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精)

合集下载

开放性骨折固定及创面修复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开放性骨折固定及创面修复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开放性骨折固定及创面修复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开放性骨折固定骨折稳定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髓内钉、钢板固定来实现临时或终末固定,具体的骨折固定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程度与部位,局部软组织缺损的程度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

一期使用内固定治疗,必须同时满足彻底清创及软组织良好覆盖2个条件。

外固定支架固定1、外固定支架技术简单、安全、方便、快速、失血量小;2、当需要损伤控制的情况下具有优势,例如ⅢC型开放性骨折和不稳定的多发伤患者;3、外固定支架可以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避免置入内植物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损伤或间室内压力增高,可用于具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和创口严重污染的骨折;4、用于临时外固定,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骨折固定,便于进行第二阶段的内固定治疗,对于损伤污染严重、有潜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可作为终末固定的方式之一;5、外固定架置针应常规预钻孔避免骨热坏死,置针点应选择正常软组织区域,避免通过开放性伤口、关节腔及肌腱置针;6、外固定的主要问题是针道感染、力线不良、延迟愈合以及患者依从性欠佳。

外固定架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和大部分骨干的 Gustilo 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1)髓内钉固定:髓内钉是胫骨及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内固定的首选方式。

①患者耐受性较好,负重时间早,再次手术率和力线不良发生率低;②Gustilo Ⅰ型、Ⅱ型,包括少部分ⅢA型下肢长骨干开放性骨折,在能彻底清创、有良好软组织覆盖的情况下,可使用髓内钉固定;③开放性长骨骨折不建议扩髓治疗;④多发伤患者不建议扩髓治疗;⑤如果先使用外固定架作为临时固定,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由外固定架更换髓内钉。

如外固定架使用时间超过14d,在更换髓内钉之前应先去除外固定架,使用石膏或支具等制动,必须在针道无任何感染迹象且有足够肉芽组织覆盖后(间隔期通常>10 d)再行髓内钉置入术。

胫骨开放性骨折应用髓内钉治疗(2)钢板固定:接骨板常用于上肢开放性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固定,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肱骨干开放性骨折等。

开放性骨折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开放性骨折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开放性骨折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其特点是骨折部位与外界环境相连,导致骨折部位容易感染,并且伴随有大量出血。

其治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紧急处理和综合治疗。

本文将介绍开放性骨折的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什么是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被破裂,使骨折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

这种情况下,骨折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为开放性骨折极易引发感染,且骨折部位有可能遭受更严重的损伤。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措施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旨在清除感染源、避免骨折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如下:1. 紧急处理和控制出血紧急处理和控制出血是处理开放性骨折的首要步骤。

当遇到开放性骨折时,应立即对伤口进行覆盖和保护,避免伤口进一步感染。

同时应迅速止血,可以通过施压、提高患肢部位、使用压迫性绷带等方式来控制出血。

2. 清洗和消毒清洗和消毒是关键的治疗措施,有助于预防或减少骨折部位的感染。

在清洗之前,应该先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然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碘酒进行冲洗,以清除伤口内的脏物和微生物。

清洗后,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消毒。

3. 使用抗生素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或减轻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风险和药物敏感性进行。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

4.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开放性骨折的关键,它旨在恢复骨折的稳定性和重建骨折部位的正常结构。

外科治疗的方式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和骨折外固定等。

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应根据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年龄、健康情况等进行评估和决定。

5. 伤口管理和修复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伤口管理和修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处理伤口时,应首先进行缝合或修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风险和促进愈合。

医生通常会采用缝合、拆线或留置引流管等方式进行伤口管理。

6. 物理治疗和康复骨折愈合后,物理治疗和康复对于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至关重要。

