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仿吾 表现说的变形、实用批评与批评中的激进主义

合集下载

论成仿吾早期文艺思想的独特价值(一)

论成仿吾早期文艺思想的独特价值(一)

论成仿吾早期文艺思想的独特价值(一)成仿吾作为创造社主力批评家与创造社重视文艺批评密切相关。

《创造季刊》创刊号上设置的“创作”、“评论”、“杂录”三栏目,“杂录”实际上也是谈论文艺的。

第2卷第1期出版《创造周报》的预告:“这回的周报想偏重于评论介绍而以创作副之”。

共出52期,留下一批独具风格且自觉从事文学批评实践的理论资源。

《创造日》共出101期,其目的仍是“想以纯粹的学理和严正的言论来批评文艺政治经济”。

成仿吾借助这些平台,在文学批评领域不遗余力,逐步建立自成体系且独具风格的文论思想,在现代文论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一、批评的独立与独创建设现代文学批评的独立价值并尽力厘清一些是非是成仿吾文论的重要努力方向。

“没有比文艺批评还容易被人误解了的,它的职务在哪里?它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很难解答的问题。

不仅我们现在的文艺界因为这些疑问不曾得到正确的答解陷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便是外国的批评家也很少能为正当的解答的”。

他首先是坚持艺术具有社会价值。

“如果只就大一点的说,我以为至少有下面两种:(一)同情的唤醒。

艺术有它所必有的社会成分,利用人类对于美的憧憬,唤起在人类中熟睡了的同情。

(二)生活的向上。

艺术由它所反映的生活,提醒我们的自意识,促成生活的向上”,“既是真的艺术,必有它的社会价值;它至少有给我们的美感”。

(墨)他将“美感”看作“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又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即“美”与“美感”的独特作用。

这与直接将艺术看作生活的反映、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功利派也是不同的。

成仿吾认为,文艺或者说文艺活动,其实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一是批评。

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

但是,他没有将文学批评看作其他事物的依附物,也否定了批评是创作的依附。

成仿吾看到,对于文学批评,文化现实与传统依然存在很多偏见。

批评因为无法摆脱与习俗、与政治、与利益关系的纠缠使批评风气不正,这些问题如果不理清,不仅批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对创作与风气也是不利的。

《文学批评》练习题库及答案

《文学批评》练习题库及答案

《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20世纪文学批评具有批判否定的革新态势,(),批评的理论化,()等世纪特征。

2、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3、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是:摒弃(),标举();形式就是价值;无信息的()。

4、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5、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的比喻来归结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他把创作比作(),把批评比作()。

6、《随园诗话》的作者是()。

7、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有归纳与(),()与逻辑,定性与定量等。

8、新历史主义批评吸收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断层”和“差异”的历史观,用众多小写的、()的“历史”取代了原先一个大写的、()的“历史”。

9、确定选题必须对()与()进行全面估量.。

10、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在20世纪前期甚为明显,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融合与相互()的趋向则逐渐抬头。

1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和()为指导,以()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12、批评的否定精神是评论者()的体现。

13、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的真情实感、()的真实感受与()的真实的统一。

14、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基本命题是()、()。

15、文学批评文章的主要样式包括()、()、对话体、()和()等。

16、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是春秋时代对()的评论。

17、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和()。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把()当作重要的出发点来理解文化生产。

19、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有句很著名的话:“人们把文学看成是无规则的()的时间够长了,现在有必要把它当作是无信息的()来看了。

”20、在从事接受史的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发掘和选择()。

第三章 成仿吾 表现说的变形、实用批评与批评中的激进主义

第三章 成仿吾 表现说的变形、实用批评与批评中的激进主义
2020/2/12
三、逆向性思维与辩驳式批评
“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在那里讨论辩驳,就 是这件事情有进步的证据。这是极可喜的一种现 象。”
——学者的态度
2020/2/12
成仿吾的逆向性思维与他的辩驳式评论,可以使 他在评论过程中,发现其他批评家所不能发现的 问题.提出他人不能提出的观点.对“五四”以 来新文学的发展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 《诗之防御战》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2020/2/12
1922年10月,成仿吾写了他生平第一篇批评 文字《学者的态度——胡适先生的<骂人>的 批评》 1923的《诗之防御战》是他文学批评的里程 碑
2020/2/12
一、变形的“表现说”
(一)再现说:在文学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 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二)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 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第三章 成仿吾:表现说的变形、实用批评与批评中 的激进主义
成仿吾(1897-1984),原名成 灏,曾用石厚生等笔名,湖南新 化县人,1897年8月24日生。我 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 家、文学家。1937年任陕北公学 校长,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校 长,他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 长、党委书记为新中国的教育事 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020/2/12
——今后的觉悟
成仿吾在文章中批评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 文学创作的“无聊”、“趣味”、“新奇”等现 象,他称这些作品是“好玩主义”或“也好玩主 义”。
成仿吾的“革命文学”理论是从批判“个人 趣味”开始的。 《文艺批评杂论》 《主观的与客观的》 《打倒 低级趣味》、《文艺战的认识》、《文学革命与 趣味》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流变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流变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系统是各种具体批评形态在世纪批评整体进程中形成的结构系统,从历时和共时的综合角度来看,我们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构成了三大形态系统。

