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公司治理

合集下载

浅谈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劣势

浅谈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劣势

浅谈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劣势摘要:家族式民营企业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仅是中小型企业,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针对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认为家族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但是也存在着不同于一般公司的管理规范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此来推动家族式民营企业更快速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家族式企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优势劣势建议家族式企业,泛指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具有家族特性的各种企业组织。

说到家族式企业,很多人都会想到管理滞后、运营方式混乱、举人唯亲等关键词,一段时间内,家族式企业甚至成为了一种不太光彩的贬义词。

但是,据研究调查发现,当今世上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尤其是在创业初期,这个数字更加庞大。

目前世界经济市场中,国外的家族式企业发展明显优于国内,尤其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家族式企业几乎是国家经济主要力量组成部分。

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家族式企业,比如沃尔玛、三星、奔驰等,这些企业大都经历了四代甚至更多的传承,在国际市场中经历了上百年的考验和洗礼。

家族企业有着凝聚力强、团结、反应迅速、抵御压力能力强等优点,所以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提升。

但是国内家族企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外,很少有国内企业能够传承3代以上。

这就需要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在感性和理性,人治与法治,职业化运营和家族式控股等因素中找到平衡点。

其核心就是要解决家族管理和企业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企业家去思考如何兼顾企业发展和家族利益。

一、家族式民营企业的优势(一)目标一致,工作热情高涨。

在家族式企业创业初期,由于家族成员之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使得他们可以快速凝聚起来。

为了快速发展壮大企业这一同一目标,使得他们瞬间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家族成员之间会彼此协助、团结奋战。

这样一来能够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短时间内获得竞争优势。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际应用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际应用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际应用在当今商业环境中,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

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尤为突出,因为民营企业通常在股东结构、管理层和治理机制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股权结构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其实际应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了解股权结构的基本构成非常重要。

股权结构指的是企业中各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在民营企业中,股东通常是创始人及其家族成员,伴随而来的是股权高度集中。

这样的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权、控制权和监督机制等方面。

1.1 决策权与控制权的集中在许多民营企业中,创始人往往拥有大多数股权,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这样的集中化决策机制能够带来高效的执行力,迅速响应市场变化。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决策缺乏多样性,缺少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一些民营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上,往往是创始人一言而决,忽视了专业团队的声音,可能导致企业错失良机。

1.2 监督机制的薄弱股东集中可能还会导致监督机制的不足。

由于大部分股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外部股东或小股东往往缺乏足够的发言权。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层的行为不受制约,甚至出现“管理层俘获”的现象。

比如,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可能会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全体股东的利益,从而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另一重要方面——利益冲突与治理成本。

2.1 利益冲突的产生在许多民营企业中,股东的利益与管理层的利益常常存在矛盾。

尤其是在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可能导致管理决策的偏差。

例如,创始人可能希望快速扩大企业规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追求短期业绩,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这种利益冲突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率,还可能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治理成本的增加利益冲突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公司治理成本的上升。

为了弥补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任缺失,企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例如设立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等。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思路研究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思路研究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思路研究摘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固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纷纷实行改制或者退出市场,这就需要民营接管,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进入,往往采取兼并的方式来吞并市场,此时,民营企业必须与外资企业抗衡。

因此,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也就更加重要,本文就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治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一、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两权分立”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类。

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资本财产所有权,但受自身个人精力、管理能力、专业分工、知识水平等影响,不得不把经营权委托给企业或者并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职业经理人员,这样经理人员则拥有其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而且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界定权、责、利。

但是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很难精确确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同时由于“委托——代理的产生,双方对信息不对称,致使经理人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基于此企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管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为了为了解决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实现其所有者(股东)价值最大化。

而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和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在全球范围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主的网络导向模式;以英美等国的市场导向模式以及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一)产权不清或者产权单一现象严重我国的民营企业起初是同学、朋友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创建的,由于中国人好面子,在创建时,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契约。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问题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问题摘要:公司治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对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公司治理的优劣程度对民营中小企业竞争的能力影响很大。

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公司治理家族化等。

通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辨析公司治理问题的初始状态、发展变化和修正完善,有如观察蠋虫化蝶,格物致知后尝试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民营企业;现状;原因;完善治理。