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

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
m u s c l e i n j u r y . A n d i t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t r e a t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c o m p l e x c o n d i t i o n . T h i s r e v i e w r e f e r s t o t h e d o m e s t i c
增多 , 工 伤及 车祸 事故所 导致 的开放 性, 胃 折也较 之前明显增
折; ( 3 ) 潜在性开放骨折 。朱通伯则按创 口大小 、 软组织损
伤 的轻重 、 污染 程度 和骨折端外露情况 , 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3 度。 I 度开放性骨折 : 皮 肤被 自内向外的 骨折端 刺破 , 创¨ 在3 c m以下 , 软组织 挫伤轻 微 , 无 明显感 染 和骨折 端外 露 ; Ⅱ度开放性骨折 : 创 口长 3—1 5 c m, 骨折 端外 露 , 有 中等程度 的软组织损伤 , 污染 明显 ; Ⅲ度开放性骨折 : 创 口在 1 5 c m 以 上, 骨折端外露 , 软组织毁损 , 常合 并神经 、 血管损伤 , 污染严 重 J 。 目前有学者对开放性 骨折 的分类 方法通 过 文献检索 进行 系统性 的 回顾分 析 , 得出 3 4个被认 同的评 定骨折严 重 程度 的骨折要素 , 得出 5大广 泛性 应用于反 映开放性骨折严
Na ai n n g5 3 0 0 2 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di n n g a u t h o r :B AO Zh a n — d o n g,E ma i l :z d b 7 1 7 1 8 @1 6 3 . c o n
【 A b s t r a c t 】 O p e n f r a c t u r e i s a c o m m o n d i s e a s e a c c o m p a n i e d b y s o f t t i s s u e , b l o o d v e s s e l s , n e r v e s ,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开放性骨折急诊处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应尽快进行。

首先要进行伤情评估,包括创面大小、软组织损伤程度、污染程度及骨折类型等方面。

对于严重伤情的患者,应进行损伤控制,如止血、骨折复位等。

同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血压,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在急诊处理中,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消毒剂,以免对组织造成伤害。

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根据创面大小、污染程度、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一般情况下,应在创伤发生后1小时内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应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清创原则清创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清创的原则是彻底清除创面污染物,保持创面的湿润和温暖,促进创面愈合。

清创时应注意避免对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如避免使用过多的消毒剂和过度清洗等。

对于创面较大的患者,应进行创面缝合或皮瓣移植等手术,以促进创面愈合。

骨折稳定技术骨折稳定技术是开放性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折稳定技术,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内固定适用于骨折稳定,软组织损伤较轻的患者,外固定适用于骨折不稳定,软组织损伤较重的患者。

在使用骨折稳定技术时,应注意避免对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如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等。

软组织重建软组织重建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如皮瓣移植、游离组织移植等。

在软组织重建中,应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避免对组织造成二次损伤。

筋膜间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

应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解除筋膜间室压力的手术治疗。

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

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

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余斌【摘要】@@%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经历一个世纪,开放性骨折治疗要求越来越高,治疗原则不断发生变化.该文总结近年国内外文献及治疗指南,从初始评估和处理、损伤程度评估、合理使用抗生素、清创、骨的处理及伤口闭合等6个方面对开放性骨折治疗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初始评估;损伤程度;抗生素;清创;伤口闭合【作者】余斌【作者单位】510515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正文语种】中文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附近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为创伤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开放性骨折治疗发展历经4个阶段:20世纪初期为第1阶段,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仅为挽救生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2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保存肢体;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第3阶段,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如何预防感染;20世纪60年代至今为第4阶段,随着抗生素应用增多及骨科医师临床治疗经验的提高,治疗的主要目的转移为如何保留受伤肢体的完整功能[1]。

从以上4个阶段可以看出,开放性骨折治疗要求越来越高,治疗原则不断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骨科医师对不断更新的治疗理念要有正确认识。

1 初始评估和处理本文开篇就介绍初始评估和处理有2个原因:一是其在处理的时间顺序上排在第一位,二是早期正确的评估及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国外学者已将初始评估和处理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2]。

在欧美国家,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处理患者的往往是高年资骨科医师及整形外科医师,而国内患者入院后往往由低年资住院医师完成治疗全过程。

初始评估及处理可简单地概括为“先救命、再治病”及“先全身、再局部”。

开放性骨折治疗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治疗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治疗指南【最新版】I. 简介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需要专业的治疗来避免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帮助医生和护士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II. 诊断1. 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初步判断。

2. 影像学检查:常规的X射线、CT扫描或MRI可用于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相关损伤。

