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资料黄埔军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为北伐准备了条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①开始:1926年。

②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③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④主要战场:湖南、湖北⑤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⑥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⑦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4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四、胜利进军的原因:(1)根本原因: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其它原因: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北伐军的浴血奋战等;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性质)六、结果: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七、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北伐胜利进军主要对象:北伐战争打击的直接对象是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反革命集团。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一九二六年六月五日,国民政府通过了出师北伐案。

七月六日通过了出师宣言(十四日正式发表)。

九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十二日,我党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巩固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国民革命军出师时共八个军,约十万人。

兵分三路从广东向北挺进。

西路为北伐军主力,由第三、四、七、八军和第一、二军一部约八万人组成,沿粤汉路北上湖南、湖北,进攻吴佩孚。

北伐战争知识点总结

北伐战争知识点总结

北伐战争知识点总结《北伐战争》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一场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伐战争,欢迎大家阅读。

北伐战争必考知识点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1)时间:1924年5月(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1〉: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2〉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3〉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2〉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3〉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北伐战争重要知识点1、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创建时间:1924年;(2)地点:广州黄埔(3)领导机构: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4)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5)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北伐战争ppt24

北伐战争ppt24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汉口
我来试一试
武昌 ╳ 汉阳

贺胜桥
开这个军官学校, 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 护国运动到护法运动相继失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 败的原因,就是没有一 只自己的坚强军队。 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你知道吗?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
校长 蒋介石 党代表 廖仲恺 周恩来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 创始人 孙中山
合作解疑一: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
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 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 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 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三个政权并存
北京北洋 军阀政府
武汉 国民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北伐战争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北伐战争ppt课件

1.山东省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下图“陆军 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 B
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 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范作用。
(4)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了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 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
黄埔军 校 北 伐 战 争 北伐战 争
怎样的作用?
(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2)产生的作用:①推动并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②在战争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③领导工农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7.阅读下列材料: 农民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者分别为运输、向导、交通破坏、扰敌后 防、正式作战等项。……有一次在耒阳,先日晚间须招运夫600名,农 民闻革命招夫,老幼俱来应募。次日清晨即行招满。……及北伐军下长 沙开始总攻击后,农民更实地上战场。岳阳的农民……实行截击敌军归
多公里的黄埔长洲岛。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贪 生 畏 死 勿 入 斯 门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孙 中 山 兼 任 总 理
廖 仲 凯 任 党 代 表
蒋 介 石 任 校 长
周 恩 来 担 任 政 治 部 主 任
中国共产党派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等在军校担任有关负责工作。 还从各地派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此学习,成为军校的骨干力量。 1924年至1927年,黄埔军校共举办6期,招收学生1.2万多人,培养大 批军事政治人才。共和国10大元帅里有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曾 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10位大将里有陈庚、罗瑞卿、许光达“出身” 黄埔。

《北伐战争》参考课件

《北伐战争》参考课件

著名将领
主要战果
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直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 南 广西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西 福建
广东
吴佩孚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孙 传 芳
兵力20万
主 要 战 役
汉口
武昌 ╳ 汉阳
╳ ╳
贺胜桥
黑 吉 辽
北京
汀泗桥 直 隶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旁白:今天在这里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 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 亡。 让我们走进这所中国的“西点军校”。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参照学生用书P25)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媒体呈现: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 一幅对联贴在一所学校的大门上:上联是“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 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1)你认 为它是哪所学校?孙中山先生创办这所学校 的宗旨是什么? (2)这所学校的创办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出自这所学校?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
戴笠(国民党)
播放片断:《勋业千秋》。
(3)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的原因。
综合归纳: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作战目标明确,战略方针正确; 人民群众大力支援; 国民革命军英勇作战; 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山东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国民政府
•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蒋介石 、 一二” 一二 反革命政变: 在上海发动,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一五” 、 一五 •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 变。 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反革 命政 变发 生
课堂小测: 课堂小测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 ( 1924年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 2.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 ( 蒋介石 ) 任校长 (周恩来 年 月 黄埔军校成立 黄埔军校成立, 任校长, 任政治部主任. 任政治部主任 )
3.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其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 年 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其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其目的 4.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吴佩孚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孙传芳 ) ,( 张作霖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 时间:1927年4月 年 月 地点: 地点: 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益
小结
国民党 一大召 开两党 合作正 式形成 黄 埔 军 校 成 立
国民大革命
北 伐 战 争 开 展 国民 党右 派叛 变革 命 合作 破裂, 破裂, 国民 大革 命失 败
上海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广东
吴佩孚兵力20万 兵力 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兵力约 万
孙 传 芳
兵力20万 兵力 万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 独立团





北京 直



山东
河 郑南 县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进 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主要战绩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927年1月 武汉民众欢 庆北伐胜利 和国民政府 迁都武汉。
3.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主要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 内容 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3.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农民武装队伍
思考: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 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 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 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
1、原因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 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 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中共三大
时间 1923年6月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管理】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

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

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

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C)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成果? 2、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意义? 3、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意义? 4、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表现?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性质?
国共第一次合作
合作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基础: 反帝反封建
1、建立黄埔军校;2、进行北伐战争 合作成果:
开始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年—1927年)
黄埔军校的建立
1、建立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 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创办者: 国民党(孙中山)
4、领导人: 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5、意义: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 军奠定了基础。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失败标志: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失败表现: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时间:
2.地点:
1927、4
南京
3.人物:
蒋介石
对内:镇压人民 对外: 投靠帝国主义
4.内外政策: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主要战场
英雄部队 结果 意义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铁军)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胜利进军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 作战方针 黑龙江 伐 张 作 北上扫吴、东进歼孙、最后灭张 战 吉林 争 霖 辽宁 兵力35万 前 北京 直 形 隶 山东 势 图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5.性 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主观原因: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1课: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1课:北伐战争
第 11 课பைடு நூலகம்北 伐 战 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924年 (1)时 间: 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标 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同意共产党员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中国 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2、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 (1)时 间: 1924年5月 (2)校 长: 蒋介石
(5)总司令: 蒋介石 总司令: (6)主要战线: 珠江流域 — 长江流域 主要战线: ① 广东 — 湖南长沙 — 湖北武昌 — 江西 浙江、 ② 福建 — 浙江、上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927年 (1)时 间: 1927年4月 蒋介石、 (2)原 因: 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3)结 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4)作 用: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 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目 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 (2)对 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场: 湖南、 (4)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 1、时 间: 1927年4月 2、性 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反动 统治