前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对民企来说,尽管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创造了一些奇迹,但也暴露出了民企存在的不少公司治理问题。

企业要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在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自己专业化、规范化的内部管理体制,并根据业务的发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社会是公司社会,无论是那些巨无霸的跨国公司个体,还是作爲社会主要经济体的公司企业群,其治理水平如何,不仅深刻影响公司自身的运营状态与存在目的,还深切关涉到股东、管理者、雇员、债权人、社区等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与福祉,从而日益成爲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公共话题。

尽管不同的组织、个人对於公司治理的态度与期待各不相同,但谁也无法忽略其价值。

一、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已经接近2/3;民营经济投资大幅度增长,已占全社会投资的60%;民营工业高速增长,已占据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

但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如融资渠道、技术创新、人才智力结构、新型企业文化建构、新型管理模式等。

假如不能解决管理模式问题,其他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公司治理问题是民营公司制度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公司由谁控制、公司为谁的利益服务,直接关系到对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目标合理性的评价以及政府对公司行为的应对政策,进而关系到公司竞争力甚至国家竞争力的形成。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民营企业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管理不规范1. 人力资源管理不善: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导致员工流动率高、培训投入不足等现象。

这种情况使得企业缺乏稳定可靠的员工队伍,无法建立起良好的组织架构。

2. 内部治理薄弱:由于家族化或个人所有制特点明显,很多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机制,容易产生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等问题,影响公司发展。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加大对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

- 引进专业化团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并设立独立董事会或顾问团队来监督公司治理。

三、融资困难1. 银行贷款难度大: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存在更高的信用风险,因此很多银行对其提供融资不够积极。

2. 资本市场准入限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及监管制度相对严格,对小微型民营企业而言非常不利,以至于他们往往无法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来满足发展需求。

解决方案:-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优惠政策。

- 改革资本市场准入机制,降低券商承销门槛和发行成本,并推进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四、创新能力不足1.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部分民营企业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

这使得他们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创新氛围欠缺:由于资源有限和管理思路单一化等原因,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推动创新的氛围和机制。

解决方案:- 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民营企业,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五、市场竞争压力大1. 产品同质化严重:许多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缺乏差异化,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与优化研究

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与优化研究

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与优化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一个好的企业,除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外,还需要优良的内部治理结构。

因此,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协调机制。

在民营企业中,由于权利和利益的集中,治理结构的设计尤为重要。

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运转机制,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的特性和经营环境,设计合适的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常见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个层级。

其中,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权和监督权由董事会行使。

经理层是公司的执行层,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管理和决策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公司章程等。

2.权利和利益的平衡在民营企业中,如何平衡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是构建良好治理结构的重中之重。

企业家、投资者、管理层、员工、客户等都是协作的利益相关方。

在设计公司治理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权利,使得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和协调。

二、优化研究1.内部完善和完整企业内部的完善和完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民营企业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管控机制,使得公司运营高效稳定,并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民营企业的优化研究中,信息化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可以逐步实现远程办公,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优化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中,民营企业还应当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企业内部的风险。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控机制,对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有效保障企业业务的合法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4.外部合作和广泛支持除了优化企业自身内部结构外,民营企业还应当积极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广泛地获得政府、行业专家、知名咨询公司等的支持,为企业优化研究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意见

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意见

可或缺 的一部分 。在拉动经济增长 , 解决就业等方面做 出了巨 少 数 民营 企业 为职 业 经 理 人 提 供 了丰 厚 的 物 质 奖 励 , 但 是 职 业
大贡献 。但 是也 因为我国的民营企 业起 步晚成长速度快 , 所 以 经理 人始 终会 觉得 自己是外人得不到信任 , 而对公 司缺 乏认同
五、 民营企业 融资 困难


