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doc 48页)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一九九四年三月目录苏州市概况拟议结构图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首期开发区专项规划附表附件附图苏州市概况天然环境人口城市发展形式拟议结构图地段选择边界与地段情况规划概念规划参数拟建用地交通系统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规划区现状状规划构思规划规模首期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首期开发区交通规划启动区首期公建商业中心的几个设计量体模型首期开发区专项规划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河道整治供电规划邮电规划供气规划防汛规划固体垃圾的处理附表附件附图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详细规划报告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详细规划报告附图图Ⅰ:工业园区用地结构图图Ⅱ:首期用地规划图图Ⅲ:首期工业区一九九四年十一月(a)首期园林绿化目录(b)缓冲带控制图图Ⅳ:首期工业区(a)规划控制图(工业南区)第一部分背景(b)规划控制图(工业北区)图Ⅴ:首期居住区(a)居住用地密度分布图第二部分详细规划(b)居住邻里界限图(c)居住区绿地分布图2.1 首期用地规划(d)居住区教育设施分布图(e)典型小区范例布置图2.2 拟议工业用地图Ⅵ:首期商业核心区(a)拟议详细土地使用图2.3 拟议居住用地(b)拟议容积率控制图(c)拟议沿街建筑边缘图2.4 拟议商业核心区(d)拟议建筑退后线图(e)拟议建筑体形控制图图A高密度建筑间距系数控制(F)拟议绿地/广场图图B低密度建筑间距系数控制(g)拟议车辆出入口图图C低密度建筑退后线的规定土地分类定义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一、区位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是嘉兴和湖州,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
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苏州市。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
太湖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
苏州境内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苏州成为众所周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苏州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苏州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江苏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江苏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
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苏州市人民政府。
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
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
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有限公司、裕廊环境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苏州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
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三、参与单位1.参加编制的规划单位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2.参加编制的专业单位2.1由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负责协调的专业单位(a)消防规划--苏州市消防支队(b)人防规划--苏州市人防办公室(c)航运规划--苏州市交通局(d)环保规划--苏州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局(e)邮电规划--苏州市邮电局(f)有线电视规划--苏州市有线电视台(g)化工园规划--中国化工部规划设计院2.2由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协调的专业单位(a)供电--裕廊环境工程私人郁民公司与苏州供电局(b)供水、污水规划-- m/s Binnie&Partners(c)热电规划-- m/S Squire Mech Pie(d)煤气规划-- m/S Development Resources Pie Ltd与苏州工业园区配套供气有限公司(e)防洪、排水及河道规划--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苏州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所,河海大学(f)垃圾处理规划--m/S Keppel Integrated Eflgineering第二章规划结构一、性质第二区:高科技中心。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1.案例背景信息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1 分区商业中心2 邻里中心3 大学4 职业学院5 区域医院6 社区医院7 文化中心8 主题公园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1 122222 2222 2 22 2 23 344 5 6 78910 11 11 11 11 11 112.产业结构与布局:(1)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空间布局——圈层+轴线圈层居住区:紧邻金鸡湖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轴线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整体.工业园区是古城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有城市空间的生长与发展。
园区案例苏州工业园.ppt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4、园区注重完善立体道路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规划,深化 公交规划,研究地铁、轻轨、出租车等出行比例,实现立体 交通网络系统。 5、注重景观建设,高品质建筑、大量现代艺术雕塑与自然 山水相映成趣,发展成为一个充满现代感和文化意蕴的新城。
谢谢
园区案例苏州工业 园.ppt
演讲人
目录
01
园区合理规划布局
02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园区合理规划布局
采用新颖规划理念,科学合理功能布局,提高宜居性和生活的便捷度。 保障产业用地、控制住宅用地,建立完善土地紧凑集约高效利用新机制。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园区配套、住宅配套与商业配套、交通配套齐发展 1、园区配套发展先于产业和住宅发展,邻里中心首先担负园区配套功能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区 CBD的规划建设使得园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 2、住宅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强调基 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营造富有独特魅力的生活居住环境。 3、商业设施按市级、分区级、邻里级三级配套,经过邻里中心起步期,邻里中心发 展期、CBD建设期,CBD扩展期,形成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街、圆通时代广场、 东方之门等等,CBD功能逐步完善,形成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 体的居住商业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详细规划

