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

合集下载

广州和佛山城市间合作发展问题与对策

广州和佛山城市间合作发展问题与对策

广州和佛山城市间合作发展问题与对策合作,指共同创作;共同从事;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联合作战或操作。

语出《国语·晋语三》:"杀之利。

逐之,恐构诸侯;以归,则国家多慝;复之,则君臣合作,恐为君忧。

不若杀之。

"一、城市群发展与城市间合作困境我国城市间的无序竞争错综复杂,大量涌现的跨域公共事务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阻碍了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城市群整体竞争实力,实现协调有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治理的重要问题。

我国城市间合作困境的根源可以从行政体制、经济利益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政府属地管理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努力追求本地发展利益。

在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开始下放一定的行政和财政权力,地方政府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地区利益的主体。

我国的地方政府既是地区重大决策的决定者和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同时又需要完成上级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各项考核,在城市间跨域公共事务与各地区自身发展目标不能完全一致时,难以避免城市间合作不顺的困境。

在我国传统的考核机制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员高度重视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增长。

这种效率优先的合作逻辑,容易导致区域内城市合作时产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甚至是地方保护、恶性竞争、重复建设、跨界污染等后果,大大削弱了城市间合作的效率。

[1][2]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构建和谐的府际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地方发展的核心任务。

[3]由于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基础,目前我国城市间的合作更侧重于地区间微观层面的政策合作,集中于具体问题的单项研究,倾向于以"政府"为中心的权力格局,未能充分利用个体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平等参与以及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4]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间的合作难以深入,面临瓶颈。

近年来,提倡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平衡城市间合作的风险与利益的跨域治理模式成为我国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的创新趋势。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08级—班学生姓名黄文炳学号080906005指导教师杨诗源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12 年3月教务处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资环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080906005 黄文炳指导老师杨诗源讲师摘要:厦门、漳州、泉州(简称厦漳泉)三大都市地域临近、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福建地区的金三角地带,担任着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接、进一步推进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使命和任务[1]。

文章首先阐述了厦漳泉同城化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厦漳泉同城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对策,以期能为促进厦漳泉同城化的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厦漳泉同城化;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挑战;对策措施1国内外同城化发展研究概述1.1国外同城化研究进展及实践巴黎和东京这两个国外大都市经济圈为同城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同城化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同城化的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1巴黎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区分别由八个省市组成,分别是上塞纳省、埃松省、马恩省、圣德尼省、瓦尔德马恩省、瓦尔德兹省、伊夫林省和巴黎市[2]。

整个巴黎大都市圈人口占法国人口总数的18.8%,面积占法国面积总数的2.2%。

20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就完成了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的整个巴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1950年为了降低中心城区的产业密度,基础工业搬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高级服务业,郊区则以居住为重点,这就是巴黎政府提出的均衡发展观点。

1960年巴黎政府规划建设卫星城区。

1965年巴黎在其塞纳河两侧建设了五座卫星城区。

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区在基础设施配套上相互完善,在经济上优势互补,两城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大都市圈带来的发展成果。

巴黎中心城区汇聚了许多国际名企和著名研究机构,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使巴黎成为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时尚大都市。

同城化背景下广佛的挑战与机遇

同城化背景下广佛的挑战与机遇

2 0 年 1 月 ,广 佛 同 城 化 战 略 正 式 面竞 争 、多点博 弈 的 区域 格局 ,分权 竞争 08 2 启 动实施 。但 早在2 0 年 ,桂 城 就提 出建 这一 发展模 式 的边 际外部 性开 始 出现 。 05
设广 佛R D,到 了2 0 年 ,我 们牵 动帮 助 B 08 于 是 这 个 时 候 ,从 上 到 下 又 开 始 强 2 0 年 以后 ,我 们 先 走 了一 条 行 政 00

化 、深港 的同城化 、珠澳 的同城化 。在这 进 入到协 同发展 的格局 ,这是珠 三角 一体 些试 点的基础 上 ,才可能走 向真正 的珠三 化 以及广佛 同城化 都需要 走 的路 子 。实际
角 一体化 。如果一 开始就 提整个 大珠三角 上 , 目前 我们 正在从 竞争走 向竞合 ,未来 区域的协 同 ,实 际上过于激 进 。
才 会 由竞 合走 向协 同发展 。那 么我们 现在
现 在 在 美 国总 统 奥 巴马 主持 的美 国 就 不能用 协 同的观点来 看待竞合 阶段 ,也 规 划里面 ,已经很 明确 的提 出来 ,未来 国 就是说不 能用 过于激进 的观 点来看待 广佛 家 的竞争实 际上是 区域 的竞 争 ,而 区域 的 同城化 。
开放 3年 来 的发展 历程 ,始 终贯 穿 了两个 划纲要 》里面提 出的区域 一体 化 、广佛 同 O
词 。一 个 词 叫 做 “ 权 ” ,另 一 个 词 叫 城化 ,这 种城 市问 的合作 模式 是可 行 的 , 分
做 “ 竞争 ” 。所 以广东 在上 世纪9 年代 前 而且 国际 上也有 很 多成功 的案 例支 持我们 0
期 ,不断 地设 立新 的城 市 ,不断地 放权 ,
的这 种做 法 。原 来我 们是 分权竞 争 有更 大

