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经典原文《坛经》两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坛经》两则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慧能一闻,言下..
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B .若住.
此间,有人害汝 住:停留 C .法即一种,见.
有迟疾 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 D .法无顿渐,人有利.
钝 利:锋利
解析:选D 。
利:敏捷,聪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法即.
一种,见有迟疾 B.⎩⎪⎨⎪⎧法即.一宗,人有南北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C.⎩⎪⎨⎪⎧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D.⎩⎪⎨⎪⎧法以.心传心何以.渐顿 解析:选C 。
A 项,第一个“即”为“即刻”;第二个“即”为“虽然”。
B 项,第一个“即”为“虽然”;第二个“即”为“就”。
C 项,两个“为”都是“做”。
D 项,第一个“以”为“介词,用”;第二个“以”与“何”组成“何以”即“以何”,意为“为什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
同的一项是( ) A .五祖夜至三更..
B .自古..
传法,气如悬丝 C .未知根本..
事由 D .因此便立南北..
解析:选D 。
D 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宗”和“北宗”。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
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渐顿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选D 。
D 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
《金刚经》。
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
心传心,当令自悟。
”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
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法即一宗.
,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
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
《金刚经》 说:解说 B .便传顿法及衣.
衣:衣服 C .未知根本事由..
事由:原因,根源 D .法即一宗.
,人有南北 宗:宗派
解析:选B 。
衣:法衣,袈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便传顿法及.衣②及.
其壮也,血气方刚 B.⎩⎪⎨⎪⎧①法以.心传心②为之斗斛以.
量之 C.⎩⎪⎨⎪⎧①世人尽.传南能北秀②使尽.
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D.⎩⎪⎨⎪⎧①故.名渐顿②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解析:选D 。
D 项都是“因此”的意思。
A 项,①连词,以及;②介词,等到。
B 项,①介词,用;②连词,来,表目的。
C 项,①副词,都;②动词,吃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 教诲。
B .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密授《金刚经》。
C .第二段文字指出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南能和北秀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
D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法即一种”中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
解析:选C 。
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译文:
(2)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译文:
答案:(1)自古以来,传授佛法是很危险的事情!
(2)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有敏捷和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慧能拜师
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
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
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
客将柴去,慧能得
钱。
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
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
..
典?
..”.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
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
”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
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
(节选自《坛经》卷二)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向门前却:回头
B.从何处来持.此经典持:拿来
C.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宿:准备
D.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发:安排
解析:选C。
C项,“宿”的意思是“平素,一向”。
10.将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 )
①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
②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③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④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
⑤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⑥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A.①⑤⑥B.②③④
C.①②⑤D.②④⑥
解析:选A。
②是描述弘忍大师的。
④是慧能请求弘忍传授佛法的,只能显示其学佛法的热情,不能表现其悟性。
所以排除②④两句,可得答案为A项。
11.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慧能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
一天,他给一位客人送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
B.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
可见当时传法的盛况。
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
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
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
解析:选D。
D项,“迫不得已”理解错误。
原文为“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
12.把文中画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
译文:
(2)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
译文:
解析:(1)句中“乃”“持”是翻译的重点,同时注意疑问语气。
(2)句中“行者”不同于现代汉语,“踏碓八余月”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
答案:(1)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
(2)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杵舂米的活儿。
翻译文言句子技巧
1.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慧能的父亲,原来在范阳做官,被贬官后又遭流放,到了岭南,成了新州的普通百姓。
慧能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孤儿寡母,辗转迁徙来到南海。
过着艰辛贫穷的日子,在集市上靠卖柴为生。
有一天,忽然有一位客官买了慧能的柴草,于是让慧能把柴草送到客官所在的旅店去。
到了客店,客官把柴草搬走,把钱给了慧能。
慧能转身往门前走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人在读《金刚经》,慧能一听那人读的,心里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那人回答说:“我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了五祖弘忍和尚,现在他还在那里,弟子们有一千多人。
我在那里看见弘忍大师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就能够‘见性成佛’,透彻人心。
”慧能听说了这件事情后,认为自己平素就与佛教有缘,就立即告别了母亲,前往黄梅冯墓山,去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问慧能说:“你是何方人氏,到这座山上来向我礼拜?你现在到我这儿来想要点什么?”慧能回答说:“弟子我是岭南人,新州的百姓,今天特意从远方来礼拜大师您,我不要求您给我别的东西,只求您给我传授佛法。
”弘忍大师于是责问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蛮夷之族,你怎么能让我传授佛法给你!”慧能回答说:“人是有南方北方的区分,但对佛法的觉性却不分南北;蛮夷之人的身份当然和大师您不一样,但对佛法的觉性能有什么差别呢?”弘忍大师想再与慧能谈论一会儿,发现有许多弟子在旁边,弘忍大师就不再说什么了。
于是安排慧能让他跟随其他弟子去干活儿。
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杵舂米的活儿。
四、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内容。
(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网大连1月28日电旅顺博物馆28日首次向学术界公开了散失50多年重新发现的馆藏“旅博本”敦煌写本《坛经》全部内容。
《坛经》全名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是佛教里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写的被尊崇为经的佛书。
旅顺博物馆馆长郭富纯告诉记者,《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文献典籍,20世纪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敦煌写本《坛经》是现存《坛经》最早的写本。
从目前散存于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看,敦煌写本《坛经》共有同一系统的5个写本,其中“旅博本”敦煌写本《坛经》是发现
最早(1912年)、公布最早(1920年)的,但从未公开过全部内容。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敦煌写本《坛经》在该馆收藏了近90年,被学术界称为“旅博本”。
20世纪50年代,因文物整理的原因散失。
2009年12月,旅顺博物馆在整理文物时重新发现了这本《坛经》。
答:
解析:新闻压缩类的题目,在解答时应首先确定新闻陈述的对象,再根据与其相关的主要事件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旅博本”敦煌写本《坛经》首次公开。
14.阅读下面一则禅语故事,写出感悟。
(100字以内)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里,生活过得非常简单。
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庐,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悦地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地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感悟:
答案:“美丽的月亮”,象征着我们的本性,每一个人本性中都有无限的宝藏,假如能识得自家宝藏,何用偷窃他物?禅师惋惜不能将美丽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诉天下众生,人人都有佛性至宝,何必沦为窃盗。
15.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下面文字的中心思想。
劝人向善、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
所谓菩萨,指立下宏大誓愿,要普度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
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个字)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句话指出了大乘佛教的特点——劝人向善,第三句话指出了其与小乘佛教的区别——可在家修行;整合以上两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大乘佛教劝人向善并可以在家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