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表2反映了不同人士对中国的评价这些评价反映的共同信息是()A. 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B.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C. 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楷模D. 国际社会盛赞中国的贡献【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不同人士对中国的赞誉也显示出中国对世界多方面的影响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出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但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故A选项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厚望但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楷模故C选项错误排除材料能体现国家社会盛赞中国的贡献但不全面故D选项错误排除故选B2.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B. 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C. 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D. 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等信息可知万隆会议中主张避免武力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的国际威望的提高排除A C项各国认可表述绝对化排除C 材料未体现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排除D故选B3.在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A. 万隆会议获得圆满成功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C. 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D【解析】从时间70年代和内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正确A出现在1955年故排除B出现在1954年故排除中国复关谈判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关键时期故排除C4.有学者在研究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时提出“它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冷战初期的国际环境只不过使之强化而已”材料中的“它”是指()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它”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 冷战初期的国际环境“使之强化” “它”来源于“长期……革命运动的经验” 综合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它”应为新中国初期提出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故选A5.《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 “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D. 奉行真正的不结盟【答案】B【解析】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态势而中苏关系也逐渐恶化因此中美在对苏联“敌意”上形成“交叉重叠” 毛泽东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排除6.新华社记者吴冷西曾回忆和评价某次国际会议的新闻报道有声有色地报道会议中的辩论也丰富多彩地论述会场外的周旋第一次把有世界各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卓越形象和外交魅力传播到世界该次会议是()A. 开罗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7.“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A.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 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缓和C. 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D. 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答案】D【解析】A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应改为中美关系缓和B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缓和是在1979年后C田中角荣还没有访华中日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故C不正确.D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故选D8.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史实的解读完全正确的是()A. “一边倒”政策结出丰硕成果B. 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的合作C. 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与落实【答案】D【解析】根据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可以看出此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这表明新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即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故D正确根据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可以看出此时不再实施“一边倒”政策排除A 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西方国家排除C故选D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 20世纪 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对的中国()A. 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B.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 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D. 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 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故A项正确B项20世纪60年代外交仍然存在意识形态故B排除C项不符合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史实故C排除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排除故选A10.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我国外交方针由“一边倒”变为“一大片”的主要原因是()A. 中美关系恶化B. 内地与台湾关系紧张C. 中苏关系恶化D. 中越关系恶化【答案】C【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是什么?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政府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面对险恶形势新中国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1.(2)据材料二说说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此时期新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11.(3)材料三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答案】(1)特征近代中国是屈辱的外交困境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封锁政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特征根据材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可从屈辱外交方面概括特征第二小问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方列强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三小问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面思考作答【答案】(2)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突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意义终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解析】(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立场根据材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关于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史实思考作答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等方面思考作答【答案】(3)不结盟政策依据既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即可概括为不结盟政策第二小问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12.(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国际背景并指出该条约对签约双方的共同意义12.(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70年元旦社论”和“1989年5月《中苏联合公报》”出台的国内因素12.(3)综合上述材料以1949年以后中苏外交的波折为例多角度述评影响大国外交的因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30字左右)【答案】(1)国际背景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对峙(冷战开始)意义有利于两国国家安全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发展【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50年签订此时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开始依据“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可知该条约的签订有利于两国国家安全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发展【答案】(2)国内因素“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改革开放外交工作正常化【解析】(2)“1970年元旦社论”出台的国内因素结合“文革”这一背景分析“1989年5月《中苏联合公报》”出台的国内因素结合当时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析【答案】(3)示例论题国际环境、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大国外交论述中苏两国自1949年以后外交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敌对再到合作的历程而这一历程的变化与当时中苏两国的国际环境、意识形态等有关新中国建国初期面对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新中国想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倒向一个阵营而基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不佳且领土与苏联接壤中国选择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进入到蜜月期而到了六七十年代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增强中国在社会主义相关问题上与苏联发生争执由此中苏关系恶化而到了80年代末伴随着国际关系以及双方对于社会主义认识的趋同中苏关系缓和下来综上所述影响大国外交的因素有很多而国际环境和意识形态是其中的两个【解析】(3)根据题干要求以“影响中苏关系曲折发展的因素”为观点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政策调整、世界形势等角度展开述评13.(1)材料一表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13.(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13.(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80年代“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13.(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依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原因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符合其外交惯例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解析】关于原因依据材料“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可得出如下结论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依据材料“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答案】由敌视到友好中美关系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解析】关于转变依据材料“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可知处于敌对状态关于表现主要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以及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国家利益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14.(1)材料一提出怎样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包含的内容是否矛盾?14.(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和平中立派”更容易与中国接近?14.(3)材料三是在怎样背景下的讲话?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理念既要依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帮助又要保持独立自主这一理念并不矛盾因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国的重要外交政策“一边倒”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建设初期的困难局面和新中国的社会制度等因素决定了必须“一边倒” 但这是为最终实现独立自主服务的【解析】(1)根据材料“苏联给我们的建议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可知外交理念是既要依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帮助又要保持独立自主这一理念并不矛盾可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内外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2)“和平中立派”是曾经或现在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中国一样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有共同的发展诉求中国的反侵略历程和民主革命胜利对其他受压迫地区的影响和帮助使得双方已有密切联系同时亚洲国家占据很大数量相近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双方的交往【解析】(2)本小题可从“和平中立派”与中国相同的国内外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答案】(3)背景万隆会议虽是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但帝国主义的挑拨和部分国家的不了解使中国代表团一度十分被动因素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发展目标地理位置等【解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背景是万隆会议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是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发展目标地理位置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 D. “一大片”2.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①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②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③是《乔的笑》④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其中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图片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有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建立4. “2006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万隆会议B.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C.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 .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C .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D .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7.“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 ①②③④①苏联②印度③美国④日本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60分)1.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 D.发动局部“热战2、.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4.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5.朝鲜内战爆发后,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