一是社会—文化批评形态系统,包括五四文化批评、新人文主义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历史文化批评、文化原形批评;二是审美批评形态系统,包括泛印象主义批评、泛个性主义批评;三是解构—重构批评形态系统,包括语言文本批评、解构批评、新文化批评等。

这三大批评形态系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从泛政治到泛文化的基本走向。

一社会———文化批评形态系统的初始形态可以追溯到世纪初梁启超在诗界与小说界所进行的“革命”。

梁氏文学“革命”的目的是出于“新民”与“群治”之社会政治需要,他所认为的文学具有启蒙教化的巨大政治作用,抬高了文学不应有的身价与地位。

这主要是出于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启蒙的基本思路:从社会政治角度思考文化思想革命,再从文化思想角度思考文学革命,最终形成社会政治革命、文化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三合一状态。

这种从社会政治角度和文化思想角度从事文学革命(理论、批评、创作)的路数,具有社会—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功能,并统一于“革命”的需要。

五四时期,具有启蒙主义性质的社会—文化双重性的文学批评活动,在“文学革命”的新文学运动中得到更加现代化的具体展开,其主张、内涵、外延也更加丰富、开阔。

因为在“文学革命”中,容纳了西方近代以来许多人文主义思想,既有“个体”、“个性”的一面,又有“民族”、“社会”的一面;既有滑向自由主义和个性主义的一面,又有倾向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意向的一面。

因此,五四时期关于文学的文化批评,具有社会与文化的双重特质。

只是在很短时间内,革命知识分子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使这种社会和文化双重性的理论批评更加倾向于民族与社会群体,具有了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革命”特质。

与此相应的是,五四前后的现实主义理论批评,一方面是“为人生”,一方面又是“为社会”,个人与群体、人生与社会总是交织在一起。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主要批评论著有《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

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

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1、政论特征《陶渊明》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3、笔锋常带感情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文学批评理论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2、审美独立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探索审美批评理论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古典——现代;典雅——世俗;贵族——社会一、胡适与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重建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

文学批评方法论·意识形态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论·意识形态批评

阿尔都塞的理论极大地影响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 评,以至于自从阿尔都塞之后,“意识形态”这个词成了当代文学理 论、艺术理论文本中最常见的词语之一。 在“理论效果”上取消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曲解 了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理论模型,使“意识形态”、“上 层建筑”成了移臵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场所,开启了“意识形态批 判”、“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阶级斗争”、“话语 斗争”取代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本身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趋向。 既然文学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他的理论在文艺观上一方面表 现为取消作家的独立性:作家只是意识形态斗争场域中的一个承担者, 一个当事人,他只是“社会无意识”表达自我的一种工具,可以说, 福柯所说的“作家死了”就是阿尔都塞这种观点的一个后现代主义版 本;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解文学相对于批评的独立性:文学和一般文学 阅读、艺术和艺术欣赏是意识形态自发性的实践,是批评分析的科学 实践的对象,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症状文本,有待于批评家把其中 的意识形态作用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揭示症状的症结所在。
(二)现实主义问题: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
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评论巴尔扎克时,恩格斯就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进 行了阐述: 1、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可能比
“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有更多,
也就是说,文学家对现实的反映具有历史的真实性。 2、作家在艺术地反映现实的过程中,艺术自身的规 律会改变他本人的政治态度,从而出现“现实主义的胜 利”。
在思想上与启蒙运动的基本精神相一致,在实践上带来 了认识论上的感觉主义的转向和革命。

(二)黑格尔的“意识的诸种形态” “精神的直接定在,即意识,具有两个环节:知识与

“转向”的“艰难”:革命语境下成仿吾的文学观念变迁

“转向”的“艰难”:革命语境下成仿吾的文学观念变迁

“转向”的“艰难”:革命语境下成仿吾的文学观念变迁摘要:在创造社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途中,由于性格因素与文学思维方式的殊异,成仿吾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通过对成仿吾在创造社刚成立时、初步接触革命以及卷入革命后的文学观念的考察,可以清楚地揭示出“革命”如何深入知识分子个体的内心世界与文学观念,革命文学如何在理论上一步步清除“人性论”,从而展示出创造社成员在革命语境中“转向”的“艰难”。