同城化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研究:广佛同城化例证

同城化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研究:广佛同城化例证
tga in ae as o d ce . e r t r lo c n u td o
K y w r s r舀 n 1 op r i ; c n m ci e ai ; u n z o ・ oh nit rt n e o d : e o a co ea o e o o i n g t n G a gh uF s a e a o tn tr o n g i
JG 7 \ ,
—u ha
( ngm n Sho o J a nvrt, un zo 16 2 C ia Maae et col f i nU i sy G aghu5 0 3 , hn ) n ei
Ab t a t n t e p o e s o tg ai g t e r go a c n mis e in lc p rao l b h a ig wa h t i e eo - sr c :I h r c s fi e r t h e in le o o e ,r go a o e tin wi e t e l d n y t a t d v lp n n l e cy me tsr tg ud d n t e yi g i e .Neg b u i tg ain i e isi t n t r u h w i h g o go a o p r t n c n b a i d h s a s ih o rct i e r t sa n w t u i o g h c o d r in lc o e a i a e rl z .T i yn o n t o h e o e e
关键 词 : 区域合 作 ; 经济 一体化 ; 广佛 同城化
中 图分类 号 : 9 F2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0 0 ( 0 0 0 - 0 0 0 1 7- 4 8 2 1 ) 2 0 2- 5

跨界规划的实施问题与保障机制构建——以广佛同城规划为例

跨界规划的实施问题与保障机制构建——以广佛同城规划为例
我 国部 分城 市已开 展 了这种跨界
实施 。相较 于一般 的规 划 .跨界 规划 实施进 程更 为复 杂 ,更 为特殊 .一些 学者 近年也开 始 了这方 面的关 注 ( 邹 兵 .20 0 6;徐 海 贤 2 0 0 7;陶 希 东
20 0
文章 编号 :O g 6 O (O20 - 0 3 0 10 一 O O2 1)4 0 4 - 4 中图分类号: U 8 文献标识码: T 94 B
作者简介: 刘松龄. 硕士.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政府规划编制部主创规划
师。
跨界规 划 的实施 问题 与保 障机 制构 建
刘松 龄
LU on I S g-l g i n
摘要: 在总结跨界规划实施的特点与问题基础上 . 结合广佛同城规划实施的探索 .阐述了广佛同城规 划实施保障的解决思路 ,指出跨界规划是一个长期协调的过程,要使其行之有效 . 单靠规划编
制的手段是不足够的 , 必须在行政管理 .技术.法制等各层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共同搭
建跨界规划实施协调平台 ,充分协调 .解决跨界规划实施给备城市带来的利益冲突.有此基础 跨界规划方可成为协调各方利益分配、统一发展思路,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有力抓手 . 关键词 :
跨界规划 : 规划实施 ; 保障机制 ; 广佛同城规划
A b t a tBa e p n t es m m a y o ec a a t rsiso r s - o n a yp a n n n mp e e t t n s r c : s d u o h u r ft h r ce it fc o sb u d r l n i g a d i lm n ai h c o i s e , n o i a in o p e e t t n o x lr to n Gu n z o - o h n I t g a e e eo m e t su s a d c mb n t fi l m na i fe p o a in o a g b u F s a n e r t dD v lp n o m o P a , h a e e c i e h ou i n ie so ln i g i lm e t t n W i p o e t n m e h n s f l n t ep p rd s r s te s l t d a fp a n n mp e n ai . t b o o h r tc i c a ims o o

同城化发展战略思考

同城化发展战略思考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协同
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协同, 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产 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交通协同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交通网络互联互通, 提高区域内的交通协同效 率。
环境协同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共同 治理环境污染,实现区域 内的环境协同发展。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取消户籍限制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同城化发展所需的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建设。
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和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城化发展项目,实现政府与市场 的有效衔接。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0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 鉴他们在同城化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03
注重规划的可持续性和协同性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要注重可持续性和协同性,既要考虑当前的需求,
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要协调好城市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协
同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公路、铁路、航空、 水路等交通方式的建设,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 的交通承载能力。
深圳都市圈:创新与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深圳都市圈注重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推 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
深圳都市圈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实现 了跨城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

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都市圈通过建设高效便捷的基础 设施,实现了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交 流合作。
生态环境保护
深圳都市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实现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密集地区城市规划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佛同城”为例

