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宗教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宗教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宗教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宗教内容
宗教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对于宗教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首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宗教信仰的
自由包括信仰、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也有权选择不信仰任何宗教。

这一规定保障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使其成为一个人权的基本保障。

其次,民法典明确禁止宗教歧视和迫害。

根据法典的规定,任何人不得以宗教
信仰为由歧视或迫害他人,不得以宗教为名进行恶意诋毁、攻击其他宗教、破坏其他宗教的合法权益。

这一条款的制定,旨在促进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与互相尊重,避免宗教冲突和矛盾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

宗教组织在法律上享
有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有权自主组织宗教活动,传播宗教教义,同时也需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约束。

民法典的这一规定保障了宗教组织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内部秩序,同时也使其在法律层面上具备相应的权益保护。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宗教内容方面的规定,强调了宗教信仰自由的
权利保护,禁止宗教歧视和迫害的行为,以及规范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

这些规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不同宗教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推动社会进步与民主法治建设。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宗教信仰自由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宗教信仰自由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宗教信仰自由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法律对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公民在信仰上不受任何不公平的限制或歧视。

本文将介绍法律中与宗教信仰自由相关的基本知识。

一、宪法保障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宪法还进一步明确规定:“凡公民信仰宗教的,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宪法确保了公民信仰宗教的权利,并禁止任何对此权利的侵犯。

二、法律保护为了进一步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我国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公民有权信仰宗教,可以进行宗教活动,而且没有受到法律的限制。

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也不能歧视或限制因信仰宗教而受更多保护的公民。

此外,法律还明确保障了宗教场所的自主管理,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对宗教活动的干涉和侵犯。

《刑法》对于侵犯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任何人以强制手段或暴力威胁、打击等迫使他人改变宗教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些法律的制定确保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

三、宗教团体的合法地位在我国,宗教团体要获得合法地位,需要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登记注册,得到政府的认可。

经过注册的宗教团体可以合法地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并享受法律保护。

同时,政府对于宗教团体的管理也遵循法律的规定,禁止任何与宗教信仰自由相违背的干涉。

四、宗教活动的界限虽然宪法和法律对宗教信仰自由进行了保障,但宗教活动并不是无限制的。

在执行宗教活动时,公民应当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

例如,不能利用宗教进行破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活动。

此外,公民的宗教活动也不应当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维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意义宗教信仰自由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古代印度法与宗教的关系

古代印度法与宗教的关系

古代印度法与宗教的关系
古代印度的法律和宗教密不可分,宗教对印度法律的影响深远。

在印度的宗教中,种姓制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印度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宗教法律在很多方面都比民法更高等,因此印度宗教和法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古代印度的宗教法律与印度教密切相关。

印度教对个人责任和个人贡献执行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在新教徒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中的三种中心式信仰分别是婆罗门教、尼采教和耆那教,每一种信仰都规定了自己的种姓制度,《吠陀》经中和婆罗门经中记录着印度的刑法和民法等。

此外,印度教规定的神律精神更是深入人心。

神律是印度教命令最高且最神圣的规则,民间在奉祀神仙、神祇、地主神等等方面也呈现出强烈的所有制形态,而这种所有制在印度法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法制史&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法制史&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法制史&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法律是对权利、义务进行分配并解决社会纠纷的一些行为规则和制度。

它用于调节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但主要限于那些对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产生影响的行为和关系。

宗教是人们的一种内心确信,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

二者的区别:第一,产生的方式不同。

法的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宗教规范则由宗教领袖假托神的名义而制定,它被视为神意的表现,第二,实现的方式不同。

法之所以为法在于它要由国家强制力来作为最后的保障。

宗教规范的实现,则主要依靠教徒的自愿或自我强制第三,制裁的程序不同。

法的规范体系的存在与司法机构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违法,应当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都必须由特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

而宗教规范体系则并不要求一定有这样一个唯一有权作出决定的机构。

第四,作用的范围不同。

首先,法的规范只调整那些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具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了全部社会关系。

其次,法的规范一般只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只要行为上无过错就不予追究,而不问主观上是否有恶意;宗教规范不但规范人的外部行为,而且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活动,行为上无过错而心存恶念仍然是不允许的。

再次,法的规范无条件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而宗教规范只能约束自己的教徒,对于没有选择该宗教信仰的人毫无约束力。

第五,规范的形式不同。

法的规范通过规定出明确的权利和义务来给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它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

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的服从义务为主,因为人在神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的。