”由此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A.扶植盟国,实行“热战” B.扩张势力,巩固同盟C.与苏对峙,实施“冷战” D.遏制苏联,称霸全球6.尼克松在1971年曾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三历史必修⼀第七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不论是哪⼀门学科的学习,每个⼈都有不同的⽅法。

在⼩编看来,提升⾃⼰的学习成绩的⼀种重要⽅法就是多做试题!下⾯是店铺整理的⾼三历史必修⼀第七单元复习题以供⼤家学习参考。

⾼三历史必修⼀第七单元复习题 ⼀. 单项选择题(共计25⼩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 ⼆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种经济⼿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对付苏联的⼀种主要武器”。

这⼀措施是A.推⾏马歇尔计划B.建⽴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美国前驻华⼤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及其在⾃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3.第⼆次世界⼤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阵营的对⽴和⽃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国的范围,形成⼀个世界体系 D.中国⼈民⾰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战线 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三⾜⿍⽴的世界格局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持分不开的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5.“民主,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之。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观点的是 A.美国在中东地区推⾏民主价值观 B.北约提出“⼈权⾼于主权”,轰炸南联盟 C.多国派军舰赴索马⾥海域参与打击海盗 D.杜鲁门提出抵抗“极权主义”,援助“⾃由国家” 6.在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改变不可”,“要建⽴⼀个⽐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共同合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根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制2.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

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观察以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4.下示材料说明美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A.援助希腊反政府武装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D.与英国在希腊展开争夺5.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冷战正式开场的标志是6.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以下史实中,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组成局部的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方案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太平洋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8.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9.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构造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D.方案经济的建立10.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承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水平测试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在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怀大笑的情景。

这()、副团长黄华开是因为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3.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历史事件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4.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万隆会议上()B.日内瓦会议上C. 1953 年底中印政府代表团谈判时D. 1954 年 6 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5.下列关于亚非会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C .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D.主要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6. 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 独立自主B.和平发展C. 广泛交流D.对外开放( )7.人们称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是因为()A .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B .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突出C.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D.说明中美两国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8.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并走向正常化D.中日邦交正常化9.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D.中朝、中韩外交关系的建立10.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A. 1971B.1972C. 1973D.1974()11.下列事件不属于二十世纪70 年代外交成果的是()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日建交D.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12.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 尼克松访华B. 中美建交C. 中美“乒乓外交”D. 《中美联合公报》签订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A.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 实行对外开放C. 促使中美关系进一步缓和D. 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14. 1972 年签署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声明的日本首相是()A. 田中角荣 C. 中曾根康弘B.大平正芳D.福田康夫15.中国积极参下列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 世界贸易组织C. 上海合作组织D. 石油输出国组织16.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A. 不结盟政策B. “求同存异”方针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下列外交活动与周恩来无关()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参加日内瓦会议C. 在万隆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 参加 2001 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8. 20 世纪 70 年代促使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事件是()A.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B. 参加上海合作组织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A.上海合作组织B.欧洲联盟C. 联合国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 20 世纪 50 年至 70 年代,美国对中国政策是()A.加强经济合作B.遏止中国C. 共同反对恐怖主义D.结成军事同盟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填写A,错误的填写B)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指出:“一边倒是……(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下面对“一边倒”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原因:帝国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敌人②目的: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③背景:世界上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影响④内涵:坚定且无条件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解。