城镇密集地区城市规划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佛同城”为例

约,从 更大的范 围内优 化配置 资源 、促进 共同
繁荣发 展而进行 的系统 工程。 伴随 同城 化的进程 ,跨行政 区的城市规 划 问题 成为规 划部门所 面临的新课题 。
的大 都市 圈。 其 中, 部 分城 市 因地 理 上 的 接 近, 两 个甚 至 多 个城 市 逐渐 融 合 , 出现 了同
广 系 列 专 版
OL U m n
城 镇密 集地 区城 市规划 合作 的探索 与 实践
以 “ 广佛 同城 ”为例
口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佛 同城 化项 目组 ( :李开平 ,黎 云 ,吴 超 ,黄鼎曦 ,张嘉懿) 执笔
[ 摘
要]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在城镇化程度高的城镇密集地区,跨区域 、跨城市的规划合作 日益
得 到 强 化 。 “ 佛 同城 ” 作 为 区域 合 作 的一 种 形式 ,是 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 区域 一体 化 发 展 的 先导 和 示范 。 广 广 佛 同城 化 城 市规 划基 于 广 州 “ 西联 ” 、佛 山 “ 东承 ” 的 战略 研 究 ,建 立 区 域 生态 资 源 共 同保 护机 制 、 统 筹 设施 布 局 与建 设 的 规 划 思路 , 按 照 点 、线 、面统 筹 兼 顾 的 方式 , 开 展城 镇 空 间 发展 战 略 、 区域 交 通 一 体 化 规 划 、 重 点 交 界 地 区 同 城 整 合 建 设 项 目库 指 引和 规 划实 施 保 障机 制 研 究 等 工 作 。
在 全 球 区 域 一 体 化 迅 速 发 展 的 当 今 时
代 , 全 球 区域 联 系 、 区域 交 流 越 来 越 密 切 。 城 市 是 区域 一 体 化 活动 最 为活 跃 的 载体 , 在 地理 和 区位 优 势 较好 的 区域 形 成 了连 绵成 片

同城化下广佛区域发展的问题与规划对策探讨

同城化下广佛区域发展的问题与规划对策探讨

【 图 分 类 号 】T 9 4 1 中 U 8 .
【 献标识码 】 文 A
近 年来 , 随着 区域一 体化 的深 入发展 , 个新 伴 一
的发展 理 念—— “ 城 化 ” 运 而 生 。2 0 同 应 0 5年 深 圳
化之 中。为数 不 多 的同城化 研究 中将 同城 化 的概念
定义 为 “ 两个 或 两 个 以上 城 市 因地 域 相 邻 、 济 和 经
使市 民弱 化属 地 意识 , 享 城 市 化 所 带来 的发 展 成 共
果 的现象 ” 。 ¨
本 文认 为 同城 化 是 一 种 区 域发 展 理 想 的概 括 ,
也是 客观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 一 种 阶段 表 现 , 区域 一 与
体 化有 着 紧密关 联 。两者 有 着共 同 的思想 渊源 与理 论 基础 , 即区域 整 合 。整 合 就 是 通 过把 不 同 的事 物 与 物质 , 它们 相互 渗透 、 互 交 互 , 源 共 享 结 合 使 相 资 在 一起 , 由此 发 挥 最 大 的价 值 。根据 区域 整 合 相 关
群” 。推进 广佛 同城 化 发展 成 为 携领 珠 三 角 一 体 化
发展 、 落实 国家 区域发 展 战略 的重要 举措 , 有重 要 具
的标 志和示 范意 义 。
体 和异 质性 因素 的存 在为 前提 的 。整合 并不 抑制 多
元状 态 , 而是 增进 多 元 主 体 和 各种 异 质 性 因素 的交
成有 序结 构 和 网络化 的必 要 途 径 , 寻 求 城 市 间 固 是
对 象 , 问题 和对 策 两方 面对 如 何 落实 同城 化 进 行 从
了探 讨 。
有规 律 性 的 手 段 。 区域 整 合 的核 心 思 想 是 淡 化 政 区界 限 , 促进 不 同城 市政 府 组 织 机 构 之 间形 成 互 相 制 约 的负责 任 的管理 机制 , 根本 问题 是权 力 、 义务

“广佛同城化”建设及其对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启示

“广佛同城化”建设及其对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启示

“广佛同城化”建设及其对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启示作者:李辉钱花花来源:《科学与管理》2012年第01期摘要:从协调、合作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局面和协同效应,广佛同城化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并将成为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典范。

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经过充分协商、谈判,形成主体间资源整合和利益协调的机制,是两市地方政府间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借鉴广佛同城的成功经验,领导者应努力培养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和共赢观念,注重引导局部利益向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向长远利益、共同利益向公共利益的转化。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地缘、文化、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要素流动等客观条件的规律性影响。

