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 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 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 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 触即发之势。

(三)、中美关系前景展望 我们应该认识到,两国关系是不断发展的, 今天,美国在战略方面仍然需要中国,中 国在全球性、地区性问题上仍有平衡作用。 在经济方面。中美的互补性强,双方构成 了对方的巨大市场。在反恐怖主义和全球 关注的其他问题上也有一致的立场。两国 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 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小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外交方针和政策: 根本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1949) 另起炉灶 具体外交政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外交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外交活动和成就: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日内瓦会议1954 万隆会议195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奠基时期(1949-1955) ▲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外交 开创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 ▲取得重大突破 外交完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的调整以及 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10年江苏高考考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和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

Baidu Nhomakorabea

2.具体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意义:把屈辱外交改造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年) 表现:和苏联等17国建交 最突出:中苏建交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 ▲意义: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政策, 利于经济恢复发展;加强中苏团结与合作,共同 对付外来侵略。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的重大影 响 1.对中国: ▲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出现又一建 交热潮 ▲最终打破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 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 2.对国际关系: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缓和 世界紧张局势,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0年江苏高考考纲: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 产生的影响;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 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 活动。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 入”之类的说法?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 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苏 联。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 峡。从此,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军事遏制、政治对抗和 经济封锁的全面敌视政策最终确立下来。 2. 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20世纪60年 代末7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和经济对美国构成严重挑 战。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增强,使美国的地位受削弱。 另外,越战后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中国国际 地位日益提高,促使美国决策者不得不改变外交战略, 重新调整对华关系与政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标志着美国20多年对华全面敌对政策的结束,两国关 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的道路。
①美国: “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 国际地位提高;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面临来 自欧日的挑战。 ②中国: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利于改善国 际地位;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③根本: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影响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家利益需要(根本);国家力量变化(关键); 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国际形势;国内形 势。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扶植 台湾国民党占据联合国的席位 ②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成为联合国中一支举足 轻重的政治力量,大力支持中国 ④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 2.恢复: 1971.10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
《与台湾关系法》声称:“美国作出同中国建立外交 关系的决定是以台湾的前途将以和平方式决定这种期望 为基础的;凡是企图以和平以外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的努力,都将会威胁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引起 美国的严重关注。”并提出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 器”,使之“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 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 力”。 这个法案继续将台湾当作“国家”对待,违反了中 美两国建交时双方同意的原则以及美方的承诺,是对中 国内政的公然干涉。 美国关注的利益,就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 按照美国人对法律的态度,很难与法律相违背,也很 难修改法律。可以说这个法律已经成为了中国统一的 一大障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上的成熟 目的:为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精髓:国家主权平等 ▲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 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 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新中国初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 策,一方面对新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军 事上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另一方面 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 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长期得不到恢复。
三、中日关系的改善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并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 合声明。 3、中日关系改善的意义 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 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



3.意义: 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⑤增强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打破超级大国 对联合国的控制局面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中美对外政策调整(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 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 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 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意义: 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 得圆满成功。


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共同的任务: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 国家同中国建交。
《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
一九七九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 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但按照当时的情势, 维护台湾,阻止中国统一,建立环太平洋的堡垒是美 国普遍认可的利益,所以表现在法律上即由美国国会 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卡特总统提出《与台 湾关系法》议案,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分别于三月 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予以通过。美国总统卡特于一 九七九年四月十日签署生效。
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


(一)、近代史上,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在华势力 的消长 。 1. 19世纪初期美国对华的主要政策是追随英法侵略中 国。主要原因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于英法; 同时国内还存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其扩 张重点还在美洲。 2. 19世纪末,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门户开 放”,在华势力急剧扩大。其原因包括:随着资本主 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实力增强;19世纪末,美国 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在西半球建立了霸权, 侵华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重要目标;英法实力下降,且 忙于与德国争夺欧洲霸权。





3.日内瓦会议:1954年 瑞士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 议》 意义: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 议,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国际地位和 声誉。 4.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印尼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内容:讨论新兴独立国家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 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 会议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 《上海公报》):美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
▲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2.正常化过程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1971.7 1972.2 1979.1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试探之旅)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旋风 之旅)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 开始(破冰之旅)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3.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道路后, 仍存在不少分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 唯一的超级大国,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1999年美、日研制针对中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此后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4月1日,美国军 用飞机在中国东南领空撞毁一架中国飞机,再度使中 美关系走向恶化。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政府 强调两国共同的反恐怖主义的立场又使关系重新走向 缓和。
五、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因: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 内容: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长期坚持对 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 意义:丰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 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 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 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制定背景: ①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两极格局形成,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成为最突出特点。 ②中国民主革命胜利,新中国诞生,迫切需要废除 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巩固新生政权、捍卫主权和独 立(目的) ③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孤立遏制政策(形势险恶)
3. 一战后,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 暂时独占局面。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积极扶植代理 人。在国民政府时期,美在保障侵华权益 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 4. 二战后,美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 在世界的统治地位;为了控制中国,美国 全力支持蒋介右打内战;扶蒋反共成为战 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