苏州⼯业园区详细规划⽬录第⼀章总则 (2)第⼆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标 (2)第三章⼟地利⽤ (2)第⼀节总体⼟地利⽤分配2第⼆节⼟地利⽤细分4第四章指标体系和要素控制 (5)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六章绿地、河湖系统 (10)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12)第⼋章分⽚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14)第⼀节中⼼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4第⼆节居住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6第三节⼯业区控制和建设指导20第四节软件园控制和建设指导24第九章专项规划 (26)第⼀节市政公⽤⼯程规划26第⼆节综合防灾规划34附件⼀:论证意见附件⼆:规划背景XX新区⼆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第⼀章总则第 1 条为贯彻总体规划,适应XX新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园区建设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范围第 3 条“XX新区⼆三区”是指XX新区中新合作区的第⼆区、第三区两区,即本规划范围,位于⾦鸡湖东岸、青秋浦以西,北⾄娄江、南⾄斜塘河,共58.46平⽅公⾥。
第 4 条任何单位、团体和个⼈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规划⽂本和图则配套使⽤,具有同等法律效⼒。
第 5 条规划范围内的⼯程设计与建设除执⾏本规划外,尚需符合国家、江苏省现⾏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 6 条本规划⾃XX市⼈民政府批准之⽇起执⾏。
由XX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 7 条若需对本规划进⾏局部调整或重⼤变更,应按法定程序进⾏。
第⼆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标第 8 条规划依据1. 《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 《城市⽤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地标准》(GBJ137-90)5.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 《XX新区第⼆三区总体规划》(1995)7. 《中国-新加坡XX新区⼆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报告》(1995)8. 《中国-新加坡XX新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初步报告》(1996)第 9 条规划原则1.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市场体制与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
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着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着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
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
中规院_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_101PPT

参加公积金人数
人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年
城镇职工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在过去几年批出的工业用地中,尚有约3/4的土地未得到充分 利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体现。
园区合作区一期及蒌葑镇工业用地(代表发展成熟的工业用地)平均建筑 面积密度为0.65万平米/公顷,而其它地区则为0.15万平米/公顷。
平均建筑面积密度(万平米/公顷) 单位面积注册资金(亿美元/平方公里) 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亿元/平方公里) 单位面积利润(亿元/平方公里)
园区未来可通过征收土地税、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完善土地 退出机制等手段,实现从“推出增量土地”转向“盘活存量 土地”的土地发展策略转变。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Page 2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1
2) 产业集群
“加粗”产业链
通过同类产业的集聚,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性服务业 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用地余量 促进产业持续、快速的增长?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公顷
2004年园区工业用地现状
1800
批出土地面积
1600
工业用地面积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苏州工业园区总部基地B-10-010203地块设计任务书

苏州工业园区总部基地B-10-010203地块设计任务书苏州工业园区总部基地B-10-01/02/03地块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基地总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
功能上,基地以一带两环、一心多片的整体布局,规划有60多栋层次多样的总部楼宇,满足个性化总部办公需要。
环境上,以中央绿地公园、星湖街高架下公园、沿街绿地以及屋顶绿化,构筑特色生态系统;配套上,以创新支撑、商务配套为基础,引进具有特色性、主题性、参与性、娱乐性的商业服务项目,将打造成集总部办公、商务休闲、时尚文娱、交通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门户枢纽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本项目主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园区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等三大新兴产业,引进高新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总部、研发总部、结算中心、销售总部等职能型总部,大型制造业企业扩大整合的管理、销售总部,大型企业战略新兴产业总部、上海等一线城市溢出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总部等。
兼顾最终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和效益的充分汇聚,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
2、基地情况项目位于企业总部基地范围内,园区高铁站北,跨春路南、瑞丰路东、支一路西,由3个地块(B-10-01/02/03)组成,总占地面积约7.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暂定约47.3万平米(地上约30.6万平米,地下总面积约16.7万平米,其中车库及配套用房15.4万,局部商业约1.3万平米,另有轨道8号线站点约2.1万平米已设计完成需设计配合)。
地块南侧为即将运营的轨道3号线及其站点,即将建设的轨道8号线站点位于02地块(与项目整体设计、建设),03地块东侧预留有轨道12号线线位及站点,3条线互为换乘。
地块北侧预留有市政与地块内地库连接的地下通道及市政管廊,另按园区高铁站线位调整远期规划,还将考虑南北向穿越至和路的地上、地下通道。