关键词:广佛同城;地方政府;合作;区域发展【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2009年3月19日,广州、佛山两市市长签署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及两市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4个对接协议,简称“1+4”框架协议。

这标志着广佛同城化建设的正式启动,也表明两市政府间合作进入新阶段。

与国内其它区域政府间合作相比,广佛政府同城化合作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自身特色。

首先,从合作动因来看,现有地方政府间合作主要包括:为回应突出问题而采取的“被动性合作”和适应区域发展机遇的“开发性合作”。

目前国内地方政府间合作中,被动性合作较为常见,如生态治理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区域综合治安管理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等等。

广佛两市同城化合作更倾向于主动的开发性合作。

第二,从合作推动力量来看,主要有地方政府“自发性合作”和基于上级政府安排的“诱导性动因”。

[1]由于区域资源相对稀缺,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自发性合作往往不容易形成。

而广佛同城合作却是以地方政府自发性为主要推动力量的合作类型。

第三,从合作模式来看,地方政府间合作可以分为共享型合作和互补型合作。

资源共享型合作是指共同利用、共同开发的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性合作是指从各自优势出发,实现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2]。

新型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研究——以广佛同城化为例

新型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研究——以广佛同城化为例

构建 一套 完整 和 有效 的 同城 化合作 机 制 ,这是 广佛 同城 化 的重 中之 重 ,如 果没 有稳 定
合作机。 关 键词 :广佛 同城 化 【 图分类 号】 F 2 中 17 合 作 内容 合 作机 制
中 国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地 方 政 府 合 为一 种新 型地方政 府合 作模 式 ,广 佛 同城 作 正 在 如 火 如 荼 地 展 开 ,如 泛 珠 江 三 角 化要 想取得 显著效 果 ,不仅 要 明确 广佛 同 洲 、长 江三 角洲 、环渤 海经济 圈等 ,但现 城化 的含 义与合作 内容 ,同时还必 须在合 实状况 是 ,口号 喊得 响 ,实 际行动 却 比较 作机 制上有 所创新 。
合作 效果 ,成 为人们关 注 的主要 问题 。作 程 ,成为 广佛 两地政 府面 临的重 要 问题 之
【 基金项 目 】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 教 构建横 向援助机制 ,推进基 本公 共服 务均等
化 — — 以广 东省 构 建横 向援 助 机 制 为 例 ” ( 目编号 :0 Y C 3 0 7 项 9 J 6 0 4 )。

域 一体 化提供 有 益 的经 验 。因此 ,对 于广 次推 进 同城化 :宏 观层 面是 指要 制定 相 应 佛 同城 化 ,不 能仅 将其 视为 孤立 事件 ,而 法 规 、构 建 政府 协调 机 制 ;中观 层面 是 指
应 该视 为具有 潜在 推广 价值 的地 方政府 合 要 发 挥 中介组 织 在 同城化 过 程 中的作 用 ;
少一 ,形 式 重 于 内容 ,合 作 效 果不 显 著 。
在此 背景下 ,广 州和佛 山提 出广 佛 同城化
合作 模式 ,这种 新 型地方政 府合作 模式 能

本期聚焦:同城化研究——我国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模式研究与制度设计

本期聚焦:同城化研究——我国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模式研究与制度设计
为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问题 。 1同城 化 的概 念 , 内涵 与 趋势
益 激 烈 。 如 何 把 城 市 做 大 做 强 ,成 为 地 方政 府 最 为关 心 的话 题 。而城 市 协调 发 展 、功 能 互补 的理 念 没有 得 到应 有 的
重视 。 目前 , 个 地 方政 府 的 各 十二 五
功能的大城市能够影响次级城市的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 。城市功能耦合是指参 与同一区域 内的两个或者多个城市根据 城市等级 城市差异 ,专业化 自身的功 能 ,使 区域内城市中形成功能差异,职 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 市群 ,从而促进
区域竞 争力 。 同城 化 的 目的 正 是 为 了实 现 区 域 内 城 市 功 能 协调 互补.增 强 区域 竞 争 力。 同 城化 可 以作 为 区域协 调 城 市功 能 的一 个 手 段 ,通 过 同城 化 的 方 式 建 立一 系
省份提出促进省内城市同城化的发展目
标 ,然 而 同城化 的内 涵究 竞 应该 如 何 理
解,目前还没有定论。 11同城 化提 出的背景 .
要 深 入了解 同城 化 的概 念 就 必须 对 同城 化 提 出 的背 景 进 行 初 步 了解 在 2 世 纪初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促 使 城 市 1
规 划 向社 会 公 布 .其 中 同城 化 成 为 一 个 热 点 。广 东 提 出加 速 广 佛 同城 化
国内同城 化 的概 念 是 20 年 在《 05 深 圳 23 0 0城 市 发 展 策 略 》 中首 次 提 出来 的。 20 0 8年 I 月 3 目 国务 院 正 式批 2 1
随着 中国 经济发 展 ,城市 化 进程 的
不断 加速 . 国城 市化 率 将 在 十二 五 ” 我