①②③都是正确表述。

中国的“一边倒”是希望获得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以打破外交上的孤立地位,因此④中“无条件”错误。

答案 B2.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解析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③正确。

中国在1971年才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排除②;④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答案 D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日内瓦会议的重要成果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解析“和而不同”即“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上,*提出这一主张,很好地团结了与会各国,粉碎了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亚非人民友好团结的企图,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答案 C4.2004年6月25日晚,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0周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华君铎在新德里举行盛大招待会。

华大使在致词中说:“50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首次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中“三国”除中国、印度外,还有()A.越南B.朝鲜C.老挝D.缅甸解析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七单元测评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七单元测评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青岛问题未决,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与这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维新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故选D项。

2.在6月3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

可见,五四运动( )A.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C.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C项正确。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些北洋军阀也参与了进来。

上述现象表明五四运动属于( )A.资产阶级运动B.社会主义运动C.民族主义运动D.自由主义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的民族主义运动,故C项正确。

4.“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

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

”上述歌词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B.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诞生D.第一次国共合作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故选A项。

5.(北京西城期末)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下列属于促进发展的条件是( )A.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B.军阀混战造成广大民众流离失所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故选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排除A项;政局动荡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B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

(word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局面,“冷战”一词中“战”的准确含义是( ) A.全面战争B.对抗 C.局部战争D.孤立2.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3.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④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②欧洲共同体形成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华沙条约组织建立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5.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6.“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 A.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B.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揭开了“冷战”序幕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

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A.“一边倒”的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不结盟”的政策8.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知能优化提升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1.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

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2.20世纪六十年代中美关系再次降到最低点。

美国惊恐于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掀起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开始插足越南战争。

3.20世纪七十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

美国因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在苏美争霸中又处于守势,美国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摩擦不断。

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道路后,仍存在不少分歧。

又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思想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典例剖析]例1197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了门户。

”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剖析][题组冲关]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题干时间界定。