III. 初步处理1. 控制出血:使用压迫和止血措施控制大出血,尽可能避免感染。

2. 骨折稳定:根据骨折特点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如外固定器或内固定器。

3. 伤口处理:彻底清洗伤口,并进行适当的脱脂消毒。

IV. 治疗策略1. 骨折复位: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采用手法或手术复位。

2. 感染预防: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留置引流管有效排除伤口积血。

3. 伤口闭合:根据伤口情况和时间因素,选择适当的缝合或再造技术。

4. 伤口覆盖:使用适当的敷料和皮瓣覆盖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

5. 早期功能恢复: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骨折的稳定性,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

V. 随访和康复1. 定期随访:对骨折伤口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观察感染迹象和复位情况。

2. 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恢复训练。

3. 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VI. 潜在并发症开放性骨折治疗可能会面临以下潜在并发症:1. 感染:在处理伤口时要特别关注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2. 骨折不凝固:骨折不稳定或复发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3. 神经和血管损伤:及时检测和治疗可能存在的神经和血管损伤。

VII. 结束语本指南提供了对最新开放性骨折治疗的详细指导,但请记住,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决策。

秉持最佳实践和专业准则,医生和护士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和关怀。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指南. 中华外科杂志. 2021; 123(4): 567-580.- 中国骨科学会. 骨科外伤学.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截肢与保肢
随着复杂精确的开放性骨折处理方案的出现,治疗手段也得到了 提高,从而挽救了许多已丧失了功能的肢体。Hansen和其它学者 提醒人们注意“只重技术而忽视合理性”的问题,并指出如此保 肢的结果不仅是留下了一个无用的肢体,而且也使每个病人在身 体上、心理上、经济上和社交上都受到了的影响。不可避免的截 肢常被拖延太久,以致增加了财政、个人和社会的花费,更重要 的是,增加了伴随而来的后遗症发生率和可能的死亡率。 在一项对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研究中,Georgiadis等比较了膝下截 肢患者和保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结果。与早期膝下截肢患者 相比,保肢患者并发症更多、手术次数更多、住院时间更长、住 院费用也更高。与早期截肢患者相比,更多的保肢患者认为自身 有残疾。 为了更好地评价损伤和更好地确定最好采用早期截肢治疗的损伤 类型,人们进行了几种尝试。Helfet等报道了对肢体损伤严重程 度评分(MESS)的回顾性和前瞻性评价,他们发现与外科医师的 经验和临床才干结合起来时,MESS是有益的。
0级:没有或只有少量的软组织损伤; 1级:表面擦伤伴皮肤、肌肉局部挫伤; 2级:深部污染性擦伤伴皮肤肌肉局部挫 伤; 3级:皮肤广泛的挫伤或挤压伤,或肌肉 损毁
根据Gustilo、Burgess、Tsherne、AO/ASIF小组 和其它学者的治疗经验,我们对开放性骨折的救 治建议采取下列步骤:
⒈对所有开放性骨折都应当作急症来处理。 ⒉进行全面的初期检查,以确定有无其它威胁生命的损伤,对骨 折及软组织评价,决定治疗方案。 ⒊在急救室或手术室(最晚时)即开始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并仅 继续治疗2~3天。 ⒋立即采用大量冲洗进行伤口清创,并在24~72小时内对Ⅱ、Ⅲ 型骨折重复进行清创。 ⒌适当的方式固定骨折。 ⒍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创面,闭合或敞开伤口。& ⒎患肢进行康复治疗。

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1.开放性骨折:骨折端经过软组织及皮肤或粘膜的破口与外界相通,由于细菌的污染和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易并发感染,导致畸形愈合、不愈合、功能丧失、甚至截肢。

在过去的20多年,骨折的处理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如此,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仍是骨科医师的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即便在当今,伴有血管损伤的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截肢率仍在60%左右。

2.开放性骨折的处理:tscherne在1984年就将开放性骨折处理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生命的保护、肢体的保全、感染的避免和功能的保全。

近10年来,Damage control 理念(人体损伤控制)已被逐渐接受,其主要内容为将有生命危险的损伤患者进行分阶段处理。

第一阶段采用简便可行的外科手术控制损伤,以改善患者伤后的生理功能的紊乱;第二阶段为ICU的进一步复苏抢救;第三阶段为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损伤施行确定性修复术。