关键词:成仿吾;革命文学;人性;良心;阶级性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社的“转向”问题是一个恒久的谜团,文学史也多以类似“突兀”这样的词汇来描绘创造社的转向过程。

然而,如果我们承认文学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的话,那么创造社成员的“转向”就很可能是一个充满焦虑、斗争的渐进的过程,在“为艺术而艺术”与“为革命而艺术”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过渡与中介。

在创造社作家中,由于自身性格与思维方式的殊异,成仿吾的“转向”轨迹尤为复杂。

他在革命语境中文学观念的变迁过程,将改变我们原先关于创造社“转向”的突兀印象,加深我们对现代文学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良心论”的两重面相早期创造社成员的理论表述颇多零散、杂乱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相对而言成仿吾的文学观念表达则较为完整、系统。

严格说来,成仿吾与创造社其他成员之间的文学观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的。

虽然也受到外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是成仿吾的浪漫主义里面又有着现实主义的成分;同样强调自我,但是成仿吾的“自我”又拒绝了散漫性而有着很强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表现在文学批评上即成为早期成仿吾文学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良心”:“文学是时代的良心,文学家便应当是良心的战士。

在我们这种良心病了的社会,文学家尤其是任重而道远。

”成仿吾此处的所谓“良心”,无疑是创造社成员在艺术与现实之间的摇摆在文学观念上的反映。

他的“良心论”一方面连接着感性、情感,一方面连接着现实、时代,从而有效地化解了创造社成员在面对现实时的紧张感与焦虑感。

艺术史批评术语

艺术史批评术语

艺术史批评术语1. 说到“挪用”这个艺术史批评术语,就像是有人拿了别人的创意来为自己所用,这可有点不地道啊。

你看啊,有些画家直接把经典画作的元素搬到自己的画里,没有任何新的创意融合,就像是偷了别人的故事,改个名字就当成自己的。

这就好比我写作文,直接抄了别人的段落,还假装是自己写的,那肯定是不对的呀。

2. “形式主义”这词在艺术史里可不能小瞧。

简单说就是只看作品的形式,像线条啊、色彩啊、形状啥的,却不管它背后的意义。

比如说一幅画,全是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和奇奇怪怪的颜色组合,看起来很炫,但没有一点情感或者故事在里面。

这就像一个人只注重外表打扮得花枝招展,内里却空空如也,你难道不觉得这样的艺术有点“徒有其表”吗?3. “语境”这个词在艺术史批评里超重要。

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总是有它的环境背景的。

就好比你在不同的地方听到同一首歌,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比如梵高的《向日葵》,在他当时那个孤独又充满希望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要是不了解他的生活处境,可能就只能看到向日葵的色彩鲜艳,而体会不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这就像你不了解一个人的经历,就很难真正理解他的行为一样。

4. “原创性”,嘿,这可是艺术的灵魂啊!如果一件作品没有原创性,那就像在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

你想啊,大家都在搞创作,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就像市场上那些山寨手机,外观和功能都模仿大牌手机,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怎么能让消费者心动呢?真正的艺术就得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敢地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东西。

5. “象征主义”可有意思了。

在艺术作品里,很多东西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它们往往象征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就像在中世纪的绘画里,鸽子常常象征着圣灵。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送花给别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含义,玫瑰象征爱情,百合象征纯洁。