同城化:1+1〉2——广佛同城发展对浙江的启示

同城化:1+1〉2——广佛同城发展对浙江的启示

的发展理念 ,倡导开放 的区域合作模式 , 有 利 于 推动 “ 政 区经 济 ” “ 体化 经 行 向 一 济” 转变 , 为城市 发展 赢取 “ + >2 的综 11 ”
合 效 益
“ 脱颖 而 出” 极其 困难 , 求 同城 化发 展 , 谋
广 佛 同城发展 的做 法和成效
广 州 和 佛 山 是 珠 江 三 角 洲 的地 区发
— —
同城 化 的行政 主体 是不 受 等级
业, 而佛 山的优势产业主要集 中在 电气机
械 和器材制 造业 等轻型 制造业 ,以及家 电、 建材 、 陶瓷 、 服装等 日常消费类轻工业 , 具备错位竞争 和协 同发展的基础 。第 四 , 人文 同脉 , 广佛在历史上 曾属 于同一行政 区 , 有岭南 地域 文化和方 言 , 拥 具有 相 近 的民间历史传 统 , 同城发展得 到民间 的积 极响应 , 彼此具有高度认 同感和包容性 。
合 的城 市体 系 中,相邻城 市如何 分 工协
作、 消减斥 力 , 如何 错位共 赢 、 增强 聚力 ,
已 成 为 一 个 需 要 破 解 的重 大课 题 。 城 化 同
广佛 同城化模式 的成功运营 , 与其发
展背景密切相关 , 主要具备 了以下几个客 观条件 : 第一 , 地缘接 近 , 市建成区高度 两 连绵 , 可以 降低交通 、 政等基 础设 施 的 市 通达连接成本 , 使各类城市 建设 要素 的流 通成为可能。第二 , 经济相依 , 从历史上广 州就~直是佛 山、 南海 、 顺德所生产的农产 品的市场 和中转地 , 目前佛 山各类企业 的
圈 C r …ro sy t
同城化 : + 2 11
— —
广佛 同城发展对浙 江的启示

广佛城际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策略

广佛城际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策略
化 的突破 口。
目前 的 广 佛城 际 公交 线 路均 由两 市 的城 市 公 交 自发 延 伸较 短 距离 , 进入 到对 方 区域 后形 成 。截至 2 0 0 8年 底 ,
广佛城 际道路客运 一体化发展策略
口 关仕罡 ,闰攀宇
( 州 市 交通 运 输 研 究所 ,广 州 5 0 3 ) 广 10 0

要 :传统公路客运 已无在的 5
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 出其发展趋势与 目标。从客运线 网架构、枢纽布局方案、公路客运公交化选 择模型和经营模式改革四方面 ,提 出基于公路客运公交化的广佛城际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策略。
po oe e e d n bet. hs a e u r r e nert ns a g f a gh u& F sa tri a asn e rp sd h n s do jcsT i pp r towadt tga o t yo n z o t t r a p f h I i t e r Gu o hnI ec yr d seg r n t o p
r a Ba e n t l sso v i r b e b u a g h u & Fo h n I tr i o d p s e g rt n p r t n t i p p r a e . s d o e a a y i ff e man p o lm sa o t h n i Gu n z o s a n e c t r a a s n e a s o t i . h s a e y r a o
Ab t a t h r d t n lh g wa a s n e r n p ra i n u a l o me tt e d m a d fi tr i r n i ta c t i a i n s r c :T e ta ii a i h y p s e g rta s o tto n b e t e h e n s o n e ct ti i n r — i lz t o y p i o

广佛同城化背景下沙贝互通立交常态化拥堵整治措施

广佛同城化背景下沙贝互通立交常态化拥堵整治措施

广佛同城化背景下沙贝互通立交常态化拥堵整治措施方顺;黄云骢;欧阳喜军【摘要】广佛高速公路沙贝互通立交是全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互通,近年来,随着交通量日趋饱和,该立交及周边路网拥堵已成常态化.从广佛高速公路沿线及城区发展变化着手,利用Transcad工具的关键路段分析模块,探究了该路段的主要交通流成分,从交通流量、区域路网、广佛同城化、周边产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该互通的拥堵原因,提出采用近远结合的策略及其相应的整治措施,并利用省域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整治方案进行评估分析,为下阶段区域高速公路网优化和沙贝互通立交的拥堵整治提供依据和参考.【期刊名称】《广东公路交通》【年(卷),期】2018(044)006【总页数】6页(P44-49)【关键词】交通拥堵;互通立交;整治措施;策略【作者】方顺;黄云骢;欧阳喜军【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广州510101;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州510623;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广州5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0 引言随着广佛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展,交通量快速增长以及邻近高速公路的相继通车等,广佛高速公路(原沈海高速公路广州支线)和广州环城高速公路承担的交通功能逐渐多元化,过境交通、市域内长距离交通与市区交通严重混杂。

