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足及前足骨折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户小彬;王大卫;张津生【摘要】跟骨骨折的传统手术方法有一定手术局限性,破坏了较大的局部覆盖组织,导致术石较多的并发症.随着对跟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及微创技术的发展,如今闭合复位经皮撬拨内固定技术、小切口切复内固定技术、关节镜辅助跟骨骨折复位技术、外固定架固定跟骨骨折技术、球囊扩张复位跟骨成形术等日趋成熟.【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5(010)001【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技术;手术方法;临床应用【作者】户小彬;王大卫;张津生【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医院创伤骨科,天津市300222;天津市第四医院创伤骨科,天津市300222;天津市第四医院创伤骨科,天津市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跟骨骨折发病率占跗骨骨折发病率的60%,全身骨折的2%[1]。

不恰当的治疗方式可导致患足严重的功能障碍,致残率可高达30%。

目前其最佳的治疗方法仍不明确,经典术式为“L”型经外侧扩大入路的切复内固定术,该法虽有固定更稳固、暴露较广泛、保护腓肠神经、降低肌腱炎发生率等诸多优点,但其破坏局部软组织的血运、范围广、损伤重,且易出现术口坏死、感染、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2]。

Folk等[3]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其中再次手术率为21%。

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跟骨骨折手术疗效,如何保护术区软组织血运、减少术后并发症成了跟骨骨折手术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创新,国外临床医生们把其充分应用于足踝部手术中,这就为跟骨骨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现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发展史1855年,Clark利用牵引装置修复跟骨的整体外形。

1895年,X线应用于医疗,其为微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初期的分点方法广泛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

1934年,德国Westhues等使用经皮矢状位穿针撬拨复位跟骨骨折;1947年,Gissane改良了此法,其用粗克氏针在跟骨结节处进针,上抬克氏针,帮助骨折块复位,满意后继续进针固定骨折块。

中足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中足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精选可编辑ppt
3
中足解剖
骨性稳定:拱形结构+第二跖骨基底嵌入结构
精选可编辑ppt
4
中足三关中节足区三柱
跖跗关节区 跗中关节区 跗横关节区
内侧柱 3.5mm跖屈背伸
中间柱 活动度最小
外侧柱 活动度最大 13.0mm 减震
精选可编辑ppt
5
内容
Lisfranc损伤 —占全身骨折的0.2%,漏诊率20%
中足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陈刚
精选可编辑ppt
1
精选可编辑ppt
2
概况
高能量损伤日趋增多,中足 损伤年发生率1/30000人,占 全身骨折的0.4%*。
中足涵盖跖骨基底、楔骨、 舟骨、骰骨以及跗中关节所 对应的距骨和跟骨
*Grivas TB,Vasiliadis ED,Koufopoulos G,et a1.Midfoot fractures.Clin Podiatr Med Surg,2006,23(6):323-341.
精选可编辑ppt
66
精选可编辑ppt
67
——有一定活动度,组成内侧柱
跟骰关节(CC joint) ——鞍状关节,组成外侧柱
TN 和 CC joint 伴随距下关节维持足的内外 翻活动
精选可编辑ppt
38
损伤机制
中足内收应力损伤(旋转脱位)
——TN joint脱位或伴CC joint和距下关节旋转损伤
精选可编辑ppt
39
损伤机制
沿内侧柱轴向应力损伤
精选可编辑ppt
35
Chopart 关节损伤
Chopart 关节定义: 又称跗横关节或跗中关节,是距舟关节
和跟骰关节的统称。