你要是不懂这些象征意义,可能就错过了艺术家想传达的很多信息呢。

6. “风格”这词在艺术史里就像人的性格一样。

重大社2024《写作基础教程(第7版)》教学课件14第十四章 文学论文写作

重大社2024《写作基础教程(第7版)》教学课件14第十四章 文学论文写作

文学论文的写作步骤
一、阅读作品原著和相关资料 写文学论文的第一步就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反复的研读、品味,力求全面 深刻地理解。 写文学评论除了反复研读作品外,还应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的生平和思 想、作品的写作背景、 作家的创作意图等,同时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了解文学研究的新态势。近年来, 我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动态。 (一)由外部到内部的趋势 即由考察文学的外部规律向深入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转移。注重研究文学本身的 审美特点,如 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情感性,文学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文学各门类 自身的结构方式和运动 规律等。
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把文学和语言学等同起来,把作者看成一个 封 闭的、共时性的系统,排斥系统外部作者、读者、时代、环境等因素,容易使作品 分析牵强 片面,使作品语言形式与丰富深邃的内容割裂和对立。
五、社会学批评方法
社会学批评是一种专注于分析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研究社会生活 对文艺作品的 美感反映的决定作用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创始人 是19世纪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他在《英国文学史》和《艺术哲学》中 认为文学是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大要素的产物。 种族指人的先天的、生 理的、遗传的因素;环境指地理、气候、社会环境的因素;时代指心 理、 文化的因素。文学研究就是从事实出发,考察这三种要素,以探索和证明 文学发展的 规律和原因。
三、形式主义批评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又称美学批评、文体批评、文字批评、新批评,是一种专注于分析 作品 自身的美学结构、形式特点和文学风格的批评方法。它把文学作品看成一个独立 自足、 不依靠外界因素而存在的本体,注重作品形式甚于内容,对作品作共时性研究。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早期提倡者主要有英国诗人、评论家柯勒律治、艾略特、瑞 恰 兹,美国评论家艾伦·坡、亨利·詹姆斯、庞德、兰森、温萨特、布鲁克斯等,其中 代表人物 是艾略特、瑞恰兹。

第五章形式主义一新批评

第五章形式主义一新批评

第五章形式主义一新批评形式主义--新批评是指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和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美新批评流派的统称。

虽然从形式主义到新批评之间并没有一脉相承的直接影响的关系,但形式主义却开启了新批评的“本体论”的先声。

形式主义一新批评是关注文本形式的批评方式,它们对19世纪以来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学批评和实证主义批评的方法极为不满,极力将只重内容的传统文学批评方式扭转到重视对文学形式的分析。

由于形式主义一新批评有意模糊和淡化了文学作品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文学作品的本体特征,尤其是语言形式因素的研究就显得特别突出了。

如俄国形式主义着力于研究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功能等;新批评则集中对作品的“文本”和“肌质”,特别是语言文字的语义学研究和修辞学研究。

尽管形式主义和新批评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学批评观念和研究重心,但它们各自有着自己不同的批评语境、批评范畴和操作方式,本章试分别阐述之。

第一节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是20世纪很有影响的文艺批评方法之一,它极力强调文艺的独立自足性,主张从文艺内部的语言、结构、功能等方面来研究文艺的独特规律,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中心研究模式向作品中心研究模式的转移,由外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向内部本体论、语言论研究模式的转移。

由于形式主义批评法对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予以颠覆性的打击,也就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揭开了新的篇章。

第一节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缘起俄国形式主义出现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有两个自发组织的研究群体,即1915年成立的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由莫斯科大学七位大学生组成,以罗曼·雅各布森为代表;l916年成立的诗歌语言研究会,以彼得堡大学为基地,领袖人物是维·什克洛夫斯基。

尽管这两个研究群体分处两地,但理论主张基本一致,他们相互配合,共磋诗艺,形成了后来名之为形式主义的文学流派。

任何一种批评方法的兴起都有历史语境和思想根源,俄国形式主义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从成仿吾和冯雪峰的批评观点看革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差异

从成仿吾和冯雪峰的批评观点看革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差异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从成仿吾和冯雪峰的批评观点看革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差异崔谦 西安欧亚学院摘 要:革命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是中国左翼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由于二者在出现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这容易让人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文学当作革命文学向后发展的产物。

实际上,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理论来源上到最终导向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革命文学;马克思主义文学;成仿吾;冯雪峰;区别作者简介:崔谦,山西太原人,西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西安欧亚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23-02现代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

革命文学于20年代末开始形成一种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支持这一观点的理论家、作家们开始积极地宣扬“无产阶级文艺”,认为文学的发展到了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变的历史阶段。

到了三十年代初,左翼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成绩就是“左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从30年代开始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工作,马克思主义文学以及文艺批评进而成为了最新进且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并在40年代出现了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重要理论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革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两种文学思潮都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并发展的,但并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解为革命文学蓬勃发展之后的产物,二者之间实际上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这两种文学思潮的代表成仿吾和冯雪峰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两种文学思潮的理论来源不同。

作为创造社最负盛名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成仿吾的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发展可以被看作是创造社文艺观念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在成仿吾的批评文章中,《诗之防御战》可谓是最负盛名的一篇。

成仿吾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内在矛盾研究

成仿吾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内在矛盾研究

成仿吾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内在矛盾研究作者:严云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0期内容摘要:成仿吾先生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事业,尤其是为现代文学批评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本文以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为研究对象,探究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批评中存在的内部矛盾,总结这种矛盾产生的理论原因及其对现代文学批评史有何教育意义。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成仿吾文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二部分简要叙述其文学批评观,以五四的文学革命到后来的革命文学这样一个分期作为时间节点分别阐释成仿吾从“社会—审美”模式到“革命文学”时期“政治模式”的转向。