这一新的外科处理策略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一期采用“完全性”损伤修复术处理严重创伤患者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那么怎么早期判断鉴别患者需要DC呢?从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精神状态改变的患者是潜在需要DC处理的对象。

3.损伤机制:现代社会主要致伤原因是:车祸、工作伤、堕落伤、枪伤、农场伤、其他。

好发部位:胫腓骨、股骨、尺桡骨、踝关节、肱骨、鹰嘴。

在此强调一下,深部组织的污染程度不能单纯由伤口尺寸来判定。

与受伤时机体吸收的能量有关。

KE=1/2MV²4.开放性骨折分类:Gustilo-AndersonⅠ型:伤口小于1cm,轻微的肌肉挫伤,骨折为简单的横形或斜形骨折。

Ⅱ型:伤口大于1cm,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或皮肤脱套伤。

轻到中度的挤压伤,骨折可有粉碎。

Ⅲ型:包括肌肉、皮肤、神经血管结构的广泛软组织挫伤,伴有严重的挤压伤。

-ⅢA:广泛的软组织撕裂伤,但是骨组织有较好的覆盖。

节段性骨折,枪弹伤。

-ⅢB: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伴有骨膜剥离骨质外露。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21(10)开放性骨折是一类常因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附近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的骨折,也是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的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复杂损伤。

骨折处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可能更易导致感染及骨折畸形愈合,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评估和适当的治疗,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尽管在骨折处理和感染预防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但支持目前针对开放性骨折的一些常用治疗方法的证据级别仍良莠不齐[1,2,3,4]。

随着社会进步,高速运输工具所引发的开放性骨折也日趋严重复杂,治疗的主要目的为尽最大可能保留受伤肢体的完整功能,对于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仍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因此,针对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通过此次专题组稿,结合国内外开放性骨折治疗方式以及此次刊发的相关论文,本文做一简要回顾及评论。

随着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治疗原则的不断变化,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也需要专业化规范化。

'谁来治疗以及去哪里治疗'这一问题的明确应作为接下来一系列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前提和统领。

2017年版英国《开放性骨折治疗指南》指出,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该交由具有重建骨质缺损能力的骨科医生及具有重建软组织缺损能力的整形外科医生联合处理,即是应送往拥有骨科、整形外科的较大规模的创伤中心或骨科整形外科专科中心(常常是大的创伤单位)进行规范化合理治疗[5]。

只有在多学科相互联合,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创伤中心中,开放性骨折患者才有更多机会得到规范化治疗,获得相对满意的结果。

一、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初始评估和初始处理。

初始评估和处理应依照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原则,在现场或急诊室立刻同步进行。

当接收到创伤患者时(包括开放性骨折),拯救生命是最为关键的第一要务。

包括维持患者气道、呼吸及循环通畅,保证生命体征平稳。

患者情况稳定后对损伤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外科学 骨折——开放性骨折治疗

外科学 骨折——开放性骨折治疗

开放性⾻折和闭合⾻折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覆盖⾻部位的⽪肤或粘膜破裂,⾻折处与外界相通,从⽽使病理变化更加复杂,治疗更为困难。

由于存在已污染的伤⼝,给⾻折带来了感染的危险,因此,开放⾻折的治疗必须建⽴在防⽌感染这⼀基础上。

防⽌开放⾻折发⽣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是清创术,在此基础上采取可靠的⼿段固定⾻折端,闭合伤⼝或清除创⾯。

要做到彻底清创,必须对局部⽪肤的损伤有确切的判断。

开放⾻折的治疗原则: 1.正确辩认开放⾻折的⽪肤损伤。

2.彻底清创。

3.采取可靠的⼿段固定⾻折端。

4.采取有效的⽅法闭合伤⼝,消灭创⾯。

5.合理使⽤抗⽣素。

这些原则彼此关系⼗分密切,尤其是彻底清创与闭合伤⼝,固定⾻折端与闭合伤⼝之间,更是相互影响。

因此,必须辩证的识别其间的主次关系及彼此联系,以指导具体的治疗。

(⼀)正确辩认开放⾻折的⽪肤损伤 要全⾯的认识⽪肤损伤的特点和程度;既要看到开放伤⼝的⼤⼩,⼜要看到⽪肤闭合部分损伤的范围;既要弄清伤⼝的形状,也要弄清损伤的性质(如擦伤、穿破伤、撕脱伤、碾挫伤等);既要明确⽪肤本⾝的情况,也要明确⾻折和伤⼝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开放伤⼝形成后的表现,还要推溯到在形成开放⾻折当时的过程(⾻折穿破⽪肤的通路,外⼒造成开放⾻折时对⽪肤的影响等)。