故宗教规范大多是义务性规范。

二者的联系:首先,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每一种法律体系确立之初.总是与宗教典礼和仪式密切相关;其次,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君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往往把其统治的渊源归结于上帝、归结于神;再次,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甚至使人们精神上有所依*与寄托;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二、法律与宗教规范的法理思考
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现代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但在现实中,对于宗教的法律规 制,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并看待国家法律与宗教规范之间的关系。 宗教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必然有自身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其教徒和信众的行为,但前提是这 种规范不得与国家法律相冲突;同样,在此前提之下,国家法律对这种规范一般是不加干预的。但如 何准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教徒也好,信众也好,实际上具有双重身 份:就其所信仰的宗教而言,他们是教徒或信众,按照宗教规范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就他们所在 的国家而言,他们又是国家的公民,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承担和履行义务。但如果两者
法律与宗教规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殷啸虎+
内容摘要: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但宗教规范与宗教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不得与国家法律 相冲突,违反国家法律的宗教规范将不被认可。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上 升为法律制度的理念,也是我们今天处理法律与宗教规范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宗教作为一 种有组织的活动,必然有自身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其教徒和信众的行为,但前提是这种规范不 得与国家法律相冲突。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这个问题上,相关界限是比较清晰的。首先,明确了 对宗教行为规范的宪法原则;其次,完善了规范宗教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此外,对于一些特 殊情况,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通处理。 关键词:法律与宗教宗教自由规范关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二基地研究课题《国法与教法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范政强同学参与了 本课题的研究,并对本文撰写提供了帮助,特此致谢。 [1]《“三改一拆”妨碍宗教信仰自由吗?》,《浙江日报》2014年6月30日第1版。 [2]“招远杀人案三被告当庭拒绝认罪”,载新浪http://news.sina.eom.en/e/zg/lrs/2014—08-21/1901188.html,2014年8月22E。 ・39・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旨在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思想和道德基础。

法律的宗教: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于法律的形成和运行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宗教的价值观念对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与仁慈,伊斯兰教注重正义与公正,佛教追求平等与和谐,这些价值观念常常渗透到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影响。

其次,宗教信仰还可以影响法律的规范内容。

例如,穆斯林国家的法律普遍以伊斯兰法为基础,犹太教对于食物和行为的规定也得到犹太教法的支持。

最后,宗教信仰对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护法制度能够保护宗教信仰自由,避免对宗教社群的侵犯。

法律的信仰:除了宗教,信仰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仰可以是思想信仰,如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精神;也可以是道德信仰,如人权、平等和正义的信仰。

首先,思想信仰在法律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国家的价值观和理念,它们赋予了人民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国家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道德信仰也是法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权、平等和正义都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信仰可以促进法律的公正和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文化,其中包括对于宗教和信仰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一些国家倡导世俗主义,通过分离宗教和国家来确保法律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另一些国家则将宗教作为法律的基础,法律与宗教高度融合。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法律和信仰关系的理解和追求。

然而,尽管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为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思想信仰,它们都为法律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基础,塑造了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简论宗教与法律的关系

简论宗教与法律的关系

简论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摘要:宗教与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手段,但它们所追求的理念与价值以及表现形式上,也有某些共同要索和渊源相依的关系。

宗教团体对自身的管理权力和宗教精神对社会的影响力,一般属于社会权力范畴。

至于以其宗教定为“国教”的宗教国家,则其社会权力同国家权力合二而一;其教义等同于国家法律,其教主成为高于国家行政首脑的精神领袖,其权力地位同一党专制的“党国”的执政党领袖有些相似。

宗教自由作为一种信仰,同思想自由一样,是绝对的权利。

宗教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作用,把宗教单纯视为“人类精神的鸦片”或社会异端,是片面的。

但宗教活动所行使的社会权力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因而要受法律的限制。

关键词:宗教;法律;社会权力中图分类号:DF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33(2010)03-0008-04一、宗教势力的社会地位宗教是自人类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东方到西方世界各国,都存在、持续和普及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以及南亚佛教各国,宗教在政治、文化、习俗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和深厚的影响。

基督教的教会和教皇、伊斯兰教的教主都享有至上的权威和巨大的势力。

中国古代帝王(如汉、唐)也曾倡导过道教或佛教治国,儒学也事实上被推上“独尊”的教条地位。

不过,总体上说,中国的宗教还没有形成控制皇权、统治社会的绝对势力。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宗教往往同“迷信”连接在一起。

新中国建立以来,无神论的宣传和对外国宗教势力在我国从事政治活动的高度警惕,宗教往往被视为“人类精神的鸦片”或社会异端,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影响不大。

宗教其实并非历史的怪胎,宗教这一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历史地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源远流长。

