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二、学情分析对于这一课,孩子们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农村教育本来就有很多的局限性,孩子们能够接触的知识,没有城里的孩子多。

通过孩子们的预习,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有兴趣的。

大家对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不了解其原因;以及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也不能理解。

因此我们要慢慢引导,仔细分析。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意识;度《北伐战争形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六、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伐战争》。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课由“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二、说学情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深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情,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了解北伐的主要经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的进军路线和主要战役,锻炼和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北伐将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图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胜利果实。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伐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

教材从黄埔军校的创建、国民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等方面,展现了国共合作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一时期,是中国新主义的重要阶段,国共两的合作,推动了国民运动的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更是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辛亥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国共两的合作,以及国民运动的发展,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等方面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辛亥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脉络,引出本课主题——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5课,题目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国共合作的内容及其影响,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并能够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状态导入,课件展示,课堂演练,课后延伸和作业检查。

二、状态导入通过导入状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导入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1.你知道中国的历史吗?2. 你了解北伐战争吗?3.你了解国共合作吗?4.你认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更好地呈现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课件的呈现时,可以通过下列几点进行展示:第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以帮助学生了解此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协定和具体协商内容等来让他们了解国共合作的形式和具体内容。

第三,教师可以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例如解释北伐战争的起因、目的、过程等,然后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图片和文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第四,教师可以聚焦于北伐战争的影响,例如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影响,以及引发的变革。

通过以上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课堂演练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演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程的背景文献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后,通过小组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长沙战役等。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介绍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地图、资料等3.教学视频:有关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片4.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意义何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重点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件提供的资料,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关系,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讲稿

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讲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北伐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北伐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五学习主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第1课。

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也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之一。

它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为先进中国人进一步的救国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高潮到失败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案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挫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内容




导入1(歌曲欣赏)多媒体播放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为什么人民会发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呼声呢?什么是国民革命?什么历史事件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2)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过渡语: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建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板块二 北伐胜利进军
分组讨论:北伐军首先在两湖战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之后转战孙传芳部,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们来思考一下,北伐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阅读材料:
材料在“分共会议”上,汪精卫主张对共产党严加制裁,甚至喊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公开武力镇压。
请回答:
(1)材料中汪精卫为什么说要“分共”?在“分共会议”上汪精卫宣布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其原因是什么?
2.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军阀吴佩孚,然后挥师向东,消灭孙传芳部队,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史料
积累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 争说课稿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 争说课稿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说课稿《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与思考。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具有关键意义。

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尝试,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则是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一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果;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胜利进军的情况;分析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说教法(一)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史料分析法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情感共鸣。

三、说学法(一)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第15课《北伐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与历史的接触,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但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北伐战争小故事,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

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战场、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综合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展示自我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进行爱党情感教育。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这次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承接上一课《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但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认识到必须团结其他革命力量。

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中遭遇挫折,也渴望寻找新的革命力量。

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开启了国民大革命的新篇章。

(二)教材内容国共合作的实现:介绍了中共三大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以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北伐胜利进军:讲述了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北伐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势如破竹,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说明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开始。

(三)教材特点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教材清晰地展现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以及北伐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突出人物的作用:教材中提到了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汪精卫等众多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活动和决策,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强调历史的影响:教材阐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如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及其重要作用。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二、新课讲授板块一:风起云涌——黄埔军校的建立1.国共合作的背景(1)孙中山: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实现)(2)共产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共合作的建立(阅读课本70页第一段完成表格)3.国共合作的建立(阅读课本70-71页第一段完成表格)4.国共合作的表现(1)--黄埔军校(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黄埔。

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2)你知道吗?----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①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②黄埔四期:林彪(中共)③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3)据图片结合材料回答,创办黄埔军校的原因材料:“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结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板块二:狂飙突进——北伐胜利进军1.根据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目的材料: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目的:是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出示北伐战争前形势图3.明确要点:北伐对象、进军路线、主要战役、主要事件、结果4.北伐胜利进军(完成表格并复述北伐战争的主要经过)6.合作探究: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哪些?(1)国共两党合作(2)北伐军的英勇善战(3)工人农民运动的支持(4)作战方针的正确性板块三:血雨腥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展示图片:蒋介石汪精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失败2.出示图片:政变中被捕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看看谁找的快: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路人甲:买一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经过,以及北洋军阀的覆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叙述较为熟悉,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可能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阐述其历史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此过程中,强调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5.15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5.15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能够多角度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邀请学生表演情景剧《国共合作面对困境时的共同选择》。