(⼆)彻底清创是治疗开放⾻折的关键 对开放性⾻折的清创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清创术必须从严要求,绝不可存侥幸⼼理。

清创时选择适当的⿇醉,以纱布盖好伤⼝,⽆⽤⼄醚或汽油清除⽪肤的污垢及油泥。

戴上⼿套,以软⽑刷⼦蘸消毒肥皂⽔及3%的双氧⽔刷洗伤⼝周围及⼿术野的全部⽪肤,剃⽑,并⽤⽣理盐⽔冲洗,去除伤⼝敷料,再清洗伤⼝边缘及伤⼝,去除伤⼝异物,泥砂,最后⽤⽣理盐⽔洗净。

⽤⽆菌纱布将⽪肤擦⼲,以碘洒、酒精常规消毒,铺盖⼿术⼱,显露出⼿术野,⼀般清创争取在伤后6~8⼩时内进⾏,消灭污染,清除异物,切除⼀切⽆⽣活⼒的组织,使⼀个污染伤⼝变成⼀个外科伤⼝,清创时,由外⽽内,由浅及深,逐层将原来污染的伤⾯,挫灭⽽⽆活⼒的组织彻底清除,仔细⽌⾎,清创时可⽤⽌⾎带。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手术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手术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手术处理开放性骨折是指暴力作用于人体发生骨折的同时合并周围软组织和皮肤或粘膜的严重损伤,骨折端与外界环境相通。

近十年来对软组织损伤的认识,已强调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性,将其看作是“软组织损伤合并了骨折”。

01开放性骨折的特点1、伤口的污染和感染。

2、高能量致伤多,组织损伤重。

对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尤其是保肢治疗的难点就在于软组织的修复与功能重建上。

3、治疗要求高。

02开放性骨折的分类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是Gustilo开放性骨折分类方法,还有Hannover骨折评分系统,AO/ASIF分类等,还有OTA分类。

1、Ⅰ型低能量损伤造成,骨折自内向外穿出皮肤造成,细菌污染少,没有或少有肌肉损伤。

2、Ⅱ型外力较大,伤口通常是外向内造成。

常发生肌肉组织坏死。

3、Ⅲ型高能量损伤,伤口自外向内。

据统计200余例开放性骨折中Ⅰ型占34%,Ⅱ型27%,Ⅲa型55%,Ⅲb型30%,Ⅲc型15%。

03开放性骨折治疗原则1、治疗原则:抢救生命、保持肢体、预防感染、组织重建、功能恢复。

2、治疗策略:对严重开放性骨折进行分期处理,包括创伤急救、一期手术、二期手术、功能康复。

其中早期强调:•反复彻底清创。

•使用内外固定保持骨折端稳定。

•采用有效方法闭合伤口,消灭创面。

•短期合理应用光谱抗生素。

对开放性骨折一期处理,注意以下要点:1、视所有开放性骨折为急诊。

2、进行全身彻底检查以发现、处理有危及生命的损伤。

3、在急诊室开始应用光谱抗生素,一般连续用2~3天。

4、立即清创,充分冲洗。

对Ⅱ型Ⅲ型开放性骨折应在24~72小时内反复冲洗。

5、稳定骨折(外固定支架、内固定、外固定、牵引等)。

6、伤口开放5~7天(延期软组织修复、皮瓣移植或转移)。

7、早期行自体骨移植。

8、伤肢康复锻炼。

04抢救生命与开放性骨折急救重点在于抢救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隐匿骨折、威胁生命的损伤,抗休克。

对开放性骨折的评价,除了控制活动性出血外,可边抢救边明确。

开放性骨折处理方法流程

开放性骨折处理方法流程

开放性骨折处理方法流程Open fractures, also known as compound fractures, are serious injuries where bones are exposed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skin. They can be caused by high-energy trauma such as car accidents or falls from a height. When a patient presents with an open fracture,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 is crucial to prevent infection and promote proper healing. This involves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pproach that begins with assessing the severity of the injury.开放性骨折,也被称为复合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骨头通过皮肤暴露在外部环境中。