关键词:成仿吾文学理论建设与超越内在矛盾一.成仿吾文学思想的形成背景成仿吾文化思想形成前期和大多数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一样,从满怀斗志回国参与新文化运动却受到现实沉重打击再到坚定与黑暗社会抗争。

最初他看到国家政治经济的薄弱,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为国争光。

然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让他深刻认识到想要国家崛起首先要启发民智。

“在相当长的学习期间,国内外的形势在变化,时代思潮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处于社会洪流中不可能不受影响。

其中伟大的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对这些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是深刻而剧烈的……这些文学方面的精神力量不断冲击他选择‘造兵科’的那种思想基础”。

①因此他选择了文学,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实现对国民的启蒙。

这也是他急于回国创办文学杂志的主要原因。

但是成仿吾打算以文学救国的理想很快就被现实给以沉重打击。

1921年,成仿吾接受了同乡李凤亭的邀请归国准备担任泰东书局的文学编辑,等他真正放弃学业回来才发现现实与理想大相径庭。

泰东书局所谓文学救国只是纸上谈兵最后还是为了谋取私利而已,而且书局方面显然对当时已经在文坛享有盛名的郭沫若更感兴趣。

成仿吾悲愤之余回到长沙,凡此种种让成仿吾更加理智地看清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也给了他反思的时间。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表现说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表现说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表现说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表现说”是人们在探讨艺术创作时形成的观念,逐渐成了人们探讨艺术本质的重要视角,对它的不同理解不仅规定了对艺术本质的理解解而且还影响到具体的艺术实践。

在中西方艺术史中,20世纪是个艺术飞速发展、艺术观念迅速更新、艺术思潮频繁更替的世纪,这为艺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同样,这种背景也为人们探讨再现与表现这个问题带来了契机。

综观中西方艺术理论(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都有很丰富的成果。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20世纪是个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遭受打击,被迫重新调整、铸造的世纪;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化来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挑战,中西文明不断冲撞,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封闭状态,逐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视野开阔了、观念更新了,中国的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以比较的眼光来正视自身的局限,借鉴、吸收西方的资源,推陈出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艺术理论面对艺术实践,积极地吸收国外的理论资源,虽然不乏教条式的机械套用,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但总体上讲,是有成绩的。

同样,对艺术“表现说”的认识也是如此。

一通常来说,艺术“表现说”更强调艺术家对于创作的决定作用,艺术家的主观方面,如情绪、情感、想象,以及艺术表现的内容是自我、情感、理想等。

艺术表现理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尚书尧典》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并将其解释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从整体而言儒家更为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因此,艺术自由抒发感情的维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但应该看到,由于中国古典的抒情文艺非常发达,因此,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中,“表现说”的影响很大。

但是,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精神的影响,客观上为艺术发挥抒情功能提供了条件。

第十五章 模仿论批评形态

第十五章  模仿论批评形态

第九节 后现代批评
一、简史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现代一词 被广泛地引入到文化理论领域,用以描述 那些同现代主义相异的艺术形式。到了80 年代,后现代话语迅速地风靡了全球,在 争论中成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批评形态。
二、评析

纵观后现代批评,虽然驳杂又充满了 矛盾,但我们仍可以看出它们的文化逻辑。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建立是以发达的西 方世界与“落后”的东方世界之间的政治 文化关系作为参照系的,其代表人物主要 包括巴勒斯坦后裔爱德华· 赛义德(Edward Said)、印度后裔佳亚特里· 斯皮瓦克 (Gayatri C.Spivak)和霍米· 巴笆(Homi Bhabha )。
一、法国古典主义批评

布瓦洛的理论专著《诗的艺术》,在 总结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上,代 表王权从理论上制定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的法典。从《诗的艺术》中,我们可以看 到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二、英国古典主义批评

英国的古典主义出现在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时期,英国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表现 的仅是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某些范例的追寻 和生吞活剥,缺少对理性的崇拜与对国家 的热情这样的古典主义运动基础。
三、法国女性主义批评

与美国女性主义批评不同,法国女性 主义批评始终注视理论建设而轻视文本批 评。它吸收和解构了语言学、哲学、心理 学等多种理论的精髓,并极富乌托邦和理 想主义的色彩。
第十一节 新历史主义文艺批评
新历史主义文艺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 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历史诗学”的典型 代表和文艺批评“历史转向”总体趋势的 中坚力量。
三、自然主义批评的贡献、局限及影响