广佛高速公路沙贝互通立交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沙贝互通立交地处广佛交界处,是广佛高速公路与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含广州北环和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的重要枢纽互通,与其相接的多条高速公路是广州、佛山两市,乃至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的主要骨架性通道。

图1 沙贝立交交通组织广佛高速公路是广州与佛山及其西南部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于1989 年建成通车, 按4 车道26m宽设计[1]。

2009年底,广佛高速公路完成了全线8车道改造工程。

图2 沙贝周边地区高快速路网广州北环高速公路现状为双向8车道,西起沙贝,连接广佛高速公路,向东先后与广清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以及广深高速公路相接。

大都市区消费空间的重构——以广佛同城化为例

大都市区消费空间的重构——以广佛同城化为例
(G 12 ) Z E0 6 。
作者简介 : 林耿 , 博士. 男.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 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 城市与区域研
究 中 副教授。 心
大都 市 区消费 空间的重构
— —
以广佛 同城化为例
R c n t u t0n o Con u p i Sp c :A Ca e St d o e 0 srci f s m ton a e s u y f
a ay e tg a e eai n h pb t e a g h u a d F s a i o e p rp e yt e r t sp s il n l z si e rt dr lt s i e we n Gu n z o n o h nw t c r — e ih r h o y I i o sbe n o h
o n u p in i u u e W i h c ee a in o l i. n rc a 矗 n 0 ua i ain O ec o s f o s m t n f t r . t te a c lrto fal n o eta k t f ca d p p lrz t f h r s. c o h r O t
关键 词 :
消费空间 . 广佛同城化 核心 一边缘 规划
Ab ta t s r c :Ba e n t e i t g a i n o a g h u F s a , h sp p ra m st n lz h c n mi s d o h n e r t fGu n z o — o h n t i a e i o a ay et ee o o c o
r i a ep t n o u e h n io m e to tg a in o a g h u F s a l b o eo e . h a e al r u t s ,te e vr n i n fi e rto f n Gu n z o ・ o h n wil em r p n T ep p r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前言广佛两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提升广佛发展水平,对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广州、佛山两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广州、佛山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要求,特制定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是,以广州市、佛山市为主体,以广佛都市圈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区,并将广佛肇区域合作等内容纳入规划。

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佛同城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专项规划、专责小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基本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

广佛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产业互补、交通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城化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2008年,行政区划总面积11282.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1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549.1亿元,在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1. 地域空间连绵一体广佛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连接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的枢纽,气候条件一致,自然地域空间连为一体,山体同脉相承延伸,珠江河网水系相互贯通;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20公里,接壤地段长约200公里。

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向外扩张,荔湾、南海、白云、三水、番禺、顺德等广佛交界地区的城镇建设相向发展,城市空间呈现连绵发展态势,同城化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 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广佛在秦朝时期同属南海郡,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建制,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属岭南文化特别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广佛同城化经验

广佛同城化经验

广佛同城化经验
广佛同城化是指广东省广州市和佛山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共同的城市群。

广佛同城化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推动:广佛同城化是由广州市和佛山市政府共同推动的,政府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广佛地区。

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佛同城化的关键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高速公路、地铁等。

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广佛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人员、物资、信息等更加便捷地流动。

3. 产业协同发展:广佛同城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协同发展。

广州市和佛山市在经济上互补性强,两个城市的产业链可以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例如,广州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方面具有优势,而佛山则在机械制造、家电等传统产业方面具有优势。

4. 文化交流:广佛同城化还包括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

广州市和佛山市在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个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两个城市之间的融合。

广佛同城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可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未来,其他城市也可以借鉴广佛同城化的经验,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佛山南海区城市公交体系优化升级现状及对策

佛山南海区城市公交体系优化升级现状及对策

53 2020 / 12
测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效率低、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而站点客流数据极度匮乏,导致在线路优化调整和区间短线的设立工作中缺少客观翔实的数据支撑。

现有共有公交场站236个,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其中枢纽场站6个,中心场站11个。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公交场站规划建设与南海区城市发展功能需求不匹配,部分枢
合本区城乡融合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公交网络,提升公交出行效率。

一是在东部片区打造高峰快线,解决广佛候鸟出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四五”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南海区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广佛同城先行区、人文生态宜居区,打。