中足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中足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冰敷
在疼痛部位进行冰敷, 每次15-20分钟,每2-3 小时一次,有助于减轻
肿胀和疼痛。
压迫
使用弹性绷带或护具对 受伤部位进行压迫,减
少肿胀。
抬高
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 少肿胀和疼痛。
手术治疗
01
02
03
切开手术
对于严重的损伤或骨折, 可能需要切开手术进行治 疗。
关节镜手术
对于某些中足损伤,可以 使用关节镜进行微创手术 治疗。
修复手术
对于韧带或肌腱的严重损 伤,需要进行修复手术。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包括按摩、拉伸、力量训 练和平衡训练等,以帮助 恢复肌肉力量、灵活性和 平衡感。
职业治疗
针对职业需求进行特定的 康复训练,如重返工作前 的训练。
康复锻炼
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 如步行、跑步、跳跃等, 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能 力。
运动员
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中 足容易受到损伤,因此需要加强
运动防护措施。
长期站立工作者
如服务员、交警等,长时间连续 站立容易导致足部疲劳和损伤,
需要适时休息和调整姿势。
05
中足损伤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一
患者年龄:35岁
01
症状:中足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03
02
病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中足部疲 劳性骨折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中足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扭伤、长期 劳损、骨折、炎症等。这些病因可能 导致韧带拉伤、关节错位、骨折或炎 症等病理变化。
病理
中足损伤的病理变化可能包括韧带撕 裂、关节囊破裂、骨折移位等,这些 变化可能导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等症状。
症状与表现

中医药治疗骨折早期肿胀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折早期肿胀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折早期肿胀进展摘要:骨折早期肿胀作为临床多见症状,肿胀不但会导致疼痛加重,还会对手术治疗造成影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

在临床上骨折治疗主要运用西医治疗干预方式,而西医治疗副作用明显,无法长期应用。

当前中医药治疗的地位逐渐提高,并得到临床医师与患者的高度认可。

现将对中医药治疗骨折早期肿胀进展加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新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骨折;早期;肿胀骨折早期肿胀是临床常见疾病,会对患者自身的动脉供血、静脉回流等造成影响,使伤肢抗感染能力减弱,以至于手术时间延迟,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

为此,有效改善骨折早期肿胀,可促进创伤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骨折早期肿胀的根本原因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管内页外渗组织间隙所致[1]。

在骨折早期肿胀治疗中,运用中医药治疗干预方法,主要以中药外敷、内服、熏洗、针灸等方式为主。

在《内经》中就曾记录中药外敷疗法,清代时期的《理骈文》著作就是整理前人的记录,并将其运用到疾病治疗当中,获得不错的治疗成效。

中医药治疗有着费用低、见效快、操作简便的优势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1.中药内服治疗方法肢体骨折之后发生肢体肿胀,主要由气滞血瘀所致,骨折14日内属于骨折早期阶段,也是伤科3期辩证的初期阶段。

临床上中药内服治疗方法主要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基础,通过拟定基本药方,随后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对其展开辩证分析。

1.1活血化瘀治疗干预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证实,活血化瘀药物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瘀血浓黏、凝集的程度,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血肿内淤血吸收效果,使“血瘀”状态发生改变。

宋明君将70例骨折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干预方式,观察组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复元活血汤加减药方,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有效率达到94.27%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2]。

骨伤科在国内的进展

骨伤科在国内的进展

骨伤科在国内的进展【关键词】骨伤科1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概况1.1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大量资料表明:我国中医骨伤研究领域成果显著,潜力巨大。

天津骨伤科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方法,治愈率高,其疗程缩短1 /2,愈合缩短1/3。

在实验性骨折形成巨大血肿的研究中证实:①血肿是骨折后必然形成的病理生理产物,对骨折愈合不起重要作用。

②过大血肿反而使局部血液循环更加障碍,并增加内外骨痂通过骨折线距离和困难,影响愈合。

这一实验性研究为中医的“活血化瘀”“去瘀生新”,为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四川省锦阳市李玉江对伤科“瘀血”有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他认为瘀血泛指血已离经而未排出体外,停滞于内的败血而言。

瘀血的形成,外伤是直接原因,跌打闪挫,无论皮破出血与否,只要经脉受伤,气血运行受阻,即可导致瘀血发生。

他认为经络存在于皮肉筋骨之中,网络全身,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调节各部功能的通路。

凡皮肉筋骨损伤,经络无不倍受株连,一经络损伤,瘀血形成,则气血凝滞,运行受阻,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而脏腑功能失调,营运障碍,又直接影响到损伤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证明了“活血化瘀法”是骨伤科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创立了“行气消瘀法”、“活血凉血法”、“和营止痛法”、“舒筋活络法”、“益气活血法”、“化瘀祛浊法”等等。

临床辩证施治,效果显著。

1.2中药在骨伤科的应用进展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作用:川芎有抑制凝血过程,抑制血小板凝结,加强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作用;赤芍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对中药桃仁、红花、当归、莪术、地龙等的研究也有很多报导。