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信奉宗教也不只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集体信仰,是社会共同体对集体的一种共同精神约束,对维系社会道德秩序有巨大的作用。

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毕业论文

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毕业论文

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毕业论文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摘要:宗教与法律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关系,它们在许多方面相互交织。

本论文旨在探讨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宗教对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且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塑造了宗教的实践。

然而,宗教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冲突与争议,如何平衡宗教的自由与法律的规范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宗教,法律,关系,影响,冲突,平衡引言宗教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是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应,而法律则是社会秩序和规范的体现。

宗教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也有冲突和对立的一面。

本论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代。

许多古代文明都以宗教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法律体系。

例如,古代埃及的法律是由宗教法典“摩西十诫”所规定的,古希腊罗马的法律也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被视为道德和伦理的指南,它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宗教对法律的影响也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看到。

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保障了宗教信仰的自由,并在法律中体现了宗教的价值观。

例如,美国宪法中的宗教自由条款保障了公民的宗教信仰和实践的自由。

在一些国家,宗教组织还具有法律地位,可以进行自我管理和内部规则制定。

法律对宗教的影响法律对宗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它的制定和规范上,还体现在它对宗教实践和行为的约束上。

法律对宗教实践的规范不仅可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也可以保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也可以限制宗教自由。

例如,在某些国家,一些宗教实践可能被认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如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和法律之间存在冲突,需要权衡个人的宗教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平衡。

宗教与法律的冲突与争议尽管宗教和法律在某些方面相互促进,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和争议。

法律的世俗性与宗教自由的平衡研究

法律的世俗性与宗教自由的平衡研究

法律的世俗性与宗教自由的平衡研究引言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但面对宗教自由这一基本人权,法律的世俗性与对宗教的限制需要进行平衡。

本文将探讨法律世俗性以及法律对宗教的限制与宗教自由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种可能的平衡方式。

法律的世俗性法律的世俗性指的是法律应该与宗教相分离,不以宗教信仰为依据。

这种世俗性的存在是由于一个多元宗教社会需要保护各种宗教的自由,并避免将某种宗教信仰凌驾于其他信仰之上。

法律世俗性的核心是公平和中立,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个体自由是构成法律世俗性的基础。

法律对宗教的限制尽管法律应该追求世俗性,但在实践中,一些限制宗教的法规和政策还是存在的。

这些限制可能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例如保护社会稳定、防止宗教独裁等。

然而,这些限制也容易导致对宗教自由的侵犯。

因此,确保这些限制是合理和必要的,而不是对宗教的歧视性限制是至关重要的。

宗教自由的重要性宗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宗教信仰是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关乎个人思考、灵性和意义。

限制宗教自由可能会导致对个体思想和精神发展的压抑,以及对多样性和包容性价值的破坏。

平衡法律世俗性与宗教自由为了平衡法律世俗性与宗教自由,我们可以探索一种以自由和公正为基础的平衡方式。

首先,法律应确保没有对某一特定宗教的宗教信仰进行歧视。

其次,法律可以限制宗教实践的方式,但这些限制必须是合理和必要的,并应与所有宗教平等适用。

此外,政府和法律机构应设立专门机构来保障宗教自由权利的实现,并针对宗教歧视进行监督和惩罚。

宗教世俗化的作用宗教世俗化是促进法律世俗性和宗教自由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宗教自由并不意味着宗教信仰对社会和法律没有任何影响。

相反,宗教可以在法律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应尊重其他宗教信仰的自由。

宗教领袖和信徒可以通过对宗教的世俗化,更好地适应多元社会,并参与社会对宗教自由的辩论和决策。

结论法律的世俗性和宗教自由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摘要: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法律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多的法律思想都是来源于宗教,宗教也为对法律的信仰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法律与宗教在法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在内容上、信仰价值上和功能上都存着这一定的联系。

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法律与宗教两者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关键词:法律;宗教;相互联系;法理分析对比中西方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目前国内的法制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我们的法律规范已经很详细并具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但是为什么在现实的运用仍有很多法律规范得不到执行。

这与很多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里,仅仅是从宗教的视野角度来分析一下西方法律制度的外在环境,简单的思考一下宗教与法律的法理关系。

一、宗教的概述要想了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们的一种内心确信,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

宗教的作用其实并不仅仅是供众人所信仰那么简单。

宗教是一种连接社会的力量。

在早期社会,宗教为人类的共同生活提供了一套共享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一知识体系人们就可以了解社会上出现的善恶,快乐与苦难。