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月,A项错误。

由“寻求某种办法”可知,美国改变了过去那种敌对中国的态度,B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所示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提出参加国家没有西方殖民大国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苏联”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柬埔寨”“英国”“苏联”“法国” 可参加国家既有亚洲发展中国家也有欧洲发达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周恩来参加会议应该是日内瓦会议故C项正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代表团抵达纽约正式出席联大第26届会议故D项错误故选C2.上海解放初期投机资本哄抬粮食、棉纱和煤炭等重要物资的物价中央迅速调运物资抛售并紧缩银根加强市场监管 1950年2月全国物价基本稳定这些做法()A. 奠定了渡江战役胜利的基础B. 成功运用了市场规律以化解危机C. 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D. 推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米棉之战”主要是遵循价值规律使用经济手段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平抑物价这些做法体现了成功运用市场规律化解了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4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是在1952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D两项故选B3.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A. 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 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 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 “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国能够利用外汇从美日等国购进成套技术设备说明外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 C正确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实 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项中“彻底”表述绝对 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排除故选C4.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 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 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 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 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初期英国为了商业的利益承认了新中国但不可能改变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故A错误 D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排除故选D5.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B【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体现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一致故B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C 项错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材料“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6.马里代表团副团长布巴卡•坎特在某次联大会议上指出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胜利将是联合国的胜利换句话说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我们将手挽手地继续在我们这一组织为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战斗中争取胜利”出现布巴卡•坎特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 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合法席位的恢复B. 美国被迫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C. 第三世界同家的崛起和觉醒D. 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胜利将是联合国的胜利换句话说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我们将手挽手地继续在我们这一组织为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战斗中争取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60、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觉醒故C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排除7.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B. 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C.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D. 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遇制中国的政策【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过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的目的即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而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 A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而不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B项错误排除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不一定能够打破美国对华的孤立和遏制 D项排除故选C8.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A. 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D.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判断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的特征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科特迪瓦并不是中国的邻国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活动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战争的内容故选D9.下图为21世纪初我国钢铁生产用水情况这表明我国()A. 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B.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优势凸显C.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D. 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基础上作为国有企业大户的钢铁工业通过对内的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对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钢铁产量迅速增加技术不断进步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中仅涉及钢产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不能得出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结论故排除A 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时期实行的战略故排除B项仅凭钢铁工业产量及质量的提升不能说明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否持续增强故排除D项故选C10.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实现首次战略对话中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韩贸易额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继续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在中亚地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加强对话这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A. 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B. 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C. 多边外交理念的不断发展深化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答案】D【解析】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故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多边外交故排除C依据题干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故D正确故选D11.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 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 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 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 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题干中前两个外交行为与这一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和中日、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故B项正确此时的国际格局仍是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B12.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 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C.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D.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促进了人才的大流动故B正确2018年中央决定设立海南自由贸易区故排除AC不合史实排除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排除D13.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发言“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该会议()A. 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谈判B.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D. 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知该会议涉及印度支那问题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故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不涉及西藏问题故A项错误C项是万隆会议排除D项是第26届联大排除故选B14.邓小平在1984年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材料中的“独立自主”的含义是()A. 实行等距离外交B. 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C.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参考别国建议D.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中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是真正的不结盟”可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含义是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活大国集团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英国、荷兰、西德、希腊、日本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是()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 中美关系的改善C.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 加入世贸的推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荷兰、西德、希腊、日本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逐渐走向正常化在此带动下形成了此时期的建交高潮很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B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 A排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同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排除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故选B16.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战略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建立军事战略关系对于任何国际问题总是根据其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此一外交战略()A. 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B. 是新时期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C. 使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领导者D. 放弃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与苏联结盟政策所以材料中所述政策并不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成就突出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外交上我们更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没有放弃意识形态分歧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表明()A. 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B. 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 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D. 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答案】C【解析】“四三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备“四三方案”是中国主动引进西方设备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项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1956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故B、D均不正确18.1964—1982年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重点厂矿企业有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二汽、成都飞机制造厂等进行这些基本建设是因为()A. 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B. 中印边境战争西部安全形势恶化C.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推动D. 中苏交恶我国周边局势越发严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64—1982年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结合所学可知国家进行三线建设主要是因为当时中苏交恶美国在越南发动局部战争整体形势恶化周边形势严峻故D项正确改革开放后21世纪初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印边境战争只是局部影响无法全面概括材料排除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去农村劳动从事农业生产与题意不符排除C故选D19.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 推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建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的是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和平共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新秩序显然更加有利于和平、更加有利于公正、更加有利于世界发展与繁荣据此可知A正确1949年中苏已经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排除BC说法绝对排除D在1950年签定排除20.据学者统计 1949年—1956年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在1950年达到了最高点 1952年后使用频率日益下降 1953年后使用频率长期处于低水平这说明我国A. 与西方国家关系有所缓和B. 和平共处已成为外交主流C. 在为缓和中美关系作准备D. 外交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和封锁的政策尤其是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因而此时期“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最高 1953年后一方面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中国致力于国内“一五”计划建设再加上对外推行“和平共处”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因而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处于低水平故A项正确此时期平和共处刚提出还不是外交主流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是在70年代时间相差太远故C项错误此时期中国外交工作重心仍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1.(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解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可结合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所学知识回答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答案】(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2)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22.(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解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由材料一中的“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得出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结合所学近代前期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外交转型的相关史实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具体来说从积极影响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从思想上来说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从具体实践来说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从外交了理论来说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从中国的发展来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从局限性看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虽然实现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解析】(2)理念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回答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并提出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由材料二中的“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可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由材料二中的“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由材料二中的“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A.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C.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D.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答案:A解析: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宣示了中国将一如既往继续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策,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两国相互支持。

毛泽东主席的出访,是为了突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避免孤立无援。

因此,两人出访都是为了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不但有现实利益的需要,更有意识形态上的考虑。