(附件1-3)按规划要求,地块内拟建2栋不高于80米的塔楼、1栋180米塔楼、1栋200米塔楼办及相应裙房、地库(约2000辆机动车),初步业态规划请见附件,控制性规划指标参附件(除容积率、建筑高度外,其他可根据方案进行优化,建议调整,03地块西南角下沉广场用地需结合建筑统一设计)3、整体定位(1)产业高地1)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研发基地和区域型职能总部2)科技、研发、制造等行业优质企业培育发展平台3)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器(2)服务平台1)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2)商务服务平台:打造服务整个园区的配套服务平台(3)区域门户及交通核心1)在既有城市设计基础上,突出打造核心地块的门户形象2)整合高铁、轨道、区域交通资源,打造TOD开发模式的区域标杆4、建设目标本项目是苏州工业园区重要门户、大型铁路-轨道交通枢纽、战略新兴产业总部核心区域,具备完善的交通集散、研发、办公、商务配套、公共服务等功能。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完整版)苏州⼯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苏州⼯业园区⾸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积8488平⽅公⾥,其中178平⽅公⾥(包括14.2平⽅公⾥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公⾥)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注⼊长江和⼤海,五千年前这⾥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量和⽔位。
这些风景怡⼈的⽔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络和众多的河流/⽔道⽹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陆交通途径。
1.2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567万⼈。
其中:市区⼈⼝856,700⼈,⾃1975年以来,苏州市⼈⼝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涌⼈,这⾥的⼈⼝增长率相信会升⾼。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对苏州市⼈⼝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中少于10%是从事第⼀产业(⽐如农业和渔业),⼤约60%从事第⼆产业(⽐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如零售业、酒店和⾦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著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前14.2平⽅公⾥古城的所在地。
2019.04.25 苏州市金鸡湖工业园区 超高层综合体总体规划建筑投标方案

1目录TABLE OF CONTENTS 效果展示SHOW RESULTS前期分析PRE - ANALYSIS方案设计DESIGN DISPALY技术支持TECHNICAL SUPPORT效果展示SHOW RESULTS1效果图前期分析PRE - ANALYSIS2场地有什么优势本地块位于苏州园区CWD+BGD 城市主核心,属于片区优质商办属性用地,辐射园区湖东大板块,人口聚集度高,发展潜力较大。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
“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
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多点”即邻里中心。
REGION ANYLYSIS区域分析C WD +B G D城市主核C B D 城市主核国际商务区副中心城铁综合商务区副中心月亮湾副中心阳澄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唯亭片区娄葑片区中新合作区胜浦片区斜塘片区科教创新区斜塘片区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城市发展主轴城市级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发展次轴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发展主要任务:1.城市建设运行方面,以“增强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为战略重点,实行“以人为本、建管并重”方针,建立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建设发展体系2.空间结构布局方面,以形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综合城市功能”为战略重点,全方位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区域多片协调的空间发展体系3.产业策略方面,随着园区定性的提升和产业进入门槛的提高,政府逐步重点扶持服务产业:辐射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东部新城消费性服务业“十三五”发展任务城市建设以“增强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为战略重点,实行“以人为本、建管并重”方针,建立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建设发展体系TRAFFIC ANALYSIS交通分析1号线星湖街站附近,基地南侧为城市主干道苏州大道东,同时靠近两条城市主干道,北侧靠近沪宁高铁苏州园区站,仅为2km左右。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苏政复[2014]86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苏政复[2014]86号](https://img.taocdn.com/s3/m/898c699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1.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的批复(苏政复〔2014〕86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的请示》(苏府呈〔2014〕4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报送的《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要求,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以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中新合作示范为特色,提升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发展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
到2020年,园区规划人口规模11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59.2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13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65.1平方公里以内。
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
逐步清理闲置土地,以置换、加密、加层等方式挖掘低效土地潜力。
优化用地布局,加强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的相互协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抓好城市特色塑造和开敞空间建设,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资源能源消耗过高的产业。
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河湖水系等重要生态开敞空间以及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改善园区环境面貌。
五、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完善铁路、公路、水运等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区域交通、城市交通以及各类交通方式的统筹组织和相互衔接。
苏州工业园区水巷邻里规划设计

地下车库的部分空间可作为后勤 服务车辆的使用空间.
车位数量和车库规模可根据总体 规划需要进 行调节.
鸟瞰图
设计概念示意图
局部平面放大(一)
空间形态
局部平面放大(二)
空间形态
总平面图
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21ha 总建筑面积: 104,180m2 北区建筑 面积: 41,725m2 南区建筑面积: 62,455m2 容积率: 0.50 绿地率: 0.28 停车位: 900 辆 注:建筑面积不包含 地下室面积
步行系统分析图
步行系统由三条主要线路构成: 内部步行路线,水岸步行路线及 外围街道步行路线.
