 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当地下水较丰富时,利用超前下导洞降低地 下水位效果好,对于大断面隧道尤为适用; 隧道下导洞进行作业,没有二次倒运,便于 大型机械出碴、运料。扩挖时爆破临空面大, 对围岩扰动也相对较小,各种消耗也较节省;
施工要求: 两侧壁导坑超前中槽部位10~15m,可独立同步开 挖和支护;中槽部位采用台阶法开挖,并保持平行 作业。 中槽开挖后,拱部钢架与两侧壁钢架的连接是难点, 在两侧壁导坑施工中,钢架的位置应准确定位,确 保各部架设钢架连接后在同一个垂直面内,避免钢 架发生扭曲。 根据量测信息,初期支护稳定后拆除临时支护,一 次拆除长度不得大于 15m,并加强监测。 临时支护拆除完成后,应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④ 施工中动力和原材料供应情况; ⑤ 隧道的横断面积 ⑥ 隧道的埋深
⑦ 工期
⑧工程投资与运营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⑨施工安全状况。 ⑩有关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二、山岭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
山岭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又称为矿山法。
将采用钻爆开挖加钢木构件支撑的施工方法称 为“传统的矿山法”;
采用短台阶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初期支护全断面闭合要在距开挖面30m以内,或 距开挖上半断面开始的30天内完成。 ② 初期支护变形、下沉显著时,要提前闭合 。 ③ 要研究在保证施工机械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台阶 的最小长度。
3、微台阶法
1 1 2 L 2 3~5m
微台阶法
适用于Ⅴ、Ⅵ级围岩,一般为3~5m的台阶长度。 微台阶法上下断面相距较近,机械设备集中,作 业时相互干扰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
施工要求: 3、先行侧的中隔壁应设置为向外鼓的弧形。 4、中隔壁在浇筑仰拱前逐段拆除。中隔壁一次拆除 长度不宜大于15m。临时支护拆除后应及时施作仰 拱和二次衬砌。 5、特殊情况下可将中隔壁浇筑在仰拱中,待铺设防 水板时再割断。
六、交叉中隔壁法(CRD)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是分部开挖、支护,分部闭 合成小环,最后全断面闭合成大环。每开挖一部均 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中隔壁及临时仰拱。
适用条件: 两部台阶法可用于双线隧道III级以上围岩,也可用 于单线隧道IV级以上围岩地段。 三部台阶法可用于客运专线双线隧道III、IV级围岩、 单线隧道VI级围岩。
1、长台阶法
1 2 L 长台阶法 >5L 1 2
长台阶法开挖断面小,有利于维持开挖面的稳 定,适用范围较全断面法广,一般适用于Ⅲ、Ⅳ围 岩
当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应力状态处于弹性范围内时, 在开挖轮廓线 附近产生弹性变形 , 称为“ 拱部效 应”,这时开挖面处于稳定状态;
拱部效应
拱部效应
拱部效应
拱部效应
自然拱部效应
自然拱部效应
转移拱部效应
转移拱部效应
如果开挖后围岩处于弹~塑性状况,开挖轮廓四 拱部效应
拱部效应
周及开挖面将朝隧道内产生塑性变形,“拱部效应” 将从开挖轮廓周围往外移到地层中,但此“转移” 只能通过足够的支护措施来实现和控制; 自然拱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