方 面 是 金 融 市场 存 在 体制 歧 视 。因 为我 国金 融 机 构 以国
国有企业从 国有银行贷款就容易的多 。而 民营企 立 董事。看似治理架构完整 , 但是实际上却难 以形成真 正的监 有银行为主 , 督和制约 。我 国模仿德 日模式 的监 事会制度 , 因为我 国民营企 业则很难 从银行贷 款。一些民营企业依靠 上市进 行融资 , 但是 业产权 集中 , 监事会监 事候选人 的产生 、 数量等 规定得 不够科 能够 上市 的民营企业毕竟 有 限。另一方面是 民营 企业 自身 问
以 民营 企 业 要 以董 事 会 为核 心 而 不是 董 事 长 为核 心 进 行 决 策 。
三、 缺乏好的激励制度, 导致人才缺失
要通过股 东会议使 中小股东也能够参与公司 日常决策, 保护 自
营企 业公 司治理 问题进行 简要 的分析 , 并提 出合理性意见
【 关键词】 民营企 业; 公 司治理 ; 合理 建议
中 国民营企业起步 较晚 , 在改革 开放后 的几十年 里 , 由于 社会 化程度低 , 民营企业主对职业 经理人更 多是持利 用与防范 国家政 策的支持 , 民营 企 业 迅 速 成 长 , 已经 成 为 国 民经 济 中 不 的心 态 , 始 终 担 心 职 业 经 理 人 会 抢 了 自己 的企 业 。结 果 是 尽 管

【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发展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发展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关键字】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最新发展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摘要:公司治理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比较评价了历史形成的四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分析展望了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是指两权分离下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公司治理问题随着公司制的出现而产生,但真正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

其背景原因主要有:(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间竞争加剧,公司随时面临着被并购重组的威胁,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成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2)由于代理人激励机制、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公司财务丑闻、倒闭事件不断出现,促使人们对现行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怀疑,开始重新思考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最基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外部人模式”和以日本、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内部人模式”。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公司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尽相同,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公司类型中往往多种模式并存。

目前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类:1.英美“外部人”模式。

主要特征是:(1)公司股权高度分散,资本主要由分布广泛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拥有;(2)它是基于市场的系统,主要依赖资本市场作为影响公司行为的手段,强调股东“用脚投票”的机制;(3)它是基于法律法规的系统,法律明显支持股东享有控制公司的权利,明确董事会和管理层对股东所负的义务,并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4)它是基于信息披露的系统,通过精心制定的规则保证投资者取得充分可靠的信息;(5)在经理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实行股票期权制,由于评价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准是股票分红率,因此,在利益分配上向个人股东倾斜。

在基于市场的治理模式中,由于所有权较为分散,投资者很难影响经营者,因此,投资者一般并不特别关心公司治理,投资者约束经营者的主要方式是购买或出售公司股票。

小议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小议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小议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公司法》中规定了公司治理的强制要求,要求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

但在许多民营企业中,虽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治理机关,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机关,公司仍然是大股东一人管理、控制及经营,致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并未能发挥其实质作用,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虚化。

董事会决策机制失灵,决策形式化我国民营企业虽按照公司法要求设立了董事会这一决策机构,但董事会成员大多来自企业创业者或者内部各级领导人,公司总裁或其家族成员在下属提供充足资料的基础上,独自做出决策,无须经过民主讨论通过,即使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也往往是走形式,实质上董事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对监事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民营企业中监事在经济利益等方面受制于公司管理层,甚至大多数监事会成员来自管理层,致使监事缺乏行使监督职能所需的必要法律保障,难以对董事和经理起到监督作用,使监事会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企业缺乏对监事应有的激励机制,使得监事不能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能。

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经营者权利不明确,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约束我国民营企业存在对外部经理人的防范心态,并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所带来的高昂的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的考虑,致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的境况一直没有改变,经理人员“有实无名”,缺乏对经理人员的约束。

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议(一)健全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产权不清及产权结构单一问题,依法推进民营企业法律法规建设是关键。

对此,一要健全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目前对个人投资的所有权进行明确的法律保护,也就是个人对企业的投资所有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权的现状,必须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物权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规定,制定合适、合理、有效的《民营企业法》,为其产权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更要对目前限制、影响民营企业相关所有权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与补充,加强对私权的保护,推进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型。

如何有效完善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如何有效完善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h
3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 调研员 宋海波)
误区之二:缺乏激励。
h
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 调研员 宋海波)
误区之三:忽略用人。
h
5
一、问题的提出
1、产生管理误区的主要因素 2、产生管理误区的本质原因
h
8
二、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1、公司治理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h
9
二、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2、公司治理的定义(归纳)
h
10
二、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3、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h
11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完善
(一)公司治理本身不完善 (二)未考虑人力资本因素及影响
h
17
六、 案例介绍
h
18
七、案例分析
h
19
做“百年老店”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如何有效完善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伍健康博士
h
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 调研员 宋海波)
h
2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
(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调研员 宋海波) 误区之一:不讲诚信。
h