它可能是由高能量外伤引起的,比如车祸或从高处摔落。

当患者出现开放性骨折时,立即的医疗关注是至关重要的,以防止感染并促进正确愈合。

这涉及到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法,从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开始。

Upon arrival at the hospital, the patient will undergo a thorough physical examination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the open fracture. This may include X-rays or other imaging tests to determine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fracture and any associated soft tissue damage. The medical team will also evaluate the patient's overall health andmedical history to tailor a treatment pla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any pre-existing conditions or risk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outcome of the fracture healing process.到达医院后,患者将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开放性骨折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1)作者:常克武马良于波刘曼丽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 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 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现根据国内外文献, 对开放性骨折的分类与治疗进展做一浅要综述。

1 开放性骨折的分类国内外学者对开放性骨折的分类都十分重视, 它关系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评估预后。

Anderson 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型。

Ⅰ型: 伤口不超过1cm , 伤缘清洁; Ⅱ型: 撕裂伤长度超过1cm , 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皮扶撕脱; Ⅲ型; 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或皮瓣的撕裂伤, 多段骨折, 创伤性截肢以及任何需要修复血管的损伤[1]。

1984年Gust ilo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分类的不足, 又将Ⅲ型分为3个亚型; 即ⅢA: 骨折处仍有充分的软组织覆盖, 骨折为多段或为粉碎性, ⅢB:软组织广泛缺损, 骨膜剥脱, 骨折严重粉碎, 广泛感染; ⅢC:包括并发的动脉损伤或关节开放脱[2]Anderson-Gustilo的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国学者王亦璁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参照因素太多, 彼此又并不一致, 容易造成误导。

他推荐根据创伤机制分类, 按开放伤口形成的原因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1)自内而外的开放骨折;(2)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 (3)潜在性开放骨折[3]。

朱通伯则按创口大小, 软组织损伤的轻重, 污染程度和骨折端外露情况,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度。

Ⅰ度开放性骨折: 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 创口在3cm以下, 软组织挫伤轻微, 无明污染和骨折端外露; Ⅱ度开放性骨折: 创口长3-15cm , 骨折端外露, 有中等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污染明显; Ⅲ度开放性骨折: 创口在15cm以上, 骨折端外露, 软组织毁损, 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污染严重[4]。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 将新鲜开放性骨折按骨折局部伤情特点进行3级分类, 以3级分类制定了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程序疗法[5]。

Ⅰ级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伤口小于3cm , 伤口污染轻; Ⅱ级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伤口大于3cm , 伤口污染重, 或有骨折端外露, 或有皮肤撕脱、皮肤缺损;Ⅲ级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

总之, 不论如何分类, 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只有准确地掌握开放性骨折临床上不同特点, 才能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法选择。

2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既要保证骨折的愈合, 又要避免伤口的感染, 还要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

这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包括: 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及抗菌素的应用等几个主要方面。

2.1 彻底清创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基础, 彻底清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对污染的新鲜开放性骨折, 在细菌繁殖和侵入组织的潜伏期内(伤后6-8h) 施行清创术, 彻底切除染菌的创面、失活的组织和异物, 清洗干净后将创口闭合, 可以避免发生感染。

遗留少数细菌通常能被健康组织消灭。

因此, 朱通伯提出清创术时限问题。

他指出: 在6-8h以内的新鲜伤口经过彻底清创闭合术后, 绝大多数可以一期愈合; 在8-10h时以后, 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24h后感染就难以避免了。