下列各项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的是()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清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突出“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主要指“一边倒”外交方针,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3.自2013年3月至今,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美、俄、欧等大国,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如果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协调,体现了中国国际身份的新调整,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集访问,则强调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即一直恪守的原则与立场。

这里的“原则与立场”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一边倒”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美”“欧”可排除D项;A、B、C项皆中国长久以来恪守的外交原则与立场,但A项提出于1953年,B项提出于1955年,与材料中“自成立以来”不符。

故选C项。

4.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赞同。

各国“求同”的基础是()A.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B.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C.相同的社会制度D.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知识总结及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知识总结及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限制的政体形式。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此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实行改良的国家都仿效了英国的政体。

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妥协的程度不同,君主保留的地位和权力也有所不同。

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思考与判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确立君主立宪制而结束。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它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质。

试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知识归纳】一.光荣革命1.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3世纪基本形成,14世纪形成上、下两院2.光荣革命:(1)经过:(2)成果: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二.《权利法案》与现任内阁1.《权利法案》1689年(1)内容: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权力,约束英王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2)作用:英国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王权2.英国君主立宪制度:(1)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2)作用: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削弱了王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③各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斗争维持在一个有序的状态,稳定了社会秩序④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创了国家制度的新模式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英国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①内阁在下议院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②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③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权(3)作用: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关系【知识运用】1.早在13世纪,英国就出现了由贵族、领主和僧侣代表组成的、由等级代表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与这种局面出现无关的一项是()A.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C. 中美关系改善并且走上正常化D.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表明70年代中国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联系所学 70年代是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时期其取得突破的原因和表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并走向了正常化之后出现了一大批国家与中建交出现与中国建交的新热潮故ABC与题意相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故D项与70年代无关符合题意2.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A. 1954年日内瓦会议B.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C. 1955年亚非会议D.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结合所学可知 1955年亚非会议讨论亚非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故C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项排除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故B项排除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排除3.有人形容43年前(1972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下列所示外交事件中与此相对应的是()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②参加日内瓦会议③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④参加万隆会议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①1972年所谓的跨洋握手应该是指尼克松访华②参加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不是1972年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使中日之间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冰释雪融④万隆会议是1955年4.1954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根据苏联的建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召开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在与会国家的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亚洲相关问题(即日内瓦国际会议)这表明()A. 五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性决定作用B.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1954年世界大国会议由美、苏、英、法四国发展成为苏、美、英、法、中五国表明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项正确1954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没有恢复无法在联合国事务发挥决定性作用 A项错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会议不能说明两大阵营和平共处也不能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CD两项错误故选B5.史学家小施莱辛格评价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的外交思想时写道“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B. 结束北约、华约对峙格局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D. 美国扶持西欧的经济复苏【答案】C【解析】材料“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体现了美国面对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经济发展陷入“滞胀”等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史实故C项正确材料中观点不能佐证美国结束越南战争故排除A项北约、华约对峙格局的结束以1991年7月1日华约正式解散为标志故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故排除D项故选C6.1971年面对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提出的涉华议案美联社一文章指出“美国的失败结束了一场进行得最为紧张的游说努力国务卿罗杰斯和驻联合国大使布什一而再再而三地同这个世界性组织差不多每一个会员国的官员都谈了话”他们谈话的中心内容可能是()A. 如何阻止“两阿”等国代表提出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议案B. 希望会员国官员就缓和紧张的美中关系出谋划策C. 希望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如何解决美国在世界性国际组织中失败的问题【答案】C【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提案已经提出来了不可能阻止B.美国特使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恢复在国的席位不是为了缓和和中国的关系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背景美国在中间只可引起阻碍作用所以他们的游说只是希望阻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美国没有在世界性国际组织中失败7.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 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某项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某项外交计划”是指()A.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王国的席位B. 准备访华促成了日中邦交正常化C. 参加上海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D. 与中国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B【解析】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材料反映的是1972年的事情B.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准备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日本是叛徒就是指日本要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C.1972年还没有亚太经合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创立的8.1953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 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求同存异方针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中“1953年”“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说明注重对周边地区外交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正确A是“一边倒”外交故A不符合题意B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C属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9.2000 年 10 月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该宣言()A. 促进了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B. 改变了美苏共同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C. 凝聚了中国与非洲共同发展的愿景D. 推进了大国合作共赢新型关系的发展【答案】C【解析】A.材料的时间是2000年亚非国家都已经取得了独立B.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解体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共同目标合作要求体现了中非共同发展的愿景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没有体现出大国合作共赢的特征10.