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导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视导工作通讯(第十一期)
《教学视导工作通讯》编辑组
2014年12月31日
目录
﹒课堂动态﹒
以“What-Why-How”的思维贯穿于讲课中培养探究能力…张蜀秋(1)
﹒教改建议﹒
新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改实况反映…………………林家栋(3)对大学本科开设“综合性专题”课程的建议………………杨秋林(6)谈谈讲授社会学类课程的几点体会…………………………程贵铭(10)
【课堂动态】
以“What-Why-How ”的思维贯穿于讲课中培养探究能力
——听陈文峰老师讲授《微生物生理学》课程有感
生物学院 张蜀秋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并将能力培养始终贯穿在自己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听了陈文峰老师的《微生物生理学》课程,感到他有很强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培养意识,他以“是什么(What)、为什么是这样(Why)、怎么做出来的(How)”为主线,将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最新进展,讲故事般娓娓道来,着眼于能力的启发,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
一、用图解联系前后内容,有机地承上启下
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图解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之间的联系 (图1)。陈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小结,将分解与合成代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讨论清楚,由此自然地提出新的问题,即合成代谢的三要素(小分子代谢物、能量ATP 和还原力)是如何参与到合成代谢中去的(图2),切入本节课内容。其中着重启发同学们学会总结联系所学的知识。
二、边讲边讨论,层层剖析重点内容 在讲重点内容时,从研究思路、方法入手,自然得出结果,并分析前人成功的因素,使同学们得到启发和借鉴。如在讲微生物对CO 2固定的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内容时,首先,提问为什么选单细胞的绿藻而不是高等植物作为研究材料,提示如何选择模式的研究材料;再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实验装置,一起讨论其有什么优点,结合本实验室自创的一些特殊设备和方法,启发同学们如何从小处着手改进研究技术;在层层剖析CO 2固定的全过程中,讨论如何将零散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图1.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联系 图2. 合成代谢三要素及与分解代谢关系 ATP 及还原力有机物
的分解
化能异养微生物无机物的氧化化能自养微生物光
能光能营养微生物复习: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能量的产生中间代谢物外源物质合成代谢
最后用简图和视频(How the Calvin cycle works)对整个卡尔文循环做小结,使同学们得到整体的框架。然后,提出思考的问题: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是RuBisCo,在细菌中为什么形成羧酶体来完成CO2固定?同时提供了两篇相关的参考文献,让同学们课后自行阅读,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就这样,在讲故事中,以“What-Why-How”贯穿主线,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学们感觉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愿意去阅读更多的文献,希望去探索新的问题。
三、通过课后思考,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讨论完卡尔文循环的能量计算后,提出课下思考的问题:
(1)豆科植物要消耗来自于光合作用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生物固氮,那么豆科植物如何平衡及分配碳代谢和固氮过程中的能量需求?由此启发同学们将碳代谢与氮代谢联系起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将微生物与植物的碳代谢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其中的关系。如植物中只发现通过光合作用对CO2进行固定,而微生物中的CO2固定则有6条之多,并且还不断有新的代谢途径被阐明,为什么?
这样,启发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比较与观察,努力发现新的生命现象。
四、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拓展知识,完成课程论文
除上面提到的关于羧酶体的相关文献外,他还给出了更多的参考文献,如“基因组学角度的Calvin cycle的网址:s.fr/”;“蛋白质组学在分析卡尔文循环方面应用”的相关文献;“化能自养细菌Calvin循环相关基因的组织和调节研究进展”等,以让同学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拓展性课外阅读,获得更多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知识。
陈文峰老师的课程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课外文献,并作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1)文献标题是研究的核心,要深刻理解标题中的关键词汇。
(2)文献所提出的问题或假说是什么,为什么提出?作者是如何形成假说的?
(3)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所采用的技术路线的关键环节是哪一步?
(4)本工作的最大贡献?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
(5)你对该文献的评价?对你目前的学习或将来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探索和求知欲极强的阶段,引导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我们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只教学生知识(即“What”),而应在What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Why,以及How,不断激发同学们自发学习、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这样的学生才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并可能早日有所创新。
【教改建议】
新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改实况反映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林家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全校所有专业新生入学后必修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过去一直与一般课程一样,安排18学时讲课、18学时上机实验。由于诸多原因,教学效果并不好,师生都有意见,希望改革。因此,学校教务处和信电学院决定从这学期起,对这门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釆取网络“慕课”进行教学,即以学生在线自学、老师指导学生在线操作练习为主,老师讲课、辅导答疑为辅,最后通过在线统一考试结课。
这门课已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仛务﹙非信电学院专业笫9周结课,信电学院各专业第13周结课﹚。上课期间,我先后听了10位老师15次课﹙全校共有18位老师开这门课﹚。現将实际了解到的教学情况,归纳反映如下:
一、计划安排和执行情况
1.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8个单元﹙章﹚,总学时36,
每一单元约2--6学时,全部计划学时都在学校计网中心机房上课,一切教学活动都在“雨虹学网”上进行,无论是学生自学、做作业,还是老师讲课,辅导。还可以利用在线进行答疑、讨论。一般每一教学单元都有一次老师讲课,但每位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有的讲课在学生自学之前,进行提示性讲解;有的讲课在学生自学之后,甚至做作业之后,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性讲解。讲课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但也有的老师跟以前讲课没什么区别。
2.网上的讲课短視频,是供学生自学用的。每一教学单元都有一段讲课視频,大多10--20分钟。每一段視频分配由1--2位老师录制。在机房上课时,由老师按计划指定时间让学生在线覌看視频学习。也有指定在课前先自学,或有学生在做作业时需要再看視频学习。网上还有各单元的ppt和电子教材, 可供学生自学。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认可的。普遍反映視频的内容基本上能听懂, 而且如果听不懂可以反复听、随时听, 这是一大好处。但是各单元录制的方式不同, 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