第11课北伐战争学习资料

第11课北伐战争学习资料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二、 北伐的胜利进军
1 北伐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①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②主要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5、国民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 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1.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第三:广大北伐军官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共产党员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 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四、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1.罪行: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 和国民党左派。 2.危害: 国民革命失败,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势 图
浙江
湖江
南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1.主要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
独立团





北京 直



山东
河 郑南 县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进 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 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 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 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北伐战争资料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资料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资料黄埔军校(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第六期有武汉分校),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政府迁台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主要过程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

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

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对其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除众所公认的财政问题外,蒋介石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广东政局的现状,尤其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

“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

”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军)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军)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军)孙中山于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介石。

「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

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1926年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

1926年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

总司令蒋介石(蒋中正)军事总顾问加伦;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顾问铁罗尼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党代表缪斌;付军长何应钦;顾问切列巴诺夫第二军:军长谭延闓;党代表李富春;付军长鲁涤平;顾问预不罗甫斯基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付军长王军;顾问马赤意利克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党代表廖乾吾;付军长陈可钰;顾问巴罗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顾问叶林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顾问予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顾问奥依尼其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

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

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

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於8月辞去总司令职。

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

经过26年冬和27年春的整编扩大,又增加了:九军,彭汉章,贵州军阀,顾祝同、上官云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备课资料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备课资料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1923年6月。

(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背景: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4)参加大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5)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6)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相关链接】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的建立(1)背景: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2)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3)军校领导人的任职情况: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4)贡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相关链接】这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军校。

在此军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12 北伐战争

12  北伐战争

西
广州
广
0
110 220千米
110
海南岛
广州国民政府控制区 主要战场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察 哈 尔




京兆


军阀



依附 国家
拥有 兵力 20万 20万 35万


西

吴佩孚 英、美


西



湖 北
孙传芳 张作霖
日本 日本






江 西






广


国民革命军进军路线 国民军联军进军路线 张作霖盘踞地区 孙传芳盘踞地区 吴佩孚盘踞地区
西
广州
广
0
110 220千米
110
海南岛
广州国民政府控制区 主要战场
国民政府:
“ 这么强大的敌人,而我们国民政府 的兵力却只有 8 个军, 10 万人,而且 我们控制的范围也仅限于广东附近, 这可如何是好?”
英雄团队
叶挺独立团
主要战场
湖南 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结合课本和《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把下面的地名按北伐军的进军路线排排顺序。
1926年7月至1927年4月,以湖南为中心的农 民运动,席卷全国,其势犹如暴风骤雨,迅猛异 常,涤荡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贪官污吏、土 豪劣绅在中国的统治,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 为了配合北伐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举行三 次武装起义,前两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第三次 武装起义胜利了,解放了上海这座城市。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2、北伐战争: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北伐战争开始,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湖南、湖北是北伐的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并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Biblioteka 校和北伐战争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并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地点 罪魁 祸首 后果 国共合作 破裂,轰 轰烈烈的 大革命失 败
“四 · 一二”反 1927.4.12 上海 蒋介石 革命政变 “七 · 一五”反 1927.7.15 武汉 汪精卫 革命政变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北伐的胜利进军
1 北伐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①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②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5、国民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 汪精卫的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标志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失败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西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约10万
国民政府
兵力20万
1926年8月27日
贺胜桥战役
1926年8月27日
汀泗桥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叶挺像(1896~1946年)
武昌群众欢迎北伐军进城
D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第11课
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伐战争》资料黄埔军校(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第六期有武汉分校),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政府迁台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主要过程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

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

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对其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除众所公认的财政问题外,蒋介石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广东政局的现状,尤其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

“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

”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邮票(图为黄埔军校)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

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歌被明定为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

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

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

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

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该校迁往南京。

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

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

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

1931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主要培养国民党陆军高级军官。

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陷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

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

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

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

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

抗战胜利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国有化隶属陆军总部,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征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该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

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蔡升熙毕业证194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

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

1926~1949年。

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

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

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是“黄埔系”的初步形成时期。

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黄埔系”在军界的接班部署。

后来居上的黄埔一期生杜聿明(时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以悍将著称的黄埔第3期领跑者王耀武(时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越跑越慢”的黄埔一期生郑洞国(时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

在国民党空军系统内,黄埔生更是独占鳌头。

抗战初期,为了培养更多的空军预备飞行人员,决定成立空军军士学校,出任教育长的是黄埔第1期的王叔铭。

王曾于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去苏联深造,1931年秋回国脱党转投蒋介石。

1940年接替周志柔,长期担任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的空军人员大多出自其门下。

1949年12月蒋介石及其所谓“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市,其后1950年3月1日蒋代表国民党政府宣布:“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

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

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

”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台湾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

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现任校长是陈良沛将军。

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迁往台湾十二座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地区高雄凤山,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

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机构设置:大陆时期: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政治、教育、训练、管理、医学和补给。

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迁台时期:大学部研究发展中心土木系机械系管科系外文系物理系化学系电机系资讯系政治系通识教育中心军事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