同一宗教指引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或多或少的有着同一模式。

宗教是人类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一种,它与其他社会规范处于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中。

宗教的问题,不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或者是从伦理学的角度,都是一个很深邃的问题。

虽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并不如西方社会中宗教信仰人数那么多。

但是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西方社会中对宗教的信仰情况,思考作宗教是如何发挥他的社会规范作用的,进而为我国的社会规范建设事业提供一个侧面的借鉴。

二、宗教与法律事实上,所有的宗教都包含着试图解释世界和人类起源的宇宙论。

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人类的“起源”与“未来”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再观法律,法律同样会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法律与宗教精神的一体化

法律与宗教精神的一体化

(二)法律以其稳定性制约着未来;宗教则以其神圣观念向所有既存社会结构挑战。然而,它们同时又互相渗透。一个社会对于终极之超验目的的信仰,当然会在它的社会秩序化过程中显现出来,而这种社会秩序化的过程也同样会在它的终极目的的意思里看到。……法律赋予宗教以其社会性,宗教则给予法律以其精神、方向和法律获得尊敬所需要的神圣性。在法律与宗教彼此分离的地方,法律很容易退化成为僵死的法条,宗教则易于变为狂信。
(五)伯尔曼由人类学立场出发,认为在所有的文明里面,法律(虽然可能与宗教完全分离)都与宗教共享四种因素,即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它们象征着法律的客观性,标志着法律的延续性,体现了法律与真理与绝对真理之间的联系,因而使法律得与某种`超验价值相通。它们所引发的,不是道德或法律的推理与判断,而是人们的法律情感,是把法律所体现的正义理想视为生活终极意义之一部分的充满激情的信仰。任何一种法律,倘要获得完全的效力,就必须使得人们相信,那法律是他们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则不能不诉诸于人们对于生活的终极目的和神圣事物的意识,不能不仰赖法律的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
(三)这里,法律被看成是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宗教则被界定为对于生活之终极意义和目的的集体关切和献身。它们代表了人类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基本的方面,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以面对未来的世界。
(四)特定民族某一长时间的历史经验将此民族引向某些方向,尤其是在法律方面,特定民族法律制度经又其中发展起来的过往时代有助于确定其法律应当据以制定和解释的标准,以及其法律制度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六)总之,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热烈的信念之中,那就是,法律不只是世俗政策的工具,它也是终极目的和生活意义的一部分。

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和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和对法律的信仰

浅谈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和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与宗教是人类两个其中最古老及最普遍存在的社会建构。

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按照伯尔曼的观点法律被看成是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宗教则被界定为对于生活之终极意义和目的的集体关切和献身。

它们代表了人类生活中两个基本的方面,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

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以面对未来的世界。

法学家把法律看成是纯功利的工具和手段,把它归入“工具理性”的范围之内;神学家把宗教看成是超越程序与组织的信仰、爱和恩典,把它与法律对立起来。

就如人们所说的宗教就像一个预防犯罪或者再犯罪的系统, 司法则是一个惩罚罪犯的体系。

人们愿意投入更多的社会财富去建造监狱, 可是不愿意在预防犯罪上投入多一些。

在现代国家中,支撑法律运作的已经不再是“信仰”,而是大多数人的“信赖”。

换句话说,公民的守法主要不是出于“信念伦理”,而是基于权衡后果的“责任伦理”。

一个很贴切的例子:一个十字路口有四个红绿灯,并且红灯都亮着,还站着四个警察,警察不行,还得有帮助警察的人。

如果我们根本没有法律信仰,交通法规又算得了什么,恐怕人们真正关心的只是最后的罚单问题,那又要有多少警察才能够阻止人们不违反交通规则呢?有句法谚叫“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 这个判断即使不合于中国古时的情形,却至少是可以针对今日的。

我们的现代法律制度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诉讼法等许多门类,它们被设计来调整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建构一个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它们也代表了一种精神价值,一种在久远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传统。

问题在于,这恰好不是我们的传统。

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所提到在西方人们对法律传统的尊重发生的危机。

其实并没有在我国出现。

中国历史上连一套较为完整的信仰体系都不曾形成过,何谈以信仰为基础而发展出的法律信仰?这里不但没有融入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经验,反倒常常与我们“固有的”文化价值相悖。

法律知识:基督宗教及其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影响

法律知识:基督宗教及其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影响

法律知识:基督宗教及其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影响基督宗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几乎遍及全球各地。

作为一种宗教,基督教的法律制度以圣经为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基督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约旦河畔,那时的犹太教内部存在各种异端观点,产生了耶稣这个人物。