这为活血化瘀法则在骨伤科的应用开辟了可喜途径。

1.3手法复位的新进展夹板材料不断更新,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

如上海塑料夹板,中医研究院的纸夹板,北京的铁丝夹板,广西的竹夹板,甘肃的石膏活页夹板等,各具特色,有所创新。

如对前壁骨折既往常规采用的“分骨夹缚法”不仅使用时复杂,也不易掌握好;贵阳中医院只用掌背侧两块夹板及背侧分骨垫的固定方法。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进展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进展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进展【关键词】跟骨骨折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

多由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类骨折亦有增多。

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四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

跟骨的重要性以及骨折的复杂性,使跟骨骨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刚刚起步[1],其临床分型多种多样,治疗方法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处理争论甚多。

本文就其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1 骨折的分型分型的目的在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判断。

1952年,Essexlopresti[2]提出第一个为多数学者接受的分型系统,其根据X线侧位Bhler角与Gissane角的改变及跟骨体内“双密度影”作为分类依据,分为Ⅰ型:未波及距下关节骨折,包括跟骨结节骨折和涉及跟骰关节的骨折;Ⅱ型:波及距下关节的骨折,按继发骨折线的走行(暴力作用时依赖逆行段)分为舌状骨折和关节塌陷型骨折。

CT问世后,Johnson、Eastwood、Crosby和Fitzgibbons、Sanders、Zwipp等均提出新的分型系统,其中Sanders分型[3]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其通过骨折片段数目和冠状位、轴位CT片后关节面的骨折线走行进行分类:在轴向面上以平行于跟骨纵轴的A、B两线将后关节面分为3个等大的区,即内侧、中央和外侧柱,第3条骨折线C与后面的内侧边界一致,并同载距突分开,由此产生4个潜在的骨折片段。

骨折线由外向内用A、B、C标明。

Ⅰ型:所有未移位的关节内骨折;Ⅱ型:后关节面2片段骨折,根据骨折线的定位分为ⅡA、ⅡB、ⅡC三个亚型;Ⅲ型:伴有中央片段损伤的后面3片段骨折,按照两个骨折线的位置分ⅢAB、ⅢAC、ⅢBC;Ⅳ型:后面四片段骨折,或多于4片段骨折。

跨关节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跨关节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比性 。
1 . 2 方法 : 对 照组行切 开复位 内固定术 , 观察 组采 用跨关节 固 定治疗 , 观察组术 前使 用七叶皂 和甘露 醇进行脱 水消肿 , 将 患 肢抬高 , 并使用连续 的硬膜外 麻醉 。手术 时 , 先 在患者 足背 进
加 压 的骑 缝 钉 , 对跖跗 关节损伤 患者进 行治疗 , 取 得 良 好 的疗
表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分 比较[ 例( %) ]
效,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3 讨论
跨关节 固定治疗手术实行 的最佳 时机 是受伤后 的 6周 内, 手术切 口采用的是双侧切 口, 有利 于一些 内侧柱移位 情况 的治 疗, 同时需要注意保 护足背 的皮神经 、 动 脉以及神经 背侧 的分 支 J 。传统的局部解剖 以及 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不是很 明显 , 克 1 . 1 一般资料 : 选取从 2 0 1 1 年 8月 一2 0 1 4年 8月在我 院进行 治疗 的 1 7 8 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 , 所有患者 均符合相关诊 断标 准得 以确诊 , 其 中男 1 1 8例 , 女 印 例, 年龄 2 3— 6 5岁。将 其随
氏针固定效果一般 , 且容易松动及断裂 , 导致患肢再 次移位 , 为 治疗增加难度 。一般跨关 节 的固定都会 对关节 面造成 一定 的 损伤 , 一般的螺钉对关节 的拉力 复位作用 较小 , 突 出的钉头 还
会使跖 骨基底产 生劈裂 , 螺钉容 易破坏关 节处 的软骨 , 导致 关 节 炎 等 疾病 的 出现 。 本次研究在跨关节固定时采用骑缝钉锁定钢 板 , 它能 承受 较大的形变 , 加压 固定的效果更 好 , 优于克 氏针 固定 。使用 可 控加压 的骑缝钉 可以有效 固定跖跗关节 , 且 不会对跨关节 面产 生破坏作用 , 因此在术后 , 患者不 易出现创伤性 的关节炎 , 突破