因此必须努力争取在6-8h 内施行清创闭合术; 在8-24h之间的创口仍可做清创术, 但早期是否闭合应根据创口情况而定; 超过24h的创口通常不宜做清创术。

因为这时细菌已大量繁殖, 创口已感染, 清创可摧毁已形成的肉芽组织屏障使感染更加扩散, 有害无益。

可敞开创口换药, 清除明显坏死组织和异物, 使引流通畅, 严密观察, 根据情况再决定处理方法。

现代清创术特别强调应用喷射生理盐水或喷射脉冲冲洗法冲洗创面, 它可使异物和污染物松动, 容易清除, 清创效果要比其它方法高出数倍。

冲洗后创口还应先后使用术毕泰, 双氧水浸泡, 以利进一步杀灭致病菌。

预防性深筋膜纵行切开, 也是现代清创术要求之一, 它可以防止术后可能发生的骨筋膜室综合征。

2.2 骨折的处理骨折固定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中心环节。

骨折固定除具有维持骨折复位, 保障骨折愈合, 实现肢体早期锻炼, 促进功能恢复的一般目的外, 对开放性骨折来说更具有消除骨折端对皮肤的威胁, 减少污染扩散, 便于重要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腱) 修复, 利于伤口闭合的特殊意义[6]。

开放性骨折的固定, 6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以外固定为主,主要是石膏固定; 60年代初以后开始逐渐使用内固定, 但当时被视为违反原则。

由于内固定所取得的良好疗效, 使人们信服。

到70年代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已被人们接受。

但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也同时出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70年代中期以后金属架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骨折如雨后春荀迅速发展起来[7], 它大大地充实了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手段, 明显地提高了开放性骨折的治愈率。

治疗开放性骨折不同于闭合性骨折, 它容易发生感染和坏死。

因此处理开放性骨折要求迅速, 尽量减少对组织的再损伤。

骨折的固定方法应以简单, 迅速, 有效为原则。

李文锋[8]、梁进等[9]指出: 石膏、夹板、骨牵引虽然简单、迅速, 但不能达到骨折的有效固定, 骨折端的异常活动不仅威胁伤口皮肤的愈合, 更能增加污染扩散的机会; 内固定方法由于操作复杂, 对严重污染创伤者感染的发生率也将因内固定手术而大大增加。

外固定器操作迅速简便、固定可靠, 调节容易且便于局部创面的处理, 故在处理开放性骨折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李起鸿[10]认为: 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 伤口能否安全闭合及骨折类型来判断:Ⅰ型骨折可考虑Ⅰ期闭合伤口和骨折内固定;Ⅱ型和Ⅲ型骨折应优先选用外固定器行骨外固定, 后者具有方法简便, 创伤小, 并兼有骨折固定和便于观察处理伤口的优点。

朱通伯在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中强调, 若未在6-8h内做清创术, 则污染的细菌已经渡过潜伏期, 而到了按对数增殖阶段, 清创术已不可能做到非常彻底; 对软组织损伤和污染严重的Ⅲ度开放性骨折清创也难有绝对把握。

在这种情况下, 内固定手术将异物植入损伤区内, 对其异物表面的细菌,机体抵抗力和有效的治疗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危险。

如果发生感染, 这些金属固定物都将成为与机体难于相容的异物, 形成感染不愈的因素, 异物不除, 感染不止。

应用外固定架能兼顾骨折固定和方便创口治疗。

他主张: Ⅲ型开放性骨折; 超过6-8h清创的Ⅱ度开放性骨折; 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有骨缺损的Ⅱ、Ⅲ度开放性骨折及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应采用外固定架治疗。

作者对开放性骨折进行3级分类及以3级分类为标准制定了开放性骨折的程序疗法。

Ⅰ级开放性骨折: 稳定型, 彻底清创后手法整复伤口一期闭合, 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不稳定型, 彻底清创后内固定, 伤口一期闭合。

Ⅱ级开放性骨折: 采用金属架外固定器治疗; Ⅲ级开放性骨折: 因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损伤, 一般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或金属架外固定器治疗。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读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2.3 伤口的处理将伤口闭合, 争取一期愈合, 使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是清创术的主要目的。

伤口一期处理是否得当, 与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经过彻底清创后的伤口原则上应一期闭合。

伤口的闭合也应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基础:直接缝合、减张缝合、游离皮片移植、转移皮瓣等都是常用的伤口闭合方法。

对脱套伤及潜在剥离的皮肤, 不可直接原位缝合, 应将其切下做“反取皮”处理后再植[11]。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一期闭合伤口必须在无张力下进行, 绝对不可勉强直接缝合, 否则创口内部张力增大, 血液供应受阻造成皮肤边缘及深部组织缺血坏死, 使发生感染的危险增加。