他呼吁人们相信他是上帝的儿子,并通过他所传的教导和奇迹带领人们走向上帝之路,最终被罗马当局判处死刑。

他的死亡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信仰,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变革,最终形成了现代基督教。

基督宗教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摩西的十诫,这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起源。

十诫以上帝为基础,规定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和对他人的责任。

基督教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在圣经中记录下来。

圣经涉及了众多话题,从个人道德行为到家庭关系、社会责任和政治权力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的法律制度也逐渐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法律制度。

在欧洲,基督教的法律思想影响了罗马法、严格说来在天主教国家,教会法最开始作为各类宗教活动中普遍伦理原则和智慧,但到10世纪末教会的法权日益扩张,教会法也开始出现分支,变得日趋复杂,此后的欧洲历史中表现出深刻影响。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法律来限制教士和教会的权力。

在英国,从原本的“天主教国家”走向“国教国家”不仅影响到了国家治理的方式和法律体系,更是影响到了英国国内的信仰和社会形态。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它的法律体系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基督教法律的思想和原则建立起来的。

然而,基督教的法律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圣经是根据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背景编写的,因此有些规定在现代社会中不再适用或需要重新解释。

例如,圣经中关于奴隶制度的规定在现代社会中已被废除,而关于妇女和同性恋的问题也在现代社会中引起了争议。

此外,基督教法律的经典性和泛应性,无法涵盖当今社会中复杂的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基督教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演进。

宗教与法律

宗教与法律

宗教与法律引言1874年美国人雷诺德被法院判他有罪,什么罪呢?是重婚罪。

那么重婚罪当然就是说他已经结过一次婚,那么,但是居然又跑去结一次婚。

那么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呢?理由是他是个摩门教徒,我们知道根据摩门教,他们的讲法,他们认为一个人是可以有几个太太的,所以按照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来讲,这完全是正确的,合理的,合乎教义的。

但是法律又明明规定了不能够重婚,那么该怎么办?所以当时这个案件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就很多人在争论,那么陪审团在争论的时候,常常也在争论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人能不能够重婚。

可是当时审这个案子,一直打到美国的联邦最高法院的时候,其中有一些法官非常明智的指出了,就是大家要争论的不应该是到底一个人能不能够重婚,因为我们不能够去争论人家的教义对不对。

我们要尊重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一个人,他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他相信这个,鼓吹这个,并不表示他在我们这个社会或在一个国家里面,实际生活里面能够百分百的去按照他的教义去生活,比方说他不能够重婚。

因为重婚这一点是违反了国家法律,而国家的法律考虑的是所有国民怎么样共同生活在一起,大家共同的道德底线是什么?所以当时有一位联邦大法官呢?叫做杰弗逊说了一句话,说的非常巧,就是说“如果有人相信以人殉葬也算是一种宗教仪式,难道允许这么做吗?”这个案例凸显出了一个论题:法律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一、法律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与限制(一)宗教信仰具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性宗教信仰具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性。

因为:首先,信仰具有法律上的不可剥夺性质。

人非机器,人只能有限地活一次:人生无常。

活着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归宿何处?家在何方?人活得怎样?”归结到一点:有限的肉体生命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首先满足于吃、喝、住、穿与人交往等等功能性需要,然后就要去探究上述问题,这就是人生的两大基本范围:物质社会和精神领域。

精神追求是人不可或缺的支柱。

“人生自古谁无死”?超越死亡的只有人的精神、人永不停息地寻求生命意义的努力,“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古希伯来文化的宗教与法律影响

古希伯来文化的宗教与法律影响

古希伯来文化的宗教与法律影响古希伯来文化深受宗教和法律的影响,这两个元素在古希伯来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宗教对于古希伯来人来说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而法律则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古希伯来文化中宗教与法律的相互影响,以及其对古希伯来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古希伯来人的宗教信仰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中。

古希伯来人崇拜一位独一无二的上帝——耶和华。

他们相信耶和华是创造宇宙的造物主,也是人类的指导者和保护者。

古希伯来人的宗教信仰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家庭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

例如,根据《摩西五经》中的教义,古希伯来人被要求遵守诸如十诫等法律规定,以表明对上帝的顺从和尊敬。

这种宗教信仰使得古希伯来社会具有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促使人们遵守伦理准则并尊重他人。

宗教也与古希伯来人的法律系统密切相关。

古希伯来人的法律有着宗教性质,被认为是由耶和华所赋予的。

根据古希伯来人的信仰,法律是上帝意愿的体现,违背法律也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因此,古希伯来文化中的法律不仅仅是社会规则,更是对宗教教义的具体体现。