在某次会议期间周总理同日本代表团团长举行了中日政府领导人战后首次会谈并指出“日本一定要从半占领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次外交活动的背景是()A.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B. 亚非国际会议举行C.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D. 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答案】B【解析】11.受日本对中国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行动影响 2012年9月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庆典被推迟 201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A. 20周年B. 30周年C. 40周年D. 50周年【答案】C【解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12年是40周年故选C.AB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故选 C12.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中国决定与美国人“做生意”时反复强调出口可以广泛一些进口则“应从严掌握”“一定要出口大于进口” 这表明中国政府()A.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B. 逐渐放松对外贸易限制C. 摒弃意识形态外交理念D. 借助世界市场缓解供求矛盾【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属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尼克松访华在1972年故A项错误中国决定与美国人做生意出口广泛一些说明中国政府逐渐放松对外贸易限制故B项正确“据弃意识形态外交理念”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来涉及借助世界市场缓解供求矛盾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B13.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A. 白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B. 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C. 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D. 冷战马上就被终结【答案】B【解析】A国际旧秩序是改变的目标并非已经不存在B项正确.亚非会议标志着新兴国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重要力量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D材料中并未提到冷战的影响并且据学知识冷战这时期并未被冻结.故选B14.1979年在日本政府酝酿对中国提供第一批日元贷款之际日本国内出现了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要“知恩图报”的氛围日本通产省针对内外反对对华日元贷款超过对东盟援助的意见也曾明确表示应该对放弃战争赔偿要求的中国给予积极的合作这种现象()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B.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C.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D. 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日之间有积极合作的愿望和要求这种现象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B.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应该是70年代初而不是70年代末C.材料主要涉及两国之间的关系而没有涉及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D.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选A15.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其实质上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B. 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C. 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D. 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A.美国在联合国提出双重代表权的方案实际上是想制造两个中国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B.美国政府在72年只是与大陆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并没有与台湾断交C.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其主要的内容是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并没有接受两制的要求16.如图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A.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1971年和“中国人来了” 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故A正确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排除B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排除C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D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比较图一、图二、图三提取其中任意两项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信息1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对立转变为合作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一度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孤立改革开放后通过招商引资、加人世贸组织等行为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经济的联系与合作信息2 中国由融入世界市场到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初期的改革与调整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不仅加强了与世贸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而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图片中描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找出三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国内外环境进行解读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0~1949年的中美关系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答案】(1)关系 1840~1899年追随英国侵略中国 1899~1949年独自对华打击和控制中国二战时期曾与中国结盟【解析】(1)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材料可以概括出来主要体现为1840~1899年追随英国侵略中国 1899~1949年独自对华打击和控制中国二战时期曾与中国结盟【答案】(2)变化从美国独立遏制中国到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两国共同的政治诉求都要应对苏联的威胁美国陷于侵越战争泥潭美国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等【解析】(2)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从美国独立遏制中国到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主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意义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参与国际机制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原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0.(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庚子赔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0.(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20.(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答案】(1)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依据“当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可知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解析】(2)依据“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可概括得出原因依据“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 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可概括得出影响【答案】(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经济利益现实政治【解析】(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为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经济利益现实政治。

[精品]新人教版高一历史7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一历史7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关系最主要的特色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开始形成世界体系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是当时最大的特色,促使中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 D2.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解正确的是( )①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②取缔帝国主义特权③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④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了新中国的主权与独立A.①②③B.①③④.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一边倒”政策的内容,可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答案: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强化训练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强化训练本准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强化训练本准则。

所以,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答案: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右图是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APE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第26届联大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

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答案: A5.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当时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直接原因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解析: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散布“共产主义威胁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为此,周总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七单元_检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七单元_检测试题含解析

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这一规定(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解析:B 新中国成立次日,苏联即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初,A项错误;该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项正确;该条约侧重于政治方面,C项错误;条约签订时抗战早已胜利,D项错误。