四肢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新进展

四肢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新进展

四肢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新进展摘要:在临床中,针对四肢骨折患者而言,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整个康复阶段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就当前来看,针对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四肢骨折术后,如何选择康复时间和关节活动范围,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性。

因为缺乏共识的因素,而导致康复方式繁多,但是结果却存在一定差异。

所以针对四肢骨折患者而言,在术后予以系统正确、早期的康复治疗,不仅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此同时也能够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四肢骨折;康复治疗;训练针对四肢骨折患者而言,在临床中通常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这一手术措施在诸多类型的四肢骨折中应用效果极佳,虽然骨折解剖复位和重建稳定性良好,然而在术后如何选择合理的康复治疗也影响着康复效果,所以康复阶段针对负重时间关节活动范围的选择,不亚于手术。

1四肢骨折术后康复的概念在四肢骨折患者中所选择的康复治疗,包括负重训练、保护固定、仪器训练等。

其中负重训练包括早期与延迟、完全和全部、受保护以及未受保护;保护固定则包括石膏固定、可调支具或无固定;Rom训练包括基于延迟限制与无限制、被动与主动。

其中主动训练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自主地进行关节性的活动,这些活可以是简单的关节屈伸活动,也可以是一些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的特定动作,例如针对患者肩关节训练时可以选择爬墙运动、钟摆运动,例如也有学者研究出康复体操[1]。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则是指持续性的被动活动,这一活动方式能够有效使患者的活动度提高,进一步也能修复软骨和血肿,尤其在下肢骨折中,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负重方案,应当允许患者的脚趾接触负重,这样有助于患者平衡,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肌肉压力。

而在早期制定负重训练rom训练时,从整体的应用来看,一方面可以提高骨折患者的康复时间,从而预防关节固定并发症以及肌肉萎缩。

与此同时也能够防止患者出现骨质疏松。

不过选择早期负重训练化rom训练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很可能造成伤口并发症、复位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创伤外科杂志2020年第22卷第4期J T:um9Su:,2020,22,N=4-24!-•专家论$•文章编号:1009-4237(2020)04-0241-04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熊雁,王子明$摘要】跟骨骨折作为最'见的附骨骨折,虽然过去几十年对跟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研究比较彻底,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不同的跟骨骨折类型都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但不恰当的治疗方式会影响其临床疗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方式较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存在争议。

目前,由于微创手术技术、关节镜辅助技术的发展应用,对骨折复位和软组织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近年来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跟骨骨折;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4237.2020.04.001Progress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XIONG Yan,WANG Zi-mi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Daping Hospital,Arm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Abstract]Calcaneal fracture it the most common tarsal fracture,although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bio­mechanics of calcaneus have been studied thoroughlf in the past few decades,non-oper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treatment have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diCerent types of calcaneal fracture.However,inappropriato treatmentwc f a r ahchsafcncaaf7r caaay,fadcnghos7acousaompfcaahcons.Th7a aa manywaysorsuagcaafhaahm7nhand hh7ahoia7orsuegiaafteatm7ntoraafaan7afreaatue isaonteoe7esiaf.Atpe7s7nt,du7toth7d7e7fopm7ntand appfiaationorminima f yineasie7sueg7eyand aetheosaopyoa s istd th7eapy,itisorgeatsigniriaana7roereaatue eduation andsorttissu7peotation.Thisaetiafeeiwsth7n7wpeogessin afiniaafteatm7ntoraafaan7afreaatue in e7a7nty7aes.'Key words]calcaneat fracture;therapy;complications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约占1.2%,约占足部附骨骨折的60%。

30例跖骨近端骨折治疗体会

30例跖骨近端骨折治疗体会

30例跖骨近端骨折治疗体会摘要:1、目的:提高足踝外伤治疗技术;2、方法:临床治疗30例跖骨近端骨折患者,克氏针内固定,防止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指导功能锻炼;3、结果:骨折愈合,行走良好,功能恢复;4、结论:跖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克氏针固定技术是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方法。