教师总结:国共两党都有合作的意图,他们的合作是如何实现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起感受国共两党如何由“相爱”走向“相杀”。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对“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进行解说。

2.教师强调: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组织、思想上保持独立。

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教师提问:既然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那么他们都取得了哪些革命成果?学生回答: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4.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6.教师展示图片并强调:黄埔军校的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这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都是有革命志向的人才。

7.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从以上材料提取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黄埔军校1至6期毕业人数在逐渐增加,甚至达到5000人之多。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说课稿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说课稿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在历史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

该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9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它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的深入阐述,也为后续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奠定基础。

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国共两党合作对抗外敌、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内容包括:国共合作的背景、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通过史料、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北伐战争地图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历史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国共两党合作对抗外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 黄埔军校的创建及其意义。

3.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难点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

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其历史意义。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北伐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深入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说课稿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诸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1.诗词对联导入法。

2.分析讲解法。

对于课文中难一点的内容,教师可用此法。

3.归纳法。

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可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4.多媒体辅助法。

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显示。

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

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这群军人。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全课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全国。

北伐的对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课本上的《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吸《军阀吴、孙、张的实力》表,结合表格内容指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说课稿。

这堂课属于中国近代史,主要探讨的是国共两党在近代时期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北伐战争,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节课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接下来,我将围绕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展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生能够概括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原因和结果;
2. 学生能够分析北伐战争的发起、战术和战果;
3. 学生能够理解从《宪法大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
4. 学生能够设计与宣传一则反对不公的口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建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历史文化热情;
2. 点滴积累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
3. 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国共合作的形式、原因和结果;
2. 北伐战争的发起、战术和战果;
3. 《宪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

【教学难点】
1.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如何教授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背景,让学生能够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
3. 如何让学生能够反思现实,从历史中发现不公平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课前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给学生们展现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京政府成立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对于这些事件的理解。

二、呈现教材(25分钟)
1. 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a. 什么时候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为什么会开始合作?
b. 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形式是什么?
c. 北伐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国民党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最终的战果如何?
d. 《宪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是什么样的?
2. 在学生讨论完后,让他们回答如下的问题:
a. 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历史事件?
b. 两党如何互相合作,解决了哪些重要的问题,达到了什么样的重要的效果?
三、归纳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在联想到现在的社会现象,从学习的事件中获取灵感,反思现实,思考并发出自己对不公平的看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理解和感受,设计一个呼吁公正的标语或口号。

然后,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在教学的末尾,通过PPT或其它文献材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继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后,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的现代史,为大家指出怎样不断地探索,并不断推广和完善中国的制度与规章。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针对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信息量丰富,内容涵盖历史、思想、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在归纳总结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历史中发现不公平的现象,并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维度,富有启示性和指导性。

在PPT和视频的使用中,利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展示,可以让学生更深的理解并吸收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从中理解到中国在现代史时期的发展进程,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并萌发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观念,为青少年的成长埋下了一份关爱和关注。

五、教学反思(续)
除了教学设计之外,教学反思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必要的环节。

地道的反思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发掘教学潜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首先,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为教学设计和实践做好基础。

要深入了解国共两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掌握北伐战争的具体细节,详细了解《宪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

只有通过深度分析和细致研究,才能更准确丰富地表达和解释历史事件及其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和影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
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查阅书籍、资料等,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拓展和延伸练习,增进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或社会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师可以针对时事和社会热点用课程内容和实际问题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现代价值观。

同时,教师也应该倡导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其他用于传达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和道德规范。

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动力,更好地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六、教学设备和教材的使用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PPT等,这些设备可以满足各种形式的
课程呈现,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教材,帮助教师更清晰、全面地分析和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关键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教学过程中辅助解释历史事件。

对于教材的选择,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要求,选择恰当的教材和或参考书籍,并多方搜寻帮助学生了解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的相关资料。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参考材料,讲解历史人物和
事件,以及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战争,在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意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记忆和理解。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教材的目的和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和比较能力为主要目标。

七、评估与反馈
本节课程教学设计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估方式。

针对每一环节的测试,使用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有望自由发挥。

同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评估形式,例如写文章、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不仅考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虑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应用能力的水平,提高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并对教学反思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提出教学反思分析的重要性,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和同学们对历史的深度和全面的掌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可以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