2.“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

”“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A 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展现了新中国的风采,与材料中所述吻合,故A项正确。

3.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这次会议”是指( )A.中印会谈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C 根据材料信息“亚非国家”“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以判断是1955年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故C项符合题意。

4.石家庄棉纺厂和华北制药厂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

其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起来就是“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

高一必修1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带解析人教版)

高一必修1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带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

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解析:选B。

“一边倒”决定了建国之初我国外交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是与“各国”建立关系,故A项错误;三大外交政策的实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不涉及倾向,故C说法有误;其总倾向是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所以答案选B。

日益融入全球化的国际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D 项。

2.“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

”其主要背景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解析:选D。

从题干中的条约所涉及的时间“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可以得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应该是在1952年之前,这是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的问题,所以其背景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苏联承认新中国,故选D项;A、C两项与题意无关,B项不符合题干所述的时间,故排除A、B、C三项。

3.(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

”为此中国政府(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析:选B。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三大外交政策中的“一边倒”是在美苏冷战之下倒向社会主义苏联,跟题目中的“中缅”不符,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的,在访问缅甸时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1978年后的新时期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质疑而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1971年11月8日晚毛泽东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拾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毛泽东所谈的事件是()A. 中美关系正常化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中日邦交正常化D.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1年10月25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据此依据材料“1971年11月8日晚”“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拾进去的”等可知B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A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故排除CD出现在1954年排除故选B2.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 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C. 美苏争霸双方处于均势状态D. 美苏意识形态对抗已消失【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这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不符B.题干反映的是20世纪60~70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的条约签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基于古巴导弹危机给美苏双方所带来的启示故理性的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正确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意识形态对抗一直存在并没有消失故选B3.1953年7月英国工商代表团在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率领下绕道香港来到北京跟中国签订三千万英镑贸易协定中英交往在当时()A. 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B. 得到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响应C. 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D. 有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依据材料“绕道香港来到北京跟中国签订三千万英镑贸易协定” 结合所学可知在冷战的背景之下中英加强经贸的合作有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故D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英国各界人士的反映排除B材料与中国的工业化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4.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A. “一条线”B. .“一边倒”C. .“另起炉灶”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C【解析】题目中的信息“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即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 故C正确A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外交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及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故排除BD5.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是不结盟不结盟的含义包括()①站在和平力量一边②反对霸权主义③反对美苏④反对干涉别国主权和内政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是不结盟政策其含义包括站在和平力量一边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主权和内政故①②④正确反对美苏不属于不结盟政策的含义故③错误故D项正确6.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历程该演进历程反映了()A. 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B. 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 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 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答案】C【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考量因素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C正确四国关系变化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而不是决定排除A中美日关系在七十年的改善说明意识形态之争不是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排除B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从美苏角度考虑亚太政治格局过于片面排除D故选C7.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中苏建立友好外交关系D.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故D正确日内瓦会议是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无法体现“和而不同” 排除A美苏争霸不符合“和而不同” 排除B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建交不能充分体现“和而不同” 排除C故选D8.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A. 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实现全民皆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才出现了材料中所述情况故A项正确B项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实行的时间错误故排除C项中苏关系开始恶化是在50年代末期 60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东北边境形势持续紧张导致东北的国防战相对吃紧由此形成材料中的现象故排除材料叙述的是60年代而不是50年代朝鲜半岛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A9.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新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强调“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以现实主义立场重新界定了美国与盟国的关系突出了外交在实现国家利益目标中的作用这表明当时美国()A. 外交战略发生根本变化B. 力图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C. 放弃与苏联的争霸斗争D. 经济陷入了“滞胀”状态【答案】B【解析】美国强调“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只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不是根本性变化 A排除联系所学可知七十年代美国受石油危机影响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困境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调整了对外政策故B正确C说法不符合史实美国仍然在与苏联争霸只是此时处于守势地位排除BD相比 D项只是体现了一个方面排除故选B10.“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士农士兵群众的希望……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 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述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创造和扩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论著是()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从材料“边界的红旗子”“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别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中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情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大革命时期的 B是土地革命时期 C是抗日战争时期的 D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所以答案选B故选B1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香港、澳门回归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C12.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护照不论在护照种类上还是在内容格式上都经历了多次变革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相关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和西方国家的整体关系只是有了一定的改善并没有完全实现正常化故排除AB应出现在建国初期故排除C出现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故排除C依据材料“ 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体现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依据材料“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中国调整了对外关系故D正确故选D13.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①无敌国外交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一边倒”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敌国外交”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全方位的外交方针故排除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表现故②③④合题意故选D14.二战后有三种世界性的运动对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起着推动作用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运动二是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三是广大第三世界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这三种运动()A. 形成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B. 导致世界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安C.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D.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三种世界性的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动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正确A项只体现了前两种世界性运动的影响排除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新的世界力量中心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故排除B项在两极格局下世界被人为地分裂为两部分这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故排除C项故选D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图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 ①④B. ①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多边外交”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就是坚持联合国宪章尊重独立国家的独立主权来与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②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不是在联合国统一组织下的活动排除③是区域性外交排除①④都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在联合国统一组织下的活动故正确16.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B.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 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D.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重视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谋求“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C项正确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项错误“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 D项错误故选C17.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与如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C.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D. 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答案】B【解析】据题干图片可知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故选B18.下列表格是1961﹣1963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一组数据(单位人民币亿元)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B.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我国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19.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D.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故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而不是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故B错误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不是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故C错误维护世界和平不是题干的主旨故D排除故选A20.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A.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B.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C. 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 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答案】C【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万隆会议的意义错误根据材料“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我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故C项错误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 20世纪50年代苏联向新中国提供了大量贷款阐述二战后初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封锁和包围政策再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苏联对中国的大量贷款有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政治封锁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建设、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示例二论题苏联向新中国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军事工业和重工业阐述二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组建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冷战” 使全球笼罩在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封锁和包围政策在亚洲推行热战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再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我国政府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苏联对新中国的贷款多用于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有利于中国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并依据所学进行分析论证本题从表格中信息可以提取出“20世纪50年代苏联向新中国提供了大量贷款”“苏联向新中国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观点论证从新中国初期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策略以及发展“一五“计划等工业和国防建设来进行作答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2.(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22.(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答案】(1)举措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引进项目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得出举措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背景即可【答案】(2)问题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主要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意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概括得出问题即可第二小问根据“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原因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国家建设等方面进行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水平测试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副团长黄华开怀大笑的情景。