跖、趾骨骨折占全身7%,跖骨骨折占1/3,临床表现足背部肿胀、足尖负重障碍,用足跟步行等特点;皮下出血多者,足背部呈现高度肿胀,疼痛、肿胀、畸形明显;造成跖骨骨折主要原因,直接外力,如重物亚砸,车轮碾压等;扭转应力也可导致骨折,如前足固定,后足的转动就可在跖骨部形成扭矩而引起骨折;跖骨近端骨折分型,Dameron等将跖骨近端骨折分3区,I区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II区干骺端与骨干连接部骨折;III区跖骨干部疲劳骨折,多见于运动员。

临床治疗30例,体会如下。

一、特点:1、一般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1---55岁,挤压伤12例,亚砸伤18例;其中第2、3、4跖骨骨折6例,第2、3跖骨骨折10例,第一跖骨粉碎性骨折1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1例;骨折属于粉碎性,移位或不稳定,有手术内固定指征;入院后,于伤后3小时----伤后8天手术治疗。

2、治疗方法:手术准备;腰麻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伤口清创),背侧切口入路,骨折复位,临床用直径1.0、1.2、1.5、2.0mm克氏针内固定,术中C臂下检查内固定情况;术后预防感染,静滴抗生素4--6天;防止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指导功能锻炼。

术后4--6周去除骨折外固定保护;术后3个月下床行走。

3、结果:治疗过程顺利;切口按期拆线;术后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行走良好,功能恢复,优良率100%。

二、讨论:1、跖骨近端骨折临床出现移位、短缩、成角,保守治疗复位不良,足纵弓、足横弓改变;第2--5跖骨近端骨折可能损伤3个跖骨间关节;治疗恢复跖骨形态,恢复足部功能;骨折粉碎移位不稳、伤后时间超过一周、骨质损伤变形,复位不良,临床手术治疗难度大;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固定,恢复跖骨形态,恢复足功能;因骨折粉碎,复位不稳定,手术内固定,外固定保护;粉碎骨折,辅以钢丝捆扎固定;粉碎骨折,钢板固定,可能不稳定,临床应用有适应征,相比较克氏针固定指征较宽;临床应用克氏针,因跖骨髓腔细小、针细小操作中颤动原因,出现克氏针方向改变,解决方案,用直径1.5、2.0mm较粗克氏针钻孔,确定克氏针方向,再换用细克氏针固定。

足跖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足跖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足跖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足跖骨骨折的患者。

一、足跖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足跖骨骨折(TCD编码:BGGOOO)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足跖骨骨折(ICDT0编码:S92. 300)o(二)诊断依据L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o(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3周。

(3)晚期:伤后3周以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跖骨骨折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跖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L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跖骨骨折(TCD编码:BGGOOO)和跖骨骨折(ICDT0编码:S92. 300)的患者。

3.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跖骨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4.除外以下情况:(1)跖骨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糖、血脂(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5)心电图(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整复、穿针固定2.药物治疗3.康复治疗4.并发症的防治5.护理(九)出院标准L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牢固。

骨科医生月度骨折治疗总结

骨科医生月度骨折治疗总结

骨科医生月度骨折治疗总结《篇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个月的骨科医生工作已经落下了帷幕。

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感慨万分,有快乐,有收获,也有困惑。

现将我的月度骨折治疗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所负责的骨科病房共收治了100例骨折患者。

这些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从儿童到老年人均有。

骨折类型包括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关节骨折等。

在治疗过程中,我严格遵循我国骨科治疗规范,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工作重点1.诊断:对于每一位患者,我都认真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保诊断准确无误。

2.治疗: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部位、年龄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四肢骨折,我主要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对于脊柱骨折,则依据骨折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3.术后管理:关注患者术后恢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4.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各类骨科学术会议,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1.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骨折愈合进度符合预期。

其中,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满意度达到90%,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满意度达到85%。

2.病例讨论: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复杂病例的治疗策略,提高了诊疗水平。

3.业务提升: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我了解了骨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1.教训:在部分病例中,由于术前评估不充分,术后出现了并发症。

例如,术后关节僵硬、感染等。

2.处理办法:针对上述问题,我加强了术前评估工作,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同时,关注术后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今后打算1.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继续深入学习骨科相关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2.关注患者体验:优化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3.开展科研工作:结合临床实践,开展骨折治疗相关研究,为患者更多优质治疗方案。