例如,《摩西五经》中载有大量法律法规,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规定,如家庭法、刑法、财产法等。

这些法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还要使人们能按照上帝的教诲去生活。

古希伯来文化中的宗教与法律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和法律共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古希伯来人相信上帝的存在和权威,因此他们对法律的遵守几乎是无条件的。

法律约束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从而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宗教信仰则通过道德规范的传递和强调,进一步巩固了社会的和谐和凝聚力。

此外,古希伯来文化中的宗教与法律还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古希伯来人的宗教信仰强调个体责任、公义和悔改。

这种价值观念贯穿于他们的法律体系中,使得古希伯来人对个体行为的感知和评价更加关注道德因素,而不仅仅是法律规定的合法性。

这种价值观在古希伯来社会中广泛传播,塑造了人们对道德行为的追求和评判标准。

法律对宗教信仰的保护

法律对宗教信仰的保护

法律对宗教信仰的保护宗教信仰在个人与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信仰自由和宗教活动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宪法保障、立法措施、司法实践等方面,探讨法律对宗教信仰的保护。

一、宪法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宗教信仰的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不得侵犯公民因宗教信仰或不信仰而受到的正当权益。

”这一条款确保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禁止强制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行为,保护了公民因宗教信仰或不信仰而享有的权益。

二、立法措施除了宪法的保障外,我国还通过立法措施对宗教信仰进行了进一步的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宗教信仰保护的重要法律基础。

该条例规定了宗教组织的登记,宗教活动的自由与公共秩序的维护,宗教人员的职务任免等内容,为宗教信仰的自由提供了保障。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刑事法律,对侵犯宗教信仰自由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规制和处罚,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宗教信仰权益。

三、司法实践法律对宗教信仰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司法部门在处理宗教信仰相关案件时,注重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公正与公平。

在具体案例中,我国法院多次判决保护公民因宗教信仰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

例如,某宗教信徒因信仰而受到歧视,法院判决对相关单位进行赔偿,并保护其宗教信仰自由;此外,法院还积极审理涉及宗教信仰自由的诉讼案件,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法律对宗教信仰的保护可以在宪法保障、立法措施和司法实践等层面上找到体现。

宗教信仰的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的保护使得这一权利得到有效的维护。

但需要注意的是,宗教信仰的自由并非无限制的,它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和社会稳定的要求,不能危害社会的秩序和他人的利益。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宗教信仰才能得到合理的实现与保护。

法律与宗教关系

法律与宗教关系

为什么“法律必须被信仰” ——法律与宗教关系解读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都认同这句话。

有人据此论证,若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必须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

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落后,就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对法律的信仰,而过于注重道德、政治、权力的作用,法律在调整中国的社会关系中没有起到至高无上的权威作用。

因此,法律职业共同体应该为让法律成为圣经、成为社会中唯一具有权威性的规范与机制,而进行斗争。

毫无疑问,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奇怪的。

这种观点反映了大家对法律、法治重要性的认识。

但伯尔曼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许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

如果有人说:“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法律,也不能没有宗教;虽然法律与宗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任何一方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另一方;法律与宗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大家甚至会感到奇怪——庄严的法律与信仰神灵的宗教怎么会扯到一起呢?对法律的信仰为什么要与对宗教的信仰混为一谈呢?法律与宗教存在着根本上的一致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和理解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的问题,而对法律与宗教关系的理解又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命题。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现代法律制度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当我们谈到今天的法律体系时,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追本溯源,都会回到西方法治主义之源——古希腊、古罗马。

早在那个时期,法律就和宗教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博登海默说过,“在古希腊的早期阶段,法律和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一的。

宗教仪式渗透在立法和司法的形式之中,祭祀在司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王作为最高法官,其职责和权力也被看作是宙斯亲自赐予的。

”古罗马法律家西塞罗对法律是这样解释的:“法是上帝贯彻始终的意志,上帝的理性依靠强制或者依靠约束支配一切事物。

为此,上帝把刚才赞美过的那个法赋予人类。

从法律与宗教角度来看,我国宪法宗教信仰自由有什么意义

从法律与宗教角度来看,我国宪法宗教信仰自由有什么意义

从法律与宗教角度来看,我国宪法宗教信仰自由有什么意义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宪法宗教信仰自由具有以下意义:1.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宪法确保公民有权选择、信仰和宣扬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及参与宗教活动。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宗教信仰,并且不会受到国家或他人的干涉。

2.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宗教信仰自由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宗教信仰自由的框架下,各种宗教团体和信仰群体都能够和平共存,互相尊重和包容。