这是因为()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3.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历史事件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4.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万隆会议上
B.日内瓦会议上
C.1953年底中印政府代表团谈判时
D.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
5.下列关于亚非会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C.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主要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6.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
A.独立自主
B.和平发展
C.广泛交流
D.对外开放
7.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是因为() A.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突出
C.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D.说明中美两国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D.中日邦交正常化
9.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朝、中韩外交关系的建立
10.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A.1971 B.1972
C.1973 D.1974
11.下列事件不属于二十世纪70年代外交成果的是()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建交
D.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12.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建交
C.中美“乒乓外交”
D.《中美联合公报》签订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实行对外开放
C. 促使中美关系进一步缓和
D. 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
14. 1972年签署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声明的日本首相是()
A. 田中角荣
B. 大平正芳
C. 中曾根康弘
D. 福田康夫
15.中国积极参下列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上海合作组织
D. 石油输出国组织
16.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 不结盟政策
B. “求同存异”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下列外交活动与周恩来无关()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在万隆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参加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8.20世纪70年代促使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事件是()
A.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B. 参加上海合作组织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欧洲联盟
C. 联合国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20世纪50年至70年代,美国对中国政策是()
A. 加强经济合作
B. 遏止中国
C. 共同反对恐怖主义
D. 结成军事同盟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填写A,错误的填写B)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从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
23.1958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
24.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三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
三、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要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屈从任何外来的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请回答:
(1)材料所涉及的是什么外交政策?
(2)该外交政策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此项外交政策的实施有什么历史影响?
四、问答题
2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此回答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方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请举出一至两个事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有何重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 C 2. A 3. A 4.C 5.B 6. A 7.C 8.C 9. B 10. A
11.D 12.D 13. A 14.A 15.C 16. D 17.D 18.A 19. C 20.B 二、判断题
21.A 22.A 23.B 24.B 25.A
三、材料题
26.(1)不结盟政策
(2)为适应世界多极化和国家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强调国与国的关系应当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的外交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问答题
27.(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提出
的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3)重大变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长达20年的对抗,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