广佛同城化的博弈分析

广佛同城化的博弈分析

自 20 08年底 《 江三角 洲地 区改革发 展规 划 纲要 (0 8—22 珠 20 00年 ) 提 出 “ 化广 州佛 山 同城 效 》 强 应, 携领珠 三 角地 区打造 布局合 理 、 能完善 、 系 紧密 的 城市 群 ” 功 联 以来 , 广佛 同城化 正 式从 区域合 作 层 面上 升到 国家战 略高度 。广佛 同城化 意义 深远 , 仅能促 进两 地 间市 场要 素 和资 源 的 自由流动 , 不 优 化 资源 配置 , 一步 释放 “ 进 广佛经 济 ” 力和活 力 , 潜 而且 能携 领 推进 珠 三 角一 体化 进 程 , 提升 珠 三 角核
心 竞争力 。
广佛 同城 化不是 两个城 市在 经济 总量 、 市规模 和人 口数量 等方 面 的简 单相 加 , 城 更不 是将 广州 和 佛 山两个 城市合 并 , 而是包 含社会 一体化 、 济一体化 、 经 区域 一体 化 三个 层面 的更 深 意义 上 的一体 化 。 广 佛 同城 化 的推进 , 在缩短 两地距 离 的 同时 , 能实 现产 业 优势 互 补 , 还 使广 佛两 地 现 代产 业 体 系建 设
甚至 采取地 方保 护 主义措施 , 护本 市企业 和产 品 , 保 阻止生 产要 素 的 自由流动 。 广州 和佛 山作为 不 同行政 区域 的两个 城市 , 行政 刚性 约束 和地 方利 益 导致 两 市 之 间在交 通 运输 、 财政税 收 、 地方政 策 等方面 的措施 难 以统 一 , 作 层 次难 以深 入 , 重 阻碍 了两市 间物 流 、 流 、 合 严 人 信息
■ 收 稿 日期 :0 0 1— 5 2 1 -20
一基金项 目: 0 2 9年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 目(9 D M 9 1 ) 0 0J X 7 0 4 ■作者简介 : 叶祥松 (9 7 ) 男, 15 . , 湖北赤壁人, 广东商学院经济 贸易与统计学院院长, 教授 , 士生导师 ; 良燕 (9 5 ) 男, 博 彭 1 8一 , 湖北赤壁人, 广东商学院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跃江孟娟崔昂周锐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行政边界的壁垒成为区域(城市群或都会区)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

研究区域治理措施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国内外关于区域治理的理论基础,其共同点包含管制机构、渠道构建、激励因素等。

梳理广佛同城发展脉络,对同城发展四个阶段的宏观举措和交通措施进行总结。

以广佛同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公共客运交通等方面选择五个典型案例,以管制机构、渠道构建、激励因素为切入点进行剖析。

从管理机制、参与主体、法律法规、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城际交通;公共客运交通;区域治理;广佛同城Publ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Under Urban Integration:A Case Study of Guangfo City Su Yuejiang,Meng Juan,Cui Ang,Zhou Rui(Guangzhou Transport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Public Transport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5,China)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become a key obstacle to reg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s or metropolitan areas)coordination.Thus,researching on inter-city regulatory measures is 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regional integration.By summariz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egional governance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amples,this paper presents several keynotes such as regulatory agencies,channel construction,and incentives.Then,the paper studies a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Guangfo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measures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successful cases in association with urban planning,roadway construction,rail tran-sit,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re selected to reflect the regulatory agencies,channel construction,and incen-tives in Guangfo City.Finally,the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management mechanism,participants,laws and regulations,and information sharing.Keywords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public transportation;regional governance;Guangfo City 收稿日期:2017-05-16作者简介:苏跃江(1983—),男,贵州六盘水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交通、交通信息。

E-mail:250234329@0引言都市圈治理一直是区域规划、发展与公共政策的热点,在欧美一些城市已有成功经验。

例如,纽约都市圈通过政府间契约(协议)联合起来形成自主性的区域公共管理关系社群,构建都市圈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制度框架,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障碍,并融合不同城市之间的激励与约束、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1-2];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区构建公共交通联合体,统筹管理和协调区域公共交通的资金分配、信息系统、票价体系、服务标准等政策[3-4]。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以行政区域内部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为主,难以实现跨市或跨区域的共建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尽管城市之间存在空间隔离和行政制度障碍,但社会经济等功能联系却不断增强;特别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近的城市,在空间融合、产业协作、设施衔接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呈现同城化①发展趋苏跃江,孟娟,崔昂,周锐(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广州市公共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5)文章编号:1672-5328(2018)01-0023-08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3/11-5141/u.2018.0104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23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6No.1January 2018城市交通二○一八年第十六卷第一期势,例如广佛同城、西咸同城②等[5]。