12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完善
1、人力资本概念及属性 2、人力资本对公司治理影响
h
13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完善

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构想

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构想

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构想一、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不同,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不存在所有者缺位这一先天性的缺陷。

但高科技企业在我国大多数还是家族式经营,企业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在企业经营初期,由于规模小,业务少,公司治理结构简单,企业老板还能管得过来。

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老板就力不从心了,需要引入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资金(风险投资)等。

这时企业原有的简单经营模式就不适应了,如果不及时建立符合各方利益关系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就会出问题。

由于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企业发展价值往往掌握在几个骨干成员或核心团队手中。

因此,高科技企业问题突出表现在因核心技术人员跳槽而出现业务危机的现象就不奇怪了。

其中的原因不外乎高科技企业核心人员对原公司的管理体制不满,或与企业老板有利益冲突,而自立门户,另起炉灶。

新成立的企业往往与原公司业务相同或类似,在市场上直接与原公司竞争,抢占原公司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二、问题成因: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核心人员的跳槽原因是与公司股东存在利益冲突,由于无法解决,当然,其中也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因素和管理、技术人员的道德风险,导致这一结果,但没有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这些公司的通病。

公司治理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因此,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公司冶理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或外在形式,企业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抽象概括。

在每个企业合约中都包括了三种人力资本:工人的劳动、经理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以及企业家的经营决策。

因此,企业就是上述三种人力资本与其他非人力资本之间的一个市场合约。

这种契约是不完备的,需要在合约过程中追加规定。

企业所有权安排是所有参与人(要素所有者)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公司治理结构也即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一个表现而已。

2023年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案

2023年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案

2023年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案
我国2023年民营企业改革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以下是方案的主要内容:
1. 企业所有制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通过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股权负责人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的独立性和权益保护。

2. 董事会和监事会改革:加强公司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其他必要的内部机构,规范企业决策和监督程序,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岗位职责、规范的工作流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积极性。

4. 股东权益保护:加强股东权益保护,确保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有效的投票和表决机制,保证股东在企业决策中的合法利益。

5. 创新创业支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6. 法治环境优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打击侵权行为,提高企业的创新保护和合规能力。

7.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推动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同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民营企业,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8. 宣传推广:加强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的认知和理解度,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改革,促进企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这些方案旨在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民营企业 现代企业治理

民营企业 现代企业治理

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详细介绍如下:一、概述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治理挑战。

因此,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成为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特点1.产权清晰:明确企业产权归属,保护投资者权益,是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基础。

2.权责明确:通过制定公司章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制定法规、政策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保障企业自主经营权。

4.管理科学: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构成1.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和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2.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监督公司管理层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3.监事会:负责对公司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确保公司合法合规经营。

4.管理层:负责具体执行董事会制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管理公司日常运营。

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实践1.完善治理机构: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加强信息披露:定期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披露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增强公司透明度。

3.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4.推行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公司长期发展。