自然主义批评理论的缺陷在今天看来 是明显的,它混淆了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 的界限,将两者毫无差别地等同起来。在 强调自然科学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的 时候,又不适当地忽视了文学艺术本身的 特点和规律。

论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

论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

论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作者:张钧钧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成仿吾吸收了浪漫主义的“表现说”和基欧的社会文学观,推崇“真实主义”,反对“消极的浪漫主义”和“庸俗主义”;成仿吾在文艺界高呼“批评的建设”,他根據早期所提出的三条新文学的使命,对应地制定了三条批评标准,这三条标准便是对具体作品中使命完成度的评判。

关键词:成仿吾;真实主义;建设的标准作为创造社的三元老之一,成仿吾因其批评文章成为了现代批评史上一位独特且重要的批评家。

学界通常将成仿吾的文学批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1926年为界,前期的成仿吾一般被定义为浪漫主义的批评家,1926年成仿吾写了《革命文学与它的永远性》、《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等文,标志着他开始转向“革命文学”的批评。

本文主要研究成仿吾前期的文学批评观。

学界通常将前期的成仿吾看作是浪漫主义批评家,实际上成仿吾对浪漫主义的看法非常客观理智,他在吸收浪漫主义“表现说”的同时还采纳了基欧的社会文学观,从而使得他的理论批评显现出驳杂性,值得我们去细致地分析。

在具体的创作主张上,许多学者称成仿吾主张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但笔者认为用“真实主义”一词概括成仿吾的文学主张更为妥当,一是该词乃成仿吾本人明确提出,二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一词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消极的浪漫主义”的对立面,意义因而显得褊狭,而成仿吾的“真实主义”既反对远离现实的“消极的浪漫主义”,又反对浅薄纪实的“庸俗主义”,所以“真实主义”一词能更加全面地涵盖了成仿吾文学主张的具体内容。

“真实主义”的理念融合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和社会文学观,在注重“表现”的同时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它要求作家贴近现实,调动全部机能来观察现实,将日常经验有机化,将现实世界的本质通过“暗示”来有意识地“表现”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同情”,揭露社会黑暗,促进社会发展。

至今为止,学界的论著很少提及“真实主义”,所以后文将对“真实主义”是什么和如何实现等问题做具体深入的探讨。

成仿吾文学批评研究述论.kdh

成仿吾文学批评研究述论.kdh

摘要:作为一位重要而有特色的理论批评家,成仿吾曾经以秉笔直书的气度与敏锐深刻的见地独步于五四新文学评坛。

对其文学批评的研究现状进行一次综合性考察与梳理,仍旧会探寻到新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成仿吾;文学批评;综述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99(2010)04-0142-02(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冯陶成仿吾文学批评研究述论Vol.30No.4Journal of Suihu a UniversityAug .2010***第30卷第4期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8月成仿吾,从1922年12月发表于《创造季刊》1卷3期的《学者的态度———胡适之先生<骂人>的批评》第一篇批评文章,直至他对《超人》、《沉沦》、《残春》、《命命鸟》、《一叶》、《呐喊》作家作品评论,乃至后期对革命文学的倡导,诸多付梓之理论批评文章,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评坛上发生着重要影响。

成仿吾早年曾留学日本,受到了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福本主义等西方各种文艺思想的影响。

作为创造社的三大巨头之一,他前期刊发于1923年5月《创造周报》首号上的《诗之防御战》即开宗明义地提出:“文学始终是以情感为生命的,情感便是它的终始。

”[1](P75)之后,成仿吾针对评坛现状发表了《批评与同情》、《作者与批评家》、《批评的建设》、《建设的批评论》、《批评与批评家》、《文艺批评杂论》一系列文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精辟独到,奠定了现代文学批评之基础。

作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成仿吾,心直、口直、笔直,敢于挑战权威,从胡适到周作人,到茅盾再到鲁迅,他以自己的声音,以“黑旋风”之“板斧”批评气度与胆识独步于五四新文学评坛。

成仿吾的批评理想在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着。

1926年6月他刊载于《创造月刊》1卷4期的《革命文学与它的永远性》开列了一个简明的公式:“(真挚的人性)+(审美的形式)+(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1](P207);1927年2月《洪水》杂志3卷26期发表的《打到低级的趣味》,从阶级意识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趣味;1928年2月《创造月刊》1卷9期刊发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昭示了文学运动之发展导向,同时也彰显了其后期批评理念之渐变转向。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创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3年5月13日,创造社的《创造周报》创刊,泰东图书局出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编辑。