关节内跖骨头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关节内跖骨头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关节内跖骨头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分析目的总结关节内跖骨头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此类女性患者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6 h~6 d,平均3 d,均采用1.5 mm直径AO微型自攻螺钉固定。

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

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个月~5.2年,术后患侧足趾无明显疼痛,跖趾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7周,平均5周。

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系统:获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占90.9%。

结论 1.5 mm直径AO微型自攻螺钉治疗特殊型关节内跖骨头骨折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标签:微型;跖骨;内固定术;螺钉临床工作中,笔者曾收治一类特殊型关节内跖骨头骨折,以往文献未见报道,今介绍如下:即跖骨头背侧缘楔形骨折,骨折线波及跖骨头关节面,受累关节面<1/4跖骨头关节面,骨折块向远端及背侧移位,跖趾关节间隙正常。

此类骨折,受伤机制特殊,临床罕见,若贻误诊治,常引起后期创伤性关节炎,足趾疼痛、活动受限,影响负重行走。

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此类可统计患者11例,常规行足前后正位、侧位、斜位X线摄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判断骨折移位程度,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14~25岁,平均17.6岁。

左足8例,右足3例。

受伤原因:11例均为足尖站立时不慎摔倒致伤。

均为闭合性损伤。

受伤至就诊时间:1.5 h~5 d,平均1 d。

受伤至手术时间:16 h~6 d,平均3 d。

多发人群:爱好舞蹈的年轻女性。

好发部位:3、4跖骨頭。

伤后患趾疼痛,患足不能站立及负重行走。

查体:伤趾跖趾关节背侧轻度肿胀,压痛阳性,有时可触及骨擦感。

跖趾关节背伸及跖屈痛呈阳性,背伸及跖屈活动受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辅助切口: 背
侧第4、5跖骨基底 另做一纵行切口
手术治疗
1. 第 1、2、3跖 跗关节可用螺钉 固定 2. 第4、5跖跗关 节因活动性较大, 用克氏针固定
手术治疗
3. AO 3.5mm自跖骨 基底向跗骨固定 4.Buzzard关键步骤是 螺钉自内侧楔骨向第2 跖骨固定
总体而言,螺钉固 定不易使复位丢失, 但外侧关节复合体 应有一定活动,可 以用克氏针固定
Lisfranc损伤
一、解剖 二、损伤机制 三、分型 四、诊断 五、治疗
Lisfranc关节的解剖结构
三柱:
1、内侧柱:第一跖骨+内侧楔骨 2、中柱:第2、3跖骨+中外楔骨 3、外侧柱:第4、5跖骨+ 骰骨
软组织稳定:
1、跖骨颈部及跖骨基底部(除1、2跖骨)都 有骨间横韧带连接 2、侧副韧带和关节囊 3、腓骨长肌腱、胫前肌腱和胫后肌腱--动力 稳定
趾骨骨折 Fracture of the phalanx
解剖概要: 病因:直接暴力,多合并趾甲损伤,开放 性骨折。 治疗:纠正旋转、跖侧成角畸形。
– 无移位:休息2-3周即可。 – 有移位单个骨折:手法复位,邻趾固定,早 期行走。 – 多数骨折:复位,石膏托固定2-3周即可功 能锻炼。
C1:波及部分跖骨
C 2: 波及全部跖骨
诊断 影像学
正位 30°斜位 侧位
正常X片
影像学评价
正位片: 第2跖 骨內缘和中间 楔骨內缘连成 一条直线
影像学评价
斜位片: 第四跖 骨片: 跖骨不 超过相应楔骨 背侧
治疗
早期诊断 解剖复位 目标:获得或维持解剖复位
中足及前足骨折的治疗进展
足的结构
26块骨头和关节组成的复 合体
分为前足、中足、后足三 个部分,任一部分或关节 都非独立体,而是共同参 与足踝部的功能。