五、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意义1.提高决策效率: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2.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3.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管理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浅析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浅析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民 营 企业 ; 公 司 治理
公 司 治 理 又 称 法 人 治理 结 构 、企 、 管 治 和企 业 管 理 ,经 俞 组 织 ( C OE D)对 公 司 治 理 的 定 义是 :“ 司 治 理 结 构 是 一 种 公 据 以 对 公 司 进 行 管 理 和 控 制 的 体 系 ” 作 。 为一 种体 系 ,公 司 治理 不 仅 规 定 公 司 各 个 参 与 者 的责 任 和 权 利分 布 ,而 且 明 确 决 策 公 司 事 务 时 所 应 遵 循 的规 则 和 样 序 。
; 爿 .I 【 } 王 】 . l
蠹lI l I; I
I 辔 l T 碍I l -
浅析 民营企业 的公 司治理
钱 瑛 北 京 中融鑫晟投 资管理有 限公 司 1 0 8 3 0 7
数 公 司 , 第 一 次 公 开 发 行 起 ,大股 东 就 从
【 章 摘要 】 文 我 国 民 营 企 业 走 过 创 业 期 、 成 熟 期 ,进 入 规 范 发展 阶段 需要 实施 “ 司 公 治理 "Cr rt G vr n ) 什 么 叫公 司 (o oae oe ac 。 p n e 治理 呢 ? 经 合 组 织 (ED 认 为 :“ 司 OC ) 公 治理 结 构是 一 种 据 以对 公 司进 行 管理 和 控 制 的体 系” 目前 我 国 大部 分 股 份 制 。 民营企 业 在 所 有权 与经 营权 分 离后 ,急 需处 理 好 企业 股 东、经 营者 、管理 层 之 间 的奔 益 关 系 ,就 涉 及 到 民营 企 业公 司 1 治理 的 问题 ,本文 介 绍 了世 界上 主 要 的 三 种 公 司 治理 模 式 ,并 对 当前 民营 企业 公 司治 理 中 出现 的 问题 进 行 简要 分析 。 【 关键 词 】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与对策作者:王旭锋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第06期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公司治理的先进理念也在传播和发展,本文分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即将面临的挑战,并根据问题提出完善意见。

关键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对策一、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随著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正面对许多错综复杂的环境,笔者简要归纳如下:1.脆弱的制度。

在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民营企业往往缺乏竞争性市场经济所需的基本元素,如没有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也缺乏强制执行和主动遵循的文化传统。

尽管我国在法律、监管体系上有很大差别,但他们在公司信息披露以及股东权利保护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尤其针对民营企业,基本上处于空缺状态,即使有也很少能达到国际通行标准的要求。

2.缺乏竞争性的市场。

我国市场上几乎没有完善的长期性融资工具。

机构投资者很少,或不足以主张市场运作的公正、高效、透明。

新兴市场的投资一般只有很少的组合投资,由于规则不明,以至于大的机构投资者没有信心或内在激励对投资对象的公司治理施加应有的影响。

与此同时,这种状况也严重阻碍了各类激励的发展。

3.利益相关者关系复杂。

我国民营企业往往起家于“夫妻店”、“创业合伙人”等组织形式,最初的公司治理往往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连接。

在企业规模小、运营管理相对简单的时候,这种亲缘关系可以维系和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股东权益不断扩大的同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制衡与利润分配就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资产的重组与红利分配、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处理、决策机制的构建等等,都是民营企业公司所治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完善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在我国现行公司制企业法规体系下,如何来完善公司治理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公司章程中原则约定持股的有关条款。

民企管理制度

民企管理制度

民企管理制度一、绪论民营企业是指由一家或多家私人拥有、或者是由家族控制的企业,其所有资产和利润由其所有者控制和支配。

民营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就业创造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其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对民营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二、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1. 灵活性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者通常也是管理者,因此在管理制度方面更加注重灵活性。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容易实施快速决策和灵活的管理策略。

2. 高效性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运作效率。

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动力和生产效率。

3. 创新性民营企业通常更加注重创新和市场导向的管理理念。

由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4. 管理规范由于民营企业通常处于快速发展期,管理制度相对薄弱。

因此,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2. 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这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以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治理的核心内容。

要想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流程规范,并进行定期的审计和检查。

4.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激励员工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关于民营企业发展 存在问题与建议

关于民营企业发展 存在问题与建议

关于民营企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

本文将围绕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1.融资难题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及扩张阶段,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但受限于自身规模和信用水平,民营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支持。

同时,民营企业也面临着高利率、高担保要求、短期性等金融难题。

2.创新不足由于民营企业往往是由创业者创办,其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可能较为传统,创新意识不足。

同时,由于受限于资源和能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难以赢得市场竞争。

3.宏观政策不利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发展不利。

例如,政府采购、国有企业倾斜等问题,导致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公平的市场竞争机会。

4.公司治理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或个人创业,公司治理不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企业管理混乱,决策不够科学化。

5.人才问题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由于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限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6.市场环境不利受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监管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市场营销困难、产品售后服务问题等挑战。