发刊词是郭沫若写的一首诗《创世工程之第七日》。

诗中表示"我们是不甘于这样缺陷充满的人生,我们是重新创造我们的自我",“我们自我创造的工程,便从你贪懒好闲的第七天做起"。

《创造周报》于1924年5月停刊,共出52期。

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

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过程】:“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是生活基调的反映, 文艺是生活基调的反映,我们由文艺可以知 道产生这种文艺的生活基调, 道产生这种文艺的生活基调,就如我们由工业制 造品可以知道产生这种工业制造品的人民的人情 风俗.我们由现在那些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 风俗.我们由现在那些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可 以知道这后面必有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 以知道这后面必有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 换句话,就是必有一种有特别嗜好成为了一种共 换句话, 同的生活基调,才有了这样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 同的生活基调,才有了这样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 而这种以趣昧为中心的生活基调, 而这种以趣昧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 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 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 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成仿吾:《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 成仿吾:《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 :《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
发生了明显的变形, 发生了明显的变形, 文艺是"自我表现" 自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艺是"自我表现",自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指个人而是一个"大我" 而且自我表现, 不指个人而是一个"大我",而且自我表现,还 具有表现之外的目的, 具有表现之外的目的,那么这种目的就是促使人 们情的丰富和社会肌体的健全. 们情的丰富和社会肌体的健全. 社会——审美 审美 社会
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 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永远的文学 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十热情= 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十热情=永远的革 命文学
成仿吾从最初鞭扑"趣味"主义出发, 成仿吾从最初鞭扑"趣味"主义出发,发展到扫 荡资产阶级文学和强调作家克服个人主义的根性. 荡资产阶级文学和强调作家克服个人主义的根性.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和《革命文学的展望》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的展望》 它们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它们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扬革命文学产生 的合理性;又根据一切文学都有阶级性, 的合理性;又根据一切文学都有阶级性,都为一 定阶级服务的原理. 定阶级服务的原理.强调革命文学作为阶级的武 器
三,逆向性思维与辩驳式批评
"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在那里讨论辩驳,就 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在那里讨论辩驳, 是这件事情有进步的证据.这是极可喜的一种现 是这件事情有进步的证据. 象." —性思维与他的辩驳式评论, 成仿吾的逆向性思维与他的辩驳式评论,可以使 他在评论过程中, 他在评论过程中,发现其他批评家所不能发现的 问题.提出他人不能提出的观点. 五四" 问题.提出他人不能提出的观点.对"五四"以 来新文学的发展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 来新文学的发展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 《诗之防御战》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之防御战》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写于1926年的《革命文学与它的永远性》和1927年的 年的《革命文学与它的永远性》 写于 年的 年的 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则直接提出"革命文学" 》,则直接提出 《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则直接提出"革命文学"的 口号,成仿吾的文艺思想走向了一条"革命文学" 口号,成仿吾的文艺思想走向了一条"革命文学"的道 路.
成仿吾在文章中批评了"五四" 成仿吾在文章中批评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 文学创作的"无聊" 趣味" 新奇" 文学创作的"无聊","趣味","新奇"等现 他称这些作品是"好玩主义" 象,他称这些作品是"好玩主义"或"也好玩主 义". 成仿吾的"革命文学"理论是从批判" 成仿吾的"革命文学"理论是从批判"个人 趣味"开始的. 趣味"开始的. 文艺批评杂论》 主观的与客观的》 《文艺批评杂论》 《主观的与客观的》 《打倒 低级趣味》,《文艺战的认识》,《 》,《文艺战的认识》,《文学革命与 低级趣味》,《文艺战的认识》,《文学革命与 趣味》 趣味》