我们需要:
我也们需要:
传统
时尚
设计概念
设计构思要点: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传统”体现在商业休闲综合体的江南水乡意境。
它来源于: 1)传统的江南水乡小镇的空间特征。 2)苏州园林的优美意境。 3)江南民居的清雅风貌。 4)江南文化的深远含蓄。
“时尚”体现在对于江南水乡风貌的现代演绎。
它表现在: 1)简明清晰的步行流线。 2)开放、活跃的休闲空间,丰富的空间层次。 3)时尚而且多元化的功能布局和商业业态。 4)便利的后勤服务,停车空间及消防流线。 5)简捷、明朗的建筑形象。
设计要点
商业 传统 休闲 文化 建筑
1.塑造文化、休闲、餐饮、娱乐一体的人文商业环境,突出地块的文化气氛,拟建成 具有浓郁江南民居特色的商业区。 2.项目地段的优越性。 3.商业功能的合理设计。 4.江南水乡建筑和空间特质的精心传承。 5.人性化设计理念。
成功案例—松江英式风貌区泰晤士小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
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
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
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
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
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
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地区,也已经获得批准发展为国家旅游度假区。
苏州市的城市发展至今主要都是向西朝太湖方向延伸,以致古城在整个城市化发展地带中处于偏东的位置。
第2章拟议结构图由苏州市联合新加坡商业集团和政府机构共同在该地区发展一个新园区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0月提出。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以创造一个能与现有的苏州市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园区为主要目标的引导下制定了一个概念结构图。
在和苏州市城市规划局等有关的单位,以及新加坡裕廊环境工程公司和驷马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讨论之后,拟议的结构图和第一期初步规划图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
2.1 地段选择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建地段(见苏州市地图)是根据以下原因而加以选择:位置优越,具备多项优势:——和上海的经济成长相辅相成;——位于联系上海和内地城市的主要铁路和公路运输走廊上;——位于联系杭州和北京的大运河边;——优美的太湖风景区具有发展旅游和康乐活动的潜能。
·由于该市目前正在向西(河东与河西)伸延发展,因此逻辑上应该向东发展,以平衡城市的扩张,这样古城才可继续保留,作为苏州的中心地。
·这个地区的公路、铁路和河道运输系统都很发达。
·苏州工业园区占据策略性位置,往来上海苏州的游客都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地区,园区的设计可被充分的利用,以产生最大的视觉冲击。
2.2 边界和地段情况拟建中面积大约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就在古城以东,与古城相邻。
它北界娄江,南临黄天荡、独墅湖。
斜塘河和吴凇江,东部则是青秋浦。
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定边界是针对地段的局限、机会、交通便利程度和行政等因素仔细考虑并和苏州当局讨论后而拟定的。
这块土地地势较低,目前是用于农业生产,由多条河道进行灌溉。
这个地段内有多个乡村群落(较大的村镇包括斜塘、跨塘和胜浦),由单层的和双层的农屋组成。
一些小工厂座落在机场大道和312国道沿线以及较大的村镇内。
务农人口大约是每平方公里787人。
在这块苏州工业园区中有3个主要水域:金鸡湖、白荡和沙湖,其中以金鸡湖的面积最大,达720公顷。
地段中可通航的河流/河道包括娄江、吴凇江、相门塘、葑门塘/斜塘江、娄斜线、青秋浦和风凰泾。
河道中较主要的是娄江和吴凇江,前者流入苏州/上海边界处的长江河口,后者流入上海市,然后流进黄埔江中。
通过吴凇江,苏州就能和上海的港口取得联系。
在苏州工业园区南部的机场大道是拟建地段中除312国道以外的又一条主要公路。
连接这个地段和古城的公路包括葑门路/苏斜路(这条路的延续就是机场大道)和相门路。
不过,两地之间的公路联系也可利用较北处现有的312国道和在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和西部现有的东环路,此外,高速公路还可以在适当的地点建造连接沪宁高速公路和拟建苏杭高速公路。
2.3 规划概念(见拟议结构图)在对实体和社会特性,经济增长潜能,苏州市的发展趋势,以及拟建地段的优劣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制走了以下的目标与策略以指导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
目标策略加强具有历史意义●向城市的东部延伸,以平衡城市的扩展形式。
的苏州市的地位。
●在现有的城市旁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商业中心,减轻古城所面对的发展压力,从而辅助这个历史城市继续扮演苏州的文化和行政中心的角色。
作为60万人口的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园。
●提供足够的和种类多样化的住屋。
●提供良好的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从而改善居住环境。
在商业、文化和其●为60万人口和范围更大的苏州地区提供工业、商他功能方面为新园业、康乐和文化发展。
区及更广大的地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商业投资的环境。
提供机会与服务。
为人民和商业提供●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交通。
高效率的运输。
●设计市内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公路和轻轨交通网络,并考虑到自行车交通以及将来会增加的车辆交通问题。