二、建议和对策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融资难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财税优惠等政策扶持,降低其融资成本,增加资金来源。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可以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提升创新意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3.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处罚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杜绝政府倾斜、非法垄断等行为,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比较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以及各自的利弊;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以来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将国有企业先进行公司制改革,再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挑选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上市;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就是说倾向于采用市场型公司治理结构;改制后的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理论上讲,要比原有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改善,但是根本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突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股权结构和国有资本主体;在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过大;可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太小,相当一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失去了股票的生命力,也使股票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得股票真实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控股单位就不可能非常关心股价波动,因此也不可能关心公司的业绩,但是控股单位又有权决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因此而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不会对企业管理层产生监督和激励;2、内部人控制;二是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际上将以前改革措施中已经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缺乏人格化代表,两权的不统一加大了代理成本;第二,缺乏经理人市场,代理人的选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官本位”的制度性原因始终存在;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股权结构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难以抑制大股东绝对操纵董事会现象等;当唯一大股东是国家时问题更严重,因为它为政府在实质上支配公司提供了条件,结果是上市公司成为“翻牌公司”;由于国家股的最终所有权并不明确,导致资产收益和偿债责任缺少明确的主体;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于国家股的代理人来说是不统一的,从而他们的监督权和控制权成为“廉价投票权”,内部人只要花较小的代价就可以合谋侵害企业其他股东的利益;二是内部人控制带来的后果,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不能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约束,董事会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监事会形同虚设,外部控制机制缺乏或扭曲,激励机制弱;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利于市场调控等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我国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治理结构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非常明显;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创业家族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即: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且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均由创业家族内部成员所控制;三是民营企业的典型组织架构是以企业创始人为集权核心的一种环状“差序”结构,即“家长”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居于所有治理层级的中心,围绕这一权力核心生成一个紧密治理层,然后再以这个治理层为核心联结一个更大范围的亲友圈;四是许多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来自我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五是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心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治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评的结果,而“家长”本人作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只具有在家族内部培养选择继续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家族式治理模式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二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治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三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四是家族式治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五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依靠原有的那种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只能支持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对大规模私营企业难以将非理性治理转化为理性治理,导致企业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无法实施,更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性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不断地受到经营失败的威胁;六是家族式治理模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必然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尽管如此,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获得有效激励、目标价值趋同性、有效决策等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分析两种企业治理模式的特点和利弊,除了差别以外,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和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公司在内部人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缺点具有相似性;。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中国的企业治理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类型。

尽管它们的目标都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收益,但它们之间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1.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其目标不仅仅是增加股东的财富,而是体现政府和社会利益的统筹平衡,因此在公司治理中政府参与度高。

2.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较为庞大,拥有复杂的权力分配渠道,规章制度冗长,较难有效监督。

3.在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考虑政治上的因素,并追求政治利益和政治安全,因此决策速度较慢。

4.由于营销体系单一,市场不稳定性较高,因此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风险较大。

1.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简单,决策速度更快,对于市场的变化更加敏感。

2.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公司治理相对有效。

3.较少受到外界政治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由于其资本来源较为单一,容易受到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对资本的运营管理要求更高。

1.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相对僵化,民营企业更加灵活。

2.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常常受到政治干预,而民营企业受到市场的影响更多。

3.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要考虑政府和社会的期望。

而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财务利益和股东的收益。

4.在投入和资本运营方面,国有企业有政府背景和资源优势,但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并借助市场机制获得商业机会。

总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在结构、权利分配、决策机制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公司治理策略。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帮助民营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很多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缺陷,董事会的作用发挥不够,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严重,导致公司治理不规范。

(二)管理层层次过低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层次过低,很多重要决策都由企业老板或者高管直接决定,导致企业决策上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而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很多民营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凭证不全、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清晰,难以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用资金。

(四)信息不对称一些民营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严重,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企业内部沟通不畅、信息闭塞,影响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员工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民营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薄弱,存在着违规操作、贪污腐败、侵吞公款等行为,对企业内部控制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所有制性质导致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存在。

由于民营企业的私人性质,所有者往往兼任高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

(二)企业成长阶段很多民营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管理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往往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存在。

(三)管理理念滞后一些民营企业管理理念滞后,缺乏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

(四)人才短缺民营企业人才短缺是造成内部控制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