近年来,大尺度的区域(都市圈或都会区)管治模式在国外已有成熟案例,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交通一体化已有研究,但关于中尺度的同城化客运交通一体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以广佛同城化为例,重点分析广佛同城的发展脉络、客运一体化发展存在问题与相关对策,为中国同城化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启示。

1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1.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挖掘法、非结构式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

文献法主要借助期刊、著作、政府文件、新闻报道等资料,查阅广佛同城化的相关理论、政策、案例等信息,并进行筛选、归纳和整理,从中挖掘有用素材。

问卷调查法围绕广佛同城客运交通方式的满意度、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内容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400名广佛市民(包括普通市民250份以及公路客运、公共交通、出租汽车驾驶员共计150份,有效回收385份)进行调查,调查对象职业涉及公务员、企业员工、科教文员、私营业主、学生等。

数据挖掘法主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调查等数据进行分析、校核和补充,利用连续22天的手机信令与现状调查数据测算广佛两地客流交换量并进行校核,利用连续一周的出租汽车GPS 和计价器数据对两地OD 分布和运营状况进行挖掘,利用连续2周的IC 卡数据对公共汽(电)车和广佛城际铁路的OD 分布和断面客流量进行挖掘。

非结构式访谈法主要通过与广佛两地市级交通部门、各区交通部门、广佛两地关联的客运交通企业(包括公路客运、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的代表③进行座谈,了解广佛两地各层级相关部门在同城化合作管理中的操作方法与协调模式,梳理广佛两地跨市客运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2理论基础随着城市经济增长与空间扩张,区域性的公共问题逐渐凸现。

单一的城市政府难以单独应对复杂的区域性公共事务,需要逐渐转变为具有复合功能的大都市区。

文献[6-11]对同城化的跨界合作类型、优劣和问题、政策类型、协调策略、动力机制和空间管制进行分析。

文献[12-13]归纳和总结了中国同城化的研究概况、进展与发展战略。

文献[14-16]对国外大都市区区域治理进行总结,主要有三个共同点:1)有上一层次的常驻管理机构(管制机构),主要职责是在区域共赢的基础上减少参与体之间的分歧与摩擦,统筹和指导跨区域的项目库审批、重要规划和文件的讨论和修改;2)多层级的管治体系(渠道构建),即政策或措施的制定是由省、区域(都会区)、市、区县以及相应的地方政府、企业、市民等相关参与者共同磋商,实现区域合作共治;3)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激励因素),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促进政府、企业、市民三者积极参与共同管理、合作共赢。

2广佛同城化发展脉络历史上,广佛两地辖区基本上都属于南海、番禺两县,文化上同根同源,自然地域连为一体。

两市中心城区距离约20km ,接壤地段长约200km [17]。

从城市空间结构或行政区边界来看,广州市西部区域距离中心较近、地域结构不完整,佛山市中心位置不明确,广佛两地连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核心-边缘结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地理单元。

广佛同城化发展主要经历生长期—发展期—冬眠期—破冰期四个发展阶段(见图1)。

2.1生长期(1990—2000年)由于外资进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广州、佛山城市建成区不断向外扩张。

荔湾、南海、白云、三水、番禺、顺德等广佛交接地区的城镇建设相向发展,加上广州重化工业与佛山传统制造业发展建立起上下游关系,城市空间呈现连绵发展态势。

两市社会经济活动互动加强,交通联系也日趋密切,产业和交通联系加强促进交接地区呈现粘连发展态势。

在广佛毗邻区域开始出现佛山居住、广州就业或广州居住、佛山就业的人群,成为最早的“广佛候鸟”。

2.2发展期(2000—2010年)广佛两地从城市规划、产业协作、交通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提出具体的举措,并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4苏跃江孟娟崔昂周锐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提出“西达成建立热线联系机制广州市市长提出共建广佛佛山响应“西联”政策,佛山提出“东承”战略,举办广佛区域合作与协调《广佛都市圈协调》广州市市长率团到佛山考开展“广佛区域合作发展开展《广佛两市道路》广佛新干线破土动工(2008—2020)》批广州佛山市籍车辆试开通广佛城巴、快巴广佛两市首次召开市长联广佛两市签署《广州市、以及两市的城市4个对接协编制《广佛同城化发(2009—2020年)》广佛公交新线路启动条快巴、14条城巴7条常规公共汽车线)广州发展战略:对外转向广佛市长联席会议很少召南方日报报道广佛同城进广佛地铁首期开通广佛互设出租汽车回广佛城巴、快巴、常荔湾—南海、花都—三广佛新城(五眼桥—滘口)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在佛山广佛地铁二期开通编制《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广佛公共交通一》等发展期冬眠期破冰期图1广佛同城化发展脉络Fig.1Development periods of Guangfo City(2008—2020)》批复促进广佛同城化从区域合作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个阶段是广佛同城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