对来院较晚, 污染严重的病例, 我们主张清创后用邻近组织覆盖裸露的血管、神经、肌腱及骨骼, 敞开伤口以无菌湿敷料覆盖创面, 严密观察,必要时2日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再次清创, 1周内如无坏死感染发生, 则以游离植皮、转移邻近带蒂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等闭合伤口。

这种延期一期闭合伤口的方法, 实践证明它安全性强, 手术时间快, 避免了皮肤坏死和感染, 效果好[12]。

尽管现代显微外科的发展大大丰富了闭合伤口的手段, 但由于开放性骨折创口周围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反应, 软组织缺损时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易于失败, 因此不宜选用。

2.4 抗生素的应用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早期及时彻底的清创以及清创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

但既便如此, 仍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生长, 因此抗菌素的应用仍属必要。

特别是对那些来院较晚, 损伤污染严重, 估计清创不可能彻底的病例, 抗菌素的应用意义更大。

预防性抗菌素的应用其效果与用药时机, 用药途径、创口局部抗菌素浓度及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程度等因素有关。

研究证实[13], 用药时机以术前2h内, 及术中用药, 效果优于术后。

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适宜。

局部给药创口抗菌素浓度可以达到全身给药的100- 200倍。

由于局部浓度高, 既使某些在全身用药时对细菌不敏感的抗菌素, 在局部高浓度药物作用下仍可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效果。

同时在局部, 抗菌素以静脉途径给药, 除维持局部高浓度具有较强杀菌作用外, 由于抗菌素液是在一定压力下由健康组织向污染组织流动, 这样就有可能将创缘组织中小静脉内可能存在的污染和菌栓冲出。

这种冲洗方法显然要比从创口直接冲洗的效果要好, 由于抗菌素液的这一冲洗作用, 使清创时难以达到的一些死腔内也有足量的抗菌素, 而这部位又常是感染的发源地。

为准确选用抗菌素, 现代清创术要求清创前后必须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这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均提倡在清创术后, 创口内各层中放置抗菌素缓释剂, 如庆大霉素明胶微珠, 庆大霉素胶原海绵, 作为常规用药。

实践证明它对预防和治疗局部感染安全有效[14]。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既要保证骨折的愈合又要防止伤口的感染, 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 国内外各家对开放性骨折治疗效果的报导差异很大。

作者认为, 提高开放性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是要抓住一期处理的及时正确。

作者在认真分析伤情的基础上, 将开放性骨折进行3级分类, 以3级分类为标准, 对3级不同损伤进行相应处理的程序疗法, 其实质就是抓住一期处理这一环节, 旨在使临床一线青年医师面对各种四肢开放性骨折, 做到心中有数, 在治疗上形成一个标准化程序概念, 处理时能做到得心应手, 及时准确, 保证疗效。

参考文献[1]A nderson JT. Gustilo RB. lmmedi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open fra2 ctures. O rthop clin No rth America, 1980, 11: 5 69.[2]王亦璁.如何掌握开放骨折的治疗原则.中华骨科杂志, 1997, 7:467.[3]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175.[4]朱通伯.处理开放性骨折及关节创伤的新观点.中华骨科杂志,骨科教程1, 1996, 241.[5]王建.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程序疗法.中一新国际骨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1994, 1271.[6]王亦璁.近年骨折治疗观点的反思. 中华创伤杂志, 1998, 1: 1.[7]王建.金属架外固定器的发展与应用.河北医药, 1989, 5: 287.[8]李文锋,候树勋,张伟佳,等.外固定器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中华创伤杂志, 1996, 5: 280.[9]梁进,蔡锦方,孙宝国等. Bastiani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Ⅲ型胫腓骨骨折.中国骨伤, 1997, 5: 31.[10]李起鸿.多发伤中骨折早期处理.中华创伤杂志, 1996, 5: 276.[11]王建,马振羽,朱振田.“反取皮”法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脱套伤.中华骨科杂志, 1987, 2: 123.[12]吴力军,陈德松.清创术后延迟闭合伤口58例疗效分析.实用骨科杂志, 1997, 3: 164.[13]王达利,王玉明,李开伦,等.术中区域性高浓度抗生素预防感染的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4, 2: 96.[14]花荣(摘) ,花天放(校).局部抗生素治疗的应用(英).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1998, 1: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