1922年10月,成仿吾写了他生平第一篇批评 年 月 文字《学者的态度——胡适先生的 骂人 的 胡适先生的<骂人 文字《学者的态度 胡适先生的 骂人>的 批评》 批评》 1923的《诗之防御战》是他文学批评的里程 的 诗之防御战》 碑
一,变形的"表现说" 变形的"表现说" (一)再现说:在文学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 一 再现说 再现说: 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二)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 二 表现说 在文学四要素中, 表现说: 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 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 文学本质上是诗人 情感流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情感流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 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 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 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四,革命文学的论战与批评思维的偏航 1925年10月,成仿吾于参加革命之际.发表了 年 月 成仿吾于参加革命之际. 今后的觉悟》 《今后的觉悟》 你尊贵的文学家哟,我且问你们, 你尊贵的文学家哟,我且问你们,你们的富贵的 作品,就假定它在艺术上已到完全的境地, 作品,就假定它在艺术上已到完全的境地,对于 人生它究竟能有什么贡献, 人生它究竟能有什么贡献,谁说不至于是供给一 些寄生着的特权阶级和一些同样寄生着的游荡儿 的游艺?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主张, 的游艺?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主张,我们承认文 艺不一定要与社会有关系,然而对于人生自己, 艺不一定要与社会有关系,然而对于人生自己, 它究有什么贡献? 它究有什么贡献 ——今后的觉悟 今后的觉悟
成仿吾:表现说的变形 表现说的变形, 第三章 成仿吾 表现说的变形,实用批评与批评中 的激进主义
成仿吾( ),原名成 成仿吾(1897-1984),原名成 - ), 曾用石厚生等笔名, 灏,曾用石厚生等笔名,湖南新 化县人, 日生. 化县人,1897年8月24日生.我 年 月 日生 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 文学家. 家,文学家.1937年任陕北公学 年任陕北公学 校长, 校长,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校 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校 他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长,他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山东大学校长,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 长,党委书记为新中国的教育事 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超越: ,摆脱偏见, 超越:1,摆脱偏见,不以固定的标准与眼光评价 作品, 作品,不以个人的趣味去取代对作品的实际 2,充分发挥批评家的创造力与理论个性,在实际 ,充分发挥批评家的创造力与理论个性, 批评中既要进去,又要出来,既要投入作品, 批评中既要进去,又要出来,既要投入作品,感 同身受,又不是完全渲染其中, 同身受,又不是完全渲染其中,不等同于被动的 鉴赏,不满足于阅读感受与印象, 鉴赏,不满足于阅读感受与印象,批评家要从中 提升一步,有自己的辨识和判断,有独特的发现. 提升一步,有自己的辨识和判断,有独特的发现.
成仿吾的批评模式:板块式组合结构方式. 成仿吾的批评模式:板块式组合结构方式. 第一,简洁明了地提出辩驳对象及其观点. 第一,简洁明了地提出辩驳对象及其观点. 超人>》,《<沉沦 的评论》 沉沦>的评论 《评冰心女士的<超人 》,《 沉沦 的评论》 评冰心女士的 超人 呐喊>的评论 《<呐喊 的评论》 呐喊 的评论》 第二,作品的具体分析和理论阐发. 第二,作品的具体分析和理论阐发. 第三,归结观点. 第三,归结观点. 成仿吾显示了较之那些写读后感的没有多少理论 色彩的批评文字的优越. 色彩的批评文字的优越.
二,批评,同情,超越 批评,同情, 胡适先生的<骂人 的批评》 《学者的态度——胡适先生的 骂人 的批评》 学者的态度 胡适先生的 骂人>的批评 成仿吾提出了学者研究批评态度的三点: 成仿吾提出了学者研究批评态度的三点: 第一,我们不会忘记了研究的态度. 第一,我们不会忘记了研究的态度. 第二,我们不要忘记了感情这条恶狗, 第二,我们不要忘记了感情这条恶狗,是想往斜 路上走去的. 路上走去的. 第三,我们不要忘记了问题的本体; 第三,我们不要忘记了问题的本体;
1923年的《批评与同情》是成仿吾论述文艺批评 年的《批评与同情》 年的 理论的重要文章 成仿吾首先确定"批评家原来也是一个赏玩者" 成仿吾首先确定"批评家原来也是一个赏玩者", 但批评家不同于赏玩者,他是作家作品的批评者, 但批评家不同于赏玩者,他是作家作品的批评者, 由此,成仿吾提出了批评与同情的问题,他指出: 由此,成仿吾提出了批评与同情的问题,他指出: "理想的批评家是能由作品得到最多的观念情绪 之暗示而能表现出来的. 之暗示而能表现出来的." 同情:批评家对于作品的真诚的态度, 同情:批评家对于作品的真诚的态度,对作家创 作的感同身受与尊重的姿态. 作的感同身受与尊重的姿态. 批评家只有建立在同情的基础上, 批评家只有建立在同情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 把握作家作品,才有可能进入到作品的内里, 把握作家作品,才有可能进入到作品的内里,做 出完全的批评, 出完全的批评,才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理想的批评家对于作品或作者非抱有热烈的同情 不可,因为文学是感情的产物, 不可,因为文学是感情的产物,若是批评家对于 作品或作者先有反感或没有同情, 作品或作者先有反感或没有同情,那便不论作品 如何优秀,在这样的批评家眼底, 如何优秀,在这样的批评家眼底,好的也不免变 成丑的, 成丑的,作者的观念情绪更无从感触得到了 ——批评与同情 批评与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