创造一个健康、充●在对土地使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分配地段时,考虑并满活力和独特的城减少空气、水源和噪音的污染。
市环境。
●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的形象。
●通过设计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街景,并配合翠绿的环境,从而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主要采用了以下概念:●土地的使用是根据明确的功能加以划分:由清洁的轻型工业围绕着商业中心和居住邻区,使工作地点和必要设施靠近住家。
●商业中心是以分层次方式进行规划。
在第一期地段内的新商业中心同时为园区和整个苏州市服务,在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卫星镇中心为个别的卫星镇服务,所有三个地段内的邻里中心则为邻里居民服务。
●第一期地段内独特的新商业中心以及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镇中心加强了苏州市的中心轴线设计。
这条轴线起于河西新区中心,经过古城的心脏区,连接苏州工业园区第一、第二和第三期的中心。
●规划也包括一个分层次的公路网络,结合现有的公路系统,并进行小规模修改,以提供高效率的交通网络。
贯穿公路将和居住区内的公路分开,以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干扰。
●适当分配绿色户外空间,以创造一个高素质的居住环境。
●保留足够的土地,以用于建设公用设施,支援这新区。
●保留现有的湖泊和主要河道,以突出苏州“水城”的特色,并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观。
●提供全面的教育和社区设施,如体育设施、小学和中学,公园、医院、文化娱乐中心等,以支援各个邻区和整个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拟议结构图,目的在于指导这个现代化园区进行具体发展,让它能与现有的城市相结合,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实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居住和商业环境。
规划概念是在于通过向东建造一个适当的城市格局,并充分与历史古城结合,以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拟议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将发展成三个独特的实体。
●第一期地段:新式和现代的商业中心,拥有平衡的居住和工业用地。
这个新商业中心将提供现代化和高素质的商业空间,以适应将来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动,避免古城过度拥挤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
这将确保这个古城原址仍被保留为苏州传统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第二期地段:为科技中心。
利用水域沿岸的环境和翠绿的景色,提供一个从事研究及开发活动的高科技工业园,以及具有高素质湖滨住屋的优良环境。
●第三期地段:自给自足的新镇,用于用地较广的轻工业。
在这个地段内也会保留一些土地以建设主要的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
2.4 规划参数●人口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预测的人口增长如下据此估计,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能够容纳60万人口。
基于新加坡的经验,这样的人口总数,足以维持一个提供更多全面设施的区域中心。
●劳工我们假设参与劳动者总数占总人口的60%。
在这些参与劳动者当中,60%从事工业,25%从事服务业(即办公室职员、零售业员工、酒店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员工等),其余15%则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如交通/通讯、公用事务、建筑和其他服务。
●土地使用标准新镇原型(不包括工业用地和其他特别用途)的土地使用标准,是以中国城市规划标准为基础(附表1),并结合新加坡的新镇规划和在中国其他规划工作的经验而制定的,如附表2和3所示。
●各期地段的边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采用了新加坡的发展经验。
在这70平方公里地段(包括7.2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将被划分成3个卫星镇,总人口将达60万人。
在必要时,园区继续向东部扩展。
这3个自给自足的新镇是以下面的方式划分:. 天然/人工特征如河道、湖泊和高速公路,作为各镇之间的边界,容易辨认。
每个镇区的特色,比如第一期地区靠近古城,第二期地区拥有优美的湖畔环境,第三期地区拥有广阔土地。
每个自给自足的新镇的人口介于10万和30万。
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结构图的主要规划参数总结如下:2.5 拟建用地拟议的结构图显示64平方公里土地(不包括7.2平方公里的金鸡湖)的宏观用途,如图4所示,土地用途的分配表总结如下: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总共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工业315 26.9 (525)32.0 1560 44.0 2400 37.9生活居住区.居住.商业.公共机构(405)3105342(34.6)26.54.53.6(615)47040105(37.5)28.52.56.5(860)65555150(24.5)18.51.54.5(1880)1435148297(39.6)22.62.34.7教育科30 2.6 50 3.0 55 1.5 135 2.1.不包括金鸡湖(720公顷).包括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380公顷)2.6 交通(见交通结构图)●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对城市具有重要的功能:.它能满足所规划的发展型式的交通需要,为城市的每个部分提供适当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