这有助于减少宗教冲突和社会紧张局势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保护少数宗教群体的权益:宗教信仰自由确保了少数宗教群体的权益得到保护。

在宪法的保障下,少数宗教群体不会受到歧视或迫害,他们有权利自由地信仰和宣扬自己的宗教信仰,参与宗教活动,并享有平等的待遇。

从宗教角度来看,我国宪法宗教信仰自由具有以下意义:1. 尊重个人信仰选择: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

宪法保障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信仰体系选择宗教,这体现了对个人信仰自主权的尊重。

2. 保护宗教团体的独立性:宗教信仰自由确保了宗教团体的独立性和自治权。

宗教团体有权自由地组织和开展宗教活动,不受国家或其他宗教团体的干涉。

这有助于维护宗教团体的独立性和宗教信仰的纯粹性。

3. 促进宗教多样性和传统文化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促进了宗教多样性的存在。

宪法保障了各种宗教团体的合法地位和权益,鼓励宗教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这有助于维护和发展我国的宗教文化多样性,推动宗教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宪法宗教信仰自由的意义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少数宗教群体的权益,同时尊重个人信仰选择、保护宗教团体的独立性,促进宗教多样性和传统文化保护。

这些意义的实现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摘要:宗教自诞生以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它一直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政治、法律、文化、科学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主要围绕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展开论述,首先对宗教的概念和起源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宗教对法律的一般性影响,然后从重点论述的角度分别分析了西方社会主要宗教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以及我国主要宗教佛教对我国社会传统法律的影响,最后针对宗教对法律的积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对法律的阻碍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宗教法律关系影响目录一、引言 (3)二、宗教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宗教的概念与宗教的起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宗教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 (3)(三)宗教对法律的一般影响 (4)三、西方社会的宗教与法 (5)(一)西方社会宗教与法的概况 (5)(二)西方社会的基督教与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中国社会的宗教与法 (7)(一)我国社会宗教与法的概况 (7)(二)中国社会的佛教与法 (8)五、宗教对法律的双重作用 (9)(一)宗教对法律的积极作用 (10)(二)宗教局限性对法律的影响 (11)六、结论 (11)致谢 (1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宗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中都存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没有宗教。

而且世界上有宗教信仰者的数量绝对多于无宗教信仰者。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

有人群的地方就须有法律,法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与宗教不同,它使人们生活有序;宗教是人们对现实生活虚幻歪曲的反应。

有苦难的地方就需要有宗教,它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人不仅对物质世界有追求,也追求精神的寄托和升华,法律只能调控人们客观现实的活动,宗教则能为人们提供精神家园。

因而法律与宗教是保证人类社会平稳和发展的两种重要手段。

它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共同保障人类社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每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确立之初,总是与宗教典礼和仪式密切相关。

本文就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主要的的宗教对法律的影响作了初步总结,以期让大家对此课题能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二、宗教的概念(一)宗教的概念与起源1、宗教的概念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

有人认为应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性、直觉、伦理的因素。

宗教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含义。

这种抽象的概念是基于自身文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西方宗教学家对“宗教”的诠释不胜枚举。

例如,门辛认为宗教是人与神圣真实体验深刻的相遇、受神圣存在性影响之人的相应行为;缪勒认为宗教是人对于无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爱慕;泰勒认为宗教是对灵性存在的信仰;弗雷泽认为宗教是人对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讨好和信奉;施密特认为宗教是人对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觉;海勒尔认为宗教是人与神圣的交往、相通和结合,是对神圣的生动经历;奥托认为宗教是对超自然之神圣的体验,表现为人对神圣既敬畏而向往的感情交织;施莱尔马赫认为宗教是人对神的绝对依赖感;蒂利希认为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

有人认为,关于宗教的定义,主要是西方亚伯拉罕诸教文化地区学者的定义,其对应的英语为religion。

而在中国看来,西方文化中的宗教(religion),只是神宗教,即是崇拜超自然的神的宗教。

西方狭义的的宗教概念,和中国广义的宗教概念,有所不同。

以中国文化的观念,宗教除了道教、佛教、印度教以及亚伯拉罕诸教等“神宗教”,还有“人宗教”。

宗师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的儒教,便是一种人宗教,或称“圣宗教”。

除少数将孔子神化了的儒教流派的教徒外,中国人相信圣人孔子并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他也不是先知,而只是先圣先师,因而人宗教是更合乎自然的理性宗教。

在以人宗教为基础的儒家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不会得到宗教徒的抵制,反而因为人们注重文化知识和格物致知的观念,受到大家的推崇,人们乐意开放地探讨任何学问的问题,而不存在科学课题的禁忌。