2009 Synthes Foot & Ankle Seminar
中足:足舟状骨,骰骨, 楔状骨、跖骨 前足:趾骨
足舟状骨骨折
Ⅰ型:背侧小骨块小于舟状骨体50% Ⅱ型:距舟关节向背内侧半脱位, Ⅲ型:体部粉碎性骨折伴有楔舟关节崩裂
多为直接暴力。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常单独存在(腓骨短肌
强力牵拉所致)
骨折线常呈斜形,并有重叠移位,因而丧
失跖骨头连线的正常弧线,引起横弓塌陷,
跖骨头疼痛。
跖骨颈骨折后,如不纠正,每一部均有疼
痛。 疼痛、肿胀、皮下瘀斑;压痛、轴向叩痛。 X线:正、侧、斜位像。
治疗:
– 第2-4跖骨基底骨折:有向下、后移位时, 紧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如失败,内固 定。 – 跖骨干骨折: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适应 症: 正常的负重和应 力X片无移位
4 ~ 6 周不负重 定期检查排除肿 胀和移位 治疗 2-3个月
手术治疗
紧急外科手术:
1. 开放性骨折 2. 开放性血管损 伤 3. 骨筋膜室综合 症
手术治疗
背侧切口: 1. 第一切口:第1、
2跖骨基底间纵行切 口,识别和保护 神 经血管束
单纯型脱位: • 仅有一个或数个 跖骨脱位
Hardcastle分型 (1982)
分离型: • 第一跖骨与其他 四个跖骨向相反方 向移位
Myerson分型(1986)
A型
同向型脱位: 即5个跖骨向一个 方向脱位
B型:单纯型脱
位 B1单纯第一跖骨 脱位 B2外侧数个跖骨 脱位,常向背外侧 脱位
C型:分离型脱位
Lisfranc韧带:第2跖 骨基底和内侧楔骨间 跖侧有一较强壮韧 带——稳定中内柱
损伤机制 – 直接外力
•直接外力: 重物坠落砸 伤及车轮碾 扎
损伤机制 – 间接外力
间接外力:
1、前足外展损伤 2、足跖屈损伤
分型
Quenu and Kuss (1909): 同向性、 单独性、分离性 1. Hardcastle在1982年改良 2. Myerson在1986年进一步改良 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未考 虑到软组织损伤,特别是挤压伤, 对判断预后意义不大
护理要点
1、观察血运 2、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3、功能锻炼
足舟状骨骨折
1、移位不大——石膏托制动 2、体部骨折伴以为——手术 3、舟状骨骨折伴有塌陷——内侧柱塌陷, 外 固定支架
骰骨骨折
1、可分为撕脱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 2、轻度移位——石膏固定 3、严重移位伴外侧柱短缩——手术,支撑 (钢板,外固定支架)
Lisfranc损伤
跖趾关节又称Lisfranc关节
单发:休息3-4周即可。 若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不一定石膏固定,可 厚实包扎,3-4周开始行走; 若有移位,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4-6周 开始行走。
– 跖骨颈骨折:
用手法复位和管石膏固定后,在足底塑成弓 形,4周后行走。 若失败,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
– 第5跖骨基底骨折:胶布固定于外翻位或用
行走石膏固定6周。
Quenu and Kuss分型 (1909)
同向型:
最常见
Quenu and Kuss分型 (1909)
单纯型
分型 Quenu and Kuss (1909)
分离型: 最少见
Hardcastle 分型(1982)
同向型脱位: • 五个跖骨向同一 个方向移位 •常见第二跖骨基 底部骨折
分型 Hardcastle (1982)
解剖
Lisfranc关节: 第二跖骨基底深入到 三个楔骨形成的马蹄 形凹槽中+跖骨基底及 楔骨、骰骨形成一拱 形结构 = 较好的稳定
解剖
Lisfranc韧带:第 二跖骨基底和 内侧楔骨间跖 侧的强壮韧带
解剖
相关结构:
1. 足背动脉 – 走 行于第一、第二 跖骨之间 2. 腓深神经: 与动 脉伴行
案例
术后管理
石膏固定8~12周 如果固定稳定,术后两周可开始功 能锻炼,6~8周部分负重。 术后6~8周可拔去克氏针,术后 4~5月可取出螺钉
并发症
创伤性关节炎 畸形 治疗:除4、5跖跗关节以外的所有 受累跖跗关节融合,因为第4、5跖 跗关节不易确切融合
跖骨骨折 Fracture of the Metatars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