中国人的祖先信仰,则是一种基于人的“神灵信仰”。

在儒家文明地区,对祖先神灵的信仰,祖先保佑等等概念,也是对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信仰。

同时,中国民间还存在其他各种类型的神灵信仰。

另外,儒家社会往往同时并存著道教和佛教等信仰超自然的神的宗教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宗教信仰。

个人认为对宗教的定义最恰当的是《宗教百科全书》中所描述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地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

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

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 ①2、宗教的起源宗教的形成的原因不能脱离民族发展的历史②。

关于宗教的起源,在宗教学上也有多种争论。

在西方理论界有 "单一神教"起源论、"万物有灵论"、"巫术论"(又称前万物有灵论)、"图腾论"、 "实物崇拜说"、"自然神话论"、"祖灵论(或鬼魂论)"等等。

宗教信仰者强调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有超自然的神圣渊源,提出了神启说和宗教导师说。

西方无神论者则坚持"宗教人造说",根本否定神的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指出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只有到现实社会中的阶级矛盾、阶级压迫、阶级斗争中才能找到宗教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认识的、心理的、自然的和社会的根源。

宗教和法律的起源,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讲,“法和宗教一样都没有自己的历史”③。

在这里,法律和作为初始形态的宗教规范伴随着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足迹,由禁忌、图腾崇拜、习俗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和体系化的宗教教规,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其演化的过程,始终以社会的物质条件为最终的决定因素,直到今天也不例外。

(二)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人类社会具有复杂性,需要法律与宗教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来共同调整,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在强化法律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宗教信仰的培养,在培育宗教精神的同时,也要重视法律对生活的调控。

宗教与法的内在一致性。

首先,从唯物辨证法的角度看,宗教与法都属于社会意识,它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并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在西方历史上,宗教和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自由、平等、正义与秩序,既是宗教的基本精神,又是法律的基本精神,它使社会形成了一套以此为核心的普通基本的价值观念。

其次,宗教与法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法律与宗教有共同要素,这就是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

仪式象征着法律客观性的程序,传统则标志着法律的延续性,权威赋予法律以约束力,普遍性给予法律以普遍有效性。

正是宗教赋予法律这些特征和品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出版社:《宗教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98,11.②刘建,《古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J].中国世界史研究网.2010,3,15.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2003,2.质。

其实,在早期,宗教与法是浑然一体的。

中世纪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采取政教合一的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二为一,宗教首领就是国家首脑,直接掌握国家政权宗教本来是掌管人们灵魂的指导原则,但它并不完全是抽象的。

宗教经典中有关法律、法律的叙述比比皆是。

在古代以色列和伊斯兰教中,宗教与法律是一回事,在古代中国,佛教影响是特别巨大的。

一方面,任何宗教都十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另一方面,法律也极力保护那些符合法律要求的宗教教义,这表明,宗教需要法律的承认,法律需要良好的宗教教义的支持,两者互相影响,相得益彰。

(三)宗教对法律的一般影响宗教需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依靠其在一定的宗教团体制定的一系列适用于宗教团体内部的行为规则来控制信仰者的感情皈依。

它通常制定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宗教组织的结构,神职人员和一般教徒在宗教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违反教规行为的惩罚措施等。

具有相当完善的篇章体系,一般情况下,能够非常有效和可靠地维持宗教团体日常的秩序与宗教崇拜活动。

因此,在早期的宗教改革中,能够在某种广阔的领域里影响到国家和民族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体系,宗教往往能够给予统治者稳固自己阶级地位的规章的引导作用。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法律意味着秩序,意味着自己的有效统治,没有法律,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

因此,无论实际情况如何,统治者一定会竭尽全力使自己的法律与人们心中的信仰相一致,让民众相信这是他们自己的法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遵守法律,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伯尔曼说:“我们发现,在所有的社会里,虽然是以极不相同的方式,法律都需要借助人们关于神圣事物的观念”。

①当法律借助神或上帝的名义颁布出来,它就获得了终极意义上的合理性,宗教强化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

这时的法律的实施已经不是人们摄于权威的、单纯的、被动的遵守,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自觉的奉献和实行。

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原始或者传统的宗教规范,不能不说其对法律的影响意义重大。

因此,两者之间也便不约而同地形成了相当复杂的关系,在不同类型的社会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及当代极少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宗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

在这些国家,法律与宗教相互渗透,自然地融合①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志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8.在了一起。

宗教规范成为了法律的渊源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渊源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